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起搏比例对老年患者起搏术后心房颤动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彭晖 沈潞华 马文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8期607-611,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无心房颤动(房颤)病史的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患者在双腔起搏器植入后房颤负荷的变化,探讨心房起搏比例对老年患者起搏器植入后房颤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首... 目的:通过观察无心房颤动(房颤)病史的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患者在双腔起搏器植入后房颤负荷的变化,探讨心房起搏比例对老年患者起搏器植入后房颤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301例,进行常规随访(3.9±1.8)年,纳入最后统计的共283例患者。随访时读取起搏器内存储信息,记录心房早搏(房早)次数、最长房颤持续时间和房颤负荷;同时获取心房、心室起搏占总心搏的比例。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将心房起搏比例>66%(66%为心房起搏比例中位数)设为高心房起搏比例组(141例),心房起搏比例≤66%设为低心房起搏比例组(142例)。结果与低心房起搏比例组相比,高心房起搏比例组患者房颤负荷(最长房颤持续时间和房颤负荷中位数)更低(P<0.05);且房早数量要少于低心房起搏比例组(P<0.05);但心室起搏比例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和术后两组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起搏器植入后的房颤易患人群,高心房起搏比例可减少房颤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起搏比例 心房颤动负荷 心脏起搏器 人工 病窦综合征
下载PDF
心室自动阈值夺获自动模式转换双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观察(附20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付乃宽 许静 +4 位作者 信庭文 吴尚勤 孙姗 王惠中 梁爽霖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87-589,共3页
目的:介绍自动阈值夺获(Autocapture)自动模式转换(Automatic Mode Switch)双腔起搏器测试及随访。方法:20例患者,肥厚梗阻型心肌病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9例,病窦10例其中阵发房颤(AF)5例。植入Affinity DC 5230起搏器,植入手术同... 目的:介绍自动阈值夺获(Autocapture)自动模式转换(Automatic Mode Switch)双腔起搏器测试及随访。方法:20例患者,肥厚梗阻型心肌病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9例,病窦10例其中阵发房颤(AF)5例。植入Affinity DC 5230起搏器,植入手术同普通DDD,术中及随访测试起搏阈值,阻抗,输出电压,刺激除极波(ER),极化电位。结果:除1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外,余19例患者自动阈值夺获(其中5例阵发AF患者开启自动模式转换),术中或术后3天均开启,随访6个月工作良好。结论:具有自动阈值夺获及自动模式转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安全节能,使用寿命长,模式自动转换功能尤适用于伴阵发AF的慢-快综合征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起搏器 心脏传导阻滞 病窦综合征 双腔起搏器
下载PDF
48例AAI起搏临床随访观察
3
作者 吴尚勤 徐小雷 +1 位作者 许静 卢凤民 《天津医药》 CAS 2000年第5期268-270,共3页
AAI起搏器是近年来逐渐引起国内外重视的一种生理性起搏,我院自1993年1月~1998年9月共安置48例此种起搏器,均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其中单纯窦缓、窦停30例,慢快综合征18例。安置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仅1例发生早期电... AAI起搏器是近年来逐渐引起国内外重视的一种生理性起搏,我院自1993年1月~1998年9月共安置48例此种起搏器,均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其中单纯窦缓、窦停30例,慢快综合征18例。安置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仅1例发生早期电极脱位,1例1年后发生Ⅱ度AVB。结论:AAI起搏方式具有简单、经济、实用的特点,并可预防和减少阵发房颤的发生,不会发生起搏器综合征,是一种良好的生理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窦综合征 心脏传导阻滞 人工心脏起搏器 AAI
下载PDF
心房感知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探讨
4
作者 郭启智 廖德宁 +4 位作者 牛小萍 钱建英 陈懿 卢必德 吴宗贵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感知起搏器(AAI)的临床应用状况和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2002年在长征医院进行起搏治疗的175例SSS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中132例患者分成AAI、双腔感知起搏器(DDD)、心室感知起搏器(... 目的:探讨心房感知起搏器(AAI)的临床应用状况和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2002年在长征医院进行起搏治疗的175例SSS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中132例患者分成AAI、双腔感知起搏器(DDD)、心室感知起搏器(VVI)三组,定期门诊随访,观察房颤、中风、心力衰竭、起搏器综合征、手术并发症、起搏电极脱位、生活质量改善以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率等临床情况。结果:175例SSS患者中共有AAI适应证42%(73例),但仅有13%(22例)置入AAI起搏器。AAI组的房颤、中风、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VVI组。AAI组中未发现新发生的AVB。结论:AAI起搏较其他起搏方式更有利于SSS的预后。应该注意纠正临床上AAI起搏器应用率偏低的不合理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I 起搏器 临床应用 患者 SSS 心房 VVI 感知 DDD 发现
下载PDF
右束支旁起搏电极导线植入的初步探讨
5
作者 杜优优 姚瑞 +2 位作者 郑英梅 赵洛沙 陈庆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1期13-17,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右束支旁起搏电极导线的植入方法,并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5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在右束支电位标测引导下,将右心室起搏电极固定于右束支旁,记录心室起搏电极植入术中尝试位点次数和X线曝光时间。术后1 d、3个月... 目的初步探讨右束支旁起搏电极导线的植入方法,并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5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在右束支电位标测引导下,将右心室起搏电极固定于右束支旁,记录心室起搏电极植入术中尝试位点次数和X线曝光时间。术后1 d、3个月、6个月和1年测试起搏电极参数,同时测量自身、右束支夺获和非夺获心电图QRS波时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41患者成功将右心室起搏电极植入到右束支旁,并能稳定夺获右束支,成功率为82%;尝试位点次数为(5.2±1.5)次,心室电极植入X线曝光时间为(30.0±8.3)min。右心室起搏电极参数测试结果显示:感知和阻抗稳定;右束支夺获阈值明显高于心室起搏阈值(P<0.001);心室起搏阈值和右束支夺获阈值在前6个月轻微增高,6个月以后趋于稳定。右心室起搏(夺获和非夺获右束支)心电图QRS波时限较自身心电图QRS波时限明显增宽(P<0.001);起搏夺获右束支心电图QRS波时限较非夺获右束支心电图QRS波时限缩短(P<0.001)。起搏夺获右束支心脏同步性指标优于非夺获右束(P<0.001);与术前相比,1年随访时,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右束支旁起搏是一种生理性的心室起搏位点,通过右束支电位标测指导右束支旁起搏电极导线植入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病窦综合征 生理性起搏 右束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