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 of Congolese Strains of <i>Xanthomonas axonopodis</i>pv. <i>manihotis</i>Associated with Cassava Bacterial Blight
1
作者 G. Mamba-Mbayi P. Tshilenge-Djim +1 位作者 K. K. Nkongolo A. Kalonji-Mbuyi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4年第9期1191-1201,共11页
Cassava bacterial blight (CBB) caused by 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manihotis has been reported in several African countries since 1970. Knowledge of the virulence and diversity of 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manihotis... Cassava bacterial blight (CBB) caused by 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manihotis has been reported in several African countries since 1970. Knowledge of the virulence and diversity of 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manihotis strains is important for an integrated control of CBB.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strains of Xanthomonas axonopodis collected from various regions in the DR-Congo. There was variability among strains for shape (form), contour (margin) and elevation. Bacterial cell size for the strains analyzed varied from 24.1 μm × 11.3 μm to 11.4 μm × 4.2 μm. All the 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manihotis strains but one was motile. Two distinctive group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radial growth of their colonies. The first group grows faster (7.8-10.5 mm/d) compared to the second group (4.8-6.9 mm/d). Five strains (Gandajika, Inera/Stat, Kansasa, Mulumba and Musakatshi) were classified as virulent with a damage rating ≤ 1 and four were aggressive (Luputa, M'vuazi, Boketa and Kiyaka) with a damage rating > 1.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also observed among strains for disease onset, incidence and plant mortality. The highest incidence (33%) of bacterial blight 21 days after infestation (DAI) resulted from the Boketa strain inoculation and the lowest (0 % disease incidence) from INERA/STAT and Musakatshi strains. There was no clear association between geographic origin of the strains and their aggressiv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SAVA Bacterial Blight (CBB) 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manihotis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s CBB Incidence strainS Aggressiveness DR-Congo
下载PDF
高Al含量AlGaN多层外延材料的应变与位错密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游达 王庆学 +1 位作者 汤英文 龚海梅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80-882,共3页
文中利用X射线三轴衍射测试手段对高A l(x≥0.45)含量p-i-n结构的A lxGa1-xN外延材料进行测试,并结合倒易空间图(RSM)和PV函数法对A lxGa1-xN外延材料进行评价。首先通过对RSM的定性分析,给出多层外延材料中不同A l组分A lxGa1-xN材料... 文中利用X射线三轴衍射测试手段对高A l(x≥0.45)含量p-i-n结构的A lxGa1-xN外延材料进行测试,并结合倒易空间图(RSM)和PV函数法对A lxGa1-xN外延材料进行评价。首先通过对RSM的定性分析,给出多层外延材料中不同A l组分A lxGa1-xN材料的应变状态和位错密度等信息,然后结合PV函数法拟合了从RSM中分离出的摇摆曲线,通过拟合过程准确地计算了多层结构中不同组分的A lxGa1-xN材料的纵向和横向应变量与螺位错密度,测试及计算结果都表明:多层p-i-n结构的A lxGa1-xN外延材料的应变与位错密度与单层结构相差较大,表明层与层之间的应变和位错相互作用对各层的应变的位错密度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AN 倒易空间图 应变 pv函数
下载PDF
生防放线菌TGNBSA5的鉴定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黄以超 颜霞 +3 位作者 王建华 高小宁 王惠 黄丽丽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6-31,37,共7页
牛蒡内生放线菌TGNBSA5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为开发该生防菌的生物防治价值,采用生理生化活性测定、形态观察及16SrDNA序列分析,并经发酵培养后,发酵液采用乙酸乙酯萃取、柱层析和薄层层析、HPLC检测等方法分离纯化抑菌活... 牛蒡内生放线菌TGNBSA5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为开发该生防菌的生物防治价值,采用生理生化活性测定、形态观察及16SrDNA序列分析,并经发酵培养后,发酵液采用乙酸乙酯萃取、柱层析和薄层层析、HPLC检测等方法分离纯化抑菌活性组分。结果表明,该内生放线菌为链霉菌属的孢杆链霉菌(Streptomyces sporovirgulis),经紫外和NMR鉴定活性组分之一为苯甲醇。孢杆链霉菌为第一次从植物中分离获得,且活性组分苯甲醇的明确将为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菌 内生放线菌 菌株鉴定 活性物质
下载PDF
柑橘溃疡病拮抗放线菌筛选及其抑菌机理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马冠华 杨镜祯 +2 位作者 易龙 陈国康 董国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0期10547-10549,10589,共4页
[目的]明确保存的放线菌资源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作用和抑菌机理.[方法]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对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axonopodis pv.citri)有抑制作用的放线菌菌株,并采用电导率法、考马斯亮蓝法和斐林试剂法测定拮抗菌株发酵滤... [目的]明确保存的放线菌资源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作用和抑菌机理.[方法]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对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axonopodis pv.citri)有抑制作用的放线菌菌株,并采用电导率法、考马斯亮蓝法和斐林试剂法测定拮抗菌株发酵滤液对溃疡病菌的影响.[结果]筛选出3个对柑橘溃疡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抑菌圈直径达42.0~60.0 mm,且该3株放线菌发酵液能提高溃疡病菌菌液电导率,增加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结论]3株拮抗菌能破坏柑橘溃疡病菌细胞膜完整性,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引起细胞质外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溃疡病菌 放线菌 拮抗作用 抑菌机理
下载PDF
甘蓝黑腐病菌细菌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肖崇刚 刘灼均 蔡岳松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2期162-164,共3页
对11个地区的甘蓝黑腐病菌菌株的细菌学研究表明,在36℃下,均不能在肉汁胨培养液中生长,而能在胰蛋白胨营养液中生长。
关键词 甘蓝 黑腐病菌 菌株 细菌学
下载PDF
热循环作用下太阳电池板单元结构寿命预测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晓燕 耿洪滨 +1 位作者 何世禹 杨德庄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3-586,共4页
试验测试了热循环过程中太阳电池板单元结构各被粘接层的热应变值,结合有限元MSC.Marc模拟的结果提出了以热应变极大值或残余热应变作为热循环条件下胶接结构的损伤参量,建立了预测太阳电池板寿命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 太阳电池板 热循环 MSC.Marc 热应变
下载PDF
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链霉素抗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丽洪 韩阳 +2 位作者 李淼 杨俊 姬广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4-660,共7页
为明确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链霉素抗性情况、建立链霉素敏感基线、筛选抗性突变菌株,本研究采用离体法检测了云南、贵州和四川三地条斑病菌株对链霉素的敏感性,利用紫外诱变、药剂驯服的方法诱导抗链霉素突变菌株并检测其突变位... 为明确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链霉素抗性情况、建立链霉素敏感基线、筛选抗性突变菌株,本研究采用离体法检测了云南、贵州和四川三地条斑病菌株对链霉素的敏感性,利用紫外诱变、药剂驯服的方法诱导抗链霉素突变菌株并检测其突变位点.结果显示: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对链霉素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三地菌株的链霉素EC5o值范围是0.165 ~1.532 μg/mL,将其均值0.667 μg/mL作为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对链霉素的敏感基线;紫外诱变获得对链霉素抗性最高的突变菌株30-U-3,其EC50值为57.544 μg/mL,抗性倍数达138.661倍;链霉素抗性基因(rpsL基因)中第43位氨基酸由赖氨酸(AAG)突变为精氨酸(AGG).可见,西南地区目前虽无抗链霉素的自然突变菌株,但云南楚雄已发现抗性较高的菌株,应该采取积极的抗药性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硫酸链霉素 敏感基线 突变菌株
下载PDF
基于最大投资回报率的风光联合并网情况下输电网规划 被引量:4
8
作者 唐一铭 袁越 +3 位作者 张新松 孙纯军 钱康 许文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1-224,共4页
考虑风电、光伏两种可再生能源发电形式出力的不确定性,建立风光联合并网情况下的输电网扩展规划模型。该模型兼顾投资成本和收益预期,以最大投资回报率为规划目标,采用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直流概率潮流模型计算支路潮流过负荷的概率... 考虑风电、光伏两种可再生能源发电形式出力的不确定性,建立风光联合并网情况下的输电网扩展规划模型。该模型兼顾投资成本和收益预期,以最大投资回报率为规划目标,采用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直流概率潮流模型计算支路潮流过负荷的概率,采用机会约束思想处理支路过负荷约束,并利用改进遗传算法求解模型。通过对改进Garver 6节点系统的求解,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及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规划 投资回报率 风光联合并网 机会约束规划 遗传算法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病害分布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玉全 李祥羽 +5 位作者 徐鹏飞 李文滨 赵世君 张大勇 韩英鹏 张淑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6期34-35,共2页
2002-200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宾县、牡丹江、绥化、佳木斯、黑河等地均有细菌性斑点病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在哈尔滨、牡丹江、绥化、佳木斯发病较重。针对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的细菌性病害情况,通过对采集到的620份细菌病害叶片上的病... 2002-200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宾县、牡丹江、绥化、佳木斯、黑河等地均有细菌性斑点病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在哈尔滨、牡丹江、绥化、佳木斯发病较重。针对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的细菌性病害情况,通过对采集到的620份细菌病害叶片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进行大豆回接致病性验证,形态特征、染色反应以及生理生化鉴定,确定有38个菌株为由丁香假单胞杆菌引起的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细菌斑点病 分离鉴定 菌株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菌毒力基因tal17.5病理学功能的研究
10
作者 孙荣华 李融梅 +1 位作者 何翔 宋从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7-1013,共7页
[目的]类转录激活蛋白(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s,TALE)是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中的一类重要致病因子。挖掘新的毒力tal基因,对揭示水稻白叶枯病菌与寄主植物的互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类转录激活蛋白(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s,TALE)是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中的一类重要致病因子。挖掘新的毒力tal基因,对揭示水稻白叶枯病菌与寄主植物的互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水稻白叶枯病菌JXOV菌株中克隆了1个中间串联重复区含17.5个重复单元的tal基因,命名为tal17.5。将tal17.5转入Xoo菌株PXO99A中,在寄主水稻上研究了其致病力作用,将tal17.5转入ME2中研究了其诱导相关Os SWEET基因的表达情况;在非寄主烟草上研究了其对烟草防卫反应功能的影响。[结果]tal17.5导入PXO99A之后增强了PXO99A在所测试的22个水稻品种中的11个品种上的致病力,并减弱了PXO99A在烟草上的防卫反应,能够一定程度地诱导Os SWEET11和其他5个Os SWEET基因的表达。[结论]TAL17.5通过抑制植物的防卫反应发挥一定的毒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 JXOV菌株 tal17.5基因 PX099^A菌株 毒力因子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PV株在人用狂犬病疫苗中的应用及研究回顾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磊泰(综述) 李玉华 俞永新(审校)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97-1401,共5页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PV株源于1882年巴斯德最初分离的RV,经兔脑传代保存后,又历经胎牛肾细胞、BHK21细胞和Vero细胞等多种细胞适应传代,目前普遍应用的是Vero细胞的适应株L Pasteur2061/Vero 15 pass。该毒株于2005年被WHO生物...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PV株源于1882年巴斯德最初分离的RV,经兔脑传代保存后,又历经胎牛肾细胞、BHK21细胞和Vero细胞等多种细胞适应传代,目前普遍应用的是Vero细胞的适应株L Pasteur2061/Vero 15 pass。该毒株于2005年被WHO生物标准化专家委员会纳入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用毒种库,在巴西、印度和中国等国家用于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生产,为本国和周边国家的狂犬病疫情防控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就RV PV株在人用狂犬病疫苗中的应用及研究回顾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pv 人用狂犬病疫苗
原文传递
中国狂犬病疫苗株CTN-1、PV-2061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学新 李艳荣 +5 位作者 于鹏程 陶晓燕 刘淑清 闫江泓 周蕾 朱武洋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13-120,共8页
目的对中国狂犬病疫苗株CTN-1、PV-2061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方法通过RT-PCR法获取CTN-1和PV-2061株主种子批的全基因组序列,与国内分离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并对狂犬病病毒主要抗原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CTN-1和PV-2061株具有较高... 目的对中国狂犬病疫苗株CTN-1、PV-2061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方法通过RT-PCR法获取CTN-1和PV-2061株主种子批的全基因组序列,与国内分离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并对狂犬病病毒主要抗原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CTN-1和PV-2061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CTN-1株与我国街毒株的亲缘关系更近,符合作为疫苗候选株的要求。PV-2061株在氨基酸序列中具有独特的突变,推测与中和抗体的产生相关。结论对中国狂犬病疫苗株CTN-1、PV-2061全基因组进行了多重比对,为研制安全高效的狂犬病疫苗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疫苗 CTN-1株 pv-2061株 全基因组 序列比对 位点突变
原文传递
狂犬病病毒PV-2061株基因序列测定及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荣 崔燕平 +7 位作者 戚凤春 周童 葛君 金晓中 陈坤 汤峰 张佳丽 章赟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8期786-790,共5页
目的测定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PV-2061株全基因组序列,并分析其抗原性及免疫原性。方法 RTPCR法对RV PV-2061株基因组进行分段扩增,分别克隆至p MD18-T Simple Vector,转化感受态E.coli TOP10,挑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应用DNAsta... 目的测定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PV-2061株全基因组序列,并分析其抗原性及免疫原性。方法 RTPCR法对RV PV-2061株基因组进行分段扩增,分别克隆至p MD18-T Simple Vector,转化感受态E.coli TOP10,挑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应用DNAstar Meg Align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和分析;ELISA法检测PV-2061株的抗原性;用主种子批毒种制备的原疫苗免疫小属,检测PV-2061株的免疫原性。结果 RV PV-2061株的基因组全长11 932 bp,由3′端至5′端依次排列着N、P、M、G、L 5个结构基因,每个基因由3′端到5′端的非编码区及中间的编码区构成。与Gen Bank中已知全基因组序列的毒株比较,基因组前端3′先导序列和N基因的非编码区均无长度变化,从P基因开始,基因非编码区的长度开始出现差异,导致各毒株基因组长度不同。RV PV-2061株的抗原值为7.46 IU/ml;主种子批毒种制备原疫苗保护指数为1 585。结论确定RV PV-2061株全基因组序列为基因1型,且具有RV特有的抗原性和良好的免疫原性,为狂犬病疫苗的设计和毒株的筛选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pv-2061株 基因序列 抗原性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2株结构蛋白VP1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
14
作者 刘金花 董关木 +2 位作者 安祺 曹守春 孔艳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目的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表达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Sabin2株结构蛋白VP1。方法从Sabin2疫苗原液中RT-PCR扩增PV结构蛋白VP1基因,克隆入pFastBac1质粒,转化含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的E.coliDH10Bac,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表达... 目的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表达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Sabin2株结构蛋白VP1。方法从Sabin2疫苗原液中RT-PCR扩增PV结构蛋白VP1基因,克隆入pFastBac1质粒,转化含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的E.coliDH10Bac,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Bacmid-VP1,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VP1。将第2代rBac-VP1感染sf9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VP1蛋白的表达,并优化感染条件。结果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Bacmid-VP1转化子可扩增出3 203 bp的目的片段;第2代rBac-VP1的滴度为6×107 pfu/ml,其感染的sf9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以不同MOI的rBac-VP1感染sf9细胞,VP1蛋白表达量差别不大,而在96 h内,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VP1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升高。结论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了PV Sabin2株结构蛋白VP1,为脊髓灰质炎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 Sabin2株 VP1蛋白 杆状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