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草枯中毒血液灌流后不同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的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何顶秀 刘小琴 姜伟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334-1336,共3页
目的 在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治疗中,使用肝素进行抗凝后,比较不同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共收治百草枯中毒患者34例,将其中完成3次血液灌流治疗的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配对设计... 目的 在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治疗中,使用肝素进行抗凝后,比较不同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共收治百草枯中毒患者34例,将其中完成3次血液灌流治疗的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配对设计方案,根据使用不同鱼精蛋白剂量的前后顺序随机分为鱼精蛋白0 mg组,鱼精蛋白25 mg组和鱼精蛋白50 mg组。监测患者每次血液灌流前和使用鱼精蛋白1 h和6 h后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出血情况和预后。结果每组血液灌流前APT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液灌流后1 h,鱼精蛋白0 mg组APTT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而鱼精蛋白25 mg和50 mg两组间用药前和用药后1、6 h的APT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后,建议常规使用鱼精蛋白拮抗肝素,推荐首次鱼精蛋白剂量为25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血液灌流 鱼精蛋白 凝血酶时间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在百草枯中毒肾脏中的表达及褪黑素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芙蓉 张天敏 佟飞 《华西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700-704,共5页
目的观察百草枯中毒大鼠肾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SD大鼠12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中毒组和褪黑素组,各42只。中毒组、褪黑素组予以百草枯(25mg/kg)腹腔注射染毒,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目的观察百草枯中毒大鼠肾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SD大鼠12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中毒组和褪黑素组,各42只。中毒组、褪黑素组予以百草枯(25mg/kg)腹腔注射染毒,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5min后褪黑素组予以褪黑素(10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中毒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于1、3、6、12h,1、2、3、5d时各组随机取6只处死。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识化学和RT-PCR观察肾组织HO-1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中毒组染毒后3h即可见充血、水肿及空泡变性等病理变化,1d达顶峰,病理损伤评分3.30±0.31(P<0.05),其后缓解趋势不明显;而褪黑素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且缓解趋势明显,1d时病理损伤评分2.70±0.26,与中毒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中毒组染毒3h在皮质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浆HO-1呈阳性表达,免疫组识化学评分(IHS)3.33±1.75,HO-1mRNA表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d达顶峰,HIS为7.00±2.00,之后减弱,5d仍有阳性表达,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褪黑素组HO-1表达较中毒组明显增强,IHS评分6h~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d不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1在百草枯中毒大鼠肾组织中呈高表达,褪黑素能明显改善百草枯中毒肾脏病理损伤,增强HO-1表达可能是其作用途径之一,而氧化损伤可能是百草枯中毒肾损伤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血红素加氧酶-1
原文传递
褪黑素对百草枯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芙蓉 张天敏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9年第10期2069-2071,共3页
目的观察褪黑素(MT)对百草枯(PQ)染毒大鼠肾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了解MT对PQ中毒肾损伤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空白对照组(A组)、染毒组(B组)和MT治疗组(C组)。B、C组PQ(25mg/kg)、A组... 目的观察褪黑素(MT)对百草枯(PQ)染毒大鼠肾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了解MT对PQ中毒肾损伤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空白对照组(A组)、染毒组(B组)和MT治疗组(C组)。B、C组PQ(25mg/kg)、A组等量盐水腹腔注射,15min后C组MT(10mg/kg·d)腹腔注射。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学及HO-1、iNOS表达的变化。结果A组组织结构清晰,B组组织结构清晰度下降,染毒3h即可见充血、水肿及空泡变性等病理变化,1d达峰,其后缓解趋势不明显,C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且缓解趋势明显,A组HO-1多不表达,B组染毒3h呈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评分(IHS)升高(P<0.05),1d达峰,之后减弱。C组较B组表达明显增强,6h~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NOS多不表达,B组染毒3h呈阳性表达,1d达峰,其后维持较强表达,C组较B组IHS降低,1d达峰,其后减弱,3d后维持在较低水平,5d时仍有表达(P<0.05)。结论MT对PQ中毒引起的肾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血红素氧合酶-1
原文传递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红素氧合酶-1在百草枯中毒大鼠肾脏中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芙蓉 李大伟 张天敏 《中国综合临床》 2009年第8期793-796,共4页
目的观察百草枯中毒大鼠肾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42只衣染毒组(B组)42只。B组百草枯(25mg/kg)、A组等量盐水腹腔... 目的观察百草枯中毒大鼠肾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42只衣染毒组(B组)42只。B组百草枯(25mg/kg)、A组等量盐水腹腔注射。观察2组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及iNOS、HO-1表达,并检测HO-1 mRNA。结果①A组组织结构清晰,未见充血、水肿及空泡变性等病理变化;B组组织结构清晰度下降,染毒3h即可见充血、水肿及空泡变性等病理变化,1d达顶峰,其后缓解趋势不明显。②iNOS:A组多不表达;B组染毒后3h在皮质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小球内皮细胞的胞质中出现表达,随时间延长明显增强,1d达高峰,其后维持较强表达。③HO-1与HO-1 mRNA:A组多不表达;B组染毒3h在皮质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膜及胞质HO-1呈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评分(IHS)升高,HO-1 mRNA的表达增强,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d达顶峰,之后减弱,5d仍有阳性表达,但与A组相比,IH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OS和HO-1参与百草枯中毒肾损伤的发病过程,但其作用方式、调节途径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血红素氧合酶-1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原文传递
百草枯对大鼠肾损伤作用
5
作者 刘芙蓉 张天敏 +1 位作者 佟飞 田英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73-1475,共3页
目的探讨百草枯(PQ)对肾损伤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作用机制。方法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每组42只。染毒组腹腔注射百草枯25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后3,6,12 h,1,2,3,5 d观... 目的探讨百草枯(PQ)对肾损伤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作用机制。方法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每组42只。染毒组腹腔注射百草枯25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后3,6,12 h,1,2,3,5 d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及HO-1、HO-1 mRNA、iNOS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于染毒3 h肾组织见充血、水肿及空泡变性等变化;染毒3 h后iNOS与HO-1呈阳性表达,染毒1 d后达高峰,平均分分别为(8±2.23)和(7±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染毒3 h后HO-1mRNA表达水平为(0.53±0.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0.12)(P<0.05),之后表达逐渐减弱,至染毒后5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NOS与HO-1与PQ染毒肾损伤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血红素加氧酶-1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