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干酪乳杆菌HD1.7高密度培养产细菌素Paracin1.7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炎 房保柱 +1 位作者 平文祥 葛菁萍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4期116-124,共9页
在东北酸菜中发现的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HD1.7发酵液中含有细菌素Paracin1.7,凭借其较广的抑菌谱,有潜力成为新型的食品防腐剂,本研究旨在提高细菌素Paracin1.7的产量。以副干酪乳杆菌HD1.7为出发菌种,利用发酵罐高... 在东北酸菜中发现的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HD1.7发酵液中含有细菌素Paracin1.7,凭借其较广的抑菌谱,有潜力成为新型的食品防腐剂,本研究旨在提高细菌素Paracin1.7的产量。以副干酪乳杆菌HD1.7为出发菌种,利用发酵罐高密度培养进行单因素发酵条件优化和正交试验设计,提高细菌素Paracin1.7的产量。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最佳接种量为3%,最佳接种龄为18 h,最佳装液量为2 L/3.7 L,最佳初始pH 5.5,最佳通气量为0 L/min,最佳转速为400 r/min、最佳培养温度为35℃、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在上述优化条件下,获得的发酵液中细菌素Paracin1.7的效价由优化前的863.01±39.77 AU/mL提高到978.46±7.16 AU/mL,是原始的1.13倍,菌体密度达到1010CFU/mL。通过优化发酵条件,能显著提高副干酪乳杆菌HD1.7生物量及细菌素产量,且为设计和改进高密度培养菌体奠定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HD1.7 高密度培养 细菌素paracin1.7 单因素发酵优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副干酪乳杆菌HD1.7产Paracin1.7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3
2
作者 葛菁萍 由田 +3 位作者 高先军 苑婷婷 孙红兵 平文祥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0-117,共8页
目的:优化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HD1.7发酵产抗菌肽Paracin1.7培养基。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8个因素中筛选显著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最陡爬坡和Box-Behnken设计进行优化,并用JMP7.01软件分析。结果:用Placket... 目的:优化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HD1.7发酵产抗菌肽Paracin1.7培养基。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8个因素中筛选显著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最陡爬坡和Box-Behnken设计进行优化,并用JMP7.01软件分析。结果: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葡萄糖、MgSO4、Mn-SO4,其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6.5685、0.454、0.01052g/L。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下,抗菌肽效价达141.648IU/mL,产量比优化前(74.13IU/mL)提高了1.91倍。结论:副干酪乳杆菌HD1.7产生的抗菌肽Paracin1.7对多种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及酵母菌都有抑制作用,可作为新型食品防腐剂。本研究结果为抗菌肽Paracin1.7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副干酪乳杆菌HD1.7 抗菌肽 优化
原文传递
SCN9A基因突变引起原发性红斑肢痛症1例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孙翠翠 杨赛 +3 位作者 郑航 梁云生 林志淼 陈永锋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 报告1例以双小腿、双足灼痛伴潮红、皮温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原发性红斑肢痛症(PEM),并寻找其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探索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及亲属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遗传皮肤病基因二代测序,并用... 目的 报告1例以双小腿、双足灼痛伴潮红、皮温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原发性红斑肢痛症(PEM),并寻找其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探索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及亲属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遗传皮肤病基因二代测序,并用Sanger测序验证可疑致病基因突变。对该患者予以阿司匹林抗炎,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盐酸美西律片、卡马西平片、局部注射肉毒毒素镇痛,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以及冷却疗法进行综合治疗。结果 在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中检测到SCN9A:NM_002977.3:c.688+142G>A或SCN9A:ENST00000375387.4:c.626G>A(p.Gly209Asp)杂合变异,其姐姐、叔叔2、堂兄检测出相同突变。结合致病基因及临床表现,患者被诊断为PEM。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结论 SCN9A基因的NM_002977.3:c.688+142G>A内含子突变或c.626G>A(p.Gly209Asp)错义突变是本例PEM的致病原因。阿司匹林、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盐酸美西律片、卡马西平片及局部治疗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PEM症状,减少急性发作频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红斑肢痛症 SCN9A基因 Nav1.7通道
下载PDF
凝胶电解质中间层引入和改善Li|LATP电解质界面研究
4
作者 冯杰仪 吴镝 +4 位作者 吴毅强 张雯婷 王中正 朱幸育 刘争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59-64,共6页
LATP(Li_(1.3)Al_(0.3)Ti_(1.7)(PO_(4))_(3))的NASICON型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具有高锂离子电导率,且在空气中的化学稳定性方面优于其他固态电解质,并且其原材料价格低廉,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对锂金属的不稳定性和固|固界面接触问题... LATP(Li_(1.3)Al_(0.3)Ti_(1.7)(PO_(4))_(3))的NASICON型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具有高锂离子电导率,且在空气中的化学稳定性方面优于其他固态电解质,并且其原材料价格低廉,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对锂金属的不稳定性和固|固界面接触问题限制了LATP的应用。本文中通过将凝胶电解质引入Li|LATP界面,这显著降低了界面电阻(对称电池电阻从3680Ω降低到450Ω),改善了界面的接触,对称电池能够在0.2 mA·cm^(-2)的电流密度下稳定循环600 h,并可以在0.3 mA·cm^(-2)的电流密度下稳定循环超过400 h。在固定时间(0.5 h)的变电流循环下能承受2 mA·cm^(-2)的电流密度。以LiFePO_(4)作为正极构筑的全固态全电池在0.1 mA·cm^(-2)的电流密度下循环,其初始放电比容量以及200次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6.18 mAh·g^(-1)和125.48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1.3)Al_(0.3)Ti_(1.7)(PO_(4))_(3) 界面改性 固态电解质 聚合物
下载PDF
PEO-ZnO缓冲层对Li|LATP界面稳定性的研究
5
作者 张雯婷 刘圣奇 +2 位作者 杨晨 张真硕 刘争 《材料科学》 2024年第5期730-737,共8页
钠超离子导体(NASICON)型Li1.3Al0.3Ti1.7(PO4)3 (LATP)由于其高的锂离子电导率、对空气的高稳定性和低成本而成为最有前途的固态电解质之一。然而,由于其与锂金属的高度不相容性,LATP的应用并不广泛。在此,提出了一种简单且方便的涂层... 钠超离子导体(NASICON)型Li1.3Al0.3Ti1.7(PO4)3 (LATP)由于其高的锂离子电导率、对空气的高稳定性和低成本而成为最有前途的固态电解质之一。然而,由于其与锂金属的高度不相容性,LATP的应用并不广泛。在此,提出了一种简单且方便的涂层方法在LATP上构建氧化锌聚合物电解质层(PEO-ZnO|LATP),除了保护LATP外,该界面PEO-ZnO层还能够提高Li离子迁移数,降低Li|LATP界面阻抗,与PEO|LATP相比,引入1 wt.% ZnO的Li|PEO-1ZnO|LATP|PEO-1ZnO|Li对称电池在0.1 mA∙cm−2电流密度下能够稳定循环700 h,而Li|PEO|LATP|PEO|Li对称电池在0.1 mA∙cm−2电流密度下仅循环520 h。组装的全电池LiFePO4|LATP|PEO-1ZnO|Li固态电池在0.1 C倍率下提供154.3 mAh∙g−1的比容量,20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7%。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涂层策略来解决Li|LATP界面副反应问题,并开辟了在固态锂金属电池中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1.3Al0.3Ti1.7(PO4)3 固态电解质 界面缓冲层 锂负极
下载PDF
浓度梯度PEO-LLZTO-LATP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吴毅强 刘圣奇 +4 位作者 杨晨 张真硕 孙浩宁 王积辉 刘争 《材料科学》 2024年第5期705-712,共8页
复合固态电解质因其兼具一定的柔性与机械强度,能够发挥无机固态电解质与有机固态电解质各自的优点使得整体性能得到提升,且可以通过调节各组分的比例使其具备不同的性能。然而,仅靠调节各组分的比例得到的浓度单一的复合固态电解质难... 复合固态电解质因其兼具一定的柔性与机械强度,能够发挥无机固态电解质与有机固态电解质各自的优点使得整体性能得到提升,且可以通过调节各组分的比例使其具备不同的性能。然而,仅靠调节各组分的比例得到的浓度单一的复合固态电解质难以同时满足复合电解质对于负极|电解质与正极|电解质界面的不同需求。因此,为克服单一浓度复合固态电解质存在的局限性,本文通过简单的堆叠与热压工艺,合成得到了无机填料具有浓度梯度分布的PEO-LLZTO-LATP复合固态电解质(GCSE-20LLZTO-50-70LATP),使复合电解质两侧具备不同的电化学性能以分别满足与负极和正极的不同界面需求。梯度结构的设计使复合电解质实现了低无机填料含量的负极侧与Li金属良好的界面接触以及较高的离子电导率(1.01 × 10−4 S∙cm−1),LLZTO在负极侧的采用确保了与Li负极良好的化学相容性,同时高无机填料含量的正极侧提供了良好的枝晶抑制能力,采用电化学稳定性相对更高的LATP作为正极侧的无机填料进一步有效地提升了复合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5.0 V vs. Li/Li )。GCSE-20LLZTO-50-70LATP能够在0.1 mA·cm−2和50℃下稳定锂剥/镀循环超过1900 h。组装的Li|GCSE-20LLZTO-50-70LATP|LFP全电池在0.1 C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57.3 mAh∙g−1,进行7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固态电解质 无机填料浓度梯度 Li6.4La3Zr1.4Ta0.6O12 Li1.3Al0.3Ti1.7(PO4)3 电化学窗口
下载PDF
Er掺杂CGA晶体的生长及浓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琳 谭慧瑜 +4 位作者 郑为比 谭俊成 李真 张沛雄 陈振强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25-1334,共10页
本文采用激光加热基座法生长出一系列掺杂不同Er^(3+)浓度(摩尔分数)的Er∶CaGdAlO 4(Er∶CGA)激光晶体,并对制备出的系列晶体开展详细的光学性能研究。结合J-O理论计算和光学性能表征,通过对比吸收光谱中780~840和955~1020 nm的最大吸... 本文采用激光加热基座法生长出一系列掺杂不同Er^(3+)浓度(摩尔分数)的Er∶CaGdAlO 4(Er∶CGA)激光晶体,并对制备出的系列晶体开展详细的光学性能研究。结合J-O理论计算和光学性能表征,通过对比吸收光谱中780~840和955~1020 nm的最大吸收系数、吸收截面、半峰全宽和辐射寿命等,以及荧光发射光谱的发射强度、发射截面和能级荧光寿命等光学性能参数,得到Er^(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5%。该工作为获得一种有望用于1.5~1.7μm近红外波段全固态激光器的新型激光增益介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1.7μm近红外激光 Er∶CGA晶体 激光加热基座法 光学性能 全固态激光器 增益介质
下载PDF
脂多糖对大鼠三叉神经节Nav1.7表达的调控及机制研究
8
作者 闫婷婷 张静 +3 位作者 庄立琨 王莉莉 张鹏 袁荣涛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是否及如何上调大鼠三叉神经节(TG)内Nav1.7的表达,从而调控大鼠颞下颌关节(TMJ)炎性痛。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应用大鼠三叉神经节脑立体定位实验,于活体大鼠TG内微量注射LPS,观察大鼠摆头阈值的变化,并检测TG...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是否及如何上调大鼠三叉神经节(TG)内Nav1.7的表达,从而调控大鼠颞下颌关节(TMJ)炎性痛。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应用大鼠三叉神经节脑立体定位实验,于活体大鼠TG内微量注射LPS,观察大鼠摆头阈值的变化,并检测TG内Nav1.7的表达。将大鼠TG进行体外离体培养,LPS单独或联合卫星胶质细胞(SGC)活化抑制剂fluorocitrate(FC)、NF-κB抑制剂PDTC进行处理。应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免疫印迹实验检测TG内Nav1.7、p-p65、GFAP等分子的表达变化。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活体大鼠TG内微量注射LPS 24 h后,TG内Nav1.7的表达显著上调且大鼠摆头阈值降低。SGC活化抑制剂FC可阻断LPS上调的TG内Nav1.7的表达,NF-κB抑制剂PDTC可阻断LPS上调的TG内p-p65、GFAP及Nav1.7的表达。结论:LPS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p-p65)激活三叉神经节内的卫星胶质细胞,进而上调神经元内Nav1.7的表达,从而调控大鼠颞下颌关节炎性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三叉神经节 卫星胶质细胞 钠离子通道1.7 颞下颌关节炎性痛
下载PDF
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Nav1.7和Nav1.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凯 陈前 +2 位作者 袁慧伦 程连芝 江爱娟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42-47,共6页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足三里”针刺治疗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背根神经节Nav1.7和Nav1.8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养联合单次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通...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足三里”针刺治疗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背根神经节Nav1.7和Nav1.8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养联合单次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检测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缩足反应时间判断DNP模型是否复制成功。将DNP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结合组。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针刺组针刺“足三里”20 min,中药组予以益气活血通络方(9 g/kg)灌胃,针药结合组予以针刺“足三里”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方灌胃,另设空白组。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4周。治疗结束后取大鼠L_(4)—L_(6)背根神经节,Western blot法检测Nav1.7和Nav1.8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法检测Nav1.7、Nav1.8 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Nav1.7、Nav1.8的荧光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结合组大鼠机械痛阈显著升高(P<0.05),热缩足反应时间显著延长(P<0.05),背根神经节中Nav1.7、Nav1.8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针刺组、中药组比较,针药结合组大鼠机械痛阈显著升高(P<0.05),热缩足反应时间显著延长(P<0.05),背根神经节中Nav1.7、Nav1.8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DNP的效果优于单一疗法,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背根神经节中Nav1.7、Nav1.8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益气活血通络方 针刺 背根神经节 Nav1.7 NAV1.8
下载PDF
1.7μm波段光纤激光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10
作者 宁雨竹 张鹏 +4 位作者 何爽 李奇 范云龙 刘洋 韩科选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4-170,共17页
1.7μm波段有许多分子吸收线,位于活体组织的透明窗口中。该波段激光源在材料加工、中红外激光产生、气体检测、医疗手术和生物成像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总结了国内外1.7μm波段激光器... 1.7μm波段有许多分子吸收线,位于活体组织的透明窗口中。该波段激光源在材料加工、中红外激光产生、气体检测、医疗手术和生物成像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总结了国内外1.7μm波段激光器的研究进展及相关应用,介绍了长春理工大学在该领域的工作。尽管现有的研究和应用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但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提高,1.7μm波段高性能光纤激光器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学 1.7μm波段 连续光纤激光器 脉冲光纤激光器 激光应用
下载PDF
电压门控钠通道在慢性疼痛药物发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羊健 杨清云 +2 位作者 孙水根 冯怡 张继全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5-9,共5页
由于发病率高、药物效果有限或治疗药物受限等原因,慢性疼痛的治疗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研究人员关注的难题。电压门控钠通道(VGSCs)阻滞剂有较为显著的镇痛作用,目前已知与慢性疼痛相关的钠通道亚型主要有Nav1.3、Nav1.7、Nav1.8、Nav1.9。... 由于发病率高、药物效果有限或治疗药物受限等原因,慢性疼痛的治疗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研究人员关注的难题。电压门控钠通道(VGSCs)阻滞剂有较为显著的镇痛作用,目前已知与慢性疼痛相关的钠通道亚型主要有Nav1.3、Nav1.7、Nav1.8、Nav1.9。2021年8—9月进行了该研究,全面概括了上述钠通道亚型与慢性疼痛的关系,归纳出潜在候选药物临床前研究方法,以及已被证实安全有效的选择性钠通道阻滞剂品种,为选择性钠通道阻滞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镇痛药 电压门控钠通道阻滞剂 NAV1.1电压门控钠通道 NAV1.3电压门控钠通道 NAV1.7电压门控钠通道 NAV1.8电压门控钠通道 NAV1.9电压门控钠通道 综述
下载PDF
Nav1.7、Nav1.8和交感芽生在大鼠SNI模型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笑笑 陈涵 +3 位作者 李妍妍 朱玉静 张谭 唐俊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 探讨部分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致神经病理性疼痛过程中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内Nav1.7、Nav1.8以及交感神经芽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n=18)和手术组(SNI组,n=18),于... 目的 探讨部分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致神经病理性疼痛过程中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内Nav1.7、Nav1.8以及交感神经芽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n=18)和手术组(SNI组,n=18),于术后第3、7、14、21天测机械痛阈(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于术后7天和21天取术侧腰段DRG,分别检测Nav1.7、Nav1.8、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并且进行荧光染色。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NI组MWT降低,且呈时间依赖性。SNI术后7天DRG中Nav1.7、Nav1.8、GAP43和TH的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同步增加。免疫荧光半定量发现Nav1.7、Nav1.8、GAP43在SNI术后21天中大直径神经元异常表达增多。TH与Nav1.7、Nav1.8阳性神经元周围形成篮状结构。结论 坐骨神经损伤后DRG内中、大型神经元的交感神经芽生及篮状结构与其Nav1.7、Nav1.8同步增加有关。这一现象可能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异常形成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芽生 Nav1.7 NAV1.8 神经病理性疼痛 背根神经节
下载PDF
固溶制度对Al-5.6Cu-1.7Mg-0.2Zr-0.1Sr-0.6Ti合金挤压材组织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位佳 金啸鹏 许晓静 《山东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66-73,共8页
通过金相组织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X射线衍射、硬度、电导率、室温拉伸性能、断后伸长率和抗晶间腐蚀等微观组织观察及性能表征,研究了四种不同固溶制度对Al-5.6Cu-1.7Mg-0.2Zr-0.1Sr-0.6Ti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金相组织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X射线衍射、硬度、电导率、室温拉伸性能、断后伸长率和抗晶间腐蚀等微观组织观察及性能表征,研究了四种不同固溶制度对Al-5.6Cu-1.7Mg-0.2Zr-0.1Sr-0.6Ti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合金中的晶粒逐渐变大;当固溶温度低于520℃时,合金中的未溶相的数量和尺寸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固溶制度为510℃×2 h+520℃×2 h时,合金中的未溶相开始增多,合金出现轻微过烧,断后伸长率及抗晶间腐蚀性能变差,但抗拉强度最高,达到了490.14 MPa。合金的位错强度和位错贡献值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合金中的强化效果主要来源于固溶强化和时效析出强化。合金在T6状态下,(490℃×2 h+500℃×2 h)和(500℃×2 h+510℃×2 h)两种不同固溶制度下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等力学性能和抗晶间腐蚀性能都较优,这两种固溶制度均是适合Al-5.6Cu-1.7Mg-0.2Zr-0.1Sr-0.6Ti合金的固溶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5.6Cu-1.7Mg-0.2Zr-0.1Sr-0.6Ti合金 固溶制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晶间腐蚀
下载PDF
Engineering Ferroelectric Interlayer between Li_(1.3)Al_(0.3)Ti_(1.7)(PO_(4))_(3)and Lithium Metal for Stable Solid-State Batteries Operating at Room Temperature 被引量:1
14
作者 Tian Gu Likun Chen +6 位作者 Yanfei Huang Jiabin Ma Peiran Shi Jie Biao Ming Liu Wei Lu Yanbing He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305-311,共7页
The poor contact and side reactions between Li_(1.3)Al_(0.3)Ti_(1.7)(PO_(4))_(3)(LATP)and lithium(Li)anode cause uneven Li plating and high interfacial impendence,which greatly hinde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LATP... The poor contact and side reactions between Li_(1.3)Al_(0.3)Ti_(1.7)(PO_(4))_(3)(LATP)and lithium(Li)anode cause uneven Li plating and high interfacial impendence,which greatly hinde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LATP in high-energy density solid-state Li metal batteries.In this work,a multifunctional ferroelectric BaTiO_(3)(BTO)/poly(vinylidene fluoride-co-trifluoroethylene-co-chlorotrifluoroethylene)(P[VDF-TrFE-CTFE])composite interlayer(B-TERB)is constructed between LATP and Li metal anode,which not only suppresses the Li dendrite growth,but also improves the interfacial stability and maintains the intimate interfacial contact to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interfacial resistance by two orders of magnitude.The B-TERB interlayer generates a uniform electric field to induce a uniform and lateral Li deposition,and therefore avoids the side reactions between Li metal and LATP achieving excellent interface stability.As a result,the Li/LATP@B-TERB/Li symmetrical batteries can stably cycle for 1800 h at 0.2 mA cm^(-2)and 1000 h at 0.5 mA cm^(-2).The solid-state LiFePO_(4)/LATP@B-TERB/Li full batteries also exhibit excellent cycle performance for 250 cycles at 0.5 C and room temperature.This work proposes a novel strategy to design multifunctional ferroelectric interlayer between ceramic electrolytes and Li metal to enable stable room-temperature cycling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iO_(3) DENDRITES FERROELECTRIC Li_(1.3)Al_(0.3)Ti_(1.7)(PO_(4))_(3) lithium metal
下载PDF
一种来源于蜘蛛毒液的新型Nav1.7多肽抑制剂的发现与鉴定
15
作者 罗森 杨坤 +4 位作者 李闽 肖文萱 雷伟 张紫萱 陈敏芝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39-145,共7页
Nav1.7特异性地表达在外周伤害性感觉神经元。临床遗传学、动物模型和药理学研究表明,Nav1.7是一个重要的镇痛药物开发靶点。本研究以沟纹硬皮地蛛(Calommata signata Karsch)毒液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刺激采集毒液、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Nav1.7特异性地表达在外周伤害性感觉神经元。临床遗传学、动物模型和药理学研究表明,Nav1.7是一个重要的镇痛药物开发靶点。本研究以沟纹硬皮地蛛(Calommata signata Karsch)毒液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刺激采集毒液、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质谱鉴定、蛋白质测序以及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等方法,筛选并鉴定到一种对Nav1.7有抑制作用的新型多肽毒素,命名为APTX-1。质谱鉴定该多肽毒素的分子质量为7815.2 Da;其N端前10位氨基酸序列为ASCKQVGEEC。APTX-1抑制Nav1.7电流具有浓度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为(0.46±0.08)μmol/L。通道动力学分析显示,APTX-1并不影响Nav1.7的翻转电位、电压依赖性稳态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表明该多肽毒素并不影响Nav1.7的离子选择性和电压依赖性。综上所述,本研究获得了一个新型Nav1.7调制剂,并探究了其对Nav1.7的作用特点,为靶向Nav1.7的镇痛药物研发提供了潜在先导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纹硬皮地蛛 多肽毒素 Nav1.7 APTX-1 疼痛
下载PDF
In-situ constructed SnO_(2) gradient buffer layer as a tight and robust interphase toward Li metal anodes in LATP solid state batteries
16
作者 Lifan Wang Leiying Wang +5 位作者 Qinlin Shi Cong Zhong Danya Gong Xindong Wang Chun Zhan Guicheng Li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89-98,I0003,共11页
Li_(1.3)Al_(0.3)Ti_(1.7)(PO_(4))_(3)(LATP),of much interest owing to its high ionic conductivity,superior air stability,and low cost,has been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for next-gen... Li_(1.3)Al_(0.3)Ti_(1.7)(PO_(4))_(3)(LATP),of much interest owing to its high ionic conductivity,superior air stability,and low cost,has been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for next-generation 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SSLBs).Unfortunately,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SSLBs is still impeded by severe interfacial issues,such as high interfacial impedance and poor chemical stability.Herein,we proposed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in-situ approach to constructing a tight and robust interface between the Li anode and LATP electrolyte via a SnO_(2)gradient buffer layer.It is firmly attached to the surface of LATP pellets due to the volume expansion of SnO_(2)when in-situ reacting with Li metal,and thus effectively alleviates the physical contact loosening during cycling,as confirmed by the mitigated impedance rising.Meanwhile,the as-formed SnO_(2)/Sn/LixSn gradient buffer layer with low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successfully protects the LATP electrolyte surface from erosion by the Li metal anode.Additionally,the LixSn alloy formed at the Li surface can effectively regulate uniform lithium deposition and suppress Li dendrite growth.Therefore,this work paves a new way to simultaneously address the chemical instability and poor physical contact of LATP with Li metal in developing low-cost and highly stable SSL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1.3)Al_(0.3)Ti_(1.7)(PO_(4))_(3)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Interfacial issues SnO_(2)gradient buffer layer Tight and robust interface
下载PDF
Al_(10)Zn_(2.9)Mg_(1.7)Cu超高强铝合金的喷射成形制备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永安 熊柏青 +4 位作者 朱宝宏 刘红伟 石力开 王洪斌 张济山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9-613,共5页
采用喷射成形技术制备了Al1 0 Zn2 .9Mg1 .7Cu高强高韧铝合金沉积坯件 ,研究了喷射成形制备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对沉积坯件的成形性、显微组织、致密度的影响 ,确定了适当的工艺参数 ,研究了沉积坯件的热挤压及热处理工艺 ,对材料的组织进... 采用喷射成形技术制备了Al1 0 Zn2 .9Mg1 .7Cu高强高韧铝合金沉积坯件 ,研究了喷射成形制备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对沉积坯件的成形性、显微组织、致密度的影响 ,确定了适当的工艺参数 ,研究了沉积坯件的热挤压及热处理工艺 ,对材料的组织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状态的材料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当喷射成形工艺参数合理时 ,沉积坯件具有良好的成形性与致密度 ,在随后的热挤压过程中 ,通过较低的挤压比即可使材料达到全致密 ;通过对合金进行适当的热处理 ,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达到 810MPa ,同时延伸率保持在 8%~ 11% ,该材料是一种理想的轻质高强结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成形 Al10Zn2.9Mg1.7Cu合金 超高强高韧铝合金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穿山龙提取物薯蓣皂苷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钠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冷锦红 侯丽 +1 位作者 邓丽 鞠宝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72-2374,I0012,I0013,共5页
目的:观察穿山龙提取物薯蓣皂苷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Nav 1. 7通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取14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3 mg/kg)造模,72 h后测大鼠尾静脉血血糖〉... 目的:观察穿山龙提取物薯蓣皂苷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Nav 1. 7通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取14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3 mg/kg)造模,72 h后测大鼠尾静脉血血糖〉 16. 7 mmol/L作为观察对象,持续喂养2周,将60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薯蓣皂苷高、低剂量组,强的松组,分别于药物治疗后第4、8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坐骨神经Nav 1. 7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坐骨神经Nav 1. 7mRNA表达水平下调(P 〈0. 01),低剂量组较同期高剂量组Nav 1. 7mRNA表达上调(P 〈0. 01),强的松组与同期低剂量组比较,坐骨神经Nav 1. 7mRNA表达水平下调(P 〈0. 05)。结论:薯蓣皂苷可以减轻PDPN大鼠坐骨神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龙提取物薯蓣皂苷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Nav1.7
下载PDF
DOF转录因子AtDof1.7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尹明智 官梅 +2 位作者 肖钢 李栒 官春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96-1204,共9页
DOF(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含有一个独特的富含Cys残基的单锌指DNA结合区域,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本研究根据拟南芥AtDof1.7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AT1G51700)序列设计含有不同... DOF(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含有一个独特的富含Cys残基的单锌指DNA结合区域,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本研究根据拟南芥AtDof1.7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AT1G51700)序列设计含有不同酶切位点的特异性扩增引物,以拟南芥总DNA为模板,扩增AtDof1.7基因片段,将AtDof1.7基因正向反向分别插入表达载体的相应位置,构建成AtDof1.7基因的RNA干扰载体pADOF1。利用改良的floral-dip方法将干扰载体pADOF1成功转入野生型拟南芥,经草甘膦抗性筛选和PCR检测获得5株阳性转基因植株。利用RT-PCR技术和气相色谱法分别分析了AtDof1.7基因的表达和种子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5株转基因植株中AtDof1.7基因的表达量不同程度低于野生型植株,种子油酸含量明显上升,亚麻酸含量明显下降,说明AtDof1.7转录因子与拟南芥种子脂肪酸代谢途径有一定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脂肪酸代谢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以及在油菜中研究该类转录因子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F转录因子 AtDof1.7 拟南芥 RNA干扰载体 脂肪酸代谢途径
下载PDF
钠通道Nav1.7与疼痛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梁晓南 俞纲 +1 位作者 郑志兵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7-301,共5页
电压门控型钠离子通道(NaV1.1~NaV1.9)在细胞兴奋的产生和维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NaV1.7亚型主要分布于外周初级感觉神经元和交感神经节神经元。编码NaV1.7的SCN9A基因功能增强导致先天性神经痛,而功能缺失则导致无痛症,但并不... 电压门控型钠离子通道(NaV1.1~NaV1.9)在细胞兴奋的产生和维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NaV1.7亚型主要分布于外周初级感觉神经元和交感神经节神经元。编码NaV1.7的SCN9A基因功能增强导致先天性神经痛,而功能缺失则导致无痛症,但并不影响运动、认知和心跳。NaV1.7与一些疼痛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关,选择性NaV1.7阻断剂具有镇痛作用。因此,NaV1.7已成为疼痛治疗的潜在靶标。本文就NaV1.7与疼痛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 NaV1.7 疼痛 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