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北改则地区鱼鳞山组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才 朱志勇 迟效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32-734,共3页
鱼鳞山组火山岩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一次重要的碱性钾质火山活动的产物,自发现之日起时代一直定为上新世末至早更新世,对比范围跨羌塘南部到冈底斯地区。通过对鱼鳞山组火山岩同位素测年研究,鱼鳞山组白榴石响岩40Ar-39Ar积分年龄为27.... 鱼鳞山组火山岩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一次重要的碱性钾质火山活动的产物,自发现之日起时代一直定为上新世末至早更新世,对比范围跨羌塘南部到冈底斯地区。通过对鱼鳞山组火山岩同位素测年研究,鱼鳞山组白榴石响岩40Ar-39Ar积分年龄为27.8Ma、K-Ar法年龄为30~18Ma,确定鱼鳞山组时代为渐新世至中新世,其分布仅限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鳞山组 火山岩 同位素年代学 渐新世一中新世 氩同位素 西藏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古新世-始新世早期(65~40Ma)火山岩——同碰撞火山作用的产物 被引量:20
2
作者 夏林圻 马中平 +2 位作者 李向民 夏祖春 徐学义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25,共25页
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开始于65Ma左右,大约在45/40Ma完成,之后转入碰撞后阶段至今。碰撞过程(~65~40Ma)中,已消减的新特提斯大洋板片回转,不仅导致会聚速率提高,还诱使青藏岩石圈之下的对流软流圈上涌,并发生减压熔融,产生碰撞期(或同... 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开始于65Ma左右,大约在45/40Ma完成,之后转入碰撞后阶段至今。碰撞过程(~65~40Ma)中,已消减的新特提斯大洋板片回转,不仅导致会聚速率提高,还诱使青藏岩石圈之下的对流软流圈上涌,并发生减压熔融,产生碰撞期(或同碰撞)火山作用。西藏中部和南部的古新世-始新世早期(~65~40Ma)火山岩即是此碰撞期(或同碰撞)火山作用的产物。该碰撞期(或同碰撞)火山岩系并非是单一的长英质中酸性火山岩,其成分变化很宽,从玄武质到流纹质均有发育。它们源于成分为εNd(t)≈+3、87Sr/86Sr(t)≈0.705和La/Nb≈0.8的软流圈源。根据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古新世-始新世早期基性熔岩可以划分为高Ti/Y(HT,Ti/Y≥500)和低Ti/Y(LT,Ti/Y<500)两个岩浆类型。LT熔岩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LT1和LT2等两个亚类。HT和LT1熔岩为未遭受地壳混染的基性熔岩,以具有高Nb/La值(0.88~1.53)和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曲线上缺乏Nb、Ta和Ti负异常为特征;而LT2熔岩却为受到了强烈地壳混染的基性熔岩,其Nb/La值很低(0.20~0.49),Nb、Ta和Ti明显亏损。西藏中部拉嘎拉玄武岩和邦达错碱性玄武岩的化学演化受控于橄榄石(ol)+单斜辉石(cpx)结晶分离作用;而西藏南部林子宗火山岩系的化学变异则是经受了辉长质结晶分离作用。元素和同位素数据表明,青藏高原古新世-始新世早期基性熔岩并不是单一母岩浆结晶分离的产物。遭受地壳混染的LT2熔岩的Sr-Nd同位素变化特点与其软流圈源熔体上升过程中所卷入的不同岩石圈组分有关。下地壳组分的卷入导致典中组、帕那组和拉嘎拉玄武岩的LT2熔岩具有低-负εNd(t)值(+1.3~-3.9)和较低87Sr/86Sr(t)值(0.7046~-0.7065);而达孜基性火山岩和年波组的LT2熔岩则是以具较高87Sr/86Sr(t)值(0.7051~0.7084)和变化幅度较大的εNd(t)值(+5.4~-4.0)为特征,这应该是与受到上地壳混染有关;还有一些LT2熔岩样品,具有高εNd(t)(+5.4~+9.4)值和低87Sr/86Sr(t)值(0.7046~0.7051),可能与其岩石圈地幔源区受到前新生代消减作用改造有关。较早(65~44Ma)喷发的熔岩源于软流圈石榴子石稳定区3~4GPa条件下的低程度(<10%)部分熔融;而较晚(42~38Ma)喷发的熔岩是源于软流圈石榴子石-尖晶石过渡带较高程度(10%~30%)的部分熔融。软流圈源岩浆被岩石圈混染的程度受其上升速率的控制。未遭受混染的HT和LT1熔岩的母岩浆上升迅速,受到强烈混染的LT2熔岩的母岩浆上升较为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新世-始新世早期火山岩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 岩石圈-软流圈相互作用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古近系新建岩石地层单位——祖尔肯乌拉山组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兵 林金辉 +3 位作者 李保华 伊海生 黄继钧 时志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44-948,共5页
将青藏高原北部祖尔肯乌拉山一带,广泛分布的一套近水平熔岩被状产出的、同位素年龄为古近纪始新世中晚期的中酸性熔岩(岩性主要为安粗岩、粗面岩、橄榄玄粗岩夹火山角砾岩),新建为正式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祖尔肯乌拉山组,指定了正层型和... 将青藏高原北部祖尔肯乌拉山一带,广泛分布的一套近水平熔岩被状产出的、同位素年龄为古近纪始新世中晚期的中酸性熔岩(岩性主要为安粗岩、粗面岩、橄榄玄粗岩夹火山角砾岩),新建为正式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祖尔肯乌拉山组,指定了正层型和副层型剖面,并进行了详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祖尔肯乌拉山组 始新世 火山岩 岩石地层
下载PDF
青藏高原祖尔肯乌拉山地区火山岩Ar-Ar年代学初步研究
4
作者 李保华 伊海生 +2 位作者 林金辉 黄继钧 赵兵 《四川地质学报》 2004年第2期73-76,共4页
对祖尔肯乌拉山地区 4个火山岩样品进行了Ar -Ar年龄测定 ,其坪年龄分别为 (40 91± 1 18)Ma、(41 0 7± 0 80 )Ma、(42 0 0± 1 31)Ma、(39 0 0± 2 0 6 )Ma。它们代表了这些火山岩的形成时代 。
关键词 火山岩 AR-AR年龄 古近纪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早始新世气候适宜期的驱动机制研究进展:来自藏南林子宗火山岩的制约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少华 纪伟强 陈厚彬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13-1327,共15页
早始新世气候适宜期(Early Eocene Climatic Optimum,简称EECO,53~51Ma)是新生代最重要的碳循环和气候扰动事件之一,深入了解其驱动机制对于我们更准确的预测和应对正在发生的全球变暖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根据最新研究结果,对该... 早始新世气候适宜期(Early Eocene Climatic Optimum,简称EECO,53~51Ma)是新生代最重要的碳循环和气候扰动事件之一,深入了解其驱动机制对于我们更准确的预测和应对正在发生的全球变暖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根据最新研究结果,对该事件的驱动机制作一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观点:1)雷克雅内斯洋中脊扩张;2)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海沟(IBM)一带弧前玄武岩大规模爆发;3)北美西部和东南亚地区大陆裂谷发育;4)风化作用减弱;5)岩石有机碳及硫化物氧化作用;6)银河系中星际暗物质的影响;7)大陆弧火山作用及其相关的变质脱碳;8)青藏高原南部林子宗火山岩大爆发。在系统综述其驱动机制的基础上,粗略估算了青藏高原南部早始新世林子宗火山岩爆发期的碳释放量,并探讨了其对EECO事件的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始新世气候适宜期 碳循环 驱动机制 林子宗火山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