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震旦系大气田形成条件与勘探远景区 被引量:94
1
作者 魏国齐 沈平 +4 位作者 杨威 张健 焦贵浩 谢武仁 谢增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基于对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演化和震旦系沉积相、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等成藏条件的研究,分析四川盆地震旦系天然气勘探潜力。四川盆地震旦系具备形成大气田的成藏条件:①大型继承性古隆起为震旦系油气形成、聚集提供了条件;②... 基于对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演化和震旦系沉积相、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等成藏条件的研究,分析四川盆地震旦系天然气勘探潜力。四川盆地震旦系具备形成大气田的成藏条件:①大型继承性古隆起为震旦系油气形成、聚集提供了条件;②稳定的沉积背景奠定了储集体和烃源岩大面积发育的基础;③灯二段、灯三段和灯四段3套储集层相互叠置,大面积发育;④多套烃源岩纵向叠置,大面积分布,与储集层呈"三明治"互层结构;⑤区域性泥岩盖层厚度大、盆地内断裂不发育,保存条件好。根据不同区域有利成藏条件的不同,优选了4个震旦系有利勘探远景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远景区、川东南远景区、川东远景区和川西北远景区,其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远景区成藏条件最为有利,其核部的继承性古构造圈闭为勘探首选,斜坡部位的地层-岩性气藏值得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 大气田 勘探远景区 四川盆地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下载PDF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岩溶型储层发育模式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71
2
作者 杨海军 韩剑发 +3 位作者 孙崇浩 王福焕 正岩 吉云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9-205,共7页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顶部的不整合面发育大规模岩溶缝洞型优质储层,目前已探明油气储量约2×108t。岩溶型储层以大型缝洞储集空间为主,贯穿于不整合面以下200m范围内,具有非均质变化的缝洞叠置连片且呈带状展布。这套储层既与岩...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顶部的不整合面发育大规模岩溶缝洞型优质储层,目前已探明油气储量约2×108t。岩溶型储层以大型缝洞储集空间为主,贯穿于不整合面以下200m范围内,具有非均质变化的缝洞叠置连片且呈带状展布。这套储层既与岩溶古地貌相关,又受多成因、多期次成岩溶蚀、断裂裂缝、埋藏溶蚀叠加的综合控制,其中断裂和裂缝网络是岩溶水的主要渗滤通道,不整合岩溶控制了储层的横向展布规模,埋藏溶蚀是优化储集性能的关键。通过储层主控因素的深入分析,建立了储层叠合发育演化模式,综合预测了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指出在勘探中要注重不同井区之间的储层类型和主控因素之差异性,优选主控因素以对勘探进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北斜坡 鹰山组 碳酸盐岩 岩溶型储层 断裂 不整合岩溶 埋藏溶蚀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纪构造古地理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 被引量:33
3
作者 邵东波 包洪平 +4 位作者 魏柳斌 蔡郑红 武春英 周黎霞 曹岩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7-556,共20页
鄂尔多斯地区在奥陶纪处于华北克拉通板块的西南边缘地区。由于受秦岭—祁连—贺兰三叉裂谷系开裂—聚合作用的影响,奥陶纪鄂尔多斯地区与华北克拉通已开始出现明显构造与沉积作用的分异,突出表现为奥陶纪沉积期鄂尔多斯东部大规模膏盐... 鄂尔多斯地区在奥陶纪处于华北克拉通板块的西南边缘地区。由于受秦岭—祁连—贺兰三叉裂谷系开裂—聚合作用的影响,奥陶纪鄂尔多斯地区与华北克拉通已开始出现明显构造与沉积作用的分异,突出表现为奥陶纪沉积期鄂尔多斯东部大规模膏盐岩沉积层的发育。古构造分析表明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纪总体呈现为“三隆—两坳—一古陆”的古构造分布格局;奥陶纪经历了冶里—亮甲山期的早期边部海侵、马家沟期振荡性的整体沉降海侵以及平凉—背锅山期的西南边缘快速沉陷的古地理演化过程,表现出较强的阶段性演化特征。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纪整体的沉积充填作用具有以下重要特征:一是受中央古隆起控制、东西向沉积分异明显;二是随时代演进,早中期以内源沉积为主,晚期则以混源或陆源碎屑沉积为主;三是西南边缘沉积巨厚,是奥陶纪最为活跃的构造沉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地区 奥陶纪 构造沉积分异 古地理演化 沉积充填 古隆起
下载PDF
塔里木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海相油气富集规律与古隆起控油气论 被引量:35
4
作者 赵靖舟 王清华 +4 位作者 时保宏 秦胜飞 刘洪军 杨斌谊 曹青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3-712,共10页
塔里木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海相油气分布十分复杂,大油气田形成及分布主要受古隆起、有效烃源岩分布以及后期构造变动三大因素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古隆起及其斜坡,原因是古隆起及其斜坡是克拉通盆地各种成藏条件的最佳耦合区。塔里木克拉... 塔里木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海相油气分布十分复杂,大油气田形成及分布主要受古隆起、有效烃源岩分布以及后期构造变动三大因素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古隆起及其斜坡,原因是古隆起及其斜坡是克拉通盆地各种成藏条件的最佳耦合区。塔里木克拉通古隆起可划分为继承型、残余型、叠加型、衰亡型4种类型。长期发育的大型继承性古隆起与残余古隆起及其斜坡是油气最富集的地区。古隆起控油、斜坡富集,隆起高部位油气易发生调整破坏、斜坡部位有利于富集保存,这是塔里木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重要规律。多期成藏、多期调整是塔里木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的重要特点。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是克拉通区原生油藏最主要的成藏时期;晚海西期既是原生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又是早期油气藏发生调整形成次生油气藏的重要时期;燕山期,特别是喜马拉雅期则是早期油气藏发生调整改造、定型定位及破坏的主要时期。据此认为,"晚期成藏论"并不适用于塔里木多旋回古老海相克拉通盆地。因此,古隆起及其斜坡,特别是大型继承性古隆起与残余古隆起及其斜坡是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最有利地区。据此提出了"古隆起控油气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油气 分布规律 古隆起控油气论 克拉通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中古隆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复式成藏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40
5
作者 杨海军 韩剑发 +2 位作者 陈利新 邬光辉 吉云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4-790,共7页
以塔中古隆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典型油气藏解剖为基础,充分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明确寒武系是塔中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的主力烃源,塔中下古生界天然气主要为古油藏裂解气。塔中古隆起海相碳酸盐岩具有下生上储、多个储盖组合、多期成藏的... 以塔中古隆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典型油气藏解剖为基础,充分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明确寒武系是塔中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的主力烃源,塔中下古生界天然气主要为古油藏裂解气。塔中古隆起海相碳酸盐岩具有下生上储、多个储盖组合、多期成藏的复式油气成藏特征。并建立了塔中古隆起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复式成藏模式,明确了礁滩复合体、岩溶不整合、内幕白云岩是塔中古隆起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的三大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复式成藏 成藏模式 塔中古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侏罗系剥蚀厚度恢复 被引量:31
6
作者 周路 郑金云 +5 位作者 雷德文 何登发 唐勇 石新璞 庞雷 杨志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3-252,共10页
车莫古隆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为一个南西—北东走向的燕山期古隆起,现今构造为由北向南倾斜的单斜。该区侏罗纪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多个削蚀和上超不整合面,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通过地层剥蚀厚度恢复主要方法与相关... 车莫古隆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为一个南西—北东走向的燕山期古隆起,现今构造为由北向南倾斜的单斜。该区侏罗纪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多个削蚀和上超不整合面,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通过地层剥蚀厚度恢复主要方法与相关条件的分析,根据研究区实际地震资料特征,采用地震剖面直接追踪法、参考层厚度变化率法和邻层厚度比值法,对车莫古隆起区侏罗系头屯河组、西山窑组、三工河组的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其最大剥蚀量均分布在奎屯—莫索湾一带,各层最大剥蚀厚度为260m、340m和140m。其中古隆起高部位的西山窑组剥蚀量可能是由两期构造运动造成的,三工河组剥蚀量的产生可能来自后期构造运动。通过分析剥蚀厚度平面分布特征与古隆起形成、演化之间的关系,指出早侏罗世末期是车莫古隆起的雏形期,西山窑组沉积期是车莫古隆起的逐渐发育时期,侏罗纪末期是车莫古隆起快速发育时期。大量剥蚀产物的搬运为古隆起翼部斜坡区地层岩性圈闭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车莫古隆起南部斜坡区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莫古隆起 侏罗系 剥蚀厚度恢复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邻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颗粒滩沉积特征与空间分布 被引量:23
7
作者 马腾 谭秀成 +5 位作者 李凌 曾伟 金民东 罗冰 洪海涛 杨雨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3-228,共16页
通过对区域地质调查剖面资料和钻井资料的研究,结合对部分野外剖面与钻井岩心的系统观察和取样分析,发现四川盆地及邻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的颗粒滩主要由颗粒石灰岩(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构成;颗粒滩以未暴露浅滩为主,发育向上变浅和向上... 通过对区域地质调查剖面资料和钻井资料的研究,结合对部分野外剖面与钻井岩心的系统观察和取样分析,发现四川盆地及邻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的颗粒滩主要由颗粒石灰岩(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构成;颗粒滩以未暴露浅滩为主,发育向上变浅和向上变深2类垂向序列。川中古隆起和黔中古隆起北部地区的颗粒滩的横向规模大、层位稳定性和连续性最好,其余地区颗粒滩多表现为点滩且规模较小。研究区龙王庙期总体上为西浅东深,西南缘、西北缘和北缘为古陆环抱,盆内呈"一隆两坳"的古地理格局。颗粒岩在古地貌高地具有广覆式"五线一带"的平面分布样式。川中古隆起、黔中古隆起北部地区是颗粒滩发育最有利的地区,东北部和东南部的水下岛链区是优质颗粒滩带发育的潜在区。古隆起发育演化对颗粒滩和有利储集相带具有明显的控制效应,次一级海平面升降变化影响滩体的垂向叠置样式和横向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王庙组 颗粒滩 古隆起 碳酸盐岩台地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四川盆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沉积特征与古地理 被引量:25
8
作者 马腾 谭秀成 +5 位作者 李凌 曾伟 金民东 罗冰 洪海涛 胡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48,共16页
基于盆内及其周缘钻孔取芯和露头剖面资料,结合区域背景和龙王庙组地层充填厚度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周缘龙王庙期北邻摩天岭微古陆和汉南古陆、西接康滇古陆,东南和东北分别为威信—黔江、石阡—秀山—龙山和镇巴—巫溪—巴东水下古隆起环... 基于盆内及其周缘钻孔取芯和露头剖面资料,结合区域背景和龙王庙组地层充填厚度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周缘龙王庙期北邻摩天岭微古陆和汉南古陆、西接康滇古陆,东南和东北分别为威信—黔江、石阡—秀山—龙山和镇巴—巫溪—巴东水下古隆起环抱;盆内呈近北东向展布的川中古隆起和阆中—通江坳陷、江津—奉节坳陷构成"一隆两坳",南部泸州—筠连—昭通继承性坳陷依然存在;盆地及周缘向东北隅和东南隅分别接入秦岭洋和江南盆地。受此影响,龙王庙期发育连陆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盆地沉积体系,连陆碳酸盐岩台地构成沉积主体,可识别出混积潮坪、局限—蒸发台地、半局限—局限台地和台地边缘沉积相类型;进一步通过碎屑岩含量与陆源方向、石灰岩、白云岩和膏盐岩含量与海域局限性和台地边缘相对位置、颗粒岩含量等分析,阐明了龙王庙期岩相古地理展布样式并建立了沉积模式。结果表明潮坪向海侧、水下古隆起、泸州—筠连—昭通坳陷周缘是颗粒滩有利发育区,乐山和资阳地区经由早寒武世早期的充填拼合作用已形成统一古隆起,震旦纪末期—早寒武世的南北向桐梓—筠连裂陷槽演变为泸州—筠连—昭通台内坳陷,研究成果对拓宽龙王庙组滩控岩溶型储层的勘探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滩 古隆起 连陆碳酸盐岩台地 台地边缘 相模式 古地理格局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古隆起控油气模式与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24
9
作者 庞雄奇 周新源 +2 位作者 李卓 王招明 姜振学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古隆起形成演化的恢复及古隆起不同部位油气藏特征的综合研究,明确了塔中古隆起经历了晚加里东期、晚海西期和喜山期3期构造演化过程;建立了塔中古隆起控藏模式,即在古隆起及其周边发育两类8种油气藏类型,其中在古...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古隆起形成演化的恢复及古隆起不同部位油气藏特征的综合研究,明确了塔中古隆起经历了晚加里东期、晚海西期和喜山期3期构造演化过程;建立了塔中古隆起控藏模式,即在古隆起及其周边发育两类8种油气藏类型,其中在古隆起"山外",志留系和石炭系背斜型、地层型、岩性型和断块型油气藏分布于古隆起顶部及斜坡上部,在古隆起"山内",寒武系和奥陶系不整合型油气藏分布于古隆起顶部,礁滩体型、溶洞型和裂缝型油气藏分布于古隆起斜坡下部;阐明了古隆起控油气作用原理,即古隆起发育多种类型圈闭,具有多种输导体系,是浮力作用下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预测了塔中古隆起有利成藏区,其中塔中主垒带是寻找山外断块类、背斜类油气藏和山内不整合型油气藏的最有利区域,塔中10号带是寻找山外地层类、背斜类油气藏和山内溶洞型油气藏的有利区域,塔中Ⅰ号断裂带是寻找山外岩性类油气藏和山内裂缝型、溶洞型油气藏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古隆起 构造演化 控藏模式 控油气机理 有利区预测
下载PDF
探讨黔中古隆起形成机制及演化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伟 许效松 余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8-664,共7页
黔中地区未出露中元古代褶皱基底。上覆新元古代沉积盖层厚度、沉积相及地层接触关系反馈出南华纪之前古隆起区已处于基底古地形的高部位。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及地球物理方面证据表明古隆起区与南北两侧边缘区基底存在一定差异。由此... 黔中地区未出露中元古代褶皱基底。上覆新元古代沉积盖层厚度、沉积相及地层接触关系反馈出南华纪之前古隆起区已处于基底古地形的高部位。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及地球物理方面证据表明古隆起区与南北两侧边缘区基底存在一定差异。由此推测古隆起区沉积盖层之下可能有与四堡群相当的中元古代褶皱基底,并处于古地形的高部位。褶皱基底南北向的挤压背景,决定了黔中古隆起形成时为东西方向展布。震旦纪—寒武纪,古隆起区褶皱基底处于沉积盖层之下,构造较为稳定。奥陶纪初黔中古隆起雏形形成,此时其边缘地区仍为沉积区。奥陶纪—志留纪都匀运动的显著隆升造成暴露区扩大,对古隆起影响明显,但基底形态及构造走向的控制才是古隆起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古隆起 褶皱基底 加里东运动
下载PDF
克拉通盆地构造枢纽带类型及其在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泽成 姜华 +3 位作者 刘伟 谷志东 王铜山 江青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11-20,共10页
与北美等大型克拉通盆地相比,中国小型克拉通的构造演化更易受周缘构造活动影响。受构造分异的影响,克拉通坳陷盆地存在2大类构造枢纽带,即同沉积期构造枢纽带和跨构造期构造枢纽带。同沉积期构造枢纽带的形成和演化受同沉积断裂活动的... 与北美等大型克拉通盆地相比,中国小型克拉通的构造演化更易受周缘构造活动影响。受构造分异的影响,克拉通坳陷盆地存在2大类构造枢纽带,即同沉积期构造枢纽带和跨构造期构造枢纽带。同沉积期构造枢纽带的形成和演化受同沉积断裂活动的影响,控制了碳酸盐台地边缘礁滩体的分布,与相邻的盆地相烃源岩共同构成良好的源-储配置,具备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跨构造期构造枢纽带主要有3种类型,即"跷跷板"运动枢纽带、克拉通古隆起―前陆隆起叠合枢纽带、多期古隆起继承性叠合枢纽带,发育岩溶型储层和地层-岩性型圈闭,是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构造枢纽带是碳酸盐岩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盆地 构造枢纽带 古隆起 油气成藏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地层水特征与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祥 韩剑发 +4 位作者 于红枫 刘丹丹 张金辉 吕修祥 华晓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25-29,2-3,共5页
通过对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地层水的矿化度、主要离子浓度和化学指数的统计分析,讨论了该区地层水的成因及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地层水为高矿化度CaCl2型水,总矿化度约为80~200g/L,阴、阳离子分别以Cl-和K++Na+... 通过对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地层水的矿化度、主要离子浓度和化学指数的统计分析,讨论了该区地层水的成因及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地层水为高矿化度CaCl2型水,总矿化度约为80~200g/L,阴、阳离子分别以Cl-和K++Na+为主。剖面上总矿化度随深度增加逐渐变小,平面上地层水矿化度自塔中I号断裂向南增高。高矿化度、富K++Na+和Cl-离子的特征表明地层水的形成与浓缩变质作用或碳酸盐岩矿物溶解有关。钠氯系数值和脱硫系数与矿化度均成负相关关系,高矿化度、低钠氯系数、低脱硫系数,说明该区整体油气保存条件较好。区域上,中古5井-中古7井区地层水封闭性优于其他井区,更有利于油气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度 地层水 化学参数 油气保存 塔中北斜坡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突发构造发育特点 被引量:12
13
作者 冯许魁 刘军 +3 位作者 刘永雷 周红波 谷永兴 许建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6-302,共7页
探讨突发构造发育及成藏特点,为库车地区高效勘探提供依据。基于库车地区塑性地层沉积特征及区域构造发育特征的研究,明确了突发构造与叠瓦状构造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是叠瓦状构造进一步发育的结果。古隆起是控制突发构造发育的关键因素,... 探讨突发构造发育及成藏特点,为库车地区高效勘探提供依据。基于库车地区塑性地层沉积特征及区域构造发育特征的研究,明确了突发构造与叠瓦状构造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是叠瓦状构造进一步发育的结果。古隆起是控制突发构造发育的关键因素,当古隆起距推覆源位置较近时,在古隆起前缘发育破碎型突发构造;古隆起距推覆源较远时发育完整型突发构造。突发构造具有受盐体包裹、侧向封堵能力强、构造完整性好、裂缝发育程度高、对储层改造作用好的优势,其裂缝发育程度与构造发育程度正相关。突发构造为区域内最为有利的圈闭类型之一,是下一步勘探的首选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构造 叠瓦状构造 库车 古隆起
下载PDF
龙门山中段前缘鸭子河构造深层须家河组油气勘探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彤 梁恩宇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63,共5页
在鸭子河构造深层油气勘探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川鸭 12 6井须家河组分层以及油气是否能规模成藏等存在的问题。通过鸭子河构造须二段的沉积相带、砂体展布 ,以及鸭子河地区构造演化分析 ,认为不仅鸭子河地区须二段沉积环境向西存... 在鸭子河构造深层油气勘探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川鸭 12 6井须家河组分层以及油气是否能规模成藏等存在的问题。通过鸭子河构造须二段的沉积相带、砂体展布 ,以及鸭子河地区构造演化分析 ,认为不仅鸭子河地区须二段沉积环境向西存在着相变 ,而且该区因不存在印支及燕山期适时古构造 ,也就不存在油气规模聚集成藏的条件 ;同时指出鸭子河地区深层油气的有限规模成藏实为由构造裂缝系统控制的小规模油气藏 ,属于构造裂缝和岩性复合圈闭成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 相变 古隆起 油气勘探 构造 沉积环境 成藏机理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花果山地区嘉陵江组储层特征与成岩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隆辉 邓飞涌 +3 位作者 廖小丽 张强 耿超 沈秋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8年第3期41-50,共10页
在对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组沉积背景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结合孔隙度、渗透率分析测试结果,对泸州古隆起花果山地区嘉陵江组主要储集层段的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花果山地区嘉陵... 在对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组沉积背景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结合孔隙度、渗透率分析测试结果,对泸州古隆起花果山地区嘉陵江组主要储集层段的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花果山地区嘉陵江组顶底界面清楚,主要产层为嘉一和嘉二段,储集层岩性为粉晶含泥质粒屑白云岩及亮晶粒屑灰岩、细粉晶灰岩,孔隙类型以晶间(溶)孔为主,总体以低孔低渗的Ⅲ类储层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裂缝-孔隙型;(2)按成岩作用是否形成孔、缝等储集空间和是否对油气的生、储、运有贡献,将成岩作用划分为建设性成岩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和保持性成岩作用,并对孔隙成因做出分析,并找出岩石学证据;(3)准同生和表生阶段的大气淡水作用是形成储层的基础,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对孔隙的发育具有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古隆起时期的构造破裂作用能够为溶蚀性流体提供运移通道,有利于溶蚀作用的进行;(4)综合考虑不同成岩作用先后次序,以及次生矿物之间的切割、伴生以及交代关系,对成岩演化史和孔隙演化史进行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部 泸州古隆起 嘉陵江组 成岩作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海西早期古隆起的控油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宏节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7-521,共5页
通过塔里木盆地海西早期古隆起的构造演化特征分析,探讨了古隆起的控油作用。研究表明,古隆起指明油气运移方向,减缓烃源过早成熟;促使岩溶储层的形成,控制东河砂岩的分布;促使油气输导性断裂发育,并形成丰富的以构造型为主的圈闭。认... 通过塔里木盆地海西早期古隆起的构造演化特征分析,探讨了古隆起的控油作用。研究表明,古隆起指明油气运移方向,减缓烃源过早成熟;促使岩溶储层的形成,控制东河砂岩的分布;促使油气输导性断裂发育,并形成丰富的以构造型为主的圈闭。认为海西早期古隆起具有形成中大型油气田(藏)的基本条件,是塔里木盆地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 海西早期 控油作用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东南部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辉 吴世强 +3 位作者 曹卫生 曾芳 杨文涛 马胜钟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研究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东南部地区构造演化、沉积体系类型及其沉积相模式、沉积体系展布及其控制因素,分析认为潜江凹陷东南部地区新沟嘴组下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咸水湖泊沉积体系,新沟嘴组下段沉积之前发育的深大断裂、继承性古隆起对... 研究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东南部地区构造演化、沉积体系类型及其沉积相模式、沉积体系展布及其控制因素,分析认为潜江凹陷东南部地区新沟嘴组下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咸水湖泊沉积体系,新沟嘴组下段沉积之前发育的深大断裂、继承性古隆起对新沟嘴组下段沉积相展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沉积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沙坝、席状砂、滨浅湖滩沙、沙坝等多种微相。物源供给和砂体展布都有两支,分别是汉水水系和汉川水系。由于对储层展布认识不清,致使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受到了制约。因此,开展沉积相控制下的储层展布特征研究,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盆地 潜江凹陷 沉积相 沉积体系 深大断裂 古隆起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古隆起及双超压体系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孙冬胜 金之钧 +1 位作者 吕修祥 杨明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1-827,855,共8页
通过地层接触关系、沉积特征及地震反射特征等,在库车前陆盆地识别出6个燕山期古隆起及1个古近纪末的低幅度背斜构造。认为燕山末期的古隆起控油,古近纪末期的低幅度构造聚气,新近纪末期的冲断背斜圈闭富气,说明前陆盆地的古隆起与克拉... 通过地层接触关系、沉积特征及地震反射特征等,在库车前陆盆地识别出6个燕山期古隆起及1个古近纪末的低幅度背斜构造。认为燕山末期的古隆起控油,古近纪末期的低幅度构造聚气,新近纪末期的冲断背斜圈闭富气,说明前陆盆地的古隆起与克拉通盆地的古隆起对油气分布具有同样的控制作用。划分出库车前陆盆地纵向上2个超压体系,认为深部超压体系的形成与快速埋藏条件下的大量生烃有关,而上部超压体系是后期构造侧向挤压的结果。古隆起聚集了大量早期生成的天然气,在形成深部超压体系的同时,也决定了新近纪冲断背斜发育的位置,进而也决定了现今天然气藏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 双超压体系 构造挤压 成藏序列 天然气 库车前陆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早古生代古隆起的演化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92
19
作者 吕海涛 张仲培 +2 位作者 邵志兵 张根法 岳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83,90,共9页
利用地震和钻井资料,结合前人认识,运用叠合盆地构造解析方法,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早古生代古隆起的形成展布及后期构造演化过程,并从油气成藏条件的角度,阐述了其油气勘探意义。认为研究区在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具备岩溶... 利用地震和钻井资料,结合前人认识,运用叠合盆地构造解析方法,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早古生代古隆起的形成展布及后期构造演化过程,并从油气成藏条件的角度,阐述了其油气勘探意义。认为研究区在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具备岩溶发育的古隆起背景,奥陶系岩溶储集体值得勘探重视;麦盖提斜坡北部与巴楚隆起南缘带在早古生代为古隆起的北斜坡区,是长期的油气运移指向区,利于油气聚集;麦盖提斜坡北部的海西晚期构造带,是下一步有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 构造演化 油气勘探 碳酸盐岩岩溶 巴楚隆起 麦盖提斜坡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隆起控藏特征及有利成藏区定量预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洪博 庞雄奇 +4 位作者 彭辉界 王卓超 王天宝 姜大朋 王文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2-813,共12页
古隆起是控制珠一坳陷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古隆起控藏条件和控藏分布特征。通过对古隆起区域构造及形成演化分析,阐明了三级古隆起构造格局分布特征,明确了古隆起经历了始新世、早-中中新世及晚中新世三个构... 古隆起是控制珠一坳陷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古隆起控藏条件和控藏分布特征。通过对古隆起区域构造及形成演化分析,阐明了三级古隆起构造格局分布特征,明确了古隆起经历了始新世、早-中中新世及晚中新世三个构造演化阶段,总体具有长期继承性发育特点。总结了古隆起控藏的地质特征:古隆起范围控制了平面油气分布范围;古隆起构造演化控制了多种圈闭发育及油气藏类型;古隆起位置控制了油气优势运移方向。应用"多要素匹配成藏模式"原理和方法,建立了适合珠一坳陷的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阐明了隆控临界成藏条件和控藏规律。研究发现,93.0%的油气藏储量分布在古隆起坡顶及坡上,油气田的储量及油田个数随着到古隆起顶部的距离增大而减小。基于古隆起控藏模式,预测了珠海组、珠江组上下段、韩江组上下段等5个目的层古隆起控藏高概率地区主要分布在东沙隆起、北部隆起带、惠西南条带、陆丰凹陷、PY4洼以及恩平凹陷周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一坳陷 古隆起 控藏特征 定量表征 有利区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