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e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Crimson Sea Bream Paragyrops edita Tanaka in Beibu Gulf 被引量:4
1
作者 HOU Gang FENG Bo LU Huosheng ZHU Junfe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08年第4期457-465,共9页
Age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crimson sea bream Paragyrops edita Tanaka in Beibu Gulf were studied through bottom trawling and gillnet fleets fishing from July 2006 to December 2007. A total number of 1155 individ... Age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crimson sea bream Paragyrops edita Tanaka in Beibu Gulf were studied through bottom trawling and gillnet fleets fishing from July 2006 to December 2007. A total number of 1155 individuals, ranging from 49 to 249mm in standard length was examined. The age of the fish was determined from sagittal otoliths. One year growth was made up of one translucent and one opaque zone. A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procedure was used to fit the Von Bertalanffy, Logistic and Gompertz growth functions to the length-at-age data. ARS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owth between sexes in the three growth models (P〉0.05), and the Von Bertalanffy growth function Lr=292.8{1 cxp[-0.167(t+1.l16)]} was selected as the most appropriate growth model according to 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gyrops edita tanaka growth function sagittal otolith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Beibu Gulf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二长棘鲷微卫星标记开发与评价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兵 林琳 +4 位作者 李纯厚 徐姗楠 刘永 肖雅元 陈作志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6-120,共5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基因组进行高通量随机测序,从测序结果中搜索微卫星位点,根据搜索结果设计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引物,并根据PCR产物质量对引物进行筛选,使用一个二长棘鲷野生群体对通过筛选的微卫星... 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基因组进行高通量随机测序,从测序结果中搜索微卫星位点,根据搜索结果设计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引物,并根据PCR产物质量对引物进行筛选,使用一个二长棘鲷野生群体对通过筛选的微卫星标记的种群遗传学特征进行评价。结果共获得二长棘鲷基因组拼接序列0.12Gbp,从中搜索得到侧翼长度≥250 bp的微卫星序列292条。根据微卫星序列搜索结果设计PCR引物40对,共有15对引物通过了筛选。标记种群遗传学评价的结果显示,表观等位基因数(A)分布范围为2~16,平均为6.93;表观杂合度(HO)分布范围为0.268~0.979,平均为0.568;期望杂合度(HE)分布范围为0.300~0.914,平均为0.640。经Bonferroni校正后,除3个标记外,其余标记等位基因频率均符合"哈迪-温伯格"(Hardy-Weinberg)平衡预期。连锁不平衡检测表明各位点间无连锁不平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棘鲷 微卫星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北部湾二长棘鲷生长和死亡参数估计 被引量:23
3
作者 陈作志 邱永松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1-257,共7页
根据上世纪90年代及60年代的生物学资料,运用体长频率分析法估算二长棘鲷的生长和死亡参数。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L∞=27.3cm,K=0.45,t0=-0.34;体重的生长拐点为2.12龄;瞬时总死亡率(Z)、瞬时自然死亡率(M)和瞬时捕捞死亡率... 根据上世纪90年代及60年代的生物学资料,运用体长频率分析法估算二长棘鲷的生长和死亡参数。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L∞=27.3cm,K=0.45,t0=-0.34;体重的生长拐点为2.12龄;瞬时总死亡率(Z)、瞬时自然死亡率(M)和瞬时捕捞死亡率(F)分别为2.825,1.045和1.78。当前开发率为0.63,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根据等渔量曲线图分析,当前的捕捞强度过高,而开捕年龄和开捕体长过低,资源出现衰竭现象。综合考虑当前的捕捞强度和社会经济效益,建议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最适开捕年龄大于1龄,开捕体长大于12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二长棘鲷 生长参数 死亡参数 参数估计 生物学资料 体长频率分析法 生长方程 死亡率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群体集群行为宏观量化与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蔡建堤 马超 +3 位作者 姜双城 吴建绍 蔡玉婷 刘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5-190,共6页
根据1998年7月到2000年6月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开展二长棘鲷资源的专项调查资料,计算出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的各月E值,定量分析其集群行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闽南-台湾浅滩二长棘鲷全年月平均E为7.4409×108J,生殖期间12月到翌... 根据1998年7月到2000年6月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开展二长棘鲷资源的专项调查资料,计算出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的各月E值,定量分析其集群行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闽南-台湾浅滩二长棘鲷全年月平均E为7.4409×108J,生殖期间12月到翌年3月,其月平均E 2.4949×108J,是全年月平均E的0.34倍,鱼群集中;4—5月,幼鱼大量出现,月平均E为4.556×108J,是全年月平均E的0.61倍,鱼群相对集中;主要索饵季节6—8月,月平均E为1.3448×109J,是全年月平均E的1.81倍,鱼群分散;9—11月,E分别为1.435×109、9.7409×108、5.769×108J,分别是全年月平均E的1.93、1.31、0.78倍,鱼群为适应水温和寻找产卵场,在外移过程中逐渐集中。可见,闽南-台湾浅滩二长棘鲷的生殖群体集群性最强,其次是幼鱼群体、以适应水温和寻找产卵场为目的的群体,而索饵群体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行为 宏观量化 重心 二长棘鲷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
下载PDF
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摄食习性和营养级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宇美 代春桃 +2 位作者 颜云榕 杨云龙 卢伙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5-273,共9页
根据2008年11月-2009年9月期间对南海北部湾拖网渔获物中二长棘犁齿鲷采样所得的生物学资料以及胃含物分析相关数据,应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的食物组成、摄食习性、营养级等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二长棘犁齿鲷在北部... 根据2008年11月-2009年9月期间对南海北部湾拖网渔获物中二长棘犁齿鲷采样所得的生物学资料以及胃含物分析相关数据,应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的食物组成、摄食习性、营养级等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二长棘犁齿鲷在北部湾海域广泛摄食,包括中上层鱼类、底栖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等,鉴定到种的饵料生物有23种,以鱼类为主要饵料生物,占79.74%,主要有麦氏犀鳕、康氏小公鱼、粗纹鲳等,其中麦氏犀鳕所占比例最大,每月均有出现,为58.38%;甲壳类和头足类分别占10.86%、6.97%;根据IRI%分析可知,体长在30~59mm时主要以小型饵料生物浮游动物为食,而60mm及以上个体则主要以大型饵料鱼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有食性转换现象;饱满指数(RI)有显著的体长变化(P〈0.05),随性腺发育变化也较明显(P〈0.05);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的范围为12.009×10-3~16.007×10-3,营养级随体长和月份的变化均不显著,根据饵料质量百分比及δ15N估算得出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营养级平均值分别为3.1和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棘犁齿鲷 食性 胃含物分析 氮稳定同位素 营养级 北部湾
下载PDF
北部湾二长棘鲷生长、死亡及其群体组成 被引量:17
6
作者 侯刚 朱立新 卢伙胜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50-55,共6页
利用2006年7月至2008年3月北部湾渔业商业捕捞底拖网和刺网渔获物中采集的样本,对北部湾二长棘鲷的生长、死亡及其群体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二长棘鲷优势体长70~140 mm,占82.2%;优势体重为20~60 g,占54.29%;ARSS分析... 利用2006年7月至2008年3月北部湾渔业商业捕捞底拖网和刺网渔获物中采集的样本,对北部湾二长棘鲷的生长、死亡及其群体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二长棘鲷优势体长70~140 mm,占82.2%;优势体重为20~60 g,占54.29%;ARSS分析表明雌雄生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繁殖期性比为1.21∶1;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分别为:L∞=292.8 mm,K=0.167,t0=-1.116;体重的生长拐点为5.463龄;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1.041 4、0.282 8和0.752 6,当前开发率为0.7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棘鲷 生长 死亡 种群结构 北部湾
下载PDF
北部湾二长棘鲷的生态分布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作志 邱永松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21,共6页
根据1997年12月~1999年6月在北部湾17°53'~21°15'N,106°58'~109°34'E水域进行的4个季节5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北部湾二长棘鲷种群数量分季节、平面和纵深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二长棘... 根据1997年12月~1999年6月在北部湾17°53'~21°15'N,106°58'~109°34'E水域进行的4个季节5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北部湾二长棘鲷种群数量分季节、平面和纵深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渔获率呈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冬、春季渔获率密度指数高于夏、秋季,以3~5月的渔获率最高;秋末冬初,亲体向湾北部进行产卵洄游,春季产卵后鱼群分布在湾内,幼鱼在沿岸海区成长;二长棘鲷的水深分布也有明显特征,高渔获率主要出现在30~60 m水深,尤以30~40 m水深海域最高,生物量渔获率和个体数渔获率分别达10.27 kg/h和700.9尾/h.此外,本文对二长棘鲷的洄游、数量分布与水系、水团、水温及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棘鲷 分布 洄游 北部湾
下载PDF
北部湾二长棘鲷的资源变动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作志 邱永松 《南方水产》 2005年第3期26-31,共6页
根据不同时期在北部湾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北部湾二长棘鲷群体的资源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资源年间数量变动明显,平均渔获率最高为35.8 kg·h-1(2000),最低为2.73 kg·h-1(1992),其数量变动机制是生长、死亡和... 根据不同时期在北部湾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北部湾二长棘鲷群体的资源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资源年间数量变动明显,平均渔获率最高为35.8 kg·h-1(2000),最低为2.73 kg·h-1(1992),其数量变动机制是生长、死亡和补充因素综合决定的.二长棘鲷渔获率的季节分布主要是由洄游引起的,目前以3~5月的渔获率最高.北部湾二长棘鲷的高渔获率主要出现在30~60 m水深,尤以30~40 m水深海域最高.近年来该资源有所恢复,但渔获组成主要以当年生幼鱼和低龄鱼群体组成.并探讨了资源分布与数量变动以及养护资源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棘鲷 资源变动 北部湾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群体景观多样性 被引量:2
9
作者 蔡建堤 苏国强 +4 位作者 马超 席英玉 罗娟 刘勇 叶孙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47-2355,共9页
根据1998年7月到2000年6月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开展二长棘鲷资源的专项调查资料,以各个渔区CPUE(Catch Per Unit Effort)及其到渔场重心距离为参数,构建基于渔场重心动能的景观要素,运用景观多样性,并结合因子分析,分析了二长棘鲷群体景... 根据1998年7月到2000年6月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开展二长棘鲷资源的专项调查资料,以各个渔区CPUE(Catch Per Unit Effort)及其到渔场重心距离为参数,构建基于渔场重心动能的景观要素,运用景观多样性,并结合因子分析,分析了二长棘鲷群体景观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探究了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旨在揭示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的生态境况及空间变异特征,为从生态水平上合理综合利用二长棘鲷渔业资源提供新的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月份鱼群的分布特征差别明显,8月鱼群分布范围最广,11月鱼群分布最为均匀,2月和12月鱼群分布最集中,而9月鱼群占据渔场空间能力最强;(2)不同群体之间具有不同分布特征,生殖群体分布范围最小,且最集中,其占据渔场空间能力最弱,幼鱼群体分布范围小,且相对均匀,其占据渔场空间能力强,索饵群体分布范围最广,且较均匀,鱼群分散索饵,其占据渔场空间能力最强,而9—11月群体平均分布范围较广,且最均匀,其占据渔场空间能力较弱;(3)鱼群综合景观指数是具空间结构的CPUE指数,从生态水平上反映了鱼群CPUE,其排名依次为8月、6月、7月、9月、10月、11月、5月、1月、4月、3月、2月、12月;(4)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指示的生态学意义分别为鱼群的分布范围、均匀程度和鱼群空间竞争能力,其中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正相关;(5)水温是影响鱼群景观均匀度的主要因子,索饵是增加鱼群景观多样性和优势度的主要因子,而生殖因子则降低鱼群景观多样性和优势度,水温、索饵和生殖是二长棘鲷群体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多样性 因子分析 海洋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渔业资源 二长棘鲷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
下载PDF
台湾海峡南部二长棘鲷种群生态学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杜建国 卢振彬 陈明茹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0-196,共7页
本文以2003—2004年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周年12个月的生物学测定资料,研究其群体结构现状和生长与死亡参数,并与此前的研究结果比较,探讨二长棘鲷的种群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4年渔获群体平均叉长和平均年龄都较1976、1... 本文以2003—2004年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周年12个月的生物学测定资料,研究其群体结构现状和生长与死亡参数,并与此前的研究结果比较,探讨二长棘鲷的种群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4年渔获群体平均叉长和平均年龄都较1976、1994和2000年小,L∞和W∞较1982、1994年小,体重生长速率k较1982、1994年大,拐点较1982、2000年提前.雌、雄性初次性成熟的叉长较1976和1994年小,显示渔获个体小型化、低龄化和早熟化,体重生长速率加大,生长拐点提前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是二长棘鲷对强大的捕捞压力和环境变化所采取的生态对策,反映了当前二长棘鲷的生态仍较脆弱,资源形势仍较严峻,1994年以来二长棘鲷捕捞死亡系数居高不下,开发比率超过0.5.底拖网渔业的渔获量应控制在估算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26.94×10^4t(其中二长棘鲷2.30×10^4t),最大持续捕捞力量2180艘福建标准单拖渔船.最小开捕规格为94.6mm和25.76g.只有强化管理,资源才能得到明显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棘鲷 种群结构 生长 死亡 参数变化 种群变动趋势 台湾海峡南部
下载PDF
用RAPD技术探讨5种鲷科鱼类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慧荣 江世贵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9-474,共6页
用RAPD技术对鲷科鱼类的黑鲷、真鲷、二长棘鲷、平鲷和黄鳍鲷进行亲缘关系的研究。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在使用的60个随机引物中,有29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片段,共计200条,大小在200~2500bp之间。5种鲷均有其特异性扩增片段... 用RAPD技术对鲷科鱼类的黑鲷、真鲷、二长棘鲷、平鲷和黄鳍鲷进行亲缘关系的研究。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在使用的60个随机引物中,有29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片段,共计200条,大小在200~2500bp之间。5种鲷均有其特异性扩增片段,可作为种类鉴别的依据。根据MEGA2.1软件的UPGMA和NJ程序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同属鲷属的黄鳍鲷和黑鲷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二长棘鲷和真鲷,平鲷与二长棘鲷和真鲷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黄鳍鲷和黑鲷较远,黑鲷和二长棘鲷的亲缘关系最远。两种聚类的结果相一致。研究结果与借助形态学和生化特征进行的传统系统分析具有一致性。在加个个体之间遗传距离矩阵中,最大值达到0.8916。多数的遗传距离指数在0.50—0.85之间。通过分析,认为RAPD技术对分析属级间的亲缘关系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真鲷 二长棘鲷 平鲷 黄鳍鲷 亲缘关系 RAPD
下载PDF
渔场重心信度测算及渔场重心修正理论构建——以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建堤 陈方平 +4 位作者 吴建绍 刘勇 沈长春 马超 吴立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29-1937,共9页
渔场重心是表征渔场位置的重要参数,准确掌握渔场重心,对判断鱼类洄游路线、确定中心渔场、表征鱼群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渔场重心计算采用的是固定物体重心计算方法,然而运动的鱼类和固定物体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由固定... 渔场重心是表征渔场位置的重要参数,准确掌握渔场重心,对判断鱼类洄游路线、确定中心渔场、表征鱼群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渔场重心计算采用的是固定物体重心计算方法,然而运动的鱼类和固定物体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由固定物体重心计算的渔场重心能否体现鱼群分布特征,值得深入研究。渔场重心信度是用于度量由固定物体重心计算的渔场重心表征鱼群分布特征的能力,体现渔场重心的可信程度,而渔场重心修正是为了提升渔场重心表征鱼群分布特征的能力,提高渔场重心信度,以准确掌握渔场重心。以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Parargrops edita Tanaka)为例,采用渔场重心、几何中心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为参数,首次建立了渔场重心信度测算及渔场重心修正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渔场重心信度,研究了渔场重心修正方法和渔场重心的分布特征,旨在从更精细地水平上掌握二长棘鲷渔场重心,为生态智慧在渔业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结果表明:(1)二长棘鲷渔场重心信度各月变化在0.12—1.00,平均值0.67,均方差0.31,各月渔场重心可信度波动较大,12月份和2月份渔场重心信度最大为1.00,鱼群对称和均匀分布于渔场重心,渔场重心可信度最高,3—8月份渔场重心信度低于0.70,鱼群在渔场重心周围的对称性和均匀度差,渔场重心可信度差,其中3月份渔场重心信度最小为0.12;(2)渔场重心信度不仅反映了渔场重心可信程度,还体现了鱼群在渔场重心周围的分布特征,可作为研究鱼群分布特征的重要参数,渔场重心信度低于0.70,渔场重心需要修正;(3)渔区修正系数用于判别鱼群所在渔区是否排除,通过去除渔区修正系数小于0.5的鱼群,能保留85%以上的鱼群数量,提高渔场重心信度0.70以上;(4)修改后的渔场重心变化规律较显著,4—5月份,幼鱼群体重心向西迁移,6—7月份,索饵群体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8月份,索饵群体重心开始往南迁移,9—11月份,越冬群体重心逐渐向南移动,12月份,生殖群体重心继续往南迁移,1—3月份生殖群体主要集中在305渔区(119°15'E,23°15'N)附近进行生殖活动,鱼群少有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场重心信度 渔场重心修正 渔场重心 渔场几何中心 二长棘鲷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
下载PDF
北部湾二长棘鲷资源开发保护策略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冯波 侯刚 +1 位作者 卢伙胜 陈新军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9年第1期114-119,共6页
运用单位补充量模型评价了北部湾二长棘鲷资源,显示雌雄个体间生长和死亡率并没有显著差异。推测在当前捕捞死亡系数下,单位补充量产卵群体生物剩量为16.76%,表明该渔业已处于过度捕捞,存在未来幼鱼补充失败的可能。比较了几种管理策略... 运用单位补充量模型评价了北部湾二长棘鲷资源,显示雌雄个体间生长和死亡率并没有显著差异。推测在当前捕捞死亡系数下,单位补充量产卵群体生物剩量为16.76%,表明该渔业已处于过度捕捞,存在未来幼鱼补充失败的可能。比较了几种管理策略,最小开捕体长、禁渔期和禁渔区的组合,确定何种开发模式既能提高单位补充量产卵群体生物量又不造成过度降低单位补充量渔获量而引发渔民的经济利益冲突。研究表明,实施禁渔期、禁渔区管理在当前捕捞死亡系数下都可一定程度地提高单位补充量产卵群体生物量。建议在保持当前禁渔期管理的同时,再配合最小开捕体长104mm措施,可使单位补充量产卵群体生物剩量恢复到28.39%,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提高31.95%,保证该渔业不致崩溃。但要实现该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捕捞努力量还需减少3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棘鲷 YPR分析 生物参考点 管理策略 北部湾
下载PDF
二长棘犁齿鲷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殿昌 邵燕卿 +1 位作者 苏天凤 江世贵 《南方水产》 2007年第2期1-7,共7页
利用PCR技术克隆了二长棘犁齿鲷(Parargyrops edita Tanaka)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该基因的全长为1140bp,并将该基因与GenBank中犁齿鲷、金头赤鲷、真赤鲷、四长棘鲷、黄牙鲷、平鲷、黑棘鲷和灰鳍棘鲷的Cytb序列进行了比较,共检测... 利用PCR技术克隆了二长棘犁齿鲷(Parargyrops edita Tanaka)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该基因的全长为1140bp,并将该基因与GenBank中犁齿鲷、金头赤鲷、真赤鲷、四长棘鲷、黄牙鲷、平鲷、黑棘鲷和灰鳍棘鲷的Cytb序列进行了比较,共检测到407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占总序列的35.7%。同时结果也显示,二长棘犁齿鲷与犁齿鲷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差异仅为1.5%,与传统分类一致,它们应同属于犁齿鲷属;与金头赤鲷和真赤鲷的遗传差异分别为8.3%和8.4%,也处于种间的分化水平,且以较高的置信度(100%)在分子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是否应该将它们归为一个属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棘犁齿鲷 线粒体 细胞色素B 分子系统树
下载PDF
二长棘鲷和黄鳍鲷骨骼系统的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太有 李仲辉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5,共5页
对二长棘鲷和黄鳍鲷的骨骼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长棘鲷脑颅中的上筛骨、侧筛骨、额骨、眶下骨、蝶耳骨、上枕骨,咽颅中的前上额骨、腭骨、舌额骨、齿骨、鳃盖骨、尾舌骨、咽鳃骨等与黄鳍鲷相应部分的骨骼有明显差异,某些特... 对二长棘鲷和黄鳍鲷的骨骼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长棘鲷脑颅中的上筛骨、侧筛骨、额骨、眶下骨、蝶耳骨、上枕骨,咽颅中的前上额骨、腭骨、舌额骨、齿骨、鳃盖骨、尾舌骨、咽鳃骨等与黄鳍鲷相应部分的骨骼有明显差异,某些特征可作属间或种间的鉴别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棘鲷 黄鳍鲷 鲷科 骨骼系统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的生长特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叶孙忠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3-668,共6页
根据1998年7月至2000年6月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的生物学资料,研究其年龄组成和生长特性。二长棘鲷捕捞群体由0~Ⅵ龄组7个世代组成,以0龄组为主,I龄组次之,平均年龄为0.71龄。应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的生长参数L∞=244.5... 根据1998年7月至2000年6月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的生物学资料,研究其年龄组成和生长特性。二长棘鲷捕捞群体由0~Ⅵ龄组7个世代组成,以0龄组为主,I龄组次之,平均年龄为0.71龄。应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的生长参数L∞=244.56mm,K=0.2313,t0=-1.1817,体重的生长拐点为3.71龄。与上世纪80年代初相比,二长棘鲷群体结构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个体早熟化,生长速度加快,捕捞群体小型化、低龄化,二长棘鲷幼鱼损害情况严重,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根据渔获组成、资源现状及生长特性,建议加强对二长棘鲷幼鱼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利用其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棘鲷 生长特性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群体结构特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叶孙忠 肖方森 陈文勇 《福建水产》 2004年第1期23-30,共8页
根据 1 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6月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的生物学测定资料 ,本文主要研究其群体组成、生殖、摄食等特点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二长棘鲷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二长棘鲷周年叉长优势组为 1 1 0— 1 4 0mm ,占 5 8.9% ... 根据 1 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6月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的生物学测定资料 ,本文主要研究其群体组成、生殖、摄食等特点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二长棘鲷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二长棘鲷周年叉长优势组为 1 1 0— 1 4 0mm ,占 5 8.9% ,体重优势组为 30— 70g ,占 6 4 .6 % ,平均叉长为 1 2 3mm ,平均体重为 5 5 .3g ;由 0—Ⅵ龄 7个年龄组所组成 ,以 0龄组占优势 ,平均年龄仅 0 .71龄 ,雌性性腺成熟度以Ⅱ期为主 ,其初次性成熟的叉长为 1 1 7mm ,生殖期为 1 2月至翌年 3月 ;周年均有摄食 ,各月摄食强度变化较大 ,平均摄食等级为 1 .4 6 ,平均摄食率为 88.8% ,摄食强度与叉长成显著的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二长棘鲷种群结构趋于简单化、小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棘鲷 群体组成 繁殖习性 摄食习性 闽南渔场 台湾省浅滩渔场 资源调查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群体数量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9
18
作者 叶孙忠 《福建水产》 2004年第4期36-39,共4页
根据 1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6月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开展二长棘鲷 (Parargyropsedita)资源的专题调查研究资料 ,本文研究了二长棘鲷群体数量在该渔场的时空分布 ,全年以 6~ 9月索饵群体的分布密度最高 ,分布的范围也最广泛 ,主要分... 根据 1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6月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开展二长棘鲷 (Parargyropsedita)资源的专题调查研究资料 ,本文研究了二长棘鲷群体数量在该渔场的时空分布 ,全年以 6~ 9月索饵群体的分布密度最高 ,分布的范围也最广泛 ,主要分布在 2 3°0 0′~ 2 4°0 0′N ,117°30′~ 119°0 0′E ;4~ 5月以后幼鱼群体开始大量出现 ;6~ 8月索饵群体广泛分布于闽南、台浅渔场中北部近岸海区 ,而 1~ 3月生殖群体集中分布于该渔场近岸浅水区及澎湖周围海域 ;全年捕捞主要以当年生的索饵群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场 群体 闽南 数量 海区 分布 捕捞 资源 北部 中国 台湾省
下载PDF
北部湾二长棘鲷休渔效果模拟评价 被引量:9
19
作者 冯波 徐翼 卢伙胜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01-2207,共7页
休渔制度是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休渔期的设置将影响渔业资源养护的效果,需要严格的科学论证。本文运用单位补充量模型评价了不同休渔期措施对北部湾二长棘鲷资源的影响,并提出了调整休渔期的建议。研究表明:实施2个月休渔,以7... 休渔制度是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休渔期的设置将影响渔业资源养护的效果,需要严格的科学论证。本文运用单位补充量模型评价了不同休渔期措施对北部湾二长棘鲷资源的影响,并提出了调整休渔期的建议。研究表明:实施2个月休渔,以7~8月为佳;实施3个月休渔,以7~9月为佳。这2种方案可使单位补充量亲体量分别恢复到未开发状态的17.48%和20.69%,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可分别提高2.85%、6.05%,优于当前南海已实施的休渔期设置。在管理实践中,宜将Fmax作为限制参考点,F0.1作为目标参考点。建议在适当延后休渔期的同时,再配合开捕体长和捕捞努力量控制等管理措施,以实现该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棘鲷 单位补充量模型 休渔制度 效果评价 北部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