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omen on the Pamir Plateau
1
作者 LIU XIANGCHEN 《Women of China》 1997年第10期15-16,共2页
The Tajik nationality, with a population of 33,538, mainly settle in the Taxkorgan Tajik Nationality Autonomous County. They have their own language, but no written script. Many of them can speak and write in Uygur. T... The Tajik nationality, with a population of 33,538, mainly settle in the Taxkorgan Tajik Nationality Autonomous County. They have their own language, but no written script. Many of them can speak and write in Uygur. Taxkorgan, the only county of China with Pakistan as neighbor, is located on the highest part of the Pamir Plateau, on whose south stands the Qogir Peak,8,611 metres above the sea level, the second-highest peak of the world. The magnificent Pamir trained the Tajik to be brave, firm and generous. Their ancestors smoothed the Silk Road. The opening of Kungjirap port has energised the local ec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Women on the pamir plateau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动力机制及其远程效应
2
作者 刘德民 王杰 +3 位作者 姜淮 赵悦 郭铁鹰 杨巍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69,共16页
作为第三极的青藏高原的形成是新生代以来的地球节律构造事件中最典型、最显著的新构造运动的结果,其构造地貌特征及其重要性,内部单元组成,构造演化历程及动力机制,以及对周边盆地乃至整个中国大陆的影响及远程效应至今一直是学术关注... 作为第三极的青藏高原的形成是新生代以来的地球节律构造事件中最典型、最显著的新构造运动的结果,其构造地貌特征及其重要性,内部单元组成,构造演化历程及动力机制,以及对周边盆地乃至整个中国大陆的影响及远程效应至今一直是学术关注的焦点。本文重新圈定了青藏高原构造地貌范围,确立了其在全球构造中的地位。青藏高原的远程效应向南北两侧延伸,北到北冰洋,南到太平洋,总体上围绕东经105°经线穿越了整个亚洲大陆,本文采用东经105°所在经线大圆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该线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青藏高原处于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南北向构造和东西向构造的交汇处,其内部的帕米尔高原更是区域构造的中流砥柱。青藏高原起源于帕米尔高原,它是一个印支期的热穹窿,晚期转化出一条直径200 km的异常重力柱,垂直下沉至600 km,构成一个垂向上的挤压-伸展构造,完成于白垩纪。以它为中心向东西扩展,东边三条、西边一条水平方向挤压-伸展构造。喜山期它还遭受到岩体的侵入,白垩系基本上未变形。古近纪,印度陆块与亚洲陆块碰撞,形成先压后升的雄伟的喜马拉雅造山带。以它为中心向北扩展,第四纪3个地幔枝上升,导致整个青藏高原上升。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的深部动力机制模型:早期表现为地质体在垂向上的离心运动和在水平上的伸展运动;后期是以挤压为主的阶段,表现为地质体在垂向上的向心运动和水平上的挤压运动。从驱动力的角度,早期以热能为主驱动力,后期以重力势能为主驱动力。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形成演化是欧亚陆块新生代最令人瞩目的地质事件,其直接影响到岩石圈浅部及地壳表层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地形地貌、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和灾害等,产生了具有举足轻重的近区及远程效应。3个远程效应分别是贝加尔湖裂谷、汾渭裂谷以及东非三叉裂谷的形成。本文最后对印支运动的命名和穿时问题、印支运动起止时间和类型、青藏高原是研究各类造山带的最佳基地、喜马拉雅造山带东西构造结的确定和帕米尔高原四维动力学模型的探索等5个问题进行了简单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帕米尔高原 地热能 地幔枝 动力机制 构造演化 远程效应
下载PDF
东帕米尔高原地表辐射收支及地表反照率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国胜 何清 +1 位作者 邢红艳 唐旭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9-631,共13页
利用东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国家基本气候站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观测的辐射数据,分析了东帕米尔高原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天气条件下各辐射通量及地表反照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各辐射通量在逐日均值变化上呈“V”型曲线;向下短波辐... 利用东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国家基本气候站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观测的辐射数据,分析了东帕米尔高原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天气条件下各辐射通量及地表反照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各辐射通量在逐日均值变化上呈“V”型曲线;向下短波辐射、向上短波辐射、向下长波辐射、向上长波辐射和净辐射年曝辐量分别为5001.6,1370.3,6090.7,8550.8和1189.0MJ·m^(-2);在季节尺度上,各辐射通量总体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而向上短波辐射在冬季最高。(2)不同天气下,辐射通量也不同,晴天时,各辐射通量变化均为较平滑的单峰型,少云、多云时均为不规则单峰型,降水时,除冬季外均为多峰型,辐射通量均值变化表现为晴天>少云>多云>降水。(3)地表反照率在观测期间平均值为0.29,最大值出现在1月,最小值出现在7月,分别为0.58和0.24;在季节上表现为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春、夏、秋季地表反照率呈"U"型,冬季为倒"U"型;降雨时地表反照率下降,降雪时则地表反照率上升,说明不同降水类型对地表反照率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帕米尔高原 地表辐射收支 地表反照率
下载PDF
塔什库尔干新生代碱性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28
4
作者 柯珊 莫宣学 +4 位作者 罗照华 詹华明 梁涛 李莉 李文韬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05-915,共11页
帕米尔构造结是青藏高原构造挤压最强烈、地壳短缩量最大的地区之一。位于帕米尔构造结中东部的塔什库尔干碱性杂岩是区内最大的新生代碱性杂岩体,由苦子干正长岩岩体和卡日巴生碱性-偏碱性花岗岩岩体组成。霓辉石正长岩和正长花岗岩是... 帕米尔构造结是青藏高原构造挤压最强烈、地壳短缩量最大的地区之一。位于帕米尔构造结中东部的塔什库尔干碱性杂岩是区内最大的新生代碱性杂岩体,由苦子干正长岩岩体和卡日巴生碱性-偏碱性花岗岩岩体组成。霓辉石正长岩和正长花岗岩是苦子干碱性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根据锆石SHRIMP定年,获得苦子干岩体正长岩和正长花岗岩的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11.1±0.3Ma和11.3±0.6Ma。苦子干岩体具富钾(平均6.22%)富钙的特点,属于钾质(K_2O/Na_2O>1)碱性花岗岩类。各类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很高,强烈富集LREE,(La/Yb)_N比值(88~21)高,Eu异常不明显,表明岩浆来自斜长石不稳定区,而且源区有石榴石残留,相当于榴辉岩矿物组合。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岩石具有高Ba、Sr、Sr/Y比值的特征,同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贫HREE、HFSE,出现明显的Nb、Ta、Ti负异常,后者系源区残留有金红石的有力证据。根据斜长石、石榴石和金红石实验岩石学的约束,结合Sr、Nd、Pb同位素的特征,表明苦子干岩体来源于源区为榴辉岩相的加厚镁铁质下地壳,地壳厚度至少大于50km,且源区可能受到了来自俯冲带流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什库尔干 正长岩 花岗岩 帕米尔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中国帕米尔高原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资源调查 被引量:16
5
作者 韦革宏 龚明福 吕双庆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18-1622,共5页
对帕米尔高原进行了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资源的调查与收集,分析了根瘤的特征和根瘤菌的抗逆性.共采集到11属22种豆科植物,除菜豆、昆仑锦鸡儿、豇豆和白花草木樨等4种豆科植物未见结瘤外,其它豆科植物均能结瘤,其中帕米尔扁蓿豆、美... 对帕米尔高原进行了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资源的调查与收集,分析了根瘤的特征和根瘤菌的抗逆性.共采集到11属22种豆科植物,除菜豆、昆仑锦鸡儿、豇豆和白花草木樨等4种豆科植物未见结瘤外,其它豆科植物均能结瘤,其中帕米尔扁蓿豆、美丽棘豆、毛序棘豆、金毛脬萼黄芪等4种为新发现的结瘤豆科植物.共收集到8属18种豆科植物的根瘤样品250份,发现根瘤数量相对较少,颜色以白色或褐色为多,形状多样,多着生于主根、侧根的上部.通过对109株根瘤菌的抗逆性分析,获得一些具有耐低温和耐盐碱能力的优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调查 豆科植物 根瘤 帕米尔高原 抗逆性
下载PDF
中国帕米尔高原禾本科植物区系特点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果平 周明冬 阎平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2-6,共5页
在整理鉴定中国帕米尔高原禾本科植物标本的基础上,对该区禾本科植物区系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禾本科植物资源丰富,有32属132种,分别占新疆禾本科属、种数的45.1%和35.1%;寡种属、单种属相对较多。该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 在整理鉴定中国帕米尔高原禾本科植物标本的基础上,对该区禾本科植物区系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禾本科植物资源丰富,有32属132种,分别占新疆禾本科属、种数的45.1%和35.1%;寡种属、单种属相对较多。该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汇集了6个分布类型和2个变型,其中温带性质明显的有25属,占总属数的80.6%,热带成分占一定比例,为18.8%,在属级水平上有东亚、中亚和地中海区系成分的渗入。与邻区植物相比,喀喇昆仑—昆仑山与中国帕米尔相似系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帕米尔 禾本科 区系 植物资源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及邻区构造格局与演化 被引量:13
7
作者 成守德 刘朝荣 肖立新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z1期13-18,共6页
论述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及邻区大地构造格局、沉积盆地、沉积建造及沉积地层层序及主要地质事件.将区域构造发展演化史概括为:古陆核的形成,原始古陆的发展,古亚洲洋的产生与封闭,特提斯洋的形成、发展与消亡4大阶段.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帕米尔高原 西南天山 卡拉库姆盆地 构造格局
下载PDF
中国帕米尔高原豆科植物根瘤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韦革宏 曹鹏 +2 位作者 龚明福 吕双庆 苏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811-1815,共5页
从新疆帕米尔高原采集豆科植物根瘤,经分离纯化获得68株供试根瘤菌,并选取36株参比菌株,进行唯一碳源利用、唯一氮源利用、对抗生素和染料抗性、耐盐性、初始pH生长、温度生长范围及石蕊牛奶反应、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共117项生理... 从新疆帕米尔高原采集豆科植物根瘤,经分离纯化获得68株供试根瘤菌,并选取36株参比菌株,进行唯一碳源利用、唯一氮源利用、对抗生素和染料抗性、耐盐性、初始pH生长、温度生长范围及石蕊牛奶反应、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共117项生理生化性状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帕米尔高原豆科植物根瘤菌在碳氮源利用、抗生素敏感性、对染料抗性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该地区豆科植物根瘤菌均能耐受低温,并具有较强的耐盐、耐碱能力,所有供试菌株均能在初始pH 9~12的YMA培养基上生长,84.7%的菌株能耐受3.0%的NaCl.从数值分类树状图可见,在86%的相似水平上未知菌株构成了4个新的表观群.第Ⅰ、Ⅱ、Ⅲ、Ⅳ类群分别有19、5、6、8株菌,中心菌株分别为NWHQLP412、NWHQLP481、NWTX1901、NWTX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高原 根瘤菌 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帕米尔高原种子植物科的地理成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淑萍 阎平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581-584,共4页
中国帕米尔高原座落于新疆西南部,北纬37°~39°,东经73°~76°,面积约30000km2,区内平均海拔约4000m,有种子植物963种(包括变种),分属于59科303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12种,被子植物56科300属951种。种子植物科的区系... 中国帕米尔高原座落于新疆西南部,北纬37°~39°,东经73°~76°,面积约30000km2,区内平均海拔约4000m,有种子植物963种(包括变种),分属于59科303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12种,被子植物56科300属951种。种子植物科的区系特征为:1)单种及单属科所占比例极高,中小科分化强烈,区系组成复杂;2)禾本科、菊科、豆科、十字花科为本区优势科,且优势明显;3)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且以北温带为主的温带成分占主导地位,有极其微弱的热带成分渗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成分 种子植物 帕米尔高原
下载PDF
西昆仑、西喀喇昆仑和西北喜马拉雅地区植被的地域分异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郭柯 郑度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2,共6页
在青藏高原的西北部 ,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汇聚成一个高大山系组。中国 -巴基斯坦公路横跨这个山系组 ,沿线植被的组成及分布显示出极其明显的地域分异 :西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以荒漠为主 ,西北喜马拉雅山以山地森林为主 ;西... 在青藏高原的西北部 ,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汇聚成一个高大山系组。中国 -巴基斯坦公路横跨这个山系组 ,沿线植被的组成及分布显示出极其明显的地域分异 :西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以荒漠为主 ,西北喜马拉雅山以山地森林为主 ;西昆仑山前平原上是暖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 ,西北喜马拉雅山前印度河平原上是亚热带稀树草原 ;山系组腹地谷坡明显较外部山坡干燥 ,西昆仑山东北坡有完整的山地草原和高山草甸带 ,以及断续的山地云杉 (Picea)和刺柏 (Juniperus)疏林灌丛 ,而西南坡山地荒漠海拔高达 36 0 0~ 40 0 0m ,草原和草甸带发育很差。西北喜马拉雅山西南坡高山草甸带和亚高山杜鹃 (Rhododendron)丛林之下基本为森林占据 ,而其内部谷地的基带基本是含荒漠植物成分的绢蒿 (Seriphidium)草原和具稀疏刺柏、刺叶栎 (Quercus)的草原 ,山地云冷杉 (Picea ,Abies)林主要分布在阴坡海拔 2 5 0 0~ 370 0m。植被分布的这种格局意味着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明显分异和青藏高原隆升后对大气环流的巨大影响。这个高大山系组连接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 ,形成一个巨大的屏障 ,迫使印度洋季风和环流西风在喜马拉雅西南坡抬升 ,将所携带的大量水汽释放在迎风坡 ,造成了山系两侧和外缘山地与内部谷地降雨量及其季节分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喀喇昆仑 喜马拉雅地区 植被 地域分异 指示意义 昆仑山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课内、外一体化运动干预改善帕米尔高原中学生体质状况的观察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志锋 丁亚军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9,共8页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规定,对地处帕米尔高原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中学(海拔3 500m)2 400名13~18岁中学生的主要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检测。之后,随机抽取其中的378名中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课内、...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规定,对地处帕米尔高原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中学(海拔3 500m)2 400名13~18岁中学生的主要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检测。之后,随机抽取其中的378名中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课内、外一体化运动干预措施对其进行12周有针对性的运动干预。结果表明:12周课内、外一体化运动干预后,受试者身体形态指标未见显著性变化,上肢力量、下肢爆发力、柔韧素质和有氧耐力水平得到提高,体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高原 中学生 课内 外运动干预 观察 研究
下载PDF
中国帕米尔高原种子植物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淑萍 周明冬 阎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2-646,共5页
中国帕米尔高原位于新疆西南部,主要包括塔什库尔干县和阿克陶县的大部分地区及乌恰县南部的部分地区。经采集、鉴定,目前帕米尔高原约有种子植物963种(包括变种),归59科303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12种,被子植物56科300属951种。该区种... 中国帕米尔高原位于新疆西南部,主要包括塔什库尔干县和阿克陶县的大部分地区及乌恰县南部的部分地区。经采集、鉴定,目前帕米尔高原约有种子植物963种(包括变种),归59科303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12种,被子植物56科300属951种。该区种子植物具有如下特征:中小科属数量丰富,属分化强烈,属种比值偏高;区系成分以北温带成分为主的温带成分占主导地位,热带成分极其微弱;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占优势,含有相当比例的一二年生和高位芽植物;生态类型以旱生中生植物为主,兼有寒冷生及水生和湿生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特征 生态类型 帕米尔高原
下载PDF
中国帕米尔高原禾本科植物资源与利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阎平 王果平 《草食家畜》 2006年第1期7-9,共3页
本文整理鉴定了中国帕米尔高原禾本科植物,结果表明:该区禾本科有31属131种。对其资源进行评价,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国帕米尔 禾本科 资源利用
下载PDF
中国帕米尔高原禾本科植物资源与利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果平 阎平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6年第2期26-28,32,共4页
整理鉴定了中国帕米尔高原禾本科植物,结果表明:该区禾本科有31属131种,分别占新疆禾本科属的43.7%,种的34.8%,并对其资源进行评价,为该区禾本科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国帕米尔 禾本科 资源利用
下载PDF
中国西部壳幔结构与动力学过程及其对资源环境的制约:“羚羊计划”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俊猛 张培震 +17 位作者 张先康 Xiaohui YUAN Rainer KIND Robert van der HILST 甘卫军 孙继敏 邓涛 刘红兵 裴顺平 徐强 张衡 嘉世旭 颜茂都 郭晓玉 卢占武 杨小平 邓攻 琚长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0-259,共30页
为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西部盆(盆地)、山(山脉)、原(高原)的壳幔结构与深部动力学过程,2003年我们提出并领导实施了“羚羊计划”(ANTILOPE-Array Network of Tibetan International Lithospheric Observation and Probe Experiments),... 为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西部盆(盆地)、山(山脉)、原(高原)的壳幔结构与深部动力学过程,2003年我们提出并领导实施了“羚羊计划”(ANTILOPE-Array Network of Tibetan International Lithospheric Observation and Probe Experiments),在青藏高原先后完成了羚羊-I(ANTILOPE-I)到羚羊-IV(ANTILOPE-IV)4条二维宽频带台阵剖面,而在青藏高原东西构造结则实施了羚羊-V和羚羊-VI两个三维宽频带台阵探测。另外,我们将前期在准噶尔盆地、天山造山带、塔里木盆地、阿尔金造山带和柴达木盆地开展的九条综合地球物理观测剖面也纳入羚羊计划的总体框架中来。通过“羚羊计划”的实施,我们在中国西部(包括西北部的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以及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取得了大量的、高质量的、综合的第一手观测数据,获得了中国西部盆、山、原精细的壳幔结构,系统地揭示了中国西部盆山原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主要结论总结如下:确定了准噶尔盆地基底的结构与属性,优化了盆地的基底构造格架;建立了天山造山带“层间插入削减”新的陆内造山模式,揭示了印欧碰撞在天山岩石圈缩短44%的去向以及由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俯冲的转换机制;揭示了塔里木盆地、阿尔金造山带和柴达木盆地的盆山接触关系;获得了塔里木盆地顺时针旋转的深部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证据;确定了青藏高原之下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边界;发现目前的青藏高原由南部的印度板块、北部的欧亚板块和夹持于二者之间的巨型破碎区——西藏“板块”构成,首次确定了各自的岩石圈底边界;修正了高原变形的两个端员模型;建立了深部构造对地表地形的制约关系;系统地揭示了印度板块沿喜马拉雅造山带俯冲的水平距离与俯冲角度的变化规律与控制因素。“羚羊计划”以其巨大的观测网络与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采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等不同学科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了印度板块俯冲、西藏巨型破碎区发育、塔里木板块顺时针旋转、西部水汽通道提前关闭、中国西北部干旱、沙漠化提前这一深部结构、动力学过程及其对地表地形、油气资源和环境变化的制约关系,推动了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羊计划” 中国西部盆山原 准噶尔盆地 天山造山带 塔里木盆地 阿尔金造山带 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 帕米尔高原 壳幔结构 深部动力学过程 综合地球物理学 地球系统科学
下载PDF
帕米尔高原游牧生态文化与跨境生态合作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祥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82,共10页
跨境生态合作是当前国际间共同应对区域性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塔、中阿、中巴交会处帕米尔高原的田野调查,结合历史学及考古学文献,对帕米尔高原游牧生态文化的形成基础和生态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游牧生态文化是帕米尔高原跨境... 跨境生态合作是当前国际间共同应对区域性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塔、中阿、中巴交会处帕米尔高原的田野调查,结合历史学及考古学文献,对帕米尔高原游牧生态文化的形成基础和生态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游牧生态文化是帕米尔高原跨境区域的社会构成基础,也是跨境生态合作的桥梁,进而提出共建帕米尔高原环境保护一体化是实现跨境生态合作与保护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高原 跨境生态合作 游牧生态文化
下载PDF
1961–2017年中巴经济走廊北端东帕米尔高原极端升温过程数据集
17
作者 毛炜峄 姚俊强 陈静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9年第3期28-37,共10页
中巴经济走廊北端穿越帕米尔高原,周边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灾害多样且频发。极端升温引起的冰雪消融是主要的水文气象灾害之一,备受社会和科学界关注。本文基于中巴经济走廊北端东帕米尔高原中国境内3个长序列观测气象站1961–2017... 中巴经济走廊北端穿越帕米尔高原,周边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灾害多样且频发。极端升温引起的冰雪消融是主要的水文气象灾害之一,备受社会和科学界关注。本文基于中巴经济走廊北端东帕米尔高原中国境内3个长序列观测气象站1961–2017年的逐日气温数据,定义并计算了单站升温日、升温过程(初日、终日及持续日数)、过程升温幅度、不同时段升温幅度等升温过程指标,建立了逐站升温过程数据集,并根据极端事件指标,建立了极端升温过程数据集。本数据集可以作为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巴经济走廊北端帕米尔高原区域的极端升温事件发生频率和趋势探测分析的材料,为中巴经济走廊帕米尔高原区域的融冰(雪)洪水预警提供数据支撑,应对降低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巴经济走廊北端帕米尔高原区域冰雪洪水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巴经济走廊 帕米尔高原 极端升温过程 气象站点
下载PDF
The role of glacial gravel in community development of vascular plants on the glacier forelands of the Third Pole
18
作者 WEI Tianfeng SHANGGUAN Donghui +1 位作者 TANG Xianglong QIN Yu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2年第9期1022-1037,共16页
On a deglaciated terrain,glacial gravel is the primary component of the natural habitat for vascular plant colonization and succession.Knowledge regarding the role of glacial gravel in vascular plant growth,however,re... On a deglaciated terrain,glacial gravel is the primary component of the natural habitat for vascular plant colonization and succession.Knowledge regarding the role of glacial gravel in vascular plant growth,however,remains limited.In this study,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was used to investigate plant family composition,species richness,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and gravel cover(GC)along elevational gradients on the three glacier forelands(Kekesayi,Jiangmanjiaer,and Koxkar Baxi)of the Third Pole(including the eastern Pamir Plateau and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in China.We then analyzed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vascular plants followed by exploring the effect of glacial gravel on vascular plants.Findings indicated that FVC on these glacier forelands generally decreased as the elevation increased or distance from the current glacier terminus decreased.The shady slope(Kekesayi)was more vegetated in comparison to the sunny slope(Jiangmanjiaer)at the glacier basin scale,and the warm and humid deglaciated terrain(Koxkar Baxi)had the highest FVC at the regional scale.Plant family composition and species richness on the glacier forelands decreased with rising elevation,with the exception of those on the Jiangmanjiaer glacier foreland.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VC and GC presented negative correlations;particularly,they exhibited variations in power functions on the Kekesayi and Jiangmanjiaer glacier forelands of the eastern Pamir Plateau and a linear function on the Koxkar Baxi glacier foreland of the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Glacial gravel was found to be conducive to vegetation colo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succession stage up until vascular plants adapted to the cold and arid climatic condition,whereas it is unfavorable to the expansion of vascular plants in the later succession stage.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plant characteristics had close connections with regional climatic and topographic conditions,as well as glacial gravel distribution.In addition,we concluded that aerial photographs can be an asset for studying the functions of micro-environment in vegetation colonization as well as succession on the glacier forel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scular plants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glacial gravel glacier forel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pamir plateau Tianshan Mountains
下载PDF
帕米尔高原地区13~18岁中学生体质调查研究——以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为例
19
作者 王志锋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5-73,共9页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规定,对地处帕米尔高原地区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海拔3500m)中学2400名13~18岁中学的主要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检测,并将测试结果与2005年全国同龄学生的平均水平相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帕米尔高原...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规定,对地处帕米尔高原地区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海拔3500m)中学2400名13~18岁中学的主要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检测,并将测试结果与2005年全国同龄学生的平均水平相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帕米尔高原地区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程度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肺活量不同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血压和心率也较高;上肢力量、下肢爆发力、柔韧素质和耐力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高原 中学生 体质 分析
下载PDF
帕米尔高原近地面臭氧观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新春 李汉林 +5 位作者 陆辉 杨兴华 霍文 何清 雷发胜 陈红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5-104,共10页
既有研究表明,高浓度的近地面臭氧污染,不但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植被的生长以及农作物的产量,而且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近地面的臭氧浓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该文使用地表臭氧浓度观测仪器对帕米尔高原塔什库... 既有研究表明,高浓度的近地面臭氧污染,不但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植被的生长以及农作物的产量,而且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近地面的臭氧浓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该文使用地表臭氧浓度观测仪器对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县近地面臭氧浓度开展连续自动观测,利用2016年12月11日-2020年4月30日臭氧数据及相应时段的气象数据资料,分析了地表臭氧质量浓度的各种变化规律,重点讨论了沙尘天气过程臭氧日变化特征,同时还探讨了臭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臭氧浓度日变化规律为明显的单峰型,白天变化非常大,夜间变化比较缓慢,日平均质量浓度分布在3.8~125.9 mg/m^3;PM10、PM2.5和PM1质量浓度日变化规律与臭氧浓度日变化完全相反,有2 h的滞后性,即PM10、PM2.5和PM1质量浓度比臭氧浓度变化明显晚2 h达到峰值和谷值。(2)臭氧浓度周变化特征为:最高值出现在星期日,最低值出现在星期二,表现出较弱的周末效应现象。(3)2016年12月-2020年4月观测期间,2017年1-11月变化规律明显,以6月为中心两边逐渐降低的对称结构分布,其中月平均浓度最高为98.7 mg/m^3,月平均浓度最低为34.0 mg/m^3。(4)季节变化与沿海内地大中型城市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具体表现在夏季、秋季2个季节臭氧质量浓度较高,春季和冬季臭氧质量浓度比较低,并且值比夏季和秋季相差很大。夏季和秋季是4个季节中臭氧浓度日变化最剧烈的;春季变化位居其次,冬季变化最小。(5)浮尘天气过程在地表臭氧浓度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浮尘天气来临,臭氧浓度逐渐降低,浮尘天气过程结束后,地表臭氧浓度逐渐升高。(6)晴天的臭氧浓度明显比阴天、阵雨和浮尘天气高。影响臭氧污染发生的因素较多并且是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太阳辐射的变化对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面 臭氧浓度 影响因素 PM 观测 帕米尔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