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研究——来自PSTR模型的经验证据
1
作者 罗春玲 王定祥 《当代金融研究》 2024年第11期1-17,共17页
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经济发展水平为转换变量,运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具体而言,数... 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经济发展水平为转换变量,运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具体而言,数字金融及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由扩大效应变为缩减效应,在阈值前后的转换呈现平滑快速变化趋势。本文的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复杂的非线性效应,数字金融的普惠效应要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才能发挥作用,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利用数字金融破解收入分配难题以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 经济发展水平 pstr模型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吗?基于PSTR模型的实证分析
2
作者 李明龙 孙晓洋 +1 位作者 郭海荣 赵梦阳 《旅游导刊》 2024年第5期1-26,共26页
数字经济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透视其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数字经济赋能理论,构建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关系的动态分析框架,并通过省级面板数据建立PSTR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旅游业... 数字经济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透视其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数字经济赋能理论,构建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关系的动态分析框架,并通过省级面板数据建立PSTR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存在动态非线性特征,通过了多种方式的稳健性检验。(2)数字经济存在通过旅游产业效率和产业结构渠道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效应。(3)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具有地区异质性,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赋能效应较弱。本研究丰富了数字经济赋能理论,为数字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赋能 pstr模型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影响——基于PSTR模型
3
作者 杨海婧 张新功 赵燕绮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以2010-2020年全国31个省市区为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非线性影响。通过引力模型构建数字普惠金融空间关联网络,选取度数中心度作为阈值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 以2010-2020年全国31个省市区为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非线性影响。通过引力模型构建数字普惠金融空间关联网络,选取度数中心度作为阈值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非线性效应,且随着网络中心性水平的变化,对产业结构产生不同影响。样本期内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当网络中心性水平大于21.490时,呈现抑制作用;使用深度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网络中心性水平大于12.950时,促进作用逐渐加强;数字化程度对产业结构升级呈现抑制作用,但随着网络中心性水平提升呈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产业结构升级 网络中心性 pstr模型
下载PDF
农业保险相对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PSTR模型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吴梦瑶 蒲瑞钟 《全国流通经济》 2024年第16期179-182,共4页
城乡收入差距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阻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中共中央提出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政策展现了强烈的改革决心。规划建议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体现了政府... 城乡收入差距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阻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中共中央提出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政策展现了强烈的改革决心。规划建议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体现了政府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制定的目标。尽管农村地区投入大量资源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城乡收入差距仍未消除。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农业保险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探讨农业保险规模对收入差距的影响。选取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PSTR模型检验了农业保险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相对规模的提升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业保险相对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仅存在一个门限值,且西部门限值低于东部。全国存在两个门限值,即农业相对保险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二阶段影响。中部地区农业保险相对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双机制,单一位置参数的影响机制。因此,不同地区应结合自身条件合理发展农业保险,助力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城乡收入差距 pstr模型
下载PDF
农村社会保障对消费结构影响的门槛效应——基于PSTR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肖攀 李连友 苏静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41,共6页
笔者基于1998年~201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呈现显著的门槛特征;在相应门槛值前后,农... 笔者基于1998年~201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呈现显著的门槛特征;在相应门槛值前后,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食品消费、交通和通讯消费的影响始终表现为促进,且促进效应随着自身发展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增强,而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衣着消费的影响由抑制转变为促进;在自身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村社会保障能显著促进农村居民居住消费、文教娱乐用品消费及家庭设备和服务消费的增长,而不论处在何种发展水平区间,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的促进效应还未能有效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 消费结构 门槛效应 pstr
下载PDF
基于PSTR模型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非线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贺小莉 潘浩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4-89,共6页
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0-201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了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间的非线性关系。不同于现有的研究,文中选取人均GDP、能源强度、资本形成总额作为阈值变量,并对其进行比较,发现资本形成... 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0-201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了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间的非线性关系。不同于现有的研究,文中选取人均GDP、能源强度、资本形成总额作为阈值变量,并对其进行比较,发现资本形成总额为最优阈值变量,这一结论显示出现阶段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中资本投入量的重要作用;同时使用工具变量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三个非线性模型都显示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②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能源消费量将会增加,人均GDP达到13 000元左右时,能源消费量对收入水平较敏感,能源消费弹性分别为0.473 1和0.394 6,表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能源消费弹性会逐步降低;③能源强度与资本形成总额分别达到4.567 7和5 162.974 7亿元时模型趋向于高体制;④以资本形成总额作为阈值变量,估计模型并得到消除地区差异性的我国能源消费弹性时间序列,发现样本期内其数值逐步增大,表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能源消费量对经济增长的变化将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pstr模型
下载PDF
基于PSTR模型的财政金融支农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胡宗义 苏静 唐李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3-136,共4页
文章基于199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财政金融支农模式与农村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规模、财政金融支农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是存在的。财政支农规模的最优比重为41... 文章基于199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财政金融支农模式与农村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规模、财政金融支农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是存在的。财政支农规模的最优比重为41.7%,金融支农与财政支农的最优结构比重为3.502,且绝大部分省份大多数年份财政支农规模与财政金融支农资金配置结构均没有达到上述最优比重。在此基础上,文章就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有效互动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农 金融支农 非线性效应 pstr模型
下载PDF
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非线性特征——基于PSTR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5
8
作者 孙海波 焦翠红 林秀梅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7,共13页
本文构建面板平滑转换模型,运用我国2003—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不仅支持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U"型关系的存在,还表明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经济发展水平... 本文构建面板平滑转换模型,运用我国2003—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不仅支持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U"型关系的存在,还表明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门限效应。当前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省份已进入人力资本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影响阶段,而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尚未跨越经济发展水平的临界值,人力资本集聚并不利于这些省份产业结构改善。进一步,为克服由人力资本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双向因果关系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本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重新进行检验,发现所得结果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结果相一致,表明本文结论具有很好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集聚 产业结构升级 非线性特征 pstr模型
下载PDF
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分析——基于PSTR模型 被引量:8
9
作者 贺小莉 赵坚 潘浩然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12期45-49,共5页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0-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了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间的非线性关系;选取滞后城镇化率、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作为阈值变量,使用工具变量法估计模型,其主要实证研究结果为:除低...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0-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了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间的非线性关系;选取滞后城镇化率、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作为阈值变量,使用工具变量法估计模型,其主要实证研究结果为:除低水平的人均能源消费量情况外,三个非线性模型都显示城镇化和经济增长间的正相关关系;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会下降,而随着第三产业比重和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增加,该弹性会增加;弹性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增加趋势,到2010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文章最后分析了不同地区弹性系数值的差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pstr模型
下载PDF
金融市场发展对一国储备货币地位的影响与人民币国际化——基于PSTR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珊珊 黄梅波 陈燕鸿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33,共12页
文章以1999—2013年美、日、欧、英、瑞、中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分析一国金融市场发展对其储备货币地位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市场规模和效率对一国储备货币地位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影响系数在高... 文章以1999—2013年美、日、欧、英、瑞、中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分析一国金融市场发展对其储备货币地位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市场规模和效率对一国储备货币地位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影响系数在高低体制构成的区间上进行转换;金融市场效率的影响整体上大于金融市场规模;加大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应成为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备货币 人民币 pstr 金融市场
下载PDF
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DSGE模型与PSTR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金全 张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22,共11页
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突破经济增长瓶颈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改进的索洛模型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理论推演,并分别通过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模型)与面板平滑转移模型(PSTR模型)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 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突破经济增长瓶颈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改进的索洛模型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理论推演,并分别通过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模型)与面板平滑转移模型(PSTR模型)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可以提高产出增长率,并通过溢出效应带来"外部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冲击是经济稳态增长下的"帕累托最优";(2)随着实际储蓄率向模型门限值进而向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的最优储蓄率的趋近,产出增长率由"缓增"向"陡增"转变。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一定经济增长效应,树立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DSGE模型 pstr模型
下载PDF
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基于PSTR模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吕连菊 阚大学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4-37,共4页
运用PSTR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结果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对城镇化能源消费效应的影响均具有双门限的非对称特征,处于外体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较低的省份,城镇化的能源消费效应较... 运用PSTR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结果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对城镇化能源消费效应的影响均具有双门限的非对称特征,处于外体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较低的省份,城镇化的能源消费效应较小,该结论也适用于经济开放程度这一转换变量;其他转换变量对城镇化的能源消费效应影响均只存在一个位置参数,并将各省份分为高低两个体制,高体制中产业结构水平较高,城镇化降低能源消费总量;高体制中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较高,城镇化的能源消费效应较大,在技术进步明显、环境规制严格和人力资本水平高的省份,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降低作用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能源消费 pstr模型 非线性影响
下载PDF
基于PSTR模型的农村金融渠道减贫效应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付兆刚 张启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8-86,共9页
本文利用PSTR面板平滑转化模型分析了农村不同金融渠道的发展水平对减贫效应的影响。选择FGT指数,分析转换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关系,利用2009~2014年全国26个省份地区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具体的阈值。发现农村不同金融渠道在阈值前后对贫困... 本文利用PSTR面板平滑转化模型分析了农村不同金融渠道的发展水平对减贫效应的影响。选择FGT指数,分析转换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关系,利用2009~2014年全国26个省份地区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具体的阈值。发现农村不同金融渠道在阈值前后对贫困发生率以及相对率的扰动效应均出现先强后弱的特征,对农村贫困失衡率的影响均一直表现为阻碍效果。农村非正规金融渠道对农村贫困发生率和相对率的阻碍效果更显著,农村正规金融渠道对农村贫困失衡率的阻碍效果更明显。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论,提出按经济发展阶段和地区特点,科学配置农村不同金融渠道和金融资源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渠道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减贫效应 pstr模型
下载PDF
制造业集聚对效率的影响研究:抑制还是促进——基于地区和要素密集度分类的PSTR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万里 魏玮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5-113,共19页
文章在描述中国不同地区制造业集聚的特征事实基础上,基于要素密集度分类法,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个二位数制造业2000-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数据包络法求出效率,同时使用工业企业数据库求出各省综合EG指数,采用PSTR模型分... 文章在描述中国不同地区制造业集聚的特征事实基础上,基于要素密集度分类法,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个二位数制造业2000-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数据包络法求出效率,同时使用工业企业数据库求出各省综合EG指数,采用PSTR模型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制造业集聚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引入非期望产出的制造业集聚与效率并非呈简单的正向线性关系,将制造业分为集聚推进型,集聚递减型和过度集聚型,部分制造业出现一个甚至多个门槛值;(2)部分制造业在东部沿海地区已处于过度集聚阶段,而中、西部地区也出现了严重的过度集聚现象;(3)集聚递减型和过度集聚型制造业的效率与集聚出现了负向关系,说明集聚并非越大越好,负外部性严重影响着产业的生产效率;(4)东、中、西部地区效率与铁路密集度都呈现负向关系,地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集聚水平的提高。东、西部地区效率和能源呈负向关系,而中部逐渐转变为正向,说明东部拥挤和西部能源利用效率低已经严重阻碍当地经济发展。西部专利与效率呈负向关系,提高创新效率是解决收入差距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集聚 pstr模型 非期望产出 要素密集度
下载PDF
非利息业务会提升银行的绩效吗?——基于PSTR模型的非线性影响实证检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翔 常灿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52,共5页
近年来,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积极拓展非利息业务的前提之一就是提高非利息收入有助于改善银行的经营绩效,但这一前提目前尚缺乏有利的证据。本文采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PSTR)对中国106家银行2001—2011年的非利息收入对银行... 近年来,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积极拓展非利息业务的前提之一就是提高非利息收入有助于改善银行的经营绩效,但这一前提目前尚缺乏有利的证据。本文采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PSTR)对中国106家银行2001—2011年的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的贡献度呈现不断递减的非线性关系,且当非利息收入占比超过一定值后,其占比的提高还会降低银行绩效;而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也表现出了相同的非线性关系。这一结论能为商业银行开展非利息业务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tr模型 非利息收入 手续费和佣金收入 银行绩效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基于PSTR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贺俊 张钺 唐述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8-219,共12页
利用一个包含研发(R&D)部门的内生增长框架,构建出人口老龄化和技术进步作用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老龄化对经济增长产生非线性的抑制效应.针对中国200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移回归(PSTR)模型反... 利用一个包含研发(R&D)部门的内生增长框架,构建出人口老龄化和技术进步作用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老龄化对经济增长产生非线性的抑制效应.针对中国200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移回归(PSTR)模型反映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以技术进步作为转换变量,老龄化率对经济增长率的负向影响随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发生平滑转移,表现为逐渐减弱的抑制作用;为了提高结论的稳健性,采用老年抚养比作为老龄化率的替代变量,稳健性检验结果仍支持基准检验结论;为消除经济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双向因果关系的影响,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再次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与PSTR模型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pstr模型
下载PDF
相关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基于上市公司的PSTR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睢博 张万里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依据雅各布外部性理论探究相关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2007—2013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PSTR模型实证检验相关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相关多样性对企业创新有正向作用;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相关多样性对企业创... 依据雅各布外部性理论探究相关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2007—2013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PSTR模型实证检验相关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相关多样性对企业创新有正向作用;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相关多样性对企业创新产生非线性影响;企业所有制性质不同,相关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影响也不相同;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且突破某一临界值,在更高的研发投入诱导下,中、西部地区相关多样性对辖区企业创新产生更为强烈的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多样性 企业创新 pstr模型 研发投入 地区差异 外部性 企业异质性
下载PDF
基于PSTR模型的地区工业集聚与经济增长非线性效应检验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艳平 王鹏玉 谢元涛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6-92,共7页
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选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地区工业集聚与经济增长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地区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其影响系数由0.3553向-0.3815平滑转换,在平滑转化过程中,工... 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选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地区工业集聚与经济增长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地区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其影响系数由0.3553向-0.3815平滑转换,在平滑转化过程中,工业集聚水平以区位熵1.41为阈值对经济增长产生正负不同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集聚水平位于低机制阶段,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明显,东部少数地区处于高机制阶段,对经济增长的负外部性作用开始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工业集聚 经济增长 pstr模型 非线性特征 工业资源 过度集聚
下载PDF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基于PSTR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沈永昌 余华银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17-125,共9页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本文选择1997年至2014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充分考虑异质性问题,摈弃线性假定的约束,从非线性角度出发建立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工业废气排放、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及二氧化碳排放与...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本文选择1997年至2014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充分考虑异质性问题,摈弃线性假定的约束,从非线性角度出发建立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工业废气排放、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及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均不满足环境库兹涅茨假说,而是表现出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气排放、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及二氧化碳排放同方向增加的情况。但通过弹性分析发现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弹性明显小于欠发达地区,同时模型也考虑了经济结构、城镇化、对外贸易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最后,针对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tr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经济增长 弹性分析
下载PDF
我国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PSTR模型的实证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四军 封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86,共6页
实证结果表明,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机制转换效应,在经济发展处于低收入水平时,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表现为线性关系;在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或较高收入水平时,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则表现为非线性关系,并以人均GDP的阈值为界,在不同... 实证结果表明,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机制转换效应,在经济发展处于低收入水平时,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表现为线性关系;在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或较高收入水平时,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则表现为非线性关系,并以人均GDP的阈值为界,在不同机制之间进行平滑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效率DEA 能源效率 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 经济增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