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 of Palm Stearin and Linseed Oil Transesterification
1
作者 Corine Cecile Milena Nowakowska Galo Antonio Carrillo Le Roux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2年第11期971-978,共8页
Triacylglycerols are the main constituents of natural fats and oils and contribute directly to their texture and flavor. The DSC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of fats and oils is usually performed in order to ... Triacylglycerols are the main constituents of natural fats and oils and contribute directly to their texture and flavor. The DSC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of fats and oils is usually performed in order to characterize their melting and crystal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effect of the chemically catalyzed interesterification of two vegetable oils, i.e. palm stearin and linseed oil, on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the product is studi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of the initial amounts of oils on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the product. This work shows that both cooling and heating DSC thermograms undergo significant changes as the result of the mixture of linseed oil and palm stearin and of their transester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m stearin linseed oil TRANSESTERIFICATION DSC structured lipid
下载PDF
Isolation of fucoxanthin from Sargassum thunbergii and preparation of microcapsules based on palm stearin solid lipid core 被引量:3
2
作者 Xuanxuan WANG Hongyan LI +8 位作者 Fangqin WANG Guixue XIA Hongjun LIU Xiaojie CHENG Ming KONG Ya LIU Chao FENG Xiguang CHEN Ying WANG 《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1期66-74,共9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solate fucoxanthin from Sargassum thunbergii and develop microcapsules with palm stearin as the solid lipid core for stability and efficient oral delivery of fucoxanthin. The microc...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solate fucoxanthin from Sargassum thunbergii and develop microcapsules with palm stearin as the solid lipid core for stability and efficient oral delivery of fucoxanthin. The microcapsules had smooth surfaces with the volume weighted mean diameter (d4.3) of 19.19 μm.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and loading capacity of microcapsules with fucoxanthin were 98.3% and 0.04%,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fucoxanthin in microcapsules presented higher stability than free fucoxanthin against light,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Especially, the retention rates of fucoxanthin encapsulated in microcapsules reached 97.20% at 4℃, 92.60% at 25℃, 92.32% with the relative humidity of 33% and 92.60% in the dark. The cumulative amount of fucoxanthin released from microcapsules was 22.92% in simulated gastric fluid (SGF) and 56.55% in simulated intestinal fluid (S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COXANTHIN Sargassum thunbergii MICROCAPSULES palm stearin solidlipid core
原文传递
Tribological evaluation of refined,bleached and deodorized palm stearin using four-ball tribotester with different normal loads
3
作者 Chiong Ing TIONG Yahya AZLI +1 位作者 Mohammed Rafiq ABDUL KADIR Samion SYAHRULLAIL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8期633-640,共8页
The effects of the mechanical factors with applied loads on the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refined,bleached and deodorised(RBD) palm stearin(PS) were studied using a four-ball tribotester.All the RBD PS results were ... The effects of the mechanical factors with applied loads on the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refined,bleached and deodorised(RBD) palm stearin(PS) were studied using a four-ball tribotester.All the RBD PS results were simultaneously compared with the additive-free paraffinic mineral oil(PMO).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different loads with a constant speed in order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cal processes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experiment.For each experiment,the temperature was increased to 75 °C and was run for 1 h.In a mechanical system,lubrica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wear and friction.PS exists as a semi-solid at room temperature after the fractionation process from oil palm.Due to the increasing rate of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vegetable oil was chosen as the test lubricant with regard to its biodegradability.Other advantages of vegetable oil are that it is more easily harvestable and non-toxic compared to petroleum-based oil,which made it a suitable candidate.From the experiment,RBD PS is found to have a better friction constraint reduction compared with additive-free PM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m stearin (PS) Four-ball tribotester Paraffinic mineral oil (PMO) Friction coefficient
原文传递
棕榈油和棉籽油硬脂在油条煎炸过程中的品质评价
4
作者 张振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7期55-60,共6页
将棕榈油和棉籽油硬脂分别进行32 h的连续深度煎炸,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指标,评价其煎炸特性。结果表明,在32 h连续深度煎炸过程中,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棕榈油颜色加深更明显,其极性组分含量和酸价增加更多,碘值更低,两种油的过氧化值变化... 将棕榈油和棉籽油硬脂分别进行32 h的连续深度煎炸,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指标,评价其煎炸特性。结果表明,在32 h连续深度煎炸过程中,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棕榈油颜色加深更明显,其极性组分含量和酸价增加更多,碘值更低,两种油的过氧化值变化均不明显,但所有指标均在国标规定范围内。两种煎炸油的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的含量均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含量减少,棉籽油硬脂的SFA增加更多。两种煎炸油的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TFA)含量均随煎炸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棕榈油的TFA含量增加更多。棉籽油硬脂作为煎炸油煎炸后的食品酸价、极性组分含量、TFA含量更低,颜色透亮,煎炸寿命长,稳定性好,食用安全,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消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油硬脂 棕榈油 煎炸特性 品质 脂肪酸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反刍动物脂肪掺混快速分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童佩瑾 张洪超 曹文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5-26,共2页
牛油脂(BT)作为高熔点反刍动物脂的代表,在烘焙食品、起酥油、人造黄油和火锅调味品等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因存在价格鸿沟且缺乏检测监督方法,牛油脂产品中易被混入棕榈硬脂(ST)以降低成本,提高熔点增强塑性。该研究提出一种利... 牛油脂(BT)作为高熔点反刍动物脂的代表,在烘焙食品、起酥油、人造黄油和火锅调味品等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因存在价格鸿沟且缺乏检测监督方法,牛油脂产品中易被混入棕榈硬脂(ST)以降低成本,提高熔点增强塑性。该研究提出一种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BT掺混进行快速定性定量分析的有效方法,采用PLS方法成功建立掺混牛油脂样品中ST含量的定量模型,R^(2)=0.9989,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882%,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65%。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有望作为一种经济、快速、无损和定量的技术应用于反刍动物脂肪样品的真实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RS 反刍动物脂 牛油脂 掺混 棕榈硬脂
下载PDF
棕榈仁油干法分提工艺实践 被引量:2
6
作者 焦聚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144,共4页
为开发代可可脂系列产品,介绍了采用油盘冷房结晶-高压膜压滤机过滤的精炼棕榈仁油干法分提生产棕榈仁硬脂工艺。对该工艺操作控制要点进行了说明,并对生产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将该工艺制备的棕榈仁硬脂及其氢化硬脂与天然可可脂和... 为开发代可可脂系列产品,介绍了采用油盘冷房结晶-高压膜压滤机过滤的精炼棕榈仁油干法分提生产棕榈仁硬脂工艺。对该工艺操作控制要点进行了说明,并对生产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将该工艺制备的棕榈仁硬脂及其氢化硬脂与天然可可脂和商业氢化棕榈仁硬脂代可可脂产品质量进行了对比。原料油主要质量指标为酸值(KOH)≤0.3 mg/g、碘值(I)16~19 g/100 g、熔点25~28℃和固体脂肪含量(25℃)≥18%。适合的工艺条件为预冷温度29~30℃,预冷时间3 h,冷房温度17~19℃,冷房结晶时间6~8 h,油结晶温度25~27℃,过滤压力0~0.3 MPa、挤压压力1.6~1.8 MPa。产品主要质量指标为酸值(KOH)≤0.3 mg/g、碘值(I)5.6~7.5 g/100 g、熔点30~34℃、固体脂肪含量(30℃)34%~44%。采用该工艺所得棕榈仁硬脂的熔点和固体脂肪含量与天然可可脂相当,氢化后产品在25~30℃的固体脂肪含量高于商业氢化棕榈仁硬脂代可可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仁油 棕榈仁硬脂 干法分提 油盘冷房结晶 高压膜压滤机 代可可脂
下载PDF
棕榈硬脂颗粒结晶结构及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分析
7
作者 罗鑫 苏爽 +4 位作者 刘苑 李冰 李琳 梁可欣 张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共9页
固体脂质颗粒(solid lipid particles,SLPs)的结晶结构变化会直接影响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稳定性,棕榈硬脂(palm stearin,PS)作为理想的SLPs原材料,其结晶结构变化对Pickering乳液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采用0.5%~5%的吐温40(Tween 40,T... 固体脂质颗粒(solid lipid particles,SLPs)的结晶结构变化会直接影响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稳定性,棕榈硬脂(palm stearin,PS)作为理想的SLPs原材料,其结晶结构变化对Pickering乳液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采用0.5%~5%的吐温40(Tween 40,T40)和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SC)制备具有不同结晶结构(大小、晶型、形态)的PS基SLPs(T40-PS-SLPs和SC-PS-SLPs),并成功构建由其稳定的O/W型Pickering乳液,考察PS基固体脂质颗粒(solid lipid particles,SLPs)结晶结构与其制备的O/W型Pickering乳液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40-PS-SLPs粒径介于124.1~370.1 nm,颗粒形态大多为板条状,晶型大多以β’型晶体为主;SC-PS-SLPs的粒径介于309.7~346.2 nm,为β’型不规则球形颗粒。经超声处理后,T40-PS-SLPs和SC-PS-SLPs均可包裹10%玉米油形成稳定的O/W型Pickering乳液,T40-PS-SLPs制备的乳液液滴平均粒径介于0.76~2.23μm,其中脂质晶体以β型为主,而SC-PS-SLPs制备的乳液液滴平均粒径介于0.81~1.27μm,其中脂质晶体以β’型为主,并发现在Pickering乳液制备过程中,T40-PS-SLPs晶型会发生从亚稳态β’型向稳定β型的转变,而SC-PS-SLPs在形成乳液过程中晶体晶型无明显变化。经过60 d贮藏稳定性实验发现当SLPs中T40和SC添加量大于1.0%时,T40-PS-SLPs和SCPS-SLPs制备的Pickering乳液均呈现至少30 d贮藏稳定性,整体来说由较小粒径的β’型为主不规则板条状T40-PSSLPs所制备的乳液表现出更好的贮藏稳定性。本研究明确了PS基SLPs结晶结构对其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为脂质基固体颗粒稳定的O/W型Pickering乳液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硬脂 固体脂质结晶颗粒 结晶结构 O/W型Pickering乳液 贮藏稳定性
下载PDF
猪油与棕榈硬脂酶法酯交换制备零反式脂肪酸起酥油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冀聪伟 陆健 +4 位作者 孟宗 王兴国 金青哲 徐振波 刘元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24,共5页
研究了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催化猪油和棕榈硬脂酯交换制备起酥油的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酶添加量、反应时间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并以反应后体系在20℃下的固体脂肪含量(SFC)为指标,确定了理想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60℃,酶添加量... 研究了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催化猪油和棕榈硬脂酯交换制备起酥油的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酶添加量、反应时间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并以反应后体系在20℃下的固体脂肪含量(SFC)为指标,确定了理想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60℃,酶添加量8%,反应时间1 h。利用等温曲线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混合体系酯交换前后的相容性和晶体形态,结果表明:经酯交换后,混合体系的相容性得到显著改善,晶型由β型转变为β'型,适宜用作焙烤起酥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油 棕榈硬脂 起酥油 酶法酯交换 固体脂肪含量 相容性 晶型
下载PDF
棕榈油硬脂和大豆油酶法酯交换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博 杨继国 +1 位作者 李行方 林炜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29,共3页
进行了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催化棕榈油硬脂和大豆油酶法酯交换的研究,考察了酶法酯交换分批操作的反应动力学曲线,发现5%的加酶量、70℃下反应,反应3h内达到平衡,反应温度在70~90℃对反应速度无明显影响。采用填充床式反... 进行了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催化棕榈油硬脂和大豆油酶法酯交换的研究,考察了酶法酯交换分批操作的反应动力学曲线,发现5%的加酶量、70℃下反应,反应3h内达到平衡,反应温度在70~90℃对反应速度无明显影响。采用填充床式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结果表明通过装有10g脂肪酶柱子的最佳流速为30g/h。对化学酯交换和酶法酯交换产品性质的比较发现,二者SFC无明显差异。采用填充床式反应器对40:60和30:70的棕桐油硬脂和大豆油的混合物进行酶法酯交换反应,测定了反应产物的SFC曲线,为将来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硬脂 大豆油 酶法酯交换 回脂含量
下载PDF
酶催化酯交换法制备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基料油的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雪梅 阮霞 +5 位作者 胡蒋宁 熊华 邓泽元 彭海龙 胡居吾 白春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5-79,共5页
以松籽油和棕榈油硬脂为原料,通过酶催化酯交换法生产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基料油。酯交换反应得到油脂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37.88%),油酸(28.30%),亚油酸(20.19%),同时含有少量功能性脂肪酸——松籽油酸(4.77%),且没有检测到反... 以松籽油和棕榈油硬脂为原料,通过酶催化酯交换法生产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基料油。酯交换反应得到油脂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37.88%),油酸(28.30%),亚油酸(20.19%),同时含有少量功能性脂肪酸——松籽油酸(4.77%),且没有检测到反式脂肪酸;结构脂质的熔点为37.5℃,其固态脂肪含量在20、25、30℃和40℃时分别是40.28%、32.62%、22.06%、3.40%,并且其主要晶型是β'型。因此,酯交换反应得到的零反式脂肪酸油脂适合作为人造奶油的基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籽油 棕榈油硬脂 酶催化酯交换 零反式脂肪酸 人造奶油
下载PDF
Lipozyme TL IM催化制备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基料油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牟英 杨宏黎 +4 位作者 杨天奎 季敏 修志龙 黄清吉 黄仕群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2-46,共5页
以棕榈硬脂和大豆油为原料,通过Lipozyme TL IM催化酯交换法制备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基料油。对酯交换产物的甘三酯组成、固体脂肪含量、结晶速度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酯交换产物甘三酯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固体脂肪含量降低,结晶速度... 以棕榈硬脂和大豆油为原料,通过Lipozyme TL IM催化酯交换法制备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基料油。对酯交换产物的甘三酯组成、固体脂肪含量、结晶速度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酯交换产物甘三酯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固体脂肪含量降低,结晶速度明显提高,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酯交换产物为β'晶型,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酯交换产物具有较宽的塑性范围,适合用于制备人造奶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催化 零反式脂肪酸 人造奶油 LIPOZYME TL IM 棕榈硬脂
下载PDF
火锅底料熬制工艺及其熬制前后原料油脂的质量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丽珠 李榕 +3 位作者 唐洁 车振明 肖文艳 黄清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94,共4页
对棕榈硬脂、牛油、棕榈硬脂与牛油混合油脂熬制的火锅底料进行感官评分,并对其熬制前后原料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火锅底料感官评分差异不大;3种不同火锅底料经熬制后,丙二醛、过氧化值、酸价含... 对棕榈硬脂、牛油、棕榈硬脂与牛油混合油脂熬制的火锅底料进行感官评分,并对其熬制前后原料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火锅底料感官评分差异不大;3种不同火锅底料经熬制后,丙二醛、过氧化值、酸价含量均增高。牛油的原料油脂中的丙二醛、过氧化值和酸价含量较高,其熬制后3种指标也较高;牛油火锅底料的过氧化值增长了近棕榈硬脂火锅底料的2倍。因此,基础油脂的好坏直接影响火锅底料成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硬脂 牛油 火锅底料 油脂质量
下载PDF
利用酯交换法改进棕榈油硬脂的加工性能 被引量:7
13
作者 袁向华 李琳 +2 位作者 李冰 蔡妙颜 谢黔岭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4,共3页
将棕榈油硬脂(ST)与大豆油(SBO)按不同比例混合再进行酯交换反应可以得到不同固脂特征的油脂。实验发现,其中的酯交换油脂IE(70%ST+30%SBO)最适合于加工成通用型起酥油。对这种酯交换油脂的打发性、软硬度及氧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 将棕榈油硬脂(ST)与大豆油(SBO)按不同比例混合再进行酯交换反应可以得到不同固脂特征的油脂。实验发现,其中的酯交换油脂IE(70%ST+30%SBO)最适合于加工成通用型起酥油。对这种酯交换油脂的打发性、软硬度及氧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全棕榈油基起酥油进行了比较,发现酯交换油脂的柔软度和打发性能均优于后者,但其氧化稳定性不及全棕榈油基起酥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硬脂 酯交换 固体脂肪含量 打发性
下载PDF
棕榈油复配物代替猪油用于桃酥制作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苏喜 肖志红 季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23-326,共4页
比较棕榈油桃酥和猪油桃酥产品的感官品质以及在同等储藏条件下的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变化情况,以判断棕榈油对猪油的可替代性。结果表明:复配棕榈油基起酥油不仅可以达到猪油基起酥油用在桃酥制作上的良好效果,而且棕榈油桃酥具有比猪油... 比较棕榈油桃酥和猪油桃酥产品的感官品质以及在同等储藏条件下的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变化情况,以判断棕榈油对猪油的可替代性。结果表明:复配棕榈油基起酥油不仅可以达到猪油基起酥油用在桃酥制作上的良好效果,而且棕榈油桃酥具有比猪油桃酥更好的氧化稳定性。本实验为棕榈油基起酥油代替猪油用于桃酥制作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 起酥油 桃酥 猪油 棕榈硬脂 棕榈液油
下载PDF
棕榈油在金华酥饼皮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金俊 揭良 +4 位作者 李泓勇 马银辉 黄清吉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73,共4页
为提高金华酥饼的品质和健康安全性,并降低其生产成本,以改善酥饼皮的油脂组成为切入点,通过加入部分棕榈油来代替原本单一的菜籽油。将5℃棕榈液油、24℃棕榈液油和45℃棕榈硬脂与菜籽油分别按1∶3、1∶1和3∶1混合并制作酥饼皮,通过... 为提高金华酥饼的品质和健康安全性,并降低其生产成本,以改善酥饼皮的油脂组成为切入点,通过加入部分棕榈油来代替原本单一的菜籽油。将5℃棕榈液油、24℃棕榈液油和45℃棕榈硬脂与菜籽油分别按1∶3、1∶1和3∶1混合并制作酥饼皮,通过油脂相容性研究、产品感官与质构评价分析棕榈油的合理添加量。结果表明:5℃棕榈液油与菜籽油完全相容,而24℃棕榈液油和45℃棕榈硬脂与菜籽油在室温下存在共晶现象;混合油脂中5℃棕榈液油的添加量达到75%、24℃棕榈液油的添加量达到50%或45℃棕榈硬脂的添加量达到25%时,可保证制作的金华酥饼在感官、质构方面与传统金华酥饼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酥饼皮 棕榈液油 棕榈硬脂 菜籽油 相容性 感官 质构
下载PDF
猪油基和棕榈油基起酥油的晶型结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苏喜 季敏 +1 位作者 吴文民 李昌珠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4-87,125,共5页
应用X-射线衍射法分别研究了在不同结晶条件下制作的猪油基起酥油和棕榈油基起酥油的晶型结构,以便决定能否用廉价的棕榈油取代猪油生产起酥油并丰富有关固体脂肪的晶型结构研究资料。结果表明,猪油和猪油基起酥油的晶型在任何结晶条件... 应用X-射线衍射法分别研究了在不同结晶条件下制作的猪油基起酥油和棕榈油基起酥油的晶型结构,以便决定能否用廉价的棕榈油取代猪油生产起酥油并丰富有关固体脂肪的晶型结构研究资料。结果表明,猪油和猪油基起酥油的晶型在任何结晶条件下均表现为β型;而棕榈油基起酥油的晶型主要受熟化温度的影响,当熟化温度为15~20℃时表现为β型、当熟化温度25~28℃时表现为β’型。说明棕榈油比猪油更适合成为制作起酥油所需要的固相基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油 棕榈油 起酥油 晶型结构 棕榈硬脂 棕榈软脂
下载PDF
猪油与棕榈硬脂酶法酯交换制备零反式脂肪酸起酥油的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洪建 李进伟 刘元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30,共4页
研究了以猪油和棕榈硬脂为原料经酶法酯交换制备的零反式脂肪酸起酥油的性质。相同质量的猪油和棕榈硬脂在反应温度60℃、固定化酶用量8%(以底物质量计)、反应时间1 h的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反应。通过对混合油酯交换前后的晶体形态、熔化... 研究了以猪油和棕榈硬脂为原料经酶法酯交换制备的零反式脂肪酸起酥油的性质。相同质量的猪油和棕榈硬脂在反应温度60℃、固定化酶用量8%(以底物质量计)、反应时间1 h的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反应。通过对混合油酯交换前后的晶体形态、熔化性质、甘油三酯组成、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经酯交换后混合油结晶更加均匀细腻;混合油甘油三酯组成发生显著变化,不对称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增加;混合油脂肪酸组成基本无变化,无反式脂肪酸生成;酪化性显著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油 棕榈硬脂 酶法酯交换 晶体形态 熔化性质 甘油三酯 脂肪酸
下载PDF
酶促酯交换对棕榈硬脂基塑性脂肪甘三酯组成及物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亚丽 宗敏华 +1 位作者 李冰 吴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4-97,103,共5页
利用脂肪酶Lipozyme TLIM催化棕榈硬脂(PS)与大豆油(SO)(PS∶SO分别为9∶1,8∶2,7∶3,6∶4,5∶5,wt%)酯交换反应,研究酯交换反应前后混合油脂体系中甘三酯组成的变化及其与油脂物理性能的关系。结果发现,酯交换后油脂中PPP、LLL、POP、... 利用脂肪酶Lipozyme TLIM催化棕榈硬脂(PS)与大豆油(SO)(PS∶SO分别为9∶1,8∶2,7∶3,6∶4,5∶5,wt%)酯交换反应,研究酯交换反应前后混合油脂体系中甘三酯组成的变化及其与油脂物理性能的关系。结果发现,酯交换后油脂中PPP、LLL、POP、PPL、PLL、PLO六种甘三酯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其中PPP、LLL含量下降,PPL、PLL、PLO含量增加,而POP除9∶1外,其含量均下降;SSS(S代表饱和脂肪酸)和UUU(U代表饱和脂肪酸)型甘三酯含量下降,而SUU和SUS含量增大,导致油脂熔点和固体脂肪含量(SFC)均不同程度下降,从而可制备不同SFC要求的塑性脂肪。PS∶SO为7∶3、6∶4、5∶5时,酯交换后油脂β'晶型增多,可为人造奶油、速冻专用油脂等塑性脂肪提供理想晶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促酯交换 棕榈硬脂 大豆油 甘三酯 物理性能
下载PDF
单甘酯对棉籽油和棕榈硬脂酯交换体系结晶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瑛瑶 CHEONG Ling-zhi +3 位作者 栾霞 段章群 魏翠平 张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49,共4页
研究不同油酸单甘酯添加量对棉籽油和棕榈硬脂(质量比50:50)酶催化酯交换产物结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和5%的油酸甘油酯,酯交换产物的固体脂肪含量(SFC)与熔点基本不发生变化,添加量增大到10%,体系的SFC与熔点略有下降;添加不... 研究不同油酸单甘酯添加量对棉籽油和棕榈硬脂(质量比50:50)酶催化酯交换产物结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和5%的油酸甘油酯,酯交换产物的固体脂肪含量(SFC)与熔点基本不发生变化,添加量增大到10%,体系的SFC与熔点略有下降;添加不同量的油酸甘油酯,均使酯交换产物结晶温度发生变化,其中低熔点组分对应的峰温度随添加量增加而增大,高熔点组分对应的峰温度随添加量增大而下降;添加2%的油酸单甘酯对酯交换产物的成核速率和结晶速率不存在影响;添加不同量的油酸单甘酯后,酯交换产物中β′晶形比例下降,下降程度与添加量成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油 棕榈硬脂 酯交换产物 油酸单甘酯 结晶性质
下载PDF
棕榈硬脂大豆油相容性分析及调和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银倩 郑洋 +6 位作者 黄训端 高佳佳 范伟 江明星 程兴 程飞 张部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37-140,198,共5页
以棕榈硬脂和大豆油为研究对象,采用ΔSFC分析两者的相容性,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调和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在考察的温度范围内棕榈硬脂和大豆油存在共晶现象,相容性较差,而使用卵磷脂、斯潘60和分子蒸馏单甘酯作为调和剂,能达... 以棕榈硬脂和大豆油为研究对象,采用ΔSFC分析两者的相容性,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调和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在考察的温度范围内棕榈硬脂和大豆油存在共晶现象,相容性较差,而使用卵磷脂、斯潘60和分子蒸馏单甘酯作为调和剂,能达到稳定的调和效果。调和剂的种类和添加量对调和油样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调和剂之间存有交互作用。在斯潘60添加量0.6g/kg、调和温度60℃、时间20min条件下,按照棕榈硬脂和大豆油1∶9的比例制备的调和油,常温存储稳定性较好,离心分离率为1.3%,氧化稳定性优于大豆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硬脂 大豆油 相容性 调和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