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中PTCA球囊替代栓子保护装置的应用
1
作者 许向东 谷翔 +1 位作者 罗余生 余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3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左锁骨下动脉 ptca球囊 支架植入术 保护装置 栓子 疗效满意 临床资料 造影显示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中PTCA球囊的应用
2
作者 许向东 谷翔 +1 位作者 罗余生 余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08-108,共1页
关键词 左锁骨下动脉 ptca球囊 支架植入术 保护装置 疗效满意
下载PDF
非开胸法建立室壁瘤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朱莉 曹克将 +9 位作者 马根山 杨志健 王连生 陈明龙 邹建刚 杨国平 杨兵 杨荣 吴文霞 徐云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 探讨运用PTCA球囊封堵猪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 选用家猪 7只 ,麻醉后经颈总动脉或股动脉置入PTCA球囊至左前降支 (LAD)第一对角支远端 ,对堵血流 15 0分钟。观察 :心电图、心肌酶、心脏... 目的 探讨运用PTCA球囊封堵猪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 选用家猪 7只 ,麻醉后经颈总动脉或股动脉置入PTCA球囊至左前降支 (LAD)第一对角支远端 ,对堵血流 15 0分钟。观察 :心电图、心肌酶、心脏二维超声检查及冠状动脉和左心室造影。结果  7只猪均完成LAD的封堵 ,2只分别在堵闭 12 0分钟和 2 0分钟后因心室纤颤死亡。存活的 5只猪成功建立左室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术后 6周造影复查示左室前壁、心尖部室壁瘤形成 ,4只猪堵闭的LAD远端闭塞。心电图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图形和动态演变过程。cTnI明显升高并呈动态演变。术后 1小时超声检查出现间隔上部及前壁局部运动异常 ,术后 2周即有室壁瘤形成。结论 运用PTCA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可成功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动物模型 ,与开胸法相比更接近人体的状态 ,具有创伤小、动物成活率高、生存时间长、技术要求不高等优点 ,可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较好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开胸法 实验研究 动物模型 心肌梗死 ptca球囊
下载PDF
超选择性冠脉内局部给药处理冠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徐辉 《中国民康医学》 2014年第4期72-73,共2页
目的:评估超选择性冠脉内局部给药处理冠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4例,对其中42例冠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的患者应用手术刀片剖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球囊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及维... 目的:评估超选择性冠脉内局部给药处理冠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4例,对其中42例冠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的患者应用手术刀片剖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球囊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及维拉帕米注射液。其中42例冠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的患者经指引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及维拉帕米注射液。比较其即刻和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应用手术刀片剖开PTCA球囊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及维拉帕米注射液后,36例即刻恢复TIMI 3级血流,5例为TIMI 2级血流,1例为TIMI 0级血流。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血管再通率达97.7%。经指引导管冠脉内给药25例即刻恢复TIMI 3级血流,12例为TIMI 2级血流,5例为TIMI 0级血流,血管再通率达92.5%。两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变化、一月内靶血管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改善及死亡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PTCA球囊导管中心腔大,可选择性给药,并能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定位准确,应用手术刀片切开PTCA球囊导管局部给药用量小,血药浓度高,血管开通率更高,对血压、心率影响小,作用确切,靶血管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死亡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ptca球囊 维拉帕米 替罗非班注射液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5
作者 徐晓 程自平 +2 位作者 郑琳琳 徐岩 韩卫星 《中原医刊》 2005年第18期1-2,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中缺血和再灌注时QT离散度的变化。评价成功的PTCA术对改善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方法22例冠心病患者行成功的PTCA术治疗,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4... 目的通过分析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中缺血和再灌注时QT离散度的变化。评价成功的PTCA术对改善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方法22例冠心病患者行成功的PTCA术治疗,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9.8±9.0)岁,记录PTCA术中及当日同步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分别于术前、首次球囊扩张期间、首次球囊扩张后即刻、术后2h及12h测定QT间期和RR间期,QTd=QTmax-QTmin。结果QTd在首次球囊扩张期间与扩张前比较明显增大(P<0.05),在术后2h及12h均较术前减小(P<0.05),且术后12h与术后2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球囊扩张后即刻与扩张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A球囊扩张期间,由于产生一过性短暂的心肌缺血使QTd增加,而成功的PTCA术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QT离散度,从而可能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心肌缺血 冠心病 QT离散度 冠心病患者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 ptca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扩张 ptca球囊
下载PDF
心脏导管对冠心病人外周血及尿中内皮素的影响
6
作者 孙玲 胡大一 +4 位作者 齐国先 吴广成 曾定尹 贾三庆 李田昌 《医学研究杂志》 1999年第10期26-28,共3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内皮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并评价心脏导管过程中各种刺激对内皮素的合成和释放的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行心脏导管后内皮素是否增加意见尚不一致。方法:测定30名患者及10名健康人的血浆及尿液... 目的:本研究探讨内皮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并评价心脏导管过程中各种刺激对内皮素的合成和释放的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行心脏导管后内皮素是否增加意见尚不一致。方法:测定30名患者及10名健康人的血浆及尿液内皮素浓度。结果:Ⅰ组(PTCA组,n=15)术后股动脉血内皮素不增加,而尿中内皮素浓度却于术后增加3~6倍,这种增加持续24小时以上。Ⅱ组(冠脉造影组,n=15),24小时内血和尿的ET水平均无显著性增加。收缩期主动脉压力与尿ET-1的基础水平呈正相关(r=0.83,P<0.01,n=20)。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素合成及释放增加,诊断性心导管检查不引起血和尿中ET水平的增加,PTCA过程中的血管牵张和/或损伤引起术后内皮素释放,尿内皮素值能较敏感地反映出内皮素水平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ET-1(内皮素-1) 心脏导管术 ptca(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