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凤丹(Paeonia ostii T.)自毒物质的检测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5
1
作者 覃逸明 聂刘旺 +3 位作者 黄雨清 王千 刘欣 周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53-1161,共9页
药用牡丹的种植中存在明显的连作障碍现象,为探讨其机制,利用已萌发长根的凤丹(Paeonia ostii)种子对凤丹根际土壤和根的水浸提液进行了自毒化感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种植4a的凤丹根际土壤及其根皮中的化感自毒物质进行了定... 药用牡丹的种植中存在明显的连作障碍现象,为探讨其机制,利用已萌发长根的凤丹(Paeonia ostii)种子对凤丹根际土壤和根的水浸提液进行了自毒化感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种植4a的凤丹根际土壤及其根皮中的化感自毒物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外源法研究了盆栽凤丹幼苗对5种检出物质(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醛、香豆素和丹皮酚)及其混合物在3种不同浓度下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和生理响应。结果表明:(1)连续种植4a的凤丹根际土壤和根浸提液对已萌发种子根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显示凤丹根分泌物具有自毒化感的潜势;(2)HPLC分析表明在凤丹根际土壤中存在5种以上的酚酸类物质(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醛、香豆素和丹皮酚),其中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醛、香豆素为前人已报道的化感物质;(3)在实验室条件下,所设浓度范围内,5种物质及其混合物对凤丹幼苗的高度、根长及地下和地上生物量均有明显影响,尤其对根长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最为明显(p<0.05),此结果与连作移栽幼苗时,根部首先发黑死亡的现象相一致;(4)凤丹幼苗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在各处理中表现出相似性,即低浓度时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高,高浓度时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低,低浓度的阿魏酸和香草醛对幼苗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合成有促进作用。此结果显示自毒物质可能是通过影响根系酶活性和叶绿素合成来影响群体中其它个体的生长。本实验的结果显示栽培4a的凤丹土壤水提液具有抑制自身种子根系生长的活性,此提示栽培凤丹连作障碍可能主要与自身分泌到土壤中的酚酸类物质的自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 自毒作用 自毒物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几种化感物质对凤丹(Paeonia ostii)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覃逸明 黄雨清 +2 位作者 王千 刘欣 周科 《柳州师专学报》 2010年第4期120-125,129,共7页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5种化感物质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醛、香豆素和丹皮酚及其混合物在不同浓度下对凤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化感物质及其混合物对凤丹茎高和地下部生物量有明显影响,对茎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高浓度的混合物和香豆...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5种化感物质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醛、香豆素和丹皮酚及其混合物在不同浓度下对凤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化感物质及其混合物对凤丹茎高和地下部生物量有明显影响,对茎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高浓度的混合物和香豆素抑制效果最明显;低浓度的阿魏酸和香草醛对凤丹生长有促进作用,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物质 替代品 凤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 生长 化感作用
下载PDF
Fatty acid analysis in the seeds of 50 Paeonia ostii individuals from the same population 被引量:4
3
作者 WEI Xiao-bao XUE Jing-qi +5 位作者 WANG Shun-li XUE Yu-qian LIN Huan SHAO Xing-feng XU Dong-hui ZHANG Xiu-x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758-1767,共10页
Tree peony seeds are rich in α-linolenic acid(ALA), and the peony seed oil is now being produced in China. Paeonia ostii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tree peony species for oil extraction, which is commercially called Fen... Tree peony seeds are rich in α-linolenic acid(ALA), and the peony seed oil is now being produced in China. Paeonia ostii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tree peony species for oil extraction, which is commercially called Fengdan and treated as a single cultivar. Here, 50 P. ostii individuals from the same population in northern China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fatty acids(FAs) analysis. Thirteen FAs were isolated, and the most abundant five were palmitic acid(5.31–6.99%), stearic acid(1.22–2.76%), oleic acid(18.78–28.15%), linoleic acid(11.86–26.10%), and ALA(41.11–57.5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plants in FA quality and quantity and the linoleic acid content in Plant No. 48 even exceeded the scope of 1–99%. Further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ost of the individual FAs, saturated FAs, unsaturated FAs, and total FAs levels showe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to each other, whereas the seed yield per plant was independent and not correlated to the factors mentioned above. Ward’s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results grouped the 50 plants into four clusters based on FA contents and seed yield, and the seven plants in Cluster IV were identified as good candidates for oil production. Our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did occur in P. ostii and Fengdan cannot be simply treated as one uniform cultivar. Also, these results may help simplify the selection of plants for oil peony breeding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il peony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eonia ostii seed oil fatty acids α-linolenic acid individual difference
下载PDF
Selection of Stable Reference Genes fo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on 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 Leaves Exposed to Different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
4
作者 Yuting Luan Cong Xu +2 位作者 Xiaoxiao Wang Daqiu Zhao Jun Tao 《Phyt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SCIE 2022年第5期1045-1059,共15页
The definition of relatively stable expressed internal reference genes is essential in both traditional blotting quantification and as a modern data quantitative strategy.Appropriate internal reference genes can accur... The definition of relatively stable expressed internal reference genes is essential in both traditional blotting quantification and as a modern data quantitative strategy.Appropriate internal reference genes can accurately standardize the expression abundance of target genes to avoid serious experimental errors.In this study,th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ten candidate genes,ACT1,ACT2,GAPDH,eIF1,eIF2,α-TUB,β-TUB,TBP,RNA Pol II and RP II,were calculated for a suitable reference gene selection in 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 leaves under various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Data were processed by the four regularly used evaluation software.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RNA Pol II was the most stable gene and eIF2 was the least stable one.In addition,the geNorm program provided the optimal choice of two reference gene combination,RNA Pol II andβ-TUB,for qRT-PCR normalization in P.ostii subjected to different drought stress levels.Our research provided convenience for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in P.ostii under drought stress and promoted research of effective methods to alleviate P.ostii drought stres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 reference gene qRT-PCR drought stress
下载PDF
油用牡丹凤丹的单株产量构成要素
5
作者 汪成忠 李庆魁 +4 位作者 尹原森 杨继 宋志平 吴计划 胡胜甜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9-294,共6页
【目的】为促进凤丹优良种质筛选和高产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6龄凤丹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开裂期,检测10个生长性状(主枝基径、主枝长、2年生枝基径、2年生枝长、小枝长、小枝基径、复叶数量、叶柄长、复叶长和复叶宽)和5个繁殖性... 【目的】为促进凤丹优良种质筛选和高产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6龄凤丹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开裂期,检测10个生长性状(主枝基径、主枝长、2年生枝基径、2年生枝长、小枝长、小枝基径、复叶数量、叶柄长、复叶长和复叶宽)和5个繁殖性状(单果数量、单果长、种子量、败育单果荚数量和产量),分析各性状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与产量相关的性状,再对所筛选的性状进行通径分析,明确其对产量的效应。【结果】凤丹的繁殖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生长性状。与产量显著相关的性状有种子数量、单果长、2年生枝基径、2年生枝长和小枝长;种子数量对种子产量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R=0.811),其次为单果长(R=0.210),小枝长、2年生枝基径和2年生枝长通过影响种子数量和单果长来对种子质量产生影响。以产量(y)为因变量,以种子数量(x_(1))、单果长(x_(2))、小枝长(x_(3))、2年生枝基径(x_(4))为自变量,构建的凤丹单株产量模型为y=0.142x_(1)+1.123x_(2)+0.027x_(3)+0.014x_(1)x_(2)+0.011x_(1)x_(4)-0.043x_(2)x_(4)-3.386。【结论】单株产量构成的关键要素为种子数量(果实数量)和单果长(果实大小),说明凤丹的单株产量由“库”的大小所决定,同时受到“源”强度的影响。实际生产中在调“源”的同时,更应关注扩“库”增产措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 凤丹 单株产量 产量构成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无损检测‘凤丹’种子含油率的研究
6
作者 夏生成 王旭 +4 位作者 朱铭玮 卓清琪 吴雪莲 陈小溪 李淑娴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7-131,138,共6页
以‘凤丹’种子为材料,在对比核磁共振技术与索氏提取法测定其含油率的基础上,分析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凤丹’种子含油率甚至单粒含油率的可行性,并对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后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该方法对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凤丹’种子为材料,在对比核磁共振技术与索氏提取法测定其含油率的基础上,分析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凤丹’种子含油率甚至单粒含油率的可行性,并对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后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该方法对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技术与索氏提取法测定结果显著相关,两种方法得到的含油率之间的差异较小,差值在0.18%~0.60%之间,相对误差在3%以内,两者相关系数为0.891,相关性显著;根据8组样品的整体含油率与平均含油率的对比结果发现,二者差值在0.26%~0.81%之间,相对误差在4.00%以内,两者相关系数为0.896,相关性显著。直接测定的单粒种子含油率与两粒换算后含油率结果也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39。发芽试验表明,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后的种子与新鲜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差异。因此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无损、精确测定‘凤丹’种子单粒含油率,且该方法对种子发芽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含油率 种子质量 核磁共振技术
下载PDF
牡丹果荚的质量标准研究
7
作者 肖会敏 杨旭 +4 位作者 赵利娟 李畅 林奋 王四旺 高锦明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15,共6页
目的建立牡丹果荚的质量标准。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牡丹果荚中没食子酸、鞣花酸的含量;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鉴别牡丹果荚中没食子酸;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 目的建立牡丹果荚的质量标准。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牡丹果荚中没食子酸、鞣花酸的含量;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鉴别牡丹果荚中没食子酸;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用生物显微镜观察法对果荚粉末进行鉴别。结果建立了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的药材中没食子酸的TLC鉴别方法;建立了药材中没食子酸及鞣花酸含量测定方法:没食子酸在1.30~166.7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66%,RSD值为1.95%;鞣花酸在1.00~128.2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2%,RSD值为1.15%;12批药材中没食子酸、鞣花酸、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73~10.00 mg·g^(−1)、11.31~12.50 mg·g^(−1)、9.98%~11.07%、10.35%~12.35%、0.32%~0.41%、32.27%~33.55%;果荚粉末观测到簇晶、导管和非腺毛。结论所建立的牡丹果荚质量标准可用于该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果荚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标准 没食子酸 鞣花酸
下载PDF
2019-2020年铜陵牡丹籽营养成分及其流失数据集
8
作者 周慧银 方成武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铜陵牡丹(凤丹)是近年来得到普遍关注的新兴油料作物。研究牡丹籽的营养成分及其流失规律,不仅是铜陵牡丹种植和加工产业的基础性需求,而且对其药用、食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上相关研究数量较少,可供使用的研究数据... 铜陵牡丹(凤丹)是近年来得到普遍关注的新兴油料作物。研究牡丹籽的营养成分及其流失规律,不仅是铜陵牡丹种植和加工产业的基础性需求,而且对其药用、食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上相关研究数量较少,可供使用的研究数据更为稀少。本文主要以铜陵道地产区和亳州主产区的特色牡丹的成熟种子为样本,综合运用索氏抽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和氨基酸测定法等方法,测定了不同产地与贮藏时期种子的粗油、总蛋白、脂肪酸组成及16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本数据集初步给出了不同产地与贮藏条件下牡丹籽的营养成分,对于牡丹种子发芽、籽粒加工和合理贮藏具有直接的学术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牡丹籽 蛋白质 脂肪酸 氨基酸
下载PDF
凤丹牡丹花粉和花药壁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孙珊珊 王亦周 +3 位作者 王淑娟 魏丽萍 胡杨 王亮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1-792,共12页
为探明凤丹牡丹花粉、花药壁的营养成分,从而更好地发挥其营养价值,本研究采用凯氏定氮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分析仪等对凤丹花粉和花药壁蛋白质、矿物质元素、维生素C、水解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进行了系... 为探明凤丹牡丹花粉、花药壁的营养成分,从而更好地发挥其营养价值,本研究采用凯氏定氮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分析仪等对凤丹花粉和花药壁蛋白质、矿物质元素、维生素C、水解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凤丹花粉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68%(初开期),水解氨基酸总量为355.65 mg·g^(-1)(初开期),花药壁中蛋白质和水解氨基酸的总量虽仅为花粉的一半,但二者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均为40%左右,属优质蛋白来源。36种游离氨基酸检测结果显示,花药壁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稍高,但花粉中必需氨基酸、蛋白氨基酸及鲜甜氨基酸含量更高。矿物质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凤丹花粉、花药壁含有丰富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尤以K、Ca、Mg、Fe、Zn等元素含量较高,是开发高钾低钠和补铁补锌的佳品。Vc测定结果显示,凤丹花粉和花药壁中Vc含量较高,可作为Vc补充剂。同时考察了凤丹花粉、花药壁不同采收时期及破壁对检测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二者更适合在初开期采收,且破壁对花粉、花药壁营养成分检测无显著影响。综上,凤丹花粉、花药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本研究将为其资源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花粉和花药壁 营养成分 分析评价 破壁 采收时期
下载PDF
土壤深度对凤丹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影响
10
作者 肖夏 胡艺春 +2 位作者 杨丽 邢广宇 汪成忠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3年第4期418-424,共7页
为探究凤丹不同土层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及结构的垂直分布规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凤丹根际不同土层(0~20、20~40、40~60 cm)中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测序结果表明,所有土壤样品共获得3 588个OTUs,分属于20门,60纲、100目、... 为探究凤丹不同土层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及结构的垂直分布规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凤丹根际不同土层(0~20、20~40、40~60 cm)中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测序结果表明,所有土壤样品共获得3 588个OTUs,分属于20门,60纲、100目、110科、98属。0~20 cm深度土壤中的根际细菌丰富度显著高于20~40 cm和40~60 cm,不同土壤深度间根际细菌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根际细菌多样性逐渐减少。其中,3种土层间主要的差异细菌门为酸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在0~20 cm土层中占比18.7%,而在40~60 cm土层中酸杆菌门丰度达到34.5%;主要的差异细菌纲为酸杆菌纲、放线菌纲以及芽胞杆菌纲,酸杆菌纲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丰度分别达到18.7%和21.8%,而在40~60 cm土层中为34.5%,是前二者占比的1.58~1.84倍。放线细菌纲(Actinobacteria)在0~20 cm土层中仅占比6.5%,在20~40、40~60 cm土层中分别达到34.8%和20.7%。芽胞杆菌纲(Bacilli)在0~20 cm土层中丰度达到9.5%,而在20~40 cm与40~60 cm土层中丰度不到1%。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土壤深度间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无差异,但0~20 cm与40~60 cm土层间的根际细菌丰富度具有显著性差异。Bate多样性表明,组内样本间细菌群落差异较小,而各土层组间差异较大。凤丹不同深度土层根际细菌多样性及丰富度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各土层优势细菌种类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土壤深度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细菌群落组成
下载PDF
凤丹研究开发进展
11
作者 姚雯 李庆珍 +3 位作者 熊庭旺 张珏 王杰琼 胡涛 《山西化工》 CAS 2023年第9期44-46,68,共4页
凤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观赏等价值。对凤丹中单萜苷、黄酮、脂肪酸等化学成分,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活性及其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的开发应用进行了介绍,旨在为凤丹的深... 凤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观赏等价值。对凤丹中单萜苷、黄酮、脂肪酸等化学成分,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活性及其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的开发应用进行了介绍,旨在为凤丹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油用牡丹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应用
下载PDF
凤丹皮内生真菌Alternaria arborescens发酵产物中甾醇类化合物
12
作者 翟晓东 孙磊 +1 位作者 吴德玲 许凤清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5期1203-1207,共5页
目的研究从铜陵凤凰山牡丹根皮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菌Alternaria arborescens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结合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核磁共振、质谱分析,与文献对比鉴定结构... 目的研究从铜陵凤凰山牡丹根皮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菌Alternaria arborescens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结合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核磁共振、质谱分析,与文献对比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麦角甾醇(2)、5α,8α-环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3),5α,8α-环氧-(22E,24R)麦角甾-6,9,22-三烯-3β-醇(4),麦角甾-7,22-二烯-3β-醇(5)和β-谷甾醇(6)。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内生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ernaria arborescens 甾醇 牡丹皮 内生菌
下载PDF
凤丹牡丹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丁言 郭太君 +1 位作者 孙晓刚 马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1-965,共5页
通过研究凤丹牡丹种皮透水性及种子各部分的水浸提液、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分析凤丹牡丹种皮透水性和浸提液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凤丹牡丹完整种皮种子与刺破种皮种子的吸水率和吸水量有明显差异,说明凤丹种皮吸水困难;凤... 通过研究凤丹牡丹种皮透水性及种子各部分的水浸提液、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分析凤丹牡丹种皮透水性和浸提液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凤丹牡丹完整种皮种子与刺破种皮种子的吸水率和吸水量有明显差异,说明凤丹种皮吸水困难;凤丹牡丹的种皮、胚乳和种胚均含有抑制白菜种子发芽的物质,抑制效果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强;同一部位相同浓度条件下,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均显著高于水浸提液;不同浸提液在相同浓度条件下对胚乳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种皮和种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牡丹 种子 浸提液 生物测定
下载PDF
凤丹种胚组培苗的自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覃逸明 黄雨清 +3 位作者 聂刘旺 王千 刘欣 周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79,89,共6页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的凤丹种胚组培苗根系分泌物抑制二茬培养苗生长的自毒作用。结果表明,组培苗根系分泌物对二茬组培苗具有一定的自毒作用。接种于生根培养基和继代生长培养基上的二茬苗具有最明显的自毒抑制现象,其...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的凤丹种胚组培苗根系分泌物抑制二茬培养苗生长的自毒作用。结果表明,组培苗根系分泌物对二茬组培苗具有一定的自毒作用。接种于生根培养基和继代生长培养基上的二茬苗具有最明显的自毒抑制现象,其次是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上的二茬苗,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碳可降低二茬苗受到的抑制。二茬苗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加有活性碳的试验组和对照组,二茬苗的游离脯氨酸含量、SOD和POD酶活性的变化基本与活性碳组和对照组相似,都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组培苗根系分泌物可以通过影响二茬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来影响其生长,同时,加入的活性碳可以吸附培养基中的有毒物质,从而缓解二茬苗的自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 种胚 组织培养 根系分泌物 自毒作用
下载PDF
两种主要油用牡丹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张衷华 唐中华 +3 位作者 杨逢建 王化 张军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0-775,共6页
研究凤丹(Paeonia ostii)和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的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限制因素对于油用牡丹的栽培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选取凤丹和紫斑牡丹的原始集中产区安徽铜陵和甘肃兰州,对其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分析其光... 研究凤丹(Paeonia ostii)和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的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限制因素对于油用牡丹的栽培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选取凤丹和紫斑牡丹的原始集中产区安徽铜陵和甘肃兰州,对其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分析其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结果表明:在安徽铜陵凤凰山高温干旱期,叶片温度是其光合作用的最主要限制因素,叶片温度达到31℃时,叶片呼吸速率受到抑制;温度达到32℃时,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被逆转,温度达到33℃,出现生理性损伤。在甘肃兰州,空气相对湿度影响是紫斑牡丹光合作用特性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决定光饱和点发育、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适当遮荫的林缘生境和林窗生境是凤丹和紫斑牡丹生长的最适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紫斑牡丹 光合特性 微环境
下载PDF
牡丹芍药远缘杂交亲和性 被引量:18
16
作者 贺丹 王雪玲 +3 位作者 高晓峰 吕博雅 刘艺平 何松林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5-68,共4页
以芍药品种‘粉玉奴’(Paeonia lactiflora‘Fenyunu’)为母本,牡丹品种‘凤丹白’(Paeonia ostii‘Fengdanbai’)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观察母本‘粉玉奴’开花习性和柱头可授期,对杂交亲本的花粉进行了生活力测定和电镜扫描观察,... 以芍药品种‘粉玉奴’(Paeonia lactiflora‘Fenyunu’)为母本,牡丹品种‘凤丹白’(Paeonia ostii‘Fengdanbai’)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观察母本‘粉玉奴’开花习性和柱头可授期,对杂交亲本的花粉进行了生活力测定和电镜扫描观察,并对授粉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过程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母本‘粉玉奴’的最佳授粉时间为花开放后的4-5 d;牡丹与芍药远缘杂交主要存在受精前障碍,‘凤丹白’花粉能够在芍药柱头上黏附并萌发,但是萌发时间滞后,花粉管的生长受到阻碍,并诱导柱头产生一系列的胼胝质反应,最终使花粉管难以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完成受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芍药 远缘杂交 不亲和 花粉萌发
下载PDF
中药牡丹皮原植物及药材的质量研究 被引量:41
17
作者 郭宝林 巴桑德吉 +1 位作者 肖培根 洪德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54-657,共4页
目的 :最近的植物学研究表明 ,道地药材凤丹皮的原植物凤丹 (杨山牡丹 )与牡丹是两个不同的植物学种。本文从药学的角度研究来源于两种不同植物的药材在质量上的差别。方法 :用HPLC法对同一时间和地域采集的凤丹 5个样品 (包括野生和栽... 目的 :最近的植物学研究表明 ,道地药材凤丹皮的原植物凤丹 (杨山牡丹 )与牡丹是两个不同的植物学种。本文从药学的角度研究来源于两种不同植物的药材在质量上的差别。方法 :用HPLC法对同一时间和地域采集的凤丹 5个样品 (包括野生和栽培 )、牡丹 4个样品以及 6个购买的商品药材进行了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含量测定 ,并考察了其中所含的芍药苷类和丹皮酚类主要成分的情况。结果与结论 :①凤丹和牡丹在有效成分含量和各种成分构成上无明显差异 ,但考虑到二者的形态差别 ,建议药典将牡丹皮的来源确定为凤丹PaeoniaostiiT .HongetJ.X .Zhang和牡丹P .suffruticosaAndrews;②在药材的采收加工和储藏的过程中 ,有丹皮酚苷类向丹皮酚转化的趋势 ,因而在以丹皮酚的含量评价药材或成药的质量时应予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原植物 药材质量 凤丹 牡丹 丹皮酚
下载PDF
铜陵铜尾矿凤丹种植基地重金属污染初探 被引量:26
18
作者 沈章军 王友保 +3 位作者 王广林 严密 李征 刘登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3-677,共5页
通过对安徽铜陵凤凰山铜尾矿凤丹种植基地土壤和凤丹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在尾矿空白地和凤丹种植地土壤中Cu、Cd、Pb、Zn元素含量、存在形态差异明显,说明凤丹对尾矿土壤的修复效果明显;尾矿土壤中的Cu、Cd元素总量... 通过对安徽铜陵凤凰山铜尾矿凤丹种植基地土壤和凤丹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在尾矿空白地和凤丹种植地土壤中Cu、Cd、Pb、Zn元素含量、存在形态差异明显,说明凤丹对尾矿土壤的修复效果明显;尾矿土壤中的Cu、Cd元素总量分别是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4 36~14 4 3倍和3. 6 7~3 .86倍,凤丹种植地重金属元素的CPI指数达到5 . 6 0 7,表明尾矿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污染仍相当严重.研究发现,4种元素在凤丹各部位含量明显不同:叶和根心为Cu >Zn >Pb >Cd ,茎和根皮为Zn >Cu >Pb >Cd ,根皮中Zn含量最高;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各形态的变化与凤丹体内相应元素总量无显著相关;丹皮内Cu、Cd、Pb元素含量与丹龄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 . 84 2、0. 993、0 . 992 ,Cu、Cd元素在凤丹体内含量约是出口药用植物绿色行业限量指标的1 .4 3~2 . 5 3倍和1. 17~3 .17倍,可见缩短栽种时间可有效减少重金属元素对丹皮药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重金属 铜尾矿
下载PDF
杨山牡丹和牡丹种间杂交后代的DNA分子证据 被引量:32
19
作者 索志立 周世良 +1 位作者 张会金 张治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0-705,共6页
以杨山牡丹作母本,分别以牡丹品种'赵粉'(PaeoniasuffruticosaAndr.cv.'ZhaoFen')和'紫二乔'(P suffruticosacv.'ZiErQiao')作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获得了杂交后代。利用DNAISSR标记技术构建的亲子代DNA... 以杨山牡丹作母本,分别以牡丹品种'赵粉'(PaeoniasuffruticosaAndr.cv.'ZhaoFen')和'紫二乔'(P suffruticosacv.'ZiErQiao')作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获得了杂交后代。利用DNAISSR标记技术构建的亲子代DNA指纹图谱显示,在杂交后代中检测到了分别来自双亲的特征带。建立起来的专用于牡丹研究的ISSR标记技术方法可以用于牡丹杂交种的苗期快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山牡丹 牡丹 种间杂交 杂交后代 DNA指纹图谱 品种鉴定 ISSR标记
下载PDF
江南牡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 被引量:29
20
作者 朱向涛 王雁 +2 位作者 吴倩 张婧蕾 竺柯叶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2,共7页
为探讨不同培养基、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江南牡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本研究以江南牡丹凤丹幼嫩茎段为材料,通过愈伤组织途径建立了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改良MS培养基为牡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愈伤组织最... 为探讨不同培养基、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江南牡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本研究以江南牡丹凤丹幼嫩茎段为材料,通过愈伤组织途径建立了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改良MS培养基为牡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愈伤组织最高诱导率为93.3%,最佳的培养基组合为改良MS+2,4-D0.2mg·L-1+6-BA2.0 mg·L-1+NAA0.3 mg·L-1。在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加入KT0.2mg·L-1效果最好,有机物也能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其中加入水解酪蛋白300 mg·L-1效果最佳。牡丹茎段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改良MS+KT0.2 mg·L-1+6-BA0.3 mg·L-1+NAA0.1 mg·L-1,分化率为37.8%,牡丹愈伤组织不定芽在1/2MS+IBA0.2 mg·L-1条件下能够诱导生根,诱导率为最高的13.3%。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开展江南牡丹的高效再生体系和转基因育种等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凤丹 茎段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