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肥螈属(两栖纲:蝾螈科)一新种——弓斑肥螈Pachytriton archospotus sp. nov. 被引量:5
1
作者 沈猷慧 沈端文 莫小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5-652,共8页
本文记述两栖纲蝾螈目蝾螈科一新种,新种具肥螈属(Pachytriton)系列特征,与肥螈属已知2种比较有明显区别。如1)本新种与黑斑肥螈(Pachytriton brevipes)相似,体表具黑色小圆斑,但新种具额鳞弓、上鳃骨直而与后者不同;无斑肥螈(Pachytrit... 本文记述两栖纲蝾螈目蝾螈科一新种,新种具肥螈属(Pachytriton)系列特征,与肥螈属已知2种比较有明显区别。如1)本新种与黑斑肥螈(Pachytriton brevipes)相似,体表具黑色小圆斑,但新种具额鳞弓、上鳃骨直而与后者不同;无斑肥螈(Pachytrition labiatus)(地模标本)虽具额鳞弓,但上鳃骨明显弯曲,体表无黑色小圆斑;2)新种吻短,吻长小于眼间距,黑斑肥螈吻长大于眼间距,无斑肥螈吻长大于或等于眼间距,它们的头型明显不同,虽然三者头长均大于头宽,但头长、吻长、眼间距差异显著;3)繁殖期新种雄体肛区不明显肿胀,肛裂周边中、后部生殖乳突长,而且多,十分醒目;黑斑肥螈和无斑肥螈繁殖期肛区明显肿胀膨大,生殖乳突较短、且稀。经统计分析三种肥螈的头体长、头长、头宽、吻长和眼间距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蝾螈科 弓斑肥螈新种 湖南省
下载PDF
安徽省两栖动物新记录种——秉志肥螈
2
作者 黄平倩 汪帆 +7 位作者 鲁航 荣鹏 肖祥寅 张方 黄松 吴孝兵 李冰欣 陈进民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0-427,共8页
肥螈属Pachytriton是中国的特有两栖类群,目前,安徽省只记录费氏肥螈Pachytriton feii 1种。本研究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马金岭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时,采集到肥螈属动物标本,形态符合秉志肥螈Pachytriton granulosus的鉴别特征,基于... 肥螈属Pachytriton是中国的特有两栖类群,目前,安徽省只记录费氏肥螈Pachytriton feii 1种。本研究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马金岭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时,采集到肥螈属动物标本,形态符合秉志肥螈Pachytriton granulosus的鉴别特征,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片段的分子系统学分析显示,其与秉志肥螈有最近的进化关系,确认秉志肥螈为安徽省新记录。本次发现将秉志肥螈的分布区域拓展至白际山脉,为肥螈属的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对于皖南及其周边地区地质史与生物区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讨论了秉志肥螈和费氏肥螈的同域共存问题,安徽省肥螈属物种的分布格局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螈属 新记录 安徽省 白际山脉
下载PDF
无斑肥螈消化道五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布与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5
3
作者 张盛周 陈冬生 +3 位作者 张志强 吴孝兵 陈壁辉 吴经球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16,F002,共5页
用S P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无斑肥螈消化道五 羟色胺 (5 HTIR)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5 HTIR细胞从食道到直肠的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其中 ,幽门部密度最高 ,十二指肠次之 ,直肠最低。 5 HTIR细胞形态多样 ,有... 用S P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无斑肥螈消化道五 羟色胺 (5 HTIR)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5 HTIR细胞从食道到直肠的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其中 ,幽门部密度最高 ,十二指肠次之 ,直肠最低。 5 HTIR细胞形态多样 ,有圆形、梭形、纺锤形或烧瓶形 ,梭形、纺锤形或烧瓶形细胞有较长的胞突 ,有时胞突可见明显分叉。同时讨论了 5 HTIR细胞的分布特点、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斑肥塬 消化道 五-羟色胺细胞 分布 形成 两栖类 内分泌细胞
下载PDF
粤北南岭无斑肥螈的种群结构及食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剑 邹佩贞 +1 位作者 温彩燕 李石洲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1,共3页
南岭山区的无斑肥螈 (Pachytritonlabiatus)主要分布于海拔 85 0m以上的山区溪流中 ,当雌性头体长 >5 5mm ,雄性头体长 >4 5mm时 ,卵巢和精巢分别开始明显发育 ;生殖时期为每年 9~ 1 0月份 ;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主要食饵为环节... 南岭山区的无斑肥螈 (Pachytritonlabiatus)主要分布于海拔 85 0m以上的山区溪流中 ,当雌性头体长 >5 5mm ,雄性头体长 >4 5mm时 ,卵巢和精巢分别开始明显发育 ;生殖时期为每年 9~ 1 0月份 ;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主要食饵为环节、软体、节肢动物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斑肥螈 种群结构 食性 南岭地区
下载PDF
无斑肥螈皮肤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0-401,I0008,共3页
本文报导了无斑肥螈(Pachytriton labiatus)皮肤的显微结构和特点。其皮肤的基本结构与其他有尾两栖类相似,体背、腹部位的皮肤厚度和结构有一定差异,皮肤中有丰富的微血管,在表皮和真皮相接处分布密集,背部分布密度明显大于腹部。皮肤... 本文报导了无斑肥螈(Pachytriton labiatus)皮肤的显微结构和特点。其皮肤的基本结构与其他有尾两栖类相似,体背、腹部位的皮肤厚度和结构有一定差异,皮肤中有丰富的微血管,在表皮和真皮相接处分布密集,背部分布密度明显大于腹部。皮肤腺体较少,缺乏色素细胞,角质化程度较低,表皮细胞层数少,界限不清。表皮下的毛细血管常向表皮突起,突起处表皮细胞层数减少,形成皮肤的血气呼吸屏障,以保证皮肤有效的呼吸作用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斑肥螈 皮肤 组织学
下载PDF
贵州四种蝾螈科动物的核型和C-带比较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谷晓明 田应洲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08-112,共5页
GU Xiao Ming)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China) (TIAN Ying Zhou) (Department of Biology, Liupanshui Normal College,Shuicheng 553004,Guizhou,China)
关键词 蓝尾蝾螈 无斑肥螈 细痣疣螈 核型 C-带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无斑肥螈的生态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剑 邹佩贞 +1 位作者 温彩燕 李石洲 《韶关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83-86,共4页
无斑肥螈 [Pachytritonlabiatus (Unterstein) ]在广东南岭主要分布于海拔 80 0m以上的高山溪流中 ,当雌性头体长 >5 5mm ,雄性头体长 >4 5mm时 ,卵巢和精巢分别开始明显发育 ;生殖时期为每年 9~ 10月份 ;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 无斑肥螈 [Pachytritonlabiatus (Unterstein) ]在广东南岭主要分布于海拔 80 0m以上的高山溪流中 ,当雌性头体长 >5 5mm ,雄性头体长 >4 5mm时 ,卵巢和精巢分别开始明显发育 ;生殖时期为每年 9~ 10月份 ;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主要食饵为昆虫、环节、软体动物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类 无斑肥螈 种群结构
下载PDF
粤北南岭无斑肥螈的雌雄异形及雌性繁殖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剑 邹佩贞 +1 位作者 温彩燕 陈建荣 《韶关学院学报》 2002年第12期1-6,共6页
报道了粤北南岭无斑肥螈 (Pachytritonlabiatus)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 .性成熟两性个体全长、头体长和体重之间差异显著 ,成年雌体全长、头体长、体重显著大于雄性 .成体头长、头宽、尾长没有显著差异 .当雌体平均全长大于 1 2 7 84mm ... 报道了粤北南岭无斑肥螈 (Pachytritonlabiatus)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 .性成熟两性个体全长、头体长和体重之间差异显著 ,成年雌体全长、头体长、体重显著大于雄性 .成体头长、头宽、尾长没有显著差异 .当雌体平均全长大于 1 2 7 84mm ,雄体平均全长大于1 2 1 2 4mm时 ,卵巢和精巢才开始明显发育 .性腺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5~ 8月为卵巢的快速生长期 ,8、 9、 1 0月份卵巢重量平均值最大 ,1 2月至翌年 1月降为最低值 ,卵巢可以划分成 4个发育时期 ,产卵盛期在 9~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南岭 无斑肥螈 两性异形 雌性繁殖
下载PDF
贵州5种蝾螈几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的电泳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谷晓明 田应洲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35-37,共3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 ,分析了贵州疣螈 ,细痣疣螈 ,无斑肥螈 ,蓝尾蝾螈和尾斑瘰螈若干种组织的LDH同工酶 ,结果表明 5种蝾螈种属差异明显 :贵州疣螈 ,细痣疣螈的LDH为 5谱带型 ,而无班肥螈 ,蓝尾蝾螈和尾斑瘰螈的LDH则为...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 ,分析了贵州疣螈 ,细痣疣螈 ,无斑肥螈 ,蓝尾蝾螈和尾斑瘰螈若干种组织的LDH同工酶 ,结果表明 5种蝾螈种属差异明显 :贵州疣螈 ,细痣疣螈的LDH为 5谱带型 ,而无班肥螈 ,蓝尾蝾螈和尾斑瘰螈的LDH则为非五谱带型 ,各种的LDH亚基构成和迁移率均有所不同。依据 5个种的LDH同工酶的种属差异 ,对它们的系统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疣螈 细痣疣螈 蓝尾瘰螈 LDH同工酶 蝾螈科
下载PDF
无斑肥螈卵巢发育的初步观察
10
作者 徐剑 邹佩贞 +1 位作者 温彩燕 陈建荣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3-45,共3页
对2010-2011年分布在湖南、广东交界处南岭地区的无斑肥螈(Pachytriton labiatus)雌性个体生殖腺进行测量,观察了其生殖腺的大小、重量、以及发育程度的变化,并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卵进行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5-8月份为生殖腺的快速生长期... 对2010-2011年分布在湖南、广东交界处南岭地区的无斑肥螈(Pachytriton labiatus)雌性个体生殖腺进行测量,观察了其生殖腺的大小、重量、以及发育程度的变化,并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卵进行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5-8月份为生殖腺的快速生长期,产卵在8-9月进行.雌性体长113 mm以上时性腺开始膨大,150 mm以上时性腺成熟,卵可以分成3种类型,每次成熟卵粒38~60粒.参照不同发育阶段硬骨鱼卵母细胞的划分办法,该种动物卵母细胞发育的过程可以分为6个时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尾类 无斑肥螈 卵巢发育
下载PDF
无斑肥螈生殖腺季节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11
作者 徐剑 邹佩贞 +1 位作者 温彩燕 李石洲 《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11期70-73,79,共5页
对分布在湖南、广东交界处的南岭地区的无斑肥螈 (Pachytritonlabiatus)雌、雄性生殖腺在不同月份的大小、重量和不同发育程度卵的数量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5~8月份为生殖腺的快速生长期 ,9~ 1
关键词 无斑肥螈 生殖腺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无斑肥螈的人工饲养
12
作者 陈建荣 《韶关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9-51,共3页
无斑肥螈要饲养成功,须要水溶氧高、透明度高、不受污染,水温在12~25℃,地面不要震动,饵料以动物性食物最好.
关键词 无斑肥螈 人工饲养 饲养技术
下载PDF
凤凰县木江坪镇八斗山无斑肥螈的生活习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贤凤 申香花 文艳华 《陕西林业科技》 2008年第2期84-85,97,共3页
凤凰县木江坪镇八斗山中无斑肥螈(Pachytriton labiatus)主要分布于海拔650 m左右的山区溪流中,捕获的雌性个体平均49.5 g,雄性个体平均38 g。在人工饲养下对其生活习性、卵的发育、进食状况进行观察,结果得知其对海拔高度、水质的要求... 凤凰县木江坪镇八斗山中无斑肥螈(Pachytriton labiatus)主要分布于海拔650 m左右的山区溪流中,捕获的雌性个体平均49.5 g,雄性个体平均38 g。在人工饲养下对其生活习性、卵的发育、进食状况进行观察,结果得知其对海拔高度、水质的要求较高,主要食饵为昆虫、环节、软体动物的成、幼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斑肥螈 生活习性 八斗山
下载PDF
猫儿山小鲵和瑶山肥螈消化道组织结构及5-羟色胺细胞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毓 崔甄甄 +4 位作者 杨波 宁梅红 武正军 叶建平 黄华苑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7-607,共11页
为探讨猫儿山小鲵(Hynobius maoershanensis)和瑶山肥螈(Pachytriton intexpectatus)消化道结构的异同及5-羟色胺(5-HT)细胞的分布特征与食性、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常规组织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其消化道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为探讨猫儿山小鲵(Hynobius maoershanensis)和瑶山肥螈(Pachytriton intexpectatus)消化道结构的异同及5-羟色胺(5-HT)细胞的分布特征与食性、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常规组织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其消化道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猫儿山小鲵和瑶山肥螈的消化道均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和直肠,但瑶山肥螈消化道长于猫儿山小鲵。猫儿山小鲵和瑶山肥螈的比肠长(即肠道长与头体长的比值)分别为0.57±0.03(n=5)和0.84±0.03(n=5)。两者消化道组织结构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主要差异在消化道黏膜层和肌层厚度。猫儿山小鲵的消化道黏膜层以胃体部最厚,达(712.82±37.67)μm(n=5),而瑶山肥螈则胃贲门部最厚,为(403.24±55.81)μm(n=5);二者消化道肌层均以胃幽门部最厚,但瑶山肥螈胃幽门部的肌层厚度比猫儿山小鲵的厚。二者消化道均有开放型和闭合型的5-HT细胞,但5-HT细胞的分布特征不同:猫儿山小鲵分布密度高峰位于直肠,低谷位于食道;瑶山肥螈则在十二指肠部位分布密度最高,直肠最低。综上所述,猫儿山小鲵和瑶山肥螈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结构相似,二者肠道长占头体长的比值均不超过1,符合肉食性动物消化道短的特征。二者消化道5-HT细胞都具有内、外分泌功能,分布密度具有自身的特点,可能与它们的食物组成和生活环境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儿山小鲵 瑶山肥螈 消化道 组织形态学 5-羟色胺细胞
原文传递
猫儿山两种有尾两栖类消化道嗜银细胞比较观察
15
作者 崔甄甄 陈毓 +3 位作者 宁梅红 杨波 韩丽霞 黄华苑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5-912,共8页
为探究有尾两栖类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特点,以分布于猫儿山保护区的猫儿山小鲵(Hynobius maoershanensis)和瑶山肥螈(Pachytriton inexpect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Grimelius银染法,对二者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与分布密度进... 为探究有尾两栖类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特点,以分布于猫儿山保护区的猫儿山小鲵(Hynobius maoershanensis)和瑶山肥螈(Pachytriton inexpect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Grimelius银染法,对二者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与分布密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为有尾两栖类消化道比较组织学和内分泌学研究积累基础资料,并为两栖类消化生理学研究提供形态学数据基础。结果显示,两种动物从食道至直肠均有嗜银细胞分布,分布型都呈波浪形,均在食道处分布密度(个/视野)最高,猫儿山小鲵为2.00±0.69,瑶山肥螈为3.42±0.31,在猫儿山小鲵回肠(1.45±0.50)和瑶山肥螈在直肠(1.63±0.97)分布密度最低。瑶山肥螈消化道各部位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都高于猫儿山小鲵,两种动物嗜银细胞分布密度在食道、贲门、十二指肠和回肠中差异显著,但在胃体、幽门和直肠中差异不显著。对同一物种消化道不同部位嗜银细胞进行比较,猫儿山小鲵及瑶山肥螈的嗜银细胞分布密度高峰均出现在食道,其中,猫儿山小鲵食道与十二指肠、回肠、直肠差异显著(P<0.05),瑶山肥螈食道与其他各部位差异显著(P<0.05)。嗜银细胞形状多样,有圆形、椭圆形、锥形和梭形等,可分为闭合型和开放型细胞。猫儿山小鲵生活环境多为沼泽地,富含淤泥、落叶,喜食蛙类蝌蚪、蚯蚓等个体较小且易消化的食物,瑶山肥螈生活环境为石块粗砂较多的山溪,以虾、蟹、螺等为食,这两种动物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分布密度各具自身特点,可能与其生境及食性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儿山小鲵 瑶山肥螈 消化道 嗜银细胞 形态与分布
原文传递
雌性瑶山肥螈泄殖腔显微结构
16
作者 李叙霖 龚宇舟 谢锋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02-805,共4页
本文对雌性瑶山肥螈(Pachytriton inexpectatus)的泄殖腔进行了组织学研究,其具有和其他有尾两栖类相似的皮肤形态。虽然不同部位皮肤组织的厚度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具有表皮和真皮等相同的基本结构。雌性瑶山肥螈的泄殖腔还具有与精子储... 本文对雌性瑶山肥螈(Pachytriton inexpectatus)的泄殖腔进行了组织学研究,其具有和其他有尾两栖类相似的皮肤形态。虽然不同部位皮肤组织的厚度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具有表皮和真皮等相同的基本结构。雌性瑶山肥螈的泄殖腔还具有与精子储藏相关的特殊腺体储精管腺和腹腺,及与腺体结构相关的泄殖腔管。这表明该物种雌性个体的泄殖腔具备了精子储藏功能的形态结构,为其进行多次交配、分批产卵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山肥螈 泄殖腔 精子储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