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岭南词人潘飞声对纳兰词的接受
1
作者 张金晶 《韶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1-17,共7页
潘飞声是晚清词坛颇有影响力的岭南词人,同时也是纳兰词重要接受者之一,早年的师学渊源以及与纳兰性德相似的情感经历是促成其师心纳兰词的重要原因。潘飞声对纳兰词的接受体现于意象的袭用、悼亡词新内容的继承、情深语笃词风的模仿以... 潘飞声是晚清词坛颇有影响力的岭南词人,同时也是纳兰词重要接受者之一,早年的师学渊源以及与纳兰性德相似的情感经历是促成其师心纳兰词的重要原因。潘飞声对纳兰词的接受体现于意象的袭用、悼亡词新内容的继承、情深语笃词风的模仿以及用韵追和与词句化用。潘词在效仿的基础上进一步新变,多样化的词风丰富了其审美内涵,异域色彩入词拓展了词境。他对纳兰词的接受不仅是晚清词坛词学旨趣“由浙转常”的一个注脚,而且也推动了纳兰词与清词的经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潘飞声 接受 经典化
下载PDF
潘飞声对本土词学文献的整理研究及其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谢永芳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1-174,共4页
《粤东词钞三编》、《粤词雅》、《论岭南词绝句》是潘飞声整理、研究本土词学文献的主要成果,它们的价值集中表现在直接有助于研讨粤东词学。潘飞声蕴含在此种学术行为中的学术动机具有深刻的启发作用与持久的示范效应。
关键词 潘飞声 《粤东词钞三编》 《粤词雅》 《论岭南词绝句》
下载PDF
潘飞声《论粤东词绝句》说略 被引量:3
3
作者 詹杭伦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8,共8页
潘飞声是清末民初一位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曾在德国柏林大学任教四年,归国后在香港任报社主笔十三年,晚年在上海加入"南社",被称为"南社四剑"之一。潘飞声编有《粤东词钞三编》,著有《论粤东词绝句》。本文对潘飞... 潘飞声是清末民初一位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曾在德国柏林大学任教四年,归国后在香港任报社主笔十三年,晚年在上海加入"南社",被称为"南社四剑"之一。潘飞声编有《粤东词钞三编》,著有《论粤东词绝句》。本文对潘飞声《论粤东词绝句》二十首作诗、词对照的解读,并归纳出潘氏写作论词绝句的方法,可见潘氏对粤东词学贡献之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飞声 论词绝句 粤东文化 南社
下载PDF
谭莹与潘飞声论岭南词人绝句异同论
4
作者 曹维金 王建松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27-30,共4页
谭莹论岭南词人绝句和潘飞声《论岭南词绝句》是清代众多论词绝句中专论岭南词人的,他们以论词绝句的形式构建岭南词史。通过比较两人论词绝句得出他们在词学观上的异同:论词都重情、重人品、重词品,都注意到人生经历和自然地理环境对... 谭莹论岭南词人绝句和潘飞声《论岭南词绝句》是清代众多论词绝句中专论岭南词人的,他们以论词绝句的形式构建岭南词史。通过比较两人论词绝句得出他们在词学观上的异同:论词都重情、重人品、重词品,都注意到人生经历和自然地理环境对词人创作的影响,有着较强的地域性词学观念和词史观念,认识到保存和弘扬乡邦文学文献的重要性。谭莹受到浙西派词学观念的影响,论词崇尚"醇雅",鄙薄"香奁体",重视词的格律,对明词的评价较为客观。潘飞声受常州派词学观的影响,论词重寄托,对明词不甚重视,但自身本性风流,故而对绮靡之词也加以赞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词绝句 岭南词 谭莹 潘飞声 词学观
下载PDF
关于南社诗人潘飞声掌教柏林——兼谈一段中德文学因缘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晓樵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8-97,共10页
清光绪年间南社诗人潘飞声掌教柏林,实开启中国学者在德国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之先河。本文梳理潘飞声任教柏林这段被中德文化交流史遗忘的重要史实,首次揭示德国自然主义作家奥托·尤利乌斯·比尔鲍姆与潘飞声之间的更深层关联,... 清光绪年间南社诗人潘飞声掌教柏林,实开启中国学者在德国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之先河。本文梳理潘飞声任教柏林这段被中德文化交流史遗忘的重要史实,首次揭示德国自然主义作家奥托·尤利乌斯·比尔鲍姆与潘飞声之间的更深层关联,指出研究潘飞声掌教柏林是中德文化交流史上一个有待开掘的富有意义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飞声 比尔鲍姆 中德文学因缘 德国汉学教学史
原文传递
艺术鉴赏、收藏与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以居廉、伍德彝绘潘飞声《独立山人图》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洪再新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25,共20页
在广东和中国近代史上,由十三行同仁行-同孚行的后人潘飞声(1858-1934)于1887到1890年任柏林大学东语学堂广东教习的经历,播誉海内外。除了文学记录外,潘飞声于1895、1896年先后向居廉(1828-1904)、伍德彝(1864-1927)定制两幅《独立山... 在广东和中国近代史上,由十三行同仁行-同孚行的后人潘飞声(1858-1934)于1887到1890年任柏林大学东语学堂广东教习的经历,播誉海内外。除了文学记录外,潘飞声于1895、1896年先后向居廉(1828-1904)、伍德彝(1864-1927)定制两幅《独立山人图》,延请国内外友朋题跋,留下了数十则题跋,以资纪念。然而,这段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连同潘本人一起,却因为种种原因,逐渐被历史封尘,遭人遗忘。如1980年代《走向世界丛书》重提先辈们走出国门看世界的一系列"海外奇谭",潘飞声的文字和身影,居然湮没无闻,而该系列中的不少闻人,都曾经和潘氏在柏林一起生活,并在广州、香江等地针砭时局、叙旧感怀。因此,本文利用潘飞声毕生重视书画收藏的一手材料,尤其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居廉、伍德彝绘制两件《独立山人图》,重现其在广东、全国和海外的网络中对增进国际文化沟通的作用,不但可以为广东独特的绘画史长卷呈现神来之笔,而且也试图为研究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展示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仁行-同孚行 居廉 伍德彝 潘飞声 独立山人图 艺术收藏 德国 中外文化交流史
原文传递
潘飞声的书画收藏创作和全球艺术史——以潘藏伍德彝1909年笔《荔湾送别图》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洪再新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109,153,共30页
全球艺术史(global history of art)是一个现代概念,不同于世界艺术史大事记。这个概念旨在建构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关联,从而丰富各个区域、国别之间的跨文化、跨学科和跨语境的研究。本文从以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为旨趣的艺术收藏切入,通过... 全球艺术史(global history of art)是一个现代概念,不同于世界艺术史大事记。这个概念旨在建构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关联,从而丰富各个区域、国别之间的跨文化、跨学科和跨语境的研究。本文从以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为旨趣的艺术收藏切入,通过艺术品的递藏,书写博物馆时代出现之际中国的“稀有艺术传统”或曰“另类艺术史”。近代广东诗人和报人潘飞声(1858-1934)身为把金石书画收藏与创作介绍到西方世界的先行者,证伪了近代中国美术“只有舶来而无送出历史”的假说。这位国际文化交流的先驱和华文大众传媒界的名笔,通过订制收藏多幅《潘兰史独立图》的盛举立足于方兴未艾的艺术市场。1909年,他前往北京编辑《国学萃编》,于乱世之中,选择了以诗文书画保存国粹的方式,响应晚清知识精英面临的时代命题。本文聚焦潘飞声翦淞阁所珍藏伍德彝1909年笔《荔湾送别图》卷,展现了三个十分精彩却鲜为人知的面向:一是时代风气转向的表征,二是由广东向全国延展的书画递藏流传,三是作品传记所体现的人类智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收藏 潘飞声 全球艺术史 荔湾 伍德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