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束支区域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
1
作者 廉晓敬 李楠楠 +1 位作者 林宁宁 吴志红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26-130,共5页
目的评估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BA)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BA患者按照起搏器植入位置不同分成LBBP组41例、右室间隔起搏(RVSP)组41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心脏检查。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BA症状... 目的评估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BA)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BA患者按照起搏器植入位置不同分成LBBP组41例、右室间隔起搏(RVSP)组41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心脏检查。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BA症状和心率,并评估手术有效性,应用起搏器程控仪测定起搏参数,采用超声检查心功能,使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估生活质量,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起搏参数、心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LBBP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RVSP组(P<0.05)。两组患者心室感知、阈值及阻抗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LBBP组患者RVEDV、RVESV均升高,RVEF、RVFAC均降低,且RVEDV、RVESV均高于RVSP组,RVEF、RVFAC均低于RVSP组(P<0.05或0.01)。两组患者CQQC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LBBP组高于RVSP组(P<0.05或0.01)。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LBBP对应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的BA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保持稳定的起搏参数,保护心功能,安全性良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性心律失常 人工起搏器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器辅助治疗老年社区肺炎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傅钰雁 晏斌林 陈祖华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31-32,3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4年1月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共计82例老年CAP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成实验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4年1月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共计82例老年CAP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成实验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EDP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部炎症病灶吸收率、经济效应、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统计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95.12%)较对照组(78.05%)更高(P<0.05);实验组肺部炎症病灶吸收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住院时间更短(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7d后两组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水平下降(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19.51%)与对照组(14.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P辅助治疗老年CAP,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肺部炎症病灶吸收,减轻炎症反应,避免增加经济效应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社区肺炎 体外膈肌起搏器 炎症因子 经济效应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模式干预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患者不良反应预防中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吴秀香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观察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预防人工肝血浆置换患者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12月间收治的肝功能衰竭行人工肝血浆置换6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分成两组,其中将给予常规护理的30... [目的]观察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预防人工肝血浆置换患者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12月间收治的肝功能衰竭行人工肝血浆置换6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分成两组,其中将给予常规护理的30例列入对照组,给予医护一体化模式护理干预的30例列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舒适度、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舒适度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观察组干预后2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两组不良情绪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研究组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于护理干预的总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患者医护一体化模式干预可提高患者舒适度与生活质量,降低不良情绪评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满意度,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血浆置换 医护一体化模式 不良反应 预防作用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后并发症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丹平 杨华胜 +3 位作者 吴中耀 刘金陵 郑永欣 彭鸿钧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分析多孔羟基磷灰石 (HA)义眼台眶内植入后的并发症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回顾眶内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台 32 0例 ,随诊 6月~ 4年。【结果】 32 0例中发生并发症的有 46例 (14 4% ) ,其中义眼台暴露 41例 (12 8% ) ,义眼台位... 【目的】分析多孔羟基磷灰石 (HA)义眼台眶内植入后的并发症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回顾眶内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台 32 0例 ,随诊 6月~ 4年。【结果】 32 0例中发生并发症的有 46例 (14 4% ) ,其中义眼台暴露 41例 (12 8% ) ,义眼台位置异常 2例 ,其它并发症包括义眼台慢性感染、结膜肉芽肿等。义眼台暴露的发生时间为术后 7d~ 6月 ,范围为 2~ 15mm。【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眶内植入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义眼台暴露 ,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 ,包括术前眼病史、包裹义眼台的异体巩膜的排斥溶解、义眼台的选择、缝合技术、术后眼眶的放射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类 义眼台植入 并发症 原因分析
下载PDF
自我管理干预在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庆玲 黄颖梅 +3 位作者 杨莉 邱赟 赖珩莉 陈颖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27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干预在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进行分配,单号定义为试验组(30例),双号定义为对照组(30例)。...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干预在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进行分配,单号定义为试验组(30例),双号定义为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实施自我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干预前后起搏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IPPV1.0)评分水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植入术围术期干预模式的总满意度达到96.7%,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QLIPPV1.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干预可以帮助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出院后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减少起搏器植入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对干预模式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 自我管理干预 生存质量 不良事件
下载PDF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不良反应和健康教育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黄雪梅 彭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5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减少永久起博器安置术后不良反应的健康教育措施。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月择期治疗后永久起博器安置术后的患者96例,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采取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术后不良反... 目的探讨减少永久起博器安置术后不良反应的健康教育措施。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月择期治疗后永久起博器安置术后的患者96例,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采取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有无差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心律失常、电极脱位,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焦虑、伤口渗血、排便困难、腰酸背痛等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对减少永久起博器安置术后不良反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不良反应 健康教育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华 梅晓霞 +1 位作者 祝兵 翟小强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5期365-368,共4页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以及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人工髋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氟比...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以及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人工髋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FS组)、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DS组)以及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FD组)3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膜联合麻醉,术后采用PCIA。FS组镇痛首剂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托烷司琼2 mg,镇痛泵配方为氟比洛芬酯200 mg+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4 mg;DS组镇痛首剂给予地佐辛5 mg+托烷司琼2 mg,镇痛泵配方为地佐辛20 mg+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4 mg;FD组镇痛首剂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托烷司琼2 mg,镇痛泵配方为氟比洛芬酯200 mg+地佐辛20 mg+托烷司琼4 mg。术毕前30 min给予镇痛首剂和托烷司琼2 mg,接静脉镇痛泵。观察患者术后12、24、48 h被动活动时和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静息时:术后12、24 h VAS疼痛评分DS组明显高于FS组和FD组(P<0.05),FD组与F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活动时:术后12、24 h VAS疼痛评分在DS组、FD组、FS组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镇静评分:术后12、24 h DS组较FS组明显降低(P<0.05);泵按压次数:术后12、24 h DS组较FS组、FD组明显增多(P<0.05);头晕的发生率FS组较DS组、FD组显著降低。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均可有效地缓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静息痛,但对运动痛的制止效果前者更佳,且不良反应较少。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的协同镇痛效果不如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且头晕发生率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多模式镇痛 有效性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吴华清 严激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处理措施。方法 CRT植入术者55例,男性38例,女性17例,年龄(62.5±9.6)岁,其中扩张性心肌病(DCM)41例,缺血性心肌病(CHD)11例,Ⅲ度房室传...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处理措施。方法 CRT植入术者55例,男性38例,女性17例,年龄(62.5±9.6)岁,其中扩张性心肌病(DCM)41例,缺血性心肌病(CHD)1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心脏扩大2例,致密化不全性心肌病1例。NYHA心功能分级均为Ⅲ级-Ⅳ级。均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术后常规应用标准抗心力衰竭药物,随访2—60(24.9±15.5)个月,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效果。结果 55例患者中左室电极置入失败1例(1.8%),发生电极导线脱位3例(5.5%),膈肌刺激2例(3.6%),术中急性左心力衰竭竭1例(1.8%),血管迷走反射(VVR)1例(1.8%),均妥善处置,未发生恶性结果。结论 CRT植入术术中和术后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以电极导线脱位最常见;针对不同的情况妥善处理才能充分发挥CRT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脏起搏 人工/副作用
下载PDF
双腔起搏器植入后心房纤颤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 被引量:2
9
作者 时向民 王玉堂 +3 位作者 单兆亮 巩维如 闫俊瑾 国建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3479-3482,共4页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植入后心房纤颤发生的原因,观察起搏器各项参数的优化对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2004—05~2005—03收治的18例病窦慢快综合征患者,均植入Medtronic SD303双腔起搏器,分别在术后3、6个月随访2次,通过起搏器参数...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植入后心房纤颤发生的原因,观察起搏器各项参数的优化对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2004—05~2005—03收治的18例病窦慢快综合征患者,均植入Medtronic SD303双腔起搏器,分别在术后3、6个月随访2次,通过起搏器参数的优化观察术后3个月及6个月房颤负荷以及模式转换次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8例房颤消失,10例仍有阵发性房颤,房颤负荷(43.2±17.5)min,模式转换次数(212±26)次,心房及心室的起搏比例分别为(73.3±13.7)%、(84.3±15.2)%,改变起搏器参数(降低最低起搏频率,延长起搏及感知的房室传导时间,缩短PVARP)后3个月(术后6个月)。房颤负荷明显减低至(13.6±11.2)min,模式转换次数降至(94±17)次。心房及心室的起搏比例分别降低为(31.8±16.3)0.4、(47.2±15.5)%。结论:房室顺序起搏可抑制房颤的发生,但过多的心房及心室起搏可诱发房颤,通过优化起搏器参数减少起搏比例可预防房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病因学 心房颤动/预防和控制 心脏起搏器 人工/副作用
下载PDF
单术者心脏起搏器植入不同缝合方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书英 李洁 +5 位作者 丁超 李斌 吴变稳 王刚 王艳炜 王冬梅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9期89-91,共3页
目的对比单术者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切口采用不同缝合方法的差异。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0月行单术者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380例,随机分为连续缝合组和间断缝合组,每组各190例,观察并比较术中两种方法切口缝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目的对比单术者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切口采用不同缝合方法的差异。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0月行单术者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380例,随机分为连续缝合组和间断缝合组,每组各190例,观察并比较术中两种方法切口缝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囊袋血肿和感染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连续缝合组手术切口缝合时间明显短于间断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两组囊袋血肿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囊袋感染病例。术后3个月内连续缝合组未见皮肤线头外露,间断缝合组皮肤线头外露6例(3.1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结论单术者起搏器植入术切口应用连续缝合法具有缝合时间短、无线头外露的优势,可作为单术者起搏器植入的常规缝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心脏起搏器 人工 皮肤 缝合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三种人工肝疗法对重型肝炎患者电解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宝华 宋树芬 +1 位作者 代学琴 高晓卡 《肝脏》 2005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血浆置换(PE)、血浆吸附(PA)、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不同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前后重型肝炎患者血电解质的变化,并分析原因以减少不良反应。方法68例重型肝炎患者分别行PE、PA、HP+HD治疗共135次,在每次治疗... 目的观察和比较血浆置换(PE)、血浆吸附(PA)、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不同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前后重型肝炎患者血电解质的变化,并分析原因以减少不良反应。方法68例重型肝炎患者分别行PE、PA、HP+HD治疗共135次,在每次治疗前后取血测K+、Na+、Cl-、HCO-3、Ca2+,比较它们在ALSS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68例患者行人工肝治疗后症状及肝功能均明显改善,比较每次治疗后与治疗前结果显示,PE组Ca2+下降(P<0.01),Na+和HCO-3升高(P均<0.05);HP+HD组K+下降(P<0.05),其余电解质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不同人工肝疗法引起血电解质的变化不同,以上不良反应可通过相应措施预防或减轻,以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疗法 重型肝炎 电解质 血浆置换 血浆吸附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下载PDF
人工晶体激光损伤阈值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何守志 李晓陵 +3 位作者 郝燕霞 王红 朱光明 张曙光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2期82-85,共4页
对不同材料及类型人工晶体(PMMA、硅凝胶、玻璃质人工晶体)激光能量和功率密度50%损伤阈值(DT-50)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其抗激光损伤能力由弱到强依次为硅凝胶人工晶体(79.22gW/cm^2),玻璃人工晶体(100.82gW/cm^2),PMMA切削人工晶体(... 对不同材料及类型人工晶体(PMMA、硅凝胶、玻璃质人工晶体)激光能量和功率密度50%损伤阈值(DT-50)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其抗激光损伤能力由弱到强依次为硅凝胶人工晶体(79.22gW/cm^2),玻璃人工晶体(100.82gW/cm^2),PMMA切削人工晶体(115.23gW/cm^2),模压PMMA人工晶体(142.49gW/cm^2)。建议在以Q-开关Nd:YAG激光作后囊膜切开时,激光输出能量或功率密度,应控制在人工晶体激光损伤阔值水平以下,以减少人工晶体损伤。本文还对各种人工晶体激光损伤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体 损伤 激光 副作用
下载PDF
康妇炎胶囊预防人工流产术后盆腔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祥华 陆丽嫦 刘偲 《北方药学》 2016年第4期9-10,共2页
目的:观察康妇炎胶囊预防人工流产术后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门诊人工流产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术后d2常规应用抗生素口服一周预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妇炎胶囊... 目的:观察康妇炎胶囊预防人工流产术后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门诊人工流产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术后d2常规应用抗生素口服一周预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妇炎胶囊口服一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盆腔炎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最低标准盆腔感染率为0.33%,附加标准及特异标准下无盆腔感染问题,低于对照组18.33%、0.33%以及10.00%(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与对照组的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妇炎胶囊具有预防人工流产术后盆腔炎的疗效,人工流产术后应用康妇消炎胶囊,盆腔炎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妇炎胶囊 人工流产术 盆腔炎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并发症及处理经验(附43例分析)
14
作者 罗伟 姚陆远 +3 位作者 龙恭铭 徐金汤 王兴矩 熊华锋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56-59,共4页
报告43例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并发症.均为单极型,经静脉右室心内膜永久性起搏;电极导管插入途径为右侧头静脉或颈外静脉,埋藏右侧胸部。术中并发症有6例发生阵发性室速或室颤;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局部反应或感染和起搏系统故障。详细介... 报告43例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并发症.均为单极型,经静脉右室心内膜永久性起搏;电极导管插入途径为右侧头静脉或颈外静脉,埋藏右侧胸部。术中并发症有6例发生阵发性室速或室颤;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局部反应或感染和起搏系统故障。详细介绍了处理经验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 并发症 感染 局部反应
下载PDF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应用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红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应用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方法在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中抽取38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确诊后均择机开展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 目的探究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应用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方法在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中抽取38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确诊后均择机开展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利用电脑分组方法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9例。对照组手术患者施行常规的术后护理,实验组手术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应用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活动能力评分和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了优质的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预后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且心功能的相关生化指标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更高,随访半年后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心律不齐、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律失常、心衰患者及时开展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心力衰竭的进程,术后结合优质的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服务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优化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运动能力,远期预后效果突出,值得临床进一步进行推广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心内科 心衰 康复护理 运功 效果
下载PDF
心理弹性在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应对方式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梁曦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12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PTG)及应对方式3者间的关系,并探讨心理弹性在PTG与应对方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120例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心脏起搏器植入1个月后1周... 目的分析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PTG)及应对方式3者间的关系,并探讨心理弹性在PTG与应对方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120例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心脏起搏器植入1个月后1周内,通过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患者相关指标,分析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理弹性、PTG与应对方式3者间的关系,并探讨心理弹性在PTG与应对方式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CD-RISC评分、PTGI评分和SCSQ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处于中等水平;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积极应对与心理弹性、PTG呈正相关(r>0,P<0.05);消极应对与心理弹性、PTG呈负相关(r<0,P<0.05);心理弹性与PTG呈正相关(r>0,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在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积极应对对PTG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贡献率为72.39%,消极应对对PTG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结论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PTG水平有待提升,积极应对不仅可以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影响PTG水平,而且可以直接影响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PTG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律失常 心脏起搏器 人工 韧性 心理 创伤后成长 应对方式 中介效应
下载PDF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及长期随访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石兆云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403-405,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需要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共308例。观察患者手术植入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进行随访跟踪治疗,观察患者植入永久性人... 目的观察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需要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共308例。观察患者手术植入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进行随访跟踪治疗,观察患者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长期效果。结果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并且心房颤动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部分患者治疗后的LVEF值得到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在运动耐量以及各种生活质量等均有显著提高和改善。患者在随访跟踪治疗过程中发现有36例并发症,其中并发症率为11.7%。结论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能够有效治疗患者各种疾病引起的心动过缓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长期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临床应用效果 长期随访
下载PDF
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曼月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明艳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9期53-55,共3页
目的 针对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曼月乐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本研究中纳入我院计划生育科行人工流产术后有避孕要求的患者和月经后要求避孕者,且无曼月乐放置禁忌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共纳入64例。... 目的 针对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曼月乐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本研究中纳入我院计划生育科行人工流产术后有避孕要求的患者和月经后要求避孕者,且无曼月乐放置禁忌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共纳入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于月经后第3~7天放置曼月乐,观察组患者于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曼月乐。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对随访期间患者避孕效果以及因放置曼月乐所致副作用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时间内妊娠率为0,脱环率为3.13%(1/32),续用率为93.75%(30/3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时间内因曼月乐所致各种副作用总发生率为25.00%(8/3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曼月乐可以避免对患者进行二次宫腔操作,防止人工流产术后短期内再次妊娠,与正常经期放置的避孕效果相当,是人工流产患者术后理想的避孕方案,有临床实践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 曼月乐 避孕效果 副作用
下载PDF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在起搏器术后囊袋积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陶红平 《临床护理杂志》 2006年第6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绷带 心脏起搏器 人工/副作用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药品投诉类案例信息识别及分类效能评估
20
作者 雷霜 冯变玲 +8 位作者 任碧琦 林书智 刘炜 朱小莹 戴盛宇 迟易泓 黄瀚博 谢华 刘晓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89-1592,I0001,共5页
目的评估构建的神经网络(NN)模型对药品投诉类案例的信息识别与分类效能,探究人工智能(AI)辅助人工审查分类的可行性。方法将X公司2022年8—10月线上收集的3090条反馈记录导入构建的NN模型,利用各指标对AI的分类效能进行评估并以3名资... 目的评估构建的神经网络(NN)模型对药品投诉类案例的信息识别与分类效能,探究人工智能(AI)辅助人工审查分类的可行性。方法将X公司2022年8—10月线上收集的3090条反馈记录导入构建的NN模型,利用各指标对AI的分类效能进行评估并以3名资深药物警戒专员一致判定结果为真实值,对比AI与人工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值;此外,用Kappa分数来评价AI与真实值组的一致性。结果与人工组相比,AI的F1值为90.48%,AUC值为95.20%,表明AI具有较高的分类质量;AI的灵敏度为90.48%,人工组为97.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AI组和人工组特异度分别为99.87%和9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I的Kappa值为0.903,表明AI组与真实值组具有极好的一致性。结论AI的分类效能具有较高的质量,对于投诉类案例的识别表现出较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可以为投诉和非投诉案例的快速识别分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 投诉类案例 效能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