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导管原位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及浸润性导管癌的分子分型差异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鸿恩 吕培锋 +3 位作者 谢汉民 李悦龙 曾益辉 梅世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及浸润性导管癌(IDC)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01月至2022年06月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雌...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及浸润性导管癌(IDC)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01月至2022年06月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标记物(Ki-67)、分子分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病理表现的差异性。结果:本研究共计选取患者1167例,其中DCIS组为180例(15.42%),DCIS-MI组为67例(5.74%),IDC组为920例(78.83%)。DCIS、DCIS-MI及IDC患者在ER、PR、HER-2、Ki-67中阳性分布及分子分型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患者多以HER-2过表达型为主,ER、PR状态多呈阴性,HER-2多呈阳性,高核分级。DCIS患者多以Luminal A型为主,Ki-67多呈低表达。高核级别、HER-2过表达、ER阴性、PR阴性是影响并促进乳腺DCIS进展为DCIS-MI的预测因子。IDC患者多以Luminal B型为主,ER、PR状态多呈阳性,Ki-67多呈高表达。而在年龄分布上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DCIS、DCIS-MI及IDC间免疫组化标记物和分子分型分布不同,与DCIS相比,DCIS-MI核异型性多呈高核分级,ER、PR阴性比例多,HER-2过表达型比例多,考虑DCIS-MI是独立存在的一种病变,较DCIS有“质”的改变,提示两者处于乳腺癌进展的不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 乳腺导管原位浸润 浸润性导管 临床理特征 分子分型
下载PDF
Paget’s病伴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基于SEER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魏路 姚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15期2679-2684,共6页
目的:分析佩吉特氏病伴浸润性导管癌(Paget’s disease with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PD-ID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通过美国SEER*Stat软件搜集2010至2014年病理明确诊断为PD-IDC及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ductal... 目的:分析佩吉特氏病伴浸润性导管癌(Paget’s disease with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PD-ID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通过美国SEER*Stat软件搜集2010至2014年病理明确诊断为PD-IDC及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550例和207 221例。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绘制生存曲线。结果:与IDC相比,PD-IDC患者男性乳腺癌比例更大,可能有更大的体积、更多的淋巴结受累、更高级别以及更晚期的肿瘤(P均<0.05);且更可能是激素受体(HR)阴性[ER阴性(37.3%vs 18.5%)、PR阴性(52.0%vs 28.5%)]和Her-2阳性(53.3%vs 15.4%);在治疗方案中更有可能接受乳房切除术(85.8%vs 43.9%)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45.1%vs 29.5%)(P均<0.05);但预后更差,死亡率更高,且乳腺癌相关死亡率(BCSM)更高。此外,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级和Her-2状态与PD-IDC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显著相关(P<0.05),而患者性别和肿瘤分级与PD-IDC患者的BCSM相关(P<0.05),且Her-2阳性者相较于阴性者(OS:HR=0.019,P=0.009;BCSM:HR=0.000,P=0.623)与PD-IDC患者的OS显著相关,淋巴结手术方式也与PD-IDC患者的OS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与IDC相比,PD-IDC患者更可能是HR阴性和Her-2阳性且预后较差。同时,淋巴结的处理在PD-IDC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get's病伴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导管 预后 HER-2
下载PDF
乳腺硬化性腺病与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高秀丽 朱新平 +2 位作者 顾俊毅 陆林国 宋树良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9期1496-1498,1503,共4页
目的对照乳腺早期浸润性导管癌,比较研究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研究组为我院病理确诊为乳腺硬化性腺病患者41例,对照参考组为病理确诊浸润性导管癌患者2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常规及超声... 目的对照乳腺早期浸润性导管癌,比较研究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研究组为我院病理确诊为乳腺硬化性腺病患者41例,对照参考组为病理确诊浸润性导管癌患者2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常规及超声影像特征比较,我们发现乳腺硬化性腺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Alder分级、腋窝淋巴结肿大及钙化灶表现方面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肿块建议二维超声与CDFI结合诊断,其中Alder分级及部分超声影像学指标在乳腺硬化性腺病与浸润性导管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诊断 乳腺硬化性腺 浸润性导管
下载PDF
男性乳腺Paget’s病合并浸润性导管癌一例
4
作者 李聪 刘洪博 +2 位作者 刘彦玲 张勇 董书志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56-956,I0002,共2页
乳腺派杰氏病(Paget’s病)又称乳腺湿疹样癌,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男性乳腺Paget’S病较罕见,早期常易误诊为皮肤湿疹样病变。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男性乳腺Paget’s病合并浸润性导管癌报告如下。
关键词 paget's 浸润性导管 例报告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合并派杰氏病1例
5
作者 贺占青 王立平 +2 位作者 吴军 王凤安 闫庆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2年第14期1380-1381,共2页
近年来乳腺多原发癌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提高了人们对原发癌的认识。现将笔者收治的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合并派杰氏病资料报道如下。
关键词 并发症 乳腺 例报告 多原发 治疗 乳腺浸润性导管 派杰氏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微浸润癌及浸润性癌临床病理指标表达差异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良 孙圣荣 +6 位作者 陈创 姚晓莉 王立军 李娟娟 魏文 涂毅 姚峰 《临床外科杂志》 2014年第12期907-909,913,共4页
目的:比较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及浸润性乳腺癌(IDC)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至2013年的21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DCIS 66例,DCIS-MI 48例,IDC 100例。根据免疫... 目的:比较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及浸润性乳腺癌(IDC)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至2013年的21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DCIS 66例,DCIS-MI 48例,IDC 100例。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4组:Luminal-A [ER(+)和/或 PR(+),HER2(-)],Luminal-B [ER(+)和/或 PR(+),HER2(+)],HER2(+)型[ER(-),PR(-),HER2(+)],和三阴型[ER(-),PR(-),HER2(-)]。结果从DCIS、DCIS-MI到IDC,肿瘤大小逐渐增加(P<0.001)。IDC腋窝淋巴结阳性率高于DCIS和DCIS-MI(P<0.001)。ER、PR、HER2阳性表达在纯DCIS、DCIS-MI与IDC之间的表达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5。随着浸润的发展,Luminal-like 型比例下降,而HER2+型和三阴型的比例增加(P=0.016)。Ki-67指数分别为DCIS(10.4±12.9)%,DCIS-MI(13.9±16.3)%,IDC(43.9±26.4)%(P<0.001)。结论在DCIS、DCIS-MI、IDC中不同亚型的分布以及各自的临床病理特点表明它们之间存在很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 浸润 浸润性
下载PDF
乳腺旺炽性腺病与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鉴别诊断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廖春圆 杨洁 +3 位作者 黄金长 陈小英 曾太阳 郭春娇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鉴别乳腺旺炽性腺病与浸润性导管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3月具有完整病例的乳腺旺炽性腺病30例,浸润性导管癌30例。分析乳腺肿块BI-RADS分类,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旺炽性腺病在大小(P=0.004... 目的:探讨超声鉴别乳腺旺炽性腺病与浸润性导管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3月具有完整病例的乳腺旺炽性腺病30例,浸润性导管癌30例。分析乳腺肿块BI-RADS分类,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旺炽性腺病在大小(P=0.004)、形态(P=0.000)、边缘(P=0.033)、内部回声(P=0.000)、后方回声(P=0.000)、钙化(P=0.000)、血流信号(P=0.000)、BI-RADS分类方面(P=0.000)与浸润性导管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RADS-US构建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00±0.060)(95%CI可信区间:0.682~0.917)(P=0.000),其敏感度87%,特异性73%,阳性预测值86.7%,阴性预测值72.9%,一致性检验kappa=0.567。结论:超声从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血流信号、BI-RADS分类,尤其是毛刺周边回声、走形,肿块内部回声与周边正常腺叶回声的差异等方面,可对乳腺旺炽性腺病与浸润性导管癌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旺炽性腺 浸润性导管 超声检查术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构建磁共振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硬化性腺病价值
8
作者 赵新凯 王茂林 郑小敏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2348-2353,2522,共7页
目的:探索磁共振MRI影像组学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与乳腺硬化性腺病(S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7月-2022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DC42例和SA18例临床资料,分为训练组42例和测试组18例,磁共振仪获取患者乳腺MRI图像,分析MR... 目的:探索磁共振MRI影像组学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与乳腺硬化性腺病(S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7月-2022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DC42例和SA18例临床资料,分为训练组42例和测试组18例,磁共振仪获取患者乳腺MRI图像,分析MRI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患者均采用乳腺专用7通道线圈行磁共振双侧乳腺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使用3D Slicer软件对T2WI、DWI、ADC及T1WI增强第3期及第7期序列图像的感兴趣区进行手动分割,并提取纹理特征、计算影像组学积分和创建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各模型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和绘制决策分析曲线评估模型的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通过对T2WI、DWI、ADC以及T1WI增强第3期和第7期5个序列两次降维筛选后最终获得38个最优纹理特征(一阶统计特征4个、形态特征9个、GLCM特征13个、GLSZM特征3个、NGTDM特征2个、GLDM特征4个、GLRLM特征3个),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5个诊断模型,计算获得了预测IDC和SA病理分型的影像组学积分。ROC分析训练组中5个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6、0.969、0.964、0.997、0.997,灵敏度分别为0.937、0.900、1.000、0.967、0.967,特异度分别为0.967、1.000、0.917、1.000、1.000;测试组中5个模型AUC分别为0.986、0.944、0.896、0.944、0.972,灵敏度分别为0.917、1.000、1.000、0.833、0.917,特异度分别为1.000、0.833、0.857、1.000、1.000。训练组和测试组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均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决策曲线提示所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对IDC和SA有良好的鉴别诊断效能。结论:基于5个序列(T2WI、DWI、ADC、T1WI增强第3期及第7期)所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对IDC和SA有良好的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硬化性腺 乳腺浸润性导管 乳腺X线摄影 超声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乳腺硬化性腺病与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蔡燕 施丽英 陈霞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12期122-124,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SA与IDC超声图像的特征,以提高两者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经超声检查且术后病理确诊的SA与IDC患者共60例,按照病理结果分为SA组和IDC组,均30例,以回顾性分析开展研究。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SA与IDC超声图像的特征,以提高两者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经超声检查且术后病理确诊的SA与IDC患者共60例,按照病理结果分为SA组和IDC组,均30例,以回顾性分析开展研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二维图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Alder分级)情况。结果IDC组出现明确的肿块、含粗大钙化灶、含沙粒样钙化灶、伴淋巴结增大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SA组(P<0.05);SA组Alder分级中0~Ⅰ级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IDC组,而Ⅲ级患者占比显著低于IDC组(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于SA与IDC患者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帮助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进而给予患者最佳治疗方式,患者治疗结束后需定期复查,尤其针对超声检查中未发现明显肿块组织的患者,必要时可在超声引导下给予患者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以保证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硬化性腺 浸润性导管 超声特征 鉴别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OGF OGFR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建功 金小萍 +2 位作者 谢朝辉 邢恩鸿 张祥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6-338,34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OGF、OGFR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正常乳腺、12例乳腺腺病、8例乳腺异型上皮增生、21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OGF、OGFR的表达。结果:在正常乳腺组、乳腺腺病组、乳腺异型上皮增生组、浸润...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OGF、OGFR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正常乳腺、12例乳腺腺病、8例乳腺异型上皮增生、21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OGF、OGFR的表达。结果:在正常乳腺组、乳腺腺病组、乳腺异型上皮增生组、浸润性导管癌组中OGF表达率分别为55.43%、43.48%、34.50%、13.29%,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GFR表达率分别为68.80%、44.22%、40.00%、25.5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组织中可能存在着OGF-OGFR的相互作用;OGF、OGFR的表达减少,减弱了OGF-OGFR的相互作用,可能促进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增加OGF、OGFR的表达,促进两者的相互作用,可能对乳腺癌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 免疫组化SP法 相互作用 正常乳腺 上皮增生 乳腺腺 乳腺组织 表达减少
下载PDF
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BRCA1、BRCA2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肖秀娣 虞浩 弓晋林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研究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BRCA1)、乳腺癌易感基因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9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8例乳腺腺... 目的:研究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BRCA1)、乳腺癌易感基因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9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8例乳腺腺病患者的BRCA1、BRCA2基因进行检测,并从病理科资料中提取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表达结果,分析BRCA1、BRCA2基因水平和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ER、HER-2表达的关系。结果:BRCA1、BRCA2基因在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50.5%(48/95)、52.6%(50/95),癌旁组织阳性率66.3%(63/95)、72.6%(69/95),乳腺腺病组织阳性率89.3%(25/28)、92.9%(26/28)。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乳腺腺病组织比较,BRCA1、BRCA2基因的阳性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RCA1、BRCA2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8,-0.223,P<0.05),与ER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0.289,P<0.05),与HER-2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82,-0.498,P<0.05),与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上皮中BRCA1和BRCA2基因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检测此两种基因的表达可协助筛查出乳腺癌高危患者及早期发现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亦可作为评价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和预后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易感基因 雌激素受体 乳腺浸润性导管 乳腺腺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与浸润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仪萱 姚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3766-3769,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等。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及508例乳腺浸...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等。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及50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两组患者的年龄、月经情况、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HER-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标志物(Ki67)的表达情况、分子分型、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DCIS-MI组和IDC组患者在年龄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在已绝经及淋巴结转移阳性比例均低于IDC组(P<0.05);DCIS-MI组Ki67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IDC组(P<0.05),ER、PR及HER-2阳性表达率与ID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Luminal A型比例高于IDC组,而Luminal B(HER-2-)型比例低于IDC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分子分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DCIS-MI组患者单纯乳房切除术比例(10.9%)显著高于IDC组(0.8%)(P<0.05)。DCIS-MI患者主要采用的手术方式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和全乳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其比例分别为60.0%、16.4%,与IDC组患者采用相同手术方式的比例(67.3%、19.9%)无显著差异。DCIS-MI组化疗比例、放疗比例均低于IDC组(P<0.05),而两组患者在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及中药治疗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和IDC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分别为97.0%和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4.962,P=0.026)。结论:与IDC患者相比,DCIS-MI组患者绝经前状态比例高、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及Ki67阳性率更低,Luminal A型比例更高而Luminal B(HER-2^(-))型比例更低;DCIS-MI组患者行单纯乳房切除术比例更高,放疗及化疗比例更低,其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浸润 乳腺浸润性导管 临床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与乳腺癌伴微浸润临床病理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一凡 王海波 +1 位作者 陈明璇 周沛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127-129,共3页
背景: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为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度表达己成为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目的:探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微浸润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并研究其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 背景: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为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度表达己成为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目的:探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微浸润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并研究其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4年4月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微浸润患者267例,免疫组化法检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及与临床各因素的关系。结果与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微浸润患者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阳性率分别为53.9%,53.5%和16.1%。其中患者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与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一致率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呈负相关(P〈0.05)。另外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三者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月经初潮年龄、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但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程负相关性沪〈0.01),且C-erbB-2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性(P〈0.01)。提示性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及疗效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浸润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乳腺 临床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Paget病:一种未被公认的乳腺疾病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14
作者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22-1022,共1页
乳腺Paget病(MPD)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疾病,占所有原发性乳腺肿瘤的1%-3%。在90%以上的PMD中,可在乳腺内发现乳腺原位癌或浸润性癌成分,提示PMD可能来自于乳腺导管癌皮肤内扩散。不同于乳腺外Paget病(EMPD)可有间质浸润,MPD中Pa... 乳腺Paget病(MPD)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疾病,占所有原发性乳腺肿瘤的1%-3%。在90%以上的PMD中,可在乳腺内发现乳腺原位癌或浸润性癌成分,提示PMD可能来自于乳腺导管癌皮肤内扩散。不同于乳腺外Paget病(EMPD)可有间质浸润,MPD中Paget细胞浸润真皮内(浸润性乳腺Paget病,invMPD)还未见报道及认识。作者回顾性复习了146例MPD,发现6例invMPD,占所有MPD的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PAGET 乳腺疾 浸润性 临床理学 乳腺外PAGET 乳腺原位 乳腺导管 T细胞浸润
下载PDF
伴大汗腺分化的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病理分析
15
作者 于秋萍 张观宇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4期139-141,154,共4页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乳腺癌中罕见亚型之伴大汗腺分化的癌(ACB)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并与浸润性导管癌(IDC)进行鉴别及病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二四五医院、辽阳辽化医院病理科2010年1—12月的手术病例中的24例ACB和24例浸...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乳腺癌中罕见亚型之伴大汗腺分化的癌(ACB)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并与浸润性导管癌(IDC)进行鉴别及病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二四五医院、辽阳辽化医院病理科2010年1—12月的手术病例中的24例ACB和24例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进行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ACB平均发病年龄(57.07±10.45)岁,比浸润性导管癌的(50.46±9.18)岁高(P<0.05);ACB的免疫标记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为主,表皮生长因子(HER-2)阴性多见,仅极少数阳性,而浸润性导管癌的ER、PR、HER-2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CB(P<0.05);ACB特征性恒定表达雄激素受体(AR)和GCDFP-15。结论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是乳腺癌中罕见特殊亚型,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病变中伴有大汗腺改变的多为良性,极易漏诊恶性病变,应从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仔细辨别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大汗腺分化的 浸润性导管 激素受体 非典型大汗腺腺 特殊亚型
下载PDF
复发性乳腺癌伴乳头Paget病1例
16
作者 陈海燕 韩捷 幸文琼 《上海医学影像》 2006年第3期246-246,共1页
关键词 乳头Paget 复发性乳腺 乳腺浸润性导管 乳腺根治术 理检查 超声检查 乳腺肿块 流速曲线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癌伴导管原位癌成分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分析
17
作者 陈哲 王春华 +3 位作者 刘圆圆 任静 周鹏 罗红兵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4-1309,共6页
目的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伴导管原位癌成分的MRI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我院2017年9月到2019年6月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且有完整术前MRI资料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例,依据病理结果分为单纯浸润性癌组和浸润性癌伴导管原位癌。根据BI⁃RADS... 目的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伴导管原位癌成分的MRI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我院2017年9月到2019年6月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且有完整术前MRI资料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例,依据病理结果分为单纯浸润性癌组和浸润性癌伴导管原位癌。根据BI⁃RADS分类标准分析每个病例MRI特征,同时参考既往研究分析主病灶伴周围早期强化特征。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各MRI特征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后有统计学意义的MRI特征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对浸润性癌伴导管原位癌成分的诊断价值。结果最终纳入176例病例,其浸润性癌伴导管原位癌成分的发生率为25.0%(44/1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为非肿块样强化灶或肿块伴非肿块强化(χ^(2)=40.028,P<0.001),肿块病灶边缘不规则或毛刺征(χ^(2)=6.328,P=0.012),主病灶伴周围早期强化等MRI特征是对浸润性癌伴导管原位癌成分诊断有价值的MRI特征;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浸润性癌伴导管原位癌成分预测诊断最有价值的特征是主病灶伴周围早期点状强化(OR=5.903,P=0.002),主病灶伴周围结节强化(OR=3.157,P=0.035),主病灶伴周围区域强化(OR=6.117,P=0.018)和非肿块样强化灶或肿块伴非肿块样强化(OR=8.718,P=0.01)。最终回归模型对浸润性癌伴导管原位癌成分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64。结论乳腺浸润性癌术前MRI特征,特别是主病灶伴周围早期强化特征可以作为浸润性乳腺癌伴导管原位癌的术前诊断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浸润性导管原位成分
原文传递
并发乳腺癌的乳房Paget病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扬 张立新 +1 位作者 陈杨鑫 杨顶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94,共4页
报告2例并发乳腺癌的乳房Paget病。患者均为老年女性,临床上均表现为左侧乳头及乳晕红斑、糜烂及结痂等湿疹样损害。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内有大的、空泡化的、成巢状分布的肿瘤细胞。免疫组化:(例1)癌胚抗原(CEA)(+)、角蛋白(CK)7(+... 报告2例并发乳腺癌的乳房Paget病。患者均为老年女性,临床上均表现为左侧乳头及乳晕红斑、糜烂及结痂等湿疹样损害。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内有大的、空泡化的、成巢状分布的肿瘤细胞。免疫组化:(例1)癌胚抗原(CEA)(+)、角蛋白(CK)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0065)(+)、囊泡病液体蛋白(GCDFP)-15灶性(+)、雌激素受体(ER)(-)、HMB45(-)、P53(+);(例2)CK7(+)、GCDFP-15灶性(+)、P53(+)、ER(+)。乳腺癌术后组织病理:(例1)乳腺导管内癌(高级别,多灶),伴乳头皮肤Paget病,皮肤切缘净,腋窝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7)。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高分子量角蛋白(34βE)12(+)、细胞增殖抗原(Ki)-67(约10%+)、P53(约85%+)、导管壁肌上皮(P63)(+)、拓扑异构酶2(TOPOⅡ)<1%(+);(例2)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分化)伴乳腺皮肤Paget病,脉管内可见癌栓,淋巴结可见癌转移(腋窝淋巴结22/28)。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31(+)、CerbB-2(0041)(+)、E-cadherin(+)、ER(约20%中度+)、Ki-67(<5%+)、P53(50%~60%+)、TOPOⅡ(约1%+)、P120(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PAGET 浸润性导管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合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庭庆 万红芳 《四川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149-1152,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合并双侧异时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我院1例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合并双侧异时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分析此类疾病的相关特征、治疗及...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合并双侧异时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我院1例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合并双侧异时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分析此类疾病的相关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本例NF1患者2014年4月首次在我院诊断右乳腺癌(Ⅱb期T2N1M0),行右乳切除术+右腋窝淋巴结清扫+右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右腋窝纤维瘤切除术,术后化疗4疗程,并随访。2015年12月发现并诊断左乳腺癌(Ⅳ期T2N2M1),行左乳腺癌姑息性切除术,术后化疗。此例异时性原发性乳腺癌两次病理类型均为为浸润性导管癌;两次乳腺癌免疫组化:ER(-)、PR(-)、Her-2(++),为HER2过表达型;首发右侧乳腺癌Ki-67约20%,后发左侧乳腺癌Ki-67约70%。结论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合并双侧异时性原发性乳腺癌属罕见病例,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双侧异时性原发性乳腺癌两侧病灶的分子生物学行为具有相关性,其恶性程度相对较高,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Ⅰ型 双侧异时性原发性乳腺 乳腺浸润性导管 预后 预防
下载PDF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20
作者 Tan B Y Thike A A +2 位作者 Ellis I O 黄爱清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9-489,共1页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PC)是一种少见类型的乳腺癌,WHO(2012)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将其定义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乳头状癌,以致密排列、膨胀性生长、富于细胞的结节为特征。SPC常表现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尽管缺乏肌上皮,但仍被归类为原位...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PC)是一种少见类型的乳腺癌,WHO(2012)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将其定义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乳头状癌,以致密排列、膨胀性生长、富于细胞的结节为特征。SPC常表现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尽管缺乏肌上皮,但仍被归类为原位癌。为了解SPC与其他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征乳腺癌的区别,作者收集250例经免疫组化证实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征的原位和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形态学上将这些病例按是否含有SPC成分分成2大组,含有SPC组再细分为原位SPC及浸润性SPC,不含SPC成分组分为导管原位癌(DCIS)和浸润性癌,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 临床理特征 乳头状 神经内分泌分化 实性 导管原位 SPC 组织学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