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ain Disease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Panax notoginseng(Burk) F. H. Chen in Wuzhou City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 Yinghui Liu Zhuowu +2 位作者 Qiu Weihua Tan Xinxing Li Jinfeng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4年第2期35-37,共3页
The main symptoms of root rot,anthracnose,blight and damping-off of 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are elaborated from the aspects of agricultura... The main symptoms of root rot,anthracnose,blight and damping-off of 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are elaborated from the aspects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measures,seed disinfection,seedbed treatment and chemical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 DISEASES CONTROL Wuzhou
下载PDF
严重烫伤大鼠组织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改变及三七保护作用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袁新初 周乾毅 +2 位作者 杨逢春 张伟 程贵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37-638,共2页
目的 观察严重烫伤后大鼠组织 Na+ ,K+ - ATPase和 Ca2 + - ATPase活性变化及三七对烫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 Wistar大鼠制作 4 0 %体表面积 (TBSA) 度烫伤模型 ,在伤后 4 ,8,2 4和 4 8h分别取大鼠心、肝和肾组织匀浆 ,用比色... 目的 观察严重烫伤后大鼠组织 Na+ ,K+ - ATPase和 Ca2 + - ATPase活性变化及三七对烫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 Wistar大鼠制作 4 0 %体表面积 (TBSA) 度烫伤模型 ,在伤后 4 ,8,2 4和 4 8h分别取大鼠心、肝和肾组织匀浆 ,用比色法测定 Na+ ,K+ - ATPase和 Ca2 + - ATPase活性变化。结果 严重烫伤后大鼠各器官组织内 ATPase活性均呈进行性下降 ,并在伤后 4 8h达最低点 ,但不同组织的酶活性下降模式不尽相同 ;同时 ,三七治疗组大鼠心、肝和肾组织 Na+ ,K+ - ATPase和 Ca2 + - ATPase的活性均呈进行性增加 ,与单烫伤组大鼠比较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烫伤 大鼠 NA^+ k^+-ATPase CA^2+-ATPASE 作用机制 三七
下载PDF
Loss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Domesticated Panax notoginseng F H Chen as Evidenced by ITS Sequence and AFLP Polymorphism: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P. stipuleanatus H T Tsai et K M Feng 被引量:15
3
作者 Shi-LiangZHOU Gao-MingXIONG +1 位作者 Zhong-YiLI JunWE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07-115,共9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valuated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Panax notoginseng F H Chen, a domesticated species, and P. stipuleanatus H T Tsai et K M Feng, an endangered wild species in southeastern Yunnan and adjacent...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valuated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Panax notoginseng F H Chen, a domesticated species, and P. stipuleanatus H T Tsai et K M Feng, an endangered wild species in southeastern Yunnan and adjacent areas in Vietnam, using sequences of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regions of nuclear ribosomal DNA and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markers. Twenty-four accessions from three plantations of P. notoginseng and 51 samples from eight populations of P. stipuleanatus were assayed. A total of 694 bp of partial sequences of 18S, ITS 1, 5.8S, ITS2, and partial sequences of 26S were obtained. No sequence variation was detected within P. notoginseng and nine sites (1.30%) were variable in P. stipuleanatus. Two-thirds of the variable sites were found between Langqiao and other populations. In P. notoginseng, four pairs of AFLP primer combinations generated 312 bands, of which 240 (76.9%) were polymorphic and 60.15% of the polymorphisms were harbored within plantations. Approximately 41.0% and 66.9% of bands were polymorphic in population D7 and 5589, respectively. In P.stipuleanatus, the same four primer combinations produced 346 bands, of which 334 (96.5%) were polymorphic and approximately 62.14% of polymorphisms were maintained within populations. Considerable variations were observed. The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bands ranged from 50.2% to 84.9% and the average over populations was 70.9%. Cluster analysis did not show correlation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with the distinctive leaf morphology of P. stipuleanatus (i.e. one form with bipinnatifid leaflets and the other with undivided leaflets). Because over 40% of genetic variations were maintained among populations and because of the very restricted distribution of P. stipuleanatus, all natural populations of this species should be conserved in situ. Considering that there are variations in P. notoginseng within and among plantations, we suggest establishing a genetic resource conservation garden or reintroducing P. notoginseng into its native habitats in southwestern China. Such reintroduction should be carefully executed after large-scale screening of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the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RALIACEAE conservation genetic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panax notoginseng F H Chen P.stipuleanatus H T Tsaiet kM Feng.
原文传递
Transformation of Compound K from Saponins in Leaves of Panax notoginseng by Immobilized β-Glucanase 被引量:20
4
作者 DONG Hui-juan1,2,JIANG Bin-hui3,HAN Ying3,GENG Yong1,ZHAO Yu-qing4 1.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enyang 110016,China 2.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39,China 3.School of Resources and Civil Engineering,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4,China 4.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16,China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0年第1期-,共7页
Objective To prepare an active anti-tumor component,compound K(C-K),from saponins in leaves of Panax notoginseng(SLPN) using immobilized β-glucanase.Methods Two entrapments,alginate gel-1(Alg 1) and alginate gel-2(Al... Objective To prepare an active anti-tumor component,compound K(C-K),from saponins in leaves of Panax notoginseng(SLPN) using immobilized β-glucanase.Methods Two entrapments,alginate gel-1(Alg 1) and alginate gel-2(Alg 2),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ability to immobilize β-glucanase.The amount and purity of C-K obtained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were analyzed by HPLC,and the immobilizing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Results β-Glucanase can be immobilized and reused with either of the entrapment.However,using Alg 1 resulted in higher enzyme activity than Alg 2.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the immobilized enzyme was 10%;The optimal crosslinking time was 4–6 h;and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the crosslinking agent was 6%– 7%.Conclusion Immobilized β-glucanase shows sustained enzyme activity,good ethanol tolerance,and was reusabl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K from SL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GLUCANASE ginsenoside compound k IMMOBILIZATION saponins in leaves of 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 transformation
原文传递
三七植株的性状差异及其对三七产量和质量影响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陈中坚 王勇 +2 位作者 曾江 李忠义 田玉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目的 了解三七的性状差异对三七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确定三七的选育对象。方法 对三七茎杆的绿色和紫色 ,三七块根断面的绿色和紫色的田间调查和小区试验 ,找出了它们的自然分布规律及对三七产量、株高的影响 ,同时通过分析测定 ,寻找... 目的 了解三七的性状差异对三七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确定三七的选育对象。方法 对三七茎杆的绿色和紫色 ,三七块根断面的绿色和紫色的田间调查和小区试验 ,找出了它们的自然分布规律及对三七产量、株高的影响 ,同时通过分析测定 ,寻找紫色块根三七与绿色块根三七在折干率、总皂苷含量和淀粉含量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 绿茎三七的产量、株高、最大单株重和平均单株重均优于紫茎三七 ,但存苗率低于紫茎三七。绿三七的折干率高于紫三七 ,而紫三七的总皂苷含量比绿三七高 48.5 2 % ,淀粉含量则是绿三七比紫三七高 38.0 7%。结论 三七的品种选育应以绿茎紫块根三七为对象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性状差异 产量 质量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人参、西洋参和三七不同部位中人参皂苷的含量 被引量:47
6
作者 张崇禧 鲍建才 +1 位作者 李向高 郑友兰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90-1194,共5页
目的:为了探讨人参、西洋参和三七中人参皂苷的资源含量,以确保人参、西洋参和三七中人参皂苷资源充分被利用,为开发以人参皂苷为主的创新药物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参、西洋参和三七不同部位中人参皂苷的含量进行... 目的:为了探讨人参、西洋参和三七中人参皂苷的资源含量,以确保人参、西洋参和三七中人参皂苷资源充分被利用,为开发以人参皂苷为主的创新药物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参、西洋参和三七不同部位中人参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为:Agilent 1100 Series 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德国 Nucleosil-C_(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5 mL·min^(-1);A为水,B为乙腈;梯度洗脱程序为:0~16 min,56%B;16~20 min,56%→100%B;20~38 min,100%B;38~45 min,100%→56%B;45~60 min,56%B;60~70 min,56%B。所有组分均70 min 内出完。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5℃,灵敏度为0.02AUFS。线性关系考察r=0.9994;精密度试验 RSD=0.26%,平均回收率为99.88%,重现性试验 RSD=2.0%,分离度为R=3.042。结果:人参须根含有较高的人参皂苷 Rb_1(1.082%),人参茎叶则含有较高的人参皂苷 Rc(1.002%)、Re(3.430%)和 Rg_1(1.303%);西洋参根含有较高的人参皂苷 Rb_1(2.213%)和 Re(0.9188%),西洋参芦头中含有较高的人参皂苷 Rb_1(2.840%)和Re(1.224%);三七根含有较高的人参皂苷 Rb_1(2.163%)和 Rg_1(2.633%),三七芦头中含有较高的人参皂苷 Rb_1(4.376%)和 Rg_1(4.14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分析人参皂苷效果好、准确、迅速、简便,也可作为评价人参属植物质量的有效分析方法。建议对人参、西洋参和三七中含量较高的人参皂苷进行提取分离,直接用于创新药物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西洋参 三七 人参皂苷 高效液相色谱 西洋参根 不同部位 HPLC法 含量 测定
下载PDF
三七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0
7
作者 杨娟 袁一怔 +3 位作者 尉广飞 张连娟 徐江 董林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10期1641-1647,共7页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含有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炔类、醇类等结构不同的多种化学成分,其有效成分以皂苷类和三七素为主,具有止血、活血、补血、抗血栓、保护心肌等多种药理作用,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中。...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含有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炔类、醇类等结构不同的多种化学成分,其有效成分以皂苷类和三七素为主,具有止血、活血、补血、抗血栓、保护心肌等多种药理作用,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中。本文针对三七的应用现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三七皂苷及多糖类的主要活性成分类型,分别比较了三七皂苷及多糖的提取工艺,概述了三七活性成分在抗炎、抗肿瘤、提高免疫力、活血化瘀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为加强三七多糖的研究,优化三七活性物质提取工艺,完善三七总皂苷与其它药用成分配伍体系,进而加快三七植物的综合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三七皂苷 多糖 提取工艺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三七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林琦 赵霞 +2 位作者 刘鹏 陈泽乃 陆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0-492,共3页
目的 对三七的脂溶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抑制实验为分离指导 ,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 TL C进行分离 ,通过波谱技术 (IR、MS、1 HNMR、1 3CNMR、DEPT、HMQC、HMBC)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三七的... 目的 对三七的脂溶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抑制实验为分离指导 ,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 TL C进行分离 ,通过波谱技术 (IR、MS、1 HNMR、1 3CNMR、DEPT、HMQC、HMBC)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三七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3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人参炔醇 (panaxynol, )、人参环氧炔醇 (panaxydol, )和 β-谷甾醇 (β- sitosterol, )。结论 化合物 , 从三七中的分离得率分别为 0 .0 1%和0 .0 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脂溶性 化学成分 聚炔醇
下载PDF
三七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9
作者 王楠 万建波 +1 位作者 李铭源 王一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7-790,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其证候、病机等属于中医理论的"血瘀证"。而三七自古便是历代医家常用的活血化瘀之要药。综述近年来三七在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其证候、病机等属于中医理论的"血瘀证"。而三七自古便是历代医家常用的活血化瘀之要药。综述近年来三七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皂苷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三七中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9
10
作者 崔秀明 董婷霞 +2 位作者 黄文哲 陈中坚 詹华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11-612,共2页
目的 考察不同产地、不同规格、不同采收期三七中的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 ,为三七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 2 4 9nm处测定槲皮素的量。结果 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和不同规格的三七中黄酮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 目的 考察不同产地、不同规格、不同采收期三七中的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 ,为三七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 2 4 9nm处测定槲皮素的量。结果 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和不同规格的三七中黄酮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 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黄酮 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_1与Rb_1的含量 被引量:16
11
作者 梁宁 赵怀清 +3 位作者 周迎春 曲燕 鲁鑫焱 张福蔓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04-705,共2页
目的 建立 HPL C同时测定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 Rg1 与 Rb1 的方法。方法 采用 HPL C法 ,以茶碱为内标 ,氨基键合相为固定相 ,流动相为乙腈 -水 (80∶ 2 0 ) ,检测波长 2 0 3nm。结果 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 Rg1 和 Rb1与其他成分分... 目的 建立 HPL C同时测定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 Rg1 与 Rb1 的方法。方法 采用 HPL C法 ,以茶碱为内标 ,氨基键合相为固定相 ,流动相为乙腈 -水 (80∶ 2 0 ) ,检测波长 2 0 3nm。结果 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 Rg1 和 Rb1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 ,保留时间分别约为 5 .7和 2 1.5 min。人参皂苷 Rg1 在 80~ 2 80μg/ m L (r=0 .9995 ) ,Rb1 在80~ 2 4 0 μg/ m L(r=0 .9993)线性关系良好 ,Rg1 和 Rb1 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7.1%和 98.4 %,RSD分别为 2 .4 4 %和 2 .35 %(n=9)。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 ,准确 ,重现性好 ,可用于人参及三七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B1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研究三七提取工艺 被引量:40
12
作者 唐红芳 毛丽珍 徐世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优选三七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 ,以提取液中三七总皂苷含量为考察指标 ,对影响三七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 实验设计三因素中提取方式有显著影响。结论 三七的最佳提取工艺为 :用 75 %乙醇浸渍三七 2 4... 目的 优选三七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 ,以提取液中三七总皂苷含量为考察指标 ,对影响三七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 实验设计三因素中提取方式有显著影响。结论 三七的最佳提取工艺为 :用 75 %乙醇浸渍三七 2 4h后 ,以每公斤每分钟 1~ 3 m L速度渗漉 ,收集相当于三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三七 三七总皂苷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三七花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吕晴 秦军 +1 位作者 章平 陈树琳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测定中药三七花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自制的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云南文山三七花的挥发油成分,然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分析条件:HP-5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 目的:测定中药三七花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自制的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云南文山三七花的挥发油成分,然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分析条件:HP-5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程序升温50—250℃,分流进样,分流比50:1,进样温度250℃,MS检测器。结果:挥发油中共分离出91个成分,鉴定了其中53个化合物,主要为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71.15%)。含量较高的是匙叶桉油烯醇(12.19%)、α-古芸烯(6.73%)、双环吉马烯(6.57%)、吉马烯-D(5.26%)、双环榄香烯(3.55%)。结论:本方法提取和测定挥发油高效、适用、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成分 三七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桉油 经气 榄香烯 中药 含氧 烯醇 萜烯
下载PDF
三七及其伪品的DNA测序鉴别 被引量:38
14
作者 曹晖 刘玉萍 +1 位作者 伏见裕利 小松かつ子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98-402,共5页
目的:分析三七Panax notoginseng及其伪品竹节参P.japonicus、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温莪术C.wenyujin、桂莪术C.kwangsiensis的核基因和叶绿体基因序列,为三七的正品药材基原鉴定提供分子依据。方法: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测定三... 目的:分析三七Panax notoginseng及其伪品竹节参P.japonicus、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温莪术C.wenyujin、桂莪术C.kwangsiensis的核基因和叶绿体基因序列,为三七的正品药材基原鉴定提供分子依据。方法: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测定三七及其4种伪品的18S rRNA基因和matK基因核苷酸序列并作序列变异分析。结果:三七和竹节参的18S rRNA基因序列长度相同,均为1809 bp;matK基因长度亦相同,为1259 bp。蓬莪术、温莪术和桂莪术18S rRNA基因长度均为1811 bp、matK均为1548bp。根据排序比较,三七与4种伪品间的DNA序列存在很大差别。结论:通过序列差异比较分析,DNA测序技术可成为三七正品基原鉴定的准确、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莪术 伪品 MATk基因 基原 RRNA基因 正品 竹节参 核基因 技术测定
下载PDF
超临界CO2萃取三七总皂苷 被引量:16
15
作者 黄雪 冯光炷 +2 位作者 雒廷亮 刘国际 李和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8-242,共5页
三七总皂苷为药材三七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已有的提取方法虽技术成熟,但存在提取率低、高污染等诸多缺点。该文以三七主根为原料,先采用粉碎工艺或轧胚工艺对其预处理,然后在超临界CO2中试设备中,分别考察了原料的两种预处理方法及提取... 三七总皂苷为药材三七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已有的提取方法虽技术成熟,但存在提取率低、高污染等诸多缺点。该文以三七主根为原料,先采用粉碎工艺或轧胚工艺对其预处理,然后在超临界CO2中试设备中,分别考察了原料的两种预处理方法及提取工艺条件对三七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粉碎工艺适宜的萃取温度45℃,压力38 MPa,CO2流量23 kg/h,夹带剂300 mL,萃取时间3.0 h,提取率7.97%;轧胚工艺适宜的萃取温度45℃,压力35 MPa,CO2流量20 kg/h,夹带剂350 mL,萃取时间2.5 h,提取率9.98%。该文报告工作的新颖性,已为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Z12)2007年10月10日出具的第ZDT 2007106号《科技查新报告》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萃取 三七 三七总皂苷 中药现代化技术
下载PDF
三七GAP栽培的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5
16
作者 崔秀明 王朝梁 +1 位作者 陈中坚 王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 对三七 GAP种植基地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为制定三七 SOP和建立三七 GAP种植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方法对三七 GAP种植基地规划区进行水资源、土壤环境和大气环境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三七 GAP种植基地规划区大气... 目的 对三七 GAP种植基地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为制定三七 SOP和建立三七 GAP种植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方法对三七 GAP种植基地规划区进行水资源、土壤环境和大气环境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三七 GAP种植基地规划区大气环境质量达 GB30 95 - 8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一级标准 ,水资源达 GB5 0 84-8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的一类标准 ,土壤环境达 GB15 6 18- 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二级标准。结论 三七GAP种植区环境质量良好 ,符合绿色药材栽培的环境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土壤环境 大气环境 水资源 GAP 环境质量评价 中药
下载PDF
不同规格三七挥发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丽明 任斌 +2 位作者 郭洁文 邓志军 刘若轩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4-938,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规格三七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研究不同规格三七挥发性成分。结果:三七虽然规格不同,但萜烯类化合物所占比重较大,且以α-愈创木烯含量为高,不同规格三七所含的化合物因种类、...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规格三七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研究不同规格三七挥发性成分。结果:三七虽然规格不同,但萜烯类化合物所占比重较大,且以α-愈创木烯含量为高,不同规格三七所含的化合物因种类、含量和数量而异。结论:萜烯类化合物是三七挥发油中起主要药效作用的物质,其中成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强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对三七皂苷的分离纯化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欧来良 史作清 +2 位作者 施荣富 王重 王瑞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05-907,共3页
目的 探索一种高效、实用的分离纯化三七皂苷的技术。方法 根据三七皂苷的结构特征 ,选用强极性吸附树脂 ADS- 2 ,并对 ADS- 2树脂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 HPL C法对产品中人参皂苷 Rg1 ,Re,Rb1 和三七皂苷 R1 进行了测定。... 目的 探索一种高效、实用的分离纯化三七皂苷的技术。方法 根据三七皂苷的结构特征 ,选用强极性吸附树脂 ADS- 2 ,并对 ADS- 2树脂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 HPL C法对产品中人参皂苷 Rg1 ,Re,Rb1 和三七皂苷 R1 进行了测定。结果  ADS- 2树脂对三七皂苷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 ,5 0 %乙醇作为脱附剂 ,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为 :人参皂苷 Rg1 31.7% ,Re5 .4 0 % ,Rb1 5 .79% ,三七皂苷 R1 2 9.7% ,产率为 7.75 %。结论 大孔 ADS-2吸附树脂对三七皂苷的分离纯化简单、高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2吸附树脂 三七皂苷 吸附分离
下载PDF
土壤Cd胁迫对三七生长和根系DNA损伤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朱美霖 魏富刚 +3 位作者 崔斌 陈中坚 蒋艳雪 曹红斌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4,共7页
采用盆栽实验法,研究了土壤中添加0.0(对照)、0.1、0.3、0.6、1.0、3.0、6.0、10.0和30.0mg·kg-1Cd对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彗星实验对cd胁迫条件下三七根尖细... 采用盆栽实验法,研究了土壤中添加0.0(对照)、0.1、0.3、0.6、1.0、3.0、6.0、10.0和30.0mg·kg-1Cd对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彗星实验对cd胁迫条件下三七根尖细胞的DNA损伤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土壤cd添加量增加,三七的成活率、株高、单株复叶数和单株叶面积以及单株根、茎和叶片的干质量及鲜质量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各处理组三七植株的成活率和单株复叶数均高于对照,而株高和单株叶面积则在cd添加量较低的条件下高于对照、在Cd添加量较高的条件下低于对照;单株根、茎和叶的鲜质量及干质量在Cd添加量30mg·kg-1条件下均小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随cd添加量的提高,三七根系中SOD和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而POD活性总体上逐渐升高;其中,cd添加量0.6、1.0、3.0和30.0mg·kg-1。处理组的SOD活性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对照,而各处理组的POD和CAT活性总体上均高于对照且在Cd添加量1.0~30.0mg·kg。条件下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彗星实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三七根尖细胞的彗尾长、尾部DNA相对含量和Olive尾矩均有差异,其中,在Cd添加量较高的条件下各指标均高于对照但差异均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在较低水平的土壤Cd胁迫条件下,三七的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DNA均没有受到明显伤害,而较高水平的Cd胁迫则对其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根尖细胞DNA损伤也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Cd胁迫 三七 生长 DNA损伤 彗星实验 抗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中药材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被引量:33
20
作者 董顺玲 胡家炽 +1 位作者 何志强 杨仲元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目的:测定三七、西洋参、白芍和当归中涕灭威、呋哺丹、西维因3种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量。方法:用丙酮超声波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萃取,中性氧化铝层析柱(25cm×1.5 cm)净化,采用YWG-C_(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以乙腈-... 目的:测定三七、西洋参、白芍和当归中涕灭威、呋哺丹、西维因3种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量。方法:用丙酮超声波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萃取,中性氧化铝层析柱(25cm×1.5 cm)净化,采用YWG-C_(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以乙腈-水(38:6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200nm(检测涕灭威、 呋喃丹)和220nm(检测西维因);检测浓度分别为:涕灭威0.52μg·mL^(-1) ,呋喃丹0.40μg·mL^(-1) ,西维因0.11μg·mL^(-1);进样量为20μL。结果:涕灭威、呋喃丹、西维因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3.1%~91.5%,90.1%~110.6%,94.0%~96.9%;RSD分别为3.5%~8.0%,1.9%~7.6%,2.9%~6.3%;检测限(S/N=3)分别为:涕灭威2.4×10^(10)g,呋喃丹8.4×10^(-11)g,西维因4.4×10^(11)g。结论:本方法分离净化效果好,选择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氨基甲酸酯类 农药残留量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