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ying the Catch-MSY model to the stock assessment of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saury Cololabis Saira 被引量:4
1
作者 SHI Yongchuang HUA Chuanxiang +2 位作者 ZHU Qingcheng HUANG Shuolin FENG Huili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945-1955,共11页
The Pacific saury(Cololabis saira)is one of the major harvested species in the temperate waters of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Ocean(NPO).The Catch-MSY model uses catch data and basic life history information to estimate... The Pacific saury(Cololabis saira)is one of the major harvested species in the temperate waters of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Ocean(NPO).The Catch-MSY model uses catch data and basic life history information to estimate the 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for data-limited fisheries.Since there is considerable uncertainty in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Pacific saury stock in the NPO,the Catch-MSY model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o estimate MSY on the basis of catch data and life history information from the North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NPFC).During the process,17 scenarios,according to different prior distributions of the 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r)and carrying capacity(K),were set for sensitivity analysis.Moreover,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atch time series and different process errors were taken into account.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1)there was a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ln(r)and ln(K);the MSY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lower limit of r;(2)The time series of catch data had a limited impact on the assessment results,whereas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were sensitive to the annual catch in the first and last years;(3)The estimated MSYs of the Pacific saury were 47.37×10^4 t(41.57×10^4 t to 53.17×10^4 t)in scenario S1A and 47.53×10^4 t(41.79×10^4 t to 53.27×10^4 t)in scenario S1B.Given the uncertainty of the Catch-MSY model,maintaining a management target between 50×10^4 t and 70×10^4 t was a better management regulation.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Catch-MSY model is a useful choice for estimating the MSY of data-limited species such as the Pacific sa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labis saira Catch-MSY model 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 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下载PDF
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初步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黄洪亮 张勋 +2 位作者 徐宝生 王明彦 汤振明 《海洋渔业》 CSCD 2005年第3期206-212,共7页
根据2004年7~11月'中远渔1号'调查船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探捕调查的生产情况,对秋刀鱼渔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秋刀鱼渔场可根据渔场位置分为北部渔场和南部渔场,北部渔场范围为44°~45°N、156°~158°... 根据2004年7~11月'中远渔1号'调查船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探捕调查的生产情况,对秋刀鱼渔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秋刀鱼渔场可根据渔场位置分为北部渔场和南部渔场,北部渔场范围为44°~45°N、156°~158°E,南部渔场范围为41°~42°N、150°~151°E,南部渔场的分布范围小于北部渔场.②秋刀鱼的生产以11月份生产最好,平均日产量达22.7t,其中最高日产量为60.42t;8月份的秋刀鱼生产最差,平均日产量为2.95t,与2003年的12.05 t反差较大,主要是由于受到渔场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鱼发位置偏至俄罗斯专属经济区内的缘故.③秋刀鱼舷提网作业平均日放网次数达7.6次,最高1天放网次数达到16次,而最高网次产量为11.05t.④秋刀鱼渔获组成以中小型鱼为主,占80%以上,除7月份渔获中特大型秋刀鱼占有较大比例外,其余月份很少有特大级秋刀鱼.⑤在相近的渔场位置,秋刀鱼个体随着生产月份的推迟,鱼体呈变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渔场 北太平洋 公海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公海7~9月秋刀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的关系 被引量:24
3
作者 朱清澄 花传祥 +2 位作者 许巍 朱国平 夏辉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3期228-233,共6页
根据2003~2005年7~9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数据和水温遥感数据,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分布及其与表温和上层水温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7~9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重心有从西南向东北... 根据2003~2005年7~9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数据和水温遥感数据,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分布及其与表温和上层水温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7~9月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重心有从西南向东北变动的趋势;各月产量重心处水温结构有较大差异,9月混合层深度较7月和8月有所加深,渔场也较后者向北移动;各月高产渔区0~15m温度梯度都在0.25℃/m以下.0~40m温度梯度在0.1℃/m左右,40~60m温度梯度在0.25~0.42℃/m之间: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渔区月产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捕捞努力量、渔区平均日产量和表温是其主要影响因子,对渔区平均日产量影响较大的有表温、0~15m温度梯度、0~40m温度梯度和月份,其关联度都在0.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渔场分布 西北太平洋 水温
下载PDF
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形成与水温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国平 朱清澄 +2 位作者 陈锦淘 许巍 张先存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1-96,共6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2004年7~9月在北太平洋秋刀鱼(Cololabissaira)资源调查中的渔业数据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各小渔场Ⅰ~Ⅳ的温跃层厚度及其平均值分别为23.21~45.23m(22.02m),9.26~26.16m(16.90m),...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2004年7~9月在北太平洋秋刀鱼(Cololabissaira)资源调查中的渔业数据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各小渔场Ⅰ~Ⅳ的温跃层厚度及其平均值分别为23.21~45.23m(22.02m),9.26~26.16m(16.90m),19.03~27.60m(8.57m)和19.09~30.53m(11.44m)。各小渔场0~50m(50~100m)的温度梯度分别为0.46℃/m(0.40℃/m),0.36℃/m(0.14℃/m),0.49℃/m(0.24℃/m)和0.42℃/m(0.18℃/m)。50~100m水层时,各渔场最高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PerUnitEffort,CPUE)平均分布的各层温度范围较为接近,50m水层为3.00℃左右,75m水层约为2.00℃,100m水层为1.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 渔场 水温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夏季索饵场浮游动物的分布 被引量:9
5
作者 朱清澄 夏辉 +1 位作者 花传祥 许巍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0-898,共9页
根据2005年7-9月于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所采集到的浮游动物的有关数据,对调查海域表层浮游动物的组成、数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在30个站点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中,分别测得甲壳纲、矢足纲、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的25种代表种,其中以... 根据2005年7-9月于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所采集到的浮游动物的有关数据,对调查海域表层浮游动物的组成、数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在30个站点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中,分别测得甲壳纲、矢足纲、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的25种代表种,其中以桡足类、箭虫类、端足类、糠虾类和磷虾类的平均丰度最高。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不均匀,近专属经济区和46°30′N以北各站点的生物量较高,站点平均值为每立方米(430.06±251.18)mg,超过每立方米500mg的站点共有11个。分别利用灰色关联和胃含物法对其与秋刀鱼渔场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秋刀鱼的平均日产量为(7.72±5.25)t,日均网次产量为(0.78±0.33)t,都与桡足类、端足类、箭虫类的分布关系非常显著。秋刀鱼胃含物样本频数最高依次为桡足类、箭虫类、虾类、端足类、浮蚕类。在浮游动物中,桡足类和箭虫类占绝对优势,出现频率分别达到100%和93.3%,平均每立方米生物量为298.56mg和118.09mg,其和占总生物量的高达96.88%,严重影响了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分析认为与中心渔场分布的关系最为显著,因此可将其生物量大小作为确定秋刀鱼中心渔场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秋刀鱼 产量分布 西北太平洋 渔场
下载PDF
夏季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浮游动物数量分布初步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朱清澄 马伟刚 +2 位作者 刘昊 夏辉 刘瑜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22,共5页
根据2005年7月-10月在北太平洋150°E-158°56’E、42°34’N-46°25’N进行秋刀鱼资源探捕所获得的浮游动物样本资料的分析、鉴定,在15个站点的海洋浮游动物样本中,测得甲壳纲的桡足类、端足类、糠虾类、磷虾类,毛... 根据2005年7月-10月在北太平洋150°E-158°56’E、42°34’N-46°25’N进行秋刀鱼资源探捕所获得的浮游动物样本资料的分析、鉴定,在15个站点的海洋浮游动物样本中,测得甲壳纲的桡足类、端足类、糠虾类、磷虾类,毛颚类、腔肠动物以及被囊动物等的代表种。其中桡足类占绝对优势,隶属于1目4科5属8种。总浮游生物量分布范围为136~1848mg/m^3,均值为865.6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数量分布 北太平洋 秋刀鱼 渔场
下载PDF
2005年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分布及其与表温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5
7
作者 花传祥 朱清澄 +1 位作者 吴永辉 许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0-94,共5页
根据2005年7月中旬砷月下旬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力鱼生产调查资料及其表温度数据,按周及经纬度10×1°时空分辨率,利用GIS(渔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rine Explorer4.0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分布及其与... 根据2005年7月中旬砷月下旬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力鱼生产调查资料及其表温度数据,按周及经纬度10×1°时空分辨率,利用GIS(渔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rine Explorer4.0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分布及其与表温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各周作业渔场的分布变化较大,且呈西南向东北变化的趋势。作业渔场分布在表温为11~15℃的海域,最造作业表温为12—13℃。调查期间各个温度组作业CPUE(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渔场分布 西北太平洋 表温
下载PDF
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叶旭昌 刘瑜 +1 位作者 朱清澄 许巍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4-268,共5页
根据2004年7月-11月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探捕调查的生物学数据,通过统计回归方法分析了秋刀鱼的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性比,叉长分布,叉长和体重、净重关系。结果为:性成熟度为Ⅱ期的占52.96%;摄食等级主要为2级和3级,占72.91%;性比接近1∶1... 根据2004年7月-11月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探捕调查的生物学数据,通过统计回归方法分析了秋刀鱼的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性比,叉长分布,叉长和体重、净重关系。结果为:性成熟度为Ⅱ期的占52.96%;摄食等级主要为2级和3级,占72.91%;性比接近1∶1;体长范围为186-340 mm,优势体长组为220-280 mm;雌性的叉长略大于雄性;群体可能属于两个不同群体,生长参数大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生物学特性 北太平洋公海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浮游动物数量分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清澄 刘昊 +3 位作者 马伟刚 刘瑜 夏辉 花传祥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根据2005年7—10月在北太平洋E150°-158°56’、N42°34’-46°25’进行秋刀鱼资源探捕所获得的15个站点浮游动物样本资料,测得甲壳纲的桡足类、端足类、糠虾类、磷虾类,毛颚类、腔肠动物以及被囊动物等的代表种。... 根据2005年7—10月在北太平洋E150°-158°56’、N42°34’-46°25’进行秋刀鱼资源探捕所获得的15个站点浮游动物样本资料,测得甲壳纲的桡足类、端足类、糠虾类、磷虾类,毛颚类、腔肠动物以及被囊动物等的代表种。其中桡足类占绝对优势,隶属于1目4科5属8种。浮游动物生物量4—699mg/m^3,均值168.6mg/m^3。根据浮游动物的种类、分布状况及优势种类的强弱,判断和分析黑潮暖流的强弱趋势,对确定秋刀鱼渔场的南北位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分布 北太平洋 秋刀鱼 渔场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及CPUE值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越 黄洪亮 +3 位作者 刘健 杨嘉樑 齐广瑞 周斌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64,共4页
为了初步掌握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的变动规律,利用"欧亚1号"渔船2014年5—11月的渔捞数据,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各月作业渔场分布较广,作业区域范围在38&#... 为了初步掌握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的变动规律,利用"欧亚1号"渔船2014年5—11月的渔捞数据,对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各月作业渔场分布较广,作业区域范围在38°N^48°N、147°E^163°E之间;捕捞作业渔场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洄游路线基本一致;8月份的月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最低,仅为9.1 t/d,9—11月份CPUE平均值较高;39°N^40°N的CPUE平均值较高,为36.10 t/d,146°E^147°E的CPUE平均值较高,为52.29 t/d;捕捞作业区域的作业水温范围在9.8~16.5℃区间内,其中接近72%的作业时间处于12~14℃之间;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CPUE值波动范围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公海 秋刀鱼 作业渔场 CPUE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基于环境因子的西北太平洋秋刀鱼剩余产量模型建立 被引量:6
11
作者 易炜 陈新军 余为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55-60,共6页
根据1995-2014年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业渔获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其产卵场的表温(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及太平洋年代气候振动(Pacific Decade Oscillation,PDO),分别以PDO因子纳入和不纳入,建立基于SST因子的剩余产... 根据1995-2014年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业渔获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其产卵场的表温(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及太平洋年代气候振动(Pacific Decade Oscillation,PDO),分别以PDO因子纳入和不纳入,建立基于SST因子的剩余产量模型,分析SST与PDO对秋刀鱼资源的影响。结果显示,3月产卵场132°30′E、35°30′N的SST与CPUE关系密切,可作为表征资源丰度的因子;加入PDO的影响后,SST与CPUE的关系更加密切。研究表明,秋刀鱼资源量和持续产量的变动受捕捞努力量、产卵场SST和PDO控制。建议在渔业管理中应根据各年海洋环境状况来确定最大可持续产量,并实时调整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海表面温度 太平洋年代气候振动 捕捞努力量 剩余产量模型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分布及与海水表层温度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邹晓荣 朱清澄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26-30,共5页
根据2003~2004年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调查结果,对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海水表层温度(SST)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9月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主要集中在40.5°N^44.5°N、151.5°E^158°E,SST为10℃~19℃... 根据2003~2004年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调查结果,对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分布及其与海水表层温度(SST)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9月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主要集中在40.5°N^44.5°N、151.5°E^158°E,SST为10℃~19℃,捕捞群体以中大型个体为主;各月最高产量及最大CPUE时的SST各不相同,渔场的形成和丰度与亲潮和黑潮的势力强弱及其分布密切相关。经K-S检验,结果表明,各月SST与产量及样本平均体长、平均体重的差异均不显著。这些渔场可作为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兼作渔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渔场 日产量 海水表层温度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分布与海表温度锋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瑜 郑全安 李晓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16-1926,共11页
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渔业之一,其渔场分布与海表温度及温度变化息息相关。本研究通过海表温度(SST)的遥感数据计算海表水平温度梯度(SSTG),根据2013—2015年中国(不含中国台湾省)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业生产数据,... 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渔业之一,其渔场分布与海表温度及温度变化息息相关。本研究通过海表温度(SST)的遥感数据计算海表水平温度梯度(SSTG),根据2013—2015年中国(不含中国台湾省)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业生产数据,分析海表温度锋与秋刀鱼资源丰度和渔场时空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秋刀鱼作业渔场主要分布于37°~49°N,145°~165°E;SST为10~14°C时,单位捕捞渔获量(CPUE)与SST呈负相关,SST为14~17°C时呈正相关,最适宜SST为12.5~14.5°C。当SSTG为0.01~0.06°C/km时,CPUE与SSTG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最适宜SSTG为0.01~0.05°C/km。作业海域温度锋与CPUE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CPUE作业点到锋面的距离(DIST)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在夏季6—8月,当DIST为0~100 km范围内时,CPUE与DIST呈线性正相关,在秋季9—11月,CPUE与DIST呈对数负相关,90%以上的作业点出现在DIST为0~50 km范围内。研究表明,海表温度影响着秋刀鱼洄游渔场分布,亲潮黑潮交汇区形成冷水楔,海表温度锋集聚,进而秋刀鱼鱼群集群,形成高产渔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海表温度梯度 温度锋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椎骨形态的初步研究
14
作者 朱清澄 高玉珍 +1 位作者 王晓杰 杨明树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6-21,共6页
根据2011年7—9月于西北太平洋采集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样本,对其椎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测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形态参数,研究了主要形态参数与叉长的关系。结果显示,秋刀鱼具有66-67枚椎骨,其中具有67枚椎骨的秋刀鱼... 根据2011年7—9月于西北太平洋采集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样本,对其椎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测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形态参数,研究了主要形态参数与叉长的关系。结果显示,秋刀鱼具有66-67枚椎骨,其中具有67枚椎骨的秋刀鱼比率较大(67.57%),肋骨39对,具有66和67枚椎骨的秋刀鱼在26-28 cm间比例较大,椎骨数目与秋刀鱼生长不相关(r=0.13)。横轴直径、外径不存在性别间差异(P〉0.05),纵轴直径、观察面面积、观察面周长之间存在性别间差异(P〈0.05),骨长性别差异极显著(P〈0.01)。椎骨的纵轴直径、横轴直径、周长和面积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于第20枚椎骨出现最大值,外径和骨长则先增加后缓慢减小,最大值出现在第10枚椎骨附近,椎骨各形态参数最大值出现在尾椎部位。椎骨形态参数主成分分析结果,横轴直径作为椎骨宽度的表征指标,外径作为椎骨长度的表征指标。横轴直径、外径的变化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分布范围主要在1.5-2.5 mm,与秋刀鱼的叉长呈显著正相关,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秋刀鱼 椎骨
下载PDF
不同气候模态下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海况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非 陈新军 +1 位作者 朱清澄 花传祥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28,共9页
根据1985—2013年日本秋刀鱼(Cololabis saira)生产数据,结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温度距平值(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及亲潮、黑潮环境数据,探究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根据1985—2013年日本秋刀鱼(Cololabis saira)生产数据,结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温度距平值(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及亲潮、黑潮环境数据,探究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冷、暖2种气候模态下秋刀鱼产卵场、索饵场海况特征及资源丰度差异。结果表明,PDO暖期内单位捕捞量努力量(catch per unit effect,CPUE)略高于冷期,另CPUE与PDO指数存在滞后关系,且前者滞后于后者3年时相关系数最大(–0.318);PDO冷、暖模态转换对索饵场SST影响较产卵场大(P<0.05),产卵场及索饵场SSTA与PDO指数间均呈负相关性,滞后时间分别为–1和0年时相关系数最大;PDO暖期内黑潮经向流量年间变化率低于冷期,冷、暖2种模态下亲潮春季占有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冷、暖模态转换对亲潮影响程度大于黑潮。研究表明,2种气候模态通过影响秋刀鱼产卵场及索饵场的海表温、海况环境,进而对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量产生年间波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气候模态 海表温度 海况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秋刀鱼酶解制备抗氧化活性肽的工艺 被引量:11
16
作者 栾俊家 张尚悦 +7 位作者 李昂达 李学鹏 励建荣 林洪 王明丽 郭晓华 于建洋 周小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2-181,共10页
采用酶解法从秋刀鱼肌肉中提取抗氧化活性肽,以水解度(DH)、TCA-可溶性肽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Fe^(3+)还原力、·OH清除率以及O_(2)^(-)·清除率为指标,从六种商业用酶中(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 采用酶解法从秋刀鱼肌肉中提取抗氧化活性肽,以水解度(DH)、TCA-可溶性肽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Fe^(3+)还原力、·OH清除率以及O_(2)^(-)·清除率为指标,从六种商业用酶中(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胰蛋白酶)筛选出最适蛋白酶。以料液比、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温度、pH五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选取影响酶解显著的三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并对最优条件下的酶解液进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最适蛋白酶为中性蛋白酶。三因素对酶解液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大小为料液比>酶添加量>酶解时间,秋刀鱼抗氧化活性肽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料液比为1:2.67(质量体积比,g/mL)、酶添加量为0.60%、酶解时间为4.04 h、温度为50℃、pH7.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酶解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2.33%,Fe^(3+)还原力为0.711(20 mg/mL),与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制备的秋刀鱼抗氧化活性肽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酶解液中,分子量<3000 Da的组分占97.87%。共检测出16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9.79%,抗氧化活性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7.01%。本文为秋刀鱼的高值化利用和多肽类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酶解 抗氧化活性肽 氨基酸组成 分子量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Schaefer模型的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评估和管理 被引量:6
17
作者 石永闯 朱清澄 +1 位作者 黄硕琳 花传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共10页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是西北太平洋温带海域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也是西北太平洋渔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研究根据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NPFC)统计的2003~2017年渔获量数据以及中国秋刀鱼组织提交的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数据(Catch per uni...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是西北太平洋温带海域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也是西北太平洋渔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研究根据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NPFC)统计的2003~2017年渔获量数据以及中国秋刀鱼组织提交的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数据(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基于贝叶斯Schaefer剩余产量模型,分基准方案和敏感性分析方案对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估,并对其管理策略做了风险分析。结果显示,基准方案和敏感性分析方案下模型参数预测值以及生物学参考点估计值比较相近。在基准方案下,估算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为75.26×10^4 t,最大可持续产量的资源量BMSY为240.14×10^4 t,此时的捕捞死亡率为0.32。在敏感性分析方案下,估算的最大的可持续产量MSY为70.03×10^4t,最大可持续产量的资源量BMSY为232.53×10^4t,此时的捕捞死亡率为0.31。该海域秋刀鱼资源状况良好,未经受过度捕捞。风险评估分析表明,为使秋刀鱼资源可持续利用,需将捕获率设定在0.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贝叶斯Schaefer模型 资源评估与管理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秋刀鱼舷提网渔具性能模型试验与海上实测结果的比较评估 被引量:3
18
作者 石永闯 朱清澄 +1 位作者 花传祥 张衍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舷提网是秋刀鱼(Cololabis saira)作业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渔获率较高得到迅速推广。模型试验和海上实测是研究网具性能最为普遍的两种方式,两者试验结果的对比评估对于更好地测定网具作业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2014年11-12月进... 舷提网是秋刀鱼(Cololabis saira)作业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渔获率较高得到迅速推广。模型试验和海上实测是研究网具性能最为普遍的两种方式,两者试验结果的对比评估对于更好地测定网具作业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2014年11-12月进行的秋刀鱼舷提网静水槽模型试验以及2015年7-10月和2016年6-10月在"鲁蓬远渔019"号船上进行的秋刀鱼舷提网网具性能测试试验测定的网具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网具的沉降深度和提升速度进行了标准化,并利用Bootstrap法分析了舷提网模型试验和海上实测试验结果。结果表明:(1)通过Bootstrap法得出标准化后的实测网最大沉降深度的均值分布范围为20.37~29.54 m,95%置信区间为21.76~28.13 m;模型网网具最大沉降深度均值的范围为26.42~37.58 m,95%置信区间为27.70~36.20 m。实测网网具中部最大沉降深度均值大约是模型网网具中部最大沉降深度均值的0.731~0.783倍。(2)通过Bootstrap法得出标准化后的实测网提升速度的均值分布范围为0.107~0.193 m/s,95%置信区间为0.111~0.191 m/s;模型网网具提升速度均值的范围为0.204~0.316 m/s,95%置信区间为0.207~0.312 m/s。实测网网具中部提升速度均值大约是模型网网具中部提升速度均值的0.591~0.611倍。(3)当假设海流速度为0时,求得实测网网具的平均沉降深度为29.14~41.21 m,约为模型网网衣中部最大沉降深度均值的0.751~0.807倍。(4)30 m和60 m水深的海流速度均对实物网网具中部的沉降深度有所影响,60 m水深的流速影响更加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舷提网 沉降深度 提升速度 多元回归
下载PDF
不同气候模态下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丰度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祝楠 陈新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82,共9页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资源对海洋环境因素极为敏感,不同气候模态可能对秋刀鱼资源丰度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1990-2014年西北太平洋日本的秋刀鱼渔业中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以此作为资源丰度),以及相应产卵场、索饵场的海表温(S...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资源对海洋环境因素极为敏感,不同气候模态可能对秋刀鱼资源丰度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1990-2014年西北太平洋日本的秋刀鱼渔业中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以此作为资源丰度),以及相应产卵场、索饵场的海表温(SST)遥感数据,探讨太平洋年际震荡(PDO)指数冷、暖年下,秋刀鱼资源丰度CPUE变化与产卵场、索饵场SST的关系,并分别建立资源丰度的预测模型。研究表明,PDO冷年索饵场4月SST与年CPUE显著相关(P<0.05),PDO暖年索饵场11月的SST与年标准化CPUE显著相关(P<0.05)。PDO冷、暖年的秋刀鱼资源丰度的预测模型中,CPUE均与索饵场11月的SST、索饵场4月SST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统计学上为显著相关(P<0.05)。PDO冷年(2012年)和PDO暖年(2014年)的CPUE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对误差分别为14.03%、-16.26%,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研究认为,不同气候模态下,可用于秋刀鱼资源丰度预测的环境因子不同,上述建立资源丰度模型可用于业务化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秋刀鱼 太平洋年代际震荡 海表温 资源丰度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CPUE标准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石永闯 朱清澄 +1 位作者 黄硕琳 冯慧丽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共12页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渔业种类之一,其资源评估工作已成为热点问题,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标准化可以为开展有效的资源评估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本研究利用2003~2017年中国大陆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业...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渔业种类之一,其资源评估工作已成为热点问题,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标准化可以为开展有效的资源评估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本研究利用2003~2017年中国大陆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业生产统计资料,结合卫星遥感获得的海洋环境数据,如海表面温度、海表温度梯度、海表面高度等,基于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和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对中国大陆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业进行CPUE标准化。结果显示,根据BIC准则,在GLM模型结果中,年份、月份、经度、纬度、海表面温度、海表面高度、海表温度梯度及年份与月份对CPUE具有显著影响,并组成了GLM模型的最佳模型,对CPUE偏差的解释率为52.47%;在GAM模型结果中,除上述8个影响变量外,交互项月份与经度和月份与纬度也对CPUE影响较大,GAM的最佳模型对CPUE偏差的解释率为61.9%。通过5-fold交叉验证分析发现,GAM模型标准化结果较优于GLM模型,更适合于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业CPUE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刀鱼 广义可加模型 广义线性模型 CPUE标准化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