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惠梦雨 刘平 张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40-45,共6页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研究目的在于确定药物浓度与效应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对药效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影响。不同于化学药物有明确的成分与作用机制,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效应的特点,因此PK-PD结合模型在中医...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研究目的在于确定药物浓度与效应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对药效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影响。不同于化学药物有明确的成分与作用机制,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效应的特点,因此PK-PD结合模型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尚不成熟。基于中药PK-PD结合模型研究现状,建立多学科交叉的中医药PK-PD结合模型研究体系及探索建立合适的PK-PD结合模型分析中西药联合应用的量-时-效间关系,有望为中药研究及其合理应用、开发以及确定剂量、剂型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动学 药效学 pk-pd结合模型 效应成分 量效关系 学科交叉
下载PDF
甘露醇右旋糖酐40在家兔体内的PK-PD模型研究
2
作者 谭然然 金青 +2 位作者 李冉 陈传秀 王兴娜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目的研究右旋糖酐40甘露醇复方注射剂和甘露醇单方注射剂中甘露醇的药动学及药效学关系,建立其在家兔体内的PK-PD(药动-药效)模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样中甘露醇的质量浓度,以规定时间内家兔排尿量作为甘露醇利尿效应指标。结果... 目的研究右旋糖酐40甘露醇复方注射剂和甘露醇单方注射剂中甘露醇的药动学及药效学关系,建立其在家兔体内的PK-PD(药动-药效)模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样中甘露醇的质量浓度,以规定时间内家兔排尿量作为甘露醇利尿效应指标。结果甘露醇静注给药后其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单方组和复方组均出现最大利尿效应滞后于血药质量浓度的现象,复方组药效明显高于单方组;甘露醇的药理效应和效应室质量浓度的关系符合Sigmoid-Emax模型,且该模型所得预测药效值与实测药效值接近。结论建立的PK-PD模型预测所得甘露醇静注给药后的血药质量浓度及药理效应准确可靠,为改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pd结合模型 甘露醇 Sigmoid-Emax模型 右旋糖酐40
下载PDF
异功散中陈皮对脾虚大鼠MTL分泌和人参皂苷Rb1药动学影响及PK-PD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段新屹 兰昀羲 +2 位作者 沈龙宇 朱昕昀 黄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81-1786,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异功散全方组与异功散去陈皮方组脾虚大鼠体内MTL分泌结果和人参皂苷Rb1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差异,分析参数PK-PD相关性,探讨行气药能否增效补益剂。方法采用脾虚大鼠灌胃给药异功散全方(Y组)、异功散去陈皮方(Y-C组)、单味陈皮... 目的通过比较异功散全方组与异功散去陈皮方组脾虚大鼠体内MTL分泌结果和人参皂苷Rb1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差异,分析参数PK-PD相关性,探讨行气药能否增效补益剂。方法采用脾虚大鼠灌胃给药异功散全方(Y组)、异功散去陈皮方(Y-C组)、单味陈皮方(C组)及生理盐水(M组),于颈静脉不同时间点取血,运用液质联用方法检测人参皂苷Rb1血浆浓度、ELISA法检测MTL血浆浓度,拟合PK-PD模型。结果2个组药时曲线均呈双峰,Cmax、Tmax均有两个值,Y组两次达峰浓度均明显高于Y-C组(P<0.001),Y-C组第2次吸收量明显多于第1次(P<0.01)。灌胃后16、36h,各给药组大鼠血浆中MTL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Y组>Y-C组>C组。PD结果为Y组EC_(50)、γ平均值低于Y-C组、Emax平均值高于Y-C组,与PK-PD模型拟合结果基本一致。PK-PD模型拟合结果为Y组Ka1、Ka2、AUC0-t、CL1、CL2、CL3、F、Tlag、EC_(50)、Emax平均值更大;Y-C组Vd1、Vd2、γ、Ke0值更大。结论脾虚大鼠体内人参皂苷Rb1及MTL血药浓度改变与灌胃所用异功散含陈皮有一定相关性。异功散中陈皮发挥增强补益剂补益功效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促进异功散中人参皂苷Rb1的吸收增多、吸收速率增快,分布更集中于效应部位,使人参皂苷Rb1与MTL之间亲和力更强,从而导致MTL分泌增多,促进胃肠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功散 陈皮 脾虚 人参皂苷RB1 MTL 药动学 药效学 pk-pd结合模型
原文传递
黄连解毒汤药动学实验研究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4
作者 钱智磊 曾明飞 +3 位作者 朱华旭 潘林梅 郭立玮 张启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620-623,623,共3页
[目的]寻找黄连解毒汤药动学实验研究的方法。[方法]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黄连解毒汤药动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以黄连解毒汤组成的单味药和全方指标性成分的定量分析、提取工艺对指标性成分的影响、药动学方面的研究为基础,论述了PK-P... [目的]寻找黄连解毒汤药动学实验研究的方法。[方法]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黄连解毒汤药动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以黄连解毒汤组成的单味药和全方指标性成分的定量分析、提取工艺对指标性成分的影响、药动学方面的研究为基础,论述了PK-PD结合模型及数据挖掘技术在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和药动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结论]黄连解毒汤药动学实验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才能揭示该方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物质基础 pk-pd结合模型 数据挖掘 综述
下载PDF
青藤碱经皮给药制剂药动学及药效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丁涵滢 单连菊 +1 位作者 王锐 李永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1-1113,共3页
综述青藤碱经皮给药制剂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青藤碱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青藤碱在经皮给药方面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以及青藤碱经皮给药的PK-PD模型的建立,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青藤碱 经皮给药制剂 药动学 药效学 pk-pd结合模型
下载PDF
基于药动学与药效学相关联的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正交配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万嘉洋 张洋洋 +3 位作者 何昱 万海同 金伟锋 虞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5-148,共14页
目的探讨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皂苷、总酚酸)配伍后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体内药物浓度及其药动学与药效学变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组成上述主要有效部位用量配比不同的9个组方,供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ig给... 目的探讨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皂苷、总酚酸)配伍后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体内药物浓度及其药动学与药效学变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组成上述主要有效部位用量配比不同的9个组方,供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ig给药,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的葛根素、阿魏酸和川芎嗪血浆药物浓度。DAS 3.2.6软件以非房室模型拟合药动学参数,并运用总量统计矩法和综合评分法对整体药动学特征进行评价。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最后进行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研究,获得各药物浓度与药效之间的定量方程。结果葛根素、阿魏酸和川芎嗪在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有所差异。总量统计矩和综合评分研究表明不同配伍对总量零阶矩、总量平均滞留时间、综合评分等参数影响不一。主要有效部位正交配伍给药后,一定程度上会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中SOD和CAT的降低。各PK-PD模型均采用Sigmoid-Emax模型,拟合结果与实测数据之间相关性良好,R值均大于0.85。结论养阴通脑颗粒主要有效部位配伍对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和抗氧化指标具有一定影响;中药复方多成分药物代谢动力学可采用总量统计矩和综合评分法进行研究;PK-PD结合模型可用于中药复方多成分药动学与药效学之间相关性的评价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阴通脑颗粒 有效部位 药动学 药效学 数学模型 pk-pd结合模型 葛根素 阿魏酸 川芎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