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MSP及其共聚物膜对有机液/水体系的PV分离 被引量:5
1
作者 蒋晓钧 陈观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20,共6页
制备了聚三甲基硅丙炔均聚物 (PTMSP) .研究了PTMSP均质膜 ,三甲基硅丙炔(TMSP)与五甲基二硅丙炔 (PMDSP)共聚物膜对含少量有机溶剂水溶液的渗透汽化 (PV )特性 .所选用的有机溶剂包括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 .... 制备了聚三甲基硅丙炔均聚物 (PTMSP) .研究了PTMSP均质膜 ,三甲基硅丙炔(TMSP)与五甲基二硅丙炔 (PMDSP)共聚物膜对含少量有机溶剂水溶液的渗透汽化 (PV )特性 .所选用的有机溶剂包括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 .从膜的溶胀特性、溶解度系数及扩散系数的测定结果 ,分析了膜材质的结构与PV特性之间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msp TMSP PMDSP 共聚物 均质膜 有机液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改性提高PTMSP膜氧氮选择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晓 闻久绵 +1 位作者 陈捷 徐纪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94-96,共3页
膜材料中迄今以聚三甲基硅基丙炔(PTMSP)的透气速率最大,其氧透过速率比PDMS高一个数量级,但氧氮分离系数小,透气性不稳定。改性PTMSP,以提高其透气选择性和透气速率稳定性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报道,在外极管式电容耦合反应器中,
关键词 ptmsp 等离子体改性 氧氮选择性
下载PDF
CF_4等离子体表面氟化PTMSP膜
3
作者 林晓 肖军 +3 位作者 余亚丽 陈捷 郑国栋 徐纪平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06-311,共6页
本文对聚三甲基硅基丙炔(PTMSP)膜进行CF_4等离子体表面氟化研究。改性的PTMSP膜氧氮选择性显著提高(P_(O_2)/P_(N_2)=4-5,P_(O_2)=10~2-10~3barrer)。等离子体改性条件,如处理时间、单体压力、放电功率对PTMSP膜透气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本文对聚三甲基硅基丙炔(PTMSP)膜进行CF_4等离子体表面氟化研究。改性的PTMSP膜氧氮选择性显著提高(P_(O_2)/P_(N_2)=4-5,P_(O_2)=10~2-10~3barrer)。等离子体改性条件,如处理时间、单体压力、放电功率对PTMSP膜透气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XPS谱分析表明改性后,膜表层化学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碳硅含量大幅度减小,氟含量随着处理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氟碳比与膜的选择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当 F/C>1时,膜的P_(O_2)/P_(N_2)可达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msp 等离子体 表面氟化 XPS
下载PDF
聚1-三甲基硅基丙炔膜渗透汽化分离乙醇-水溶液的研究Ⅰ.PTMSP膜渗透汽化分离乙醇-水传质的基本特征
4
作者 刘元祚 吴迎新 +1 位作者 郑国栋 邱雪鹏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4-38,共5页
研究了聚1-三甲基硅基丙炔膜渗透汽化分离乙醇-水溶液传质的主要特点。发现膜对乙醇优先吸附、溶解,对水优先扩散。但因吸附液中水含量很低,总的结果表现为优先透醇。在313K,膜厚20~25μm,料液浓度10wt%时,α=... 研究了聚1-三甲基硅基丙炔膜渗透汽化分离乙醇-水溶液传质的主要特点。发现膜对乙醇优先吸附、溶解,对水优先扩散。但因吸附液中水含量很低,总的结果表现为优先透醇。在313K,膜厚20~25μm,料液浓度10wt%时,α=18.5,J=0.969kg·m-2·h-1。透过膜的渗透液及其中的水和乙醇渗透汽化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8.87、31.30和27.66kJ/mol,并随料液浓度下降而增加。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建立了该膜传递乙醇的经验关联式:Je=-5.564C2E0+13.34CE0-0.1573(kg·m-2·h-1),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乙醇 分离 传质 膜分离 ptmsp
下载PDF
PTMSP与PMP膜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的研究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蒋晓钧 曾一鸣 +1 位作者 施艳荞 陈观文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1-157,共7页
制备了聚三甲基硅丙炔与聚 4-甲基戊烯 - 1均质膜 ,研究比较了这两种膜的分子结构与其对吡啶、丁酮和四氢呋喃三种有机液 /水混合体系的渗透汽化特性间的关系 。
关键词 有机液/水混合体系 渗透汽化特性 膜分离 污水处理 聚三甲基硅丙炔膜 聚4-甲基戊烯-1膜
下载PDF
High-permeance crosslinked PTMSP thin-film composite membranes as supports for CO_2 selective layer formation 被引量:1
6
作者 Stepan D.Bazhenov Ilya L.Borisov +4 位作者 Danila S.Bakhtin Anastasia N.Rybakova Valery S.Khotimskiy Sergey P.Molchanov Vladimir V.Volkov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2016年第3期235-245,共11页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osite gas separation membranes for post-combustion CO_2 capture, little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membrane supports, which satisfy the conditions of this 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osite gas separation membranes for post-combustion CO_2 capture, little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membrane supports, which satisfy the conditions of this technology. The primary requirements to the membrane supports are concerned with their high CO_2 permeance. In this work, the membrane supports with desired characteristics were developed as high-permeance gas separation thin film composite(TFC) membranes with the thin defect-free layer from the crosslinked highly permeable polymer, poly[1-(trimethylsilyl)-1-propyne](PTMSP). This layer is insoluble in chloroform and can be used as a gutter layer for the further deposition of the CO_2-selective materials from the organic solvents. Crosslinking of PTMSP was performed using polyethyleneimine(PEI) and poly(ethyleneglycol) diglycidyl ether(PEGDGE) as crosslinking agents. Optimal concentrations of PEI in PTMSP and PEGDGE in methanol were selected in order to diminish the undesirable effect on the final membrane gas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The conditions of the kiss-coating technique for the deposition of the thin defect-free PTMSP-based layer, namely, composition of the casting solution and the speed of movement of the porous commercial microfiltration-grade support, were optimized. The procedure of post-treatment with alcohols and alcohol solutions was shown to be cruci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gas permeance of the membranes with the crosslinked PTMSP layer having thickness ranging within 1-2.5 μm. The claimed membranes showed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CO_2 permeance is equal to 50—54 m^3(STP)/(m^2 h bar)(18,500—20,000 GPU), ideal CO_2/N_2 selectivity is 3.6-3.7, and their selective layers are insoluble in chloroform. Thus, the developed highpermeance TFC membranes are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supports for further modification by enhanced CO_2 selective layer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n-film composite membrane Gas permeance ptmsp CROSSLINKING Carbon dioxide capture
下载PDF
用CF4等离子体改善PTMSP膜片表面渗气性
7
《等离子体应用技术快报》 1994年第11期8-9,共2页
关键词 氟化碳 等离子体 ptmsp 渗气性
下载PDF
三甲基硅烷基丙炔与五甲基二硅烷基丙炔共聚物膜及其气体透过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国栋 肖军 +2 位作者 仲川勤 樋口亚绀 永井一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3-48,共6页
研究了三甲基硅烷基丙块与五甲基二硅烷基丙块共聚物〔poly(TMSP-co-PMDSP)〕的成膜特点。poly(TMSP-co-PMDSP)膜的气体透过系数分别为:P_(O2):4×10~3~12×10~3,P_(N2):3×10~3~8×10~3和P_(CO2):2×10~4~4... 研究了三甲基硅烷基丙块与五甲基二硅烷基丙块共聚物〔poly(TMSP-co-PMDSP)〕的成膜特点。poly(TMSP-co-PMDSP)膜的气体透过系数分别为:P_(O2):4×10~3~12×10~3,P_(N2):3×10~3~8×10~3和P_(CO2):2×10~4~4×10~4barrer,气体透过稳定性低,透过行为偏离第二Fick定律,过系数下降,其中溶解系数降低的比例远大于扩散系数的增加比例,在含有凝聚性气体的环境里,膜的气体透过出现表面吸附控制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msp共聚物 分离膜 气体透过性
下载PDF
聚三甲硅基丙炔的紫外辐照研究I.聚三甲硅基丙炔均质膜在空气中的紫外辐照
9
作者 邱雪鹏 郑国栋 +5 位作者 许观藩 张晓东 邢晶 闻久绵 张金兰 徐纪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81-84,共4页
聚1-三甲硅基丙炔膜经紫外线辐照后其氧氮选择性提高,用XPS及水接触角法研究了膜的表面组成对透气性的影响。
关键词 ptmsp 紫外辐照 均质膜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聚三甲硅基丙炔的表面氟化改性及氧氮透过性
10
作者 邱雪鹏 郑国栋 +4 位作者 许观藩 张文浩 闻久绵 张金兰 徐纪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6-98,共3页
对聚三甲硅基丙炔(PTMSP)进行表面氟化改性,改性膜的氧氮选择性提高,气体透过稳定性增加.用XPS谱分析改性后的膜表面,其表面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关键词 三甲硅基丙炔 改性 ptmsp 高聚物
下载PDF
气体分离膜的形态与成膜条件的关系研究聚1-三甲硅基丙炔超薄膜的形态结构
11
作者 赵晓光 周恩乐 +1 位作者 张金兰 郑国栋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32-136,共5页
本工作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聚1-三甲硅基丙炔水上展开成超薄膜时,膜的形态和厚度与成膜液的浓度,成膜介质水的温度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的温度为15~20℃,成膜液的浓度为2.0~3.0%时,能形成无孔非晶超薄膜,超薄膜由三个不同... 本工作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聚1-三甲硅基丙炔水上展开成超薄膜时,膜的形态和厚度与成膜液的浓度,成膜介质水的温度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的温度为15~20℃,成膜液的浓度为2.0~3.0%时,能形成无孔非晶超薄膜,超薄膜由三个不同厚度与形态的区域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分离膜 ptmsp 形态结构
下载PDF
聚1-三甲硅基丙炔的改性及其氧氮透过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闻久绵 郑国栋 +6 位作者 肖军 张金兰 林晓 邱雪鹏 张贵宝 许观藩 徐纪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0-61,共2页
80年代才研制的聚1-三甲硅基丙炔(PTMSP)的T<sub>g</sub>高于200℃,而它在室温的气体透过性呈橡胶态聚合物的特性,透氧和透醇速率极高,Po<sub>2</sub>达5×10<sup>3</sup>Barrer,是一代新型... 80年代才研制的聚1-三甲硅基丙炔(PTMSP)的T<sub>g</sub>高于200℃,而它在室温的气体透过性呈橡胶态聚合物的特性,透氧和透醇速率极高,Po<sub>2</sub>达5×10<sup>3</sup>Barrer,是一代新型富氧膜材料。但TMSP制备和聚合难度大。目前尚只有日、美等国取得一些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氧氮透过性 ptmsp
下载PDF
聚三甲硅基丙炔膜表面改性的XPS研究——Ⅰ.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观藩 肖军 +1 位作者 郑国栋 张金兰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的丙酮溶液在回流温度下对三甲硅基丙炔的均聚物和共聚物作了表面改性。XPS的研究表明,试样表面层中Br原子含量随溴化时间的增长而增加,C_(IS)谱变宽且产生来自C-O和C-Br结构的新谱线。红外光谱证明溴化反应产生CH_2B... 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的丙酮溶液在回流温度下对三甲硅基丙炔的均聚物和共聚物作了表面改性。XPS的研究表明,试样表面层中Br原子含量随溴化时间的增长而增加,C_(IS)谱变宽且产生来自C-O和C-Br结构的新谱线。红外光谱证明溴化反应产生CH_2Br结构。溴化使膜的气透性发生相应的变化,即α_(O_2/N_2)值增高,P_(O_2)值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甲硅基丙炔 表面改性 聚合物膜
下载PDF
聚三甲硅基丙炔超薄复合膜的制备及氧氮透过性
14
作者 邢晶 张金兰 +1 位作者 郑国栋 徐纪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9-110,共2页
聚三甲硅基丙炔超薄复合膜的制备及氧氮透过性邢晶*张金兰郑国栋徐纪平(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聚三甲硅基丙炔,超薄复合膜,制备,氧氮透过性1996-10-23收稿,1997-02-17修回聚... 聚三甲硅基丙炔超薄复合膜的制备及氧氮透过性邢晶*张金兰郑国栋徐纪平(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聚三甲硅基丙炔,超薄复合膜,制备,氧氮透过性1996-10-23收稿,1997-02-17修回聚三甲硅基丙炔(PTMSP)是目前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三甲硅基丙炔 超薄复合膜 透过性 ptmsp
下载PDF
自聚微孔聚合物低温碳捕集性能研究
15
作者 董馨瑶 吉文慧 +2 位作者 闫旭焕 李建新 马小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51,共8页
膜法CO_(2)捕集是解决当今世界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方法,低温膜分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效CO_(2)分离技术.本研究结合了自聚微孔聚合物高CO_(2)透过率和低温下聚合物膜材料高CO_(2)/N_(2)选择性的特点来同时获得高CO_(2)透过率以及CO_(2)/... 膜法CO_(2)捕集是解决当今世界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方法,低温膜分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效CO_(2)分离技术.本研究结合了自聚微孔聚合物高CO_(2)透过率和低温下聚合物膜材料高CO_(2)/N_(2)选择性的特点来同时获得高CO_(2)透过率以及CO_(2)/N_(2)选择性的聚合物膜材料.首次探讨了高比表面自聚微孔聚合物PTMSP以及PIM-1在低温下CO_(2)透过率以及CO_(2)/N_(2)的选择性之间的关系和内在影响因素.其中,PTMSP表现出CO_(2)的透过率和CO_(2)/N_(2)的选择性随温度降低而同时增加.在-30℃时,PTMSP的CO_(2)的透过率为25492 Barrer,CO_(2)/N_(2)的选择性为34,分离性能远超过最新的2019年上限.同时对其CO_(2)/N_(2)(体积比15/85)混合气的低温(-30℃)研究表明,混合气中CO_(2)的渗透率在20000 Barrer以上,CO_(2)/N_(2)选择性约为32,是到目前为止最优秀的碳捕集膜材料之一.以上研究显示了PIM材料在低温下具有良好的碳捕集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聚微孔聚合物 碳捕集 梯形聚合物 ptmsp 低温膜分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