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2+)、Cd^(2+)对瓯江彩鲤(C. carpio var. color)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晓旭 施蔡雷 贾秀英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304-307,共4页
以瓯江彩鲤为试验对象,采用静水换水法研究了Cu2+、Cd2+对瓯江彩鲤的急性毒性效应.其目的在于评价水环境中Cu2+和Cd2+对瓯江彩鲤的影响,为瓯江彩鲤的养殖水质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Cu2+、Cd2+对瓯江彩鲤均具有潜在的毒... 以瓯江彩鲤为试验对象,采用静水换水法研究了Cu2+、Cd2+对瓯江彩鲤的急性毒性效应.其目的在于评价水环境中Cu2+和Cd2+对瓯江彩鲤的影响,为瓯江彩鲤的养殖水质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Cu2+、Cd2+对瓯江彩鲤均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Cu2+对瓯江彩鲤24,48,72和96h的LC50分别为0.18,0.13,0.09和0.08mg.L-1,Cd2+对瓯江彩鲤24,48,72和96h的LC50分别为6.23,5.48,4.71和4.56mg.L-1;Cu2+和Cd2+对瓯江彩鲤的毒性顺序为Cu2+>Cd2+;瓯江彩鲤死亡率与Cu2+、Cd2+浓度均呈二次曲线关系,Cu2+、Cd2+对瓯江彩鲤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08、0.46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CD^2+ 急性毒性 瓯江彩鲤
下载PDF
Cu胁迫对黄菖蒲和马蔺Cu富集及其他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开明 佟海英 +1 位作者 黄苏珍 原海燕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8-22,共5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Cu胁迫下,黄菖蒲(Iris pseudacaorus L.)和马蔺〔I.lacteaPall. var. chinensis(F isch.)Roide〕对Cu的富集作用及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结果表明,黄菖蒲和马蔺均能超量富集吸收Cu,在55和80 mg.L-1Cu胁迫下,黄菖蒲... 研究了不同浓度Cu胁迫下,黄菖蒲(Iris pseudacaorus L.)和马蔺〔I.lacteaPall. var. chinensis(F isch.)Roide〕对Cu的富集作用及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结果表明,黄菖蒲和马蔺均能超量富集吸收Cu,在55和80 mg.L-1Cu胁迫下,黄菖蒲和马蔺地上部分对Cu的富集量分别达2 933.93和5 614.56μg.g-1、2 586.83和8 846.44μg.g-1,地下部分对Cu的富集量明显高于地上部分,表明这2种植物为潜在的Cu富集植物。低浓度(1、3和5 mg.L-1)Cu胁迫下,2种植物对Mn、Ca、K和Mg的吸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高浓度Cu胁迫可导致各营养元素吸收代谢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菖蒲 马蔺 cu胁迫 营养元素 吸收
下载PDF
EDTA对黄菖蒲和马蔺Cu吸收积累的影响
3
作者 张开明 李小红 +2 位作者 郭楠 原海燕 黄苏珍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86-1091,共6页
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2种鸢尾属Cu富集型植物(黄菖蒲、马蔺)对Cu的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5 mmol·L-1(35 mg·L-1)Cu胁迫下加入EDTA(0.28,0.55 mmol·L-1)能够显著促进植物体对Cu的吸收,并... 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2种鸢尾属Cu富集型植物(黄菖蒲、马蔺)对Cu的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5 mmol·L-1(35 mg·L-1)Cu胁迫下加入EDTA(0.28,0.55 mmol·L-1)能够显著促进植物体对Cu的吸收,并促进Cu向地上部的转移,同时黄菖蒲、马蔺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也显著增加,缓解了Cu对2种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黄菖蒲和马蔺地上部脯氨酸(Pro)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也进一步表明一定浓度的EDTA能够减轻Cu对植物的毒害。但是,当溶液中EDTA浓度大于0.55 mmol·L-1时,其效果不明显,表现为抑制Cu在根部的吸附,进而降低Cu向地上部的转移,但与低浓度EDTA处理相比,高浓度EDTA(1.10 mmol·L-1)下的两种植物生物量显著下降,表明高浓度EDTA会产生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菖蒲 马蔺 cu胁迫 EDTA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熔炼工艺对TC10铸锭中Cu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华 邓超 +2 位作者 张娜 文娜 谢强 《特钢技术》 CAS 2013年第2期35-37,共3页
在真空自耗熔炼TC10铸锭时,Cu的化学成分均匀性很难控制,易产生偏析缺陷,影响铸锭的冶金质量和材料性能。针对真空自耗熔炼过程中Cu元素易偏析,不易控制的技术难点,研究了经二次VAR熔炼的Ф480mm及Ф560mm锭型中Cu的横向及纵向成分分布,... 在真空自耗熔炼TC10铸锭时,Cu的化学成分均匀性很难控制,易产生偏析缺陷,影响铸锭的冶金质量和材料性能。针对真空自耗熔炼过程中Cu元素易偏析,不易控制的技术难点,研究了经二次VAR熔炼的Ф480mm及Ф560mm锭型中Cu的横向及纵向成分分布,对Cu元素的偏析规律及熔炼工艺对其分布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结果表明,选用不同的原料、锭型及熔炼电流,对Cu含量在铸锭横向、纵向分布均匀性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自耗熔炼 熔炼工艺 cu元素 偏析
下载PDF
珠子参对小鼠H_(22)肝癌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涛 胡卫 +1 位作者 崔帮平 黎家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597-2601,共5页
目的:观察珠子参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_(22))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_(22)小鼠肝癌实体瘤模型,观察珠子参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放免法(RI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光镜(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生长增... 目的:观察珠子参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_(22))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_(22)小鼠肝癌实体瘤模型,观察珠子参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放免法(RI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光镜(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状态,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形态,流式细胞仪技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并进行周期分析.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珠子参低浓度和高浓度组和5-FU组小鼠平均肿瘤质量均显著降低(1.66±0.96g,1.49±0.52 g,1.56±0.19 g vs 2.70±0.90 g,均P<0.01);珠子参低浓度和高浓度组小鼠胸腺平均质量和胸腺指数均高于模型对照组(胸腺平均质量:74.18±20.51 mg,80.25±15.73 mg vs 61.82±12.26 mg,P>0.05,P<0.05;胸腺指数:3.17±1.28 mg/g,3.36±1.17 mg/g vs 2.35±0.60 mg/g);与5-FU组(59.51±24.74 mg,2.18±1.18 mg/g)比较,珠子参高浓度组平均胸腺质量和胸腺指数均增高,且结果有显著差异(均P<0.01);血清中TNF-α浓度珠子参低浓度和高浓度组高于正常对照组(12.89±1.10 pmol/L.12.15±2_35 pmol/L vs 10.97±1.16 pmol/L),而比模型对照组低(15.31±3.45 pmol/L,均P<0.05);光镜观察到珠子参组小鼠肿瘤组织周围有大量的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珠子参组癌细胞胞质浓染,核固缩,线粒体明显减少;FCM分析显示,珠子参低浓度和高浓度组与模型组相比G_0-G_1期(35.73%±5.90%,33.78%±6.12% vs 36.59%±2.61%)和S期细胞(42.51%±9.85%,50.48%±3.28% vs 52.46%±2.76%)减少,而G_2-M期细胞(21.76%±7.02%,15.73%±6.91% vs 10.96%±2.75%,均P<0.01)和凋亡细胞(26.88%±1.22%,27.69%±0.21% vs 9.45%±0.14%,均P<0.01)增加.结论:珠子参对H_(22)肝癌小鼠具有良好的抑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珠子参阻止G_2-M期细胞转换而影响癌细胞在细胞周期中的进程,干扰S期DNA合成以及诱导小鼠肝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子参 肝癌H22细胞株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周期
下载PDF
三氯异氰尿酸对微生物杀灭效果的试验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进沛 徐书显 +1 位作者 刘卫 张文勤 《医学动物防制》 2000年第11期574-576,共3页
对所研制的三氯异氰尿酸进行了杀菌效果观察。结果表明,以三氯异氰尿酸含25mg/L有效氯溶液对大肠杆菌作用15min,以含25mg/L有效氯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min,以含250mg/L有效氯溶液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作用10min,杀灭率达100%... 对所研制的三氯异氰尿酸进行了杀菌效果观察。结果表明,以三氯异氰尿酸含25mg/L有效氯溶液对大肠杆菌作用15min,以含25mg/L有效氯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min,以含250mg/L有效氯溶液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作用10min,杀灭率达100%。用含250mg/L有效氯溶液的棉球擦拭人工污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台面并作用2min,对大肠杆菌杀灭率达98.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异氰尿酸 微生物 杀灭效果 杀菌作用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杆菌 黑色变种
下载PDF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葵花 高亚迪 《辽宁农业科学》 2009年第3期44-46,共3页
马铃薯野生种具有丰富的抗性目的基因,但因其与栽培种之间的胚乳平衡数不同而很难通过有性杂交把目的基因导入到栽培品种中。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实现将野生种的目的基因导入到栽培品种中,从而创造新种质、获得新品种。本文通过将有关文... 马铃薯野生种具有丰富的抗性目的基因,但因其与栽培种之间的胚乳平衡数不同而很难通过有性杂交把目的基因导入到栽培品种中。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实现将野生种的目的基因导入到栽培品种中,从而创造新种质、获得新品种。本文通过将有关文献和本人的实验数据相结合,主要对马铃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原生质体融合体的筛选以及抗性标记因子图谱等领域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育种 原生质体 融合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