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U1水处理No3系统空气冷却器焊接修复
1
作者 王欣 刘和平 《焊接技术》 2004年第1期32-33,共2页
PU1水处理No3系统空气冷却器是引进德国(GEA)的成套设备,在运行中发生D型管束端板变形及管束开裂的严重损坏形象。经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用焊接方法修复空冷器获得成功。
关键词 pu1 空气冷却器 焊接修复
下载PDF
Pu.1和cMyb在斑马鱼中性粒细胞发育中的相互作用
2
作者 洪佳馨 徐颂恩 +1 位作者 张文清 刘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9-332,共14页
中性粒细胞发生是一个高度有序且被精密调控的过程,造血相关转录因子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造血相关转录因子通过与其辅因子相互作用或转录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调控网络的异常可导致白血病的发生。目前参与该过程的转录... 中性粒细胞发生是一个高度有序且被精密调控的过程,造血相关转录因子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造血相关转录因子通过与其辅因子相互作用或转录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调控网络的异常可导致白血病的发生。目前参与该过程的转录因子有几十种,它们的结构与功能被广泛研究,但对转录因子之间调控关系的研究则相对缺乏。人PU.1和cMYB参与中性粒细胞发生的多个阶段且它们的异常通常与血液疾病相关,但目前对于在体情况下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调控关系以及如何相互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cMyb过表达(cmybhyper)和Pu.1缺陷(pu.1^(G242D/G242D))的斑马鱼模型,通过整体原位杂交、qRT-PCR、荧光报告系统以及拯救实验检测中性粒细胞发育过程中Pu.1和cMyb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在pu.1^(G242D/G242D)突变体中,中性粒细胞的cmyb表达量显著升高,而在cmybhyper中,中性粒细胞的pu.1表达量则无明显变化。进一步在pu.1^(G242D/G242D)突变体中注射MO(morpholino)来降低cmyb的表达,并使用SB以及BrdU染色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增殖情况,发现cmyb的敲低可以拯救突变体中中性粒细胞异常增生的表型。这些结果表明,在中性粒细胞发育过程中Pu.1可以负调控cMyb的表达量。最后,本研究通过构建多位点突变质粒和荧光报告系统,证实了Pu.1能够直接结合在cmyb启动子+72 bp位点,从而负调控其表达。综上所述,本研究明确了Pu.1可以通过调控cmyb的表达参与中性粒细胞的发育,为理解两者之间调控关系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1 cMyb 转录因子相互作用 斑马鱼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T细胞条件性敲除Spi1基因小鼠的繁育及鉴定
3
作者 王卉卉 朱向玲 +5 位作者 吴旭铭 张慧茹 周园园 王安琪 刘崇 涂佳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5-599,共5页
目的繁育T细胞条件性敲除Spi1基因的小鼠并对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探索Spi1编码蛋白PU.1的作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Lck-Cre小鼠与Spi1^(flox/flox)小鼠进行杂交繁育,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小鼠基因型,筛选出基因... 目的繁育T细胞条件性敲除Spi1基因的小鼠并对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探索Spi1编码蛋白PU.1的作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Lck-Cre小鼠与Spi1^(flox/flox)小鼠进行杂交繁育,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小鼠基因型,筛选出基因型为Lck-Cre×Spi1^(flox/flox)的小鼠即为T细胞条件性敲除Spi1基因的纯合子小鼠。使用磁珠分选脾脏T淋巴细胞,并应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PU.1在T细胞中的敲除效率。结果Lck-Cre×Spi1^(flox/flox)小鼠基因稳定遗传。与Spi1^(flox/flox)小鼠相比,Lck-Cre×Spi1^(flox/flox)小鼠脾脏T细胞中的PU.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该研究应用Cre/LoxP系统和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T细胞条件性敲除Spi1基因小鼠,为后续研究PU.1在T细胞相关疾病中的具体作用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1 CRE/LOXP系统 CRISPR/Cas9技术 T细胞 PU.1 条件性敲除
下载PDF
脂多糖刺激对miR-155调节B淋巴细胞肿瘤样变的影响
4
作者 章晓璟 何俊俊 秦斐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研究脂多糖刺激后对微小RNA(miR-155)诱导B淋巴细胞肿瘤样变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脂多糖刺激后0 h、4 h、12 h、24 h、48 h B淋巴母细胞中miR-155的表达量,同时检测转录因子PU1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流... 目的研究脂多糖刺激后对微小RNA(miR-155)诱导B淋巴细胞肿瘤样变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脂多糖刺激后0 h、4 h、12 h、24 h、48 h B淋巴母细胞中miR-155的表达量,同时检测转录因子PU1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细胞表面分子CD10表达变化。结果脂多糖刺激B淋巴细胞后,随着时间的增加,miR-155表达呈递增趋势,增至正常水平3.6倍,刺激前后B淋巴母细胞miR-155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6,P<0.05)。而转录因子PU1表达水平呈降低趋势,刺激前后B淋巴母细胞PU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P<0.05)。脂多糖刺激B淋巴细胞24 h后CD10数量由(32.10±2.82)%上升到(80.60±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克隆数增加近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5)。结论 miR-155通过转录因子PU1间接调控CD10分子的表达,诱导B细胞的肿瘤样变,推断miR-155在B淋巴细胞的成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5 脂多糖 B淋巴肿瘤 转录因子pu1
下载PDF
1,25(OH)_2VD_3对大鼠肺纤维化中IL-9及PU.1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郑静 刘乃国 +3 位作者 倪娜 董洪亮 王楠 成苗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35-1140,共6页
目的:探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IL-9及PU.1的作用以及活性维生素D_3[1,25(OH)2VD_3]在纤维化过程中对两种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9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三个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n=30)。模型组和治疗组经气管注入博来霉素(... 目的:探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IL-9及PU.1的作用以及活性维生素D_3[1,25(OH)2VD_3]在纤维化过程中对两种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9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三个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n=30)。模型组和治疗组经气管注入博来霉素(5 mg/kg)建立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组于手术后第2天腹腔注射活性维生素D_3,模型组注射等量的活性维生素D_3溶剂(丙二醇),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种处理均为两天一次。分别于手术后第14、21和28天处死大鼠取材,各小组每个时间点10只大鼠。HE染色法观察各组实验大鼠肺部病理变化,Masson染色法观察胶原纤维的差异,碱水解法检测羟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应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检测大鼠肺组织中IL-9及PU.1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9的表达水平。结果:博来霉素处理后,第14天大鼠肺部已经出现纤维化,随着时间推移,纤维化进一步加重。在三个时间点,模型组和治疗组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在三个时间点,治疗组和模型组中IL-9及PU.1的表达量均逐渐增高,且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第14、21天治疗组两种因子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相应时间点的模型组,第28天时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模型组和治疗组IL-9和PU.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第14天,第28天与第2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9和PU.1在博来霉素引起的大鼠肺纤维化早期可能发挥促纤维化作用。活性维生素D_3可能通过降低PU.1的表达水平,进而减少IL-9的分泌,从而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起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活性维生素D3 IL-9 PU.1
下载PDF
中原油田第一口薄产层侧钻水平井轨迹控制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文博 王波 董近坡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4期69-70,共2页
濮1-侧平239井是中原油田第一口筛管完井的139.7mm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结合该井的地质情况和井身质量要求,分析了井眼轨迹控制的难点,提出了控制方案,介绍了井眼轨迹控制的全过程。总结了薄产层侧钻水平井的经验教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侧钻水平井 轨迹控制 薄产层 濮1-侧平239井 中原油田 轨迹控制技术 产层 井眼轨迹控制 套管开窗 质量要求
下载PDF
HIV/AIDS患者外周血Th9细胞及其转录因子PU.1与病程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利伟 任伟宏 +2 位作者 冯倩 李文博 冯慧洁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97-601,共5页
目的研究HIV/AIDS患者外周血Th9细胞及其转录因子PU.1的表达量,探讨其与艾滋病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40例HIV/AIDS患者根据CD4^+T淋巴细胞分为A、B 2组(A组CD4^+T淋巴细胞<350,B组CD4^+T淋巴细胞>350),同时,选取20例健康人为对照... 目的研究HIV/AIDS患者外周血Th9细胞及其转录因子PU.1的表达量,探讨其与艾滋病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40例HIV/AIDS患者根据CD4^+T淋巴细胞分为A、B 2组(A组CD4^+T淋巴细胞<350,B组CD4^+T淋巴细胞>350),同时,选取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RT-PCR技术检测其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Th9)及其相关转录因子(T-bet、GATA3、PU.1)的表达量,通过比较3组间Th9细胞及其转录因子PU.1表达量的差异,分析Th9细胞及其转录因子与艾滋病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HIV/AIDS患者CD4^+T细胞绝对计数与百分比明显降低,CD8^+T细胞的绝对计数与百分比明显升高;3组组间比较显示,Th1细胞百分比A组(6.71±3.05)和B组(5.82±2.52)低于健康对照组(10.89±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2细胞百分比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h9细胞百分比A组(2.0±0.69)、B组(0.66±0.23)和健康对照组(0.40±0.16)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录因子PU.1相对表达量A组(3.30±0.78)和B组(1.59±0.4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9细胞及其转录因子PU.1相对表达量与CD4^+T细胞成负相关(r=-0.637,r=-0.746,P=0.000)。结论 HIV/AIDS患者外周血Th9细胞及其转录因子PU.1的表达量随着疾病进展逐渐升高,两者与艾滋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疾病进展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TH9细胞 PU.1
下载PDF
人转录因子PU.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晨阳 颜文杰 +3 位作者 王敏 孙文逵 苏欣 施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5-469,共5页
目的 PU.1是调控肺泡巨噬细胞天然免疫功能的重要转录因子之一。文中旨在构建并鉴定表达人转录因子PU.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将PU.1基因SPI1和真核表达载体p IRES-EGFP进行双酶切、连接酶连接,PCR扩增目的片段SPI1-IRES-EGFP,与... 目的 PU.1是调控肺泡巨噬细胞天然免疫功能的重要转录因子之一。文中旨在构建并鉴定表达人转录因子PU.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将PU.1基因SPI1和真核表达载体p IRES-EGFP进行双酶切、连接酶连接,PCR扩增目的片段SPI1-IRES-EGFP,与中间质粒p DONR221和腺病毒骨架质粒p Ad/CMV/V5-DEST进行重组,线性化后转染人胚肾293(HEK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p AD-SPI1-IRES-EGFP,经过大量扩增后获得高浓度的重组腺病毒。TCID 50法测定重组腺病毒滴度,通过荧光显微镜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 PCR)鉴定PU.1基因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菌落PCR、酶切电泳及测序结果均表明重组腺病毒携带有正确的PU.1基因,TCID 50法计算腺病毒滴度为8×1011IU/m L,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Real-time q PCR转染重组腺病毒组PU.1 mRNA表达量是转染空病毒组的2189.93倍。结论成功构建并获得了高浓度的人转录因子PU.1基因重组腺病毒,为后续研究高表达PU.1在宿主抗烟曲霉感染中的天然免疫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1 SPI1 重组腺病毒 烟曲霉 天然免疫
下载PDF
TH9在大鼠肺纤维化中的表达及其与TGF-β、HGF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晓东 周颖 +1 位作者 鲍文华 李树民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3期400-403,共4页
目的研究TH9在大鼠肺纤维化中的表达及其与TGF-β、HGF的关系。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三组:对照组(N)、博莱霉素组(B)和地塞米松组(D),每组各30只。造模完成后分别于第7、14、28天随机各处死10只,镜下观察各组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肺组织... 目的研究TH9在大鼠肺纤维化中的表达及其与TGF-β、HGF的关系。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三组:对照组(N)、博莱霉素组(B)和地塞米松组(D),每组各30只。造模完成后分别于第7、14、28天随机各处死10只,镜下观察各组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荧光PCR法检测肺泡灌洗液PU.1、HGF水平,ELISA法检测外周血TGF-β水平。结果 1、HE染色示随时间进展B、D组肺组织由肺泡炎性变发展为纤维性变;HYP的含量变化随时间升高。2、B、D组PU.1、TGF-β水平随时间进展均升高。3、B组HGF水平随纤维化进程降低,D组则随时间变化呈降低复升高的趋势。结论 Th9细胞通过其特异性转录因子PU.1及与HGF、TGF-β的相互作用参与了大鼠肺纤维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9 肺纤维化 PU.1 TGF—β HGF
下载PDF
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9细胞因子与过敏性鼻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玮 胡敏 +6 位作者 梁兴明 赵世杰 唐军 杨强威 林华国 蓝英 陈龙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4期1691-1694,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9(Th9)细胞因子水平与过敏性鼻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6例、中度组49例、重度组15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9细胞比例... 目的探讨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9(Th9)细胞因子水平与过敏性鼻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6例、中度组49例、重度组15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9细胞比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法检测血浆转录因子PU.1 mRNA、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9、IL-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h9细胞因子水平与过敏性鼻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外周血Th9细胞比例、IL-9水平、IL-4水平、TGF-β1水平、PU.1 mRNA及IRF4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血浆PU.1 mRNA、IRF4 mRNA相对表达水平及血清IL-9、IL-4、TGF-β1水平是过敏性鼻炎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随着过敏性鼻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发展,患者外周血Th9细胞比例和Th9细胞因子(PU.1 mRNA与IRF4 mRNA、IL-9、IL-4、TGF-β1)水平上升,且Th9细胞因子水平是过敏性鼻炎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鼻部症状 辅助性T细胞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9 白细胞介素4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录因子PU.1 干扰素调节因子4 相关性
下载PDF
肺纤维化患者血清中IL-9、IL-10、PU.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鲍文华 胡大鹏 +7 位作者 杨晓东 孙云晖 马雪梅 李树民 张智勇 刘金凤 李爽 王春玲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9期1553-1555,共3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录因子PU.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检测IPF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25例血清中IL-9、IL-10及... 目的研究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录因子PU.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检测IPF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25例血清中IL-9、IL-10及PU.1mRNA表达水平。结果 (1)IPF组患者血清IL-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IPF组患者血清IL-1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IPF组患者血清PU.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4)IL-9与IL-10表达呈负相关(r=-0.778,P<0.05)。结论IL-9、IL-10、PU.1参与IPF的发病过程,联合检测这三种因子对于IPF发病机制的探索及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白细胞介素-9 白细胞介素-10 转录因子PU.1
下载PDF
PU.1和IL-9在肺纤维化大鼠周围免疫器官内的表达及其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乃国 董洪亮 +4 位作者 倪娜 许梦婷 郑静 王楠 李新静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100,共8页
目的探讨肺纤维化大鼠周围淋巴器官内PU.1和IL-9的表达以及1,25-(OH)_2D_3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个大组:预防组(对照组Ⅰ、模型组Ⅰ、给药组Ⅰ,n=30)和治疗组(对照组Ⅱ、模型组Ⅱ、给药组Ⅱ,n=20)。大鼠气管内... 目的探讨肺纤维化大鼠周围淋巴器官内PU.1和IL-9的表达以及1,25-(OH)_2D_3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个大组:预防组(对照组Ⅰ、模型组Ⅰ、给药组Ⅰ,n=30)和治疗组(对照组Ⅱ、模型组Ⅱ、给药组Ⅱ,n=20)。大鼠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建立肺纤维化模型,给药组腹腔注射1,25-(OH)_2D_3进行预防和治疗。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肺纤维化大鼠淋巴结节和脾脏内PU.1和IL-9的表达状况。结果在建模14、21、28 d 3个时间点,模型组Ⅰ/Ⅱ的淋巴结和脾脏内IL-9蛋白质表达都明显高于对照组Ⅰ/Ⅱ中的表达(P<0.05)。建模21 d时,模型组Ⅰ的脾内PU.1蛋白质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Ⅰ(P<0.05);建模28 d时,模型组Ⅰ/Ⅱ的淋巴结和脾脏内PU.1 mRNA和蛋白质表达都明显高于对照组Ⅰ/Ⅱ(P<0.05)。而给药组Ⅰ/Ⅱ的淋巴结和脾脏内IL-9和PU.1的表达与模型组Ⅰ/Ⅱ相比,在各时间点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肺纤维化大鼠的外周淋巴器官中,IL-9较早出现高表达(14 d),并一直维持,而PU.1在较晚时期出现高表达(21 d),提示这2种细胞因子在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可能都具有一定的作用。1,25-(OH)_2D_3对肺纤维化大鼠外周淋巴器官中的IL-9和PU.1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说明其治疗作用可能与IL-9和PU.1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SD大鼠 IL-9 PU.1 淋巴结
下载PDF
脂肪组织特异性PU.1敲除小鼠的鉴定及其活体脂肪和肌肉含量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庞卫军 卫宁 +3 位作者 王禹 熊燕 童强 杨公社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5-232,共8页
本研究运用基因工程和同源重组等技术,产生了脂肪组织特异性PU.1敲除小鼠(aP2-cre-PU.1fl/fl),并用PCR技术进行基因型判定。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PU.1fl/fl小鼠相比,aP2-cre-PU.1fl/fl小鼠脂肪组织PU.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达到敲除水... 本研究运用基因工程和同源重组等技术,产生了脂肪组织特异性PU.1敲除小鼠(aP2-cre-PU.1fl/fl),并用PCR技术进行基因型判定。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PU.1fl/fl小鼠相比,aP2-cre-PU.1fl/fl小鼠脂肪组织PU.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达到敲除水平。在此基础上,对1~6月龄的PU.1fl/fl和aP2-cre-PU.1fl/fl小鼠体重和活体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aP2-cre-PU.1fl/fl小鼠在出生后第5和第6月龄体重显著高于PU.1fl/fl小鼠(P【0.05);6月龄时,肌肉量无显著差异,但aP2-cre-PU.1fl/fl小鼠脂肪量明显高于PU.1fl/fl小鼠(P【0.05)。结果提示,aP2-cre-PU.1fl/fl小鼠脂肪重量的增加是其体重增加的主要原因。脂肪组织特异性PU.1敲除小鼠的生产为深入研究PU.1基因在体调控脂肪生成的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探索PU.1基因控制家畜体脂沉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1 脂肪组织特异性敲除小鼠 脂肪 肌肉 活体成分分析
下载PDF
阿司匹林诱导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4
作者 陶玉芬 刘波 +4 位作者 李超 李昕潼 刘建生 杨昭庆 刘红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诱导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 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经一定浓度的阿司匹林处理后,首先通过MTT法分析细胞的增殖情况;然后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诱导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 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经一定浓度的阿司匹林处理后,首先通过MTT法分析细胞的增殖情况;然后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对细胞凋亡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免疫印记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mTOR信号通路和PU.1-Bim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阿司匹林能抑制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增殖。形态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阿司匹林处理的细胞固缩变小、数目减少、细胞核畸形、染色质边缘化和细胞质空泡化。阿司匹林处理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和细胞DNA的弥散现象。免疫印迹分析显示,阿司匹林处理抑制了细胞的mTOR信号和转录因子PU.1的表达水平,激活了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PARP和Bim。结论阿司匹林可能通过抑制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表现一定的抗淋巴瘤效应,mTOR信号途径和PU.1-Bim轴可能参与了阿司匹林抗肿瘤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EB病毒转化的人B淋巴细胞 凋亡 MTOR PU.1-Bim轴 抗肿瘤
下载PDF
PU.1在肺纤维化大鼠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鲍文华 王瑾 +3 位作者 李树民 杨晓东 马雪梅 孙云晖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中PU.1的表达水平,探究地塞米松对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PF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N),模型组(B),地塞米松治疗组(D),每组10只。每组大鼠分别在第28天处死。气管内注射博... 目的:探讨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中PU.1的表达水平,探究地塞米松对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PF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N),模型组(B),地塞米松治疗组(D),每组10只。每组大鼠分别在第28天处死。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制作肺纤维化模型。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PU.1mRNA的含量。结果:(1)模型组肺泡灌洗液PU.1mRNA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地塞米松治疗组PU.1mRNA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录因子PU.1在肺纤维化中起作用,地塞米松可能通过下调PU.1的表达抗肺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转录因子 PU.1 地塞米松
下载PDF
尼洛替尼以PU.1非依赖性调节K562细胞活性
16
作者 李有强 曾建明 +3 位作者 姚子涛 肖倩 王丽娜 李沫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6期745-746,共2页
目的研究尼洛替尼对K562细胞活性和转录因子PU.1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尼洛替尼分别处理K562细胞48h后,采用CCK-8法观察K562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U.1的表达情况。结果 CCK-8法显示细胞存活率随尼洛替尼浓度的... 目的研究尼洛替尼对K562细胞活性和转录因子PU.1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尼洛替尼分别处理K562细胞48h后,采用CCK-8法观察K562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U.1的表达情况。结果 CCK-8法显示细胞存活率随尼洛替尼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尼洛替尼对K562细胞株的半数抑制量(IC50)为51.9nmol/L;Western blot法显示尼洛替尼处理后PU.1的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尼洛替尼可抑制K562细胞活性,但其作用方式非依赖于PU.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洛替尼 K562细胞 BCR-ABL PU.1
下载PDF
PU(1,n;C)在中一些子群的离散性的判定2
17
作者 赵利彬 李长军 张小燕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149-151,共3页
研究了复双曲等距映射群PU(1,n;C)中非初等子群G的离散性,得到两条判别准则.一个是由G的任意两斜驶生成元子群均离散可推出G离散.而第二条判别准则是对第一个的加强,即只需假设G的某个特定子群满足条件A,由的任意两斜驶生成元子群均离... 研究了复双曲等距映射群PU(1,n;C)中非初等子群G的离散性,得到两条判别准则.一个是由G的任意两斜驶生成元子群均离散可推出G离散.而第二条判别准则是对第一个的加强,即只需假设G的某个特定子群满足条件A,由的任意两斜驶生成元子群均离散便可推出G离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等距映射 PU(1 n C)的子群 非初等子群 复双曲空间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TCL诱导THP-1细胞活化及分化的研究
18
作者 董博翰 丁园园 +2 位作者 戴广丽 王贝茹 张思远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裂解物(TCL)对单核细胞活化和分化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裂解物诱导单核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选取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HCC1937制备细胞裂解物,以人单核细胞系THP-1作为研究对象。将HCC1937细胞裂解物作用于THP-1细...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裂解物(TCL)对单核细胞活化和分化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裂解物诱导单核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选取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HCC1937制备细胞裂解物,以人单核细胞系THP-1作为研究对象。将HCC1937细胞裂解物作用于THP-1细胞,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2的分泌情况,并确定促进细胞因子分泌的最佳裂解物剂量和时间点。流式检测HCC1937细胞裂解物作用的THP-1细胞形态及细胞表面CD68表达的改变,并利用Q-PCR的方法检测裂解物作用后THP-1细胞中促分化关键因子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PU.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CC1937细胞裂解物活化的THP-1细胞,大量合成分泌TNF-α、IL-12(P<0.05)。THP-1细胞在裂解物作用后细胞体积、颗粒度等会发生增大,细胞表面CD68表达上调(P<0.05),上述表现符合巨噬细胞的特征。与此同时,作用后THP-1细胞中C/EBPα表达出现上调(P<0.05),而PU.1表达出现下调(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HCC1937细胞裂解物活化人单核细胞THP-1,并通过促进分化因子C/EBPα的表达和抑制P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细胞裂解物 THP-1 C/EBPΑ PU.1
下载PDF
Th9与哮喘 被引量:2
19
作者 邢军超 倪兵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1-454,458,共5页
人类和动物疾病模型中CD4+Th细胞在获得性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对于其亚群的认识局限于Th1和Th2细胞。但是随着我们对于其分化特点、机制的认识快速进步,最近几年其新的亚群包括Treg(调节性T细胞)和Th1... 人类和动物疾病模型中CD4+Th细胞在获得性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对于其亚群的认识局限于Th1和Th2细胞。但是随着我们对于其分化特点、机制的认识快速进步,最近几年其新的亚群包括Treg(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陆续被发现。新近研究表明,在某些特定条件(如IL-4和TGF-β同时存在)下,存在着不同于Th1、Th2和Th17的CD4+Th细胞亚群,即Th9细胞。他们有着独特的分化机制和免疫应答机制,可以产生大量的IL-9。IL-9参与Th2类炎症及病理反应,故其曾被广泛地看作Th2类细胞因子,但与其他Th2类细胞因子如IL-4、IL-5、IL-13等相比,IL-9拥有不同类型的调节作用和生物活性。IL-9是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的重要细胞因子,其可以作用于多种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在过敏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动物和人类过敏疾病模型,简要综述Th9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其在过敏性哮喘中可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9 IL-9 过敏性哮喘 PU.1
下载PDF
转录因子PU.1与髓系造血
20
作者 李战强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1998年第6期426-429,共4页
目前对髓系造血的研究表明:转录因子PU.1是髓系基因表达关键的调控元件。其分布广泛,功能特异,直接影响髓系前体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本文即简要描述PU.1的结构,表达和调控模式,并着重介绍有关它在髓系造血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转录因子PU.1 髓系造血 启动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