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ccession of causative species during spring blooms in the EastChina Sea: coupled biophysical numerical modeling 被引量:1
1
作者 SUN Ke QIU Zhongfeng +2 位作者 HE Yijun FAN Wei WEI Zexu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11,共11页
In the East China Sea(ECS), the succession of causative species responsible for blooms is a recurrent phenomenon during the spring, which changes from diatoms to dinoflagellates. Observations from space and in situ cr... In the East China Sea(ECS), the succession of causative species responsible for blooms is a recurrent phenomenon during the spring, which changes from diatoms to dinoflagellates. Observations from space and in situ cruises captured this pattern of succession during spring of 2005. In this study, we coupled two biological models, which were developed previously for Skeletonema costatum and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into a circulation model tailored for the ECS. The coupled biophysical model was used to hindcast the blooms an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proposed in earlier studies that phosphate(PO4 3–) is the first-order decider of the succession. The coupled model successfully reproduced the hydrodynamics(as described in a companion paper by Sun et al.(1),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chlorophyll a(Chl a) concentration, and the species succession reasonably well. By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surface Chl a distribution, we confirmed that the offshore boundaries of the blooms were confined by PO4 3–. In addition, we suggest that surface wind fields may modulate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blooms. Thus, during the dispersal of blooms, surface winds coupled with PO4 3– may control the succession of blooms in the ECS. The proposed coupled model provides a benchmark to facilitate future improvements by including more size classes for organisms, multiple nutrient schemes, and additional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eletonema costatum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species succession biophysical model east china sea
下载PDF
光照对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硅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爱军 王修林 +3 位作者 王江涛 李雁宾 韩秀荣 唐洪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173-178,162,共7页
2005年3月在东海赤潮高发区的ZA3和ZC18b站通过现场培养探讨了光照对东海硅藻生长和演替的影响。培养期间,ZA3站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没有发生演替现象;ZC18b站,当光照低于6.7MJ.m-2.d-1,由角毛藻演替为中肋骨条藻,光照高于6.7MJ.m-2.d-1... 2005年3月在东海赤潮高发区的ZA3和ZC18b站通过现场培养探讨了光照对东海硅藻生长和演替的影响。培养期间,ZA3站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没有发生演替现象;ZC18b站,当光照低于6.7MJ.m-2.d-1,由角毛藻演替为中肋骨条藻,光照高于6.7MJ.m-2.d-1,角毛藻为第一优势种,浮动弯角藻为第二优势种。Logistic生长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不同光照下硅藻的生长状况,其拟和系数为0.92±0.03。终止生物量以及优势种生长速率与光照的关系表明,温度13.0℃左右,中肋骨条藻的最适生长光照为5.0MJ.m-2.d-1,角毛藻sp.和浮动弯角藻的最适生长光照均为6.7MJ.m-2.d-1。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光照是影响硅藻生长和演替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东海 中肋骨条藻 角毛藻 演替 现场培养
下载PDF
东海陆架西南部台北坳陷古近纪孢粉植物群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一勇 姜亮 +1 位作者 李建国 王建平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3-238,共16页
详细叙述东海陆架西南部台北坳陷古近纪不同凹陷区各时期孢粉植物群展布情况。区内古近纪孢粉植物群可分为早古新世、晚古新世、早始新世和中始新世 4个发育阶段 ,早古新世孢粉植物群仅见于坳陷西南的局部地区 ,称Abietineaepollenities... 详细叙述东海陆架西南部台北坳陷古近纪不同凹陷区各时期孢粉植物群展布情况。区内古近纪孢粉植物群可分为早古新世、晚古新世、早始新世和中始新世 4个发育阶段 ,早古新世孢粉植物群仅见于坳陷西南的局部地区 ,称Abietineaepollenities/Cedripites Parcisporites Momipitesleffingwellii组合 ,晚古新世孢粉植物群分 4种类型 ,椒江凹陷称Taxodiaceaepollenites Engelhardtioidites Momipitesleffingwellii组合 ,丽水 福州凹陷称Taxodi aceaepollenites Myricaceoipollenites Momipitesleffingwellii组合 ,闽江凹陷南部称Taxodiaceaepollenites Momipitesleffingwellii组合 ,闽江凹陷北部称Lygodiumsporites Cicatricosisporitesdorogensis Tiliaepollenites Bombacacidites组合。早始新世孢粉植物群具南北差异 ,北部以海金沙科和椴科孢粉植物发育为特征 ,南部以海金沙科、椴科和杨海科孢粉植物群发育为特征 ,以上均指示为湿热的亚热带气候。中始新世本区孢粉植物群比较一致 ,称Cicatricosis poritesdorogensis Ephedripites (D) Nitrariadites组合 ,指示为受到干旱气候影响的亚热带气候。区内缺失渐新统 ,故无渐新世孢粉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纪 时空分布 东海北坳陷 孢粉植物群 第三纪 生物地层
下载PDF
光照对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赤潮藻种生长和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爱军 王修林 +2 位作者 韩秀荣 李雁宾 祝陈坚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8,共5页
2005年5月底至6月中旬在东海赤潮高发区通过现场培养实验探讨了光照对赤潮藻优势种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期间,SZM站的优势种为米氏凯伦藻、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RB12站的优势种为硅藻中的中肋骨条藻、角毛藻和拟菱形藻。米氏凯... 2005年5月底至6月中旬在东海赤潮高发区通过现场培养实验探讨了光照对赤潮藻优势种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期间,SZM站的优势种为米氏凯伦藻、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RB12站的优势种为硅藻中的中肋骨条藻、角毛藻和拟菱形藻。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最适生长光照为5.0 MJ/m2.d,中肋骨条藻和角毛藻的最适生长光照均为23MJ/m2.d。浮游植物优势种发生了明显的演替现象。SZM站,各光照条件下优势种的演替规律相似,由实验初期的米氏凯伦藻演替为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共存,中肋骨条藻的相对含量随着光照增强而逐渐增大,培养末期东海原甲藻居绝对优势地位。RB12站,光照低于4.4 MJ/m2.d时,绿藻的竞争力较硅藻强,光照10.4 MJ/m2.d时,由角毛藻最终演替为拟菱形藻,光照继续增强,浮游植物在角毛藻、拟菱形藻和中肋骨条藻等硅藻之间演替。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光照是影响优势种生长和演替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现场培养 光照 演替 东海原甲藻 米氏凯伦藻 中肋骨条藻
下载PDF
东海陆架西南部台北坳陷新近纪孢粉植物群演替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建国 姜亮 +1 位作者 张一勇 王建平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9-253,254-256,共18页
对东海陆架西南部台北坳陷 13口钻井孢粉分析表明 ,本地区新近纪植物群经历了 3个发展阶段 ,即 :1)早中新世早期松科花粉优势期 ;2 )早、中中新世阿丁枫科花粉繁盛期 ;3)晚中新世至早上新世草本被子植物发展期。各时期孢粉植物群在横向... 对东海陆架西南部台北坳陷 13口钻井孢粉分析表明 ,本地区新近纪植物群经历了 3个发展阶段 ,即 :1)早中新世早期松科花粉优势期 ;2 )早、中中新世阿丁枫科花粉繁盛期 ;3)晚中新世至早上新世草本被子植物发展期。各时期孢粉植物群在横向上几乎没有大的区别 ,表明新近纪整个坳陷内构造与沉积环境及其变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植物群演替反映古气候从早中新世早期的湿润温凉到早、中中新世的暖湿 ,最后 (晚中新世至早上新世 )又趋温凉的变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变化 新近纪 孢粉植物群 东海北坳陷
下载PDF
连续两次台风过境对东海北部水环境及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腾 高磊 李道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6-897,共12页
台风是影响东海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在现场观测基础上,结合遥感与模型数据,研究了连续两个台风过境对东海北部水环境及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续两个台风过境情况下,虽然前面台风有助于后续台风对海洋上层进行垂直混... 台风是影响东海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在现场观测基础上,结合遥感与模型数据,研究了连续两个台风过境对东海北部水环境及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续两个台风过境情况下,虽然前面台风有助于后续台风对海洋上层进行垂直混合作用,但它对后续台风过后海洋表层温度(SST)的降低以及初级生产力的增加却起到了削弱作用;除了加强垂向混合过程,台风也可以改变海洋上层的平流输运过程,受此影响,部分海区上层温度、盐度以及叶绿素在台风后重新分布;台风对海区次表层叶绿素浓度的改变程度明显高于表层,某些站位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SCM)在台风刚过后被破坏,一段时间后SCM又重新出现,而且层内叶绿素浓度远高于台风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台风过境 流场 温度 盐度 初级生产力 东海
下载PDF
底水油藏高效开发的一个成功实例——东海平湖油气田花港组油藏开发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群超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7年第3期166-168,共3页
东海平湖油气田花港组油藏主要为构造底水油藏。在花港组油藏开发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适合油藏地质条件和流体特性的高效开发技术对策,不仅确保了油藏较高的开采速度,而且达到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目前花港组油藏综合含水率为89.7%、采出... 东海平湖油气田花港组油藏主要为构造底水油藏。在花港组油藏开发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适合油藏地质条件和流体特性的高效开发技术对策,不仅确保了油藏较高的开采速度,而且达到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目前花港组油藏综合含水率为89.7%、采出程度为37.1%,预测水驱采收率可达到4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高效开发成功实例 花港组油藏 东海平湖油气田
下载PDF
从孢粉学论证东海盆地下第三系的存在
8
作者 雷作淇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89年第2期141-154,共14页
传统的地质学观点,将东海盆地与台湾海相地层相提并论,以至误解东海盆地只有上第三系沉积。而在东海海域龙井构造中首钻的龙井一井和次钻的东海一井下部地层中所获得的孢粉组合证明,东海盆地龙井构造史前的早第三纪时曾与苏北相连成陆,... 传统的地质学观点,将东海盆地与台湾海相地层相提并论,以至误解东海盆地只有上第三系沉积。而在东海海域龙井构造中首钻的龙井一井和次钻的东海一井下部地层中所获得的孢粉组合证明,东海盆地龙井构造史前的早第三纪时曾与苏北相连成陆,只是在晚渐新世一早中新世时才全面解体接受海侵,这一事实表明,其成盆历史大体与南海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学 下第三系 东海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