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牡丹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被引量:9
1
作者 王雁 李艳华 彭镇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65,共4页
以黄牡丹为试验材料,对黄牡丹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探讨了他们的发育规律及其与外部形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牡丹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桥及落后染色体等异常现象,导致了花粉的败育,正体... 以黄牡丹为试验材料,对黄牡丹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探讨了他们的发育规律及其与外部形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牡丹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桥及落后染色体等异常现象,导致了花粉的败育,正体小孢子四分体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呈四面体形排列,二细胞型花粉;黄牡丹的胚囊发育属蓼型,倒生胚珠,双珠被,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多个大孢子母细胞;在同一朵花的发育过程中,黄牡丹的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存在着一定的时序性相关,而且他们与蕾花的形态特征之间也有着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牡丹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 大孢子发生 雌配子体
下载PDF
黄牡丹八个居群的Giemsa C-带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龚洵 肖调江 +1 位作者 顾志建 鲁元学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477-482,共6页
应用BSG方法对黄牡丹( Paeonia delavayivar.lutea ) 8 个居群的Giemsa C- 带进行了比较研究。8 个居群的所有染色体都在着丝点附近显示出了C- 带, 所有染色体的长臂上都没有显示C- 带, ... 应用BSG方法对黄牡丹( Paeonia delavayivar.lutea ) 8 个居群的Giemsa C- 带进行了比较研究。8 个居群的所有染色体都在着丝点附近显示出了C- 带, 所有染色体的长臂上都没有显示C- 带, 而短臂上的C- 带数量和位置在居群之间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花甸坝居群的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对染色体显示了端带; 卓干山居群的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五对染色体的短臂端显示了C- 带。在所研究的8 个居群中, 这两个居群的端部C- 带最多。而翁水居群的短臂上没有显示C- 带, 但第三和第五对染色体的短臂上有随体, 且第五对染色体上的随体显示出了C- 带, 是8 个居群中端部C- 带最少的。土官村居群的第三、第四和第五对染色体的短臂端部显示出了C- 带。鲁甸居群的第二和第五对染色体的短臂端部显示出了C-带, 且第一和第四对染色体各有一条染色体的短臂端部显示出了C- 带, 表现出了异染色质的杂合性。尼西居群的第一、第三和第五对染色体的短臂上显示出了端带。西山居群和梁王居群的C- 带式样完全相同, 第四和第五对染色体的短臂端部显示出了C- 带。8 个居群的Giemsa C- 带式样各不相同, 这种居群水平上的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牡丹 GiemsaC-带 变异式样 居群 C带
下载PDF
云南野生黄牡丹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分离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史倩倩 周琳 王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3-72,共10页
从已构建的云南野生黄牡丹花瓣转录组数据库中得到10个与花色素转运相关的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蛋白同源性高的Unigene序列,分别命名为Pl GST1-10。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对Pl GST1-10最大阅读框(ORF)序列扩增并进行氨基酸序列比较和系统... 从已构建的云南野生黄牡丹花瓣转录组数据库中得到10个与花色素转运相关的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蛋白同源性高的Unigene序列,分别命名为Pl GST1-10。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对Pl GST1-10最大阅读框(ORF)序列扩增并进行氨基酸序列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Pl GST5可能与花色素转运相关,包含1个67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个224个氨基酸的蛋白,含有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属于phi型GST;其氨基酸序列与葡萄Vv GST4、矮牵牛Ph An9、仙客来Ckm GST3、拟南芥At TT19、瓜叶菊Sc GST3和香石竹Dc GSTF2等花色素转运GST具有较高的相似性。Pl GST5在不同花色的花发育时期及盛开期的不同组织的qRT-PCR分析表明Pl GST5在花色素积累较多的组织中高丰度表达,在黄牡丹和紫牡丹的盛开期表达量最高,而在牡丹品种‘赵粉’和‘玉板白’的花发育早期表达量最高。推测Pl GST5参与黄牡丹花色素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牡丹 谷胱甘肽转移酶 花色素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黄牡丹七个居群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龚洵 顾志建 武全安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1年第4期402-410,共9页
本文对产于云南中部至西北部的黄牡丹Paeonia delavoyivar. lutea 7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7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0,核型都属“2A”型。在7个居群中,第二、第三和第五对染色体相对稳定,而第一和第四对染色体存在着变异。第四对... 本文对产于云南中部至西北部的黄牡丹Paeonia delavoyivar. lutea 7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7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0,核型都属“2A”型。在7个居群中,第二、第三和第五对染色体相对稳定,而第一和第四对染色体存在着变异。第四对染色体的变异较大,存在着结构上的杂合性,其杂合性不仅表现在其长度上,而且表现在臂比值上。这种结构上的杂合性可能与其形态变异有着相关性。在居群之间,随体和次缢痕的数目及位置也有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牡丹 君群 核型 细胞学
下载PDF
黄牡丹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邓岚 张翔宇 +4 位作者 曾秀丽 张珊珊 王文华 赵凡 刘光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5-308,共4页
研究黄牡丹种子浸提液对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几种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黄牡丹种子休眠的原因。以野生黄牡丹(Paeonia delavay Franch.var.lutea)种子为实验材料,提取种皮、胚乳水浸提物。黄牡丹... 研究黄牡丹种子浸提液对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几种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黄牡丹种子休眠的原因。以野生黄牡丹(Paeonia delavay Franch.var.lutea)种子为实验材料,提取种皮、胚乳水浸提物。黄牡丹种皮、胚乳中均含有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物质,且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该物质浓度的增加而更为显著;相比种皮浸提液,相同浓度条件下的胚乳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几种主要抗氧化酶中,胚乳浸提液能够直接抑制白菜幼苗POD和CAT酶活性,间接影响SOD酶活性。黄牡丹种子浸提物可能通过影响白菜种子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影响其幼苗的正常生长,黄牡丹种子内存在抑制物质,从而影响黄牡丹种子的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牡丹 白菜 抗氧化酶 休眠 抑制作用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黄牡丹不同部位中没食子酸和丹皮酚的含量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琳 周浓 代亨英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目的建立黄牡丹中活性成分没食子酸和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黄牡丹不同部位中没食子酸和丹皮酚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Agilent TC-C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0... 目的建立黄牡丹中活性成分没食子酸和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黄牡丹不同部位中没食子酸和丹皮酚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Agilent TC-C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0 min→25 min→45 min,乙腈0%→24%→36%,流速为0.8 m L·min-1;检测波长为274 nm;柱温为30℃。结果没食子酸、丹皮酚线性范围分别为0.10~2.00μg(r=0.999 8,n=6)、0.005 2~0.104 0μg(r=1.000 0,n=6),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2.16%(RSD=2.51%)、97.61%(RSD=1.34%)。没食子酸在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为果实〉叶〉皮部〉栓皮〉木部〉茎;丹皮酚在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为栓皮〉皮部〉木部〉茎,果实、叶中未检出。结论该方法准确、简捷,为黄牡丹药材提供更合理、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牡丹 没食子酸 丹皮酚 色谱法 高效液相
下载PDF
黄牡丹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思锋 于兆英 周俊彦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89年第2期107-111,共5页
本文对黄牡丹进行了核型分析。其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公式为:K(2n)=10=6m(2SAT)+2sm+2st(SAT),其中在第3和第5对染色体的短臂上具有微型随体。并与已报道的野牡丹、紫斑牡丹和矮牡丹的核型分析资料进行了比较,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黄牡丹 核型 分析
下载PDF
草芍药、野牡丹和黄牡丹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杨涤清 朱燮桴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89年第2期139-144,共6页
本文报道了国产芍药属(Paeonia L.)植物草芍药、野牡丹和黄牡丹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均为2n=10=6m+2sm+2st,它们分别具2、3和4对次缢痕,所具次缢痕的数目和位置可以作三种核型的区别特征。
关键词 草芍药 野牡丹 黄牡丹 核型
下载PDF
UPLC-Q-TOF-MS^E技术结合UNIFI数据库快速定性分析黄牡丹化学成分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金花 曾锐 +1 位作者 瞿燕 黄林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29-1536,共8页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E)结合UNIFI天然产物信息平台对黄牡丹Paeonia delavayi var.lutea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分析。方法应用时间依赖型MSE方式采集样品质谱数据,结合自动检出及人工...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E)结合UNIFI天然产物信息平台对黄牡丹Paeonia delavayi var.lutea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分析。方法应用时间依赖型MSE方式采集样品质谱数据,结合自动检出及人工核对方法分析黄牡丹化学成分。结果通过UNIFI数据库自动检出、在线及离线数据库的检索和相关文献的人工核对,鉴定了57个化合物,包括单萜苷、酚酸、鞣酸、丹皮酚和三萜等类化合物。结论本方法可以快速全面地定性分析黄牡丹根的化学成分,为黄牡丹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牡丹 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 UNIFI 单萜苷 酚酸 鞣酸 丹皮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