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high-multiple water injection on rock pore structure and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1
作者 Xiao Lei Chunpeng Zhao +2 位作者 Qiaoliang Zhang Panrong Wang Runfu Xiong 《Energy Geoscience》 EI 2024年第1期234-238,共5页
Experimental methods,including mercury pressure,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and core(wateroil)displacement,are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high-multiple water injection(i.e.water injection with high injected por... Experimental methods,including mercury pressure,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and core(wateroil)displacement,are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high-multiple water injection(i.e.water injection with high injected pore volume)on rock properties,pore structure and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of an oilfield in the western South China Sea.The results show an increase in the permeability of rocks along with particle migration,an increase in the pore volume and the average pore throat radius,and enhanced heterogeneity after high-multiple water injection.Compared with normal water injection methods,a high-multiple water injection is mo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The degree of recovery increases faster in the early stage due to the expansion of the swept area,and the transition from oil-wet to water-wet.The degree of recovery increases less in the late stage due to various factors,including the enhancement of heterogeneity in the rocks.Considering both the economic aspect and the production limit of water flooding,it is recommended to adopt other technologies to further enhance oil recovery after 300 PV water inj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multiple water injection Rock permeability Pore structur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下载PDF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an oil reservoir with ultra-high water-cut
2
作者 Hongmin Yu Youqi Wang +4 位作者 Li Zhang Qingxin Zhang Zhenhai Guo Benzhe Wang Tao Sun 《Energy Geoscience》 EI 2024年第1期219-223,共5页
An accurate mapp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water control and stabilize oil production of mature oilfields in ultra-high water-cut stage.Currently,the Tuo-21 Fault Block o... An accurate mapp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water control and stabilize oil production of mature oilfields in ultra-high water-cut stage.Currently,the Tuo-21 Fault Block of the Shengtuo Oilfield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ultra-high water cut(97.2%).Poor adaptability of the well pattern,ineffective water injection cycle and low efficiency of engineering measures(such as workover,re-perf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igh-capacity pumps)are the significant problems in the ultra-high water-cut reservoir.In order to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oil and water flow characteristics,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 at high water injection multiple(injected pore volume)and a semiquantitative method is applied to perform fine reservoir simulation of the Sand group 3e7 in the Block.An accurate reservoir model is built and history matching is performed.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maining oil in later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are quantitatively simulat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considering relative permeability at high injection multiple can reflect truly t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fter water flooding in an ultrahigh water-cut stage.The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 saturation can be mapped more accurately and quantitatively by using the‘four-points and five-types’classification method,providing a basis for potential tapping of various remaining oil types of oil reservoirs in late-stage of development with high water-c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high water-cut High water injection multiple Four-points and five-types Numerical simulation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下载PDF
计算注水开发不同阶段体积波及系数的新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翔 张贵才 +2 位作者 蒋平 裴海华 冯可心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2,共8页
体积波及系数是油田评价开发效果、制定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注水开发不同阶段体积波及系数的变化规律,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角度出发,根据油水相对渗流理论与油藏工程原理,提出了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计算模型,建立... 体积波及系数是油田评价开发效果、制定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注水开发不同阶段体积波及系数的变化规律,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角度出发,根据油水相对渗流理论与油藏工程原理,提出了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计算模型,建立了体积波及系数计算方法,并以胜利油田3个试验区为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之间满足指数方程,二者关系曲线呈上凸型;随着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增大,驱油效率由最小驱油效率逐渐增大,并趋近于最大驱油效率;对驱油效率计算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90%;水驱开发过程中体积波及系数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关系曲线整体呈快升-缓升-近平台状演变趋势,计算结果能够指导开发调整措施的效果评价;3个试验区目前体积波及系数接近90%,波及区内存在大量剩余油,亟需开展波及区内主体剩余油的描述与启动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注入孔隙体积倍数 驱油效率 体积波及系数 开发效果
下载PDF
基于渗透率时变的砂岩油藏含水规律表征方法及数模研究
4
作者 赵靖康 侯亚伟 +2 位作者 申春生 刘超 韩建斌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P油田是渤海最大的陆相多层砂岩油藏,历经十多年的注水开发,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由于储层粉砂岩和泥质含量较高且差异较大,层内、层间、平面三大开发矛盾突出,常规数模单井含水上升规律拟合难度大,对油藏数值模拟拟合与开发指标预测有... P油田是渤海最大的陆相多层砂岩油藏,历经十多年的注水开发,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由于储层粉砂岩和泥质含量较高且差异较大,层内、层间、平面三大开发矛盾突出,常规数模单井含水上升规律拟合难度大,对油藏数值模拟拟合与开发指标预测有很大影响。基于油田储层微观结构分析,长期水驱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变化实验研究、现场调整井储层水淹物性变化规律统计分析,结合本油田测井解释孔隙度、渗透率方法,以及水驱油实验、水淹层物性变化规律,建立不同类型储层水驱倍数与渗透率变化比值的关系公式,利用PetrelRE平台和Intersect模拟器实现了注水开发过程局部储层渗透率变大或变小过程,大幅度改善了单井含水上升过程的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类型 注水倍数 数值模拟 渗透率时变
下载PDF
双河油田注水倍数和驱替倍数对采出程度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士奇 周志军 +1 位作者 张小静 王达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96,155,共4页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和油藏工程技术,提出注水倍数和驱替倍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分析注水倍数和驱替倍数对井组不同位置采出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注水初期,单元采出程度上升很快,当注水倍数达到0.5倍孔隙体积时,...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和油藏工程技术,提出注水倍数和驱替倍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分析注水倍数和驱替倍数对井组不同位置采出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注水初期,单元采出程度上升很快,当注水倍数达到0.5倍孔隙体积时,单元采出程度上升开始趋缓。井组的不同检测点呈现不同的规律:主对角线上离注水井越近,单元采出程度越高;中垂线和生产井等距点上越接近主对角线,单元采出程度越高;注水井等距检测点上单元采出程度变化基本相同。油层驱替倍数越高,采出程度越高,水驱开发效果越好,当驱替倍数小于20倍时,单元采出程度上升较快,驱替倍数超过20倍时,上升趋势变缓。根据以上结论,当水驱过程中注水倍数较小时,可继续提高注水倍数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当注水倍数较大、驱替倍数较小时,可通过改变液流方向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注水倍数 驱替倍数 采出程度 双河油田ⅧⅨ油组
下载PDF
注采比多元回归分析及合理注采比的确定 被引量:30
6
作者 袁迎中 张烈辉 +1 位作者 何磊 王健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9-302,共4页
注采比受到产液量、含水率、地层压力、累积注采比以及累积产液量等多因素的影响。合理注采比要求既能保持较高的地层压力,又能不致于使油井含水上升速度过快。利用注采比与水油比关系法、物质平衡法等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求得的参数估... 注采比受到产液量、含水率、地层压力、累积注采比以及累积产液量等多因素的影响。合理注采比要求既能保持较高的地层压力,又能不致于使油井含水上升速度过快。利用注采比与水油比关系法、物质平衡法等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求得的参数估计值往往出现不合理的结果。根据注采比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一个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的注采比预测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检验标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高,符合实际注采比的变化规律,能够满足统计检验以及水驱规律的检验,从而达到确定合理注采比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采比 地层压力 含水率 因素 多元回归
下载PDF
注水井单层累积注水倍数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家文 宋考平 +1 位作者 王一民 李文峰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30,47,122,共5页
针对现场确定层段注水量方法工作量大,对经验的依赖性强,没有充分考虑注水倍数影响,注水倍数的求解也没有快速、准确的方法,采用动态劈分方法,结合注水井单井控制单元的确定方法,提出了注水井单层累积注水倍数的计算方法,编制了相应的... 针对现场确定层段注水量方法工作量大,对经验的依赖性强,没有充分考虑注水倍数影响,注水倍数的求解也没有快速、准确的方法,采用动态劈分方法,结合注水井单井控制单元的确定方法,提出了注水井单层累积注水倍数的计算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在现场进行了实际应用. 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准确、快速,相对误差为7.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累积注水倍数 剩余油 压力 动态劈分
下载PDF
多套油水系统层状油藏开发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6
8
作者 罗钰涵 巢越 +2 位作者 罗南 唐华 徐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0-103,156,共4页
针对多套油水系统层状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含油带窄,注采井网完善难度较大,油井投产后普遍呈现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等问题,在层系细分适应性、合理井网优化和精细注水方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转变油藏开发模式,有序细分层系调整,开... 针对多套油水系统层状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含油带窄,注采井网完善难度较大,油井投产后普遍呈现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等问题,在层系细分适应性、合理井网优化和精细注水方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转变油藏开发模式,有序细分层系调整,开展切割式注水、非主力层注水等精细调整,使目标区块采收率提高了3%左右。研究成果与调整实践对同类油藏合理有效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油水系统 开发实践 细分调整 井网优化 精细注水 陈堡油田陈3断块
下载PDF
特低渗透率储层水驱油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何文祥 杨亿前 马超亚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4期109-111,115,共4页
为研究特低渗透率储层水驱油规律,文中选取鄂尔多斯盆地3个井区的57块岩心进行水驱油实验分析,并研究了特低渗透率条件下水驱油效率与渗透率大小、注入倍数、注水压力等参数的关系。岩心主要为特低渗透率岩心,渗透率大小为研究区长4+5... 为研究特低渗透率储层水驱油规律,文中选取鄂尔多斯盆地3个井区的57块岩心进行水驱油实验分析,并研究了特低渗透率条件下水驱油效率与渗透率大小、注入倍数、注水压力等参数的关系。岩心主要为特低渗透率岩心,渗透率大小为研究区长4+5储层、长6储层和长8储层渗透率范围。实验结果表明:驱油效率随着渗透率增加而提高,而且在渗透率低值阶段,驱油效率提高更快;随着注水倍数的增加,驱油效率提高,直到含水100%为止,但含水越高,增加幅度越小;在同样的水驱速度下,渗透率越大,驱油效率越高,如果水驱速度不同,采收率会产生波动,但存在一个最佳驱油速度,且渗透率越大,最佳驱油速度变大;随着注水压力增加,无水期驱油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含水期驱油效率随着注水压力增加而逐渐提高,当达到一个最佳注水压力后,驱油效率又呈下降趋势;层内非均质性越强,驱油效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率储层 水驱油效率 注入倍数 非均质性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苏里格低渗透砂岩气藏束缚水饱和度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和坤 刘建坤 +3 位作者 李太伟 雷琛 薛小佳 李振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97,共7页
束缚水饱和度是低渗透砂岩气藏储层评价的重要指标参数。利用非稳态恒压气驱法结合核磁共振T:谱技术,研究了苏里格盒8段低渗透砂岩气藏岩心在不同气驱条件下含水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及束缚水饱和度建立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均驱替压... 束缚水饱和度是低渗透砂岩气藏储层评价的重要指标参数。利用非稳态恒压气驱法结合核磁共振T:谱技术,研究了苏里格盒8段低渗透砂岩气藏岩心在不同气驱条件下含水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及束缚水饱和度建立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均驱替压差下气驱驱替孔隙体积倍数达到50左右时岩心内含水分布状态趋于稳定,达到束缚水状态;气驱不同阶段的含水饱和度与平均驱替压差下驱替体积倍数、驱替时间之间存在极好的相关性;岩心达到束缚水状态所用的驱替时间是随着驱替压差和渗透率差异而改变的,不能作为衡量是否达到束缚水状态的依据;随着气驱压差的增大,气驱不同阶段的含水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都趋于减小,但减小幅度较小。气驱法建立的束缚水饱和度与离心法束缚水饱和度吻合较好,综合两种实验方法可较准确地给出苏里格低渗透砂岩气藏岩心的束缚水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砂岩气藏 束缚水饱和度 非稳态 气驱 核磁共振 驱替体积倍数 离心法
下载PDF
高注水倍数相对渗透率曲线校正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洪敏 王友启 +3 位作者 聂俊 吕成远 崔文富 张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4-108,共5页
为准确表征油田完整含水阶段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在对大量室内相对渗透率曲线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注水倍数相对渗透率曲线的表征方法,分析了高注水倍数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将常规相对渗透率曲线校正为... 为准确表征油田完整含水阶段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在对大量室内相对渗透率曲线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注水倍数相对渗透率曲线的表征方法,分析了高注水倍数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将常规相对渗透率曲线校正为高注水倍数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研究发现,高注水倍数相对渗透率曲线具有以含水率转折点为界的半对数分段线性特征,转折点之前油水相对渗透率不变,转折点之后残余油饱和度变小,油水相对渗透率延伸到极限值。研究结果表明,将常规相对渗透率曲线转化为高注水倍数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能够合理延续高注水阶段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变化规律,扩展了当前室内渗流曲线的适用范围,为制定老油田开发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渗透储层 注水倍数 相对渗透率 转折点 表征 校正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永利 邵燕 +2 位作者 张志国 陈明强 高新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53-56,共4页
针对特低渗—超低渗油层渗流特点,选取西峰油田长8油层21块岩心,通过室内水驱油实验研究,分析了低渗透油层驱油效率与储层渗透率的关系,驱油效率与注水倍数的关系,以及驱油效率与驱替压力梯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渗透油层在渗透率较... 针对特低渗—超低渗油层渗流特点,选取西峰油田长8油层21块岩心,通过室内水驱油实验研究,分析了低渗透油层驱油效率与储层渗透率的关系,驱油效率与注水倍数的关系,以及驱油效率与驱替压力梯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渗透油层在渗透率较低的范围内,随渗透率的降低,驱油效率则急剧降低;随注水倍数的增加,各含水阶段驱油效率增加的幅度不同,消耗的注水量也不同;随着驱替压力梯度的提高,驱油效率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驱油效率 渗透率 注水倍数 驱替压力梯度
下载PDF
高含水期水驱状况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平 姜瑞忠 +1 位作者 王公昌 宁国卿 《天然气与石油》 2012年第4期36-38,99-100,共3页
提出冲刷倍数和注水倍数的概念,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高含水油田水驱状况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胜利油田孤东七区高含水油田韵律性、冲刷倍数、注水倍数对水驱状况的影响。研究表明,反韵律油层由于渗透率分布有利于注入水向下流动,... 提出冲刷倍数和注水倍数的概念,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高含水油田水驱状况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胜利油田孤东七区高含水油田韵律性、冲刷倍数、注水倍数对水驱状况的影响。研究表明,反韵律油层由于渗透率分布有利于注入水向下流动,导致水驱开发效果好于正韵律油层;油层冲刷倍数越大,剩余油分布越小,水驱开发效果越好;注水倍数在油田开发初期对采出程度影响很大,但在高含水期通过提高注水倍数来增加采出程度的效果不明显。针对试验区已进入高含水期的现状,结合水驱状况因素分析,提出了区块剩余油挖潜措施,经数值模拟表明能有效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水驱状况 冲刷倍数 注水倍数
下载PDF
高含水后期多层砂岩油田单砂体注采关系完善程度评价 被引量:14
14
作者 石成方 齐春艳 杜庆龙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2期133-136,共4页
针对多井网、多油层非均质砂岩油田油水井数多、井网间开发层系相互交叉、注采关系复杂的特点,如何及时、客观、准确评价单砂体水驱控制程度是高含水后期精细挖潜的技术保证。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单砂体注采关系因素分析... 针对多井网、多油层非均质砂岩油田油水井数多、井网间开发层系相互交叉、注采关系复杂的特点,如何及时、客观、准确评价单砂体水驱控制程度是高含水后期精细挖潜的技术保证。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单砂体注采关系因素分析,利用近年来大庆油田检查井资料及统计学方法,提出单砂体注采关系完善程度评价方法。该方法具有标准统一、客观性强、准确程度高的特点,为多井网、多油层油田单砂体注采关系完善程度及潜力评价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大庆油田区块调整、综合治理、措施井层优选中得到较好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后期 多层砂岩油田 单砂体 注采关系 完善程度 水驱控制程度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水驱开发注水量界限的实验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亚萍 穆文志 +2 位作者 宋国光 闫文华 余兴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30,121-122,共7页
针对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发育,且层内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以均质、二类、三类和分流河道四种类型油层为对象,研究了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与采收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对均质油层,较小的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可获得较高的采收率,当进入特高含... 针对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发育,且层内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以均质、二类、三类和分流河道四种类型油层为对象,研究了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与采收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对均质油层,较小的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可获得较高的采收率,当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应适当控制注水,如果注水强度过高,当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则出现无效循环;对非均质厚油层,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较低时层内则出现无效循环通道,二类油层、三类油层、分流河道在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分别为0.59,0.93,0.70时,应采取措施封堵层内无效循环通道,控制无效注水,增加中、低渗透层的注入孔隙体积倍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通过封堵层内无效循环通道,增加中、低渗透部位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可提高水驱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油田开发 喇嘛甸 采收率 注入孔隙体积倍数
下载PDF
基于油水相渗数据的驱油效率计算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顺康 徐建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72,共3页
为了评价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根据Welge方程以及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测试数据,建立了快速绘制含水率、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关系曲线的方法。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为评价油藏开发潜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同时可有效弥补室内实验测试... 为了评价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根据Welge方程以及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测试数据,建立了快速绘制含水率、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关系曲线的方法。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为评价油藏开发潜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同时可有效弥补室内实验测试过程中带来的误差,对于油藏动态分析、产量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渗透率 含水率 驱油效率 注入孔隙体积倍数
下载PDF
太阳能-空气光伏/光热一体化热泵热水系统实验特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伟 张小松 +1 位作者 刘剑 黄紫祺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6,25,共8页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光伏/光热一体化(PV/T)复合热源热泵热水系统,将多孔扁盒式PV/T集热板与空气源热泵相结合,根据不同控制方式组合成双热源并联、单太阳能和单空气能三种不同运行模式。在室外环境温度28.5℃下,将200 L 30℃热水加热到5...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光伏/光热一体化(PV/T)复合热源热泵热水系统,将多孔扁盒式PV/T集热板与空气源热泵相结合,根据不同控制方式组合成双热源并联、单太阳能和单空气能三种不同运行模式。在室外环境温度28.5℃下,将200 L 30℃热水加热到55℃,研究了加热时间、热水温度、COP等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双热源并联运行模式下分别比单太阳能模式和单空气能模式的加热时间缩短了42%和54%,COP分别提高了32.78%和47.64%;同时实验研究了在夏季工况下将200 L水从9∶00循环加热到17∶00过程中系统热性能,探讨了太阳辐射强度、PV/T集热板温度对光电/光热效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对比可以得出在热电模式下系统的光电效率η_(pv)比单一光电模式平均高2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热源热泵热水系统 pv/T 多孔扁盒 运行模式 光电/光热效率
下载PDF
特低渗砂砾岩油藏多段压裂水平井合理注水开发方式 被引量:11
18
作者 崔传智 陈鸿林 +2 位作者 郭迎春 王倩 张书凡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8-204,共7页
在特低渗砂砾岩的储层条件下,采用长井段压裂水平井弹性开发时,常出现产能随地层能量衰竭较快,难以收回开发成本的问题,采用多相渗流理论和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以盐家地区特低渗砂砾岩油藏盐227块为例,根据现场实际资料,建立油藏数值模... 在特低渗砂砾岩的储层条件下,采用长井段压裂水平井弹性开发时,常出现产能随地层能量衰竭较快,难以收回开发成本的问题,采用多相渗流理论和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以盐家地区特低渗砂砾岩油藏盐227块为例,根据现场实际资料,建立油藏数值模型,对盐家地区砂砾岩油藏的注水开发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基于不同开发方式的渗流机理和开发规律,研究了常规注水、超前注水、注水吞吐开发等措施的合理性,提出了针对特低渗油藏多段压裂水平井的有效开发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与弹性开发相比,采用注水开发能解决地层能量衰竭较快的问题的同时,增大了储层动用面积及驱替时效;注水吞吐的最终含水率比常规注水降低25%左右,超前注水在前期能提高常规弹性开发产量的30%左右,可见这两种新型开发方式有利于抑制水淹和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多段压裂水平井 注水开发 注水吞吐 超前注水
下载PDF
注水井永久式分层流量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林园 王进京 +2 位作者 崔晓朵 范桂德 孙宝全 《石油矿场机械》 2008年第8期56-59,共4页
设计了一种适应注水井测试需要的、能够长期驻留在井下的分层注水流量检测系统,包括井下系统、地面系统和传输系统。井下系统能够测量多个注水层的流量、压力和温度,并将测量结果通过金属铠装电缆按曼彻斯特码协议传输到地面系统,实时... 设计了一种适应注水井测试需要的、能够长期驻留在井下的分层注水流量检测系统,包括井下系统、地面系统和传输系统。井下系统能够测量多个注水层的流量、压力和温度,并将测量结果通过金属铠装电缆按曼彻斯特码协议传输到地面系统,实时显示。流量测量采用基于超声波的时差法,根据实测温度和压力对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进行修正;在计算体积流量时,结合流体的流动特性,对流速进行了修正。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流量 多层测试 信号传输 修正公式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分析水中9种典型藻毒素 被引量:9
20
作者 姜蕾 张东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41,共5页
应用两种水样预处理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建立了同时分析水中微囊藻毒素、柱孢藻毒素和节球藻毒素等共9种典型藻毒素的方法,并用于实际样品分析。采用水样直接分析方式,水样经0.22μm聚偏氟乙烯(PVDF)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检... 应用两种水样预处理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建立了同时分析水中微囊藻毒素、柱孢藻毒素和节球藻毒素等共9种典型藻毒素的方法,并用于实际样品分析。采用水样直接分析方式,水样经0.22μm聚偏氟乙烯(PVDF)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检测,回收率为39.8%~102.2%,方法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4~0.108μg/L和0.012~0.360μg/L,该方法为环境监测中大量样本的藻毒素检测提供了简便快速的方法。采用固相萃取富集预处理方式,水样经HLB小柱富集浓缩后进样检测,地表水加标回收率为72.3%~91.7%,方法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21~0.382ng/L和0.069~1.275ng/L,该方法能够对痕量水平的藻毒素进行准确定量。南方某大型水库采样分析显示,检测到9种藻毒素,浓度为5.9~329.6ng/L,无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水体 多种类藻毒素直接进样 固相萃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