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3-2011年青藏高原佩枯错相对水量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3
1
作者 戴玉凤 高杨 +1 位作者 张国庆 向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3-732,共10页
湖泊的退缩与扩张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利用2003-2011年Landsat ETM数据和2003-2009年ICESat激光测高数据,分别对青藏高原佩枯错湖泊的面积和高程变化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估算了湖泊2003-2009年相对水量变化.结果表明:佩枯错面积年... 湖泊的退缩与扩张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利用2003-2011年Landsat ETM数据和2003-2009年ICESat激光测高数据,分别对青藏高原佩枯错湖泊的面积和高程变化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估算了湖泊2003-2009年相对水量变化.结果表明:佩枯错面积年内变化明显,湖泊面积冬季最小,春季出现小峰值,秋季达到最大;面积年内波动明显(1.18%),但在冬季、春季和秋季相对稳定,波动范围分别为0.26%、0.1%和0.29%.2003-2011年湖泊呈退缩趋势,冬季、春季和秋季面积年际变化率分别为-0.52km2·a-1、-0.35km2·a-1和-0.61km2·a-1;2003-2009年间湖泊水位下降了1.17m,变化率为-0.05m·a-1;2003-2010年,冬季总水量减少了2.51×108 m3,春季总水量减少了1.74×108 m3,秋季总水量减少了2.80×108 m3,平均相对水量变化率分别为-0.35×108 m3·a-1、-0.21×108 m3·a-1、-0.37×108 m3·a-1.从空间上看,湖泊退缩主要发生在东北角、东南角和西南角.气候因素分析表明,佩枯错湖泊退缩秋季主要是因为夏半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冬季和春季则主要是因为冬半年降水量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佩枯错 水量变化 ICESAT LANDSAT
下载PDF
西藏佩枯错盆地第四纪湖相地层的厘定、划分和佩枯错群的建立 被引量:7
2
作者 朱大岗 邵兆刚 +6 位作者 孟宪刚 杨朝斌 王津 韩建恩 余佳 吕荣平 王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35-1043,共9页
通过对环西藏佩枯错的T1—T16湖积阶地中湖相沉积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盆地内的第四纪早更新世—全新世湖相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早更新世—全新世的岩石地层单元,确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序列。首... 通过对环西藏佩枯错的T1—T16湖积阶地中湖相沉积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盆地内的第四纪早更新世—全新世湖相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早更新世—全新世的岩石地层单元,确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序列。首次建立了青藏高原第四纪早更新世—全新世湖相地层单位——佩枯错群(QP),佩枯错群由第四系下更新统拉洋组(Qp1l)、中更新统茫家冻组(Qp2m)、上更新统帮荣组(Qp3b)和全新统罗马仁布组(Qhl)4个组组成。为青藏高原湖泊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的研究,以及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等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佩枯错 更新世—全新世 湖相地层 佩枯错群
下载PDF
西藏佩枯错盆地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边彦明 余佳 +2 位作者 邵兆刚 韩建恩 贺承广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7-94,共8页
西藏佩枯错盆地晚更新世以来河湖相沉积剖面的孢粉分析显示,该地区在晚更新世早期的127—72kaB.P.时期,气候温和湿润,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至66—56kaB.P.时期,气候转变为温凉略干,植被转为疏林草原;在56—49kaB.P.时期,气候温凉潮湿... 西藏佩枯错盆地晚更新世以来河湖相沉积剖面的孢粉分析显示,该地区在晚更新世早期的127—72kaB.P.时期,气候温和湿润,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至66—56kaB.P.时期,气候转变为温凉略干,植被转为疏林草原;在56—49kaB.P.时期,气候温凉潮湿,植被又转为针阔叶混交林为主的森林草原;而在49—46kaB.P.时期,气候温和偏干,植被转为疏林草原;在46—31kaB.P.时期,气候寒凉湿润,植被表现为温度进一步下降的疏林草原;在31—15kaB.P.时期,环境向寒冷方向发展,植被转为高寒草原;自11kaB.P.(全新世初期)开始,气候由温暖偏干转变为温凉偏湿,植被由灌丛草原转变为森林灌丛草原。这表明自晚更新世以来,该区气候环境是在逐渐变干的总趋势上,经历了多次明显的冷暖与干湿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枯错 晚更新世以来 湖相沉积 环境变化
下载PDF
西藏佩枯错早全新世以来湖泊退缩过程及其古环境意义
4
作者 黄龙 陈怡伟 +3 位作者 吴洋 崔灏 韦刚健 曾提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8-457,共10页
湖泊的扩张或收缩与冰川融水、大气降水及蒸发量等水文气候因素密切相关。晚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许多湖泊经历了显著的水位波动与面积变化,记录了诸多古环境信息并为青藏高原古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载体。水位与面积是湖泊演化的关键指标... 湖泊的扩张或收缩与冰川融水、大气降水及蒸发量等水文气候因素密切相关。晚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许多湖泊经历了显著的水位波动与面积变化,记录了诸多古环境信息并为青藏高原古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载体。水位与面积是湖泊演化的关键指标之一。湖泊水位的下降通常会导致入湖河流下切,从而发育河流阶地并出露下伏河湖相地层,因此这些沉积物的年龄和高度为反演湖泊水面的波动历史提供了间接证据。本研究对青藏高原南部佩枯错入湖河流下切的河湖相沉积物进行了光释光定年,结果表明:①约10.0±0.8~11.0±1.3 ka,佩枯错出现拔湖高度大于53 m的高水位,可能与希夏邦马冰川强盛的融水补给有关;②在6.4±0.6~7.4±0.5 ka前后,佩枯错水位出现明显下降,可能反映了季风降水及冰川融水的减少;③在全新世中晚期(约2.1±0.1~3.4±0.2 ka),湖泊水位再次快速下降,可能与季风降水的减弱有关。综上所述,冰川融水与季风降水的协同作用,共同塑造了佩枯错约11 ka以来湖泊的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枯错 水位变化 光释光定年 青藏高原
下载PDF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the Paiku Leucogranites,Northern Himalaya 被引量:5
5
作者 Zhengbin Gou Xin Dong Baodi W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525-534,共10页
The Himalayan leucogranit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partial melting behavior of relatively deeper crustal rocks and tectono-magmatic history of the Himalayan Orogen. The Paiku leucogranites of northern Himalaya can ... The Himalayan leucogranit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partial melting behavior of relatively deeper crustal rocks and tectono-magmatic history of the Himalayan Orogen. The Paiku leucogranites of northern Himalaya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wo-mica leucogranite(TML), garnet-bearing leucogranite(GL), cordierite-bearing leucogranite(CL), and tourmaline-bearing leucogranite(TL). All of them are high-K, peraluminous, calc-alkalic to alkali-calcic rocks. They are enriched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LREE) and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LILE), and show pronounced negative anomalies of Sr, Ba, K and Ti, but positive anomalies of Nb and Rb. LA-ICP-MS U-Pb zircon dating of one TML, one GL, and two CL samples yielded variable 206Pb/238U ages ranging from 23.6 to 16.1 Ma, indicating the Paiku leucogranites underwent a low degree of partial melting process. Combining with previous studies, we suggest the Paiku leucogranites were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meta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Higher Himalayan Sequence(HHS). The GL and TL mainly resulted from the muscovite-dehydration melting, whereas the TML and CL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biotite-dehydration melting.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aiku leucogranites were probably formed during the subduction of the Indian cr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iku LEUcoGRANITES PETROCHEMISTRY U-Pb geochronology DEHYDRATION melting tectonic implications NORTHERN HIMALAYA
原文传递
佩枯措佩枯错
6
作者 赵婉莉 陈琼 刘峰贵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CSCD 2020年第2期201-202,201-202,共4页
佩枯错,又称为泊古湖、拉母祖海,拉错新错[1]。湖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和聂拉木县的交界处,是日喀则市面积最大的湖泊,属于内陆微咸水湖[2]。湖泊类型为构造湖。湖面海拔4,585m。佩枯错的湖区范围介于28°46′33″N-29... 佩枯错,又称为泊古湖、拉母祖海,拉错新错[1]。湖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和聂拉木县的交界处,是日喀则市面积最大的湖泊,属于内陆微咸水湖[2]。湖泊类型为构造湖。湖面海拔4,585m。佩枯错的湖区范围介于28°46′33″N-29°01′26″N,85°29′46″E-85°40′15″E[3](图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枯错 青藏高原 西藏 数据大百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