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ACLE PROC~*C编程点滴
1
作者 梁健文 何欣 《华南金融电脑》 2003年第6期60-62,共3页
一、预编译时指定数据库用户 我们在开发的时候,一般都为当前unix用户建立一个相应的数据库用户。比如unix用户peter,就会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用户ops(?)peter,peter的开发、编译都在自已的开发环境下(ops(?)peter数据库用户下)进行。但有... 一、预编译时指定数据库用户 我们在开发的时候,一般都为当前unix用户建立一个相应的数据库用户。比如unix用户peter,就会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用户ops(?)peter,peter的开发、编译都在自已的开发环境下(ops(?)peter数据库用户下)进行。但有时,由于权限等原因,可能在pc中调用到别的数据库用户(如mgr)的资源,那么编译时就要注意数据库用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0RAcLE PROc^*c 字符串 程序设计
下载PDF
聚乙二醇的应用与合成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汪多仁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CAS 2000年第5期21-23,共3页
对聚乙二醇的应用及生产情况作了简介 ,介绍了由环氧乙烷与水 ,或乙二醇经分步反应合成聚乙二醇的工艺 ,重点介绍了以甲醛为原料合成乙二醇的四种方法。认为以价廉的C1原料生产聚乙二醇 ,具有潜在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 聚乙二醇 生产 c1原料 乙二醇 合成工艺
下载PDF
不同家系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12例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徐琦煜 杨丽红 +5 位作者 谢海啸 金艳慧 李小龙 周星星 刘媚娜 王明山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探讨来自不同家系12例遗传性蛋白C(PC)缺陷症先证者的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PC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C抗原含量。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PROC基因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对发现的疑似突变用反... 目的探讨来自不同家系12例遗传性蛋白C(PC)缺陷症先证者的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PC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C抗原含量。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PROC基因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对发现的疑似突变用反向(缺失突变用克隆)测序予以验证。结果12例先证者的PC活性均明显下降(18%~55%),其中10例先证者的PC抗原水平显著降低(13%~58%)。共发现11种PROC基因突变,其中c.383G>A(p.Gly128Asp)、c.997G>A(p.Ala291Thr)、c.1318C>T(p.Arg398Cys)和c.532G>C(p.Leu278Pro)4种杂合突变为首次发现;6种突变发生在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4种发生在表皮生长因子同源区域(EGF)、1种突变在EGF和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之间的激活肽区域;缺失突变(p.Met364Trp fsX15和p.Lys192del)2种,其余为错义突变。有3例无亲缘关系的先证者检出p.Phe181Val和p.Arg189Trp纯合或杂合突变。所有基因突变可能来自先证者的父亲和(或)母亲,其中2个家系存在近亲婚配。先证者有9例出现静脉血栓形成、2例有不良妊娠表现、1例出现紫癜。结论PROC基因缺陷导致的PC缺陷症患者易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尤其当同时存在其他易栓因素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基因 凝血因子Pc缺陷症 基因突变 静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罕见PROC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所致蛋白C缺乏症胎儿1例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4
作者 闫露露 霍奕帆 +4 位作者 刘颖文 张玉鑫 韩春晓 曹娟 李海波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探讨1例脑积水和脑室出血胎儿的遗传学病因,为其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筛选与胎儿表型相符的基因变异,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胎儿存在PROC基因c.818G>A(p.W273X)和c.833T>C(p.L278P... 目的探讨1例脑积水和脑室出血胎儿的遗传学病因,为其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筛选与胎儿表型相符的基因变异,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胎儿存在PROC基因c.818G>A(p.W273X)和c.833T>C(p.L278P)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母亲和父亲。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二者均被判定为可能致病变异(PVS1_Strong+PM2_Supporting+PP4);(PM2_Supporting+PM3+PP1+PP3+PP4)。结论本研究胎儿被诊断为由PROC基因c.818G>A(p.W273X)和c.833T>C(p.L278P)复合杂合变异所致的蛋白C缺乏症。上述发现丰富了PROC基因的变异谱,为其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c缺乏症 全外显子组测序 PROc基因 复合杂合变异
原文传递
一个PROC基因变异所致的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源 石佳旻 +6 位作者 黄小夏 盛安群 卢朝升 朱棉棉 王楸 王明山 王丹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233-1237,共5页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蛋白C(protein C,PC)缺陷症家系进行致病变异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蛋白C活性(protein C activity,PC: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蛋白C抗原(protein C antigen,PC:Ag)...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蛋白C(protein C,PC)缺陷症家系进行致病变异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蛋白C活性(protein C activity,PC: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蛋白C抗原(protein C antigen,PC:Ag)含量。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对家系中的其他成员进行相关位点的变异检测。结果先证者PC:A和PC:Ag分别降至15%和11%,其父母和姐姐的PC:A和PC:Ag也降至正常参考值的50%左右。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PROC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c.572_574delAGA(p.Glu191_Lys192delinsGlu)杂合缺失变异,第8外显子存在c.752C>T(p.Ala251Val)杂合错义变异;其父亲存在p.Glu191_Lys192delinsGlu杂合变异,其母亲和姐姐存在p.Ala251Val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c.572_574 del AGA(p.Glu191_Lys192 delinsGlu)判定为可能致病(PS1+PM4+PP3),c.752 C>T(p.Ala251Val)亦为可能致病(PS1+PM1+PP3)。结论先证者PROC基因第7外显子c.572_574delAGA(p.Glu191_Lys192delinsGlu)杂合缺失变异和第8外显子c.752C>T(p.Ala251Val)杂合错义变异可能是该家系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丰富了PROC基因的致病变异谱,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 PROc基因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p.Gly86Asp变异导致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致病机制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蒋淑婷 王欢欢 +5 位作者 刘媚娜 杨丽红 金艳慧 谢海啸 徐琦煜 王明山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685-688,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表达实验分析p.Gly86Asp变异导致遗传性蛋白C(protein C,PC)缺陷症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构建野生型和p.Gly86Asp变异型PC表达质粒,分别转染HEK 293FT细胞。提取转染细胞内的总RNA,将RNA逆转录成c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 目的通过体外表达实验分析p.Gly86Asp变异导致遗传性蛋白C(protein C,PC)缺陷症的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构建野生型和p.Gly86Asp变异型PC表达质粒,分别转染HEK 293FT细胞。提取转染细胞内的总RNA,将RNA逆转录成c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内PROC基因的转录水平。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PC抗原(PC antigen,PC:Ag)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WB)检测PC含量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结果qRT-PCR结果显示野生型PC和p.Gly86Asp变异型PC在转录水平没有明显差异。与野生型PC:Ag含量相比,变异型PC:Ag含量在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分别为81.3%±2.6%和110.0%±2.8%。WB结果表明,野生型PC和变异型PC的相对分子质量没有明显差异;变异型PC的含量在细胞裂解液中明显高于野生型PC,而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明显低于野生型PC。结论PC分泌障碍可能是p.Gly86Asp变异导致遗传性PC缺陷症的分子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c缺陷症 PROc基因 基因变异 体外表达实验
原文传递
一个新的PROC基因突变的检出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
7
作者 栾春杰 沈薇 +2 位作者 于珍 顾怡 顾鸣敏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6期584-587,共4页
目的:鉴定一个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患者的基因突变,并对该突变的致病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血液基因组提取试剂盒获取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患者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其PROC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并测序,应用Chromas软件分析... 目的:鉴定一个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患者的基因突变,并对该突变的致病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血液基因组提取试剂盒获取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患者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其PROC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并测序,应用Chromas软件分析并检出基因突变;将带有突变位点的PROC基因c DNA序列克隆到载体后转染至HEK293细胞,采用定量PCR法检测突变基因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检出一个PROC基因的新突变[c.740G>A(p.Trp247*)],并在细胞水平证明突变基因m RNA的表达水平出现下调。结论 :PROC基因无义突变的m RNA可能通过无义介导的m RNA降解途径快速降解,从而导致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 蛋白c基因 无义介导的m RNA降解
原文传递
一波三折的静脉血栓栓塞症-PROC基因纯合变异1例家系调查
8
作者 刘意 刘海潮 +1 位作者 胡振红 吴妍雯 《国际呼吸杂志》 2022年第19期1481-1486,共6页
目的提高对PROC基因纯合变异致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2代4名)血标本, 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PROC基因筛查, 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分别以"PROC基因""PRO... 目的提高对PROC基因纯合变异致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2代4名)血标本, 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PROC基因筛查, 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分别以"PROC基因""PROC基因相关肺栓塞""PROC基因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PROC基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及"PROC gene""PROC gene associated with pulmonary embolism""PROC gene associated with deep venous thrombosis""PROC gene associated with venous thromboembolism"为检索词, 检索截至2022年1月的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和其弟弟第7外显子存在c.57779del纯合变异, 其父亲和母亲均为c.57779del杂合变异。先证者表现反复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其他患者尚未出现明显血栓事件。先证者D-二聚体水平与利伐沙班剂量呈负相关, 帮助确定利伐沙班合适剂量。共检索到中文文献13篇, 英文文献93篇, 包含家系调查23篇, 共纳入先证者30例, 其中男20例, 平均年龄为35岁, 部分为复发性血栓栓塞及少见部位栓塞, 多是杂合变异。结论本家系发现PROC基因c.57779del纯合变异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症, 密切监测D-二聚体水平可防止其反复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重视年轻VTE患者基因分析, 为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PROc基因 蛋白c 易栓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