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腕足动物数据库及定量古生物地理学研究——以全球二叠纪Roadian-Wordian期为例
被引量:
9
1
作者
谢俊芳
张华
沈树忠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0-429,共10页
随着古生物原始资料的不断积累,通过建立数据库对化石资料进行搜集和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丰富的原始数据,使我们进行古生物地理研究,特别是大尺度定量古生物地理研究成为可能。文章从化石数据库的建立开始,详细地介绍一种古生物地理学...
随着古生物原始资料的不断积累,通过建立数据库对化石资料进行搜集和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丰富的原始数据,使我们进行古生物地理研究,特别是大尺度定量古生物地理研究成为可能。文章从化石数据库的建立开始,详细地介绍一种古生物地理学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二叠纪Roadian-Wordian期全球381个腕足动物属分布数据的聚类分析,区分出4个腕足动物生物域(北方域、冈瓦纳域、泛大洋域、古赤道域)和9个生物区[东北欧区(Northeast European)、维尔科累马区(Verkolyma)、格兰丁区(Grandian)、华夏区(Cathaysian)、基墨里区(Cim-merian)]、中蒙日区(Sino-Mongolian-Japanese)、泛大洋区(Panthalassan)、西澳区(Westralian)和澳纽区(Aus-trazean),这4个域和9个区的生物地理区系特征与它们当时的古地理位置基本吻合。同时,多维尺度分析表明,与纬度相关的温度梯度是控制腕足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古地理屏障和洋流可能在腕足动物空间分布模式的形成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地理学
化石数据库
腕足动物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二叠世长兴期—三叠纪腕足动物多样性
被引量:
4
2
作者
柯妍
曾勇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9-450,共12页
晚二叠世长兴期至三叠纪末,地球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全球性事件,全球的地质和古地理环境以及生物群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于海洋底栖的腕足动物来说,影响尤为巨大,发生了明显的属种更替。本文通过全球1 421个化石点采集到的9 934条分属2 ...
晚二叠世长兴期至三叠纪末,地球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全球性事件,全球的地质和古地理环境以及生物群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于海洋底栖的腕足动物来说,影响尤为巨大,发生了明显的属种更替。本文通过全球1 421个化石点采集到的9 934条分属2 458种、482属、105科、12目的腕足动物化石数据,建立这一时期的腕足动物全球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分析腕足类多样性从长兴期到三叠纪各期的演变规律。从腕足动物分异度变化来看,晚二叠世长兴期到三叠纪末经历了一个灭绝期、残存期、萧条期、复苏-辐射期和灭绝期的过程。腕足动物的属种构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晚二叠世主要以长身贝目、直形贝目、石燕贝目、小嘴贝目、正形贝目和无窗贝目为主,此外还包括穿孔贝目、准石燕贝目、舌形贝目等属种多样性较低的类型。受二叠纪末大灭绝事件影响,长身贝目、直形贝目和正形贝目灭绝,在中—晚三叠世大量繁盛的主要是小嘴贝目、准石燕贝目和穿孔贝目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数据库
腕足动物多样性
多元统计分析
晚二叠世长兴期
三叠纪
原文传递
题名
腕足动物数据库及定量古生物地理学研究——以全球二叠纪Roadian-Wordian期为例
被引量:
9
1
作者
谢俊芳
张华
沈树忠
机构
浙江自然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出处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0-429,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6CB806400)
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联合资助
文摘
随着古生物原始资料的不断积累,通过建立数据库对化石资料进行搜集和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丰富的原始数据,使我们进行古生物地理研究,特别是大尺度定量古生物地理研究成为可能。文章从化石数据库的建立开始,详细地介绍一种古生物地理学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二叠纪Roadian-Wordian期全球381个腕足动物属分布数据的聚类分析,区分出4个腕足动物生物域(北方域、冈瓦纳域、泛大洋域、古赤道域)和9个生物区[东北欧区(Northeast European)、维尔科累马区(Verkolyma)、格兰丁区(Grandian)、华夏区(Cathaysian)、基墨里区(Cim-merian)]、中蒙日区(Sino-Mongolian-Japanese)、泛大洋区(Panthalassan)、西澳区(Westralian)和澳纽区(Aus-trazean),这4个域和9个区的生物地理区系特征与它们当时的古地理位置基本吻合。同时,多维尺度分析表明,与纬度相关的温度梯度是控制腕足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古地理屏障和洋流可能在腕足动物空间分布模式的形成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关键词
古生物地理学
化石数据库
腕足动物
多元统计分析
Keywords
palaeobiogeography
,
fossil database
,
brachiopods
,
multivariate analysis
分类号
Q91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二叠世长兴期—三叠纪腕足动物多样性
被引量:
4
2
作者
柯妍
曾勇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9-45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基金号:41290260
41420104003
41273081)
文摘
晚二叠世长兴期至三叠纪末,地球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全球性事件,全球的地质和古地理环境以及生物群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于海洋底栖的腕足动物来说,影响尤为巨大,发生了明显的属种更替。本文通过全球1 421个化石点采集到的9 934条分属2 458种、482属、105科、12目的腕足动物化石数据,建立这一时期的腕足动物全球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分析腕足类多样性从长兴期到三叠纪各期的演变规律。从腕足动物分异度变化来看,晚二叠世长兴期到三叠纪末经历了一个灭绝期、残存期、萧条期、复苏-辐射期和灭绝期的过程。腕足动物的属种构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晚二叠世主要以长身贝目、直形贝目、石燕贝目、小嘴贝目、正形贝目和无窗贝目为主,此外还包括穿孔贝目、准石燕贝目、舌形贝目等属种多样性较低的类型。受二叠纪末大灭绝事件影响,长身贝目、直形贝目和正形贝目灭绝,在中—晚三叠世大量繁盛的主要是小嘴贝目、准石燕贝目和穿孔贝目分子。
关键词
化石数据库
腕足动物多样性
多元统计分析
晚二叠世长兴期
三叠纪
Keywords
fossil
database
,
brachiopods
diversity,
multivariate analysis
, Changhsingian, Triassic
分类号
Q91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腕足动物数据库及定量古生物地理学研究——以全球二叠纪Roadian-Wordian期为例
谢俊芳
张华
沈树忠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晚二叠世长兴期—三叠纪腕足动物多样性
柯妍
曾勇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