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留置护理风险管理在PICC静脉置管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崔伟伟 贺秋平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留置PICC静脉置管的患儿家庭留置护理风险的效果。方法:选择实行PICC静脉置管的血液科白血病患儿82例,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种置管方... 目的:探讨留置PICC静脉置管的患儿家庭留置护理风险的效果。方法:选择实行PICC静脉置管的血液科白血病患儿82例,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种置管方法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意外拔针或脱管、导管堵塞、穿刺点感染、外渗等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置管时长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家庭留置护理风险管理在PICC置管技术的运用,可以为需要长期静脉滴注药物的患儿提供一个通畅的静脉给药通路,强化静脉输液的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留护理 风险管理 picc静脉置管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PICC静脉置管风险及安全护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圆方 《安徽医专学报》 2022年第3期78-80,83,共4页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干预护理对血液病患者采取PICC静脉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某医院采取PICC静脉置管的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PICC静脉置管后并发症的差异及护理满意程度。其中,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干预护理对血液病患者采取PICC静脉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某医院采取PICC静脉置管的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PICC静脉置管后并发症的差异及护理满意程度。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操作,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风险评估干预等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产生静脉炎、导管堵塞、血栓、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操作比较满意。结论:血液病患者PICC静脉置管采取风险干预措施后,可以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picc静脉置管 风险干预 并发症 安全护理
下载PDF
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PICC静脉置管患儿中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杨真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第7期110-112,共3页
目的分析PICC静脉置管患儿应用于风险管理模式干预后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81例PICC静脉置管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41例增加风险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住院时间及置管期... 目的分析PICC静脉置管患儿应用于风险管理模式干预后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81例PICC静脉置管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41例增加风险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住院时间及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PICC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0.05).结论风险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PICC置管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picc静脉置管 住院时间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床旁超声引导下PICC静脉置管术在脑出血长期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张俊 《益寿宝典》 2021年第1期163-164,共2页
观察分析脑出血长期昏迷患者在床旁超声引导下实施 PICC 静脉置管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本院 2019 年 2月~2020 年 2 月 66 例脑出血长期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之分组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 33 例。 常规组行直接 PICC 静脉置管操作,... 观察分析脑出血长期昏迷患者在床旁超声引导下实施 PICC 静脉置管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本院 2019 年 2月~2020 年 2 月 66 例脑出血长期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之分组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 33 例。 常规组行直接 PICC 静脉置管操作,研究组在床旁超声引导下实施 PICC 静脉置管操作。 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置管操作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 结论:床旁超声引导下实施 PICC 静脉置管术具有较高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缩短置管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床旁超声 picc静脉置管
下载PDF
PICC静脉置管患儿中家庭留置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5
作者 贾雨婷 《饮食科学》 2019年第14期116-116,共1页
目的探讨分析PICC静脉置管的患儿家庭留置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选164例血液科留置PICC静脉置管的患儿,其皆具有白血病症。并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差异化护理。对照组:常规的护理策略;观察组:常规护理措施+护理风险管理配合进行... 目的探讨分析PICC静脉置管的患儿家庭留置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选164例血液科留置PICC静脉置管的患儿,其皆具有白血病症。并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差异化护理。对照组:常规的护理策略;观察组:常规护理措施+护理风险管理配合进行。在疗效、并发症发生概率、家长满意程度等方面比较两组情况。结果比较穿刺点感染、导管堵塞、意外拔针、脱管、外渗等情况发生率:观察组<对比组;比较留置时长、满意度:观察组>对照组(且P值<0.05)。结论医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使患儿PICC家庭留置管的可靠性增强且持续时间长,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也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静脉置管 家庭留 护理风险管理
下载PDF
经颈内静脉或腋静脉置入隧道式PICC临床实践
6
作者 张丽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09-0012,共4页
对隧道式PICC置管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均接受了经颈内静脉或者腋静脉穿刺置入PICC置管,建立皮下隧道。在合理调整PICC出口位置后,对置管的具体使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 此次研究涉及到对照组与观察组两大组别,对照组是经颈内静脉或腋静脉P... 对隧道式PICC置管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均接受了经颈内静脉或者腋静脉穿刺置入PICC置管,建立皮下隧道。在合理调整PICC出口位置后,对置管的具体使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 此次研究涉及到对照组与观察组两大组别,对照组是经颈内静脉或腋静脉PICC置管患者,有30例。观察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隧道式治疗,以及改变导管出口位置,总共有30例患者。收集两组患者的护理数据信息,分析PICC出口位置改变后的置管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了相关性感染与相关性血栓,但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发生率要低,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嗲白哦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患者存在并发症,但整体发生几率比对照组低。与对照组26.67%并发症率相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服务更有利于规避并发症。两组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留置导管在体内的留置时间要更长些,方便了后续治疗。两组比较出现差异,差异明显,代表有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穿刺点存在渗血问题,但与对照组相比较,渗血率要低一些,两组比较出现差异,差异比较有统计学价值(p<0.05);从治疗舒适度看,观察组的整体评分值要比对照组高,两组有差异,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在96.67%,相对于对照组的73.33%而言,要好很多。两组比较出现了差异,差异明显,意味着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经颈内静脉或夜静脉自主PICC建立皮下隧道与改变导管出口后,减少了不必要的局部感染,有利于防范导管脱出,也提高了PICC留置时间,减轻维管压力,提高患者舒适度。此项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推行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静脉picc置管 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失败的5年回顾性研究
7
作者 李琳 刘福丽 +1 位作者 赵一凡 王子轩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超声引导PICC中置管失败患者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0.12岁;身体...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超声引导PICC中置管失败患者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0.12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6.55~31.26 kg/m^(2),平均BMI 22.56 kg/m^(2);恶性肿瘤32例,消化系统疾病12例,血管疾病8例,高血压5例,心脏病4例,糖尿病2例;置管原因,化学治疗19例(59.4%),静脉营养15例(46.9%);病变位置,颈胸部18例(56.3%),其他部位14例(43.7%);既往相关治疗,肿瘤切除21例(65.6%),放化疗19例(59.4%)。置管失败后移至介入手术室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辅助PICC复位/重置者。统计PICC相关指标。评估超声引导PICC失败原因,并分析失败原因与其他指标[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血管病史、病变位置(颈胸部)、既往相关治疗、侧别和穿刺靶静脉]的相关性。结果左臂置入失败占56.3%(18/32)。穿刺贵要静脉者占65.6%(21/32),多于头静脉和肱静脉(P<0.001)。并发损伤仅为轻度痉挛或少量血栓占12.5%(4/32)。导管异位是置管失败主要原因占84.4%(27/32)。腋静脉最易发生异位(46.9%),贵要静脉(12.5%)、颈内静脉(9.38%)亦较常见。在DSA辅助下全部病例均复位/重置成功。导管异位与年龄、性别、BMI、血管病史、病变位置(颈胸部)、既往相关治疗、侧别和穿刺靶静脉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导管异位是超声引导PICC失败的首要原因,主要为血管变异所致。DSA辅助复位技术是解决超声引导PICC失败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外周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插管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下载PDF
新生儿经右下肢小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月葵 郭舒文 +3 位作者 杨玉燕 林娟斌 张秀虹 郑碧月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右下肢小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选取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48例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4月—2021年11月64例新生儿为试验组,经右下肢小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2020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右下肢小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选取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48例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4月—2021年11月64例新生儿为试验组,经右下肢小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2020年9月—2021年3月84例新生儿为对照组,经右下肢大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比较两组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操作总耗时、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8%,操作总耗时为(12.14±3.18)min,总留置时间为20(10,55)d,并发症发生率为9.4%;对照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6%,操作总耗时为(11.71±2.34)min,总留置时间为20.00(6,55)d,并发症发生率为9.5%;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总耗时、总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0~3分26例,4~7分38例;对照组NIPS评分0~3分38例,4~7分46例,两组操作对患儿的疼痛刺激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经右下肢小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与经右下肢大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效果无显著差异,为新生儿PICC置管增加了可供选择的部位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外周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外周导管入术 右下肢小隐静脉 护理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成年癌症病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9
作者 刘晓玲 陈慧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5期2681-2688,共8页
目的:基于Meta分析构建住院成年癌症病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并基于回顾性临床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 目的:基于Meta分析构建住院成年癌症病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并基于回顾性临床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22年12月收录的有关住院成年癌症病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原始研究,检索最后更新时间为2023年12月。采用STATA 14.0对纳入研究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明确住院成年癌症病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各独立危险因素的合并效应值进行β值转换,构建住院成年癌症病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PICC置管的905例癌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绘制预测模型预测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涵盖32个危险因素,经Meta分析证实其中13个危险因素与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具有相关性。通过换算公式得到预测模型Logit(P)=-2.336+0.978×肿瘤转移+1.613×TPN输注+0.940×年龄+1.157×肿瘤分期+1.411×置入静脉+1.157×导管尖端位置+0.802×APTT水平+1.416×D-二聚体+1.340×病理类型+0.854×糖尿病+1.169×血栓史+1.154×置管期间化疗史+0.285×高脂血症。将905例住院成年癌症病人的临床数据代入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敏感度为67.7%,特异度为60.4%,约登指数为0.28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38。结论:本研究基于Meta分析构建了包含13个独立危险因素的住院成年癌症病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表明基于证据整合策略构建的住院成年癌症病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外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经外周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META分析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防治5一氟尿嘧啶化学治疗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
10
作者 张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75-77,共3页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防治5氟尿嘧啶(5-Fu)化学治疗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晚期结肠癌患者48例。常规组24例,采用前臂静脉给予静脉留置套管针,5-Fu 500mg/m2加入500—7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静脉滴注4~6h,连...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防治5氟尿嘧啶(5-Fu)化学治疗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晚期结肠癌患者48例。常规组24例,采用前臂静脉给予静脉留置套管针,5-Fu 500mg/m2加入500—7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静脉滴注4~6h,连续输注5d;PICC组24例,采用PICC置管术,5-Fu 500mg静脉滴注后,5-Fu 3000mg/m2,应用电子化疗泵46~48h连续泵入。结果 PICC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2.5%,无III+IV级发生;常规组静脉炎发生率45.8%,其中III+IV级静脉炎发生率为16.67%。两组比较,PICC组静脉炎发生率及III+IV级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能更有效地预防5-Fu持续输注所致外周静脉炎的发生,较之常规的短管留置,PICC在减少化疗所致静脉炎方面表现出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综上,通过本研究我们初步确定PICC置管可以替代常规短静脉留置针,更加安全有效地用于5-Fu持续化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化学治疗 静脉 电子化疗泵
下载PDF
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丽英 薛嵋 +1 位作者 陶雍 毛静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399-3403,共5页
目的:调查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related upp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PICC-UEVT)形成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 目的:调查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related upp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PICC-UEVT)形成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2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血管通路门诊进行PICC置管的病人资料,将病人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采用病人信息调查表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共收集3 864例PICC置管病人信息,76例确诊为PICC-UEVT,PICC-UEVT发生率为1.97%,血栓发生时的带管时间为58.5(22.25,122.25)d,57.89%(44/76)为浅静脉血栓,23.68%(18/76)为深静脉血栓,18.42%(14/76)为广泛静脉血栓形成。将PICC置管病人按照年龄、性别、诊断进行匹配,最终血栓组73例,无血栓组146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相关性皮炎与导管功能障碍是发生PICC-UEVT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ICC-UEVT是较常见的PICC相关并发症,以浅静脉血栓为主,导管相关性皮炎与功能障碍是其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上肢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因素 护理
下载PDF
腔内心电定位应用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雪竹 许洪伟 +2 位作者 陶誉鹭 冯秀娟 李艳秋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2期16-19,共4页
目的:腔内心电定位(IC-ECG)应用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Meta分析。方法:搜索考伦图书馆、医学数据库、科学引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关于IC-ECG在PICC中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一致性检验软件5.4统计分析结局指标。结... 目的:腔内心电定位(IC-ECG)应用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Meta分析。方法:搜索考伦图书馆、医学数据库、科学引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关于IC-ECG在PICC中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一致性检验软件5.4统计分析结局指标。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IC-ECG组和传统X线组PICC置管首次成功率分别为90.6%(n=2683),78.9%(n=1915),[OR=2.57,95%CI(2.16,3.06),P<0.001];精确度分别为78.6%(n=1008),68.6%(n=1015),[OR=2.7,95%CI(1.42,5.13),P=0.00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n=520),18.1%(n=518),[OR=0.18,95%CI(0.11,0.30),P<0.001],以上两组结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ECG技术能提高PICC置管首次成功率及精确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定位(IC-ECG)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 导管尖端定位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在淋巴瘤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崇明 何婷 +4 位作者 吴莹 苏荣 王鹏 张华 朱娓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4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究分析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在淋巴瘤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构建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系统采用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模式和struts2+spring+hibernate框架结构... 目的:探究分析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在淋巴瘤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构建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系统采用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模式和struts2+spring+hibernate框架结构,应用Oracle数据库软件强化数据处理速度。系统分层设计包括用户层、表现层、应用层、业务逻辑层及资源管理层。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管理、患者信息管理、健康数据管理、家庭成员、健康知识宣教平台等。结果:通过对淋巴瘤PICC患者使用患者管理系统与常规管理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显示使用本系统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中日常导管观察、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及PICC患者管理总分均较高,PICC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对比不同管理方法下PICC医护人员核心工作能力,显示采用患者管理系统管理的PICC医护人员理论知识水平、维护操作技能、相关能力自我评价及相关能力他评评分均较高。结论:在淋巴瘤PICC患者的管理工作中构建并使用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满意度,同时降低患者在PICC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医护人员的核心工作能力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2EE平台 管理系统 淋巴瘤 外周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自我管理能力 并发症 核心工作能力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联合体外测量法定位患儿下肢静脉PICC尖端位置准确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翠 唐梦琳 +2 位作者 罗玉兰 胡琳 宋锦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358-4365,共8页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IC-ECG)联合体外测量法定位儿童下肢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位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四川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的患儿(年龄...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IC-ECG)联合体外测量法定位儿童下肢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位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四川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的患儿(年龄≤14岁)180例。根据随机数字生成器软件生成随机数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测量法置管;试验组采用体外测量法联合IC-ECG定位技术置管。两组患儿置管固定后均用床旁腹部X线判断导管尖端具体位置,比较两组定位准确率、置管时间和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试验组PICC固定时的P波振幅(P’)与正常体表心电图P波振幅(P)比值(P’/P),获得导管尖端处于最佳位置的变化区间。结果:试验组导管尖端一次到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7.529,P<0.001);试验组置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1,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889,P=0.003);试验组90例患儿中,当P’/P≤60%时,导管尖端均不在最佳位置;当P’/P处于80%~100%区间时,导管尖端处于最佳位置的比例均为100%。结论:IC-ECG联合体外测量法定位技术不但能提高导管尖端定位精确度,还能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且当P’/P比值在80%~100%区间时,导管尖端定位效果更精确。与仅进行体外测量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 下肢静脉 经外周静脉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尖端定位 异位
下载PDF
握拳频次对PICC置管病人上肢静脉血液流速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周晔 刘扣英 崔焱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6年第5期1838-1840,共3页
[目的]探讨促进PICC置管病人上肢静脉血液加速和恢复的最佳握拳频次。[方法]选择身体健康志愿者30例和PICC置管病人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静息时、连续握拳10次、15次、20次、25次、30次、35次、40次及运动停止后每10mi... [目的]探讨促进PICC置管病人上肢静脉血液加速和恢复的最佳握拳频次。[方法]选择身体健康志愿者30例和PICC置管病人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静息时、连续握拳10次、15次、20次、25次、30次、35次、40次及运动停止后每10min的腋静脉最大血液流速(Vmax)和平均血液流速(TMFV)。[结果]健康人群和PICC置管病人握拳运动后腋静脉Vmax和TMFV较静息时增加(P<0.05),其中连续握拳25次时血流增加到最高峰,握拳运动停止40min后Vmax和TMFV恢复接近静息状态。[结论]在握持运动25次时血流动力学效果最佳,主要表现为腋静脉Vmax和TMFV均明显增加,平卧40min后血液流速趋于静息状态,可作为预防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静脉 血液流速 血栓 握拳运动
下载PDF
PICC置管引起的静脉炎的相关临床因素研究 被引量:57
16
作者 吴倩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324-326,共3页
通过配对设计的研究方法探讨相关的临床因素对PICC引起的静脉炎的影响,以指导临床PICC工作。
关键词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 营养状态 血凝状况 免疫状态
下载PDF
经大隐静脉PICC置管在成人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爱萍 许敏菊 张汀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0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PICC置管应用于成人肿瘤化疗患者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56例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经股静脉PICC置管作为对照组,25例经大隐静脉PICC置管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PICC置管应用于成人肿瘤化疗患者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56例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经股静脉PICC置管作为对照组,25例经大隐静脉PICC置管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下腔静脉一次到位率、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下腔静脉一次到位率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大隐静脉PICC置管用于成人肿瘤化疗患者安全、可靠,可作为无法经上肢PICC置管的可靠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大隐静脉picc置管 肿瘤化疗 穿刺
下载PDF
PDCA护理对成人下腔静脉PICC置管依从性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莉 陈桂兰 孔燕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8期182-184,共3页
目的观察成人下腔静脉PICC置管采用PDCA护理模式对患者依从性及护理质量影响分析。方法收集在本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行下腔静脉PICC置管的105例成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观察组52... 目的观察成人下腔静脉PICC置管采用PDCA护理模式对患者依从性及护理质量影响分析。方法收集在本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行下腔静脉PICC置管的105例成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观察组52例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护理。分析两组下腔静脉PICC置管依从性与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置管依从性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下腔静脉PICC留置时间(52.7±5.9)h长于对照组的(41.7±6.7)h,护理评分(97.4±1.5)分高于对照组的(81.7±2.9)分,下腔静脉PICC导管维护效果(98.7±0.8)分高于对照组的(75.5±1.2)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10.6±0.5)分低于对照组的(15.8±1.3)分,并发症发生率5.77%低于对照组的22.64%。以上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成人下腔静脉PICC置管患者,采用PDCA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置管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护理 成人下腔静脉picc置管 依从性 护理质量分析
下载PDF
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导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9
作者 于新颖 孙梅莹 李欣 《上海护理》 2017年第2期52-54,共3页
脐静脉置管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于临床[1],因其属于侵入性操作,未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新生儿抢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脐静脉置管已逐渐成为抢救新生儿的重要手段。通过脐静脉置管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用于输注药物、静... 脐静脉置管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于临床[1],因其属于侵入性操作,未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新生儿抢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脐静脉置管已逐渐成为抢救新生儿的重要手段。通过脐静脉置管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用于输注药物、静脉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换血等,为新生儿抢救和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静脉置管 经外周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下载PDF
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雪梅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3期166-167,共2页
目的分析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30例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分组原则以抽签法为主,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预见性护理。比较静脉炎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 目的分析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30例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分组原则以抽签法为主,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预见性护理。比较静脉炎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的较低,优势突出(P<0.05)。结论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picc(经外周静脉)置管 静脉 原因 护理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