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PE等离子体聚合膜与不锈钢粘附性
1
作者 陈晓波 《吉林林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32-233,共2页
研究了聚乙烯(PPE)等离子体聚合膜与不锈钢粘附的最佳聚合时间,并探讨了热处理时间和不同的N2:E1比对其粘附性的影响。
关键词 ppe等离子体聚合膜 粘附性 不锈钢
下载PDF
等离子体技术制备高阻隔薄膜作用方式和应用现状(一)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忠伟 杨丽珍 +5 位作者 桑利军 王正铎 张海宝 程久珊 刘博文 陈强 《真空与低温》 2023年第4期315-326,共12页
近年来,在食品和药品包装、可穿戴有机电子封装、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量子点封装、真空绝缘板密封、生物医学和可再生能源防护等方面,以柔性塑料为基体的阻湿、阻氧、高透明的薄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了阻隔膜制备技术的发展。等... 近年来,在食品和药品包装、可穿戴有机电子封装、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量子点封装、真空绝缘板密封、生物医学和可再生能源防护等方面,以柔性塑料为基体的阻湿、阻氧、高透明的薄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了阻隔膜制备技术的发展。等离子体技术在阻隔膜制备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包括:可以大规模生产制备阻隔膜、薄膜性能优异、产品成本低廉等。这些等离子体技术包括等离子体增强物理气相沉积(PEPVD)、等离子体增强/辅助化学气相沉积(PECVD/PACVD)和等离子体增强/辅助原子层沉积(PEALD/PAALD)技术等。本文综述了基于等离子体技术制备阻隔膜的方法和理论,主要介绍等离子体源、等离子体作用方式、等离子体诊断和等离子体增强沉积阻隔膜的生长机制,以阐明等离子体参数和阻隔膜制备及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阻隔薄膜乃至类似柔性功能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出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特性和诊断 阻隔 结构表征和性能测量 柔性聚合
下载PDF
等离子体技术制备高阻隔薄膜作用方式和应用现状(二)
3
作者 刘忠伟 杨丽珍 +5 位作者 桑利军 王正铎 张海宝 程久珊 刘博文 陈强 《真空与低温》 2023年第5期425-438,共14页
近年来,在食品和药品包装、可穿戴有机电子封装、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量子点封装、真空绝缘板密封、生物医学和可再生能源防护等方面,以柔性塑料为基体的阻湿、阻氧、高透明的薄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了阻隔膜制备技术的发展。等... 近年来,在食品和药品包装、可穿戴有机电子封装、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量子点封装、真空绝缘板密封、生物医学和可再生能源防护等方面,以柔性塑料为基体的阻湿、阻氧、高透明的薄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了阻隔膜制备技术的发展。等离子体技术在阻隔膜制备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包括:可以大规模生产制备阻隔膜、薄膜性能优异、产品成本低廉等。这些等离子体技术包括等离子体增强物理气相沉积(PEPVD)、等离子体增强/辅助化学气相沉积(PECVD/PACVD)和等离子体增强/辅助原子层沉积(PEALD/PAALD)技术等。综述了基于等离子体技术制备阻隔膜的方法和理论,主要介绍等离子体源、等离子体作用方式、等离子体诊断和等离子体增强沉积阻隔膜的生长机制,以阐明等离子体参数和阻隔膜制备及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阻隔薄膜乃至类似柔性功能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出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特性和诊断 阻隔 结构表征和性能测量 柔性聚合
下载PDF
一种新的基于正丁胺等离子体聚合膜的免疫传感器抗体(抗原)固定化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朝阳 颜永红 +1 位作者 沈国励 俞汝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871-1873,共3页
关键词 等离子体聚合 免疫 传感器 固定化 正丁胺
下载PDF
马来酸酐等离子体聚合改性聚丙烯多孔膜的表面结构与亲水性 被引量:7
5
作者 马骏 王伟 +1 位作者 黄健 王晓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8,共3页
以马来酸酐为单体,采用低温等离子体聚合的方法对聚丙烯(PP)多孔膜的表面进行改性。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结果表明,马来酸酐以双键聚合,同时伴随着酸酐的开环。低处理功率时以表面聚合为主,酸酐结构破坏较轻,延长聚合时间... 以马来酸酐为单体,采用低温等离子体聚合的方法对聚丙烯(PP)多孔膜的表面进行改性。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结果表明,马来酸酐以双键聚合,同时伴随着酸酐的开环。低处理功率时以表面聚合为主,酸酐结构破坏较轻,延长聚合时间可以提高聚合量;高处理功率时以气相聚合为主,酸酐结构的破坏加剧,易产生交联结构。马来酸酐等离子体聚合物水解后可产生羧基,但水解作用并不完全,膜表面的亲水性与等离子体聚合条件及聚合物结构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聚合 马来酸酐 聚丙烯多孔 亲水化改性
下载PDF
Nafion^(TM)膜表面改性──用等离子体聚合方法提高膜的阳离子选择性 被引量:5
6
作者 曾蓉 庞志成 +1 位作者 弋峰 朱鹤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87-690,共4页
采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聚合方法 ,以 C2 H4 和 NH3 为单体 ,在 Nafion TM膜表面沉积一层含氨基及酰氨基的类聚乙烯阴离子交换膜 ,提高了 Nafion TM膜对阳离子的选择性 ,同时不显著增加膜电阻 .由 SEM确定该等离子体聚合膜厚约 0 .5μm,... 采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聚合方法 ,以 C2 H4 和 NH3 为单体 ,在 Nafion TM膜表面沉积一层含氨基及酰氨基的类聚乙烯阴离子交换膜 ,提高了 Nafion TM膜对阳离子的选择性 ,同时不显著增加膜电阻 .由 SEM确定该等离子体聚合膜厚约 0 .5μm,用红外光谱及 X光电子能谱表征膜结构 .采用四电极法测量膜电阻 ,膜对质子的选择性由 Cu2 + 的迁移数 t Cu表征 ,用二室隔膜装置 (0 .2 5mol/L Cu Cl2 -0 .5mol/L HCl|等离子体处理膜 |1 mol/L HCl)测量 t Cu. O2 等离子体预处理 Nafion TM膜有利于沉积膜在 Nafion TM膜上的沉积并与 Nafion TM膜紧密结合 .经改性后的 Nafion TM膜电阻值仍然很小 ,在 1 mol/L HCl溶液中电阻小于 0 .5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fion^TM 等离子体聚合 表面改性 离子选择性 离子交换 乙烯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对聚合物多孔膜的亲水化改性 被引量:24
7
作者 黄健 王晓琳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6-21,26,共7页
综述了低温等离子体在聚合物多孔膜表面亲水化改性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在简要介绍等离子体技术的原理、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Ar、He、O2、N2、CO2、H2O、NH3和SO2等非反应性和反应性气体的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烷基醇、烷基胺、烯丙基醇... 综述了低温等离子体在聚合物多孔膜表面亲水化改性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在简要介绍等离子体技术的原理、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Ar、He、O2、N2、CO2、H2O、NH3和SO2等非反应性和反应性气体的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烷基醇、烷基胺、烯丙基醇和烯丙基胺等饱和及不饱和单体的等离子体沉积聚合,以及烯类单体的等离子体引发的接枝聚合等等离子体方法,对膜表面和膜孔壁的化学组成和形态结构、膜亲水性的获得及其时效性、膜水通量和蛋白质抗污染性等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聚合物多孔 表面 亲水化改性
下载PDF
等离子体引发的RAFT接枝聚合对聚丙烯多孔膜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8
8
作者 周月 汪思孝 +1 位作者 黄健 王晓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75,共5页
采用可逆加成一断裂链转移(RAFT)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以二硫代苯甲酸-2-腈基异丙酯(CPDB)为RAFT链转移剂并以丙烯酸(AA)为单体,在聚丙烯(PP)多孔膜表面进行了等离子体引发的RAFT接枝聚合改性。聚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聚合反应具有... 采用可逆加成一断裂链转移(RAFT)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以二硫代苯甲酸-2-腈基异丙酯(CPDB)为RAFT链转移剂并以丙烯酸(AA)为单体,在聚丙烯(PP)多孔膜表面进行了等离子体引发的RAFT接枝聚合改性。聚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聚合反应具有RAFT聚合动力学特征,等离子体处理可以引发RAFT自由基聚合。以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压汞、水通量等方法,研究了改性多孔膜的表面化学与形态结构及孔结构特征。改性多孔膜表面的接枝率随单体转化率的提高呈线性增长,表面亲水性得到显著改善,同时膜孔径及水通量随接枝聚合时间的提高持续减小。其趋势符合RAFT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机制,实现了多孔膜膜孔径控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FT接枝聚合 等离子体引发 聚丙烯多孔 孔径控制
下载PDF
丙烯醇等离子体聚合物与PTFE复合薄膜的表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晓冬 李静 +1 位作者 马於光 沈家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利用等离子体聚合制备了一种亲水疏水复合膜,复合膜具有特别高的表面能0.048~0.060N/m,并且表面性能稳定。测试及计算结果表明,复合膜表面能受制各条件影响,而其中极性和非极性分量随等离子体聚合时间具有完全相反的... 利用等离子体聚合制备了一种亲水疏水复合膜,复合膜具有特别高的表面能0.048~0.060N/m,并且表面性能稳定。测试及计算结果表明,复合膜表面能受制各条件影响,而其中极性和非极性分量随等离子体聚合时间具有完全相反的变化规律。耐久性实验表明,高交联度的复合膜具有高的表面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聚合 丙烯醇 表面能 复合 聚四氟乙烯
下载PDF
等离子体诱导接枝聚合法制备pH感应开关膜 被引量:5
10
作者 曲剑波 杨眉 +3 位作者 褚良银 朱家骅 陈文梅 谢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97,共5页
利用等离子体诱导填孔接枝聚合法在聚偏氟乙烯多孔膜上接枝聚甲基丙烯酸pH感应型开关,系统研究了接枝率对膜的pH感应开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关膜的接枝率对膜的过滤通量、pH感应开关系数和膜孔径感应pH变化倍数都有重要的影响。接... 利用等离子体诱导填孔接枝聚合法在聚偏氟乙烯多孔膜上接枝聚甲基丙烯酸pH感应型开关,系统研究了接枝率对膜的pH感应开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关膜的接枝率对膜的过滤通量、pH感应开关系数和膜孔径感应pH变化倍数都有重要的影响。接枝率≤5.98%时,pH感应开关系数和膜孔径感应pH变化倍数均随接枝率的增加而增加;而对于接枝率>5.98%的膜,pH感应开关系数和膜孔径pH感应变化倍数随接枝率的增加而减少,直至膜开关系数和膜孔径pH感应变化倍数趋近于1。为了获得较好的开关性能,必须将膜的接枝率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 pH感应 等离子体诱导填孔接枝聚合 开关特性 接枝率
下载PDF
等离子体引发HEMA的RAFT接枝聚合改性聚丙烯多孔膜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杰 汪思孝 +1 位作者 黄健 王晓琳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155,共5页
采用等离子体引发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接枝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单体,对聚丙烯(PP)多孔膜表面作了亲水改性。研究了接枝聚合动力学,并以FT-IR、SEM、压汞、水通量等方法研究了改性膜的表面结构形态及孔结构。结果... 采用等离子体引发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接枝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单体,对聚丙烯(PP)多孔膜表面作了亲水改性。研究了接枝聚合动力学,并以FT-IR、SEM、压汞、水通量等方法研究了改性膜的表面结构形态及孔结构。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引发的RAFT接枝聚合速率显著低于普通等离子体引发的接枝聚合速率。表面接枝率随着接枝聚合时间的延长呈线性增长趋势,同时改性膜的孔径和水通量随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FT接枝聚合 等离子体引发 多孔 孔径控制
下载PDF
多层聚合物膜系高灵敏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伟 李虹 +2 位作者 张信普 刘云 梁瑜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7-161,共5页
基于光学Kretschmann棱镜结构,建立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基于聚乙烯和聚丙烯酸的多层膜系的SPR传感器共振光谱中共振波长随共振角度的演化.模拟分析表明,聚合物的厚度增加导致共振峰的红移,最佳厚... 基于光学Kretschmann棱镜结构,建立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基于聚乙烯和聚丙烯酸的多层膜系的SPR传感器共振光谱中共振波长随共振角度的演化.模拟分析表明,聚合物的厚度增加导致共振峰的红移,最佳厚度为100nm左右;聚合物薄膜可实现SPR共振峰的可控的红移和传感检测,聚乙烯相对于聚丙烯酸有较高分辨率;金纳米颗粒具有增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信号的作用,共振波长因其填充因子的增大而发生红移现象,半峰宽明显变宽,填充因子最佳值为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聚合 多层 纳米粒子
下载PDF
基于等离子体聚合膜的日本血吸虫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桦 吴朝阳 +2 位作者 王存嫦 沈国励 俞汝勤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457-1463,共7页
提出了一种测定日本血吸虫抗体的可逆压电免疫传感器.先在石英晶振上沉积正丁胺等离子体聚合膜,再自组装聚电解质,用以静电吸附固定日本血吸虫抗原.然后采用BSA和NNRS作封闭剂,以封闭晶振上非特异性吸附位点,实现对日本血吸虫感染... 提出了一种测定日本血吸虫抗体的可逆压电免疫传感器.先在石英晶振上沉积正丁胺等离子体聚合膜,再自组装聚电解质,用以静电吸附固定日本血吸虫抗原.然后采用BSA和NNRS作封闭剂,以封闭晶振上非特异性吸附位点,实现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的测定.探讨了聚电解质(PSS和AASS)自组装、抗原包被和免疫反应等实验条件的影响;考察了该传感器的响应特性与再生性能,并与采用戊二醛共价键合固定法进行比较.发现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非特异性吸附低、再生简便等优点.将它用于测定一系列不同感染程度的兔血清样本,结果表明,该传感系统是临床定性和定量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一种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聚合 聚电解质 固定化 日本血吸虫 压电免疫传感器 血吸虫病 抗体 测定 诊断
下载PDF
等离子体聚合膜的制备、性能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亢效虎 王敬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1-55,共5页
研制等离子体聚合装置,并用研制的装置在铝、银等材料上聚合六甲基二硅氧烷膜,进而分析膜的组分及性能.在设计的装置中,选用铝、银等材料作基材,用六甲基二硅氧烷作单体,进行多次放电聚合试验.在基材上可制备出硬膜,膜与基材粘... 研制等离子体聚合装置,并用研制的装置在铝、银等材料上聚合六甲基二硅氧烷膜,进而分析膜的组分及性能.在设计的装置中,选用铝、银等材料作基材,用六甲基二硅氧烷作单体,进行多次放电聚合试验.在基材上可制备出硬膜,膜与基材粘附性好,并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和优异的抗氧化性.利用研制的装置,可制备聚合膜,其良好的性能可用作一些材料的耐腐蚀保护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装置 有机薄 等离子体聚合
下载PDF
非常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及对聚合物膜材料表面的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伟 黄健 王晓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05期232-235,共4页
介绍了脉冲等离子体、远程等离子体和低温常压等离子体等3种非常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结合与常规等离子体处理特点的比较,对它们在聚合物膜材料表面改性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作了评价,着重介绍了对膜表面的化学结构和亲... 介绍了脉冲等离子体、远程等离子体和低温常压等离子体等3种非常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结合与常规等离子体处理特点的比较,对它们在聚合物膜材料表面改性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作了评价,着重介绍了对膜表面的化学结构和亲水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等离子体 远程等离子体 低温常压等离子体 聚合 表面改性
下载PDF
苯胺等离子体聚合膜的光学常数 被引量:1
16
作者 浦天舒 童志深 +2 位作者 吴美珍 金若鹏 周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7-90,共4页
应用传递矩阵方法,从光强反射率和透射率得到苯胺等离子体聚合膜的复数折射率和复数介电函数。在0.5μm~2.5μm波长范围内,膜的折射率nf不随波长明显变化,其最佳值为1.65±0.05。由复数介电函数的虚部得到膜... 应用传递矩阵方法,从光强反射率和透射率得到苯胺等离子体聚合膜的复数折射率和复数介电函数。在0.5μm~2.5μm波长范围内,膜的折射率nf不随波长明显变化,其最佳值为1.65±0.05。由复数介电函数的虚部得到膜的光学能隙为1.8ev,与从吸收谱得到的结果(E0=1.76ev)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等离子体聚合 材料 光学常数
下载PDF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膜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柴红 陈欢林 徐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2-166,共5页
An immobilized metal ion affinity membrane was prepared by plasma-induced graft polymerization of glycidyl methacrylate (GMA) onto a porous polypropylene(PP), followed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f epoxide group of the GM... An immobilized metal ion affinity membrane was prepared by plasma-induced graft polymerization of glycidyl methacrylate (GMA) onto a porous polypropylene(PP), followed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f epoxide group of the GMA grafted membrane into an iminodiacetate(IDA) group, and chelation with copper ion. The effect of plasma discharge condition, GMA monomer concentration and grafting time on the degree of GMA grafting was studied and the optimum condition for plasma treatment of membrane was:10 W for 30 s, and that for grafting is 30 h at a concentration of 1 mol· L -1 GMA.Under this condition, a maximum grafting degree of 13.28% was obtained. The spectra of IR and XPS shows that GMA and IDA had been attached to the PP membrane after grafting and coupling. The nonselective adsorption of PP membrane had been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the H 2SO 4 treatment of the IDA coupled membrane. Finally, the isotherm adsorption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on the immobilized metal ion affinity membrane was measured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BSA increased with the degree of grafting. When BSA concentration was 1080 μg·ml -1 ,the adsorption ability of the affinity membrane with a grafting degree of 5.3% was nearly twice as much as that membrane with a grafting degree of 4.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 固定金属离子 亲和 固定铜离子 分离 牛血清白蛋白 制备 吸附性能
下载PDF
生物分子固定化用途的电晕放电等离子体聚合膜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朝阳 薛新奎 +1 位作者 沈国励 俞汝勤 《化学传感器》 CAS 2001年第2期24-29,共6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利用电晕放电的原理的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聚合膜制备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较为方便。有机蒸汽在 N_2的携带下,进入不均匀电场的电晕层而被激发、电离,形成自由基,随后聚合沉积于载片上而形成等离子体聚合膜。利用该方法... 本文报道了一种利用电晕放电的原理的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聚合膜制备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较为方便。有机蒸汽在 N_2的携带下,进入不均匀电场的电晕层而被激发、电离,形成自由基,随后聚合沉积于载片上而形成等离子体聚合膜。利用该方法制备了正丁胺、乙二胺、丙烯腈的等离子体聚合膜,并对其作了红外光谱分析,证实等离子体聚合膜中存在氨基,它们可实现一些生物分子的固定,以用于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放电 等离子体聚合 生物传感器 生物分子固定化
下载PDF
二甲基甲酰胺在聚乙烯膜表面的等离子体聚合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伟民 周坤瞵 +1 位作者 张勇 陈雨兰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45-350,共6页
通过二甲基甲酰胺(DMF)的等离子体聚合作用,对聚乙烯膜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等离子体工艺参数对聚合物膜沉积速率的影响,用FTIR、XPS分析了聚合物膜的组成结构,测定了改性聚乙烯膜的接触角和表面能。结果表明,二甲基甲... 通过二甲基甲酰胺(DMF)的等离子体聚合作用,对聚乙烯膜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等离子体工艺参数对聚合物膜沉积速率的影响,用FTIR、XPS分析了聚合物膜的组成结构,测定了改性聚乙烯膜的接触角和表面能。结果表明,二甲基甲酰胺等离子体聚合物膜的沉积明显地改善了聚乙烯膜的润湿性能,表面水接触角降至30°以下,且改性效果稳定,改性层对聚乙烯膜透光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聚合 二甲基甲酰胺 聚乙烯 表面改性
下载PDF
射频等离子体聚合多层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丹琴 杨利营 +1 位作者 董波 印寿根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采用等离子体聚合方法,分别以甲基丙烯酸甲酯、正硅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为原料制备了3种聚合物薄膜,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接触角(ContactAngle)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所得的聚合物... 采用等离子体聚合方法,分别以甲基丙烯酸甲酯、正硅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为原料制备了3种聚合物薄膜,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接触角(ContactAngle)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所得的聚合物薄膜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光学透明性及疏水性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具有最好的可见光透过率和最佳的表面粗糙度(RMS).聚正硅酸乙酯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随射频功率变化不大.聚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薄膜在低功率下有较低的表面粗糙度,但随着入射功率的增加,等离子体刻蚀作用使得表面粗糙度增加.SEM照片表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表面平坦致密无针孔.静态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三种聚合物薄膜都有较好的疏水性能,以聚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薄膜的疏水性能最佳.利用等离子连续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聚正硅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3层复合薄膜,并对复合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聚合 接触角 原子力显微镜 疏水性能 表面粗糙度 多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