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carbon-Degrading Bacteria and Paraffin from Polluted Seashores 9 Years after the Nakhodka Oil Spill in the Sea of Japan 被引量:3
1
作者 Kazue TAZAKI Hiroaki WATANABE +2 位作者 Siti Khodijah CHAERUN Koichi SHIRAKI Ryuji ASAD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32-440,共9页
Pollu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in particular oil spill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past and recent decades. Oil spills influence natural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Pollu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in particular oil spill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past and recent decades. Oil spills influence natural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affected sites. The biodegradation of hydrocarbons by microorganisms is one of the primary ways by which oil spill is eliminated from contaminated sites. One such spill was that of the Russian tanker the Nakhodka that spilled heavy oil into the Sea of Japan on January 2, 1997. The impact of the Nakhodka oil spill resulted in a viscous sticky fluid fouling the shores and affected natural ecosystem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weathering of hydrocarbon-degrading bacteria (genus Pseudomonas) and crystallized organic compounds from the Nakhodka oil spill-polluted seashores after nine years. The Nakhodka oil has hardened and formed crust of crystalline paraffin wax as shown by XRD analysis (0.422, 0.377, and 0.250 nm d-spacing) in association with graphite and calcite after 9 years of bioremediation. Anaerobic reverse side of the oil crust contained numerous coccus typed bacteria associated with halite. The finding of hydrocarbon-degrading bacteria and paraffin wax in the oil crust may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weathering processes of the Nakhodka oil spill during the 9- year bioreme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REMEDIATION GRAPHITE HALITE heavy oil hydrocarbon-degrading bacteria paraffin wax Pseudomonas the Nakhodka oil spill
下载PDF
热蒸发烃气相色谱不可识别烷烃在东营凹陷油气层含水性判别中的应用探索
2
作者 王强 谭文静 《录井工程》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热蒸发烃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在以往的应用中主要基于正构烷烃的峰型、碳数范围、主峰碳等参数来判定储层特性,而对于与之伴生的异构烷烃等不可识别烷烃的碳数分布特点鲜有研究。以东营凹陷油气层为例,通过试验观察发现,不可识别烷烃数值... 热蒸发烃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在以往的应用中主要基于正构烷烃的峰型、碳数范围、主峰碳等参数来判定储层特性,而对于与之伴生的异构烷烃等不可识别烷烃的碳数分布特点鲜有研究。以东营凹陷油气层为例,通过试验观察发现,不可识别烷烃数值的大小与油气层的含水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此,开展了不可识别烷烃与油气层含水性的相关性研究。首先对热蒸发烃气相色谱分析中产生的不可识别烷烃采取分区定名并读取其峰面积,然后进行各个分区峰面积叠加,计算不可识别烷烃总峰面积,最后利用不可识别烷烃总峰面积分别与热蒸发烃定量总峰面积、正构烷烃总峰面积的比值两个参数来辅助进行储层油气水层综合解释评价。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储层解释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蒸发烃气相色谱 不可识别烷烃 正构烷烃 油气层 含水性 东营凹陷
下载PDF
稠油中轻烃组分的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3
作者 崔雅芳 李汉勇 +1 位作者 周国涛 宫志东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为了获得委内瑞拉稠油中轻烃组分的详细组成,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对稠油轻烃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稠油轻烃组分主要由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单环芳香烃、双环芳香烃、三环芳香烃和藿烷甾烷类组成;按... 为了获得委内瑞拉稠油中轻烃组分的详细组成,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对稠油轻烃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稠油轻烃组分主要由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单环芳香烃、双环芳香烃、三环芳香烃和藿烷甾烷类组成;按色谱谱峰面积计算,油样中环烷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32.3470%、21.9520%、21.9026%。正构烷烃进一步按碳数分布计算,谱峰集中在C14~C23,其中C16、C18、C20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7746%、1.838%、1.6868%。根据实验分析确定油溶性降黏剂单体为苯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八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 稠油 正构烷烃 烃族组成 碳数分布
下载PDF
液体石蜡中芳烃含量测定法标准修订的思考
4
作者 王雪莉 郭士刚 +2 位作者 贾未鸣 王少军 张会成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1002-1005,共4页
液体石蜡中芳烃含量是液体石蜡产品的重要技术指标,是指导液体石蜡产品应用和深加工的重要技术参数。我国现行液体石蜡中芳烃含量测定的标准是《液体石蜡中芳烃含量测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SH/T0409—1992),该标准与国际类似标准相比... 液体石蜡中芳烃含量是液体石蜡产品的重要技术指标,是指导液体石蜡产品应用和深加工的重要技术参数。我国现行液体石蜡中芳烃含量测定的标准是《液体石蜡中芳烃含量测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SH/T0409—1992),该标准与国际类似标准相比,缺少详细的试验步骤和样品一次性稀释的参考用量,且精密度中只规定了芳烃质量分数为1%时的允差。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加准确,针对该标准存在的问题,补充了详细试验步骤,增加了一次性稀释参考用量,规定了全范围的精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标准经修订后,结果更加准确,能够体现我国标准先进性和严谨性,适应市场需求,增强我国石蜡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石蜡 芳烃 标准 修订
下载PDF
常见亚非原油饱和链烷烃分布特征及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星 王震 +3 位作者 马新东 林忠胜 徐恒振 姚子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1-45,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对10种常见亚非原油中的正构烷烃、姥姣烷(Pr)、植烷(Ph)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基于饱和链烷烃指纹信息的主成分分析和基于饱和链烷烃各组分含量的主成分分析,对中国2种典型原油(A9和A10)及8种常见进口亚非原...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对10种常见亚非原油中的正构烷烃、姥姣烷(Pr)、植烷(Ph)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基于饱和链烷烃指纹信息的主成分分析和基于饱和链烷烃各组分含量的主成分分析,对中国2种典型原油(A9和A10)及8种常见进口亚非原油(A1~A8)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10种原油按照C21前/C22后(C原子数≤21的正构烷烃浓度之和与C原子数≥22的正构烷烃浓度之和比)由高到低排序为A6、A3、A1、A2、A9、A4、A10、A8、A7、A5;10种原油的成熟度由高到低排序为A1=A9、A7、A5、A8、A4、A2=A10、A3、A6;基于饱和链烷烃指纹信息的主成分分析和基于饱和链烷烃各组分含量的主成分分析所得的10种原油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2者右下角一类的分析结果高度一致,但中间一类和左上角一类的分析结果有所差别,前者所得中间一类的分析结果更为优化,将A4、A7、A8和A10原油进一步分成2类,但对A5原油的单独分类趋势有所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溢油鉴别 饱和链烷烃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微粒可溶有机组分的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谭丕强 胡志远 +3 位作者 陆家祥 邓康耀 楼狄明 万钢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80,共6页
采用超声洗脱法对柴油机排气微粒中可溶有机组分SOF和不可溶组分IOF进行了分离,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中SOF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怠速及中低负荷工况下SOF的排放量较低,随着负荷上升其排放量逐渐增加,在最大扭矩和标定转速... 采用超声洗脱法对柴油机排气微粒中可溶有机组分SOF和不可溶组分IOF进行了分离,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中SOF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怠速及中低负荷工况下SOF的排放量较低,随着负荷上升其排放量逐渐增加,在最大扭矩和标定转速工况下达到最高。SOF中最大的组分为烷烃,其次是芳香烃;烷烃中大部分为正烷烃,芳香烃以萘族和菲族等多环芳香烃为主。芳香烃的排放量随着负荷的上升而增加。SOF烷烃碳原子数分布的研究表明,低负荷工况下,燃油中易燃的正十四烷~正十七烷的绝大部分被烧掉,SOF中有些成分不是直接来自燃油,而是来自润滑油或燃油聚合反应的中间产物;高负荷工况下,供油量较多导致一部分正十四烷~正十七烷来不及燃烧就排出机外,SOF中还有些成分则是燃油高温裂解的产物。SOF芳香烃碳原子数分布的研究表明,高负荷工况下高碳原子数的芳香烃大都被烧掉,怠速及低负荷工况下SOF芳香烃化合物的种类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质谱联用 烷烃 芳香烃 可溶有机组分 微粒 柴油机
下载PDF
哈得逊与轮南地区原油碳同位素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7
作者 米敬奎 张水昌 +2 位作者 陈建平 张斌 李贤庆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71-1076,共6页
轮南地区与哈得逊地区20个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和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轮南地区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均大于-32‰,而哈得逊地区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一般小于-32‰;原油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也表现出轮南地区重于哈得逊... 轮南地区与哈得逊地区20个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和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轮南地区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均大于-32‰,而哈得逊地区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一般小于-32‰;原油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也表现出轮南地区重于哈得逊地区的特征。两地区原油碳同位素的这种特征是由于两地区油气成藏过程的差异造成的,轮南地区原油碳同位素比哈得逊地区的原油碳同位素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来源于寒武系降解原油的混入,而非油源不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南油田 哈德逊油田 原油碳同位素 单体烃碳同位素
下载PDF
中性氧化铝对原油链状烷烃和芳烃组分吸附行为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祖林 彭相林 +1 位作者 王细超 张敏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8-70,共3页
将吸附原油的中性氧化铝柱用正己烷、含5%二氯甲烷的正己烷逐步淋洗链状烷烃,用二氯甲烷与正己烷体积比为2∶1的试剂逐步淋洗芳烃,通过分析淋洗过程中所得到的各个产物的色谱检测结果来揭示原油中链状烷烃和芳烃在中性氧化铝层析柱上的... 将吸附原油的中性氧化铝柱用正己烷、含5%二氯甲烷的正己烷逐步淋洗链状烷烃,用二氯甲烷与正己烷体积比为2∶1的试剂逐步淋洗芳烃,通过分析淋洗过程中所得到的各个产物的色谱检测结果来揭示原油中链状烷烃和芳烃在中性氧化铝层析柱上的解析过程,提出了中性氧化铝作为层析柱吸附剂的结构模型,探讨了原油中链状烷烃、芳烃在中性氧化铝层析柱上的吸附机理,为原油中链状烷烃、芳烃的快速、完全分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状烷烃 芳烃 中性氧化铝 吸附机理
下载PDF
分子诱导效应指数与链烷烃的沸点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秀利 汪勇先 +1 位作者 纪新明 李俊玲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0-445,共6页
利用基团的诱导效应指数 ,首次提出了分子的诱导效应指数的概念 ,并定义了链烷烃的有效碳链长度NC=(MIs ,N/MIb,N)·N ,式中MIs,N,MIb ,N分别为直链和支链异构体的分子诱导效应指数 .研究结果表明 ,链烷烃的沸点Tb(℃ )与NC 关系是 ... 利用基团的诱导效应指数 ,首次提出了分子的诱导效应指数的概念 ,并定义了链烷烃的有效碳链长度NC=(MIs ,N/MIb,N)·N ,式中MIs,N,MIb ,N分别为直链和支链异构体的分子诱导效应指数 .研究结果表明 ,链烷烃的沸点Tb(℃ )与NC 关系是 :ln(80 6 .5 -Tb) =6 .982 4 0 - 0 .114 31NC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烷烃 分子诱导效应指数 沸点 有效碳链长度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
下载PDF
有效碳链长度与链烷烃沸点 被引量:7
10
作者 曹晨忠 孔纯辉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24-328,共5页
对于碳原子数目为N的链烷烃,我们提出其有效碳链长度N_E=(PT_(直,N)/PT(支,N))·N。式中PT_(直,N)和PT(支,N)分别为直链和支链异构体的分子极化指数。研究表明,链烷烃的沸点Tb(K)与N_E有以下关系:log(1076.575-Tb)=3.034649-5.04317... 对于碳原子数目为N的链烷烃,我们提出其有效碳链长度N_E=(PT_(直,N)/PT(支,N))·N。式中PT_(直,N)和PT(支,N)分别为直链和支链异构体的分子极化指数。研究表明,链烷烃的沸点Tb(K)与N_E有以下关系:log(1076.575-Tb)=3.034649-5.043171×10^(-2)N_E^(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 沸点 有效碳链长度 链烷烃
下载PDF
Bohai crude oil identification by gas chromatogram fingerprint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coupled with cluster analysis 被引量:4
11
作者 SUN Peiyan BAO Mutai +5 位作者 GAO Zhenhui LI Mei ZHAO Yuhui WANG Xinping ZHOU Qing WANG Xiuli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5-62,共8页
By gas chromatogram, six crude oils fingerprinting distributed in four oilfields and four oil platform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 sponding normal paraffin hydrocarbon ( including pristane and phytane) concentrati... By gas chromatogram, six crude oils fingerprinting distributed in four oilfields and four oil platform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 sponding normal paraffin hydrocarbon ( including pristane and phytane) concentration was obtained by the internal standard methed. The normal paraffin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ix crude oils were built and compared. The cluster analysis on the normal paraffin hydrocarbon concentration was conducted for classification and some ratios of oils were used for oils comparis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re was a clear difference within different crude oils in different oil fields and a smal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rude oils in the same oil platform. The normal paraffin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ratios, as well as the cluster analysis on the nomad paraffin hydrocarbon concentration can have a better differentiation result for the crude oils with small difference than the original gas chromatogr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fingerprinting identification gas chromatogram normal paraffin hydrocarbons distribution pattern RATIO cluster analysis
下载PDF
分子诱导效应指数与链烷烃的物理化学性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秀利 汪勇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90-392,共3页
利用基团的诱导效应指数 ,首次提出了分子诱导效应指数的概念 ,并定义了链烷烃的有效碳链长度 .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碳链长度与链烷烃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存在线性关系 .
关键词 链烷烃 分子诱导效应指数 有效碳链长度 物理化学性质 拓扑指数 结构性能关系
下载PDF
正链烷烃的表面张力与碳原子数之间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立壮 王晓玲 +1 位作者 王国健 周保学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2期81-84,93,共5页
不同温度下,正链烷烃的表面张力与碳原子数间定量关系可表示为:由该式计算的结果与文献值吻合,并分析讨论了式中各系数的物理意义.
关键词 正链烷烃 表面张力 定量关系 碳原子数
下载PDF
加氢裂化反应尾油中烃组成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月红 张富平 +1 位作者 胡志海 李大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4-47,共4页
以沙轻减压蜡油为原料,考察了加氢裂化过程不同反应阶段尾油烃组成的变化规律。当转化率低于58.7%时,加氢裂化尾油中链烷烃收率基本不变;转化率高于58.7%时,尾油中链烷烃收率随转化率升高而下降。分析造成链烷烃总量变化的原因,环状烃... 以沙轻减压蜡油为原料,考察了加氢裂化过程不同反应阶段尾油烃组成的变化规律。当转化率低于58.7%时,加氢裂化尾油中链烷烃收率基本不变;转化率高于58.7%时,尾油中链烷烃收率随转化率升高而下降。分析造成链烷烃总量变化的原因,环状烃的开环、断侧链反应,反应产物进入轻组分是造成尾油中链烷烃含量相对增加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催化剂的环状烃开环能力能够提高产品尾油中链烷烃的相对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尾油 链烷烃 环状烃
下载PDF
一种新的拓扑指数用于链烃沸点QSPR/QSAR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鲁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536-538,共3页
在分子图的邻接矩阵和距离矩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拓扑指教XF,将XF用于饱和链烃类化合物沸点的研究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与已有的拓扑指数相比较,XF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相关性.
关键词 图论 拓扑指数 饱和链烃化合物 沸点
下载PDF
轻质烷烃活化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钱伯章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5-469,共5页
烷烃活化直接生产化学品中间体的工艺正在加快开发。本文评述了以下领域烷烃活化的技术进展:基于乙烷的转化工艺(乙烷制VCM、乙烷制醋酸、乙烷生产苯乙烯);基于丙烷的转化工艺(丙烷制丙烯腈、丙烷制丙烯酸);基于丁烷的转化工艺;基于甲... 烷烃活化直接生产化学品中间体的工艺正在加快开发。本文评述了以下领域烷烃活化的技术进展:基于乙烷的转化工艺(乙烷制VCM、乙烷制醋酸、乙烷生产苯乙烯);基于丙烷的转化工艺(丙烷制丙烯腈、丙烷制丙烯酸);基于丁烷的转化工艺;基于甲烷的转化工艺(甲烷制合成气、甲烷制较高级烃类、甲烷制甲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活化 技术进展 世界 中国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变压器油正构烃含量 被引量:2
17
作者 冉竹叶 栾利新 +2 位作者 赵小峰 朱静 方瑞萍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327-330,共4页
The micro content and the C-distribution of micro normal paraffin hydrocarbon in naphthenic base transformer oil are analyzed and determined by GC-MS.The repeatability of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by mass chromatogram... The micro content and the C-distribution of micro normal paraffin hydrocarbon in naphthenic base transformer oil are analyzed and determined by GC-MS.The repeatability of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by mass chromatogram and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is high,and the recovery is 95%-105%.Normal paraffin hydrocarbons from C13-C23 were affirmed in naphthenic base transformer oil and their content is less than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Transformer oil Normal paraffin hydrocarbon C-distribution
下载PDF
分子诱导效应指数与链烷烃的燃烧热、密度 被引量:1
18
作者 俞青芬 吴启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689-692,共4页
利用基团的诱导效应指数,首次提出了分子诱导效应指数的概念,并定义了链烷烃的有效碳链长度.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碳链长度与链烷烃的燃烧热、密度存在相关关系.
关键词 分子诱导效应指数 烷烃 有效碳链长度 燃烧热 密度
下载PDF
我国增产三苯的工艺路线评述 被引量:14
19
作者 邱纯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15-1221,共7页
对中国未来的三苯(BTX)市场供求形势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传统的芳烃生产工艺(石脑油铂重整、蒸气裂解制乙烯)以及新开发的芳烃生产工艺(链烷烃沸石重整、轻烃芳构化)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增产芳烃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芳烃 催化重整 裂解汽油 链烷烃 轻烃 芳构化
下载PDF
松辽盆地青一段原油及烃源岩中正构烷烃的氢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晶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42,共4页
利用色谱一同位素质谱对松辽盆地青一段正构烷烃进行了单体烃的氢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认为:松辽盆地青一段原油、烃源岩的氢同位素为-126‰~-248‰,具有典型的陆相沉积的特点;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的氢同位素为-180‰-235‰,与海相烃源... 利用色谱一同位素质谱对松辽盆地青一段正构烷烃进行了单体烃的氢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认为:松辽盆地青一段原油、烃源岩的氢同位素为-126‰~-248‰,具有典型的陆相沉积的特点;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的氢同位素为-180‰-235‰,与海相烃源岩的氢同位素范围相差甚远,因此不支持松辽盆地曾经海侵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青一段 正构烷烃 氢同位素 生物标志物 碳同位素 MEMBER Qing-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