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CB1介导HDAC非选择性抑制剂panobinostat耐药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窦永海 高晓丽 《天津药学》 2022年第4期12-19,共8页
目的:探究ABCB1介导非选择性HDAC抑制剂panobinostat(PBST)在肿瘤细胞中耐药的机制。方法:以KB-3-1、SW620、HEK293/pcDNA3.1以及其对应的耐药细胞株KB-C2、SW620/Ad300、HEK293/ABCB1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MTT法评价panobinostat对上述... 目的:探究ABCB1介导非选择性HDAC抑制剂panobinostat(PBST)在肿瘤细胞中耐药的机制。方法:以KB-3-1、SW620、HEK293/pcDNA3.1以及其对应的耐药细胞株KB-C2、SW620/Ad300、HEK293/ABCB1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MTT法评价panobinostat对上述细胞系中的增殖抑制活性,并利用基于MTT的逆转实验评价已报道的ABCB1逆转药物对PBST的耐药逆转效果。将PBST作用于耐药细胞,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BCB1蛋白表达情况。并通过免疫荧光法探究PBST对耐药细胞中ABCB1质膜定位的影响。以氚标记的紫杉醇为探针评价PBST在上述细胞中蓄积水平的差异。通过钒敏感的ATP酶活性实验探究PBST对ABCB1的ATP酶活性影响,并采用计算机辅助分子对接模拟PBST和ABCB1活性口袋的结合情况。结果:PBST的抗肿瘤活性在肿瘤多药耐药细胞中显著下调,已报道的ABCB1逆转药物,如verapamil、ibrutinib、nilotinib、lapatinib以及erlotinib,均可不同程度地逆转PBST耐药。在PBST处理后,肿瘤多药耐药细胞中ABCB1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但ABCB1的质膜定位未发生显著改变。PBST作用于KB-C2细胞可显著增加氚标紫杉醇的蓄积水平,但不改变亲本细胞KB-3-1中的蓄积。此外,PBST上调ABCB1的ATP酶活性,并可与ABCB1活性口袋稳定结合。结论:PBST可通过上调ABCB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下调其药物蓄积,介导其耐药,联合ABCB1抑制剂是潜在的逆转耐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obinostat 肿瘤耐药 ABC转运蛋白B1亚家族 药物蓄积
下载PDF
Panobinostat改善SD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观察
2
作者 张加星 张业斌 吴力强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092-1096,共5页
目的观察在SD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中,Panobinostat抑制HDAC(LBH589)对早期脑损伤的作用。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0只)、出血组(10只)、出血+Vehicle组(20只),出血+Panobinostat注射组和药物注射组(20只),于SAH... 目的观察在SD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中,Panobinostat抑制HDAC(LBH589)对早期脑损伤的作用。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0只)、出血组(10只)、出血+Vehicle组(20只),出血+Panobinostat注射组和药物注射组(20只),于SAH造模前24 h分别行侧脑室立体定位注射给药,在术前12 h、术后12 h和24 h分别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然后取半球脑组织测脑水含量,或者进行灌注,取出脑组织的额叶和颞叶皮层,利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H3及Ac-H3K27的乙酰化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和出血组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00,P=0.007);出血组脑水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29,P=0.019)。在成功SAH造模的SD大鼠进行分组,给药组额叶及颞叶皮层组织中的Ac-H3K27水平较Vehicle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50,P=0.000);给药组脑水含量较Vehicle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11,P=0.020);给药组较Vehicle组的神经损伤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60,P=0.011);相关性分析表明H3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Ac-H3K27)与其神经缺损评分分值呈负相关(r=-0.585,P=0.046)。结论在SD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脑损伤动物模型中,Panobinostat抑制HDAC可显著改善神经行为,缓解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损伤 panobinostat(LBH589)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酶抑制剂 神经元 细胞凋亡 乙酰化作用 动物
原文传递
帕比司他对人未分化甲状腺癌ARO细胞增殖、凋亡及转移的影响
3
作者 樊丽 李洋 +2 位作者 周建文 陈宏月 许景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4期4-7,38,共5页
目的 探讨帕比司他对人未分化甲状腺癌ARO细胞增殖、凋亡和转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ARO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帕比司他低、中、高剂量(2、4、8μmol/L)组进行实验,采用MTT法检测帕比司他对ARO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划痕实验... 目的 探讨帕比司他对人未分化甲状腺癌ARO细胞增殖、凋亡和转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ARO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帕比司他低、中、高剂量(2、4、8μmol/L)组进行实验,采用MTT法检测帕比司他对ARO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帕比司他对ARO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帕比司他对ARO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P <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ARO细胞迁移能力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ARO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2、4、8μmol/L组BAX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 <0.05)、BCL-2和MMP9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均降低(P <0.05);与2、4μmol/L组比较,8μmol/L组BAX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 <0.05)、BCL-2和MMP9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均降低(P <0.05)。结论 帕比司他可促进ARO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比司他 人未分化甲状腺癌 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 B淋巴细胞瘤-2
下载PDF
LBH589或联合多烯紫杉醇对人卵巢癌OVCAR-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晁宏图 邓君丽 +1 位作者 马一鸣 王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或联合多烯紫杉醇(DTX)对人卵巢癌OVCAR-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LBH589、DTX或两者联合处理OVCAR-3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台盼兰、吖啶橙溴化乙啶... 目的:探讨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或联合多烯紫杉醇(DTX)对人卵巢癌OVCAR-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LBH589、DTX或两者联合处理OVCAR-3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台盼兰、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caspase-3、caspase-7、bcl-2、bax蛋白水平。结果:LBH589、DTX均能抑制OVCAR-3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小剂量LBH589联合DTX作用更强。经Calcusyn软件分析证明两者联合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发现caspsae-3、PARP-85kD剪切蛋白增加,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caspase-7无明显变化。结论:LBH589、DTX能抑制OVCAR-3细胞增殖,诱导凋亡,两者联合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H589 卵巢癌 多烯学杉醇 联合治疗 凋亡
下载PDF
Al-Akidi Therapeutic Protocol for Severe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Covid-19:Potential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by Levofloxacin and Vitamin D3 and Zinc(Part 1)
5
作者 Shakir Mahmood Alwan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 CAS 2022年第4期105-119,共15页
Background:The emergence of Coronavirus SARS-CoV-2 evoked an unprecedented threat globally.Ever since the spread of this pandem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trials have concentrated on the repurposing of already exciting F... Background:The emergence of Coronavirus SARS-CoV-2 evoked an unprecedented threat globally.Ever since the spread of this pandem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trials have concentrated on the repurposing of already exciting FDA drugs to find a successful candidate to combat Covid-19.Objective: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pose a therapeutic protocol that may have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treat the severe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coronavirus.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protocol(Al-Akidi Therapeutic Protocol,A-TP)is highly recommended,as there are several scientific evidences that support this trusted protocol to be of great potential.Methods and Materials:This A-TP includes the use of one of the respiratory Fluoroquinolones(Levofloxacin or Moxifloxacin)in doses of 500 mg twice daily for 7-10 days,together with high doses of Vitamin D3(10000 IU/day)and Zinc(50 mg daily)for few weeks.This protocol is based on the previous antiviral activity of those Fluoroquinolones towards few viruses,the poten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n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nd high available concentrations in the lungs.It is also based on molecular docking of Levofloxacin and Moxifloxacin on various viral enzymes.Results:Molecular docking showed encouraging and very interesting docking scores and binding affinity of Levofloxacin and Moxifloxacin to certain viral enzymes,such as,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3-Cysteine-Like protease,Neuraminidase,Replicase polyproteins and Trans-Membrane Protease Serine 2 inhibitor(TMPRSS2).The highly expected clinical results of using this protocol are:reduce infection,control of temperature,improve breathing with less dependent on supplemented oxygen,and remarkable reduction of th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storm,and hence,reduce hospitalization and mortality.Conclusion:Levofloxacin is highly recommended in managing the severe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Corona virus and has a remarkable re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storm as an immuomodulating agent.Levofloxacin is superior in this protocol over Moxifloxacin,due to its high excretion(≤83%)as unchanged through the kidneys,while Moxifloxacin is only 20%is excreted unchanged.It is an extra advantage of Levofloxacin to manage coronavirus in the kidneys.High doses of Vitamin D3 and Zinc are very useful to provide additional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mbat Corona virus.Therefore,the use of this A-TP is highly and strongly recommended,as it serves the full requirements for excellent and potential therapy for the severe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Covid-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LEVOFLOXACIN MOXIFLOXACIN ACE2 DOCKING PROTOCOL viral enzymes 3CL pro-1 Camostat panobinostat Oseltamivir acid
下载PDF
抗癌药帕比司他
6
《药学进展》 CAS 2007年第9期430-430,共1页
关键词 帕比司他 panobinostat 抗癌药
下载PDF
ABCG2过表达促进HDAC泛抑制剂帕比司他治疗抵抗
7
作者 窦永海 高晓丽 《天津药学》 2022年第5期1-8,共8页
目的:探究帕比司他和多药耐药(MDR)相关的ATP结合盒亚家族G成员Ⅱ(ABCG2)的相互作用。方法:通过MTT细胞增殖及耐药逆转实验、Western blot实验、同位素标记的药物蓄积实验、ATP酶活性实验、计算机辅助分子对接模拟探究ABCG2对帕比司他... 目的:探究帕比司他和多药耐药(MDR)相关的ATP结合盒亚家族G成员Ⅱ(ABCG2)的相互作用。方法:通过MTT细胞增殖及耐药逆转实验、Western blot实验、同位素标记的药物蓄积实验、ATP酶活性实验、计算机辅助分子对接模拟探究ABCG2对帕比司他耐药的作用。结果:细胞增殖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抗肿瘤药物诱导的和转染ABCG2的肿瘤MDR细胞中,帕比司他的增殖抑制活性受限,并且已报道的ABCG2转运蛋白抑制剂可上调上述细胞模型对帕比司他的敏感性。机制研究表明,帕比司他显著抑制ABCG2介导的药物外排功能,并反过来影响其他ABCG2底物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此外,帕比司他显著上调ABCG2蛋白的表达水平,介导肿瘤细胞对ABCG2底物药物的抵抗力增强。ATP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帕比司他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激活ABCG2的ATP酶活性。计算分子对接分析与ATP酶实验结果相结合,提示帕比司他与ABCG2的药物结合空腔相互作用,表现为ABCG2的活性底物。结论:帕比司他可与ABCG2相互作用,而ABCG2转运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会减弱其在肿瘤细胞中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比司他 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 ATP结合盒亚家族G成员Ⅱ 药物蓄积与外排
下载PDF
帕比司他靶向ARL4C抑制肾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研究
8
作者 杨志云 王雪莉 田秀岭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69-1572,共4页
目的探讨帕比司他通过靶向ADP核糖基化因子样蛋白4C(ARL4C)对肾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将肾癌细胞株786-O分为空白组(用磷酸盐缓冲溶液干预)、实验组(用50 nmol·L^(-1)帕比司他干预)、空载体组(先转染空载体,然后用磷... 目的探讨帕比司他通过靶向ADP核糖基化因子样蛋白4C(ARL4C)对肾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将肾癌细胞株786-O分为空白组(用磷酸盐缓冲溶液干预)、实验组(用50 nmol·L^(-1)帕比司他干预)、空载体组(先转染空载体,然后用磷酸盐缓冲溶液干预)、过表达组(先转染ARL4C过表达载体,然后用磷酸盐缓冲溶液干预)、联合组(先转染ARL4C过表达载体,然后用50 nmol·L^(-1)帕比司他干预)。用噻唑蓝法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水平,用酶标仪检测细胞内胆固醇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RL4C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空白组、实验组、空载体组、过表达组和联合组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00±0)%、(61.08±5.82)%、(101.22±5.92)%、(121.94±6.63)%和(101.78±6.87)%,迁移率分别为(44.59±2.49)%、(29.02±2.09)%、(42.75±2.42)%、(54.19±3.05)%和(41.91±2.75)%,侵袭能力分别为(264.50±6.52)、(182.70±5.83)、(257.80±7.91)、(322.40±8.27)和(266.80±8.15)个,胆固醇水平分别为(72.48±6.21)、(36.48±3.44)、(73.89±5.91)、(89.21±8.89)和(73.06±6.92)mmol·L^(-1),ARL4C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23±0.22、0.24±0.08、1.27±0.25、1.67±0.38和1.27±0.25,ARL4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6±0.03、0.17±0.04、1.03±0.05、1.37±0.18和1.05±0.08。实验组的上述指标和空白组比较,过表达组的上述指标与空白组和空载体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帕比司他通过下调ARL4C表达,降低细胞内胆固醇水平,从而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比司他 ADP核糖基化因子样蛋白4C 肾癌 细胞增殖 胆固醇
原文传递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甲磺酸普依司他对套细胞淋巴瘤的体内外抗肿瘤药效学评价
9
作者 陶雅丽 裴和颖 +3 位作者 王方 白鹏 陈俐娟 牛挺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51-59,共9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甲磺酸普依司他(PM)对套细胞淋巴瘤(MCL)细胞系的抗增殖活性,以及对MCL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选择MCL细胞系Jeko-1和Granta-519,以及非肥胖糖尿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甲磺酸普依司他(PM)对套细胞淋巴瘤(MCL)细胞系的抗增殖活性,以及对MCL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选择MCL细胞系Jeko-1和Granta-519,以及非肥胖糖尿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梯度PM原料药(PMF,终浓度分别为0.1、0.3、0.5、1.0、2.0、4.0 nmol/L)和同浓度帕比司他(LBH589)分别处理Jeko-1,采用不同浓度梯度PMF(终浓度分别为0.4、0.8、1.6、3.1、6.3、12.5 nmol/L)和同浓度LBH589分别处理Granta-519。加药孵育120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建立Jeko-1 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按照给药种类和剂量将其分为PM 2.5 mg/kg组(n=7)、PM 5 mg/kg组(n=7)、PM 10 mg/kg组(n=7)、LBH58910 mg/kg组(n=6)和溶剂对照组(n=7)。于给药第21天时,观察各组小鼠的相对肿瘤抑制率(T/C)、瘤重及肿瘤生长抑制率。不同组别间瘤重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浓度PMF和LBH589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动物实验方案的设计获得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动物实验中心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符合国际通行的实验动物使用规范。结果①加药孵育120 h后,PMF和LBH589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Jeko-1和Granta-519的细胞增殖。除终浓度为0.1、0.3 nmol/L的PMF与同浓度LBH589相比外,其余各终浓度PMF对Jeko-1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同浓度LBH589,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终浓度为0.5、1.0、2.0、4.0 nmol/L PMF比同浓度LBH589:F=311.4、39470.4、1232.7、4575.4,P=0.03、<0.0001、=0.001、<0.0001)。Jeko-1中PMF的IC50值为(366.8±3.4)pmol/L,低于LBH589的(1570.0±51.6)pmol/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7.4,P<0.0001)。不同终浓度PMF对Granta-519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同浓度LBH589,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终浓度为0.4、0.8、1.6、3.1、6.3、12.5 nmol/L PMF比同浓度LBH589:F=15.8、190.0、172.1、314.5、741.5、236.8,P=0.028、=0.001、=0.001、<0.0001、<0.0001、=0.001)。Granta-519中PMF的IC50值为(2.9±0.1)nmol/L,低于LBH589的(7.4±0.4)nmol/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6.4,P<0.0001)。②PM 2.5、5、10 mg/kg和LBH58910 mg/kg组小鼠d21(给药9次)时,T/C值分别为58.6%、26.0%、16.6%、24.1%,治疗有效。③d21(给药9次)时,PM 2.5、5、10 mg/kg和LBH58910 mg/kg组小鼠的瘤重分别为(2.1±0.4)g、(0.9±0.2)g、(0.9±0.2)g、(1.4±0.4)g,均低于溶剂对照组的(3.7±0.7)g,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2、78.1、83.4、36.7,P<0.002、0.0001、0.0001、0.0001),PM 5、10 mg/kg组小鼠瘤重均低于LBH58910 mg/kg组,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8.3、10.3,P=0.015、0.008)。除PM 2.5 mg/kg组(38.0%)外,PM 5、10 mg/kg和LBH58910 mg/kg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3.8%、74.4%、58.0%,均治疗有效。结论PM作为一种新型高选择性HDACi,在MCL细胞系的抗细胞增殖作用明显,并优于已上市的LBH589,其在皮下移植瘤模型小鼠体内也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膜细胞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疾病模型 动物 甲磺酸普依司他 帕比司他
原文传递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新药帕比司他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业欣 朱珠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81-1085,共5页
综述帕比司他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治疗前期至少2种治疗方案(硼替佐米联合免疫调节剂)失败的多发性骨髓瘤(MM)的新治疗方案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评价和安全性。本品作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对复发/难治型MM具... 综述帕比司他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治疗前期至少2种治疗方案(硼替佐米联合免疫调节剂)失败的多发性骨髓瘤(MM)的新治疗方案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评价和安全性。本品作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对复发/难治型MM具有较高活性。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本品对MM有很好的疗效,但需关注其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相互作用。帕比司他可增加无进展生存期(PFS)并且更益于MM治疗,是MM患者的又一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比司他 多发性骨髓瘤 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Remodeling “cold”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via epigenetic-based therapy using targeted liposomes with in situ formed albumin corona 被引量:1
11
作者 Yang He Yuefei Fang +7 位作者 Meng Zhang Yuge Zhao Bin Tu Mingjie Shi Bahtiyor Muhitdinov Akmal Asrorov Qin Xu Yongzhuo Huang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2057-2073,共17页
There is a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epigenetic regulation,cancer metabolism,and immunology.The combination of epigenetic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provides a promising avenue for cancer management.As an epigenetic reg... There is a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epigenetic regulation,cancer metabolism,and immunology.The combination of epigenetic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provides a promising avenue for cancer management.As an epigenetic regulator of histone acetylation,panobinostat can induce histone acetylation and inhibit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as well as regulate aerobic glycolysis and reprogram intratumoral immune cells.JQ1 is a BRD4 inhibitor that can suppress PD-L1 expression.Herein,we proposed a chemo-free,epigenetic-based combination therapy of panobinostat/JQ1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A novel targeted binary-drug liposome was developed based on lactoferrin-mediated binding with the LRP-1 receptor.It was found that the tumor-targeted delivery was further enhanced by in situ formation of albumin corona.The lactoferrin modification and endogenous albumin adsorption contribute a dual-targeting effect on the receptors of both LRP-1 and SPARC that were overexpressed in tumor cells and immune cells(e.g.,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he targeted liposomal therapy was effective to suppress the crosstalk between tumor metabolism and immune evasion via glycolysis inhibition and immune normalization.Consequently,lactic acid production was reduced and angiogenesis inhibited;TAM switched to an anti-tumor phenotype,and the anti-tumor function of the effector CD8+T cells was reinforced.The strategy provides a potential method for remodeling the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 Epigenetic therapy Immune checkpoint Angiogenesis panobinostat JQ1 LIPOSOME
原文传递
帕比司他对裸鼠体内人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治疗作用
12
作者 杨振 乔师师 +4 位作者 刘洪翔 郜永顺 赵春临 刘涛 张水军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21期34-36,共3页
目的:给予移植了人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裸鼠帕比司他或者联合伊马替尼治疗,评价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将移植了三种不同KIT外显子突变肿瘤的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应用帕比司他或者联合伊马替尼对小鼠治疗12天。在确定的时间点取组织病理... 目的:给予移植了人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裸鼠帕比司他或者联合伊马替尼治疗,评价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将移植了三种不同KIT外显子突变肿瘤的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应用帕比司他或者联合伊马替尼对小鼠治疗12天。在确定的时间点取组织病理,对病理标本进行免疫学处理,观察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帕比司他对肿瘤细胞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联合伊马替尼用药后,肿瘤细胞抑制作用加强,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帕比司他单独治疗的小鼠肿瘤减少了62%,而用伊马替尼单独治疗的小鼠肿瘤缩小了25%。这种肿瘤抑制作用在12天后的联合用药组更为明显,肿瘤萎缩了73%。这四组之间的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减少了细胞的耐药性。结论:帕比司他能够有效地诱导肿瘤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并且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由于帕比司他与伊马替尼联合应用可以克服肿瘤对伊马替尼的耐受作用增强治疗效果,从而为进展期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细胞瘤 帕比司他 伊马替尼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帕比司他的合成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倩 江健安 冀亚飞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25-727,共3页
苯肼与5-氯-2-戊酮经缩合、分子内成环及重排反应得到2-甲基色胺(2),继而和由(E)-4-甲基肉桂酸甲酯(3)与NBS溴化得到的(E)-4-溴甲基肉桂酸甲酯(4)发生N-烷基化反应制得(E)-3-[4-[[2-(2-甲基-1H-吲哚-3-基)乙胺基]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 苯肼与5-氯-2-戊酮经缩合、分子内成环及重排反应得到2-甲基色胺(2),继而和由(E)-4-甲基肉桂酸甲酯(3)与NBS溴化得到的(E)-4-溴甲基肉桂酸甲酯(4)发生N-烷基化反应制得(E)-3-[4-[[2-(2-甲基-1H-吲哚-3-基)乙胺基]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盐酸盐(5)。5与过量的羟胺进行酰胺化反应制得抗肿瘤药帕比司他,总收率约40%(以3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比司他 抗肿瘤药 合成
原文传递
表面疏水性可调控型载药聚合物-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钲 许焕 +2 位作者 卫一丹 张欣 毛世瑞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09-1514,共6页
纳米粒表面疏水性对药物递送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采用自组装法制备表面疏水性可调控型载药纳米粒的可行性。以帕比司他(panobinostat, PNB)为模型药物, Soluplus为载体制备聚合物载药胶束,使用3种单甘油酯,即单油酸甘油酯(glyc... 纳米粒表面疏水性对药物递送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采用自组装法制备表面疏水性可调控型载药纳米粒的可行性。以帕比司他(panobinostat, PNB)为模型药物, Soluplus为载体制备聚合物载药胶束,使用3种单甘油酯,即单油酸甘油酯(glycerly monooleate, GMO)、亚油酸甘油酯(glycerly linoleate, GML)和亚麻酸甘油酯(glycerly linolenate, GMLO)对胶束进行表面改性,得到聚合物-脂质纳米粒,采用玫瑰红法和黏附素法表征改性后得到的纳米粒表面疏水性,考察单甘油酯种类及用量对载药纳米粒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Soluplus载药胶束的粒径77.97±0.78 nm、zeta电位0.44±0.29 mV、包封率99.45%±1.47%、玫瑰红结合常数(K)值0.008±0.002,与黏附素亚粒子共孵育后粒径增幅(I) 7.90±1.41nm,经GMO、GML和GMLO (用量为Soluplus的1%)改性后得到的聚合物-脂质纳米粒表面疏水性均显著增强, K值分别为0.055±0.010、0.050±0.011和0.058±0.008;I值分别为17.37±4.48、22.60±2.10和25.13±3.89 nm。但经GMLO改性后纳米粒的理化性质(粒径81.60±4.52 nm、zeta电位0.77±0.03 mV和包封率99.59%±0.20%)无显著变化。因此,选择GMLO进一步考察其用量为Soluplus的1%~3%时对纳米粒的性质影响,结果表明, GMLO用量对纳米粒的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及体外释放行为均无显著变化,但粒子表面疏水性随GMLO用量增加呈线性增强。本研究表明,自组装法可制备基于Soluplus和GMLO的聚合物-脂质纳米粒,通过改变GMLO与Soluplus用量比可实现对表面疏水性的调控,用于开展纳米粒表面亲疏水性对体系递送过程影响的基础规律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 聚乙烯己内酰胺-聚乙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 帕比司他 表面疏水性 黏附素
原文传递
帕比司他合成工艺研究
15
作者 吴莉华 杨亚华 +2 位作者 刘宏业 张美慧 董金华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75-679,共5页
目的改进帕比司他的合成工艺。方法以对苯二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还原、Knoevenagel-Doebner缩合、酯化、氯代反应合成关键中间体(E)-3-[4-(氯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以苯肼和5-氯-2-戊酮为原料制备中间体2-甲基色胺;两个中间体经亲核取代... 目的改进帕比司他的合成工艺。方法以对苯二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还原、Knoevenagel-Doebner缩合、酯化、氯代反应合成关键中间体(E)-3-[4-(氯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以苯肼和5-氯-2-戊酮为原料制备中间体2-甲基色胺;两个中间体经亲核取代、氨解反应合成帕比司他。结果与结论目标物帕比司他的结构经MS和1H-NMR谱确证,纯度为99.51%(HPLC面积归一化法),总收率为32.5%。该路线操作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比司他 (E)-3-[4-(氯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 2-甲基色胺 合成工艺
原文传递
帕比司他对小鼠矽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全尚琨 贺笑笑 +9 位作者 江天 黄翌 高雪慧 张敏 崔洁 马景景 赵晓坤 郝小惠 刘和亮 郭灵丽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6-620,共5页
[背景]矽肺的病理改变主要是大量纤维增生和矽结节的形成。部分矽肺患者肺功能严重受损。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矽肺的方法。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与许多疾病有关,但其在小鼠矽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究组蛋白去乙... [背景]矽肺的病理改变主要是大量纤维增生和矽结节的形成。部分矽肺患者肺功能严重受损。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矽肺的方法。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与许多疾病有关,但其在小鼠矽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帕比司他对二氧化硅诱导小鼠矽肺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28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帕比司他治疗组及帕比司他药物对照组。模型组每天鼻腔滴注100 mg/mL SiO2悬浊液50μL,连续7 d;帕比司他治疗组给予与模型组同样处理外,第8天开始每周给予3次帕比司他腹腔注射(5 mg/kg·d),连续3周;帕比司他药物对照组只给予药物,不作其他处理。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第48天检测小鼠肺功能,并处死所有小鼠。试剂盒检测小鼠肺组织中的羟脯胺酸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和矽结节明显增加,Ⅰ、Ⅲ型胶原的分布明显增多;羟脯胺酸含量[(1 008.43±182.07)mg/g]也较对照组[(566.83±120.22)mg/g]升高;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TGF-β1的含量[分别为(109.97±2.14)、(934.65±68.13)mg/L]相比对照组[(52.62±3.57)、(540.36±1.06)mg/L]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相比,帕比司他治疗组肺组织中矽结节明显减少,羟脯胺酸含量降低至(824.08±94.88)mg/g,Ⅰ、Ⅲ型胶原分布减少;此外,帕比司他还可明显改善矽肺小鼠肺功能,模型组呼吸频率与气道狭窄系数分别为(318.14±9.77)次/min和(2.22±0.41),帕比司他治疗组的分别为(378.95±36.47)次/min和(1.59±0.12);并下调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72.15±8.81)、(765.46±86.99)mg/L]。[结论]帕比司他可以干预小鼠矽肺纤维化的发展,改善矽肺小鼠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帕比司他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帕比司他的合成工艺研究
17
作者 李金花 刘晓飞 +2 位作者 于澍嘉 刘丹 赵临襄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8-390,395,共4页
目的优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帕比司他的合成工艺。方法以苯肼、5-氯-2-戊酮和对甲基肉桂酸为起始原料,经Fischer吲哚合成、酯化、溴代、N-烃基化及氨解5步反应得到帕比司他。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 R、^(13)C-NM R、M ... 目的优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帕比司他的合成工艺。方法以苯肼、5-氯-2-戊酮和对甲基肉桂酸为起始原料,经Fischer吲哚合成、酯化、溴代、N-烃基化及氨解5步反应得到帕比司他。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 R、^(13)C-NM R、M S谱确证,收率为54.2%[以(E)-4-溴甲基肉桂酸甲酯计]。优化后的合成工艺简化了反应操作、缩短了反应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比司他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抗肿瘤活性 工艺改进
原文传递
帕比司他对大鼠骨癌痛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池华 徐浩 +4 位作者 王湘 赵妍 刘焕 郭玉芳 王爽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3123-3126,共4页
目的探讨帕比司他在大鼠骨癌痛模型中的镇痛效应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骨髓腔注射大鼠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按照体重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 目的探讨帕比司他在大鼠骨癌痛模型中的镇痛效应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骨髓腔注射大鼠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按照体重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实验-1组:模型基础上灌胃帕比司他0.5μg·g^(-1);实验-2组:空白对照基础上灌胃帕比司他0.5μg·g^(-1)。均1次/天,连续干预7 d。用动物行为学实验方法检测大鼠干预前后机械缩足阈值(PWT),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大鼠PWT分别为(13.13±2.59),(3.25±1.49),(10.25±1.60)和(13.50±2.82)g;这4组的p-GSK-3β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8±0.05,0.56±0.04,1.14±0.13和1.11±0.10;这4组GFA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04,2.63±0.29,1.79±0.19和1.12±0.13。上述指标: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或实验-1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帕比司他可有效减轻大鼠骨癌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GSK-3β活性、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比司他 骨癌痛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免疫炎症 镇痛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帕比司他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常新驰 倪娜 +3 位作者 曾训庭 石催催 赵宇晗 陈燕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8年第2期I0003-I0007,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仍无治愈方法且复发率很高。帕比司他(panobinostat)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用于治疗MM。本文从HDACi的作用机制与帕比司他的不良反应总结帕比司他对MM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MM)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 帕比司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