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ing SSR-PCR system of Panax ginseng by orthogonal design 被引量:8
1
作者 YANG Tian-tian MU Li-qiang WANG Ju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1-34,共4页
An orthogonal design was used to optimize SSR-PCR amplification system using Panax ginseng genomic DNA as template. Four levels of five factors (DNA template, Taq DNA polymerase, Mg^2+, primer, and dNTP) and anneal... An orthogonal design was used to optimize SSR-PCR amplification system using Panax ginseng genomic DNA as template. Four levels of five factors (DNA template, Taq DNA polymerase, Mg^2+, primer, and dNTP) and annealing temperature have been tested separately in this system.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reaction efficiency was affected by these factors. Based on the results, a stable, productive and reproducible PCR system and cycling program for amplifying a ginseng SSR locus were obtained: 20 μL system containing 1.0 U Taq DNA polymerase, 2.0 mmol·L^-1 Mg^2+, 0.2 mmol·L^-1 dNTPs, 0.3 μmol·L^-1 SSR primer, 60 ng· μla^-1 DNA template, performed with a program of 94℃ for 5 min, 94℃ for 30 s, annealing at 56.3℃ for 30 s, 72℃ for 1 min, 37 cycles, finishing at 72℃ for 7 min, and storing at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ax ginseng C.A.meyer Orthogonal design SSR-PCR
下载PDF
Antagonistic Effects of Sphingomonas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on 4 Kind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of Ginseng 被引量:2
2
作者 Hairu YU Feifan YAN +5 位作者 Yunlong WANG Xinying TONG Di CHEN Qiang YE Renzhe PIAO Hongyan ZHAO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2年第5期31-35,共5页
[Objectives]To explore effective biocontrol methods for diseases in the process of ginseng cultivation,and develop an 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iocontrol agent.[Methods]In this study,2 strains were isola... [Objectives]To explore effective biocontrol methods for diseases in the process of ginseng cultivation,and develop an 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iocontrol agent.[Methods]In this study,2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biogas slurry,and 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XF),Fusarium solani(GF),Botrytis cinerea Pers(HM)and Alternaria panax Whetz(HB)were used as test materials.The strain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by dilution plate method,16S rDNA sequence identification method,confrontation culture method,filter paper method and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er method,and the bacteriostatic activity and bacteriostatic rate were tested.[Results]Strain 15(Sphingomonas)and strain 19(Pseudomonas aeruginosa)were screened out through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and they grew stably within 8-10 d.The bacteriostatic rates of strain 15 against A.panax and B.cinerea were 47.37%and 43.40%,respectively,and the bacteriostatic rates of strain 19 against A.panax and B.cinerea were 62.30%and 63.27%,respectively.The bacteriostatic activity of the extract of strain 19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OD_(600) value,and the bacteriostatic effect was optimal when the OD_(600) value was in the range of 0.8-1.0,up to 70%,so it had a strong biocontrol potential.[Conclusions]This experiment provides convenience for more effective inoculation,establishes a fast,simple and accurat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best bacteriostatic rate of P.aeruginosa culture solution to HM,and lays a foundation for large-scale culture of P.aeruginosa culture solution.Besides,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fficient control of ginseng B.cinerea in field production,use i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inseng shoot diseases,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fficient and diverse development of biocontrol agents for ginseng shoot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ax ginseng C.A.meyer ginseng diseases Antagonistic bacteria SCREENING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Expression Pattern of Six Novel Candidate Genes in Ginsenoside Biosynthesis from Panax ginseng C. A. Meyer 被引量:1
3
作者 Zhi-YongLUO Shui-PingLIU +5 位作者 Xiang-HuiCHEN YingRUAN Jian-QingLUO BinWEN Chun-LinLIU Wei-XinH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22-631,共10页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mode of the spatio-temporal expression of six newly discovered ginsenoside biosynthesis candidate gene transcripts, both Northern blotting and semi-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mode of the spatio-temporal expression of six newly discovered ginsenoside biosynthesis candidate gene transcripts, both Northern blotting and semi-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were used to elucidate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 transcripts in various tissues and organs of Panax ginseng C. A. Meyer during different growth development stages. The six gene transcripts were all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cultured callus, root, stem, leaf, and seed.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four-year-old roots than in one-year-old roots, and results of semi-quantitative RT-PCR assay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ose of Northern blotting analyses. The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at all six genes we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at root-specific developmental stages. In particular, when a quiescent early stage culture suspension of P. ginseng cells was exposed to the ginsenoside biosynthesis-promoting elicitor Aspergillus niger polysaccharide, the GBR6 gene transcript response showed time-dependent increments and was parallel with ginsenoside productivity (P < 0.01). Overexpressionof the GBR6 gene is likely to play a critical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biosynthesis of ginsenosides.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d a background for the further elucidation of the structure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se six candidate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ergillus niger polysaccharide ELICITOR GBR6 mRNA expression ginsenoside biosynthesis ginsenoside biosynthesis candidate genes mRNA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panax ginseng C. A. meyer
原文传递
红参中新化合物──精氨酸衍生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23
4
作者 郑毅男 松浦幸永 +5 位作者 韩立坤 高久武司 向兰 龟田健治 李向高 奥田拓道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红参水提液经聚丙烯酰胺(Bio-gelP-2)柱层析,分离得到五个茚三酮反应阳性物质。其中一个为已知化合物──精氨酸(Ⅰ)。另一个为新化合物──精氨酸双糖甙(Ⅱ),根据红外、紫外、质谱、氢谱及碳谱等光谱解析,推定为1... 红参水提液经聚丙烯酰胺(Bio-gelP-2)柱层析,分离得到五个茚三酮反应阳性物质。其中一个为已知化合物──精氨酸(Ⅰ)。另一个为新化合物──精氨酸双糖甙(Ⅱ),根据红外、紫外、质谱、氢谱及碳谱等光谱解析,推定为1-(精氨酸-Na基)-1-去氧-4-O-(α-D-吡喃葡萄糖基)-D-果糖。并用半合成法进一步确证其结构。化合物Ⅲ,Ⅳ和V的结构正在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参 精氨酸双糖甙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植物激素对人参毛状根生长和皂甙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5
作者 周倩耘 丁家宜 +2 位作者 刘峻 高培 张树潘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6-28,共3页
就植物激素IAA、IBA、NAA、2,4 D和6 BA对人参(PanaxginsengC.A.Meyer)毛状根生长及皂甙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生长素在适宜的浓度下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人参毛状根的生长以及皂甙的积累,同时能影响单体皂甙的分布。NAA和IB... 就植物激素IAA、IBA、NAA、2,4 D和6 BA对人参(PanaxginsengC.A.Meyer)毛状根生长及皂甙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生长素在适宜的浓度下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人参毛状根的生长以及皂甙的积累,同时能影响单体皂甙的分布。NAA和IBA能显著促进毛状根的生长,其中0.500mg LIBA能显著促进毛状根生长和总皂甙的积累。细胞分裂素6 BA在较低浓度时虽然对生长无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皂甙积累有利,同时显著促进单体皂甙Rb1的积累,增大Rb1在总甙中所占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素 人参 毛状根 生长 皂甙 含量
下载PDF
人参农家类型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靖 程舟 +4 位作者 杨晓伶 李珊 顾然其 万树文 张文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92-1395,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农家类型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人参的栽培和选育种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5种人参农家类型7个居群120个样本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人参农家类型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48.85%;不同... 目的探讨人参农家类型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人参的栽培和选育种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5种人参农家类型7个居群120个样本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人参农家类型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48.85%;不同农家类型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有差异,和其他农家类型相比,长脖和竹节芦的遗传变异较小,且两者之间的相似性系数高达97%;不同产地的同一人参农家类型间也存在很大的遗传差异。结论研究表明人参农家类型的遗传差异主要存在于各类型内部,而且可能更多地存在于同一类型的不同居群内部。为促进人参新品种的选育,有必要在现有的栽培群体中补充不同产地的同一类型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农家类型 遗传多样性 ISSR
下载PDF
人参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和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义 赵文君 +2 位作者 孙春玉 杨晶 张美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84-1089,共6页
目的探讨外源激素-内源激素-特异基因之间的关系,为阐明人参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对人参不同发生途径,不同时期的培养物进行AFLP分析,对体细胞胚胎发生不同时期培养物的内源IAA和ABA以及皂苷的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在... 目的探讨外源激素-内源激素-特异基因之间的关系,为阐明人参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对人参不同发生途径,不同时期的培养物进行AFLP分析,对体细胞胚胎发生不同时期培养物的内源IAA和ABA以及皂苷的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在早期胚时期IAA的量最高,在成熟胚时期ABA的量最高,而ABA/IAA的值在成熟胚时较高;不同发生途径,不同时期的培养物基因表达不同;体胚发生试管苗总皂苷的量比子叶胚时期高出4倍多。结论IAA的存在是维持人参体胚正常发育到早期胚的条件,ABA与胚性启动,体胚发生、发育相关,尤其对胚胎发育后期有较大的影响;在不同生理状态或不同的培养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基因调控类型,不同的发育过程会有特异基因表达,导致了人参分化情况的不同;随着形态建成的逐步完成,也是次生代谢产物逐渐积累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内源激素 cDNA—AFLP
下载PDF
水杨酸诱导下人参培养物差异表达基因片段的克隆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悦 王义 +3 位作者 蒋世翠 张明哲 李凤华 张美萍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5-250,共6页
本研究以人参愈伤悬浮细胞为材料,在其生长的第28天添加1×10-3mg/L水杨酸,测定水杨酸添加后,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3种酶在72h内的变化及皂苷含量,结果表明:水杨酸添加后对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力影... 本研究以人参愈伤悬浮细胞为材料,在其生长的第28天添加1×10-3mg/L水杨酸,测定水杨酸添加后,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3种酶在72h内的变化及皂苷含量,结果表明:水杨酸添加后对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力影响最大,分别在24h和48h达到最大峰值,在18h开始影响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培养物生长的第28天添加水杨酸可以明显提高人参愈伤组织中皂苷的合成。确定添加水杨酸后24h提取总RNA,进行cDNA-RDA分析,筛选差异片段。确定差异基因并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为FE900130。为探讨水杨酸作为诱导子对人参次生代谢的影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水杨酸诱导子 cDNA-RDA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化超高压提取人参中人参皂苷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陈瑞战 张守勤 王长征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5-368,共4页
目的 研究超高压提取人参中人参皂苷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超高压技术常温提取,正交试验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人参总皂苷的含量。结果 超高压提取人参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溶剂为5 0 %乙醇,固液比为1∶75 ,提取压力为5 0 0 M... 目的 研究超高压提取人参中人参皂苷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超高压技术常温提取,正交试验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人参总皂苷的含量。结果 超高压提取人参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溶剂为5 0 %乙醇,固液比为1∶75 ,提取压力为5 0 0 MPa,提取时间2 m in,人参皂苷的得率高达7.76 %。结论 超高压提取工艺具有提取效率高、时间短、能耗低、杂质含量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超高压技术 人参皂苷 正交设计
下载PDF
微生物对人参果总皂苷中人参皂苷化合物K的转化作用 被引量:29
10
作者 崔宇 姜彬慧 +1 位作者 韩颖 赵余庆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利用微生物转化法对人参果总皂苷(SFPG)进行生物转化,制备人参皂苷化合物K(C-K)。方法从种植人参的土壤中筛选、分离4种微生物m14、m3、m8、m9对SFPG进行转化,筛选最佳活性菌株;以C-K的量为指标,采用TLC和HPLC法检测微生物的转化结... 目的利用微生物转化法对人参果总皂苷(SFPG)进行生物转化,制备人参皂苷化合物K(C-K)。方法从种植人参的土壤中筛选、分离4种微生物m14、m3、m8、m9对SFPG进行转化,筛选最佳活性菌株;以C-K的量为指标,采用TLC和HPLC法检测微生物的转化结果。结果真菌m14为转化C-K的最佳活性菌株,最佳转化条件为转化时间6d,转化温度30℃,摇床转数160r/min,转化初始pH值为自然pH5.5,转化底物质量浓度为120mg/mL。转化后的C-K的量是转化前的41.65倍。结论真菌m14转化SFPG中C-K的专属性强、转化效率高,为C-K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果总皂苷(SFPG) 人参皂苷化合物K(C-K) 菌株m14 微生物转化
下载PDF
双水相体系萃取人参根中人参皂苷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儒 张变玲 +3 位作者 谢涛 李谷才 田竟 罗志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10-1613,共4页
建立稳定的聚乙二醇(PEG)与(NH4)2SO4双水相体系以分离人参根中人参皂苷。通过上下相体积比(R)、分配系数(K)和回收率(Y)分析双水相体系对人参皂苷的萃取效果,研究了PEG分子量、PEG/(NH4)2SO4质量分数、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双水相成相及... 建立稳定的聚乙二醇(PEG)与(NH4)2SO4双水相体系以分离人参根中人参皂苷。通过上下相体积比(R)、分配系数(K)和回收率(Y)分析双水相体系对人参皂苷的萃取效果,研究了PEG分子量、PEG/(NH4)2SO4质量分数、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双水相成相及人参皂苷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分子量为3350、PEG3350的质量分数为12%、(NH4)2SO4质量分数为16%、溶液pH为7.0、温度为60℃时,双水相体系对人参皂苷有较高的萃取率,回收率可到达8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人参皂苷 双水相体系 萃取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反相微乳萃取人参中人参皂苷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罗登林 聂英 +1 位作者 刘建学 郭金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提高超临界CO2萃取人参中人参皂苷的萃取率。方法采用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AOT)/乙醇/水/超临界CO2反相微乳对人参皂苷的萃取进行研究。结果在萃取压力25MPa、温度45℃、时间4h、CO2流量为2L/h条件下,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 目的提高超临界CO2萃取人参中人参皂苷的萃取率。方法采用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AOT)/乙醇/水/超临界CO2反相微乳对人参皂苷的萃取进行研究。结果在萃取压力25MPa、温度45℃、时间4h、CO2流量为2L/h条件下,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的人参皂苷萃取率是乙醇/水/超临界CO2萃取的3.2倍。人参皂苷的萃取率随加入的水量、萃取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AOT浓度、萃取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萃取人参皂苷时,采用适量水先浸泡物料与萃取过程中加入水相比,人参皂苷的萃取率要提高30%。结论结合实验结果与理论探讨,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人参皂苷的机制主要是其形成的极性水池增大了对人参皂苷的溶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人参皂苷 超临界CO2 反相微乳萃取 超临界CO2萃取
下载PDF
人参果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彦君 陈辉 +4 位作者 郝志友 王俊敏 张艳丽 赵璇 郑毅男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87-1390,共4页
目的:对人参PanaxginsengC.A.Meyer成熟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Bio-gelP-2柱色谱、ODS柱色谱、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技术(ESI-MS、1H-NMR、13C-NMR... 目的:对人参PanaxginsengC.A.Meyer成熟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Bio-gelP-2柱色谱、ODS柱色谱、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技术(ESI-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人参果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rginyl-fructose(1,AF)、arginyl-fructosyl-glucose(2,AFG)、L-焦谷氨酸(3)、4-羟基苯甲酸(4)、5-羟甲基糠醛(5)、人参皂苷Rb1(6)、人参皂苷Re(7)、人参皂苷Rg1(8)、人参皂苷Rb2(9)、人参皂苷Rc(10)、daucosterol(11)。结论: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人参果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果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人参果中一个新的天然化合物的分离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继彦 李向高 杨秀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61-1764,共4页
目的研究人参浆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和柱色谱分离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人参浆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甲酸(Ⅰ)、异人参皂苷-Rh3(Ⅱ)、人参皂苷-Rh2(Ⅲ)、人... 目的研究人参浆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和柱色谱分离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人参浆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甲酸(Ⅰ)、异人参皂苷-Rh3(Ⅱ)、人参皂苷-Rh2(Ⅲ)、人参皂苷-Rh1(Ⅳ)、人参皂苷-Rg1(Ⅴ)、人参皂苷-Re(Ⅵ)、人参皂苷-Rd(Ⅶ)、人参皂苷-Rc(Ⅷ)、人参皂苷-Rb2(Ⅸ)、人参皂苷-Rb1(Ⅹ)、β-谷甾醇(Ⅺ)和20-O-β-D-吡喃葡萄糖基-20(S)-原人参二醇,命名为化合物K(ⅩⅡ)。结论化合物K是一个新的天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人参浆果 化合物K 新天然产物
下载PDF
酶法修饰人参茎叶总皂苷及其HPLC图谱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喻春皓 魏峰 何志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研究生物酶制剂对人参茎叶总皂苷的修饰及其修饰前后HPLC图谱的变化。方法利用复酶制剂A对人参茎叶总皂苷进行酶法修饰,采用TLC法鉴别修饰前后的变化,并比较修饰前后的HPLC图谱的变化。结果在设定的积分事件下,复酶制剂A修饰人参茎... 目的研究生物酶制剂对人参茎叶总皂苷的修饰及其修饰前后HPLC图谱的变化。方法利用复酶制剂A对人参茎叶总皂苷进行酶法修饰,采用TLC法鉴别修饰前后的变化,并比较修饰前后的HPLC图谱的变化。结果在设定的积分事件下,复酶制剂A修饰人参茎叶总皂苷后色谱特征峰由34个减至16个,其中有13个特征色谱峰相对峰面积和相对峰高均明显降低,21个色谱峰检测不到相应信号,产生4个明显增加或新色谱峰。结论复酶制剂A能够有效地修饰人参茎叶总皂苷,采用HPLC图谱能够很好的监测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茎叶总皂苷 复酶制剂A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人参木质素量与生长年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靖 程舟 +5 位作者 杨晓伶 李珊 顾敏 万树文 张文驹 陈家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年份人参中木质素量的变化规律,探讨木质素的量用于判断人参生长年份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木质素的量。结果人参不同部位和组织的木质素的量存在明显差异;人参根须部的木质素量与生长年份呈极显著...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年份人参中木质素量的变化规律,探讨木质素的量用于判断人参生长年份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木质素的量。结果人参不同部位和组织的木质素的量存在明显差异;人参根须部的木质素量与生长年份呈极显著负相关(r=0.986**),可作为判断人参生长年份的指标;根据人参根须部木质素的量估算的人参生长年份与实际生长年份的误差范围小于2.5年。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可快速、准确地测定人参根须的木质素的量,无需破坏人参的外形即可初步估算人参的生长年份,不仅可以作为人参生长年份的鉴定方法,同时也可供中药材年份鉴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生长年份 木质素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参根皂苷中的大孔吸附树脂残留物 被引量:7
17
作者 宋利捷 郑波 陈新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3-345,共3页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参根皂苷中大孔树脂残留物的质量浓度.色谱柱初始温度60℃,保持22 min,以50℃/min升至200℃,保持6 min,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温度为260℃,进样口温度220℃;用质量分数为40%的N,N-二甲基甲酰胺作溶剂,载气为氮气.实...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参根皂苷中大孔树脂残留物的质量浓度.色谱柱初始温度60℃,保持22 min,以50℃/min升至200℃,保持6 min,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温度为260℃,进样口温度220℃;用质量分数为40%的N,N-二甲基甲酰胺作溶剂,载气为氮气.实验结果表明,正己烷、苯、甲苯、对二甲苯、苯乙烯、对二乙基苯6种大孔树脂残留物在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回收率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根皂苷 大孔吸附树脂 残留物 顶空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人参茎叶中一个新天然产物的结构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立波 高慧媛 +4 位作者 吴斌 宋小妹 唐志书 王薇 吴立军1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1-326,共6页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从人参茎叶中分离得到一个新天然产物-达玛烷型三萜皂苷元dammar-20(22),24-diene-3β,6α,12β-triol,并利用质谱、核磁共振谱和化学方法对此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解析.通过2DNMR(HMQC、HMBC)进行了1H和13CNMR信号全归属,...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从人参茎叶中分离得到一个新天然产物-达玛烷型三萜皂苷元dammar-20(22),24-diene-3β,6α,12β-triol,并利用质谱、核磁共振谱和化学方法对此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解析.通过2DNMR(HMQC、HMBC)进行了1H和13CNMR信号全归属,并纠正了文献中的个别化学位移的信号指认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人参 NMR全归属
下载PDF
铁元素对农田人参丙二醛含量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浩 杨鹤 +1 位作者 郜玉钢 张连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62-2363,共2页
[目的]研究Fe2+对人参(Panax ginseng Meyer)叶中防御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叶面供Fe2+的方法。试验共设5个处理,Fe2+浓度分别为:0(对照)、0.005%、0.050%、0.500%、2.000%。[结果]随着供Fe2+水平的升高,MDA含量先... [目的]研究Fe2+对人参(Panax ginseng Meyer)叶中防御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叶面供Fe2+的方法。试验共设5个处理,Fe2+浓度分别为:0(对照)、0.005%、0.050%、0.500%、2.000%。[结果]随着供Fe2+水平的升高,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持续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结论]从生理角度揭示了铁元素在人参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理,为人参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Fe2+水平 防御性酶 丙二醛
下载PDF
人参年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亚娟 张文驹 +3 位作者 陈家宽 程周 万树文 顾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7-470,共4页
人参的生长年龄被认为是影响人参品质的重要因素。总结近40年来与人参年龄相关的研究成果,着重于人参年龄与根的生物量、皂苷、多糖、微量元素等的相关性,并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研究集中于7年以下的栽培参,对高年龄人参(〉7年)的... 人参的生长年龄被认为是影响人参品质的重要因素。总结近40年来与人参年龄相关的研究成果,着重于人参年龄与根的生物量、皂苷、多糖、微量元素等的相关性,并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研究集中于7年以下的栽培参,对高年龄人参(〉7年)的研究较少;1~7年人参根的生物量、总皂苷量、还原型糖量等都随着其生长年龄的增加而呈非线性增长,但增长模式受生长环境的显著影响;人参地下茎的不同部位各种单体皂苷和微量元素的量差异大于不同年龄个体间的差异,不同地区的人参其单体皂苷和微量元素量变化也较大,没有发现存在一致的年龄一含量变化模式;高年龄的野山参其总皂苷的量以及锶、钡、铝等微量元素明显高于6~7年栽培参,但其他成分未见显示差异;7年以上人参的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应该是未来人参年龄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年龄 解剖结构 生物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