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S/PMMA复合材料的光散射 被引量:10
1
作者 孟庆华 郭安儒 +2 位作者 张勇杰 孟庆云 向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46-2650,共5页
对以聚苯乙烯(PS)和自行合成的纳米"类双亲"PMMAPS为光散射剂,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体的复合光散射材料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并分析了样品的雾度及透光率与添加量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通过调节散射剂添加量来调控以PMM... 对以聚苯乙烯(PS)和自行合成的纳米"类双亲"PMMAPS为光散射剂,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体的复合光散射材料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并分析了样品的雾度及透光率与添加量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通过调节散射剂添加量来调控以PMMA为基体的高聚物材料的光散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少量PS到PMMA中即可制备出光散射材料,PS添加量为1%时,复合光散射材料的透光率为80%;不添加PMMAPS时雾度为50%,添加了PMMAPS时雾度达到80%,PMMAPS可以改善PMMA和PS之间的相容性,提高样品的雾度值。因此通过调节散射剂PS和PM-MAPS添加量可实现光散射高雾度和高透光率的双高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散射 雾度 透光率 ps pmma pmmaps
下载PDF
PVDF/PMMA/CA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淑梅 王湛 +3 位作者 张新妙 刘淑秀 武文娟 刘德忠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67,73,共6页
主要讨论了PVDF(聚偏氟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A(醋酸纤维素)三元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并研究了影响膜性能的主要因素.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PVDF/PM-MA/CA体系中,PVDF同亲水性物质PMMA和CA的共混比是影响共混膜的水通量的首要因素... 主要讨论了PVDF(聚偏氟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A(醋酸纤维素)三元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并研究了影响膜性能的主要因素.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PVDF/PM-MA/CA体系中,PVDF同亲水性物质PMMA和CA的共混比是影响共混膜的水通量的首要因素;而PMMA与CA的共混比则对共混膜强度影响最大,当PMMA与CA的质量共混比为1∶1时,膜强度最大;PMMA对膜的亲水性有较大的贡献,共混膜中只要有PMMA加入,其润湿角就变得同纯PMMA膜的润湿角相接近,通过采用红外衰减全反射法和干膜撕裂法,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上证明了PVDF/PMMA/CA制膜体系在自来水中将会发生分层凝胶现象;综合考虑膜的各种性能,针对PVDF/PMMA/CA体系,较佳的制膜条件定为A8B3C2D2,也就是PVDF/CA/PMMA的质量共混比为12∶2∶1,以质量溶剂比为8∶2的二甲基甲酰胺(DMF)/冰乙酸混合溶剂溶解,制得的膜的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 pmma CA 共混膜 正交试验 聚偏氟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醋酸纤维素 膜性能
下载PDF
PVDF/PS共混超滤膜的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尹秀丽 邓桦 杨溥臣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研究了PVDF与PS的不同溶混性。分析了聚合物溶混程度变化及工艺条件改变对膜形态结构及使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VDF和PS属部分溶混体系,由这种溶混体系制成的超滤膜水通量有较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 共混 pvdf ps 超滤膜 高聚物 溶混体系 水通量
下载PDF
PVDF/PS共混微孔膜的制备 被引量:11
4
作者 贠延滨 李继定 马润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14,20,共6页
将聚偏氟乙烯和聚砜共混,通过溶胶-凝胶相转化法研制高孔隙率微孔膜.考察了聚合物浓度、PVDF/PS配比、溶剂种类和组成、添加剂浓度、凝胶浴温度和组成、溶剂挥发时间和热处理温度对膜孔径和孔隙率的影响.实验发现:使用DMF/DMAc混合溶剂... 将聚偏氟乙烯和聚砜共混,通过溶胶-凝胶相转化法研制高孔隙率微孔膜.考察了聚合物浓度、PVDF/PS配比、溶剂种类和组成、添加剂浓度、凝胶浴温度和组成、溶剂挥发时间和热处理温度对膜孔径和孔隙率的影响.实验发现:使用DMF/DMAc混合溶剂可提高膜孔径和孔隙率;随LiCl含量的增加,膜孔径和孔隙率逐步增加;凝胶浴温度对膜的水通量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凝胶浴组成对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延长溶剂挥发时间,导致平均孔径减小.选择适当的膜液组成,可制得孔径为0.2~1.0μm,孔隙率达到90%以上的PVDF/PS共混微孔膜,而且共混膜的孔隙率比单组分PVDF膜有大幅度的提高.说明共混化是一种改善PVDF膜性能的有效方法,具有极好的实用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 微孔膜 聚偏氟乙烯(pvdf) 聚砜(ps) 相转化法
下载PDF
基板界面对PS/PMMA共混物薄膜相逆转组成比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方健 孔祥明 +2 位作者 郭宝华 胡平 谢续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1-153,共3页
The effect of substrate on the phase morphologies of PMMA/PS blend film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PMMA/PS blend films were cast onto various substrates(such as glass substrate and PP sub... The effect of substrate on the phase morphologies of PMMA/PS blend film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PMMA/PS blend films were cast onto various substrates(such as glass substrate and PP substrate) by spin-coating with thickness of about 10 μm.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re was a large difference of the phase inversion region between the blend films cast on glass and on PP substrates. On glass substrate, the phase inversion occurred at about \%Φ\%_m=0 4(PS mass fraction) while at \%Φ\%_m=0 5 on PP substrate. This implies that there is a shift of the phase inversion region with the change of substrate in cast polymer blend films. In other words, phase inversion region depends on the substrate. ATR-FTIR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urface and the bottom of the films(about 100 μm thick) obtained by evaporating solvent from the polymer blend solution. The ATR-FTIR spectra of the surface and the bottom of the PMMA/PS blend thin films cast on glass substrate and PP substrate showed that PMMA component preferentially segregated to glass substrate and PS component was enriched on the PP substrate. This selective segregation was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wetting abilities of PS and PMMA on the two kinds of substrates. The polymer-substrate interfacial tension γ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results supported the ATR-FTIR results. It could be inferred that the shift of the phase inversion region with the change of the substrate in PMMA/PS blend film wa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blend in the bulk changed, owing to the selective enrichment of one component of polymer blend to the substrate. In other words, the affinity between polymer and substrate can strongly influence the phase morphologies and the phase inversion region in polymer blend fil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物薄膜 相逆转 基板界面 界面张力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下载PDF
太阳能电池封装用PVDF/PMMA共混薄膜的表面形态及组成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朱天戈 苑会林 +2 位作者 赵薇 王婧 冯刚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8-52,共5页
将聚偏氟乙烯(PVDF)粉末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颗粒物理共混后采用熔融挤出的方法制备成共混薄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研究了PVDF/PMMA共混薄膜表面一定范围内的形态和组成。研究发现... 将聚偏氟乙烯(PVDF)粉末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颗粒物理共混后采用熔融挤出的方法制备成共混薄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研究了PVDF/PMMA共混薄膜表面一定范围内的形态和组成。研究发现,PVDF与PMM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两者间的相互作用阻碍了PVDF在共混体系中的结晶,并通过红外吸收光谱证明了类氢键的存在。PVDF在共混体系中可以发生明显的表面富集现象,表面自由能低的PVDF在表面相的含量大于体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表面组成 结构
下载PDF
基板界面对PS/PMMA溶液共混物溶剂挥发成膜相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孔祥明 谢续明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研究了PS PMMA的共混物溶液溶剂蒸发成膜时的基板界面效应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研究了PS PMMA(5 5 ) (W W) THF高分子共混物溶液在不同基板上通过溶剂挥发成膜的相形态结构 .通过FTIR及ATR FTIR检测了共混物薄膜及其表面的共混... 研究了PS PMMA的共混物溶液溶剂蒸发成膜时的基板界面效应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研究了PS PMMA(5 5 ) (W W) THF高分子共混物溶液在不同基板上通过溶剂挥发成膜的相形态结构 .通过FTIR及ATR FTIR检测了共混物薄膜及其表面的共混组成 .研究结果表明 ,成膜基板对高分子共混物溶液成膜后的相形态有很重要的影响 .控制共混物溶液体系成膜过程中的动力学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板界面 ps/pmma 溶液共混物 溶剂 挥发成膜 相结构 相形态 梯度结构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下载PDF
相分离方式对PVC/PVDF/PMMA共混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徐晶晶 王军 罗文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29,34,共6页
在PVC/PVDF/PMMA共混比为6∶1∶3,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6%的条件下,考察了该体系相分离方式随添加剂PEG200,400,600的加入,溶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减少而变化的情况.并通过电镜扫描(SEM)、水通量及孔隙率的测试和拉伸试验,探讨了相分离方式... 在PVC/PVDF/PMMA共混比为6∶1∶3,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6%的条件下,考察了该体系相分离方式随添加剂PEG200,400,600的加入,溶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减少而变化的情况.并通过电镜扫描(SEM)、水通量及孔隙率的测试和拉伸试验,探讨了相分离方式(扩散诱导相分离DIPS、热致相分离TIPS、扩散诱导相分离DIPS与热致相分离TIPS相结合)及PEG分子量对PVC/PVDF/PMMA共混膜断面形态结构、水通量、孔隙率、拉伸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分子量为200,400,600,加入量分别达到15%,18%,20%时,在常温下共混体系的相分离方式将由DIPS变为DIPS与TIPS相结合或单纯的TIPS;通过TIPS得到的PVC/PVDF/PMMA共混膜断面形态结构为海绵状,表面比较粗糙,水通量较DIPS和DIPS与TIPS结合得到的膜稍低,截留率和拉伸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EG分子量对TIPS得到的膜的微观结构有明显的影响;由DIPS得到的膜,由致密皮层与指状大孔构成,由DIPS与TIPS相结合得到的膜,除了皮层与指状大孔外,还有海绵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pvdf/pmma共混膜 扩散诱导相分离(DIps) 热致相分离(TIps) 添加剂 PEG
下载PDF
PVDF-g-PMMA/POSS纳米纤维膜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宋晓艳 丁万庆 +2 位作者 杨飞 李涛 程博闻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6,共5页
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ATRP)的方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VDF-g-PMMA)共聚物,其接枝率为10.2%.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DF-g-PMMA/POSS纳米纤维复合膜,并研究了POSS的含量对其形态、机械性能和晶体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ATRP)的方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VDF-g-PMMA)共聚物,其接枝率为10.2%.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DF-g-PMMA/POSS纳米纤维复合膜,并研究了POSS的含量对其形态、机械性能和晶体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SS的加入,纳米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纤维平均直径减小,复合膜的结晶度最大降低了13.0%,其机械性能和初始模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当POSS质量分数为2%时,拉伸强度达到了8.0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g-pmma POSS ATRP 静电纺 纳米纤维膜
下载PDF
PVC/PVDF/PMMA共混膜的研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徐晶晶 王军 罗文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16,共6页
采用剪切黏度法对聚氯乙烯(PVC)/聚偏氟乙烯(PVD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体系的相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稀溶液黏度法对各共混配比的相容性进行预测.对相容性较好的PVC/PVDF/PMMA共混体系由相... 采用剪切黏度法对聚氯乙烯(PVC)/聚偏氟乙烯(PVD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体系的相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稀溶液黏度法对各共混配比的相容性进行预测.对相容性较好的PVC/PVDF/PMMA共混体系由相转化法制备共混膜,并用扫描电镜对共混膜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对共混膜的水通量、拉伸强度、伸长倍数和接触角进行测量,发现共混改性后,共混膜的水通量、韧性及亲水性较PVC膜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通过对不同组成共混膜的透水率和拉伸强度的比较,发现配比为6∶1∶3的共混膜水通量和拉伸强度都较好,因此该体系的最佳配比为6∶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容性 稀溶液黏度法 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混膜改性
下载PDF
PMMA/PVDF共混对PVDF的β相构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牛小玲 刘鹏 +1 位作者 刘卫国 惠迎雪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4,共4页
采用溶液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二氟乙烯(PMMA/PVDF)共混薄膜,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谱(XRD)、和差热分析法(DSC)对共混薄膜的结晶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混物中PMMA的含量对PVDF的β相构型... 采用溶液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二氟乙烯(PMMA/PVDF)共混薄膜,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谱(XRD)、和差热分析法(DSC)对共混薄膜的结晶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混物中PMMA的含量对PVDF的β相构型有明显影响:PMMA/PVDF=30/70共混物中β相含量最高。为提高PVDF薄膜的铁电性能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二氟乙烯 共混 β晶相
下载PDF
PVDF/PMMA/PEG型聚合物隔膜的制备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虹 陈爱雨 王守兵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5138-15141,15147,共5页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聚偏氟乙烯(PVDF)基聚合物隔膜对电解液体系的亲和性和导电性,引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共混,并添加有机增塑剂聚乙二醇PEG-400对PVDF基聚合物隔膜进行改性研究。采用先干法后湿法的相转化方...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聚偏氟乙烯(PVDF)基聚合物隔膜对电解液体系的亲和性和导电性,引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共混,并添加有机增塑剂聚乙二醇PEG-400对PVDF基聚合物隔膜进行改性研究。采用先干法后湿法的相转化方法制备PVDF/PMMA/PEG型聚合物隔膜。通过对制备的聚合物隔膜的孔隙率、吸液率、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分析研究,确定制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聚合物占溶剂质量百分比为8%,PVDF∶PMMA=7∶3,增塑剂含量为30%,非溶剂含量为3%,反应温度为45℃,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PVDF/PMMA/PEG隔膜的离子电导率可达2.848 m S/cm,对电解液体系的亲和性和导电性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隔膜 聚偏氟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下载PDF
PS-PMMA-PBMA三嵌段聚合物的ATRP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艳明 孔娟 +2 位作者 杨柏林 李海英 雷良才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4,共5页
以氯化亚铜(CuCl)/2,2'-联吡啶(bpy)为催化体系,苄基氯为引发剂,采用本体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引发苯乙烯(St)聚合,合成出大分子引发剂聚苯乙烯(PS-Cl)。用此大分子引发剂在溶液体系下引发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 以氯化亚铜(CuCl)/2,2'-联吡啶(bpy)为催化体系,苄基氯为引发剂,采用本体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引发苯乙烯(St)聚合,合成出大分子引发剂聚苯乙烯(PS-Cl)。用此大分子引发剂在溶液体系下引发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合成出PS-PMMA-Cl二嵌段聚合物。再以此二嵌段聚合物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丁酯(BMA)聚合,合成出三嵌段聚合物PS-PMMA-PBMA。运用凝胶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差示扫描量热技术等对三嵌段聚合物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大分子引发剂 三嵌段聚合物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甲基丙烯酸丁酯
下载PDF
两亲接枝共聚物PMMA-g-PEO和PS-g-PEO在甲苯中溶液性质的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永春 陈超 +2 位作者 曹红燕 徐祖顺 程时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5-119,共5页
采用核磁共振、粘度测定及透射电镜法比较了两种两亲接枝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氧乙烯(PMMA-g-PEO)和聚苯乙烯接枝聚氧乙烯(PS-g-PEO)在甲苯中溶液的性质,结果表明,甲苯对PM-MA-g-PEO的选择性更高,形成的胶束粒径更小。随着浓度... 采用核磁共振、粘度测定及透射电镜法比较了两种两亲接枝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氧乙烯(PMMA-g-PEO)和聚苯乙烯接枝聚氧乙烯(PS-g-PEO)在甲苯中溶液的性质,结果表明,甲苯对PM-MA-g-PEO的选择性更高,形成的胶束粒径更小。随着浓度的增大和温度的降低,两者的聚集态结构均有一个从单分子到小胶束再到大胶束的变化过程。但PMMA-g-PEO由单分子转变成胶束时的温度更高,临界胶束浓度(CMC)值更小。PEO含量和接枝链长均影响两者的CM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接枝共聚物 pmma—g—PEO ps—g—PEO 甲苯 溶液性质 选择性溶剂 胶束 临界胶束浓度
下载PDF
微量二茂铁衍生物对PMMA/PS复合光散射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华 孟庆云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3,共4页
讨论了α-羟基乙基二茂铁的加入对PMMA/PS复合光散射材料制备工艺、微观结构及光散射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α-羟基乙基二茂铁的加入,降低了MMA原位聚合的温度;材料的散射能力增强;红外谱图中PMMA的特征峰值相对于未加添加物的复合材料... 讨论了α-羟基乙基二茂铁的加入对PMMA/PS复合光散射材料制备工艺、微观结构及光散射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α-羟基乙基二茂铁的加入,降低了MMA原位聚合的温度;材料的散射能力增强;红外谱图中PMMA的特征峰值相对于未加添加物的复合材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是由于自组装材料内部散射体相分离形成了个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羟基乙基二茂铁 pmma/ps复合光散射材料 软物质自组装
下载PDF
PVDF/PMMA/PEG/TiO_2型聚合物隔膜的制备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虹 韩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01-11104,共4页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聚偏氟乙烯(PVDF)基聚合物隔膜的导电性和降低PVDF基聚合物隔膜的结晶度,引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共混,掺杂有机添加剂PEG和无机纳米材料TiO_2,采用相转化方法制备PVDF/PMMA/PEG/TiO_2型聚合...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聚偏氟乙烯(PVDF)基聚合物隔膜的导电性和降低PVDF基聚合物隔膜的结晶度,引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共混,掺杂有机添加剂PEG和无机纳米材料TiO_2,采用相转化方法制备PVDF/PMMA/PEG/TiO_2型聚合物隔膜。通过对制备的PVDF/PMMA/PEG/TiO_2型多孔膜吸液率、离子电导率、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等的分析研究,确定制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聚合物浓度为8%,PMMA占聚合物质量百分比为30%,PEG含量为30%,纳米TiO_2含量为5%,C2H5OH含量为3%,反应温度为45℃。该最优方案下制备的多孔膜结晶度较纯PVDF薄膜结晶度降低,多孔膜吸液率达345%,离子电导率达5.2mS/cm,拉伸强度为1 183kg/cm^2,电化学稳定窗口为4.68V,高于4.5V,能够满足锂离子电池正常工作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隔膜 聚偏氟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TIO2
下载PDF
PMMA/PS共混物薄膜中Voronoi结构的形成 被引量:2
17
作者 宗骐 谢续明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7-620,共4页
Thin films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olystyrene (PMMA/PS 80/20 W/W) blend prepared on glass substrate by spin-coating from a cosolvent, chloroform were studied. The formation of regular Voronoi patterns was found ... Thin films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olystyrene (PMMA/PS 80/20 W/W) blend prepared on glass substrate by spin-coating from a cosolvent, chloroform were studied. The formation of regular Voronoi patterns was found under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y (PCM).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re were clear concave boundaries in the PCM images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Although the sample was annealed at 220℃ more than 7 h, no changes of the Voronoi pattern occurred, implying that the phase separation structure in the Voronoi pattern was almost complete during spin-coating process. It was believ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is pattern was due to the convection during spin-coating proced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共混物 Voronoi结构 对流 旋转涂膜 自然结构 VORONOI 共混物薄膜 pmma ps 17世纪
下载PDF
PMMA/PVDF复合物形成的不同形貌聚合物膜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汉平 孙宝平 +1 位作者 陈晓军 关士友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46-348,共3页
通过对成膜过程的控制,可形成不同形貌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偏氟乙烯(PVDF)凝胶聚合物膜。通过共混成膜的方法,得到无孔共混膜;通过先成膜再交联的方法,得到稀孔交联膜;通过先交联再成膜的方法,得到多孔交联膜。它们... 通过对成膜过程的控制,可形成不同形貌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偏氟乙烯(PVDF)凝胶聚合物膜。通过共混成膜的方法,得到无孔共混膜;通过先成膜再交联的方法,得到稀孔交联膜;通过先交联再成膜的方法,得到多孔交联膜。它们的离子电导率顺序为:多孔交联膜〉无孔共混膜〉稀孔交联膜。采用多孔交联膜的原理型电池以0.2C在3.0~4.3v充放电,第50次循环时的容量保持率大于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聚偏氟乙烯(pvdf)
下载PDF
添加β-CD剂的PVDF/PMMA共混超滤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健平 罗严 奚旦立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3,共6页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第二种聚合物成分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并添加β-环糊精(β-CD)至铸膜液中,采用L-S相转化法制膜;通过对膜水通量、截留率和强度等的分析,讨论了不同β-CD添加量对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共混体系...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第二种聚合物成分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并添加β-环糊精(β-CD)至铸膜液中,采用L-S相转化法制膜;通过对膜水通量、截留率和强度等的分析,讨论了不同β-CD添加量对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共混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β-CD的添加改善了膜的性能,提高了膜的水通量和截留率等,而且当β-CD的添加量为5%时膜的性能最优;研究对芳香类化合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添加β-CD的膜比不含β-CD的基膜对多环芳烃(PAHs)有更高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pv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β-环糊精(β-CD) 多环芳烃(PAHs) 共混 超滤 相容性
下载PDF
SiO_2改性CPVC/PVDF/PMMA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20
作者 宋胜梅 李淑霞 +2 位作者 李明璐 徐茂田 董川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41-45,共5页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Si O2改性的CPVC/PVDF/PMMA复合材料,考察了Si O2用量、PVB、PVC、丁腈粉、DBP对材料成膜性能、吸墨性能、柔软性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Si O2的质量浓度为4.5%时,CPVC的成膜性和吸墨性能最佳;2当DBP、丁腈粉的...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Si O2改性的CPVC/PVDF/PMMA复合材料,考察了Si O2用量、PVB、PVC、丁腈粉、DBP对材料成膜性能、吸墨性能、柔软性和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Si O2的质量浓度为4.5%时,CPVC的成膜性和吸墨性能最佳;2当DBP、丁腈粉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和3.4%时,膜的柔韧性最佳;3最佳的制备工艺是将PMMA、CPVC、PVDF和丁腈粉溶于DMAC和DBP的混合溶液中,再恒温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CPVC/pvdf/pmma体系 丁腈橡胶 CPVC共混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