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宿迁市PM_(2.5)积累机制及重污染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玲 殷华 +1 位作者 仲杰 王舒欣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1期156-164,共9页
统计宿迁市2017—2021年秋冬季PM_(2.5)数据以及同期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基于PM_(2.5)日变化特征,根据15—23时的浓度变化将其分为快速积累、慢速积累、消散三种过程,从积累速率的角度分析宿迁市PM_(2.5)的积累特征,并将其应用于重污染天... 统计宿迁市2017—2021年秋冬季PM_(2.5)数据以及同期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基于PM_(2.5)日变化特征,根据15—23时的浓度变化将其分为快速积累、慢速积累、消散三种过程,从积累速率的角度分析宿迁市PM_(2.5)的积累特征,并将其应用于重污染天气过程下的环流形势与积累速率相关性的探讨。结果表明:发生快速积累过程的平均积累速率为7.14μg·m^(-3)·h^(-1);慢速积累过程平均积累速率为3.27μg·m^(-3)·h^(-1);发生消散过程的PM_(2.5)平均消散速率为5.42μg·m^(-3)·h^(-1)。PM_(2.5)慢速积累过程中气温高,风速大,湿度小,逆温强度弱,快速积累则与之相反。慢速积累过程的PM_(2.5)潜在源区主要位于苏北地区及山东、河北,快速积累过程的PM_(2.5)主要潜在源区则位于安徽、湖北地区。快速积累过程以高空槽后配地面高压前部型为主,慢速积累过程以纬向环流配合地面均压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积累速率 快速积累 慢速积累 消散 潜在源区 环流形势
下载PDF
考虑自行车骑行者PM_(2.5)吸入量的健康骑行速度识别方法
2
作者 刘子逸 张传栋 +2 位作者 朱才华 李昱燃 李岩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0,共7页
为降低空气污染时自行车骑行者的PM_(2.5)吸入量,提升健康水平,其可采用减小行程暴露时间或呼吸速率2种方式。2种方式对骑行速度的要求相反,且PM_(2.5)等污染物的吸入量因人而异,所以亟需建立考虑个体差异的PM_(2.5)吸入量-骑行速度模型... 为降低空气污染时自行车骑行者的PM_(2.5)吸入量,提升健康水平,其可采用减小行程暴露时间或呼吸速率2种方式。2种方式对骑行速度的要求相反,且PM_(2.5)等污染物的吸入量因人而异,所以亟需建立考虑个体差异的PM_(2.5)吸入量-骑行速度模型,以识别骑行者在PM_(2.5)吸入量最小时的健康骑行速度。能量消耗模型以心率和个体特征指标为变量计算空气吸入量,并可结合PM_(2.5)暴露质量浓度和骑行时间进而计算骑行者出行过程的PM_(2.5)吸入量。根据个体骑行者的速度与心率的关联特征构建PM_(2.5)吸入量-骑行速度模型,并通过求导方法获得健康骑行速度。对西安市173名被试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健康骑行速度下男性、女性的PM_(2.5)吸入量与最小和最大骑行速度下的PM_(2.5)吸入量相比,降低比例分别为17.06%、8.57%和1.85%、2.50%。PM_(2.5)吸入量和骑行速度之间呈“U”形曲线分布,“U”形曲线最低点对应于PM_(2.5)吸入量最小时的健康骑行速度。男性健康骑行速度与年龄、体重和基础心率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均呈正相关,而女性健康骑行速度与年龄、体重和基础心率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分别呈正相关、负相关和正相关。健康骑行速度分布结果可为骑行者针对个体差异性特征提供参考,并建立污染天气下骑行者PM_(2.5)吸入量减少的交通管控方法,提升居民在骑行过程中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环境 自行车骑行者 健康骑行速度 能量消耗模型 pm_(2.5)吸入量 心率
下载PDF
河南省冬季PM_(2.5)水溶性离子及污染特征研究
3
作者 郑瑶 吉宏坤 段然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0期35-40,共6页
为了解河南省多个城市间PM_(2.5)中水溶性离子组成及污染特征,研究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四个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点位的PM_(2.5)水溶性离子进行监测和分析,并结合了水溶性离子浓度占比、NO_(3)^(-)与SO_(4)^(2-)比值、SOR和NOR转化率... 为了解河南省多个城市间PM_(2.5)中水溶性离子组成及污染特征,研究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四个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点位的PM_(2.5)水溶性离子进行监测和分析,并结合了水溶性离子浓度占比、NO_(3)^(-)与SO_(4)^(2-)比值、SOR和NOR转化率、主成分分析及后向轨迹分析等方法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离子浓度整体上呈现NO_(3)^(-)>NH_(4)^(+)>SO_(4)^(2-)>Cl^(-)>F^(-)>K^(+)>Ca^(2+)>Na^(+)>Mg^(2+)的特征,二次离子(NO_(3)^(-)、NH_(4)^(+)和SO_(4)^(2-))是主要离子成分,累计占比为81.36%~88.10%;NO_(3)^(-)与SO_(4)^(2-)比值大于1,以移动源(机动车尾气)污染为主;SOR平均值为0.28~0.36,NOR平均值为0.22~0.63,硫氧率和氮氧率二次转化程度高,相对湿度与SOR和NOR值相关性较好;冬季河南省各点位主要受西北季风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水溶性离子 二次离子 硫氧率和氮氧率 后向轨迹
下载PDF
苏州市2022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空气质量及PM_(2.5)组分的影响
4
作者 熊宇 刁家敏 +3 位作者 周民锋 缪青 杨倩 秦玮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4年第4期124-129,150,共7页
利用苏州市2022年春节期间(1月31日—2月6日)逐时气象数据、细颗粒物(PM_(2.5))及其特征组分监测数据,分析春节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PM_(2.5)及其特征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硫酸根离子(SO_(4)^(2-))、氯离子(Cl^(-)... 利用苏州市2022年春节期间(1月31日—2月6日)逐时气象数据、细颗粒物(PM_(2.5))及其特征组分监测数据,分析春节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PM_(2.5)及其特征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硫酸根离子(SO_(4)^(2-))、氯离子(Cl^(-))、钾离子(K^(+))、镁离子(Mg^(2+))、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均显著升高,与非集中燃放时段相比,分别增加了90.6%,783.3%,350.0%,371.4%,137.5%,150.0%;质量浓度增加最显著的金属分别为钡(Ba)、铜(Cu)、铬(Cr)、钾(K)、铅(Pb)、锡(Sn)、锰(Mn)、锑(Sb)、硅(Si)、锌(Zn)、铁(Fe)、砷(As)、镓(Ga)(按增幅由大到小排序);烟花特征离子钡离子(Ba^(2+))在烟花集中燃放时段的数浓度峰值是非集中燃放时段的34.9倍,其余特征离子数浓度峰值也都为非集中燃放时段的8倍以上。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显著提高了空气中各项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并且在除夕和初五2个时段分别形成了2个污染高峰;污染物比值法(M/CO)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苏州市区PM_(2.5)的贡献率为50.4%,显著低于辖属区县,表明禁燃措施具有一定成效;特征水溶性离子、OC、示踪性重金属的变化特征与PM_(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吻合;污染物在线源解析结果表明,春节期间苏州市空气质量受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 烟花爆竹 细颗粒物 组分 贡献率 苏州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不同区域城市降水过程对PM_(2.5)清除作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林丹 郭晓梅 王维佳 《干旱气象》 2023年第4期620-628,共9页
探究降水对不同区域PM_(2.5)质量浓度的影响,可为当地空气质量评估和预报以及大气污染防治等提供重要科学支撑。利用2016—2021年四川盆地成都、乐山、宜宾、绵阳和达州5个典型城市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和PM_(2.5)质量浓度监测数据,从降... 探究降水对不同区域PM_(2.5)质量浓度的影响,可为当地空气质量评估和预报以及大气污染防治等提供重要科学支撑。利用2016—2021年四川盆地成都、乐山、宜宾、绵阳和达州5个典型城市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和PM_(2.5)质量浓度监测数据,从降水过程发生时段、持续时间、强度以及降水前PM_(2.5)初始浓度等方面,探析降水过程对不同区域城市PM_(2.5)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降水强度或PM_(2.5)初始质量浓度增加,四川盆地PM_(2.5)正清除过程占比增加,清除率升高。空气污染状态下,1 mm·h^(-1)及以上降水强度对四川盆地PM_(2.5)清除作用明显提升,清除率达35.0%。PM_(2.5)清除作用与降水过程持续时间呈正相关,降水持续时间超过3 h的清除率较持续时间小于等于3 h的高出9.0%~18.0%。四川盆地凌晨和下午的降水过程出现正清除的概率较高,且凌晨的降水过程对PM_(2.5)清除效果更好。对比来看,降水发生后,乐山和宜宾出现正清除过程占比较高,且在不同PM_(2.5)初始质量浓度下,随着降水持续时间增加,清除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降水过程 清除率 空气质量
下载PDF
颗粒物PM_(2.5)和PM_(10)对4种针叶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高昆 李兴基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1期11-18,共8页
为研究颗粒物PM_(2.5)和PM_(10)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选取云杉、油松、沙地柏、侧柏4种常绿针叶植物,分析其在不同浓度等级PM_(2.5)和PM_(10)条件下,光合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4种针叶植物的光合指标对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响应不同。P... 为研究颗粒物PM_(2.5)和PM_(10)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选取云杉、油松、沙地柏、侧柏4种常绿针叶植物,分析其在不同浓度等级PM_(2.5)和PM_(10)条件下,光合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4种针叶植物的光合指标对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响应不同。PM_(2.5)浓度等级相同时,低浓度下云杉Pn值和Tr值最大,油松最小,在中、高浓度下都是侧柏最大,油松最小;随着PM_(2.5)浓度等级的升高,4种针叶植物的Pn、Tr和Gs值均下降,而Ci值上升。Pn、Tr值下降比例大小依次为:油松>云杉>沙地柏>侧柏。Gs值下降比例大小依次为:云杉>沙地柏>油松>侧柏,Ci值上升比例大小依次为:侧柏>沙地柏>云杉>油松。PM_(10)浓度等级相同时,低、中、高浓度条件下4种针叶植物的Pn和Tr值大小均为:侧柏>云杉>沙地柏>油松,随着PM_(10)浓度的升高,Pn、Tr和Gs值均下降,Ci值上升,其变化情况与PM_(2.5)基本一致。综合分析得出,相比较于其他3种针叶植物,侧柏在不同浓度等级的PM_(2.5)和PM_(10)影响下,都能够保持着较强的光合能力,表现出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因此可以作为城市降尘除霾的优选绿化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pm_(10) 针叶植物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下载PDF
2013~2020年北京市城区PM_(2.5)及其化学组分正增长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江琪 张碧辉 +2 位作者 赵有龙 王飞 孙业乐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3-386,共14页
2013年以来,北京市城区细颗粒物(PM_(2.5))质量浓度年均值呈逐年降低趋势,但PM_(2.5)重污染事件仍旧频发,污染出现快速甚至爆发增长的成因和理化机制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基于北京市城区2013~2020年常规气象要素、PM_(2.5)及其化学组分... 2013年以来,北京市城区细颗粒物(PM_(2.5))质量浓度年均值呈逐年降低趋势,但PM_(2.5)重污染事件仍旧频发,污染出现快速甚至爆发增长的成因和理化机制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基于北京市城区2013~2020年常规气象要素、PM_(2.5)及其化学组分观测资料,分析了PM_(2.5)在缓慢、快速和爆发三种增长机制下的颗粒物浓度和组分的阈值及其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013~2020年,北京市城区PM_(2.5)在增长时段(1~24 h间隔)中平均累积速率呈逐年放缓的趋势,大气污染累积阶段中缓慢增长的比重逐年升高。在判别标准逐渐严苛的前提下,爆发增长的比重逐年变化不大(4%~7%)。2013~2016年爆发增长的PM_(2.5)浓度阈值为62μg m^(-3),2017年后,该阈值严苛至45μg m^(-3)。82μg m^(-3)为2018年以来极易出现PM_(2.5)爆发增长的界限值,高于此值后爆发增长的概率将大幅提升。有机物(Org)在爆发增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一时间间隔Org在亚微米气溶胶(PM1)增长浓度中的贡献缓慢增长<快速增长<爆发增长,其中一次有机气溶胶(POA)在快速和爆发增长中对Org增长浓度的贡献平均超过50%,高于研究时段40%的平均占比。无机组分中,硫酸盐(SO_(4)^(2−))在PM1增长浓度中的贡献爆发增长(13%)>快速增长(11.8%)>缓慢增长(11.1%),硝酸盐(NO3-)的贡献相反。二次气溶胶(SPM)在累积阶段的贡献高于一次气溶胶(PPM),但爆发增长中,PPM在污染增长中贡献(最高达45%)明显高于平均时段的33%,PPM在爆发增长中的贡献不可小觑。秋冬季的爆发增长开始后,温度和气压均有所降低,而湿度明显升高。北京城区爆发增长中主要的气团来向为偏南向(三个高度占比分布为69%~82%),其次为偏东方向(1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增长 化学组分 阈值 气象要素 pm_(2.5) 污染累积
下载PDF
PM_(2.5)对HUVEC毒性及对ROS、MDA、LDH水平影响
8
作者 嵇志刚 李天来 +1 位作者 徐艺 王甜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8期2774-2777,共4页
目的 研究细颗粒物(PM_(2.5))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毒性及对活性氧(ROS)、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影响,为PM_(2.5)毒性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HUVEC细胞为研究对象,对生长状况良好的细胞给予(25、5... 目的 研究细颗粒物(PM_(2.5))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毒性及对活性氧(ROS)、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影响,为PM_(2.5)毒性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HUVEC细胞为研究对象,对生长状况良好的细胞给予(25、50、100、200、300μg/ml)浓度的PM_(2.5)染毒,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化学荧光法、硫代巴比妥酸(TBA)、微板法分别检测ROS、MDA、LDH等毒性指标变化,检查细胞凋亡率。结果 PM_(2.5)染毒6、12、18、24、36 h随着染毒剂量升高,细胞存活率均逐渐降低,同一染毒浓度随着染毒时间延长,细胞存活率同样下降(P<0.05),且在染毒36 h,PM_(2.5)浓度为400μg/ml,细胞存活率仅为45.23%;不同浓度PM_(2.5)染毒HUVEC 24 h后,MDA、LDH、ROS水平,均随着染毒剂量增加而升高,并且300、400μg/ml达到最大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PM_(2.5)染毒后细胞早期凋亡率、中晚期凋亡率以及死亡细胞率均随着染毒浓度升高具有上升趋势,其中早期凋亡率变化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_(2.5)对HUVEC毒性损伤表现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提高细胞凋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血管内皮细胞 毒性 凋亡率
下载PDF
2017~2018年广安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污染特征及季节性变化源解析研究
9
作者 舒洲 梅林德 +2 位作者 熊文朋 陈军辉 冯小琼 《四川环境》 2023年第1期80-86,共7页
为研究广安市城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成因,选取2017~2018年广安市委国控站点四个季度监测数据,运用移动式在线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对广安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季节性变化规律开展源解析。主要结果为:(1)2017~201... 为研究广安市城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成因,选取2017~2018年广安市委国控站点四个季度监测数据,运用移动式在线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对广安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季节性变化规律开展源解析。主要结果为:(1)2017~2018年广安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源贡献率季节性差异较大,春季和秋季扬尘源贡献突出,夏季和冬季为工艺过程源、燃煤源;(2)不同组分贡献率季节性差异不大。夏季、秋季、冬季有机碳、元素碳贡献较大,春季有机碳贡献较大;(3)冬季和夏季细颗粒物污染表现明显,颗粒物老化程度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研究为广安市加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pm_(2.5)) 污染特征 季节性变化 贡献率
下载PDF
降水和风对泰安地区PM_(2.5)浓度的影响及区域传输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栾兆鹏 卢慧超 +3 位作者 李恬 崔向前 赵天良 朱庆瑞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年第3期33-39,共7页
利用泰安市2018—2019年降水、风和PM_(2.5)逐小时观测数据,分析了降水和风对PM_(2.5)浓度的影响,并对PM_(2.5)进行了源解析。结果表明:降水对PM_(2.5)有一定清除作用,降雨日PM_(2.5)平均质量浓度较非降雨日平均降低约7.2%,秋冬季节最... 利用泰安市2018—2019年降水、风和PM_(2.5)逐小时观测数据,分析了降水和风对PM_(2.5)浓度的影响,并对PM_(2.5)进行了源解析。结果表明:降水对PM_(2.5)有一定清除作用,降雨日PM_(2.5)平均质量浓度较非降雨日平均降低约7.2%,秋冬季节最为显著。降水对PM_(2.5)的清除率与降水强度、降水前PM_(2.5)初始浓度及降水时间均有关。当降水强度大于4 mm·h^(-1)时,清除率多在40%以上;当降水强度小于2 mm·h^(-1)、初始浓度低于75μg·m^(-3)或降水强度小于1 mm·h^(-1)、初始浓度在75—100μg·m^(-3)范围,且降水持续时间在5 h以内时容易出现PM_(2.5)浓度反弹现象。不同风向风速对泰安地区霾粒子清除也有明显差异,西南偏西风和东北偏东风更容易造成泰安地区霾污染,重污染期间风速超过5 m•s-1偏南风和风速超过3 m•s-1偏北风均对污染物具有有效清除作用。而区域风场相关矢结果表明重污染期间PM_(2.5)污染物主要从广西—湖南—江西一带、安徽南部及浙江北部在西南气流引导下传输至泰安地区,本地源贡献则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降水 清除率 排放源
下载PDF
西安新颗粒物生成事件与PM_(2.5)污染形成关系
11
作者 赵奎锋 彭艳 《干旱气象》 2021年第4期593-602,共10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秦岭气溶胶与云微物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scanning mobility particle sizer,Model 3034)观测的2017年11月1—30日颗粒物粒径谱数据,给出西安9次新颗粒物生成(new particle formation,NPF)事件... 利用中国气象局秦岭气溶胶与云微物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scanning mobility particle sizer,Model 3034)观测的2017年11月1—30日颗粒物粒径谱数据,给出西安9次新颗粒物生成(new particle formation,NPF)事件的统计特征,并结合3次PM_(2.5)污染过程,讨论NPF事件与西安PM_(2.5)污染的可能关系。结果表明:(1)NPF事件一般发生在中午到下午,新颗粒物生成后峰值粒径增长速率平均值为5.1±1.8 nm·h^(-1),凝结核模态颗粒物数浓度的最大净增长量(net maximum increase in nucleation mode particles number concentration,NMINP)平均值为0.63×10^(4)cm^(-3),NPF事件不仅增加了大气中凝结核模态颗粒物数浓度,还增加了爱根核模态和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NPF事件有67%存在粒径的持续增长,其中3次事件峰值粒径增长最为显著,最大值增长至175 nm附近。(2)NPF事件发生后,大气中PM_(2.5)质量浓度随颗粒物峰值粒径增大呈增高趋势。(3)3次NPF事件到PM_(2.5)污染过程中PM_(2.5)质量浓度与峰值粒径、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和凝结汇均呈现指数正相关关系,当峰值粒径为100~120 nm时,PM_(2.5)质量浓度高于75μg·m^(-3),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持续高于其他两个模态颗粒物数浓度,出现PM_(2.5)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F事件 pm_(2.5)污染 峰值粒径 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 凝结汇
下载PDF
不同类型城市的PM_(2.5)健康风险及影响因素差异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刁贝娣 丁镭 成金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0-100,共11页
当前,空气污染的现状与公民对干净、健康环境的诉求之间关系紧张,迫使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空气污染和相关的健康问题。基于2008—2018年中国338个城市PM_(2.5)浓度和人口密度的遥感数据,采取暴露-响应函数来估算因为长期暴露在PM... 当前,空气污染的现状与公民对干净、健康环境的诉求之间关系紧张,迫使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空气污染和相关的健康问题。基于2008—2018年中国338个城市PM_(2.5)浓度和人口密度的遥感数据,采取暴露-响应函数来估算因为长期暴露在PM_(2.5)污染下产生的早逝及相关疾病发病率。进而利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城市分为四类,并针对不同类型城市分别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健康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虽然PM_(2.5)污染及相关的健康风险都经历了恶化、缓解到改善的过程,但全国范围内由污染导致的各类健康问题依旧严峻,早逝、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发病人次高达到数十万。通过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全国338个城市划分为工业型城市、资源型城市、中心型城市和其他类型城市,四类城市的健康风险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18年相比2013年表现出健康风险显著下降的状态。从影响因素来看,健康风险主要受城市化率、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工业型城市健康风险的主导因素为城市化率、人口密度和产业结构,资源型城市则为城市化率和人口密度,中心型为人口密度和产业结构,其他类型为城市化率和人口密度。最后根据不同类型城市的城市特性及主导因素差异,分别针对城市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优化、公共卫生服务和评价标准深化等方面给出以下四条政策建议:多中心城市模式与城市落户政策双管齐下,降低人口密度;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奖罚并行优化产业结构;发挥社区医院功效,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将健康成本纳入环境及城镇化质量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污染 城市化率 健康风险 城市类型 差异研究
下载PDF
区域PM_(2.5)内源外源贡献率的集对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业晶 周敬宣 肖人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5-140,共6页
判断某一地区PM_(2.5)来自内源和外源的比例,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问题。该文以东莞市为例,构建了计算区域PM_(2.5)内源外源贡献率的集对分析方法。清溪地区自身的污染排放少,污染物浓度低;又由于地理、气象等原因,该地PM_(2.5)浓度主... 判断某一地区PM_(2.5)来自内源和外源的比例,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问题。该文以东莞市为例,构建了计算区域PM_(2.5)内源外源贡献率的集对分析方法。清溪地区自身的污染排放少,污染物浓度低;又由于地理、气象等原因,该地PM_(2.5)浓度主要由东莞其他地区污染物传输贡献,受东莞市以外地区影响较小,故清溪站PM_(2.5)浓度能基本反映东莞PM_(2.5)的本底浓度。依据本底浓度,把各污染物组分的浓度分为内源段和内外源混合段后,利用东莞5个监测站点源解析样本可分别构造样本集合A与评价等级集合B。根据B集合对混合段的数据进行集对分析,求出各站点污染物组分的浓度与内源、外源的联系度,即贡献比例。研究表明,内源外源对东莞PM_(2.5)的贡献比例分别为83%和17%,大致符合预期。此法简单有效,为政府控制PM_(2.5)制定污染物减排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对分析 联系度 pm_(2.5) 内源 外源 贡献率
下载PDF
南宁市大气PM_(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6
14
作者 秦贱荣 张新英 +5 位作者 黄炯丽 莫招育 陈志明 张达标 刘慧琳 李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5-44,共10页
为了解南宁市城区大气PM_(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该文2018年利用HORIBA元素分析仪连续监测PM_(2.5)中Cd、Hg、As、Pb、Cr、Cu、Zn、Ni等8种重金属的质量浓度,运用地累积指数、富集因子和主成分分析8种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 为了解南宁市城区大气PM_(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该文2018年利用HORIBA元素分析仪连续监测PM_(2.5)中Cd、Hg、As、Pb、Cr、Cu、Zn、Ni等8种重金属的质量浓度,运用地累积指数、富集因子和主成分分析8种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运用美国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法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PM_(2.5)中重金属质量浓度分布有明显时间特征,As、Pb、Cu的浓度冬季高于其他季节,Cd、Hg、As、Cu的浓度春冬季高于夏秋季节;富集因子和地累积指数分析显示Cd、Hg属于重度富集元素,8种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和富集因子范围分别为0^9.80、0.52^2899.98;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PM_(2.5)中重金属主要来源是煤炭源、交通源、工业源和自然扬尘源;风险评价结果显示8种重金属的总非致癌风险均<1,致癌重金属的总致癌风险均>10^(-4),Cr致癌风险在8.21×10^(-5)^5.81×10^(-4)之间,风险较大;儿童的致癌风险高于成人,5种元素致癌风险的大小顺序为:Cr>As>Pb>Ni>Cd。南宁市大气PM_(2.5)中重金属的非致癌风险较低,在人群可接受范围内;致癌风险>10^(-4),具有较高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地累积指数 南宁市
下载PDF
2021年春节期间陕西省烟花爆竹燃放对PM_(2.5)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吕婧 刘旗龙 +6 位作者 高飞 曹磊 沈振兴 李毅辉 陈浩 张淳 关建玲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8-126,共9页
通过对比2021年春节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和前期非集中燃放时段的PM_(2.5)浓度及特征组分浓度,分析了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陕西省PM_(2.5)的影响情况。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春节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关中和陕南地区PM_(2.5)浓度增幅大且... 通过对比2021年春节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和前期非集中燃放时段的PM_(2.5)浓度及特征组分浓度,分析了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陕西省PM_(2.5)的影响情况。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春节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关中和陕南地区PM_(2.5)浓度增幅大且高值持续时间长,陕北地区PM_(2.5)浓度增幅小且高值持续时间短。陕北和陕南地区PM_(2.5)小时浓度峰值出现在2月12日(初一)00:00前后,关中地区略晚。西安市PM_(2.5)特征组分中,K^(+)、Cl^(-)、SO^(2-)_(4)、NO^(-)_(3)、Mg^(2+)、Al^(3+)、Cu^(2+)、Si^(2+)、Ba^(2+)的浓度分别为6.61、7.20、12.83、23.96、1.36、2.91、0.23、0.27、0.86μg/m^(3),明显高于非集中燃放时段。烟花爆竹燃放对陕南地区PM_(2.5)的贡献率和贡献量均高于关中和陕北地区;对郊县PM_(2.5)的贡献率高于城区,且对郊县的贡献率正值的出现时间早于城区。除榆林市外,陕西省其他城市的城区均受到了相关郊县烟花爆竹燃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花爆竹 pm_(2.5) 特征组分 贡献率
下载PDF
基于Moran’s I指数的京津冀地区PM_(2.5)空间自相关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良玉 李兴阳 +2 位作者 王志超 魏丽欣 徐志清 《四川环境》 2021年第2期52-59,共8页
选取2014~2018年京津冀地区环境监测站点PM_(2.5)浓度观测数据,基于Moran's I指数,分析了该地区PM_(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2014~2018年京津冀地区PM_(2.5)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显著,2014年良、轻度、中度污... 选取2014~2018年京津冀地区环境监测站点PM_(2.5)浓度观测数据,基于Moran's I指数,分析了该地区PM_(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2014~2018年京津冀地区PM_(2.5)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显著,2014年良、轻度、中度污染面积约占1/3,降至2018年以“良”为主;PM_(2.5)浓度空间分布北部、西部优于南部、东部地区,山区优于平原地区;PM_(2.5)浓度年平均值、IQR、Q1、Q3值及标准差均呈下降趋势,达到且接近于“良”以上程度的站点,从2014年2成增长至2018年8成;通过对历年及各月PM_(2.5)浓度全局Moran's I指数分析,I值(除7月外)均超过0.5,生成的P值均小于显著水平0.01,Z得分均超过了临界值2.58;年、月平均值均呈显著的集聚效应,年值集聚效应呈减弱趋势,月值集聚效应秋、冬季大于春、夏季,空间集聚效应与污染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历年、各月H-H集聚主要出现在京津冀南部地区,L-L集聚主要出现在北部地区。京津冀地区PM_(2.5)浓度值分布存在空间异质性,主要影响因素为地理、气候和经济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Moran's I pm_(2.5) 集聚效应
下载PDF
湿法脱硫系统PM_(2.5)排放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振 王志东 +1 位作者 江建平 朱跃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3-158,共6页
为系统分析湿法脱硫系统出口PM_(2.5)的排放特性,基于26台湿法脱硫系统出口颗粒物和PM_(2.5)的排放情况的现场测试,研究入口颗粒物浓度、烟气流速、液气比、pH值以及雾滴浓度对PM_(2.5)排放特性的影响。烟气经过湿法脱硫系统处理后,出口... 为系统分析湿法脱硫系统出口PM_(2.5)的排放特性,基于26台湿法脱硫系统出口颗粒物和PM_(2.5)的排放情况的现场测试,研究入口颗粒物浓度、烟气流速、液气比、pH值以及雾滴浓度对PM_(2.5)排放特性的影响。烟气经过湿法脱硫系统处理后,出口PM_(2.5)占颗粒物的比重随着烟气中颗粒物浓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大,PM_(2.5)排放系数随着吸收塔烟气流速、液气比、pH值或雾滴浓度的增大而增大,PM_(2.5)排放系数的增大速率大于烟气流速、液气比和pH值的增大速率,与雾滴浓度的增大速率基本一致。因此雾滴浓度对PM_(2.5)排放系数具有直接影响,湿法脱硫系统中控制雾滴浓度是降低出口PM_(2.5)排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pm_(2.5) 湿法脱硫系统 排放系数 烟气流速
下载PDF
镇江PM_(2.5)一次污染来源分析
18
作者 邱坚 霍玉玲 +2 位作者 茅晶晶 张珊珊 王静 《镇江高专学报》 2021年第2期69-72,共4页
2018年10月23—25日,长三角地区出现较严重空气污染事件,镇江为轻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_(2.5)。分析雷达监测数据、PSCF,潜在源,结果显示,此次污染属于外来传输、局地内源累积、不利气象条件共同作用。
关键词 pm_(2.5) 污染来源 本地源累积 外来传输
下载PDF
聊城市冬季PM_(2.5)载带金属元素污染特征、风险评价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敬巧 朱瑶 +3 位作者 曹婷 燕丽 王淑兰 刘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03-2010,共8页
为研究聊城市冬季环境空气中PM_(2.5)载带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风险评价及来源,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的1月采集了环境空气PM_(2.5)样品并分析了其中19种金属元素的浓度.结果表明,采样期间聊城市冬季ρ(PM_(2.5))和金属元素浓度平均值分... 为研究聊城市冬季环境空气中PM_(2.5)载带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风险评价及来源,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的1月采集了环境空气PM_(2.5)样品并分析了其中19种金属元素的浓度.结果表明,采样期间聊城市冬季ρ(PM_(2.5))和金属元素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7.7±39.9)μg·m^(-3)和(6.92±2.91)μg·m^(-3),金属元素中ρ(Ca)和ρ(Al)最高,分别为1.97μg·m^(-3)和1.35μg·m^(-3),其他元素浓度相对偏低,相较于清洁天,污染天时ρ(Ca)、ρ(Al)、ρ(Fe)及ρ(Ti)有所降低,而其他元素浓度均有所升高.地累积指数(Igeo)结果表明,聊城市冬季Cd、Zn、Pb、Sn和Cu的Igeo均高于2.5,受污染程度均在重度污染以上,其他元素Igeo均小于1,属于轻度污染或无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金属元素的RI指数高达10 114.2,潜在危害较强,其中Cd的Er最高为9 802.2,其次为Pb、As和Cu,Cd贡献率达到96.9%,是聊城市冬季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的关键因子,且清洁天时潜在生态风险较高;对于人群健康风险评估,Mn、Cr、Pb、Ni、As、Co、Cd、V和Ba这9种元素的综合效应具有一定的非致癌风险及致癌风险,致癌风险最高的为As,R值为1.16×10^(-5),其次为Cr(Ⅵ),污染天相关元素的非致癌及致癌风险均明显高于清洁天.富集因子结果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Cd、Pb、Zn和Sn元素富集程度显著,除Ca元素外,其他元素污染天富集因子均明显升高,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包括交通源、燃烧源、扬尘源及煤炭燃烧源,贡献率分别为37.5%、22.5%、17.5%和7.2%,整体看聊城市冬季PM_(2.5)载带金属元素受人为源影响较大,其中交通源和燃烧源为重点管控源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金属元素 地累指数 风险评价 来源分析
原文传递
厨房油烟颗粒物排放率测试方法进展
20
作者 董建锴 马圣原 +3 位作者 陈二松 朱于琦 姜野 曹慧哲 《家电科技》 2024年第5期22-28,共7页
为了深入理解厨房油烟颗粒物的排放机制,从而实现精确控制,定量表征厨房油烟颗粒物排放过程意义重大。因此,对厨房油烟颗粒物排放率测试方法进行回顾和展望。首先对颗粒物排放率测试的传统方法进行系统梳理,随后阐述开发排放率新型测试... 为了深入理解厨房油烟颗粒物的排放机制,从而实现精确控制,定量表征厨房油烟颗粒物排放过程意义重大。因此,对厨房油烟颗粒物排放率测试方法进行回顾和展望。首先对颗粒物排放率测试的传统方法进行系统梳理,随后阐述开发排放率新型测试方法的必要性,最后以油烟颗粒物质量排放为例,说明新型动态排放率的测试方法。结果表明,传统的排放率测试方法存在测试条件难以控制、测试结果不准确统一等问题,新型动态测试方法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可实现对厨房油烟颗粒物排放率的实时测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优化。分析和梳理厨房油烟颗粒物排放率测试方法的技术进展,对进一步定量表征厨房油烟颗粒物排放过程,明确其动态排放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房油烟 pm_(2.5) 室内空气 排放率 动态排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