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庭湖区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文彬 曾伯平 +2 位作者 罗玉双 韩庆 王京仁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3-405,432,共4页
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对洞庭湖周边6个县(市)不同水域环境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2002年7、8月的感染率以岳阳点最高(93.6%),常德点次之(53.1%),华容点第3(36.2%),其余3个采样点的感染率都较低(20%以下)... 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对洞庭湖周边6个县(市)不同水域环境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2002年7、8月的感染率以岳阳点最高(93.6%),常德点次之(53.1%),华容点第3(36.2%),其余3个采样点的感染率都较低(20%以下);平均感染强度(个/尾)以岳阳点最高(13.7),湘阴点次之(6.3),岳阳点显著大于津市(1.3)、沅江(2.5)、华容(4.1)和常德点(5.9),华容点、常德点显著大于津市点.通过周年取样调查,发现常德点相同体长段(25~40cm)黄鳝在不同月份的感染有比较明显的季节变化,感染率在7月(51.1%)、10月(34.8%)、12月(31.0%)和翌年4月(61.8%)出现4个峰值,而在2月和3月感染率最低(6.0%以下);平均感染强度则在7月(6.2)、10月(7.4)和翌年1月(5.7)、5月(7.8)出现4个峰值,12月最低(1.9).表明不同采样点、不同月份之间感染的差异性,与所处水域环境的稳定程度、中间宿主——劳氏中剑水蚤的丰富度及其季节变化,以及终宿主——黄鳝的生活习性等因素相关.全部阳性宿主的频率呈正态分布,以体长30~35cm的阳性宿主最多(占29.6%),其次为体长25~30cm的宿主(占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新棘衣棘头虫 感染率 感染强度 洞庭湖区
下载PDF
黄鳝体内寄生隐藏新棘虫和胃瘤线虫的频率分布及季节动态 被引量:9
2
作者 宋锐 李文祥 +1 位作者 邹红 王桂堂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4-1050,共7页
寄生虫的感染会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 Zuiew,1793)造成不利影响,其中寄生其肠道的隐藏新棘虫(Pallisentis(Neosentis)celatus van Cleave,1928)和寄生于体腔的胃瘤线虫幼虫(Eustrongylides sp.)对黄鳝健康的影响尤其严重,研究调查了... 寄生虫的感染会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 Zuiew,1793)造成不利影响,其中寄生其肠道的隐藏新棘虫(Pallisentis(Neosentis)celatus van Cleave,1928)和寄生于体腔的胃瘤线虫幼虫(Eustrongylides sp.)对黄鳝健康的影响尤其严重,研究调查了以上两种寄生蠕虫在黄鳝体内的频率分布以及季节动态。在连续23个月内共调查黄鳝1980尾,结果显示,隐藏新棘虫的感染率为34.46%,平均丰度为2.94±8.37,平均丰度与鱼类体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16,P<0.05),平均丰度和聚集度在42 cm≤L<48 cm体长组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呈现凸形曲线。胃瘤线虫幼虫感染率为15.14%,平均丰度为0.61±2.45,平均丰度与鱼类体长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14,P<0.05),平均丰度在24 cm≤L<30 cm体长组达到最大值后开始逐渐下降,聚集度是在30 cm≤L<36 cm体长组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各月份间隐藏新棘虫的平均丰度和感染率都有显著性差异(F=10.50,P<0.05;G=84.44>χ20.05[22]=33.9),感染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胃瘤线虫幼虫各月份间的平均丰度和感染率也都有显著性差异(F=6.70,P<0.05;G=143.88>χ20.05[22]=33.9),感染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胃瘤线虫 隐藏新棘虫 频率分布 季节动态
下载PDF
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种群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文彬 曾伯平 +2 位作者 王智 罗玉双 王京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0-653,共4页
通过野外取样调查研究 ,揭示了新棘衣棘头虫种群生态学的一些特点。结果表明 ,新棘衣棘头虫寄生在黄鳝的肠道内 ,多集中于前肠 ;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都有随宿主体长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 ;种群的平均丰度随宿主体长的增加呈指数增加 ,... 通过野外取样调查研究 ,揭示了新棘衣棘头虫种群生态学的一些特点。结果表明 ,新棘衣棘头虫寄生在黄鳝的肠道内 ,多集中于前肠 ;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都有随宿主体长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 ;种群的平均丰度随宿主体长的增加呈指数增加 ,其回归方程为M =7.6× 10 -9L3 .3 83 0 ;随着黄鳝体长的增加 ,棘头虫种群在宿主中的频率分布的尾不断增长 ,即感染较多棘头虫的黄鳝所占比例增加 ;棘头虫种群在宿主不同体长组的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 ,且聚集强度随棘头虫的种群平均丰度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新棘衣棘头虫 种群 生态学
下载PDF
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种群季节动态与分布 被引量:6
4
作者 胡晓娟 吴丹 +2 位作者 文春根 胡宝庆 谢彦海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175,共4页
通过对鄱阳湖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在870尾黄鳝中,有231尾黄鳝的消化道中有棘头虫感染,感染率为26.5%,丰盛度为9.79±13.9。不同月份之间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5);感染率在1... 通过对鄱阳湖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在870尾黄鳝中,有231尾黄鳝的消化道中有棘头虫感染,感染率为26.5%,丰盛度为9.79±13.9。不同月份之间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5);感染率在11、12和1月出现3个峰值,分别为55.7%、48.5%和44%,而2月份的感染率最低,为11.2%。5月份的丰盛度最高,达到22.71±13.90;2月份的丰盛度也最低,为3.00±1.27。不同体长组黄鳝体内棘头虫的感染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其中体长为55.1~60.0cm的黄鳝体内棘头虫的感染率最高,体长小于21cm的黄鳝没有新棘衣棘头虫感染。棘头虫感染与未感染黄鳝之间的肥满度没有显著的差异。另外,利用比值衡量与负二项分布拟合证明棘头虫在黄鳝消化道内呈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棘衣棘头虫 黄鳝 季节动态 种群分布 鄱阳湖
下载PDF
新棘衣棘头虫形态特征及其感染黄鳝的肠道组织病理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春涛 李雪 +1 位作者 赵益群 曾伯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81-1885,共5页
【目的】了解新棘衣棘头虫(Pallisentis celatus)对黄鳝(Monopterus allbus)的寄生机制,为防治该寄生虫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扫描电镜与石蜡组织切片技术对新棘衣棘头虫的形态特征及其感染黄鳝的肠道组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新... 【目的】了解新棘衣棘头虫(Pallisentis celatus)对黄鳝(Monopterus allbus)的寄生机制,为防治该寄生虫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扫描电镜与石蜡组织切片技术对新棘衣棘头虫的形态特征及其感染黄鳝的肠道组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新棘衣棘头虫吻突较小,吻钩呈牛角状,表面光滑无痕,基部粗大,尖部指向体部后方;新棘衣棘头虫的体壁由角质层、表皮层和肌肉层组成,中央没有消化道。新棘衣棘头虫对黄鳝肠道的机械挤压作用非常明显,寄生部位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及部分肌肉层消失;同时新棘衣棘头虫也受黄鳝肠道挤压,与黄鳝肠道黏膜接触段严重变形,部分虫体表面与黄鳝肠道黏膜紧密接触,难以区分。【结论】新棘衣棘头虫对黄鳝肠道的初期感染,吻突的吻钩起重要固定作用,随着虫体的生长,其局部体表与黄鳝肠道组织融为一体,吻突失去实际作用而缩回棘头虫体腔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棘衣棘头虫 黄鳝 形态学 肠道组织 病理变化
下载PDF
海南黄鳝体内新棘衣虫和胃瘤线虫感染初报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文彬 曾伯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39-542,共4页
首次报道了海南产野生黄鳝对新棘衣虫和胃瘤线虫(幼虫)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新棘衣虫的感染率为46.7%,感染强度为3.80,平均丰度为1.78;胃瘤线虫的感染率为24.3%,感染强度为2.15,平均丰度为0.52;黄鳝的感染与其自身的体长有一定关系,体... 首次报道了海南产野生黄鳝对新棘衣虫和胃瘤线虫(幼虫)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新棘衣虫的感染率为46.7%,感染强度为3.80,平均丰度为1.78;胃瘤线虫的感染率为24.3%,感染强度为2.15,平均丰度为0.52;黄鳝的感染与其自身的体长有一定关系,体长190 mm以下黄鳝对线虫未发现有感染,对棘头虫的感染率亦最低,为20%,而体长191 mm以上黄鳝对棘头虫和线虫均有较高的感染率,其中体长191~220 mm黄鳝的感染率最高;棘头虫和线虫的种群在黄鳝种群中均呈聚集分布,其负二项参数k值分别为0.2539和0.2176;棘头虫和线虫的感染均以210~220 mm体长段的阳性宿主最多,分别占26.0%和3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新棘衣虫 胃瘤线虫 感染率 感染强度
下载PDF
5种药物对黄鳝体内隐藏新棘虫的驱虫效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潘庭双 江河 +1 位作者 胡玉婷 段国庆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6-439,共4页
比较5种不同驱虫药物对黄鳝体内寄生的隐藏新棘虫的驱虫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将自然感染隐藏新棘虫的黄鳝,随机分为5种不同药物治疗的试验组和不给药物的对照组,根据试验前和试验后7d黄鳝体内寄生的隐藏新棘虫数量变化判断疗... 比较5种不同驱虫药物对黄鳝体内寄生的隐藏新棘虫的驱虫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将自然感染隐藏新棘虫的黄鳝,随机分为5种不同药物治疗的试验组和不给药物的对照组,根据试验前和试验后7d黄鳝体内寄生的隐藏新棘虫数量变化判断疗效。结果显示,阿苯达唑驱虫效果最好,该试验组中隐藏新棘虫感染率下降比值和平均丰度下降比值最大,且与其他试验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隐藏新棘虫 感染率 平均丰度 药效
下载PDF
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染色体核型及G-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唐琳 王文彬 +3 位作者 刘星辉 江妹 胡霞 曾伯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5-338,共4页
采用空气干燥和胰酶消化法,对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Pallisentis(Neosentis)celatus]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棘衣棘头虫由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其中X染色体和1号、3号都为中着丝粒染色体,2号为亚中着丝粒染色... 采用空气干燥和胰酶消化法,对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Pallisentis(Neosentis)celatus]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棘衣棘头虫由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其中X染色体和1号、3号都为中着丝粒染色体,2号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5m+2sm+1t;性别决定模式为XX-XY;每对染色体都有特定的G-带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棘衣棘头虫 染色体核型 G-带 黄鳝
下载PDF
湘江水系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曾伯平 刘星辉 +1 位作者 谭立军 周琼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91-96,共6页
:1998年 3月 -4月 ,通过对湖南境内湘江水系祁阳、衡阳、衡山、株洲和湘潭五个地点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研究发现 ,黄鳝的感染率分别为 10 0 0 %、43 3 3 %、2 0 0 0 %、13 3 3 %、和 13 3 3 % ,感染强度分别为 2 3 3、2 ... :1998年 3月 -4月 ,通过对湖南境内湘江水系祁阳、衡阳、衡山、株洲和湘潭五个地点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研究发现 ,黄鳝的感染率分别为 10 0 0 %、43 3 3 %、2 0 0 0 %、13 3 3 %、和 13 3 3 % ,感染强度分别为 2 3 3、2 0 0、2 5 0、8 5 0和 1 75 ,平均密度分别为0 2 3、0 87、0 5 0、1 13和 0 2 3 ;随着黄鳝的生长 ,其感染率、感染强度、平均密度呈上升的趋势 ;体长小于 9 0mm ( 2 0mm -12 0mm)的新棘衣棘头虫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85 71%、80 77%、86 66%、94 12 %、10 0 % ;新棘衣棘头虫主要寄生于黄鳝胃与肠交界处的结节 ,在黄鳝体内呈聚集分布 ,大量的新棘衣棘头虫寄生于少数黄鳝体内 ,多数黄鳝感染少量的新棘衣棘头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寄生 感染强度 聚集分布 生长 体长 感染率 株洲 湘潭 衡阳
下载PDF
几种寄生虫在黄鳝体内寄生的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温安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43-46,75,共5页
1997~2002年对四川地区黄鳝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作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四川地区,黄鳝感染隐藏新棘虫、胃瘤线虫幼虫和锯缘叶形吸虫的感染率高且感染强度较大,并随地区、季节和体长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这几种寄生虫在黄鳝种群内呈聚... 1997~2002年对四川地区黄鳝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作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四川地区,黄鳝感染隐藏新棘虫、胃瘤线虫幼虫和锯缘叶形吸虫的感染率高且感染强度较大,并随地区、季节和体长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这几种寄生虫在黄鳝种群内呈聚集分布,负二项分布系数分别为k棘=0 1519、k线=0 1748、k吸=0 1782。黄鳝的肥满度与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和强度不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 黄鳝 体内寄生 隐藏新棘虫 胃瘤线虫 锯缘叶形吸虫 聚集分布 肥满度
下载PDF
隐藏新棘虫的寄生对黄鳝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小英 唐胜球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11-112,共2页
采用随机采样和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隐藏新棘虫在黄鳝消化道内的的寄生情况,并对未感染与感染隐藏新棘虫的黄鳝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鳝体内隐藏新棘虫的感染率为食道0%、胃8.3%、前肠57.4%、中肠16.7%和后肠17.6%,隐藏... 采用随机采样和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隐藏新棘虫在黄鳝消化道内的的寄生情况,并对未感染与感染隐藏新棘虫的黄鳝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鳝体内隐藏新棘虫的感染率为食道0%、胃8.3%、前肠57.4%、中肠16.7%和后肠17.6%,隐藏新棘虫主要寄生在前肠内。感染隐藏新棘虫后,不同体长组黄鳝干物质与粗蛋白含量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粗灰分与粗脂肪含量下降且差异显著,感染隐藏新棘虫对黄鳝的营养价值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隐藏新棘虫 感染率 营养分析
下载PDF
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曾伯平 刘春艳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6期43-47,共5页
本文以黄鳝为材料.研究了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情况,发现:黄鳝的感染率为38.3%,感染强度为4.65,平均密度为1.78;黄鳝体长为201—350mm范围时.其感染率、感染强度随着体长的增大而增大,感染率范围为... 本文以黄鳝为材料.研究了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情况,发现:黄鳝的感染率为38.3%,感染强度为4.65,平均密度为1.78;黄鳝体长为201—350mm范围时.其感染率、感染强度随着体长的增大而增大,感染率范围为23.5%-66.7%,感染强度范围为2.75—7.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新棘衣棘头上 感染率 感染强度 平均密度
下载PDF
黄鳝隐藏新棘虫部分生物学特性参数的测定
13
作者 董小英 唐胜球 李海云 《韶关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78-81,共4页
采用虫体透明和生物学统计的方法研究了黄鳝隐藏新棘虫的特性.结果表明:隐藏新棘虫的性比约为1:1,体长较小的隐藏新棘虫所占的比例较大;隐藏新棘虫雄虫躯干部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吻部和颈部,雌性隐藏新棘虫躯干、吻和颈的生长速度基本一致.
关键词 黄鳝 隐藏新棘虫 特性 性比
下载PDF
新棘衣棘头虫及黄鳝组织酯酶同工酶分析
14
作者 邓利荣 胡宝庆 +2 位作者 谢彦海 文春根 龚贵如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4-288,共5页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分析新棘衣棘头虫和黄鳝的肌肉、肝胰脏、肠道、脾脏、性腺、肾脏及心脏7种组织。电泳结果表明酯酶在黄鳝各组织及新棘衣棘头虫中均有表达,并且具有明显的特异性。肌肉组织仅3条酶带,比其它组织的特异...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分析新棘衣棘头虫和黄鳝的肌肉、肝胰脏、肠道、脾脏、性腺、肾脏及心脏7种组织。电泳结果表明酯酶在黄鳝各组织及新棘衣棘头虫中均有表达,并且具有明显的特异性。肌肉组织仅3条酶带,比其它组织的特异性较明显;肝胰脏组织酯酶活性最强,有12条酶带;脾脏与肾脏组织相似性最高;除肠组织外,其它6个组织均有g酶带,且活性一样强,推测g酶带为黄鳝组织EST酶谱的基础带。肠组织只有2条弱酶带,可能是由于黄鳝的肠组织受到损伤引起。新棘衣棘头虫的两条酶带a和i,这两条酶带在黄鳝的其它组织中也出现,由联合系数和聚类分析发现肠道和棘头虫的酯酶特异性最小,推测黄鳝和新棘衣棘头虫之间可能存在协同进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棘衣棘头虫 黄鳝 酯酶 同工酶 协同进化
下载PDF
资江水系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文平 曾伯平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101-105,共5页
通过对资江水系安化、桃江、益阳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研究 ,发现 :安化、桃江、益阳黄鳝的感染率分别是 43 .3 %、5 3 .8%、63 .6% ,感染强度分别为 4.85、6.5 7、4.43 ,平均密度分别为 2 .10、3 .5 4、2 .82 ,其感染率。
关键词 资江水系 黄鳝 新棘衣棘头虫 感染率 感染强度 平均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