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化学沉积法制备SiO_2空心微球 被引量:4
1
作者 阴育新 侯峰 +3 位作者 谭欣 赵林 邹冀 钱力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24-1126,1129,共4页
研究了以聚苯乙烯(PS)微球为模板,采用表面化学沉积技术制备SiO2@PS微球的工艺。利用ξ电位及FT-IR吸收光谱分析了硅烷偶联剂(MPS)及引发剂(KPS)对PS微球表面电荷及表面官能团的影响,在PS微球表面官能化过程中加入KPS,促进PS微球与MPS聚... 研究了以聚苯乙烯(PS)微球为模板,采用表面化学沉积技术制备SiO2@PS微球的工艺。利用ξ电位及FT-IR吸收光谱分析了硅烷偶联剂(MPS)及引发剂(KPS)对PS微球表面电荷及表面官能团的影响,在PS微球表面官能化过程中加入KPS,促进PS微球与MPS聚合,增加了微球表面Si-OH的浓度,实现TEOS在PS微球表面的均匀包裹,制得了单分散的核壳结构的SiO2@PS微球。通过调整TEOS的加入量,可得到壁厚在20~55nm的SiO2空心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模板 SiO2@PS微球 MPS KPS
下载PDF
新型核-壳结构PS/CeO_2和PS/SiO_2复合磨料的制备及其抛光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杨 隆仁伟 +1 位作者 陈志刚 陈爱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12-1617,共6页
以聚苯乙烯(PS)微球为内核,采用液相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PS/CeO2和PS/SiO2复合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等对所制备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和粒径等进行表征。将... 以聚苯乙烯(PS)微球为内核,采用液相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PS/CeO2和PS/SiO2复合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等对所制备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和粒径等进行表征。将所制备的复合磨料用于硅晶片表面二氧化硅介质层的化学机械抛光,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抛光表面的微观形貌,并测量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S/CeO2和PS/SiO2复合颗粒呈近球形,粒径为250~300nm,且具有核壳包覆结构,包覆层的厚度为10~20nm;硅晶片表面二氧化硅介质层经PS/CeO2和PS/SiO2复合颗粒抛光后,表面无划痕,且非常平整,在5μm×5μm范围内,粗糙度均方根值(RMS)分别为0.238nm和0.254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CeO2复合磨料 PS/SiO2复合磨料 核-壳结构 包覆 化学机械抛光
下载PDF
ATRP法在纳米SiO_2表面接枝PS及其对HDPE的改性 被引量:9
3
作者 唐龙祥 范保林 +2 位作者 刘春华 张奎 王平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24,共4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纳米二氧化硅(Si O2)粒子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并以此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改性。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力学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 O2-g-PS纳米复合粒子在HDP...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纳米二氧化硅(Si O2)粒子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并以此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改性。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力学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 O2-g-PS纳米复合粒子在HDPE中分散比较均匀,使HDPE/Si O2-g-PS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及拉伸强度均明显高于纯HDPE及HDPE/Si O2复合材料。加入相容剂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后,Si O2-g-PS纳米复合粒子在HDPE中分散更加均匀,HDPE/Si O2-g-P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表面接枝 纳米SIO2 纳米SiO2-g-PS复合粒子 高密度聚乙烯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复合空心TiO_2@SiO_2纳米微球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方艳芬 汪淑廉 +3 位作者 贾漫柯 邓安平 杨静 黄应平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100-105,共6页
通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粒子在SiO2包覆的同时被乙醇/氨水介质溶解,得到了单分散空心SiO2纳米微球,经溶胶-凝胶法与纳米TiO2复合制备得到了TiO2@SiO2纳米球.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制备的TiO... 通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粒子在SiO2包覆的同时被乙醇/氨水介质溶解,得到了单分散空心SiO2纳米微球,经溶胶-凝胶法与纳米TiO2复合制备得到了TiO2@SiO2纳米球.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制备的TiO2@SiO2纳米球进行了物理特性及光化学性质的初步表征,探讨了SiO2纳米微球的复合对TiO2粒径大小、比表面积、形貌、晶型转变以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在可见光照射下,利用有机染料罗丹明B(Rhodamine B,RhB)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研究了TiO2@SiO2纳米球的光催化活性及适应的pH范围.结果表明,SiO2纳米球的复合能明显提高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及其对RhB的吸附量.同时能明显提高TiO2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可见光下照射120min后RhB完全褪色,同时16h后的矿化率达到60%.TiO2@SiO2纳米球在pH 3~9范围内均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模板 TiO2@SiO2纳米球 可见光 光催化
下载PDF
聚苯乙烯/二氧化硅(PS/SiO2)核壳型微球及SiO2空心球的可控制备及电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霍宏斐 张晓凯 +2 位作者 李学 梁静霞 王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60-64,共5页
采用一种简单和低成本的方法制备单分散二氧化硅包覆聚苯乙烯(PS/SiO2)核壳型纳米复合微球.首先在氨水的醇溶液中,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通过乳液聚合为聚苯乙烯核心,再在核心表面使正硅酸四乙酯(TEOS)水解缩聚,从而在PS微球表面... 采用一种简单和低成本的方法制备单分散二氧化硅包覆聚苯乙烯(PS/SiO2)核壳型纳米复合微球.首先在氨水的醇溶液中,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通过乳液聚合为聚苯乙烯核心,再在核心表面使正硅酸四乙酯(TEOS)水解缩聚,从而在PS微球表面包裹一层SiO2外壳.研究了氨水的用量对PS/SiO2纳米复合微球尺寸和形态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的超微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PS微球 核壳结构
下载PDF
聚苯乙烯-SiO_2杂化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裘小宁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32,33,34,共4页
以苯乙烯(ST)、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丙烯酸-β-羟丙酯(β-HPA)为交联剂,乙醇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苯乙烯-SiO2杂化材料。通过FT-IR、SEM、TG-DTA、溶剂抽提等方法对杂化材料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聚苯乙烯通过β-HPA接枝到... 以苯乙烯(ST)、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丙烯酸-β-羟丙酯(β-HPA)为交联剂,乙醇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苯乙烯-SiO2杂化材料。通过FT-IR、SEM、TG-DTA、溶剂抽提等方法对杂化材料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聚苯乙烯通过β-HPA接枝到SiO2上,杂化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溶剂性能,杂化材料的溶胶分数随着水量和pH值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SiO2 杂化材料 β-HPA 溶胶凝胶法 溶胶分数
下载PDF
基于Janus SiO_2/PS纳米颗粒的乳液相行为及流变性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希 马德胜 +4 位作者 田茂章 宋新民 吴朝东 韩璐 梁福鑫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6-332,371,共8页
从微观状态和流变性能方面对克拉玛依油田81#联合站原油与Janus SiO_2/PS纳米颗粒水分散体系在不同质量分数(C_S)及不同水油体积比(R_WO)条件下形成乳液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固定C_S=0.100%,当R_WO≤7/3时,Janus SiO_2/PS纳米颗粒水分... 从微观状态和流变性能方面对克拉玛依油田81#联合站原油与Janus SiO_2/PS纳米颗粒水分散体系在不同质量分数(C_S)及不同水油体积比(R_WO)条件下形成乳液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固定C_S=0.100%,当R_WO≤7/3时,Janus SiO_2/PS纳米颗粒水分散体系与原油形成稳定的油包水乳液,乳液液滴粒径和黏度都随水油体积比升高而增大;当R_WO>7/3时,油水混合液分为上、下两相,上部为油包水乳液,下部以水为主,乳液黏度随水油体积比升高而降低。固定R_WO=7/3,当0.080%≤C_S≤0.300%时,油水完全混相,乳液黏度超过原油黏度的60倍,并且在高剪切速率时剪切变稀;当C_S<0.080%或C_S>0.300%时,油水混合液分为两相,并且黏度随分水体积增加而降低。固定R_WO=4/6,当0.001%≤C_S≤0.500%时,油水完全混相,乳液黏度为55~75 m Pa·s,并在剪切速率为3.00~70.00 s^(-1)时剪切增稠。以上结果表明,Janus SiO_2/PS纳米颗粒水分散体系使原油在较高含水条件下形成稳定高黏的油包水乳液,并且在一定水油体积比范围内含水越高乳液黏度越高。这个研究结果为非均质油藏扩大波及体积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 SiO2/PS纳米颗粒 水油体积比 乳化剂 油包水乳液 流变性能 乳化扩大波及体积
下载PDF
交联度对泪珠状SiO_2/PS复合粒子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8
作者 吴利红 周艺峰 +1 位作者 聂王焰 陈鹏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53-1256,1260,共5页
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泪珠状SiO2纳米粒子的表面进行改性,并作为苯乙烯聚合反应中的种子,利用分散聚合法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泪珠状SiO2/PS复合粒子。采用红外光谱研究了泪珠状SiO2纳米粒子与KH570、聚苯乙烯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透射电子... 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泪珠状SiO2纳米粒子的表面进行改性,并作为苯乙烯聚合反应中的种子,利用分散聚合法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泪珠状SiO2/PS复合粒子。采用红外光谱研究了泪珠状SiO2纳米粒子与KH570、聚苯乙烯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粒子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随着交联度的不同,SiO2/PS复合粒子具有不同的构型。润湿性测试结果表明,球形SiO2/PS复合粒子具有疏水性而泪珠状SiO2/PS复合粒子具有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珠状 SiO2/PS 分散聚合法 交联度
下载PDF
核-壳纳米SiO_2的制备及其在聚酯中分散性能的研究
9
作者 王毅 柯扬船 李京子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290-293,共4页
以St-ber方法制备出单分散SiO2,经过MPS改性后采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制备出SiO2-PS核-壳颗粒.将核-壳颗粒分散到PET中,熔融压片制得PET/SiO2-PS复合材料(SNPET).通过激光粒度仪和电镜观察可知,所制备的SiO2颗粒尺寸在17~110nm之间,并在PE... 以St-ber方法制备出单分散SiO2,经过MPS改性后采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制备出SiO2-PS核-壳颗粒.将核-壳颗粒分散到PET中,熔融压片制得PET/SiO2-PS复合材料(SNPET).通过激光粒度仪和电镜观察可知,所制备的SiO2颗粒尺寸在17~110nm之间,并在PET中呈均匀单分散形态.光电雾度仪测量表明,SiO2为35nm时SNPET膜片透光率为87.9%,雾度为43.1%,均高于纯PET.这表明,纳米SiO2的成核作用改变了光学性能,显示出较强纳米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PS核-壳颗粒 制备 PET 分散
下载PDF
Controlling Shell Thickness of PS/SiO_2 Core-Shell Particles and Their Crystallization into 3-D Ordered Thin Film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晓峰 陈运法 +1 位作者 魏连启 王奇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285-289,共5页
PS/SiO2 particles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were synthesized by coating silica on surface of polystyrene(PS) colloidal particles.The reaction parameters,such as initial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TEOS) concentration,wat... PS/SiO2 particles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were synthesized by coating silica on surface of polystyrene(PS) colloidal particles.The reaction parameters,such as initial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TEOS) concentration,water concentration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have been investigated to control the thickness of silica shells.The shell thickness was prepositional to the square root of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TEOS and firs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water concentration,reached a maximum at about 2.0 mol/L and then started decreasing beyond that concentration.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shell thickness decreased firstly with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added,then tended to a constant.The so-synthesized PS/SiO2 core-shell particles were directly crystallized into 3-D ordered thin film,then sintered at 570℃ into the ordered macroporous thin film.Compared with the conditional method,the present approach avoids repeatedly filling the precursor in the templetes and save time m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SiO2 CORE-SHELL PARTICLES ORDERED THIN film
下载PDF
雪人状(SiO_(2)-PMMA)/PS粒子的制备
11
作者 段延萍 杜鲜萍 +1 位作者 郝红 邓静文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24,36,共6页
为制备清洁且形貌可控的雪人状粒子,探究制备条件对微粒形貌的影响,以二氧化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SiO_(2)-PMMA)核壳微粒为种子,苯乙烯(St)为溶胀聚合单体,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制备雪人状(SiO_(2)-PMMA)/PS粒子。采用SEM、TEM、FTIR对微粒... 为制备清洁且形貌可控的雪人状粒子,探究制备条件对微粒形貌的影响,以二氧化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SiO_(2)-PMMA)核壳微粒为种子,苯乙烯(St)为溶胀聚合单体,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制备雪人状(SiO_(2)-PMMA)/PS粒子。采用SEM、TEM、FTIR对微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在SiO_(2)与MMA质量比13∶100,SiO_(2)-PMMA与St质量比1∶13—1∶18,KPS质量分数3%,搅拌速度540—860 r/min,聚合温度65℃的条件下,制备出雪人状(SiO_(2)-PMMA)/PS Janus粒子。得出种子壳层的交联密度是形成相分离的关键因素,种子与单体的质量比,KPS质量分数及聚合温度都会对微粒的形貌进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粒子 雪人状(SiO_(2)-PMMA)/PS粒子 无皂种子乳液聚合 相分离
下载PDF
纳米SiO_2粒子填充聚苯乙烯悬浮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
12
作者 林雷 宋义虎 《胶体与聚合物》 2014年第1期3-5,20,共4页
采用经典的溶胶-凝胶(Sol-gel)法合成直径50 nm的二氧化硅(SiO2)粒子,通过"两相"模型对不同粒子体积分数(φ)的二氧化硅/聚苯乙烯(SiO2/PS)悬浮体系动态粘弹行为进行拟合,讨论温度与φ对频率依赖性动态流变的影响。研究发现,... 采用经典的溶胶-凝胶(Sol-gel)法合成直径50 nm的二氧化硅(SiO2)粒子,通过"两相"模型对不同粒子体积分数(φ)的二氧化硅/聚苯乙烯(SiO2/PS)悬浮体系动态粘弹行为进行拟合,讨论温度与φ对频率依赖性动态流变的影响。研究发现,应变放大因子Af和"粒子相"特征模量Rf″(φ)均随φ增加而增大;Af几乎无温度依赖性,Rf″(φ)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该现象归因于温度升高加速了由扩散控制的SiO2团聚过程,导致纳米粒子比表面积减小,抑制了粒子网络的形成。研究表明,两相模型可很好地应用于SiO2/PS悬浮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模型 二氧化硅/聚苯乙烯悬浮液 动态流变
下载PDF
SiO2纳米球掺入量对PS/SiO2纳米复合材料硬度及杨氏模量影响的研究
13
作者 王玉玉 王晓云 +3 位作者 张文 张强 张丽 卫来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6-21,共6页
采用纳米压痕仪的“单点循环压痕”模式对掺入不同质量SiO2纳米球与PS的复合材料进行了硬度及杨氏模量的检测并进行分析,得到PS/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杨氏模量随着纳米球掺入量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掺入少量(质量分数为17wt... 采用纳米压痕仪的“单点循环压痕”模式对掺入不同质量SiO2纳米球与PS的复合材料进行了硬度及杨氏模量的检测并进行分析,得到PS/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杨氏模量随着纳米球掺入量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掺入少量(质量分数为17wt%)SiO2纳米球时,由于PS单体中表面活性层增加导致PS/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杨氏模量整体小于PS单体.掺入大量(质量分数为23wt%和29wt%)SiO2纳米球时,由于SiO2掺入量的增加使SiO2的硬度和杨氏模量占据主导作用,导致PS/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杨氏模量整体大于PS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SiO2纳米复合材料 SiO2纳米球 硬度 杨氏模量
下载PDF
巯基功能化多级孔SiO_2的制备及其对水中Hg^(2+)的去除
14
作者 张钰 姜惠烨 +2 位作者 张楠 王倩 田景芝 《高师理科学刊》 2019年第3期57-63,共7页
采用胶晶模板法,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以聚苯乙烯(PS)为模板剂,以三甲氧基硅烷为巯基功能化接枝剂,制备了多级孔结构的巯基功能化SH-SiO_2材料.以此为吸附剂探究了间歇式动态吸附条件下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及pH值对水中Hg^(2+)去除效果... 采用胶晶模板法,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以聚苯乙烯(PS)为模板剂,以三甲氧基硅烷为巯基功能化接枝剂,制备了多级孔结构的巯基功能化SH-SiO_2材料.以此为吸附剂探究了间歇式动态吸附条件下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及pH值对水中Hg^(2+)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采用TEM、SEM、FTIR、N_2-物理吸附、压汞及ED对材料进行结构和组份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级孔SH-SiO_2空间形貌呈有序的大孔(~200 nm)、介孔(3~20 nm)及微孔(<5 nm)多级孔结构.间歇式动态吸附方式表明,当吸附剂中S含量为8.52%,用量为10mg,吸附时间为70min,溶液的pH值为7.5~8时,水中Hg^(2+)吸附率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晶模板法 聚苯乙烯(PS)模板剂 功能化SiO2
下载PDF
核-壳式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及空腔硅球的制备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晓玲 朱以华 +1 位作者 朱孟钦 李春忠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93-1298,共6页
利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粒径和组成可裁剪、具有核-壳式结构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二氧化硅(SiO_2)复合微球.对复合微球进行热处理除去有机物中心,制备出壁厚可剪裁的空腔硅球.透射电镜(TEM)照片显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中心外生成... 利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粒径和组成可裁剪、具有核-壳式结构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二氧化硅(SiO_2)复合微球.对复合微球进行热处理除去有机物中心,制备出壁厚可剪裁的空腔硅球.透射电镜(TEM)照片显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中心外生成均匀壳层,而煅烧后则可得到轮廓分明的球形空腔;热重分析(TG)说明复合球体的硅含量随着所组装的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的增加而增加;比较PS、SiO_2、复合球体及热处理后的粉体的红外光谱,可分别验证二氧化硅的成功组装和热处理过程中作为中心的PS的完全去除.在吸附相同层的前提下,随着所选用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10um,20um,40um)的粒径的增大,复合微球的粒径增大,空腔球体的壁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 空腔硅球
下载PDF
核-壳型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晓玲 朱以华 +1 位作者 罗美芳 李春忠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4-548,共5页
利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粒径和组成可裁剪、具有核-壳式结构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二氧化硅(SiO2)复合微球.对复合微球进行热处理除去有机物中心,制备出壁厚可剪裁的空腔硅球,并对复合微球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透射电镜(TEM)照... 利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粒径和组成可裁剪、具有核-壳式结构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二氧化硅(SiO2)复合微球.对复合微球进行热处理除去有机物中心,制备出壁厚可剪裁的空腔硅球,并对复合微球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透射电镜(TEM)照片显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中心外生成均匀壳层,而煅烧后则可得到轮廓分明的球形空腔;比较PS,SiO2和复合球体及热处理后的粉体的红外光谱,可分别验证二氧化硅的成功组装和热处理过程中作为中心的PS的完全去除.在吸附相同层数的前提下,随着所选用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粒径的增大(10~40 nm),复合微球的粒径增大,空腔球体的壁厚增加,中心粒子热分解的活化能增大.复合微球的热分解机理符合三维扩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 热分解 扩散 制备
下载PDF
锗/多孔硅和锗/氧化硅薄膜光致发光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小菁 马书懿 +1 位作者 魏晋军 徐小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33-2037,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以锗为溅射靶,在多孔硅上沉积锗薄膜,沉积时间分别为4,8和12min,及以锗-二氧化硅复合靶为溅射靶,在n型硅衬底上沉积了含纳米锗颗粒的氧化硅薄膜,锗与总靶的面积比分别为5%,15%,30%。各样品在氮气氛中分别经过300,600及...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以锗为溅射靶,在多孔硅上沉积锗薄膜,沉积时间分别为4,8和12min,及以锗-二氧化硅复合靶为溅射靶,在n型硅衬底上沉积了含纳米锗颗粒的氧化硅薄膜,锗与总靶的面积比分别为5%,15%,30%。各样品在氮气氛中分别经过300,600及900℃退火30min。对锗/多孔硅和锗/氧化硅薄膜进行了光致发光谱的对比研究,用红外吸收谱分析了锗/多孔硅的薄膜结构。实验结果显示,锗/多孔硅薄膜的发光峰位于517nm附近,沉积时间对发光峰的强度有显著影响,锗层越厚峰强越弱。锗/氧化硅薄膜的发光峰位于580nm附近,锗与总靶的面积比对发光峰的强度影响较大,锗/氧化硅薄膜中的锗含量越高峰强越弱。不同的退火温度对样品的发光峰强及峰位均没有明显影响。可以认为锗/多孔硅的发光峰是由多孔硅与孔间隙中的锗纳米晶粒两者界面的锗相关缺陷引起的,而锗/氧化硅的发光峰来自于二氧化硅的发光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多孔硅 锗/氧化硅 光致发光 红外吸收
下载PDF
运用RAFT法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PS及增强SBS 被引量:2
18
作者 相益信 吴莉莉 +1 位作者 沈显荣 高建纲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5-108,122,共5页
首先利用 SiO2表面的羟基与 2-(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甲基丙酸发生酯化反应,制备了能够引发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RAFT)聚合的 SiO2 ( SiO2-CTA),再以 SiO2-CTA 作为大分子链转移剂,引发苯乙烯发生RAFT 聚合,得到表面接枝聚... 首先利用 SiO2表面的羟基与 2-(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甲基丙酸发生酯化反应,制备了能够引发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RAFT)聚合的 SiO2 ( SiO2-CTA),再以 SiO2-CTA 作为大分子链转移剂,引发苯乙烯发生RAFT 聚合,得到表面接枝聚苯乙烯的纳米二氧化硅( SiO2-g-PS)。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 FTIR)与热失重分析( TGA)测试表明,运用RAFT 聚合的方法成功将聚苯乙烯接枝到 SiO2表面,聚苯乙烯的接枝量是 6. 3%。分别用 SiO2和 SiO2- g-PS 改性 SBS 弹性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表征材料断面发现,纳米粒子接枝聚苯乙烯后,在 SBS 中的分散性提高,填料团聚尺寸降低。与 SiO2 /SBS 复合材料相比,SiO2-g-PS /SBS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当纳米粒子含量为 5 份时,SBS 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g-PS SBS 弹性体 RAFT 聚合 纳米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SiO_2纳米粒子对PMMA/PS共混物共连续相结构退火粗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孔米秋 黄亚江 +1 位作者 刘文娟 李光宪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70-1076,共7页
考察了亲水性纳米SiO2粒子的加入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PMMA/PS)共混体系的共连续相结构在静态高温退火时形态稳定性的影响,发现静态高温退火条件下,填充体系共连续组成范围变窄幅度较小、特征结构尺寸的粗化速率减慢.流变测试... 考察了亲水性纳米SiO2粒子的加入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PMMA/PS)共混体系的共连续相结构在静态高温退火时形态稳定性的影响,发现静态高温退火条件下,填充体系共连续组成范围变窄幅度较小、特征结构尺寸的粗化速率减慢.流变测试表明纳米SiO2粒子加入之后PMMA/PS共混体系的黏弹性显著提高,从而能减缓破坏构成共连续相结构的纤维断裂或回缩等松弛过程的速率,有效地抑制PMMA/PS共混体系的共连续相结构粗化进程,提高相结构的稳定性.根据现有的两种粗化理论的定性分析表明,在高填充量的共混体系中,加入纳米SiO2粒子导致共混体系的黏弹性的显著改变是影响PMMA/PS共混体系在静态高温退火时共连续相结构粗化速率的主要因素,相对而言界面张力的变化对共连续相结构在静态高温退火时的粗化速率影响则应该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PS共混物 SIO2纳米粒子 共连续结构 稳定性
原文传递
Controlling coffee ring structure on hydrophobic polymer surface by manipulating wettability with O2 plasma
20
作者 Li-Ying Cui Yu Yan +3 位作者 Xin-Yu Zhao Cun-Long Yu Ying Ma Bai Y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A simple and novel method is firstly reported for controlling coffee ring structure on polystyrene(PS)film surface by O2 plasma. O2 plasma treatment leads to the wettability change of PS surface from hydrophobic to ... A simple and novel method is firstly reported for controlling coffee ring structure on polystyrene(PS)film surface by O2 plasma. O2 plasma treatment leads to the wettability change of PS surface from hydrophobic to hydrophilic. For hydrophilic PS surface the coffee ring structure is avoided relying on the motion of contact line(CL) while SiO2 microspheres are left. The motion of the CL is produced based on the viscosity and Marangoni effect with the addition of polymer additives. For hydrophobic PS surface coffee ring structure still persists even with polymer additives because SiO2 microspheres transfer with the motion of the CL at the beginning of droplet evaporation and accumulate at the droplet edge at late stage with the pinning of the CL. As a result, uniform and macroscale SiO2 microspheres deposition without coffee ring structure and SiO2 microspheres deposition with coffee ring structure are controlled by O2 plasma. This method provides a new way to tune coffee ring structure with smart surface and may be potentially useful for a range of application at material deposition and diagnosing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fee ring SiO2 microspheres deposition Drop evaporation O2 plasma PS surfa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