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米尔构造结及邻区的晚新生代构造与现今变形 被引量:83
1
作者 陈杰 李涛 +1 位作者 李文巧 袁兆德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1-259,共19页
帕米尔构造结是中国大陆受板块动力作用和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晚新生代帕米尔构造结北部向北楔入推移了约300km,但对这一变形过程至今未能很好的限定。帕米尔构造结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在空间上是不对称的。帕米尔西缘表现为NW向... 帕米尔构造结是中国大陆受板块动力作用和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晚新生代帕米尔构造结北部向北楔入推移了约300km,但对这一变形过程至今未能很好的限定。帕米尔构造结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在空间上是不对称的。帕米尔西缘表现为NW向的径向逆冲,伴随着塔吉克盆地东部块体绕垂直轴的逆时针旋转。在帕米尔东部,构造变形的方式、空间分布和机制是随时间变化的。在渐新世末至约11Ma,帕米尔东部以喀什-叶城转换带(KYTS)的右旋走滑作用为主,同时帕米尔前缘沿主帕米尔逆断层(MPT)发生强烈缩短作用,塔里木向南俯冲,帕米尔中、下地壳相对于上地壳向北俯冲并加厚、熔融。弧形弯曲或径向逆冲作用以及中、下地壳的加厚、弱化致使公格尔山拉张系北部于7~8Ma开始EW向拉张作用,并向南扩展。至3~5Ma,构造格局发生了巨变,喀喇昆仑右旋走滑断裂北段停止活动;KYTS右旋走滑由早期的11~15mm/a明显减小至1.7~5.3mm/a;帕米尔构造结与塔里木块体间的相对运动明显减弱,两者可能已拼接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以(21±1)mm/a的速率向北推挤,变形前锋向北迁移至克孜勒苏河一线。帕米尔构造结及邻区晚第四纪及现今的活动变形主要集中在公格尔拉张系、帕米尔前缘褶皱-逆断层带(PFT)与南天山南缘的阿图什-喀什褶皱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构造结 晚新生代构造 拉张作用 径向逆冲 弧形弯曲
下载PDF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的构造过程与地貌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汉林 陈亚光 +4 位作者 陈沈强 林秀斌 杨蓉 程晓敢 李康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5-75,共21页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是研究构造过程、地貌演化以及气候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新生代构造单元、地貌特征和动力学演化模型进行了总结归纳,包括...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是研究构造过程、地貌演化以及气候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新生代构造单元、地貌特征和动力学演化模型进行了总结归纳,包括:主要构造单元的活动起止时间、活动量及活动速率;帕米尔弧形构造带现今的地貌特征(水系和冰川的分布);帕米尔弧形构造带6种主要的地球动力学演化模型的主要样式、优点及限制。论文提出了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晚新生代构造研究的三个重要的科学问题:精细厘定构造带内部的不同断裂带运动学特征和相互关系;深部地质过程与浅部响应相结合,探讨构造带形成的深部地质过程控制;将构造过程、气候特征与地貌演化作为一个耦合系统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 新生代 构造过程 地貌特征 地球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帕米尔突刺东缘冲断带构造形成机制:物理模拟及讨论 被引量:3
3
作者 吴珍云 尹宏伟 +1 位作者 张涛 范小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3-677,共15页
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建立了两个不同边界条件的模型分别模拟帕米尔突刺东缘柯克亚-和田褶皱冲断带和喀什-叶城转换断层带的逆冲走滑构造演化过程,进而分析和讨论了研究区构造变形特征和变形机制。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帕米尔突刺东缘... 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建立了两个不同边界条件的模型分别模拟帕米尔突刺东缘柯克亚-和田褶皱冲断带和喀什-叶城转换断层带的逆冲走滑构造演化过程,进而分析和讨论了研究区构造变形特征和变形机制。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帕米尔突刺东缘的柯克亚-和田褶皱冲断带和喀什-叶城转换断层带均形成于压扭应力场作用下,发育明显断层走滑现象,前者逆冲前缘断层兼具左行走滑特征,后者逆冲前缘断层则具右行走滑特征,但前者总体走滑量明显小于后者;(2)帕米尔突刺东缘的柯克亚-和田褶皱冲断带和喀什-叶城转换断层带走滑作用均主要位于山前边界断层带,越靠近逆冲前缘(盆地内部),走滑效应越微弱,挤压效应越明显;(3)在边界走滑断层前缘(往盆地方向),弧形断裂由挤压方向向前依次产生,并且斜向相交,验证了帕米尔东缘冲断带构造演化符合自南向北依次变新的规律;(4)在斜向压扭作用过程中,走滑断层构造带不一定发育明显的高角度甚至直立的断层,也可能表现为逆冲叠瓦构造楔样式,形成走滑逆断层,故在进行帕米尔突刺东缘(如塔西南山前)地震剖面构造解析时应充分关注这种构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东缘 物理模拟 塔西南 斜向挤压 走滑构造
下载PDF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活动的沉积与重矿物变化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子一 李康 +5 位作者 李勇 安凯旋 陈才 林秀斌 程晓敢 陈汉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19-1430,共12页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晚新生代沉积特征的研究对于理解帕米尔构造带弧形扩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的晚新生代沉积地层的沉积特征对比研究和重矿物采样与组份分析,建立了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地区的...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晚新生代沉积特征的研究对于理解帕米尔构造带弧形扩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的晚新生代沉积地层的沉积特征对比研究和重矿物采样与组份分析,建立了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地区的晚新生代沉积联合柱状对比图和重矿物组份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晚新生代沉积与重矿物变化主要记录了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的两期构造活动。第一期构造活动发生在安居安组沉积时期,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的和什拉甫剖面、英科1井表现为粗碎屑沉积和对应的不稳定重矿物爆发,而南部的甫沙2井中则并未观察到,这一事件可能反映了喀什-叶城走滑系统在和什拉甫剖面附近的中新世构造启动。第二期构造活动发生在阿图什组沉积期间,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全区域出现了一套粗碎屑沉积和对应的不稳定重矿物爆发,反映了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在上新世以来大规模向北楔入塔里木盆地内部的构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 晚新生代 沉积特征 重矿物变化 构造过程
下载PDF
先存薄弱带对帕米尔弧形构造带形成的影响:来自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制约 被引量:1
5
作者 曹玉萍 陈汉林 +4 位作者 林秀斌 程晓敢 杨蓉 吴磊 石许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52-1762,共11页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的形成与先存弧形薄弱带密切相关,这些先存薄弱带如何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初期就被活化是地学界关注的科学问题。本文利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先存弧形构造薄弱带如何影响帕米尔弧形构造带的形成。本文依据相似性准则...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的形成与先存弧形薄弱带密切相关,这些先存薄弱带如何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初期就被活化是地学界关注的科学问题。本文利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先存弧形构造薄弱带如何影响帕米尔弧形构造带的形成。本文依据相似性准则,设计了两组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包括先存弧形薄弱带(对比模型)和先存弧形薄弱带加地壳滑脱层。实验结果表明:①先存弧形构造带上继承性发育从而形成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是完全可能的;②在先存弧形薄弱带而无滑脱层的情况下,变形逐渐由南向北传递,呈现典型的前展式的变形过程,最终变形到达先存弧形薄弱带的时间较晚;构造样式上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南倾断裂控制的变形带不断向北增宽;所造成的地形格局总体上呈现向北单调递减的地形楔形态;③在先存弧形薄弱带而有地壳滑脱层的情况下,先存弧形薄弱带在变形初期就立即活化,之后变形带才表现出从推板向北逐渐传递的过程,最终当变形量足够大时,会在弧形薄弱带前缘形成前锋断裂;构造样式上,表现为一系列的冲起构造;所造成的地形格局总体上为山-谷相间的形态;④帕米尔北缘的先存薄弱带如果在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初期就开始活化,必须存在滑脱层(解耦层)。该新生代早期的滑脱层是否存在、位于什么深度和界面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 青藏高原 构造物理模拟 先存薄弱带 滑脱层
下载PDF
乌泊尔断裂带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槚俊 何登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45,共21页
乌泊尔断裂带位于帕米尔构造结东北缘,作为揭示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关键地区之一,为碰撞造山作用提供了详细信息,因此厘清乌泊尔断裂带关键构造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该断裂带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本文利用钻测井资... 乌泊尔断裂带位于帕米尔构造结东北缘,作为揭示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关键地区之一,为碰撞造山作用提供了详细信息,因此厘清乌泊尔断裂带关键构造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该断裂带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本文利用钻测井资料、二维地震反射资料、DEM高程资料以及喀什地区1:100000地质图,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指导,对乌泊尔断裂带进行精细构造解析。研究认为,乌泊尔断裂沿走向至少可分为东、西两段,西段构造变形强烈,而东段较弱,构造样式沿断裂走向上有较大差异;垂直于构造走向上可划分出两个等倾角区;乌泊尔地区的变形最早于中新世早期开始,自上新世以来构造变形强烈,乌泊尔断裂在该区域的活动起始于第四纪,具有幕式活动的特点;通过断层相关褶皱分析得到,自中新世至上新世,断裂东段的构造缩短量至少为9.47km,第四纪以来的构造缩短量至少为11.65km。第四系生长地层的内部结构受控于基底叠瓦构造和乌泊尔断裂,明确深浅构造的关系能较好得限定研究区关键构造的形成演化过程,可作为复杂构造解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 乌泊尔断裂带 断层相关褶皱理论 几何学 运动学
下载PDF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晚第四纪以来的不对称径向逆冲:多时空尺度变形速率的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葛进 石许华 +9 位作者 陈汉林 林秀斌 杨蓉 魏晓椿 吴运鹏 李丰 程晓敢 章凤奇 安凯旋 徐曦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3-691,共19页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作为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变形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该构造带前缘发育了一系列呈弧形形态展布的活动断裂系;其向北突出的弧形形态的形成是数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关于该弧形形态的形成时间、形成机制以及帕米尔弧...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作为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变形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该构造带前缘发育了一系列呈弧形形态展布的活动断裂系;其向北突出的弧形形态的形成是数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关于该弧形形态的形成时间、形成机制以及帕米尔弧形构造带的演化过程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沿弧形构造带发育的活动断裂系运动学的时空变化是揭示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新生代以来形成演化过程的重要窗口,但是鲜有对这些构造的多时空尺度的系统性研究。文章根据这些沿弧形构造不同的构造样式,重点总结了主要活动构造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形速率,并分析这些构造沿帕米尔弧形前缘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晚第四纪以来,帕米尔弧形构造带前缘的构造变形速率基本保持稳定,且前缘主要的逆冲和走滑运动呈现强烈的不对称特征。我们认为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晚第四纪以来的变形模式基本保持一致,主要表现为不对称径向逆冲的运动学模式,这一运动学模式的形成可能受控于帕米尔边界条件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 构造变形 多时空尺度 动力学模式 不对称径向逆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