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罗素群 陈蒙华 温秋瑜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2-496,共5页
目的观察房性早搏(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ECG)特征。方法分析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332例(观察组)的临床和ECG表现,并与558例PAC前无PR段和ST段压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PR段和ST段压低导联分布广,以Ⅰ、Ⅱ、Ⅲ、aV... 目的观察房性早搏(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ECG)特征。方法分析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332例(观察组)的临床和ECG表现,并与558例PAC前无PR段和ST段压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PR段和ST段压低导联分布广,以Ⅰ、Ⅱ、Ⅲ、aVF、V2~V6导联常见,V3、V4导联出现率最高,且PR段和ST段压低最显著。②观察组的PAC有如下特点:联律间期(CI)短且固定、提前指数(PI)小、多数呈PonT现象,PAC的P(P′)波时限长、P′波多呈高尖或切迹,绝大多数PAC的PR段和ST段也压低;PAC成对及连续发生或阵发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均较多;PAC发生前心动周期多不稳定;观察组年龄较大,窦性P波电压较高及时限较大,房内阻滞较多。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PR段和ST段压低是心房电不稳定的表现,具有这一特征的PAC属高危PAC,常常伴有其他更为严重的房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学 pr段压低 ST压低 房性早搏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下载PDF
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史小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10期1261-1262,共2页
目的探讨房性早搏(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ECG)特征。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的住院病例,将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的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RAC前无PR段和ST段压低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房性早搏(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ECG)特征。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的住院病例,将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的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RAC前无PR段和ST段压低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心、肺脑器质性疾病比例、心动周期不稳定比率及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提前指数(PI)小,联律间期(CI),P’波电压较高,P’波时限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R间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和P波的电压及时限在窦性心率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波增宽较高,P波高大或切迹比较高,P波电压高、心率快、时限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段和ST段压低与房性早搏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需依据临床和心电图特征,对疾病做出准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早搏 prST压低 临床特征 心电图特征
下载PDF
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临床和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艳丽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10期568-569,共2页
目的:分析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表现,并分析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病人的临床和心电图特征。方法:与房性早搏前无PR段和ST段压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的患者,PR段和ST段压低导联... 目的:分析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表现,并分析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病人的临床和心电图特征。方法:与房性早搏前无PR段和ST段压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的患者,PR段和ST段压低导联的分布较广,多种导联常见且出现频率很高,常见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现象,房性早搏发生前的心动周期多且不稳定。与对照组房性早搏前无PR段和ST段压低的患者临床上存在较大差异。结论:PR段和ST段压低的现象是由心房肌细胞生物电不稳定引起,有这种特征的房性早搏属于高危病症,可能有更严重的房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pr段压低 ST压低 房性早搏
下载PDF
房性期前收缩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心电图特征分析
4
作者 袁光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7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房性期前收缩(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PAC无PR段和ST段压低的4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40例患者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心电图特征。结果:两组患者的心、肺... 目的:分析房性期前收缩(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PAC无PR段和ST段压低的4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40例患者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心电图特征。结果:两组患者的心、肺、脑器质性疾病发病率、平均年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提前指数(PI)、联律间期(CI)、P波时间、P波电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PR间期比较则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窦性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波高大或切迹、P波增宽、P波时间、P波电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QTc间期、PR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段和ST段压低发生主要是因心房肌细胞生物电不稳定而导致,一旦发现该类型的PAC,可判定为高危病症,甚至合并严重的房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期前收缩 pr段压低 ST压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