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盘龙河流域近45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平 任宾宾 +1 位作者 刘红楠 易超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7-114,共8页
应用线性趋势法、方差分析和M-K检验法就盘龙河流域1961—2005年的气温和降水进行了变化趋势、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突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近45a来年均温呈上升趋势,与其他季节相比,冬季增温趋势显著,幅度最大,气温倾向率为0.232... 应用线性趋势法、方差分析和M-K检验法就盘龙河流域1961—2005年的气温和降水进行了变化趋势、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突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近45a来年均温呈上升趋势,与其他季节相比,冬季增温趋势显著,幅度最大,气温倾向率为0.232℃/10a;年降水量与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降水量倾向率均未通过95%的信度检验;气温和降水量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显著;气候突变时段多集中于20世纪60至70年代和90年代以后,主要表现为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降温突变和降水量增加突变,90年代以后以增温突变和降水量减少突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河流域 气温 降水 变化特征
下载PDF
云南省盘龙河流域河流输沙率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丁文荣 周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4-356,359,共4页
对云南省盘龙河流域55年来的河流输沙率进行复值Morlet小波变换,通过分析输沙率变化的小波变换结果研究其多时间尺度特征。结果表明:盘龙河流域悬沙输移率从1951年以来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有4、7、22年的振荡周期... 对云南省盘龙河流域55年来的河流输沙率进行复值Morlet小波变换,通过分析输沙率变化的小波变换结果研究其多时间尺度特征。结果表明:盘龙河流域悬沙输移率从1951年以来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有4、7、22年的振荡周期,其中22年的振荡周期最为明显,贯穿整个研究时段,而4、7年时间尺度却局部性特征很强。以小波系数实部图上的零点作为判据,且以主要周期附近的小波系数实部值进行突变分析得知,对应于4年尺度的突变有27年,7年尺度的突变有16年,22年尺度的突变有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输沙率 复值Morlet小波变换 多时间尺度 云南省盘龙河流域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盘龙江流域产流过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杨丽萍 邹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6-40,45,共6页
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在盘龙江流域的水文过程模拟的基础上,分别采用1994、2000、2008年土地利用数据来定量评价盘龙江流域1994-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文过程影响。结果表明:①1994-2008年,在林地、农业... 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在盘龙江流域的水文过程模拟的基础上,分别采用1994、2000、2008年土地利用数据来定量评价盘龙江流域1994-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文过程影响。结果表明:①1994-2008年,在林地、农业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草地、水域、裸地面积增加的影响下,盘龙江流域单位面积的侧向流和基流分别降低7.08和4.25 mm;地表径流、实际蒸发和潜在蒸发分别增加13.69、2.51和2.20 mm;径流总量共增加2.36 mm。②地表径流和侧向流与实际蒸发、潜在蒸发及径流总量相比,前者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在雨季更为敏感,而后者则表现在旱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SWAT模型 水文通量 盘龙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流域不透水表面扩张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桂林 王保云 +3 位作者 杨昆 刘涛 杨玉莲 苏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4期111-116,共6页
[目的]揭示驱动盘龙江流域不透水表面扩张的影响因子,以及影响因子各属性值对不透水表面扩张的影响程度,并在分析驱动机制的基础上,模拟预测盘龙江流域的扩张趋势,为流域生态建设合理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empster—Shafer(D—S)证... [目的]揭示驱动盘龙江流域不透水表面扩张的影响因子,以及影响因子各属性值对不透水表面扩张的影响程度,并在分析驱动机制的基础上,模拟预测盘龙江流域的扩张趋势,为流域生态建设合理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来描述和融合多种空间数据,在已有的不透水表面(impervious surfaces,IS)信息与多种空间数据的量关系的基础上,采用数据驱动方法分配基本概率函数(basic probability assignment,BPA)。经过定义多种空间数据的BPA函数,然后采用D—S证据理论的融合规则融合多个BPA函数以获取研究区域IS的信任函数、不信任函数、不确定函数、似真函数。[结果]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距水系距离,人口密度,GDP,IS邻域单元数,坡度,高程驱动因子对盘龙江流域不透水表面的扩张影响比较大,而坡向对不透水表面扩张的影响程度变化不明显。不透水表面扩张模拟的精度达到78.04%。[结论]采用D—S证据理论方法来描述空间数据和融合多种空间数据具有比传统逻辑回归模型更好的分析和预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证据理论 不透水表面 GIS 盘龙江流域
下载PDF
云南盘龙河流域1961-2013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平 程清平 +1 位作者 王丛 伙国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6期53-59,共7页
为了合理利用盘龙河流域光照资源,利用流域内麻栗坡气象站1961-2013年逐月日照时数、气温、降水量等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Morle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该流域年和各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 为了合理利用盘龙河流域光照资源,利用流域内麻栗坡气象站1961-2013年逐月日照时数、气温、降水量等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Morle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该流域年和各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盘龙河流域年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倾向率为7.44h/10a,53年来增加了39.4h,各季变化有所不同,春(-4.04h/10a)、冬(-1.513h/10a)季呈减少趋势,夏(6.612h/10a)、秋(6.78h/10a)季呈增加趋势;春、夏、秋季突变点分别为1994、1981、1979年;年、春、夏、季、冬季日照时数分别存在28、28、28、27、27年的主周期变化;气温的显著升高可能是年日照时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河流域 日照时数 变化特征
下载PDF
盘龙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对径流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易琦 王瑞芳 +3 位作者 窦小东 岳鹏翼 李嘉旺 李蒙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6-131,共6页
以盘龙江流域为研究区,运用SWAT模型,通过设置不同极端土地利用情景,定量分析流域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产流的贡献顺序,以及流域内植被覆盖变化对径流过程的具体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流域补水工程、丰枯水期径流等对盘龙江径流的影响。结... 以盘龙江流域为研究区,运用SWAT模型,通过设置不同极端土地利用情景,定量分析流域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产流的贡献顺序,以及流域内植被覆盖变化对径流过程的具体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流域补水工程、丰枯水期径流等对盘龙江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内林地、草地和耕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对河川径流的产流贡献为:耕地最强,草地稍次之,但与耕地对径流形成的影响程度大体相当,而林地最弱;(2)2007-2014年间,盘龙江流域植被覆盖结构变化显著。其中,林地面积下降了7.31%,草地与城镇建设用地则分别增加了5.05%、2.82%,减少的林地绝大部分转化为了草地和城镇建设用地,林地与草地、城镇用地构成的此消彼长虽然增强了流域的产汇流作用,但却加剧了径流的年内变化,弱化了流域植被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3)补水工程运行后,盘龙江年径流在2014年呈现较大增长,与2007-2013年的逐年减少趋势截然相反,且枯水期的径流增加量明显高于丰水期,径流调节作用明显。(4)枯水期径流量的变化是2007-2014年盘龙江年径流量趋势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径流过程 盘龙江流域
下载PDF
用小波神经网络耦合模型预测流域年均产沙量 被引量:1
7
作者 丁文荣 周跃 周晓路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78,共5页
引入小波神经网络耦合模型对流域年均产沙量进行了定量研究。由于流域的地质、地貌、土壤在一定时间尺度内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选出年降雨量、年均气温、年径流量、大雨降雨量、暴雨降雨量、蒸发量、日照时数和汛期降雨量等8个要素作为... 引入小波神经网络耦合模型对流域年均产沙量进行了定量研究。由于流域的地质、地貌、土壤在一定时间尺度内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选出年降雨量、年均气温、年径流量、大雨降雨量、暴雨降雨量、蒸发量、日照时数和汛期降雨量等8个要素作为模型的气候水文输入因子,而以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水库库容、修建公路、水土保持面积、裸地面积、年采矿量及年末总人口等8个要素作为模型的人类活动输入因子,对流域年均产沙量进行了定量建模预测。结果表明:小波神经网络耦合模型不仅拟合精度高,而且预测效果好,为流域产沙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均产沙量 小波神经网络耦合模型 盘龙河流域 预测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盘龙江流域径流模拟 被引量:5
8
作者 杨丽萍 邹进 潘锋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9-23,81,共6页
为了给日后的滇池治理和昆明市水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依据,以昆明市区的盘龙江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SWAT模型对该流域的径流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加载流域的DEM、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数据到SWAT模型,选定1999—2004年为模型参数率定期,2005—2... 为了给日后的滇池治理和昆明市水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依据,以昆明市区的盘龙江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SWAT模型对该流域的径流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加载流域的DEM、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数据到SWAT模型,选定1999—2004年为模型参数率定期,2005—2007年为模型验证期,对松华坝以上流域和以下流域分别进行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松华坝以上区间流域的模拟相关系数R2在0.83以上,Ens在0.80以上;松华坝以下区域的模拟相关系数R2在0.70以上,Ens在0.58以上。即该模型对盘龙江流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为盘龙江流域在不同土地利用的条件下对流域的水量、水质、泥沙进行模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模拟 SWAT模型 盘龙江流域
下载PDF
盘龙河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付奔 李代华 +2 位作者 雷腾云 王葵 高瑞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0-727,共8页
【目的】研究盘龙河流域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基于盘龙河流域19个雨量站1978—2016年的日降水数据,根据百分位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选择年极端降水量、降水时间和降水强度3个指标,利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小波变换及EO... 【目的】研究盘龙河流域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基于盘龙河流域19个雨量站1978—2016年的日降水数据,根据百分位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选择年极端降水量、降水时间和降水强度3个指标,利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小波变换及EOF分析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时间上,过去40年盘龙河流域的极端降水量、降水时间和降水强度均呈上升趋势并在2012年发生突变;极端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存在约6 a、9 a和15 a的周期变化,降水强度存在7 a和15~17 a的周期变化,15 a为3个指标的主周期。空间上,年极端降水量主要表现为全区一致型,极端降水时间和降水强度除个别站外也表现为全区一致型,总体上3个指标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变化特征。【结论】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盘龙河流域尤以其南边未来的洪涝灾害更加严峻,给盘龙河流域的防洪减灾带来挑战,需进一步提高灾害风险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河流域 极端降水量 降水时间 降水强度 时空特征
下载PDF
盘龙河流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10
作者 郭文雅 李代华 +3 位作者 王葵 范德方 覃信龙 王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0期224-231,共8页
利用盘龙河流域22个雨量站1978—2018年的降水量观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克里金插值法、3年滑动平均法、降水距平法、降水累积距平法对近41年来该流域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41年来盘龙河流域降... 利用盘龙河流域22个雨量站1978—2018年的降水量观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克里金插值法、3年滑动平均法、降水距平法、降水累积距平法对近41年来该流域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41年来盘龙河流域降水量呈明显增加趋势的是年及夏季、冬季,而在春季、秋季的降水量则相对较少;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少的趋势;在周期上,年降水量存在5个不同的主振荡周期,而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降水量均存在3个主振荡周期;年际变化上,年、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倾向率分别为-6.19、-5.00和-14.00 mm/10 a,其中在夏季和冬季倾向率分别为8.75、6.27 mm/10 a,降水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变化特征 空间分布 盘龙河流域
下载PDF
近20年昆明盘龙江流域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雯 林军 李瑞敏 《园林》 2022年第2期100-106,共7页
流域是人口与城市集中分布的区域,与人类的生存及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基于昆明盘龙江流域2000年、2007年、2013年和2020年4期遥感影像,定量分析流域近20年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林地一直是盘龙江流域的主要用地类... 流域是人口与城市集中分布的区域,与人类的生存及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基于昆明盘龙江流域2000年、2007年、2013年和2020年4期遥感影像,定量分析流域近20年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林地一直是盘龙江流域的主要用地类型,研究期内建设用地一直处于增长状态,林地面积前期持续减少,2013年之后由于相关保护政策的实施,面积有所增加;(2)各用地类型之间的转换较为频繁,林地转出面积最多,在2013年后转出量明显减少;(3)各类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均有所增加,建设用地的形状日趋复杂,2000—2007年其最大斑块指数快速增加,呈连片分布的趋势;(4)林地和耕地是研究区的景观基质,整体景观异质性较好,20年间流域整体连通性有所降低,但2013年以来这种趋势得到遏制,生态环境呈好转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景观演变 盘龙江流域
下载PDF
昆明市盘龙江流域生态质量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娟 李开兵 +1 位作者 张金辉 周伍光 《江西科学》 2022年第4期690-695,728,共7页
生态质量评估对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选用昆明市盘龙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88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遥感生态指数对盘龙江流域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988—2020年盘... 生态质量评估对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选用昆明市盘龙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88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遥感生态指数对盘龙江流域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988—2020年盘龙江流域生态质量等级总体上以较差、中和良为主,3个等级所占面积比例达到85%以上;1988—2020年盘龙江流域总体生态质量退化的面积比例最高,占42.84%,表明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发展,盘龙江流域总体的生态质量与1988年相比质量变差;盘龙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生态质量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林地的遥感生态指数最高,耕地与水域次之,未利用地相对最低;坡度小的地区,因易于开发受人类影响较大,生态质量较差,而坡度大的地区,生态质量较好。研究结果能为全面认识盘龙江流域生态质量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江流域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评价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面积-高程积分值的喀斯特地貌演化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丁智强 王平 李玉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46-1557,共12页
洼地是喀斯特地形分化的元地形,定量化阐述洼地与整体地貌之间的协同演化对于揭示喀斯特地貌空间结构差异及其差异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将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地形分析与戴维斯地貌循环论、面积-高程法结合,以盘龙河-泸江喀斯... 洼地是喀斯特地形分化的元地形,定量化阐述洼地与整体地貌之间的协同演化对于揭示喀斯特地貌空间结构差异及其差异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将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地形分析与戴维斯地貌循环论、面积-高程法结合,以盘龙河-泸江喀斯特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从古夷平面向阶梯状地形格局转变背景下喀斯特地貌的分异规律及其动力学机制。结果显示:1)从上游、中游到下游,洼地的数量分别为8145个、5636个、1883个,平均密度分别为1.96个/km^(2)、1.23个/km^(2)、0.61个/km^(2),平均深度分别为22.6 m、34.9 m、12.8 m;峰丛数量分别为9094个、7281个、5710个,平均密度分别为2.19个/km^(2)、1.59个/km^(2)、1.86个/km^(2),平均高度分别为29.3 m、47.8 m、26.1 m。2)从流域汇口到源头可划分为堆积孤丘平原、构造侵蚀花岗岩中山、斜坡峰丛谷地、溶原缓丘-断陷盆地和构造溶蚀亚高山这5个地貌区,对应的平均坡度分别为16.8°、23.5°、22.4°、12.5°、19.8°,平均起伏度分别为311 m、605 m、393 m、170 m、323 m。3)流域平均面积-高程积分值为0.352,洼地平均积分值为0.508,属溶原背景下的回春型壮年晚期地貌,5个地貌区的区域面积-高程积分值分别为0.147、0.425、0.510、0.355、0.397,洼地面积-高程积分值分别为0.116、0.302、0.598、0.481、0.278。反映高原隆升形成的梯级坡降奠定了盘龙河-泸江流域差异性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础,即海拔梯度上的结构动力学和水系发育带来的流域汇流、侵蚀溶蚀顺水力坡度变化,具体过程是洼地的发育和合并。从区域积分值和洼地积分值的大小关系,结合各地貌区内的海拔、坡度、起伏度特征和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认为当洼地面积-高程积分值大于区域面积-高程积分值时,洼地强烈新生和扩张,地貌向起伏度增大的青年期发展;反之洼地发育减弱或停滞,地貌向夷平蚀低的准平原化发展。由此可见,洼地面积-高程积分值可作为喀斯特区地貌演化动力增强或减弱的定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演化 地貌循环论 洼地 面积-高程积分值 盘龙河-泸江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