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tty acid analysis in the seeds of 50 Paeonia ostii individuals from the same popula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WEI Xiao-bao XUE Jing-qi +5 位作者 WANG Shun-li XUE Yu-qian LIN Huan SHAO Xing-feng XU Dong-hui ZHANG Xiu-x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758-1767,共10页
Tree peony seeds are rich in α-linolenic acid(ALA), and the peony seed oil is now being produced in China. Paeonia ostii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tree peony species for oil extraction, which is commercially called Fen... Tree peony seeds are rich in α-linolenic acid(ALA), and the peony seed oil is now being produced in China. Paeonia ostii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tree peony species for oil extraction, which is commercially called Fengdan and treated as a single cultivar. Here, 50 P. ostii individuals from the same population in northern China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fatty acids(FAs) analysis. Thirteen FAs were isolated, and the most abundant five were palmitic acid(5.31–6.99%), stearic acid(1.22–2.76%), oleic acid(18.78–28.15%), linoleic acid(11.86–26.10%), and ALA(41.11–57.5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plants in FA quality and quantity and the linoleic acid content in Plant No. 48 even exceeded the scope of 1–99%. Further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ost of the individual FAs, saturated FAs, unsaturated FAs, and total FAs levels showe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to each other, whereas the seed yield per plant was independent and not correlated to the factors mentioned above. Ward’s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results grouped the 50 plants into four clusters based on FA contents and seed yield, and the seven plants in Cluster IV were identified as good candidates for oil production. Our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did occur in P. ostii and Fengdan cannot be simply treated as one uniform cultivar. Also, these results may help simplify the selection of plants for oil peony breeding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il peony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eonia ostii seed oil fatty acids α-linolenic acid individual difference
下载PDF
2019-2020年铜陵牡丹籽营养成分及其流失数据集
2
作者 周慧银 方成武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铜陵牡丹(凤丹)是近年来得到普遍关注的新兴油料作物。研究牡丹籽的营养成分及其流失规律,不仅是铜陵牡丹种植和加工产业的基础性需求,而且对其药用、食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上相关研究数量较少,可供使用的研究数据... 铜陵牡丹(凤丹)是近年来得到普遍关注的新兴油料作物。研究牡丹籽的营养成分及其流失规律,不仅是铜陵牡丹种植和加工产业的基础性需求,而且对其药用、食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上相关研究数量较少,可供使用的研究数据更为稀少。本文主要以铜陵道地产区和亳州主产区的特色牡丹的成熟种子为样本,综合运用索氏抽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和氨基酸测定法等方法,测定了不同产地与贮藏时期种子的粗油、总蛋白、脂肪酸组成及16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本数据集初步给出了不同产地与贮藏条件下牡丹籽的营养成分,对于牡丹种子发芽、籽粒加工和合理贮藏具有直接的学术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牡丹籽 蛋白质 脂肪酸 氨基酸
下载PDF
凤丹籽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GC-MS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钱明月 李梅青 +1 位作者 吴悠 孙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0-383,共4页
凤丹,因产于安徽铜陵凤凰山而得名。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得到凤丹籽油,并对其部分理化特性进行测定;经甲酯化处理后,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鉴定其组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凤丹籽含油率为34.86%;... 凤丹,因产于安徽铜陵凤凰山而得名。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得到凤丹籽油,并对其部分理化特性进行测定;经甲酯化处理后,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鉴定其组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凤丹籽含油率为34.86%;凤丹籽油的相对密度(d204)0.91、酸值(KOH)3.85 mg/g、碘值(I)175.63 g/100 g、皂化值(KOH)113.66 mg/g、过氧化值2.91 meq/kg;凤丹籽油中共分离鉴定出21种组分,主要是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占89.00%,饱和脂肪酸占10.77%;除脂肪酸外,还检测出少量的酚类和烷烃。凤丹籽油是一种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油脂,可作为油脂新资源进行深度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籽油 气相色谱 质谱 脂肪酸 理化特性
下载PDF
土壤铜对凤丹籽油含量和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晓菊 秦薇 陈华峰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5-160,共6页
高含量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高含量亚麻酸是牡丹籽油品质的主要体现,但到目前为止,在凤丹传统栽培区(铜矿区)土壤铜含量是否影响牡丹籽油品质并没有被调查。本研究通过调查安徽省凤凰山—丫山30个凤丹(Paeonia ostii)栽培区土壤Cu元素含... 高含量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高含量亚麻酸是牡丹籽油品质的主要体现,但到目前为止,在凤丹传统栽培区(铜矿区)土壤铜含量是否影响牡丹籽油品质并没有被调查。本研究通过调查安徽省凤凰山—丫山30个凤丹(Paeonia ostii)栽培区土壤Cu元素含量和凤丹籽油组成,显示凤丹栽培区土壤铜含量为18.98~298.82mg·kg^(-1),变异系数为83.06%;凤丹籽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5种主要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62%、1.89%、24.59%、29.76%、38.13%,变异系数在5.66~9.72,其中亚油酸变异系数最高为9.72;土壤和叶片中Cu含量与亚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与亚麻酸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土壤和叶片中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78。以上表明以油用为目的的凤丹栽培应该避免土壤中铜含量过高影响牡丹籽油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籽油 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CU污染
下载PDF
凤丹籽油对肝癌HepG2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梅青 周鑫 王增蕾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0-84,91,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凤丹籽油脂肪酸成分,并通过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验证,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运用CCK-8法检测凤丹籽油体外抑制HepG2增殖活性,并绘制出不同剂量凤丹籽油抑制作用下的HepG2细胞生长曲...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凤丹籽油脂肪酸成分,并通过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验证,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运用CCK-8法检测凤丹籽油体外抑制HepG2增殖活性,并绘制出不同剂量凤丹籽油抑制作用下的HepG2细胞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凤丹籽油主要含有α-亚麻酸(60.694%)、亚油酸(30.424%)等,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高达91.494%。从细胞生长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凤丹籽油添加量的增加癌细胞数量普遍降低,且高剂量组急剧减少甚至呈现负增殖。凤丹籽油对HepG2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剂量效应。结果表明,凤丹籽油主要含有α-亚麻酸、亚油酸,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肝癌细胞的生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籽油 GC/MS HEPG2 抑制增殖
下载PDF
凤丹籽油对小鼠H22肿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梅青 周鑫 王增蕾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0-484,共5页
探讨凤丹籽油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22的抑瘤作用及机制。建立肝癌H22移植性肿瘤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阳性对照组、凤丹籽油高、中、低剂量组,给药10 d后处死。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是18.4%... 探讨凤丹籽油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22的抑瘤作用及机制。建立肝癌H22移植性肿瘤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阳性对照组、凤丹籽油高、中、低剂量组,给药10 d后处死。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是18.4%、26.9%、34.7%,具有较好量效关系。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能不同程度提高胸腺、脾脏指数,降低AST、ALT、ALP,增加WBC;降低TE活性和BCL-2表达,显著提高BAX表达。以上结果表明,高剂量凤丹籽油对H22荷瘤小鼠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和抑制TE活性、BCL-2表达,提高BAX表达而发挥肿瘤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籽油 H22荷瘤小鼠 抑制作用 机制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无损检测‘凤丹’种子含油率的研究
7
作者 夏生成 王旭 +4 位作者 朱铭玮 卓清琪 吴雪莲 陈小溪 李淑娴 《种子》 2024年第11期127-131,138,共6页
以‘凤丹’种子为材料,在对比核磁共振技术与索氏提取法测定其含油率的基础上,分析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凤丹’种子含油率甚至单粒含油率的可行性,并对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后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该方法对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凤丹’种子为材料,在对比核磁共振技术与索氏提取法测定其含油率的基础上,分析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凤丹’种子含油率甚至单粒含油率的可行性,并对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后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该方法对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技术与索氏提取法测定结果显著相关,两种方法得到的含油率之间的差异较小,差值在0.18%~0.60%之间,相对误差在3%以内,两者相关系数为0.891,相关性显著;根据8组样品的整体含油率与平均含油率的对比结果发现,二者差值在0.26%~0.81%之间,相对误差在4.00%以内,两者相关系数为0.896,相关性显著。直接测定的单粒种子含油率与两粒换算后含油率结果也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39。发芽试验表明,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后的种子与新鲜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差异。因此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无损、精确测定‘凤丹’种子单粒含油率,且该方法对种子发芽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含油率 种子质量 核磁共振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