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WRF–CMAQ的晋城市PM_(2.5)与O_(3)复合污染协同控制 |
李晨
张芝娟
陈曦
叶翠平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关于O_(3)和PM_(2.5)协同控制的一些思考 |
张新民
范西彩
赵文娟
杜谨宏
|
《环境影响评价》
|
2021 |
15
|
|
3
|
植物吸滞PM_(2.5)研究进展——从宏观到微观 |
房佳兴
李少宁
赵娜
徐晓天
鲁绍伟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4
|
数字经济与大气PM_(2.5)环境效率的影响关系探索——基于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 |
卢滢宇
丁镭
|
《绿色科技》
|
2023 |
0 |
|
5
|
中国城市PM_(2.5)减排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机制 |
李德山
张郑秋
付磊
郭四代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3
|
|
6
|
基于伴随模式的典型PM_(2.5)和O_(3)双高污染事件减排措施 |
刘哲
安兴琴
王超
李江涛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城市双修”试点对PM_(2.5)和臭氧协同控制的效果评估:以三亚市为例 |
刘政
蒋金荷
叶希娴
|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8
|
沈阳市环境空气中PM_(2.5)与O_(3)关联性分析 |
王男
孙学斌
刘闽
李艳
周游
|
《环境生态学》
|
2024 |
0 |
|
9
|
进气流量对PM_(2.5)切割器捕集效率的影响 |
刘佳琪
张国城
赵晓宁
吴丹
荆文杰
|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6
|
|
10
|
PM_(2.5)与O_(3)协同控制视角下深圳市工业VOCs源谱特征 |
黄沛荣
朱波
张月
黄晓锋
朱乔
于广河
颜敏
梁永贤
何凌燕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9
|
|
11
|
串联式PM_(10)-PM_(2.5)切割器评价研究 |
刘佳琪
张国城
吴丹
田莹
沈上圯
李博雅
霍胜伟
屈晓虎
张艳伟
|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光散射法与空气动力学法粒径谱仪在PM_(2.5)切割器评价中的差异研究 |
刘佳琪
张国城
张景秀
吴丹
田莹
沈上圯
丑佳
屈晓虎
张艳伟
|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3
|
2019—2023年徐州市PM_(2.5)和臭氧复合污染特征分析 |
李昌龙
冯春莉
孙瑞
|
《四川环境》
|
2024 |
0 |
|
14
|
大气PM_(2.5)与臭氧的作用机制与协同控制策略研究 |
白静
|
《能源与节能》
|
2021 |
8
|
|
15
|
大气细颗粒物PM_(2.5)监测及污染控制分析 |
李嘉雯
|
《黑龙江环境通报》
|
2020 |
3
|
|
16
|
关于PM_(2.5)与臭氧的作用机制及二者协同控制的思考 |
潘冬燕
赵承军
|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
2023 |
2
|
|
17
|
PM_(2.5)滤膜称重数据质量控制 |
王龙
刘源
邓红川
李书方
王舒洋
|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8
|
PM_(2.5)的来源及污染控制对策 |
刘超
|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
2022 |
0 |
|
19
|
燃煤电厂污染物脱除设备对PM_(2.5)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 |
夏祎旻
吴建群
杨松
于敦喜
徐明厚
|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20
|
PM_(2.5)和臭氧对前体物减排和气象变化的响应及其政策启示 |
董赵鑫
丁点
姜越琪
郑昊天
邢佳
王书肖
|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