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tin and Myosin Co-Localize in Plasmodesmata and Ectodesmata-Like Structure 被引量:1
1
作者 DONG Yu LIU Na LIU Gang LI Wen-long YAN Ai-hua WANG Dong-m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11年第6期845-849,共5页
Actin and myosin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cytoplasmic sleeve of plasmodesmata. As cytoskeletal proteins, actin and myosin are believed to regulate the conductivity of plasmodesmata (PDs) in higher plants... Actin and myosin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cytoplasmic sleeve of plasmodesmata. As cytoskeletal proteins, actin and myosin are believed to regulate the conductivity of plasmodesmata (PDs) in higher plants. Using immunocytochemical methods, we found the two proteins to be co-localized - and closely linked to each other - in plasmodesmata and ectodesmata-like structure in ageing parenchymatous cells of Allium sativum L. We suggest that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is affect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ctin and myo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N MYOSIN plasmodesmata ectodesmata-like structure Allium sativum L.
下载PDF
The Fusarium oxysporum Avr2-Six5 Effector Pair Alters Plasmodesmatal Exclusion Selectivity to Facilitate Cell-to-Cell Movement of Avr2 被引量:3
2
作者 Lingxue Cao Mila C. Blekemolen +2 位作者 Nico Tintor Ben J.C. Cornelissen Frank L.W. Takken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691-705,共15页
Pathogens use effector proteins to manipulate their hosts. During infection of tomato, the fungus Fusarium oxysporum secretes the effectors Avr2 and Six5. Whereas Avr2 suffices to trigger I-2-mediated cell death in he... Pathogens use effector proteins to manipulate their hosts. During infection of tomato, the fungus Fusarium oxysporum secretes the effectors Avr2 and Six5. Whereas Avr2 suffices to trigger I-2-mediated cell death in heterologous systems, both effectors are required for I-2-mediated disease resistance in tomato. How Six5 participates in triggering resistance is unknown. Using 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assays we found that Avr2 and Six5 interact at plasmodesmata. Single-cell transformation revealed that a 2xRFP marker protein and Avr2-GFP only move to neighboring cells in the presence of Six5. Six5 alone does not alter plasmodesmatal transduction as 2xRFP was only translocated in the presence of both effectors. In SIX5-expressing transgenic plants, the distribution of virally expressed Avr2-GFP, and subsequent onset of I-2-mediated cell death, differed from that in wild-type tomato. Taken together, our data show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Six5, Avr2 moves from cell to cell, which in susceptible plants contributes to virulence, but in I-2 containing plants induces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odesmata immunity EFFECTOR PATHOGEN FUSARIUM disease
原文传递
Phytosphinganine Affects Plasmodesmata Permeability via Facilitating PDLP5-Stimulated Callose Accumulation in Arabidopsis 被引量:5
3
作者 Ning-Jing Liu Tao Zhang +8 位作者 Zhao-Hui Liu Xin Chen Hui-Shan Guo Bai-Hang Ju Yuan-Yuan Zhang Guo-Zhu Li Qiang-Hui Zhou Yong-Mei Qin Yu-Xian Zhu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28-143,共16页
Plant plasmodesmata (PDs) are specialized channels that enable communication between neighboring cells. The intercellular permeability of PDs, which affects plant development, defense, and responses to stimuli, must b... Plant plasmodesmata (PDs) are specialized channels that enable communication between neighboring cells. The intercellular permeability of PDs, which affects plant development, defense, and responses to stimuli, must be tightly regulated. However, the lipid compositions of PD membrane and their impact on PD permeability remain elusive. Here, we report that the Arabidopsis sld1 sld2 double mutant, lacking sphingolipid long-chain base 8 desaturases 1 and 2, displayed decreased PD permeability due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allose accumulation. PD-located protein 5 (PDLP5) was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the leaf epidermal cells of sld1 sld2 and showed specific binding affinity to phytosphinganine (t18:0), suggesting that the enrichment of t18:0-based sphingolipids in sld1 sld2 PDs might facilitate the recruitment of PDLP5 proteins to PDs. The sld1 sld2 double mutant seedlings showed enhanced resistance to the fungal-wilt pathogen Verticillium dahlia and the bacterium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DC3000, which could be fully rescued in sld1 sld2 pdlp5 triple mutant . Taken together,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hytosphinganine might regulate PD functions and cell-to-cell communication by modifying the level of PDLP5 in PD membra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odesmata phytosphinganine SPHINGOLIPID binding MOTIF PDLP5
原文传递
浙贝母鳞茎衰退过程的解剖学研究初报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文远 李志亮 肖培根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5-69,共5页
采用徒手制片、石蜡切片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浙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Baker)鳞茎衰退过程中的形态、组织结构和细胞内部的变化情况.看到了大分子物质进行运输时采用集装囊泡形式的... 采用徒手制片、石蜡切片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浙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Baker)鳞茎衰退过程中的形态、组织结构和细胞内部的变化情况.看到了大分子物质进行运输时采用集装囊泡形式的可能性。进一步论证了胞间连丝作为细胞间原生质通道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形态 结构 贝母属 鳞茎
下载PDF
玉米胚乳传递细胞的结构观察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郑彦坤 王慧慧 +3 位作者 顾蕴洁 孔妤 王峰 王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64-2467,共4页
以玉米品种‘登海11号’为材料,分别于授粉后8、10、15和20 d采集颖果,取所需部位并采用树脂包埋的方法及半薄和超薄切片技术,对玉米胚乳传递细胞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1)胚乳传递细胞的壁内突从外层向内层依次递减,溶... 以玉米品种‘登海11号’为材料,分别于授粉后8、10、15和20 d采集颖果,取所需部位并采用树脂包埋的方法及半薄和超薄切片技术,对玉米胚乳传递细胞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1)胚乳传递细胞的壁内突从外层向内层依次递减,溶质浓度逐步降低,形成了明显的溶质浓度梯度,有利于溶质的运输;(2)中层胚乳传递细胞和内层胚乳传递细胞的邻壁上存在胞间连丝或一些孔径较大的胞壁孔道,从而使溶质更快的进入内层胚乳传递细胞;(3)在壁内突周围存在许多线粒体。研究表明,玉米胚乳传递细胞的结构适合溶质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胚乳传递细胞 壁内突 胞间连丝 胞壁孔道
下载PDF
水稻胚囊壁的形成与发育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向东 徐是雄 卢永根 《Acta Botan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11期985-990,共6页
通过透射电镜对水稻(Oryza sativa L.)功能大孢子形成开始至胚囊成熟期间胚囊壁的形成与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水稻胚囊壁是在原有功能大孢子壁的基础上,通过与其周围退化珠心细胞留下的壁相叠合,使壁加厚。功能大孢子近合点端壁存在... 通过透射电镜对水稻(Oryza sativa L.)功能大孢子形成开始至胚囊成熟期间胚囊壁的形成与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水稻胚囊壁是在原有功能大孢子壁的基础上,通过与其周围退化珠心细胞留下的壁相叠合,使壁加厚。功能大孢子近合点端壁存在胞间连丝,其中个别胞间连丝可保留到八核胚囊。胚囊壁上内突最早于四核胚囊近珠孔端发生。八核胚囊形成后,内突的发育在胚囊不同的细胞中表现不同,其中以中央细胞最具特点,表现为先在中央细胞与珠心相接的近珠孔端和近合点端两个区域的胚囊壁上形成,以后近珠孔端胚囊壁上的内突大量增加,而近合点端的却增加不明显,中部胚囊壁上的内突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到胚囊成熟时,近珠孔端胚囊壁上内突的分布密度最大,中部次之,近合点端的最小,三个区域上内突的形态各异。反足细胞与珠心相接的胚囊壁上内突的形成时间较早,但以后的发育却相对缓慢,数量增加不明显。2个助细胞交界处胚囊壁上的丝状器在胚囊未明显膨大时已形成。卵细胞除在与助细胞交界处的壁外,其它部位不形成明显的内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胚囊 胚囊壁 形成 发育
下载PDF
番茄/番茄和苋菜/番茄嫁接组合形成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12
7
作者 向国胜 邵小明 杨世杰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67-273,共7页
用光镜和电镜对亲和性自体嫁接组合(番茄/番茄)和非亲和性异体嫁接组合(苋菜/番茄)进行了组织学细胞学比较观察。嫁接组合形成的早期阶段,两种组合隔离层两侧细胞中高尔基体、线粒体数量增多,细胞分裂形成愈份组织,表现出与愈伤反应一... 用光镜和电镜对亲和性自体嫁接组合(番茄/番茄)和非亲和性异体嫁接组合(苋菜/番茄)进行了组织学细胞学比较观察。嫁接组合形成的早期阶段,两种组合隔离层两侧细胞中高尔基体、线粒体数量增多,细胞分裂形成愈份组织,表现出与愈伤反应一致的特征。后期,亲和性嫁接组合隔离层大部分消失,两侧细胞恢复正常状态,接穗砧木间有新分化的维管束桥相连,且有胞间连丝的次生形成,环状片层和壁旁体活跃地参与嫁接组合的形成过程;非亲和性嫁接组合中,隔离层不消失,附近出现死细胞层,接穗砧木之间无维管束桥相连。对观察的结果和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嫁接 亲和性 番茄 细胞学
下载PDF
蒜鳞片休眠进程中胞间联络的变化及类外连丝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迎迎 王冬梅 +4 位作者 侯春燕 韩胜芳 李小娟 刘刚 刘娜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220,共9页
利用电子显微镜术,对蒜休眠进程中鳞片薄壁细胞间胞间联络的特征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不同时期胞间联络具有随细胞间生理关系密切程度而呈现相应结构变化的特点。并观察到萌芽期鳞片中衰败细胞与存活细胞之间有类外连丝型胞间连丝的存在... 利用电子显微镜术,对蒜休眠进程中鳞片薄壁细胞间胞间联络的特征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不同时期胞间联络具有随细胞间生理关系密切程度而呈现相应结构变化的特点。并观察到萌芽期鳞片中衰败细胞与存活细胞之间有类外连丝型胞间连丝的存在;以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结合荧光标记物示踪检测,发现不透膜荧光物质分子量为457Da 的萤黄(Lucifer yellow,LYCH),可以共质体运输方式进入存活细胞内,论证了类外连丝这一胞间连丝特定修饰态的存在,并可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生理活性,起到进行物质共质运输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间连丝 外连丝 休眠 鳞片 薄壁细胞 胞间联络
下载PDF
Cr^(6+)污染对水鳖的超微结构及菱、莼菜、黑藻细胞膜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杨顶田 施国新 陈伟民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83-488,共6页
Cr6+污染对水鳖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胞间连丝呈现不同程度的断裂 ;细胞核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形 ;叶绿体膨胀 ,其基粒解体。细胞损伤程度与 Cr6+ 培养浓度呈正相关。Cr6+ 对水鳖、菱、莼菜和黑藻这几种水生高等植物的细胞膜影响主... Cr6+污染对水鳖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胞间连丝呈现不同程度的断裂 ;细胞核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形 ;叶绿体膨胀 ,其基粒解体。细胞损伤程度与 Cr6+ 培养浓度呈正相关。Cr6+ 对水鳖、菱、莼菜和黑藻这几种水生高等植物的细胞膜影响主要表现在 :质壁发生分离 ,质壁之间有黑色颗粒存在。在做生理验证时发现处理组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和超氧阴离子 (O 2 )均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6+污染 细胞膜 黑色颗粒 胞间连丝 核变形
下载PDF
鹤顶兰胚囊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冬妹 伍成厚 +1 位作者 叶秀粦 梁承邺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8-192,共5页
运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鹤顶兰(Phaius tankervilliae(Aiton)Bl.)胚囊发育过程中功能大孢子、二核胚囊、四核胚囊、成熟胚囊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捕捉到了功能大孢子的三个阶段、成熟胚囊的两个阶段,进一步积累了鹤顶兰生殖生物学研究的基... 运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鹤顶兰(Phaius tankervilliae(Aiton)Bl.)胚囊发育过程中功能大孢子、二核胚囊、四核胚囊、成熟胚囊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捕捉到了功能大孢子的三个阶段、成熟胚囊的两个阶段,进一步积累了鹤顶兰生殖生物学研究的基础资料。在功能大孢子、四核胚囊时期的合点端壁上可观察到胞间连丝,与体细胞间有物质及信息的交换,胚囊发育并非处于完全"隔离"状态。功能大孢子早期可见明显大液泡,随后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时大液泡消失,移向两极的染色体之间可见大量体积较小的液泡,成熟胚囊前期助细胞及卵细胞内也可见明显液泡,但当助细胞解体时,卵细胞内的大液泡也消失,液泡形态的变化可能是细胞生理状态发生改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顶兰 功能大孢子 成熟胚囊 胞间连丝 液泡
下载PDF
离体细胞共培养中科间细胞共质体的形成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骁才 吴伯骥 +1 位作者 蒋辉 郑国锠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5期339-345,共7页
离体培养下选出的绿色胡萝卜(Daucus carota)细胞系和白色普通烟草(Nicotianatabacum )细胞系,各自具有独特的细胞结构标志,在愈伤组织、光镜和电镜3 个水平上均可区分。对两个细胞系进行分散、混... 离体培养下选出的绿色胡萝卜(Daucus carota)细胞系和白色普通烟草(Nicotianatabacum )细胞系,各自具有独特的细胞结构标志,在愈伤组织、光镜和电镜3 个水平上均可区分。对两个细胞系进行分散、混合、K+ 液低渗处理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共培养,10—15 d 后可观察到两种细胞的镶嵌生长。光镜和电镜下均观察到烟草细胞和胡萝卜细胞之间隔离层的存在与消失。在隔离层消失的区域可见到异种细胞间次生胞间连丝的形成,从而将独立的两个共质体连成一个统一的共质体。对科间细胞共质联系的建立过程进行了讨论,认为细胞接触后首先非特异粘连——以隔离层形成并适度加厚为标志,然后特异的细胞识别在隔离层中启动,从而导致隔离层或消失而重新建立共质联系或加厚、木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间细胞共质体 植物细胞共培养 植物细胞工程
下载PDF
紫竹梅雄蕊毛细胞发育过程中胞间连丝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明义 杨世杰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6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紫竹梅(Setcreasea purpurea)雄蕊毛细胞间的胞间连丝随着细胞的生长、发育、衰老而呈现动态变化的过程.花蕾和开放花的雄蕊毛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具备胞间连丝的一般结构,直径约50 nm .衰老花雄蕊毛细胞间... 紫竹梅(Setcreasea purpurea)雄蕊毛细胞间的胞间连丝随着细胞的生长、发育、衰老而呈现动态变化的过程.花蕾和开放花的雄蕊毛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具备胞间连丝的一般结构,直径约50 nm .衰老花雄蕊毛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拓宽,内部结构逐步降解、撤离,呈开放式通道,直径约100 nm . 在胞间连丝的动态开放过程中,细胞内的细胞器也发生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竹梅 雄蕊 毛细胞 发育 胞间连丝 超微结构
下载PDF
F肌动蛋白作为胞间连丝组分的结构与生理学证据(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冬梅 王学臣 张伟成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1期1278-1285,共8页
以蒜 (AlliumsativumL .)瓣鞘外表皮为材料 ,利用荧光特异探针与共焦镜检术 ,结合透射电镜与免疫金标记对表皮细胞间胞间联络的性质、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 ,加厚壁上的通道是由狭长的管状胞质和初生纹孔场上成束的胞间连丝衔... 以蒜 (AlliumsativumL .)瓣鞘外表皮为材料 ,利用荧光特异探针与共焦镜检术 ,结合透射电镜与免疫金标记对表皮细胞间胞间联络的性质、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 ,加厚壁上的通道是由狭长的管状胞质和初生纹孔场上成束的胞间连丝衔接组成 ,前者实为原生质体的一部分。单个胞间连丝的孔径为 6 0~ 70nm ,属正常胞间连丝范围 ,它们乃相邻细胞间共质联系的所在。荧光探针TRITC_Phalloidin (TRITC_Ph)标记的结果显示 ,整个通道上呈现红色荧光的纤索在接近初生纹孔场处明显变窄 ,与超微结构观察中所见的结构特点相吻合 ,共焦镜下观察到的初生壁上的荧光亮斑乃初生纹孔场中成束胞间连丝被标记的反映 ,从而有效地证实了F肌动蛋白在常态胞间连丝上的存在。免疫金标记实验显示在管状胞质中和胞间连丝上有金颗粒分布 ,这一结果为证实荧光标记物具肌动蛋白性质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肌动蛋白 胞间连丝组分 结构 生理学 共焦激光扫描镜检术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百合小孢子母细胞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细胞间连接形态和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新宇 聂秀菀 +2 位作者 潘有福 张大伟 郑国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689-695,共7页
超显微结构水平观察发现造孢时期造胞细胞的壁较厚,由中间层、初生和次生壁组成,细胞间的连接为典型的胞间连丝。减数分裂前间期的细胞壁主要由中间和初生壁组成,典型的胞间连丝消失,但局部位置上的中间层和初生壁组分缺失,构成约... 超显微结构水平观察发现造孢时期造胞细胞的壁较厚,由中间层、初生和次生壁组成,细胞间的连接为典型的胞间连丝。减数分裂前间期的细胞壁主要由中间和初生壁组成,典型的胞间连丝消失,但局部位置上的中间层和初生壁组分缺失,构成约200~800nm宽的“豁口”。进入分裂期后,次生壁组分急剧增加。当整个细胞壁加厚到240—500nm时,细胞壁出现穿孔。穿孔过程似乎有下列两种方式:1)在细胞壁的一侧或两侧出现电子致密物,这种电子致密物因不断积累,在与细胞壁垂直的方向上向壁内延伸。它们穿过次生壁、初生壁和中间层,最后整个细胞壁被贯通;2)细胞壁的两侧同时出现类似分泌泡的结构,可能由于这些分泌泡的作用使它们所处部位的细胞壁变薄,最终被贯通。当细胞壁进一步加厚至470—1700nm时(偶线-粗线期),细胞壁出现很宽阔(200~1500nm)的细胞融合道(cytomicticchannel),其中并伴随有核物质或细胞器通过。文章讨论了细胞发育过程中次生胞间连丝与细胞融合道形成的机理及其相互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间连接 细胞融合道 细胞结构 百合小孢子
下载PDF
胞间连丝的次生形成和次生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世杰 张蜀秋 《植物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29-135,共7页
本文介绍了胞间连丝次生形成和次生变化的研究进展,用统计特定细胞壁区段上胞间连丝数量与密度的变化,电镜观察嫁接组合中接穗与砧水间细胞壁上胞间连丝的形成等方法,证明了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着胞间连丝的次生形成。在某些特定... 本文介绍了胞间连丝次生形成和次生变化的研究进展,用统计特定细胞壁区段上胞间连丝数量与密度的变化,电镜观察嫁接组合中接穗与砧水间细胞壁上胞间连丝的形成等方法,证明了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着胞间连丝的次生形成。在某些特定部位,某一发育阶段,已形成的胞间连丝常会发生可逆的次生变化,这种变化和植物发育过程中的共质体隔离以及物质运输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间连丝 共质体
下载PDF
紫竹梅雄蕊毛发育过程中胞间连丝通透能力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世杰 李明义 张孝英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5年第4期355-362,共8页
运用显微注射法将不同分子量的荧光分子探针注入紫竹梅雄蕊毛细胞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通过胞间连丝转移情况。表明,开放花和花蕾Ⅳ期胞间连丝允许通过物质的分子量不超过1000D,衰老花可允许FITC-insulinA链(... 运用显微注射法将不同分子量的荧光分子探针注入紫竹梅雄蕊毛细胞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通过胞间连丝转移情况。表明,开放花和花蕾Ⅳ期胞间连丝允许通过物质的分子量不超过1000D,衰老花可允许FITC-insulinA链(2921D)通过,而花蕾Ⅰ期可允许FITC-dextran(4400D)通过。说明胞间连丝允许通过物质的分子量极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组织、细胞的发育进程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竹梅 胞间连丝 雄蕊毛 发育
下载PDF
渗透胁迫引起玉米根冠处胞间连丝的ATP酶活性下降(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苗龙 王学臣 张伟成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8期774-777,共4页
利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短期渗透胁迫下玉米(Zea mays L.)根冠区超微结构和ATP酶活性变化。经历了质壁分离后,在根冠细胞仍然可以观察到许多从“撤退”的周质出发向细胞壁辐射的纤丝。利用ATP酶活性产物(磷酸铅)在原生质膜和细胞壁处沉积... 利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短期渗透胁迫下玉米(Zea mays L.)根冠区超微结构和ATP酶活性变化。经历了质壁分离后,在根冠细胞仍然可以观察到许多从“撤退”的周质出发向细胞壁辐射的纤丝。利用ATP酶活性产物(磷酸铅)在原生质膜和细胞壁处沉积的特点,发现这些纤丝是质膜围绕原生质而形成的管状结构;在质壁分离过程中,这些纤丝依然与胞间连丝相连。与对照(未胁迫)相比,受渗透胁迫细胞胞间连丝处ATP酶活性明显下降。能量代谢在局部区段的抑制会影响胞间连丝的生理活性,可能包括胞间连丝的扩散调节能力和分子扩散上限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冠 渗透胁迫 胞间连丝 腺苷三磷酸酶
下载PDF
胞间通道的形成机理与物质运输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明义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2期175-181,共7页
衰老器官内有机物质转移和重新利用,依赖于胞间连丝的运输和调节,为了适应衰老器官内大量的降解物质在短期内迅速转移到贮藏器官和生长部位,胞间连丝内部的压缩内质网在酶的作用下降解成简单的通道,其周围的细胞壁物质也被酶解,使... 衰老器官内有机物质转移和重新利用,依赖于胞间连丝的运输和调节,为了适应衰老器官内大量的降解物质在短期内迅速转移到贮藏器官和生长部位,胞间连丝内部的压缩内质网在酶的作用下降解成简单的通道,其周围的细胞壁物质也被酶解,使胞间连丝通道拓宽,并且在没有胞间连丝的细胞壁上,也能形成新的通道.孔径拓宽的胞间连丝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与胞间连丝发生时的起始状态小孔道十分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间通道 物质运输 植物细胞 胞间连丝
下载PDF
紫露草雄蕊毛胞间连丝的亚显微结构观察
19
作者 赵耕春 佟德娟 +3 位作者 张晓萍 徐宗尧 张威 李红华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59-61,共3页
以透射电镜及细胞化学方法对紫露草雄蕊毛的胞间连丝结构进行了观察.雄蕊毛细胞的胞间连丝与一般植物细胞的结构相同。
关键词 紫露草 雄蕊毛 胞间连丝 亚显微结构
下载PDF
植物石细胞、胞间连丝制片技术的研究
20
作者 段增强 杨好伟 +1 位作者 霍晓婷 孙金花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140-141,共2页
报道了植物石细胞制片的一项新技术。
关键词 石细胞 胞间连丝 制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