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来源于耐碱真菌Pseudallescheria sp.JSM-2的碱性木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坤 罗会颖 +3 位作者 石鹏君 王亚茹 杨培龙 姚斌 《生物技术进展》 2011年第1期61-67,共7页
从造纸废水中分离得到的耐碱真菌Pseudallescheria sp.JSM-2的DNA为模板,利用同源克隆和TAIL-PCR的方法,获得了一个碱性木聚糖酶基因xyl11-1。该基因DNA和cDNA分别为797bp和678bp。该基因的推测蛋白N-端有一个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和... 从造纸废水中分离得到的耐碱真菌Pseudallescheria sp.JSM-2的DNA为模板,利用同源克隆和TAIL-PCR的方法,获得了一个碱性木聚糖酶基因xyl11-1。该基因DNA和cDNA分别为797bp和678bp。该基因的推测蛋白N-端有一个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和一个含207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编码成熟蛋白的cDNA序列在毕赤酵母GS115中重组表达后,进一步纯化并进行酶学性质测定。重组XYL11-1的最适pH为6.5,在pH4.5~9.0范围有50%以上的酶活;在pH4.5~12.0范围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最适温度为50℃;以燕麦木聚糖为底物,比活为2618U/mg;且对中性和碱性蛋白酶具有极好的抗性。该酶作用底物范围广,包括各种木聚糖、纤维素和葡聚糖,易于工业化发酵生产,具有在纸浆脱墨、动物饲料、鱼类饵料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allescheria sp.JSM-2 碱性木聚糖酶 基因克隆与表达 毕赤酵母
下载PDF
一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Pseudallescheria boydii L32的代谢产物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若兰 黎子洋 +4 位作者 巫惠珍 罗艺盟 佘志刚 熊亚红 李春远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64,共5页
研究了一株红树林植物苦槛蓝Myoporum bontioides A.Gray内生真菌Pseudallescheria boydii L32代谢产物,用现代色谱技术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单体,波谱分析鉴定结构,二倍稀释法测试抗菌活性。分离鉴定了2,2′-oxybis(1,4)-di-tert-butylbenz... 研究了一株红树林植物苦槛蓝Myoporum bontioides A.Gray内生真菌Pseudallescheria boydii L32代谢产物,用现代色谱技术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单体,波谱分析鉴定结构,二倍稀释法测试抗菌活性。分离鉴定了2,2′-oxybis(1,4)-di-tert-butylbenzene(1),livistone B(2),simplicildone A(3),simplicildone B(4),botryorhodine B(5),(-)-regiolone(6),citreoanthrasteroid B(7),豆甾-4-烯-3-酮(8),丁二酸(9)和草酸(10)等10个代谢产物。其中代谢物1,3,4,5,7,8为首次从Pseudallescheria属分离到。代谢物1,4,5,6对O6血清型大肠杆菌,代谢物1,5对O78血清型大肠杆菌显示抑菌活性,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50,12.5,25,100,100,10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内生真菌 假阿利什菌pseudallescheria boydii 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尖端赛多孢致脑膜炎1例
3
作者 李小娟 李珏 +4 位作者 李亚玲 李伟杰 韩永慧 陈丽琴 麻明彪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93-396,共4页
报道头部外伤致尖端赛多孢脑膜炎1例。将患者脑脊液阳性培养液进行真菌培养和形态学观察,菌株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鉴定,并对菌株进行rD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测序及同源性分析,鉴定结果为尖端赛多孢。E-test体外药... 报道头部外伤致尖端赛多孢脑膜炎1例。将患者脑脊液阳性培养液进行真菌培养和形态学观察,菌株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鉴定,并对菌株进行rD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测序及同源性分析,鉴定结果为尖端赛多孢。E-test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对伏立康唑敏感。使用伏立康唑治疗3 d后患儿病情好转,但因突发蛛网膜下腔和脑干出血后出现脑死亡,最终放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尖端赛多孢 波氏假阿利什霉 脑膜炎
下载PDF
盘龙参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拮抗作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裴东方 吴秋秋 +4 位作者 莫俊鑫 金缘 罗欢 邓建新 周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5-371,共7页
为研究盘龙参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并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重庆合川野生盘龙参内生真菌,利用ITS序列分析进行其多样性研究,并选用3种重要农作物病原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最后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为研究盘龙参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并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重庆合川野生盘龙参内生真菌,利用ITS序列分析进行其多样性研究,并选用3种重要农作物病原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最后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盘龙参的根、茎、叶和花序中共分离出内生真菌48株,从中挑选出17株代表菌株,经ITS序列分析其分属于10个属,其中假埃希氏菌属真菌Pseudallescheria minutispora对番茄灰霉病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抑菌带达7.1 mm。本研究为盘龙参内生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首次在国内详细描述了P. minutispora的形态学特征,为P. minutispora的分类鉴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参 内生真菌 拮抗作用 pseudallescheria minutispora
下载PDF
中国首例波氏假阿列色菌脑膜炎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汉华 徐丽华 +4 位作者 董永绥 陈干生 黄汉菊 朱景玉 张焰辉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99-401,共3页
本文报告国内首例由波氏假阿列色菌(Pseudallescheria boydii)引起的真菌性脑膜炎,对其从脑脊液中培养出的波氏假阿列色菌进行了形态特点、培养特性、超微结构及抗原性的研究。该病例经用二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后痊愈。
关键词 脑膜炎 真菌性脑膜炎 PB
下载PDF
假阿利什菌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黄琨 郑岳臣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7年第6期374-378,共5页
假阿利什菌病是一种由波氏假阿利什菌及其无性世态——尖端赛多孢子菌引起的疾病,该菌是重要的非常难治的条件致病菌,可侵犯人体的多种器官表现为不同的症状,并常引起致死性感染。现就本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 假阿利什菌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波氏假阿利什霉和尖端赛多孢子菌的孢子、菌丝对唑类抗真菌剂敏感性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曾敬思 福岛和贵 +2 位作者 郑岳臣 滝泽香代子 西村和子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波氏假阿利什霉和有性期尖端赛多孢子菌的不同菌体形态对唑类抗真菌剂敏感性的异同。方法:参考美国NCCLS M38-A试验方案,检测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力康唑对9株波氏假阿利什霉1、8株尖端赛多孢子菌的孢子、发芽孢子及菌丝的MIC... 目的:观察波氏假阿利什霉和有性期尖端赛多孢子菌的不同菌体形态对唑类抗真菌剂敏感性的异同。方法:参考美国NCCLS M38-A试验方案,检测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力康唑对9株波氏假阿利什霉1、8株尖端赛多孢子菌的孢子、发芽孢子及菌丝的MIC,并分析比较相互间的异同。结果:大多数受试波氏假阿利什霉与尖端赛多孢子菌菌株以三种不同菌体形态接种时,对上述三种唑类抗真菌剂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对同一种唑类药物,两菌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但两菌均对伏力康唑较敏感,其敏感性高于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者。结论:在波氏假阿利什霉及尖端赛多孢子菌的三种唑类药物敏感试验中,其接种易于获取并易于量化的未发芽孢子时的MIC,可反映此三种唑类药物体外对发芽孢子及菌丝的抗菌活性。在受试的三种唑类药物中,伏力康唑在治疗波氏假阿利什霉及尖端赛多孢子菌感染方面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剂 波氏假阿利什霉 尖端赛多孢子菌 菌丝 孢子 MIC
下载PDF
波氏假阿利什霉复合种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红 万喆 余进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对23株分子鉴定为赛多孢霉复合种的菌株检测其对伏立康唑、泊沙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 B 的敏感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制定的 M38A2方案,检测临床来源的9株波氏假阿利什霉(Pseudallescheria boydii)、6株 ... 目的:对23株分子鉴定为赛多孢霉复合种的菌株检测其对伏立康唑、泊沙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 B 的敏感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制定的 M38A2方案,检测临床来源的9株波氏假阿利什霉(Pseudallescheria boydii)、6株 P.ellipsoidea、1株 P.angusta、1株 P.fusoidea 和6株尖端赛多孢(Scedosporium apiospermum)对伏立康唑、泊沙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 B 的 MIC 值。结果伏立康唑对所有受试菌株的 MIC 值为0.25~1μg/ mL,泊沙康唑为2~4μg/mL。伊曲康唑对 P.ellipsoidea、尖端赛多孢的 MIC 值为2~>16μg/ mL,对波氏假阿利什霉、P.angusta、P.fusoidea 的 MIC 值为2~4μg/ mL。两性霉素 B 对5种菌的 MIC 值均为为4~>16μg/ mL。结论伏立康唑、泊沙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 B 对波氏假阿利什复合种中不同种的敏感性未见明显差异。该复合种对伏立康唑最敏感,泊沙康唑其次,伊曲康唑变化较大,两性霉素 B 的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氏假阿利什霉复合种 伏立康唑 泊沙康唑 伊曲康唑 两性霉素B
下载PDF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辅助诊断波氏假阿利什霉肺部感染1例报告 被引量:4
9
作者 单玉璋 苏逸 +1 位作者 姚雨濛 胡必杰 《中国临床医学》 2020年第4期572-574,共3页
假阿利什霉属肺部感染影像学表现与曲霉属感染无明显差异,但药物敏感性不同,因此菌种鉴定对指导临床治疗意义重大。本研究报告1例有哮喘病史的老年女性病例,出现咳嗽、咳痰伴胸闷,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空洞,经痰微生物培养和宏基因二代测序... 假阿利什霉属肺部感染影像学表现与曲霉属感染无明显差异,但药物敏感性不同,因此菌种鉴定对指导临床治疗意义重大。本研究报告1例有哮喘病史的老年女性病例,出现咳嗽、咳痰伴胸闷,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空洞,经痰微生物培养和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诊断为波氏假阿利什霉感染。国内外尚无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诊断此疾病相关报道,该病例旨在为其在肺部感染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氏假阿利什霉 肺部感染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
下载PDF
波氏假阿利什菌(尖端赛多孢子菌)引起的真菌性角膜炎1例(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Mohammad Nasser Hashemian Mehrdad Shamshiri +3 位作者 Firoozeh Rahimi Mohammad Taher Rajabi Seyed All Tabatabaee Mohammad Reza Salari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530-1532,共3页
我们报道成功治疗波氏假阿利什菌引发的真菌性角膜炎1例,患者只留有很小的角膜瘢痕。一位71岁女性患者,有疼痛、红肿和异物感病史,来到我们第三眼科中心就诊。最初角膜刮片显示有真菌成分,2d后真菌培养为阳性,5d后显示生长物为波氏假阿... 我们报道成功治疗波氏假阿利什菌引发的真菌性角膜炎1例,患者只留有很小的角膜瘢痕。一位71岁女性患者,有疼痛、红肿和异物感病史,来到我们第三眼科中心就诊。最初角膜刮片显示有真菌成分,2d后真菌培养为阳性,5d后显示生长物为波氏假阿利什菌。患者仅用药物疗法取得临床治愈,留下微小的角膜瘢痕,最终视力为3/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波氏假阿利什菌 尖端赛多孢子菌
下载PDF
贵州浓香型白酒大曲中霉菌的18S rDNA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霞 武志芳 +2 位作者 张胜潮 胡承 张文学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4-337,共4页
从贵州某名酒厂大曲中分离到104株丝状真菌(霉菌),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检测等传统鉴定方法,初步把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一致的霉菌归类为14个大类群;并采用18S rDNA序列分析,进一步把菌株归类为MJ-Ⅰ至MJ-Ⅴ五个类群,随后构建系统发育... 从贵州某名酒厂大曲中分离到104株丝状真菌(霉菌),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检测等传统鉴定方法,初步把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一致的霉菌归类为14个大类群;并采用18S rDNA序列分析,进一步把菌株归类为MJ-Ⅰ至MJ-Ⅴ五个类群,随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样品中的霉菌以曲霉属(Aspergillus)为主,占总分离菌数的40.38%;犁头霉属(Absidia)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达到31.73%;还有16.35%的假埃希氏菌属(Pseudallescheria)、6.73%的茎点霉属(Phoma)以及4.80%的拟青霉属(Paecilomyces).其中,假埃希氏菌属菌株在相似生态环境中还未见公开报道.MJ-Ⅰ菌群的代表菌株MJ-10与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的相似度达到了99%,MJ-Ⅴ菌群的代表菌株MJ-11与伞枝犁头霉(Absidia corymbifera)的相似度达到100%,表明菌株MJ-10和菌株MJ-11已经鉴定到了种.研究表明,在生态环境有差异的情况下,大曲中微生物的多样性既有相似性,也有所差异,这是贵州浓香型白酒区别于其他地方浓香型白酒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为贵州浓香型白酒的个性化和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浓香型白酒 大曲 18S rDNA 系统发育分析 多样性 假埃希氏菌属
原文传递
用ITS和TUB序列差异鉴定临床相关波氏假阿利什霉/尖端赛多孢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思卜 张杰 +3 位作者 余进 陈少杰 万喆 李若瑜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4-1087,共4页
目的 探讨用rDNA基因ITS及TUB的差异对15株致病性波氏假阿利什霉/尖端赛多孢重新分类鉴定,以了解致病菌株种类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15株北京大学真菌与真菌病研究中心保存的临床相关波氏假阿利什霉/尖端赛多孢采用形态学方法观... 目的 探讨用rDNA基因ITS及TUB的差异对15株致病性波氏假阿利什霉/尖端赛多孢重新分类鉴定,以了解致病菌株种类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15株北京大学真菌与真菌病研究中心保存的临床相关波氏假阿利什霉/尖端赛多孢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菌落形态及显微镜下特征,糖同化试验方法观察菌株对D-核糖的利用,以及对菌株ITS及TUB进行Clustal X序列比对和MEGA 4方法种系发生研究.结果 15株波氏假阿利什霉/尖端赛多孢菌落形态学和显微镜特征无明显差异,仅1株出现有性期表现.糖同化试验显示所有菌株均可利用D-核糖.15株菌经与荷兰CBS网站(http://www.cbs.knaw.nl)数据库中模式株比对以及绘制种系发生图,显示分属于波氏假阿利什霉复合种第4支Scedosporium apiospermum和第5支Pseudallescheria boydii,且分别为4和11株.结论 对于波氏假阿利什霉复合种仅依赖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难以准确鉴定,且耗时长,而通过多位点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能可靠鉴定波氏假阿利什霉/尖端赛多孢.对临床相关的波氏假阿利什霉/尖端赛多孢建议在形态学基础上结合分子方法进行种水平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氏假阿利什霉/尖端赛多孢 核糖体DNA 微管蛋白
原文传递
不同pH值对几种常见暗色致病真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柴宝 刘维达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815-816,84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pH值对几种暗色致病真菌生长的影响。方法将裴氏着色真菌、紧密着色真菌、疣状瓶霉、卡氏支孢霉、皮炎外瓶霉、甄氏外瓶霉、假阿利什菌、链格孢和申克氏孢子丝菌接种在pH值为1~14的沙氏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几种... 目的观察不同pH值对几种暗色致病真菌生长的影响。方法将裴氏着色真菌、紧密着色真菌、疣状瓶霉、卡氏支孢霉、皮炎外瓶霉、甄氏外瓶霉、假阿利什菌、链格孢和申克氏孢子丝菌接种在pH值为1~14的沙氏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几种着色真菌在pH值为5、6、7的沙氏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疣状瓶霉、皮炎外瓶霉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较广,在pH值为4~12的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在pH值为1、2、14的培养基上以上6种真菌均不生长。假阿利什菌在pH4~14的培养基上可生长,链格孢、申克氏孢子丝菌在pH3~14的培养基上可生长。结论 pH值对几种着色真菌、外瓶霉、假阿利什菌、链格孢和申克氏孢子丝菌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皮炎外瓶霉、疣状瓶霉较裴氏着色真菌、卡氏支孢霉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真菌 瓶霉 假阿利什菌 链格孢 孢子丝菌 PH值
原文传递
波氏假阿利什菌和尖端赛多孢子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
14
作者 曾敬思 福岛和贵 +2 位作者 郑岳臣 滝泽香代子 西村和子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85-487,共3页
目的了解波氏假阿利什菌和尖端赛多孢子菌的基因学特征,研究DNA分型与菌种来源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PD)方法。结果3种引物可将来自5个国家的13株波氏假阿利什菌和18株尖端赛多孢子菌分为31个基因型。多引物聚类分... 目的了解波氏假阿利什菌和尖端赛多孢子菌的基因学特征,研究DNA分型与菌种来源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PD)方法。结果3种引物可将来自5个国家的13株波氏假阿利什菌和18株尖端赛多孢子菌分为31个基因型。多引物聚类分析所得树状图显示,除来自哥伦比亚土壤的3株波氏假阿利什菌外,其他受试菌株无地域性群集分布特点。但受试菌株中的多数波氏假阿利什菌和尖端赛多孢子菌株分别聚集成一群。结论波氏假阿利什菌和尖端赛多孢子菌存在较大株间差异,致病菌没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布趋势,RAPD分型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学分类之间具有一定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霉样真菌属 丝孢菌属 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 尖端赛多孢子菌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 随机扩增多态性 RAPD分型 聚类分析 分布趋势 基因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