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MS法分析海洋放线菌Pseudonocardia sp.SCSIO 01299低极性代谢产物
1
作者 何莎 邱细敏 《中南药学》 CAS 2015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分析新种海洋放线菌株Pseudonocardia sp.SCSIO 01299发酵代谢产物中的低极性组分,为充分利用海洋菌株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C-MS法对菌株发酵液、菌丝体提取物分别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根据质谱数据鉴定... 目的分析新种海洋放线菌株Pseudonocardia sp.SCSIO 01299发酵代谢产物中的低极性组分,为充分利用海洋菌株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C-MS法对菌株发酵液、菌丝体提取物分别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根据质谱数据鉴定色谱峰对应化合物的结构。结果经GC-MS分析,发酵液中共检出39个成分,其中25个是发酵后产生的化合物(含烃类9个,酯类9个,脂肪酸3个,醇类、酮类、醛类和芳香类各1个);菌丝体提取物中共检出41个化合物(含空白培养基中未检出的化合物23个,酯类、烃类、脂肪酸、酮类、醛类分别为11、7、2、2、1个)。该新菌株所产生的低极性组分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角鲨烯(8.86%)、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二酯(8.55%)、二十烷(8.07%)、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8.01%)、五十四烷(5.28%)、三十二烷(4.86%)、9Z-十八烯酸(2.55%)等,均为首次从该菌中检出。结论该菌能产生结构丰富的化合物,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法 海洋放线菌 pseudonocardia sp.SCSIO 01299 低极性代谢产物
下载PDF
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微生物对壁画和岩画类文物的危害 被引量:5
2
作者 潘晓轩 葛琴雅 潘皎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13-818,共6页
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的文物容易遭受到微生物的侵袭,而近年来报道的假诺卡氏菌属微生物在原址壁画和岩画表面的存在和富集现象具有一定的共性,并且会对这类文物造成危害。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此进行综述,并对原址保护壁画和岩画... 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的文物容易遭受到微生物的侵袭,而近年来报道的假诺卡氏菌属微生物在原址壁画和岩画表面的存在和富集现象具有一定的共性,并且会对这类文物造成危害。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此进行综述,并对原址保护壁画和岩画所处环境与假诺卡氏菌属微生物的生长条件、营养需求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为文物特别是壁画和岩画类文物的保护工作提供新的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 假诺卡氏菌属 壁画和岩画
原文传递
利用Pseudonocardia sp.微生物转化制备骨化醇类化合物 被引量:3
3
作者 栗飞红 陈向东 +4 位作者 汪辉 纪乃琪 王雪萌 鲍张杰 任聪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64-2173,共10页
【背景】近年来骨化醇类化合物(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在肿瘤治疗、免疫调节中的作用逐渐被发现,药用价值显著,但目前化学合成法制备困难,因此高效制备骨化醇类化合物成为研究热点。【目的】利用假诺卡氏菌(Pseudonocardiasp.)转化骨... 【背景】近年来骨化醇类化合物(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在肿瘤治疗、免疫调节中的作用逐渐被发现,药用价值显著,但目前化学合成法制备困难,因此高效制备骨化醇类化合物成为研究热点。【目的】利用假诺卡氏菌(Pseudonocardiasp.)转化骨化醇类底物分子并提高转化率。【方法】从化学合成方法常用的原料及中间体中筛选能被有效转化的底物分子,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转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筛选到阿法骨化醇(Alfacalcidol,1α-(OH)VD3)、艾地骨化醇中间体(Eldecalcitolintermediate, AD-M07)、帕立骨化醇中间体(Paricalcitol intermediate,PC-M07) 3种底物分子,分别被转化为骨化三醇(Calcitriol,1α,25(OH)2VD3)、艾地骨化醇中间体(Eldecalcitol intermediate,AD-M08)、帕立骨化醇(Paricalcitol,PC)。确定最优转化条件:蛋白胨20.0 g/L,葡萄糖15.0 g/L,部分甲基化的β-环糊精(PMCD) 0.5%(质量体积比),转化温度25-30°C,接种量5%-10%(体积比),转化时间72、72、96 h,底物浓度1.2、0.6、0.6mg/mL,初始pH6.0-8.0。在此条件下3种底物的最高转化率分别达到85%、96%、75%。【结论】通过转化条件的优化3种产物的转化率大幅提高,为更加快速高效地利用微生物转化法制备骨化醇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转化 骨化醇类化合物 假诺卡氏菌属
原文传递
新型异养氨氧化菌的分离鉴定及氨氧化特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志培 贾省芬 +1 位作者 俞志明 刘双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7-339,i0002,共4页
从青岛海岸采集淤泥,通过富集培养,以硅胶平板点种分离,经纯化得到一株氨氧化菌H9菌株.该菌可以在营养培养基中生长,是一株异养氨氧化菌,经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序列分析等初步鉴定该菌属于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 sp.H9)... 从青岛海岸采集淤泥,通过富集培养,以硅胶平板点种分离,经纯化得到一株氨氧化菌H9菌株.该菌可以在营养培养基中生长,是一株异养氨氧化菌,经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序列分析等初步鉴定该菌属于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 sp.H9).该菌株具有将氨氧化为硝酸的能力,明显不同于自养型的硝化作用过程需要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密切协作才能把氨氧化成硝酸的特点.此外,该菌可以在无有机碳的培养基或在有机碳C/N达7或更高的培养基中氧化氨至硝酸;在亚硝化培养基与LB的混合培养基中,在LB占15%以下时,LB越高越有利于氨的氧化和菌的生长.该菌株的生长和氧化氨的最适温度为30 ℃;pH 5.0~10.0,最适为8.0;氨离子摩尔浓度1~40 mmol/L,最适为8 mmol/L;氯化钠质量分数为0%~8%,最适为3.5%.由于该菌株具有以上的特性和优点,在污水的脱氮处理以及养殖海水的氨氮处理中有较高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是研究氨的生物氧化机制的理想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硝化作用 异养氨氧化 假诺卡氏菌 生物脱氮 氨氧化菌 氧化特性 分离鉴定 异养 16SrRNA
下载PDF
岩画和壁画类文物微生物病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强 葛琴雅 +4 位作者 潘晓轩 王宇 朱旭东 郭宏 潘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71-1378,共8页
古代岩画和壁画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进程的重要记录,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科学价值,但他们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因素引起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劣化作用。近年,有关微生物对古代岩/壁画的危害逐渐受到关注。阐述了世界一些著名的... 古代岩画和壁画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进程的重要记录,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科学价值,但他们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因素引起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劣化作用。近年,有关微生物对古代岩/壁画的危害逐渐受到关注。阐述了世界一些著名的岩/壁画文物的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如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Lascaux Cave)、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Altamira Cave)、敦煌石窟壁画、嘉峪关魏晋墓壁画以及我国东北地区公元5世纪的墓葬壁画等。通过对以上所述岩画和壁画微生物群落的分析比较,发现主要的细菌群落是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放线菌门以假诺卡氏菌为主。真菌群落主要以虫生真菌为主。进一步分析了岩画和壁画微生物病害的共性和区别,揭示了洞穴、墓室等特殊环境下的微生物群落特点,为防治古代岩/壁画微生物病害提供了以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画和壁画 群落分析 变形菌门 假诺卡氏菌 虫生真菌 藻类
下载PDF
一种从土壤样品中选择性分离假诺卡氏菌的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吕志堂 齐伟红 刘志恒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6-414,共9页
为提高假诺卡氏放线菌的分离效率 ,根据其营养特性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设计、检验了 5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 ;实验检测了模式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结果表明培养基S1和S2对假诺卡氏菌的生长有显著的选择性。经该方法从韩国、印... 为提高假诺卡氏放线菌的分离效率 ,根据其营养特性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设计、检验了 5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 ;实验检测了模式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结果表明培养基S1和S2对假诺卡氏菌的生长有显著的选择性。经该方法从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广西地区不同土样中分离到一些假诺卡氏放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分离培养基 假诺卡氏菌 分离效率 土壤
下载PDF
Enhanced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by the alliance of a heterotrophic nitrifying strain with a nitrogen removing ecosystem 被引量:17
7
作者 Naeem ud din Ahmad XU Haiying +2 位作者 CHEN Liping LIU Zhipei LIU Shuangji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16-223,共8页
Nitrogen removal from synthetic wastewater was investigated in an airlift bioreactor (ALB), augmented with a novel heterotrophic nitrifier Pseudonocardia ammonioxydans H9^T under organic carbon to nitrogen ratios (... Nitrogen removal from synthetic wastewater was investigated in an airlift bioreactor (ALB), augmented with a novel heterotrophic nitrifier Pseudonocardia ammonioxydans H9^T under organic carbon to nitrogen ratios (Corg/N) ranging from 0 to 12. Effect of the inoculated strain was also determined on the settling properties and the removal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Two laboratory scale reactors were set up to achieve a stable nitrifying state under the same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of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temperature, pH and dissolved oxygen (DO), and operated under the sequencing batch mode. The level of DO was kept at 0.5- 1.5 mg/L by periodic stirring and aeration. Each specific Corg/N ratio was continued for duration of 3 weeks. One of the reactors (BR2) was inoculated with P ammonioxydans H9^T periodically at the start of each Corg/N ratio. Sludge volumetric index (SVI)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ing Corg/N ratio,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 two reactors. BR2 showed higher levels of nitrogen removal with the increasing heterotrophic conditions, and the ammonia removal reached to the level of 82%-88%, up to10%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reactor (BR1) at Corg/N ratios higher than 6; however, the ammonia removal level in experimental reactor was up to 8%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reactor at Corg/N ratios lower than 2. The COD removal efficiency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Corg/N ratios in both of the reactors. The COD removal percentage up to peak values of 88%-94% in BR2, up to 11% higher than that in BR1 at Corg/N ratio higher than 4. The peak values of ammonia and COD removal almost coincided with the highest number (18%-27% to total bacterial number) of the exogenous bacterium in the BR2, detected as colony forming units (CFU). Furthermore, the removal of ammonia and COD in BR2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the inoculated strain with a coefficient index (R2) up to 0.82 and 0.85 for ammonia and COD,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t was more efficient for both the ammonia and carbon nutrient removals in a reactor inoculated with a heterotrophic nitrifier at high Corg/N ratio, inferring that the heterotrophic nitrifers would be practically more available in the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with high level of ammonia and C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lift bioreactor (ALB) bioaugrnentation Corg/N ratio COD and ammonia removal sequencing batch mode heterotrophic nitrifier pseudonocardia ammonioxydans H9^T
下载PDF
自养假诺卡菌突变株SIIA243-924产26-甲基-25-羟基维生素D_3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8
作者 张敬 翟龙飞 +1 位作者 席章姣 曾志刚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08-1011,共4页
在骨化二醇产生菌自养假诺卡菌(Pseudonocardia autotrophica)突变株SIIA243-924的发酵液中发现一个骨化二醇的结构类似物,分别采用液-液萃取、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方法提取分离,得到纯度为97.5%的目标化合物。并进一步通过U... 在骨化二醇产生菌自养假诺卡菌(Pseudonocardia autotrophica)突变株SIIA243-924的发酵液中发现一个骨化二醇的结构类似物,分别采用液-液萃取、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方法提取分离,得到纯度为97.5%的目标化合物。并进一步通过UV、MS、1H NMR、13C NMR及1H-1HCOSY等光谱分析,结合骨化二醇相关谱图,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构为(5Z,7E)-9,10-开环胆甾-5,7,10(19)-三烯-(26-甲基)-3β,25-二醇,即26-甲基-25-羟基维生素D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二醇 自养假诺卡菌 26-甲基-25-羟基维生素D3 结构解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