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葵花8号卫星资料反演中国东部地区地面PM2.5浓度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喆 赵威伦 +4 位作者 田晓青 桑悦洋 屈永霖 任静静 李成才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3-452,共10页
为了得到中国东部地区大范围的地面PM_(2.5)浓度分布,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一个模型,用2019年葵花8号静止卫星大气顶层反射率数据和欧洲中心气象资料作为输入数据,地面PM_(2.5)浓度作为输出数据。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尺度下,该模型对... 为了得到中国东部地区大范围的地面PM_(2.5)浓度分布,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一个模型,用2019年葵花8号静止卫星大气顶层反射率数据和欧洲中心气象资料作为输入数据,地面PM_(2.5)浓度作为输出数据。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尺度下,该模型对中国东部地区均有较高的精度。对于小时PM_(2.5)的浓度反演,该模型的十折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为0.82,均方根误差为20.11μg/m^(3)。将2019全年卫星‒气象格点数据放入模型,得到中国东部地区全年逐小时的PM_(2.5)格点数据,利用该格点数据分析中国东部地区PM_(2.5)浓度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大气层顶反射率 PM_(2.5)浓度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和气象再分析资料的北京市PM2.5浓度反演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邵琦 陈云浩 李京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38,共7页
为获取城市尺度空间连续准确的PM_(2.5)浓度,该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充分考虑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气象因素的影响,利用2017年MODIS 3km AOD产品和ECMWF-ERA5气象再分析资料,结合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PM_(2.5)数据,分别基于随机森林、多元线性... 为获取城市尺度空间连续准确的PM_(2.5)浓度,该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充分考虑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气象因素的影响,利用2017年MODIS 3km AOD产品和ECMWF-ERA5气象再分析资料,结合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PM_(2.5)数据,分别基于随机森林、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方法反演近地面的PM_(2.5)浓度,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的反演精度最高、效果最好,其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2.08μg/m^3、均方根误差(RMSE)为18.42μg/m^3;对自变量进行重要性分析,气溶胶光学厚度对PM_(2.5)反演模型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相对湿度、边界层高度和2m气温。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反演非采暖期(4-11月)的PM_(2.5)浓度,并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PM_(2.5)月均浓度差异显著;空间分布呈现出中部、南部和东部较高,北部、东北部和西南部较低的特点;变化幅度呈现出中部和南部较大,西北部和西南部较小的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卫星遥感 气象再分析资料 机器学习 时空分析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金洪芳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6年第8期133-136,共4页
PM 2.5已经日渐成为大气中首要的污染物。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M 2.5污染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有效监测其空间分布对污染防治和健康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技术开展PM 2.5监测已经成为重要且有效的手段,遥感影... PM 2.5已经日渐成为大气中首要的污染物。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M 2.5污染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有效监测其空间分布对污染防治和健康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技术开展PM 2.5监测已经成为重要且有效的手段,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不断提高、PM 2.5遥感反演模型的推陈出新,进一步助推和加深了遥感技术在PM 2.5监测领域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归纳总结用于PM 2.5反演的主要遥感数据源,并结合PM 2.5遥感反演模型的基本原理,从不同数据源角度综述了PM 2.5遥感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现有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为开展PM 2.5遥感监测和深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 2.5 遥感 气溶胶 空间分布
下载PDF
Geographical Analysis of Lung Cancer Mortality Rate and PM2.5 Using Global Annual Average PM2.5 Grids from MODIS and MISR Aerosol Optical Depth
4
作者 Zhiyong Hu Ethan Baker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7年第6期183-197,共15页
Exposure to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n aerodynamic diameter of less than 2.5 μm (PM2.5) may increase risk of lung cancer. The repetitive and broad-area coverage of satellites may allow atmospheric remote sensing to o... Exposure to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n aerodynamic diameter of less than 2.5 μm (PM2.5) may increase risk of lung cancer. The repetitive and broad-area coverage of satellites may allow atmospheric remote sensing to offer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monitor air quality and help fill air pollution data gaps that hinder efforts to study air pollution and protect public health. This geographical study explores if there i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PM2.5 and lung cancer mortality rate in the conterminous USA. Lung cancer (ICD-10 codes C34- C34) death count and population at risk by county were extracted for the period from 2001 to 2010 from the U.S. CDC WONDER online database. The 2001-2010 Global Annual Average PM2.5 Grids from MODIS and MISR Aerosol Optical Depth dataset was used to calculate a 10 year average PM2.5 pollution.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es, spatial regression (a spatial lag and a spatial error model), and spatially extended Bayesian Monte Carlo Markov Chain simulation foun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lung cancer mortality rate and PM2.5. The association would justify the need of further toxic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biological mechanism of the adverse effect of the PM2.5 pollution on lung cancer. The Global Annual Average PM2.5 Grids from MODIS and MISR Aerosol Optical Depth dataset provides a continuous surface of concentrations of PM2.5 and is a useful data source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g Cancer pm2.5 remote sensing GIS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SPATIAL Regression BAYESIAN MCMC Simulation
下载PDF
地理加权回归建模结果不确定性度量与约束方法
5
作者 刘宁 邹滨 张鸿辉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7-317,共11页
作为一种经典局部加权最小二乘方法,地理加权回归建模一直受样本空间稀疏及预测变量局部共线性等因素困扰,导致建模结果不确定性呈现空间异质。通过协方差传播定律构建后验标准差精度评价指标,本文提出了一种地理加权回归建模结果不确... 作为一种经典局部加权最小二乘方法,地理加权回归建模一直受样本空间稀疏及预测变量局部共线性等因素困扰,导致建模结果不确定性呈现空间异质。通过协方差传播定律构建后验标准差精度评价指标,本文提出了一种地理加权回归建模结果不确定性度量与约束方法,并基于地表PM 2.5浓度遥感制图实例开展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不确定性约束后,不同参数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精度、基于样本/站点/区域的十折交叉验证精度均有改善;局部共线性导致的模型回归系数符号偏差问题得到了改正;模型预测结果奇异值及负值能被有效甄别,有效提升了地表PM 2.5浓度制图结果的可靠性。该不确定性度量与约束方法可有效保证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估算结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不确定性度量 PM 2.5浓度 遥感制图
下载PDF
渭河流域PM_(2.5)时空演化及人口暴露风险
6
作者 董洁芳 邓椿 张仲伍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8-1088,共11页
研究PM_(2.5)时空演化及人口暴露风险,对于环境风险评价及人居环境改善、政府环保部门制定针对性的空气污染防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渭河流域是国家重要工业基地,也是国家级城市群和关中—天水国家级经济区的核心区域,降低该区域PM_(2.5... 研究PM_(2.5)时空演化及人口暴露风险,对于环境风险评价及人居环境改善、政府环保部门制定针对性的空气污染防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渭河流域是国家重要工业基地,也是国家级城市群和关中—天水国家级经济区的核心区域,降低该区域PM_(2.5)人口暴露风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基于渭河流域2000-2020年PM_(2.5)遥感反演数据和人口格网分布数据,测算人口暴露风险指数。采用Theil-Sen Median与Mann Kendall检验法,分别识别PM_(2.5)质量浓度值和人口暴露风险指数时间演化特征,并通过GIS空间探索工具,分析其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渭河流域PM_(2.5)年均质量浓度为47.2μg·m^(-3),最高值为2013年的57.6μg·m^(-3),最低值为2020年的31.8μg·m^(-3),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趋势显著性检验发现,渭河流域PM_(2.5)污染情况呈现好转趋势。(2)PM_(2.5)年均质量浓度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特征,高值主要集中在流域下游地区,如西安市、咸阳市和渭南市等。低值主要分布在流域中上游地区,如天水市、定西市、平凉市等。(3)2000-2020年渭河流域PM_(2.5)人口暴露风险等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历年暴露于35μg·m^(-3)以上人数占比均值高达96.2%。2000-2003年,2005-2014年间,渭河流域100%人口暴露于浓度值35μg·m^(-3)以上。但高风险区域面积从2000年的20.6%下降为2020年的17.1%。(4)2000-2020年渭河流域历年PM_(2.5)人口暴露风险等级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且空间差异较大,“热点”型主要集中渭城区、秦都区、未央区等城市建成区单元,“冷点”型主要分布在定西市、天水市、平凉市等流域西部海拔较高区域。研究结论可为渭河流域制定联防联控的PM_(2.5)污染治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人口暴露风险 遥感数据 时空特征 渭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卫星观测的2010~2020年中国高分辨率NH_(3)排放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培林 肖欣欣 王勤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73-2682,共10页
基于2010~2020年IASI卫星观测数据,利用排放通量法对中国NH_(3)排放量(分辨率为0.25°×0.25°)进行了估算,分析了中国NH_(3)排放的时空分布和长期变化趋势.结果发现,2018~2020年中国NH_(3)平均年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分别为18.... 基于2010~2020年IASI卫星观测数据,利用排放通量法对中国NH_(3)排放量(分辨率为0.25°×0.25°)进行了估算,分析了中国NH_(3)排放的时空分布和长期变化趋势.结果发现,2018~2020年中国NH_(3)平均年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分别为18.61Mt和1.93t/km^(2),排放强度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和成渝地区.中国NH_(3)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秋和冬4个季节的排放量分别占全年总量的25.92%、36.55%、19.61%和17.92%.NH_(3)排放的月变化表现出3种主要模式:畜牧业较发达的西藏、内蒙古以及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大体呈“冬夏双峰”型;农业种植主要为一年两熟的福建、台湾地区和华南等地区呈“春夏双峰”型;其他大部分地区则呈“夏季单峰型”.中国的NH_(3)排放量从2010年的12.68Mt持续增长到2020年的20.75Mt,线性变化率为815.10kt/a,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43%/a.排放强度超过3.00t/km^(2)地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从2010年的4.88%增长到2020年的20.08%.华北平原NH_(3)排放增长最为迅速,成渝地区其次,东北、西北和除成渝以外的西南地区增长相对较慢.工业、交通等非农业源已成为当前中国NH_(3)排放的主要来源,工业NH_(3)逃逸和燃油机动车的NH_(3)排放可能是近年来中国NH_(3)排放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未来PM_(2.5)污染管控对策中,应充分考虑NH_(3)排放时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排放 卫星遥感 PM_(2.5)污染 时空分布 长期趋势
下载PDF
星载“偏振交火”传感器设计及初步在轨应用
8
作者 李正强 洪津 +11 位作者 郑杨 刘振海 张苗苗 赵少华 张庆辉 徐敬海 麻金继 高郭平 江启峰 徐成华 杨磊库 骆冬根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3期65-75,共11页
针对近地表细颗粒物含量的卫星遥感精度问题,系统提出了“偏振交火”的卫星遥感策略和模型,开发了高精度偏振扫描仪(POSP)和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双偏振载荷套件,装载在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上并成功发射。本文在介绍“偏振交火”原理的基... 针对近地表细颗粒物含量的卫星遥感精度问题,系统提出了“偏振交火”的卫星遥感策略和模型,开发了高精度偏振扫描仪(POSP)和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双偏振载荷套件,装载在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上并成功发射。本文在介绍“偏振交火”原理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载荷工程的实现方法和在轨应用方法,初步展示和评估了在轨应用效果。在轨初步应用结果显示:双偏振载荷间能够实现稳定交火工作,视场匹配精度优于0.077 POSP像元;基于L1级数据初步开展了双偏振载荷间的辐射和偏振交叉定标/验证,共有波段拟合优度(R2)分别达到0.999和0.993;基于“偏振交火”载荷观测数据融合反演的近地表PM_(2.5)与地基网络监测结果的相关性为0.684,偏差落在期望误差(EE)范围内的比例为88.36%。初步在轨结果达到了预期应用目标,显示了“偏振交火”方案在气溶胶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交火”传感器 大气污染 高精度偏振扫描仪(POSP) 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 偏振遥感 PM_(2.5)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日间逐小时地表PM_(2.5)浓度反演
9
作者 徐成康 陈斯婕 +2 位作者 董长哲 徐文韬 刘东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3期46-52,75,共8页
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区域,提出了使用深度学习算法来实现主被动遥感数据结合反演地表PM_(2.5)浓度的方法。基于MPL观测数据,使用雾霾层高度(HLH)替换了边界层高度(BLH)特征,对已有的基于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结合大气BLH来反演PM_(2.5)... 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区域,提出了使用深度学习算法来实现主被动遥感数据结合反演地表PM_(2.5)浓度的方法。基于MPL观测数据,使用雾霾层高度(HLH)替换了边界层高度(BLH)特征,对已有的基于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结合大气BLH来反演PM_(2.5)浓度的算法进行了改进。为提高数据覆盖率,对研究区域内的MAIAC AOD进行了填补与评估。利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了日间逐小时的PM_(2.5)浓度估算,模型验证相关性最高可达0.87。该方法能够为观测气候变化、应对大气污染提供有效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遥感反演 雾霾边界层(HLH) 主被动结合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冀中南平原区近地面PM_(2.5)遥感反演
10
作者 王诗瑶 李夫星 +2 位作者 王晨 赵旭雅 玛伊热·买买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638-648,共11页
为揭示冀中南平原区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时空变化规律,以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MAIAC AOD数据为主要估算因子,经AOD补值、垂直校正及湿度校正后,对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进行估算分析.结果表明:MAIAC AOD经缺值修复、垂直校正和湿度校... 为揭示冀中南平原区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时空变化规律,以空间分辨率为1 km的MAIAC AOD数据为主要估算因子,经AOD补值、垂直校正及湿度校正后,对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进行估算分析.结果表明:MAIAC AOD经缺值修复、垂直校正和湿度校正后,能够显著提升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估算精度及时空覆盖度;冀中南平原区PM_(2.5)年均质量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其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以石家庄、定州及保定为中心的太行山山前平原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区;研究区PM_(2.5)质量浓度存在显著季节性差异,冬季最高,其次为秋季和春季,夏季最低.该研究能得出冀中南平原区时空全覆盖的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估算结果,为该区域与PM_(2.5)污染相关的健康风险及空气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质量浓度 遥感反演 冀中南平原 时空变化规律
下载PDF
中国区域PM_(2.5)浓度估算以及影响因素解析
11
作者 曹媛 宫明艳 +3 位作者 沈非 麻金继 杨光 林锡文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45-257,共13页
基于2018年中国逐日PM_(2.5)数据,选用随机森林方法构建了高精度PM_(2.5)浓度估算模型,并在季节和区域尺度上验证了其时空适用性,进一步利用特征重要性方法系统阐释了各影响因子对PM_(2.5)浓度变化的重要程度,最后利用偏依赖技术探究了... 基于2018年中国逐日PM_(2.5)数据,选用随机森林方法构建了高精度PM_(2.5)浓度估算模型,并在季节和区域尺度上验证了其时空适用性,进一步利用特征重要性方法系统阐释了各影响因子对PM_(2.5)浓度变化的重要程度,最后利用偏依赖技术探究了不同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PM_(2.5)浓度变化产生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相比于多元线性回归与极端梯度提升树模型,利用多源数据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精度最高,可准确模拟出PM_(2.5)的浓度,且在季节和区域尺度上也有良好的适用性;(2)PM_(2.5)浓度估算模型的特征重要性排序分析发现,对2018年全国日均PM_(2.5)浓度影响显著的因子主要是时空、大气边界层高度等全局性因素,表明大气污染防治应把握PM_(2.5)传输机制,强化区域联防联控;(3)偏依赖交互效应研究发现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年积日、纬度、温度和大气边界层高度的组合对PM_(2.5)浓度变化会产生显著影响,说明提升空气质量要从多因子协同治理的角度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遥感 随机森林 pm2.5 时空关联
下载PDF
基于GF-1遥感图像和ResNet50网络的PM_(2.5)浓度预测研究
12
作者 李潍瀚 刘日阳 +1 位作者 邵彦川 马宗伟 《环境科学导刊》 2023年第5期82-86,共5页
基于GF-1卫星图像、结合Merra-2气象数据作为辅助预测变量,构建了长三角地区基于ResNet50网络的PM_(2.5)预测模型。其中气象参数可以为模型提供较为准确的PM_(2.5)浓度基准,而GF-1图像能帮助模型更合理准确地预测PM_(2.5)浓度的空间变... 基于GF-1卫星图像、结合Merra-2气象数据作为辅助预测变量,构建了长三角地区基于ResNet50网络的PM_(2.5)预测模型。其中气象参数可以为模型提供较为准确的PM_(2.5)浓度基准,而GF-1图像能帮助模型更合理准确地预测PM_(2.5)浓度的空间变化。利用十折交叉验证和测试集验证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皮尔森相关系数R为0.948,预测PM_(2.5)的RMSE为6.6μg/m~3。反演得到分辨率为500 m的PM_(2.5)浓度分布图合理稳健。GF-1遥感图像和ResNet50网络适用于PM_(2.5)浓度预测,可以作为辅助监测手段,为长三角地区PM_(2.5)热点识别、后续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ResNet网络 长三角地区 卫星遥感 高分一号
下载PDF
基于VIIRS的夜间PM_(2.5)浓度遥感估算
13
作者 吴坚 陈军 赵芳 《新疆环境保护》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PM_(2.5)作为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长期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目前主流的大气PM_(2.5)遥感监测依赖于日间过境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夜间时效连续性受到限制。为此,本文在大气辐射传输原理的基础上,顾及气象、土地利用等与PM_(2.5... PM_(2.5)作为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长期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目前主流的大气PM_(2.5)遥感监测依赖于日间过境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夜间时效连续性受到限制。为此,本文在大气辐射传输原理的基础上,顾及气象、土地利用等与PM_(2.5)排放、传输相关的因素,构建基于VIIRS的夜间PM_(2.5)浓度遥感估算方法。以北京市2013—2014年大气重污染事件为例,定性分析、定量评估大气重污染过程下PM_(2.5)浓度与夜间灯光辐射强度的相关性,开展夜间灯光遥感数据融合多源地理要素的夜间PM_(2.5)浓度估算。结果表明:随着PM_(2.5)浓度的显著上升,夜间灯光遥感影像的同一个区域亮度明显下降,PM_(2.5)浓度值和夜间灯光辐射值的平均相关系数达-0.69(P<0.001);融合夜间灯光数据与多源地理要素可以较好模拟夜间PM_(2.5)浓度,模型精度R2达0.83,RMSE为38.03μg/m3。利用VIIR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估算区域夜间PM_(2.5)浓度具备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制定空气污染防控措施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PM_(2.5) 夜间灯光遥感数据 VIIRS
下载PDF
一种基于差值指数的颗粒物PM_(2.5)浓度反演新方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冯海英 冯仲科 冯海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012-3016,共5页
从分析对颗粒物PM_(2.5)敏感的光谱特性入手,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值指数的颗粒物PM_(2.5)浓度反演新方法。使用Avafield-1光谱仪(测量范围300~1 100nm)测量了典型地物植被、土壤在不同的颗粒物PM_(2.5)污染条件下的光谱曲线,发现颗粒物使... 从分析对颗粒物PM_(2.5)敏感的光谱特性入手,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值指数的颗粒物PM_(2.5)浓度反演新方法。使用Avafield-1光谱仪(测量范围300~1 100nm)测量了典型地物植被、土壤在不同的颗粒物PM_(2.5)污染条件下的光谱曲线,发现颗粒物使得植被和裸土的光谱曲线在红光波段反射率增加,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下降,且其变化量较为稳定,因此使用对颗粒物敏感的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构建差值指数(difference index,DI)以表征颗粒物PM_(2.5)的浓度变化。以北京市为研究区,选择TM影像,求取差值指数,结合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站提供的PM_(2.5)逐时数据,反演了北京市的颗粒物PM_(2.5)的浓度。结果表明,2016年3月1日(监测站PM_(2.5)浓度均值为105.8)预测模型相关系数r为0.796,精度表现良好,12月14日(监测站PM_(2.5)均值为15.8)预测模型相关系数r为0.628,即颗粒物污染程度较低情况下,差值指数模型预测精度低于颗粒物污染程度较高的情况,分析原因是颗粒物浓度较低时,由颗粒物引起的地物光谱特征变化比较不明显,造成差值指数模型精度较低。由于空气质量为重度及严重污染时,获取的遥感影像质量较差,影响颗粒物浓度反演,因此该方法适合轻度、中度污染情况下的颗粒物PM_(2.5)浓度反演。该方法获取污染数据简单,反演结果空间分辨率较高(30m),且可根据需要选取包含敏感波段数据的遥感影像用以获取不同时间、空间分辨率的颗粒物PM_(2.5)浓度分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μm颗粒物 差值指数 光谱特征 遥感反演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和GWR模型的成都PM_(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贾宏亮 罗俊 肖东升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29-540,共12页
利用MODIS 021KM数据反演成都地区2018年逐日AOD数据,并结合PM_(2.5)地面监测数据以及气象数据构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得到成都地区逐月PM_(2.5)浓度。结果表明:(1)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比,GWR模型反演的PM_(2.5)浓度的R2、ERMS和EM... 利用MODIS 021KM数据反演成都地区2018年逐日AOD数据,并结合PM_(2.5)地面监测数据以及气象数据构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得到成都地区逐月PM_(2.5)浓度。结果表明:(1)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比,GWR模型反演的PM_(2.5)浓度的R2、ERMS和EMA分别为0.884、7.8704μg·m^(−3)和6.1566μg·m^(−3),都优于多元线性回归的0.808、9.7098μg·m^(−3)和7.6081μg·m^(−3),说明该模型能有效估算成都地区2018年PM_(2.5)浓度。(2)成都地区PM_(2.5)浓度在月尺度上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特征。2月最高为67.38μg·m^(−3),7月最低为28.31μg·m^(−3);PM_(2.5)浓度季节变化特征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依次递增。(3)成都地区PM_(2.5)浓度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特征。西部地区为PM_(2.5)浓度低值区,中部地区为高值区,东部的简阳市和金堂县为PM_(2.5)浓度次高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加权回归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多元线性回归 PM_(2.5)
下载PDF
中国卫星遥感气溶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余卫国 房世波 余学祥 《能源环境保护》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根据传感器反射特性的不同,气溶胶遥感可分为四大类:光学特性遥感,多角度遥感,偏振特性遥感,雷达特性遥感。本文从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气溶胶遥感传感器特性及算法研究,并介绍气溶胶产品光学厚度应用进展,包括遥感气溶胶精度验证、AOD与PM... 根据传感器反射特性的不同,气溶胶遥感可分为四大类:光学特性遥感,多角度遥感,偏振特性遥感,雷达特性遥感。本文从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气溶胶遥感传感器特性及算法研究,并介绍气溶胶产品光学厚度应用进展,包括遥感气溶胶精度验证、AOD与PM之间应用关系,以及AOD在中国地区各省空间分布以及四季变化。为以后利用气溶胶光学厚度研究大气污染、灰霾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遥感 气溶胶光学厚度 偏振特性遥感 PM 大气污染
下载PDF
利用多源数据建立GA-BP算法模型估算PM_(2.5)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娟 郑军 +2 位作者 许文龙 邱玉珺 胡方超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4-322,共9页
利用MODIS AOD(Aerosol Optical Depth)3 km分辨率的L2产品并辅以地面气象测量站点和环保监测站点的逐小时数据,对2017—2018年南京地面各站点进行数据匹配,分析估算PM_(2.5)的各相关组合因子,然后利用GA-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卫星数据辅... 利用MODIS AOD(Aerosol Optical Depth)3 km分辨率的L2产品并辅以地面气象测量站点和环保监测站点的逐小时数据,对2017—2018年南京地面各站点进行数据匹配,分析估算PM_(2.5)的各相关组合因子,然后利用GA-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卫星数据辅以地面气象数据来估算PM_(2.5)质量浓度的机器学习模型。结果表明:(1)GA-BP神经网络算法对PM_(2.5)进行估算是有效可行的,且比BP效果改善明显。(2)在多源数据的各输入变量中,选择AOD变量加辅助变量的GA-BP算法模型共构建了9组分季节试验,其中应用在2017年数据的试验6最好,表现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秋季R^(2)最大为0.91(RMSE为11.79μg·m^(-3)),春季R^(2)最小为0.65(RMSE为8.67μ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P神经网络 卫星遥感 AOD PM_(10) 气象条件 PM_(2.5)
下载PDF
基于GF-4卫星的长三角城市群PM_(2.5)遥感反演 被引量:6
18
作者 严莹婷 陆小曼 +3 位作者 王嘉佳 陈命男 周立国 马蔚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5-1012,共8页
基于静止卫星高分四号(GF-4)遥感数据,利用6SV辐射传输模型与暗目标算法进行高空间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AOD)遥感反演;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面监测站大气细颗粒物(PM_(2.5))浓度、气象资料等数据,采用物理订正方法及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实... 基于静止卫星高分四号(GF-4)遥感数据,利用6SV辐射传输模型与暗目标算法进行高空间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AOD)遥感反演;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面监测站大气细颗粒物(PM_(2.5))浓度、气象资料等数据,采用物理订正方法及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实现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大尺度空间连续的PM_(2.5)浓度遥感反演;最后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对反演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GF-4反演的AOD结果分辨率较高,空间连续性好,与AERONET地基监测相关性R达到0.82;利用GF-4 AOD的PM_(2.5)估算模型精度较高,模型估算PM_(2.5)浓度与地面实测数据拟合度R^(2)为0.74;在分春夏秋冬4个季节建模情景下,交叉验证R^(2)依次为0.67,0.59,0.63和0.72,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0.40,7.42,10.10,13.34μg/m^(3),表明GF-4卫星适用于区域PM_(2.5)浓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四号 大气细颗粒物 气溶胶光学厚度 遥感 长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估算近地面PM_(2.5)浓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晓辉 肖登攀 +3 位作者 王卫 柏会子 唐建昭 范丽行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50,共11页
卫星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具有广泛的空间覆盖度和相对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基于AOD与PM_(2.5)的相关关系来估算PM_(2.5)浓度已成为监测近地面PM_(2.5)的有效途径,其估算结果较可靠,能够为治理PM_(2.5)污染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从... 卫星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具有广泛的空间覆盖度和相对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基于AOD与PM_(2.5)的相关关系来估算PM_(2.5)浓度已成为监测近地面PM_(2.5)的有效途径,其估算结果较可靠,能够为治理PM_(2.5)污染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从反演AOD数据集和PM_(2.5)浓度估算模型2个方面进行梳理归纳,从卫星轨道运行类型角度分析各类传感器的产品特征,并对缺失AOD的插补方法进行分类评价;对PM_(2.5)浓度的估算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不同模型的优缺点和适应性.结果表明:①各类卫星传感器均具有特定功能及优缺点,其中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的快速发展,使其在估算PM_(2.5)浓度的应用上越来越广泛.②插补后的AOD比AOD初始产品具有更连续的时空分布和更高的准确性,基于模型的多变量估算不仅可以实现数据的全面覆盖,还可以获得更好的估算精度.③组合模型成为估算PM_(2.5)浓度的重要方法,机器学习模型的加入能够有效提高PM_(2.5)浓度的估算精度.研究显示,利用AOD估算近地面PM_(2.5)浓度不仅弥补了地面PM_(2.5)监测的空间不连续性,更有助于解析PM_(2.5)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 插补方法 经验统计模型 遥感反演
下载PDF
基于NSST域的引导滤波遥感图像增强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晶 贾振红 +1 位作者 杨杰 Nikola Kasabov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832-2835,2906,共5页
针对图像增强过程中出现的清晰度低、噪声放大、细节不明显和边缘梯度保持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一种NSST和引导滤波相结合的图像增强算法。将原始图像和直方图均衡化后的图像分别进行NSST处理,得到各自的低频子带和高频子带;将直方图均衡... 针对图像增强过程中出现的清晰度低、噪声放大、细节不明显和边缘梯度保持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一种NSST和引导滤波相结合的图像增强算法。将原始图像和直方图均衡化后的图像分别进行NSST处理,得到各自的低频子带和高频子带;将直方图均衡化后的低频子带进行PM滤波增强;采用循环阈值法抑制原始图像的高频子带中的噪声,用引导滤波对高频子带进行增强,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边缘梯度保持能力,对处理后的低频子带和高频子带进行NSST逆变换。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增强了图像的细节信息,改善了图像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图像增强 NSST变换 PM滤波 旋转阈值去噪 引导滤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