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6篇文章
< 1 2 2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palladium-based catalyst by plasma-assisted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CO_(2) hydrogenation reduction
1
作者 唐守贤 田地 +4 位作者 李筝 王正铎 刘博文 程久珊 刘忠伟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31-39,共9页
Supported Pd catalyst is an important noble metal material in recent years due to its high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CO_(2)hydrogenation.A fluidized-bed plasma assisted atomic layer deposition(FP-ALD) process is report... Supported Pd catalyst is an important noble metal material in recent years due to its high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CO_(2)hydrogenation.A fluidized-bed plasma assisted atomic layer deposition(FP-ALD) process is reported to fabricate Pd nanoparticle catalyst over γ-Al_(2)O_(3)or Fe_(2)O_(3)/γ-Al_(2)O_(3)support,using palladium hexafluoroacetylacetonate as the Pd precursor and H_(2)plasma as counter-reactant.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exhibits that highdensity Pd nanoparticles are uniformly dispersed over Fe_(2)O_(3)/γ-Al_(2)O_(3)support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4.4 nm.The deposited Pd-Fe_(2)O_(3)/γ-Al_(2)O_(3)shows excell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CO_(2)hydrogenation in a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reactor.Under a typical condition of H_(2)to CO_(2)ratio of 4 in the feed gas,the discharge power of 19.6 W,and gas hourly space velocity of10000 h^(-1),the conversion of CO_(2)is as high as 16.3% with CH_(3)OH and CH4selectivities of 26.5%and 3.9%,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CO_(2)hydrogenation palladium based catalyst
下载PDF
Highly reactive and reusable heterogeneous activated carbons-based palladium catalysts for Suzuki-Miyaura reaction
2
作者 Yifan Jiang Bingqi Xie Jisong Zh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165-172,共8页
Suzuki-Miyaura reaction of aryl halides with phenylboronic acid using a heterogeneous palladium catalyst based on activated carbons(AC) wa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in this work. Two different reaction modes(batch ... Suzuki-Miyaura reaction of aryl halides with phenylboronic acid using a heterogeneous palladium catalyst based on activated carbons(AC) wa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in this work. Two different reaction modes(batch procedure and continuous-flow procedure) were used to study the variations of reaction processing. The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presented excellent reactivity and recyclability for iodobenzene and bromobenzene substrates in batch mode,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stabilization of Pd nanoparticles by the thiol and amino groups on the AC supports. However, significant dehalogenation in the reaction mixture and Pd leaching from the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were observed in continuous-flow mode.This unique phenomenon in continuous-flow mode resulted in a dramatic decline in reaction selectivity and durability of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comparing with that of batch mode. In addition, the heterogeneous Pd catalysts with thiol-and amino-modified AC supports exhibited different reactivity and durability in batch and continuous-flow mode ow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Pd species and AC suppo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zuki-Miyaura reaction Heterogeneous palladium catalysts Activated carbon Thiol-and amino-functionalization Catalyst support Packed bed
下载PDF
Inner-pore reduction nucleation of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in highly conductive wurster-type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efficient oxygen reduction electrocatalysis
3
作者 Weiwen Wang Lu Zhang +4 位作者 Tianping Wang Zhen Zhang Xiangnan Wang Chong Cheng Xikui Li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543-552,I0014,共11页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have emerged as a class of promising supports for electrocatalysis because of their advantages including good crystallinity,highly ordered pores,and structural diversity.However,their ...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have emerged as a class of promising supports for electrocatalysis because of their advantages including good crystallinity,highly ordered pores,and structural diversity.However,their poor conductivity represents the main obstruction to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Here,we reported a novel synthesis strategy for synergistically endowing a triphenylamine-based COFs with improve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excellent catalytic activity for oxygen reduction,via the in-situ redox deposition and confined growth of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inside the porous structure of COFs using reductive triphenylamine frameworks as reducing agent;meanwhile,the triphenylamine unit was oxidized to radical cation structure and affords radical cation COFs with conductivity as high as3.2*10^(-1) S m^(-1).Such a uniform confine palladium nanoparticle on highly conductive COFs makes it an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 for four-electron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4e-ORR),showing excellent activities and fast kinetics with a remarkable half-wave potential(E_(1/2))of 0.865 V and an ultralow Tafel slope of 39.7 mV dec^(-1) in alkaline media even in the absence of extra commercial conductive fillers.The generality of this strategy was proved by preparing the different metal and metal alloy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COFs(Au@COF,Pt@COF,AuPd@COF,AgPd@COF,and PtPd@COF)using reductive triphenylamine frameworks as reducing agent.This work not only provides a facile strategy for the fabrication of highly conductive COF supported ORR electrocatalysts,but also sheds new light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Zn-air batt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Wurster-type structure In-situ reduction nucleation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Oxygen reduction electrocatalysis
下载PDF
Pd-ZSM-5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氢气分离性能
4
作者 郭宇 戴耀城 吴红梅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为了能够在大孔氧化铝载体表面得到透氢性能良好的钯膜,利用二次生长法在多孔Al_(2)O_(3)载体上生长出一层连续完整的ZSM-5沸石分子筛修饰层,通过化学镀过程在ZSM-5沸石分子筛修饰的载体上沉积一层钯膜,从而得到Pd-ZSM-5复合膜。利用扫... 为了能够在大孔氧化铝载体表面得到透氢性能良好的钯膜,利用二次生长法在多孔Al_(2)O_(3)载体上生长出一层连续完整的ZSM-5沸石分子筛修饰层,通过化学镀过程在ZSM-5沸石分子筛修饰的载体上沉积一层钯膜,从而得到Pd-ZSM-5复合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载体、ZSM-5沸石分子筛修饰后的载体和Pd-ZSM-5复合膜的形貌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X线能量色散光谱(EDX)对Pd-ZSM-5复合膜的表面和截面元素分布进行了研究。而且,为了确定该Pd-ZSM-5复合膜的H_(2)渗透性能,在623~773 K范围内,研究了操作温度、操作时间和测试压力对Pd-ZSM-5复合膜透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SM-5沸石分子筛修饰层能够有效改进载体的表面粗糙度和降低其表面孔径,有助于Pd膜的沉积。所制备的Pd-ZSM-5复合膜表面完整、致密,Pd膜层厚度约为5μm, ZSM-5沸石修饰层厚度约为3μm。当操作温度为773 K、渗透压力为0.1 MPa时,Pd-ZSM-5复合膜的H_(2)渗透通量和H_(2)/N_(2)渗透选择性分别为0.113 mol/(m·s)和468。而且,该Pd复合膜在773 K下,连续操作300 h后,其H_(2)渗透性能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膜 沸石分子筛 化学镀 多孔载体 氢气分离
下载PDF
钯合金阵列管束气密性焊接工艺方法研究
5
作者 贾志华 郑晶 +2 位作者 操齐高 姜婷 孟晗琪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7期34-37,共4页
采用预先高频钎焊钯合金管过渡接头,再使用脉冲激光焊的方法,对钯合金扩散室密排列钯合金管束与不锈钢法兰进行了密封焊接工艺研究,通过对激光焊接接头的观察和气密性检测分析,确定了激光焊接功率、离焦量、脉冲频率、脉冲宽度及焊接速... 采用预先高频钎焊钯合金管过渡接头,再使用脉冲激光焊的方法,对钯合金扩散室密排列钯合金管束与不锈钢法兰进行了密封焊接工艺研究,通过对激光焊接接头的观察和气密性检测分析,确定了激光焊接功率、离焦量、脉冲频率、脉冲宽度及焊接速度等主要焊接参数。正式样件经气密性检测和氦质谱检漏达到了氢纯化分离用钯扩散装置的使用要求,从而确定激光焊技术可推广应用于钯合金扩散室密集阵列管束批量焊接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合金管 激光焊接 扩散室 工艺参数
下载PDF
氧化还原驱动的高活性Pd/PdO表面界面促进低温甲烷燃烧
6
作者 谈源龙 张亚峰 +10 位作者 高雅 马静远 赵晗 顾青青 苏杨 徐晓燕 王爱琴 杨冰 张国旭 刘晓艳 张涛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242-252,共11页
天然气汽车尾气中尚未充分燃烧的甲烷是一种典型的温室气体之一,其温室效应远超二氧化碳,达到后者的20倍以上.因此,减少甲烷的排放对于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目前,以Pd/Al_(2)O_(3)为基础催化剂的催化燃烧反应,已被证实为减少甲烷... 天然气汽车尾气中尚未充分燃烧的甲烷是一种典型的温室气体之一,其温室效应远超二氧化碳,达到后者的20倍以上.因此,减少甲烷的排放对于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目前,以Pd/Al_(2)O_(3)为基础催化剂的催化燃烧反应,已被证实为减少甲烷排放的最为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深入了解钯基催化剂的活性结构不仅有助于合理设计高效的催化体系,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贵金属钯的使用量.然而,在甲烷燃烧反应过程中,由于氧化还原气氛的复杂性,Pd金属的表面容易转变为不同结构,这增加了研究其活性结构的难度.此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载体的性质、预处理的气氛以及温度等因素均会对Pd的价态和粒径效应产生影响,使得Pd基催化剂在甲烷燃烧反应中的活性结构至今仍存在争议.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本文选用商业化的纳米级γ-Al_(2)O_(3)作为载体,采用易于工业化应用的浸渍法制备了Pd/Al_(2)O_(3)催化剂,并研究其在低温(200-400℃)贫燃条件下的活性结构.球差电镜结果表明,催化剂中的Pd纳米颗粒在不同气氛中经800℃高温预处理后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特点.氦气处理后的催化剂中,Pd以完全金属态的形式存在;氧气处理后的催化剂中,Pd以PdO的形式存在;甲烷燃烧反应气处理后的催化剂中,PdO大颗粒上存在金属Pd小颗粒,呈现出“荔枝型”Pd/PdO结构.准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原位X射线吸收谱等结果表明,“荔枝型”Pd/PdO结构是在甲烷燃烧反应中受氧化还原气氛诱导形成的.该独特的“荔枝型”Pd/PdO结构的催化剂在300℃甲烷燃烧反应中,表现出337.8μmol gPd^(-1) s^(-1)的反应速率,分别是纯金属Pd和PdO型催化剂反应速率的10.7倍和15.5倍.进一步研究表明,无论催化剂中Pd的初始状态为金属态或是氧化态,高活性的“荔枝型”Pd/PdO结构都可以在较低温度(500℃)的长时间(12 h)甲烷燃烧反应中缓慢生成.通过调节预处理气氛中甲烷与氧气的相对浓度,可以实现689.2μmol gPd-1 s^(-1)的反应速率,高于文献已报道的Pd基催化剂在相似反应条件下的活性.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金属Pd和PdO,甲烷在Pd/PdO界面处表现出最低(0.40 eV)的自由能势垒,这表明由于界面处金属Pd和PdO的协同作用,甲烷断裂第一个C-H键的解离活化过程更容易发生,从而解释了“荔枝型”Pd/PdO结构高催化活性的来源.综上,本文通过先进的球差电镜和原位光谱表征技术,为深入认识甲烷燃烧钯基催化剂活性结构提供了新的角度.研究发现,反应过程中因气氛诱导而生成的高活性结构可能是重要的活性中心,这一观点不仅有助于理解甲烷燃烧反应的机理,而且可以为其他氧化还原催化体系的研究以及工业催化剂的设计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表征 纳米颗粒 甲烷燃烧 界面
下载PDF
Mo改性Pd/NaY催化剂用于甲醇间接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
7
作者 黄恪 袁世诚 +5 位作者 梅荣艳 杨歌 白鹏 郭海玲 王纯正 Svetlana Mintova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327-336,共10页
碳酸二甲酯(DMC)因具有较好的溶解性、生物降解性和低毒性,而被认为是一种绿色化学品.其用途广泛,不仅用于合成聚碳酸酯,还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燃料添加剂以及羰基化和甲基化反应的重要试剂.在众多合成方法中,CH_(3)OH间接氧化羰基化合... 碳酸二甲酯(DMC)因具有较好的溶解性、生物降解性和低毒性,而被认为是一种绿色化学品.其用途广泛,不仅用于合成聚碳酸酯,还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燃料添加剂以及羰基化和甲基化反应的重要试剂.在众多合成方法中,CH_(3)OH间接氧化羰基化合成DMC,具有无爆炸风险、反应条件温和以及原子经济性高等优点,因而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这一过程中使用的无氯Pd/NaY催化剂存在以下问题:Pd2+活性物种容易被反应物CO还原成Pd0物种,导致Pd烧结和催化剂失活.因此,如何在催化过程中保持Pd2+物种的稳定,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本文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制备了Mo改性的Pd/NaY催化剂(Pd-Mo/NaY).该催化剂在保持贵金属Pd氧化态的同时,增强了对反应物CO的吸附能力,进而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在CH_(3)OH间接氧化羰基化制DMC反应中,Pd-Mo/NaY表现出比Pd/NaY催化剂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30 h的反应过程中,Pd-Mo/NaY催化剂上的CO转化率稳定维持在约97%,而Pd/NaY催化剂上的CO转化率则从94%逐渐下降至70%.此外,Pd-Mo/NaY催化剂的本征活性(TOF)为0.019 s^(-1),也明显高于Pd/NaY催化剂的0.005 s^(-1).X射线衍射、物理吸附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Mo改性未显著改变Pd/NaY的物相结构、孔结构性质与微观形貌.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能谱结果表明,两个催化剂的Pd聚集状态存在显著差异.Pd/NaY催化剂中Pd物种发生了明显聚集,Pd颗粒平均尺寸达到10.2 nm;而Pd-Mo/NaY催化剂中,大部分Pd物种仍保持高度分散的状态,仅有少量聚集的Pd颗粒,其平均尺寸仅为2.3 nm.通过羟基红外、吡啶红外与氨气程序升温脱附表征技术进一步研究了催化性能与Pd聚集状态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Mo的引入有效减少了因Pd离子交换过程引入的桥式羟基,从而降低了Pd-Mo/NaY催化剂的酸性.此外,氢气程序升温还原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进一步揭示,Pd与Mo之间的相互作用调变了Pd-Mo/NaY的活性位结构,阻碍了活性Pd^(2+)物种被反应物CO还原为Pd0物种,从而有效缓解了Pd物种的聚集.CO漫反射红外与CO低温透射红外研究则表明,Pd-Mo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Pd2+活性位点的增加,显著增强了催化剂对反应物CO的吸附能力.通过原位漫反射红外(DRIFTS)实验捕获了COOCH_(3)*关键反应中间体,并发现无论是Pd/NaY催化剂还是Mo改性的Pd-Mo/NaY催化剂,均遵循相似的反应路径,并具有相同的决速步骤.综上,本文通过Mo对Pd/NaY催化剂进行改性,有效抑制了反应过程中贵金属Pd的烧结,从而显著提高Pd-Mo/NaY催化剂的稳定性.通过这一改性方法,实现了活性Pd2+物种的高度稳定,为甲醇间接氧化羰基化制DMC催化剂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NAY 羰基化 碳酸二甲酯
下载PDF
直接灼烧ICP-AES法测定活性炭中金钯铂的含量
8
作者 李伟 房春娟 +2 位作者 田卫 宁骏斌 刘晓丽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6期199-203,共5页
本文研究了活性炭经过马弗炉直接灼烧,王水溶解,通过ICP-AES法测定活性炭中金、钯、铂元素的分析方法,进行了仪器最佳分析条件的选择,考察了不同灼烧方式、时间对测定的影响,探讨了灼烧过程中金、钯、铂质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选... 本文研究了活性炭经过马弗炉直接灼烧,王水溶解,通过ICP-AES法测定活性炭中金、钯、铂元素的分析方法,进行了仪器最佳分析条件的选择,考察了不同灼烧方式、时间对测定的影响,探讨了灼烧过程中金、钯、铂质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选定条件下,元素金、钯、铂几乎没有损失,金、钯、铂的精密度RSD(n=11)分别为0.29%~0.55%、0.87%~2.40%、0.34%~1.59%,分析结果与火试金结果对照数据吻合。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能够满足活性炭中金、钯、铂元素的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下载PDF
CoO_(x)引入Pd/HAC催化剂增强乙炔双羰化反应活性
9
作者 郭贤哲 王东伟 +3 位作者 张晓慧 马占伟 苟发荣 胡斌 《分子催化(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I0001,共7页
使用[Pd_(2)(μ-CO)_(2)Cl_(4)]_(2)−原位生成Pd纳米粒子和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oO_(x)-Pd/HAC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在乙炔二羰基化反应中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3%Co-Pd/HAC催化剂在乙炔二羰基化反应中具有最佳活性(乙炔转化率75.4%,... 使用[Pd_(2)(μ-CO)_(2)Cl_(4)]_(2)−原位生成Pd纳米粒子和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oO_(x)-Pd/HAC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在乙炔二羰基化反应中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3%Co-Pd/HAC催化剂在乙炔二羰基化反应中具有最佳活性(乙炔转化率75.4%,马来酸二甲酯选择性86.2%).采用X射线衍射(XRD)、氢温度程序还原(H2-TPR)、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适量金属钴氧化物的加入可以驱动钯纳米颗粒表面的电子迁移,产生更多的高价钯物种,增强CO的吸附能力,驱动羰基化反应步骤Pd^(δ+)↔Pd^(0)循环过程,从而提高乙炔双羰基化反应活性.经过7个循环实验,Co-Pd/HAC催化剂有微弱失活现象,但对丁烯二酸二甲酯的选择性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双羰化 多相催化 钯碳 马来酸二甲酯
下载PDF
乙炔选择加氢反应中碳化钯的动态精细调控: 气氛和氧化锌助剂的作用
10
作者 陈欢 虞周楠 +8 位作者 杨冰 张亚峰 车春霞 刘晓艳 张峰 韩伟 温翯 王爱琴 张涛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90-200,共11页
碳化钯通常被认为是乙炔选择加氢反应中原位生成的活性相,其生成有助于抑制次表面非选择性的氢化钯物种,从而实现高选择性乙炔加氢制乙烯的目标.次表面上碳化钯和氢化钯物种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乙炔加氢反应的选择性.然而,由于... 碳化钯通常被认为是乙炔选择加氢反应中原位生成的活性相,其生成有助于抑制次表面非选择性的氢化钯物种,从而实现高选择性乙炔加氢制乙烯的目标.次表面上碳化钯和氢化钯物种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乙炔加氢反应的选择性.然而,由于实际反应环境的复杂性,反应环境下的两种物种之间的动态转化过程和竞争关系尚不清晰.特别是,反应环境(比如氢气组分)对碳化钯物种的调控机制仍不明确,也使得对碳化钯活性物种的精准调控变得困难.此外,氧化锌助剂作为乙炔选择加氢反应中最常用的助剂之一,存在典型的金属-氧化物界面相互作用,也会对渗碳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从动态视角理解碳化钯物种的原位形成过程,对于精准设计和合成高性能乙炔选择加氢钯基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近年来,先进原位表征光谱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从原子、分子层面理解原位过程机制成为可能.本文旨在通过先进的原位表征技术揭示乙炔选择加氢反应中碳化钯物种的动态生成过程,并进一步探究气氛环境、温度、助催化剂等参数对碳化钯物种的动态调控机制,从而为高性能乙炔选择加氢催化剂的精准设计和合成提供有力支撑.原位研究结果表明,在氢气升温还原条件下,空气焙烧后新鲜催化剂中氧化钯相首先转变为氢化钯相;随着还原温度升高,氢化钯相的含氢量逐渐降低.当切换至乙炔选择加氢反应原料气时,氢化钯相迅速分解为金属钯,并随着恒温碳化时间的延长,烃类裂解产生的碳原子逐渐渗入钯的体相,最终形成稳定的碳化钯活性相.通过移除乙炔加氢反应原料气氛中的氢气,考察了反应气中的氢气组分对碳化钯形成的调控机制.实验发现,在仅有乙炔和乙烯存在时,碳化过程仍能发生;而引入少量氢气(体积分数2.2%)后,碳化程度显著增强,C/Pd原子比从0.136提升至0.154.相变机理研究表明,氢气的引入促进了氢化钯物种的形成,并通过晶格扩张作用促进渗碳过程.此外,还研究了氧化锌助剂对原位渗碳过程的影响,揭示了氧化锌助剂对碳化钯的抑制作用.结合原位CO吸附漫反射红外光谱、准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低温氢气还原下Pd-ZnO界面作用促进了微量表面PdZn合金的生成,从而抑制了碳的渗入.这种现象在不含氢气的碳化气氛中尤为显著,碳含量降低一个数量级(C/Pd原子比仅为0.019).在此基础上,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实现了对碳化钯物种碳含量的精准调控,并与反应活性关联,揭示了碳化钯含量与乙炔选择加氢反应活性之间的线性关系.电子结构表征和同位素实验进一步表明,Pd-C的电子相互作用促进了向Pd中心原子的电子转移,从而提高了氢气的活化解离能力和乙炔加氢反应活性.综上,本工作原位解析了碳化钯的动态形成过程,阐明了氢气辅助插碳和ZnO抑制插碳的微观机制,实现了碳化钯活性物种的精准调控,揭示了碳化程度与反应活性的线性关系,为高性能乙炔选择加氢催化剂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选择加氢 碳化钯 渗碳过程 原位光谱 动态机制
下载PDF
铂钯铑分离提纯过程及铑的分布规律
11
作者 肖力 孙峙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93,共8页
以溶液中铂、钯、铑的短流程与高效分离为目标,系统研究了贵液中铂、钯、铑的分离提纯及铑的分散规律,探索了通过NH4Cl沉铂—氧化沉钯—DETA沉铑流程对贵液中的铂、钯、铑进行分离提纯。分离铂、钯后液中的铑仅占全部铑的20%左右,铑在... 以溶液中铂、钯、铑的短流程与高效分离为目标,系统研究了贵液中铂、钯、铑的分离提纯及铑的分散规律,探索了通过NH4Cl沉铂—氧化沉钯—DETA沉铑流程对贵液中的铂、钯、铑进行分离提纯。分离铂、钯后液中的铑仅占全部铑的20%左右,铑在铂、钯精炼提纯工序分别分散了14.59%、65.33%。对于钯、铑混合物沉淀采用DETA沉淀法优先分离铑的策略,一次沉淀直收率达77.25%,极大简化了铑的分离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提纯 DETA沉铑
下载PDF
还原剂和水蒸汽对钯催化NO还原反应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吴柄贤 王成雄 +3 位作者 徐滢 覃庆高 郭律 赵云昆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8,共7页
为满足严格的排放法规,在控制好NO_(x)排放的同时,也需减少N_(2)O、NH_(3)等二次污染物的排放。为探究尾气组分对NO_(x)还原产物的影响,本文用催化活性模拟评价装置,对自制单钯三效催化剂,进行了还原剂种类、CO浓度及水蒸汽浓度对NO转... 为满足严格的排放法规,在控制好NO_(x)排放的同时,也需减少N_(2)O、NH_(3)等二次污染物的排放。为探究尾气组分对NO_(x)还原产物的影响,本文用催化活性模拟评价装置,对自制单钯三效催化剂,进行了还原剂种类、CO浓度及水蒸汽浓度对NO转化效率及N_(2)O和NH_(3)生成产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O催化还原NO是导致N_(2)O生成的主要原因,其内在本质在于催化剂表面活性氧物种的协同作用,NH_(3)的生成量在150~400℃范围内与反应温度正相关;水蒸汽的加入会促进N_(2)O和NH_(3)的生成,H2O分子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作用抑制了活性氧物种的消耗;增加CO浓度可抑制N_(2)O生成但会促进NH_(3)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钯催化剂 一氧化碳 水蒸汽 一氧化二氮
下载PDF
壳聚糖微球负载钯在喹啉选择性加氢中的应用
13
作者 韦朵朵 朱秋迪 +1 位作者 杜传娴 尹晓刚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541,共6页
以壳聚糖和醋酸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钯纳米粒子负载在壳聚糖微球上的非均相催化剂(CNM/Pd),并将催化剂应用于不同喹啉化合物的氢化,合成了相应的四氢喹啉.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下,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催化剂用量以... 以壳聚糖和醋酸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钯纳米粒子负载在壳聚糖微球上的非均相催化剂(CNM/Pd),并将催化剂应用于不同喹啉化合物的氢化,合成了相应的四氢喹啉.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下,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催化剂用量以及溶剂种类对模板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20℃,喹啉的量为0.25 mmol、CNM/Pd的量为3 mg、乙腈为溶剂、反应时间为6 h的条件下,模板反应产率最佳,可达95.2%.通过对催化剂循环使用和底物扩展,证明了CNM/Pd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和底物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非均相催化 喹啉 氢化
下载PDF
钯催化N-磺酰基吲哚衍生物碳氢键芳基化反应
14
作者 谭晶 孙美娇 +2 位作者 吴文倩 彭进松 陈春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8,232,共13页
以碘代芳烃为芳基化试剂,探讨了N-对甲苯磺酰基吲哚通过磺酰基团导向的钯催化C—H键选择性芳基化反应过程。结果表明,以醋酸钯为催化剂、三苯基膦为配体、碳酸钠为碱、碳酸银为添加剂的条件下,N-对甲苯磺酰基吲哚在1,4-二氧六环溶剂中于... 以碘代芳烃为芳基化试剂,探讨了N-对甲苯磺酰基吲哚通过磺酰基团导向的钯催化C—H键选择性芳基化反应过程。结果表明,以醋酸钯为催化剂、三苯基膦为配体、碳酸钠为碱、碳酸银为添加剂的条件下,N-对甲苯磺酰基吲哚在1,4-二氧六环溶剂中于120℃下反应24 h可获得2位和2,7位芳基化的产物,反应总产率可达93%。在该条件下,通过改变底物和碘代芳烃的结构测试了该法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共制备得到28种芳基化吲哚衍生物,总产率为22%~93%,产物经~1HNMR、^(13)CNMR和HRMS表征确定了其化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催化 吲哚骨架 C—H官能化 芳基化 导向基团 催化技术
下载PDF
柚皮苷制备柚皮苷二氢查尔酮的氢化工艺优化
15
作者 黄凯 毛子剑 +3 位作者 刘学魁 倪辉 李利君 李清彪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2期48-57,共10页
为探讨柚皮苷二氢查尔酮的制备合成工艺,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过程中的氢化工艺,并对氢化产物进行纯化鉴定研究。得到优化氢化工艺为:反应温度25℃、反应压力0.5 MPa、柚皮苷添加量5.8 g/L、NaOH用量为0.21%、反应溶... 为探讨柚皮苷二氢查尔酮的制备合成工艺,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过程中的氢化工艺,并对氢化产物进行纯化鉴定研究。得到优化氢化工艺为:反应温度25℃、反应压力0.5 MPa、柚皮苷添加量5.8 g/L、NaOH用量为0.21%、反应溶剂为水、反应时间为7.90 h、催化剂为10%的Pd/C、催化剂用量为0.16%。在此条件下,柚皮苷二氢查尔酮的合成产率为93.11%。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晶纯化,结晶产物经HPLC分析以及核磁共振技术鉴定为柚皮苷二氢查尔酮,纯度为92%。本研究的优化工艺具有反应温度低、反应压力小、反应时间短、柚皮苷二氢查尔酮产率高、产物容易纯化制备等优点,为工业化生产柚皮苷二氢查尔酮提供了高效的氢化工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柚皮苷二氢查尔酮 氢化 钯碳 响应面
下载PDF
火焰喷雾热解制Pd-Pt/CeO_(2)催化甲烷燃烧的性能研究
16
作者 武琳渊 王乙 +6 位作者 陈召英 田庆玲 王琳茹 付紫君 赵宁 王晓波 黄鑫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5-734,共10页
火焰喷雾热解法(FSP)是一种简单、快速、可规模化制备纳米催化剂的技术。通过火焰喷雾热解法合成CeO_(2)和Pt-CeO_(2)载体、Pd-Pt-CeO_(2)催化剂,采用浸渍法在CeO_(2)和Pt-CeO_(2)载体分别沉积Pd-Pt和Pd而制得Pd-Pt双金属催化剂,并考察... 火焰喷雾热解法(FSP)是一种简单、快速、可规模化制备纳米催化剂的技术。通过火焰喷雾热解法合成CeO_(2)和Pt-CeO_(2)载体、Pd-Pt-CeO_(2)催化剂,采用浸渍法在CeO_(2)和Pt-CeO_(2)载体分别沉积Pd-Pt和Pd而制得Pd-Pt双金属催化剂,并考察其甲烷催化燃烧性能。利用ICP、XRD、TEM、BET、H_(2)-TPR、XPS和Raman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分析。TEM结果表明,Pd-Pt/CeO_(2)催化剂中Pd和Pt物种高分散于CeO_(2)载体。相比于一步法(one step)制得的Pd-Pt-CeO_(2)(OS-FSP)催化剂,共浸渍法制得Pd-Pt/CeO_(2)(0.25)-WI的催化活性更高,其t_(50)降低了60℃,且稳定运行60 h而没有明显失活。这归因于Pd-Pt/CeO_(2)(0.25)-WI催化剂表面上Pd^(0)/Pd^(2+)和Ce^(3+)/Ce^(4+)物质的量比更高、晶格氧更多,进而导致其具有良好的甲烷催化燃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催化燃烧 火焰喷雾热解 浸渍法 稳定性
下载PDF
活性炭对CFC-113加氢脱氯Cu-Pd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申宝林 廖湘洲 施云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7,93,共7页
以木制炭AC-1、沥青炭AC-2为载体,制备负载Cu-Pd双组分催化剂,用于三氟三氯乙烷(CFC-113)加氢脱氯制备三氟氯乙烯(CTFE),发现两种载体催化剂均表现出较高的初始活性,但AC-2催化剂在短时间内迅速失活。化学吸附和XRD表明,AC-1催化剂具有... 以木制炭AC-1、沥青炭AC-2为载体,制备负载Cu-Pd双组分催化剂,用于三氟三氯乙烷(CFC-113)加氢脱氯制备三氟氯乙烯(CTFE),发现两种载体催化剂均表现出较高的初始活性,但AC-2催化剂在短时间内迅速失活。化学吸附和XRD表明,AC-1催化剂具有更高的Pd分散度,Cu晶粒尺寸相对较大;XPS和TPR分析表明,AC-2催化剂表面金属还原温度低于AC-1,但后者表现出更集中的Cu物种分布。载体表面官能团的不同会导致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差异,AC-2表面较高的羧基浓度有利于Cu的吸附和分散,但Cu在反应过程中易受HCl的作用而产生物种以及价态的变化,而木制炭催化剂稳定性优于沥青炭可能与其表面较为单一、集中分布的Cu物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载体 铜钯催化剂 加氢脱氯
下载PDF
Pd FER分子筛模板剂脱除及其催化正丁烯骨架异构化反应性能
18
作者 樊金龙 朱学栋 +1 位作者 徐亚荣 杨帆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0,共12页
制备HFER-CHA分子筛并进行了钯改性,在不同温度的流动空气气氛下焙烧脱除模板剂,考察钯改性对分子筛模板剂脱除的影响,研究脱除模板剂后的分子筛催化醚后碳四中正丁烯骨架异构化的反应性能。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和... 制备HFER-CHA分子筛并进行了钯改性,在不同温度的流动空气气氛下焙烧脱除模板剂,考察钯改性对分子筛模板剂脱除的影响,研究脱除模板剂后的分子筛催化醚后碳四中正丁烯骨架异构化的反应性能。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和氨程序升温脱附(NH 3-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影响分子筛模板剂的脱除效果和分子筛物理化学性质,钯改性显著降低了HFER分子筛中模板剂的脱除温度,Pd HFER-CHA分子筛在空气气氛中经350℃焙烧4 h即可将模板剂完全脱除;模板剂的脱除增加了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分子筛酸量增加,催化剂活性增强,分子筛中L酸的增多是导致醚后碳四中正丁烯发生聚合、裂解等副反应的主要原因;Pd HFER-350分子筛在350℃、0.1 MPa、正丁烯质量空速2.0 h^(-1)的条件下连续运行720 h,正丁烯平均转化率大于40%,异丁烯选择性大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分子筛 模板剂脱除 正丁烯 骨架异构化
下载PDF
表面原子扩散驱动的铜钯纳米颗粒烧结行为
19
作者 贾鹤林 郭兴 +4 位作者 张新亮 周柱坤 魏伟 许征兵 陶小马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4-664,共11页
铜钯双金属纳米颗粒是一种新型纳米催化剂。该纳米颗粒的烧结过程显著影响其比表面积和表面成分,这对催化效率起着关键作用。为了深入理解铜钯双金属纳米颗粒的烧结机制,本研究基于分子动力学探究了直径为6 nm的铜钯异种金属纳米颗粒在... 铜钯双金属纳米颗粒是一种新型纳米催化剂。该纳米颗粒的烧结过程显著影响其比表面积和表面成分,这对催化效率起着关键作用。为了深入理解铜钯双金属纳米颗粒的烧结机制,本研究基于分子动力学探究了直径为6 nm的铜钯异种金属纳米颗粒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烧结行为。结果表明,烧结颈的长大速度同温度相关。在温度为(0.5~0.8)T_(m)时,两者呈线性相关,R_(sn)=T/T_(m)+1.1;在温度为(0.8~1.0)T_(m)时,烧结颈随温度的增加迅速长大,两者关系近似为R_(sn)=35(T/T_(m))2-52.5 T/T_(m)+21.5。铜钯纳米颗粒初期的烧结行为主要由低熔点表面铜原子扩散所驱动。同时,较低的混合焓促进铜、钯原子结合的作用,提高钯原子的扩散能力,驱动着铜钯纳米颗粒烧结由表向里的持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烧结 铜钯合金 纳米颗粒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钯锌合金纳米酶对炎症软骨细胞模型的影响
20
作者 向剑辉 苏永峰 +2 位作者 唐斌 蒙国色 程建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58-563,共6页
目的:探讨钯锌合金(PdZn/C)纳米酶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炎症软骨细胞模型的抗炎作用。方法:合成PdZn/C纳米酶并对其进行表征。检测PdZn/C纳米酶模拟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能力。体外通过CCK-8法检测PdZn/... 目的:探讨钯锌合金(PdZn/C)纳米酶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炎症软骨细胞模型的抗炎作用。方法:合成PdZn/C纳米酶并对其进行表征。检测PdZn/C纳米酶模拟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能力。体外通过CCK-8法检测PdZn/C纳米酶与软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将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炎症软骨细胞与PdZn/C纳米酶共培养,通过活性氧(ROS)荧光探针评估炎症软骨细胞的ROS水平,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炎症软骨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1β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水平表达。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Zeta电位证实PdZn/C纳米酶合成成功。CCK-8实验结果证实PdZn/C纳米酶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PdZn/C纳米酶可较好地模拟SOD和CAT活性。PdZn/C纳米酶能够降低H_(2)O_(2)诱导的炎症软骨细胞模型中的ROS水平及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论:PdZn/C纳米酶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减轻软骨细胞的炎症反应,是一种有着良好前景的抗炎纳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锌合金 纳米酶 活性氧 骨关节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