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lacial deposits during the Last Glaciation, taking the P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as an example
1
作者 RenRong Chen ShangZhe Zhou YingBin De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3年第6期698-708,共11页
Moraine morphology is a valuable indicator of climate change. The glacial deposits of ten valleys were selected in the P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to study the glacial characteristics of ... Moraine morphology is a valuable indicator of climate change. The glacial deposits of ten valleys were selected in the P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to study the gla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st Glaciation and the climate change processes as revealed by these moraines.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a huge moraine ridge was formed by ancient glacier in the Marine Isotope Stage 2 (MIS2), and this main moraine ridge indicates the longest sustained and stable climate. There are at least two smaller moraine ridges that are external extensions of or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main moraine ridge, indicating that the climate of the glacial stage before MIS2 was severer but the duration was relatively shorter. This distribution may reflect the climate of MIS4 or MIS3b. The glacial valleys show multi-channel, small-scale moraine ridges between the contemporary glacial tongue and the main moraine ridge. Some of these multi-channel mo- raine ridges might be recessional moraine, indicating the significant glacial advance during the Younger Dryas or the Heinrich event. The moraine ridges of the Neoglaciation and the Little Ice Age are near the ends of the contemporary glaciers. Using high-precision system dating, we can fairly well reconstruct the pattern of climate change by studying the shape, extent, and 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glacial deposits in southeastern Tibet. This is valuable research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Last Glaciation terminal moraine
下载PDF
高寒流域水文模拟与径流水源解析——以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上游流域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班春广 徐宗学 +3 位作者 左德鹏 李鹏 王静 达瓦次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3,共9页
为深入研究高寒流域河川径流的水源解析,选取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上游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月流量、遥感积雪面积数据、实测冰川径流数据等多目标率定方法,改进单一依靠流量数据率定模型的方法,基于SPHY(Spatial Processes in Hydrology)水... 为深入研究高寒流域河川径流的水源解析,选取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上游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月流量、遥感积雪面积数据、实测冰川径流数据等多目标率定方法,改进单一依靠流量数据率定模型的方法,基于SPHY(Spatial Processes in Hydrology)水文模型开展水文模拟及径流组分研究,提高了总体建模质量.结果表明:在率定期和验证期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分别为0.95和0.94,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降雨径流、融雪径流、冰川径流和基流作为径流来源,占总径流的比例分别为10%、25%、45%和20%,冰川径流和融雪径流是最重要的补给来源.月尺度上,冰川径流在7-8月占比最大,融雪径流在4-6月占比最大,降雨径流在各月占比最小.冰川径流占比最高,短期内可提供更多水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而言冰川径流将逐渐减少,造成水资源短缺.因此,当地需提高应对径流变化潜在风险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拟 径流水源解析 SPHY水文模型 雅鲁藏布江 帕隆藏布上游流域
下载PDF
1980—2019年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冰川物质平衡模拟
3
作者 肖乐天 吴坤鹏 +7 位作者 刘时银 杨威 申怡园 高永鹏 谢福明 田汉强 魏金月 青鑫沂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9-1839,共11页
帕隆藏布流域位于中国海洋性冰川发育最为集中的藏东南地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帕隆藏布流域冰川亏损显著。利用全球开放冰川模型(OGGM)模拟了1980—2019年藏东南地区帕隆藏布流域1554条冰川物质平衡,发现1980—2019年帕隆藏布流... 帕隆藏布流域位于中国海洋性冰川发育最为集中的藏东南地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帕隆藏布流域冰川亏损显著。利用全球开放冰川模型(OGGM)模拟了1980—2019年藏东南地区帕隆藏布流域1554条冰川物质平衡,发现1980—2019年帕隆藏布流域全域冰川物质平衡呈现不断亏损的状态,为-0.41 m w.e.·a^(-1),在2000—2019年物质平衡亏损更为严重,达到-0.56 m w.e.·a^(-1)。从空间分布上来看,流域东南部和流域西北部是冰川亏损最为严重的区域,流域中部和西部冰川亏损相比较少。温度的升高和降水的轻微减少是冰川物质亏损的主要原因。通过气温和降水的敏感性分析,气温上升1℃,流域71.75%的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在-1000~-500 mm w.e.·a^(-1);降水减少20%,62.81%的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在-450~-300 mm w.e.·a^(-1),相较于降水,冰川对气温变化更为敏感。通过分析国家气象站及再分析数据,发现1980—2019年气象站气温上升均超过1.5℃,波密站2000—2019年总降水相较于前20年,减少了10%,流域降水整体呈现减少的趋势,气温的持续升高和降水的轻微减少导致帕隆藏布流域冰川处于持续亏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模型 物质平衡 气候变化 帕隆藏布
下载PDF
墨脱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30
4
作者 郑来林 廖光宇 +4 位作者 耿全如 董翰 孙志民 楼雄英 李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8-462,共5页
在传统的冈底斯岩浆弧中新发现一条时代为晚三叠世的迫龙藏布蛇绿混杂岩带,并查明中侏罗世杂色砾岩角度不整合覆盖在该蛇绿混杂岩带两侧的地层之上,表明冈底斯岩浆弧中有一条印支晚期叠合的缝合带。查证了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岩带的空间... 在传统的冈底斯岩浆弧中新发现一条时代为晚三叠世的迫龙藏布蛇绿混杂岩带,并查明中侏罗世杂色砾岩角度不整合覆盖在该蛇绿混杂岩带两侧的地层之上,表明冈底斯岩浆弧中有一条印支晚期叠合的缝合带。查证了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岩带的空间展布和物质组成。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在研究区主要表现为蛇绿混杂岩,呈向NE凸的倒U字型连续分布于南迦巴瓦变质岩系和冈底斯岩浆弧之间,主要由变质的超镁铁质侵入岩、辉绿-辉长岩、玄武岩和硅质岩组成。该岩石经历了强烈的剪切变形和糜棱岩化作用,主期韧性剪切的性质为伸展拆离,变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日喀则地区蛇绿岩中的玄武岩基本相同。将南迦巴瓦岩群解体,厘定了该岩群原岩及变质峰期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岩浆弧 迫龙藏布蛇绿混杂岩 角度不整合 印支运动 南迦巴瓦变质岩系 高压麻粒岩 喜马拉雅
下载PDF
西藏帕隆藏布江流域天然水的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强英 布多 +3 位作者 吕学斌 于涛 白永飞 旦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9-896,共8页
帕隆藏布江是雅鲁藏布江左岸水量最大的支流.为了调查帕隆藏布江流域水体水质和水化学特征,分析了水体的常规指标,包括p H、电导率、含盐量(SAL)、总溶解固体(TDS)和溶解氧(DO)值.同时测定了水样和底泥样品中23种金属元素,Ca是水体中的... 帕隆藏布江是雅鲁藏布江左岸水量最大的支流.为了调查帕隆藏布江流域水体水质和水化学特征,分析了水体的常规指标,包括p H、电导率、含盐量(SAL)、总溶解固体(TDS)和溶解氧(DO)值.同时测定了水样和底泥样品中23种金属元素,Ca是水体中的主要阳离子,水体中离子的平均含量趋势符合Ca>Mg>Fe>K>Na>Mn>Zn>Ba>V>Pb>Cr>Ni>As>Cu>Co>Se>Hg>(Mo、Ag、Sb、Tl、Cd和Be).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及地质累积指数(Igeo)分别评价了水质和底泥状况.结果表明,水体中Cu、Se、As、Zn、Cd和Pb均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仅Hg是潜在污染物质,Hg含量虽略高(最高达0.3μg·L^(-1)),但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μg·L^(-1))限量;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Zn、Pb、Ni、Cu和Cd几乎不存在污染,As是底泥中的主要污染物,其次为Cr.综合各项指标表明帕隆藏布江流域水体水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隆藏布 水化学特征 金属元素 西藏
下载PDF
波密地区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6
作者 郑来林 耿全如 +2 位作者 董翰 欧春生 王小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7-30,共4页
在进行1∶25万墨脱幅地质调查中,笔者首次在波密地区发现和填绘出了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呈串珠状产出于花岗岩类侵入岩中,其岩石组合为橄榄辉石岩、辉石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辉绿岩、石英岩和大理岩,... 在进行1∶25万墨脱幅地质调查中,笔者首次在波密地区发现和填绘出了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呈串珠状产出于花岗岩类侵入岩中,其岩石组合为橄榄辉石岩、辉石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辉绿岩、石英岩和大理岩,局部可见条带状硅质岩。上述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蛇绿岩在花岗岩类岩石侵入之前发生过构造混杂和变形。根据沉积岩所记录的盆地演化过程、蛇绿岩的Rb Sr年龄值以及残留蛇绿混杂岩带两侧花岗岩类岩石的特征和生成时代综合分析认为:帕隆藏布残留蛇绿混杂岩带形成于石炭—二叠纪的弧间盆地中,至少在晚三叠纪之前出现洋壳;在消减过程中向北俯冲并在中侏罗世之前闭合(弧 弧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密地区 地质调查 蛇绿混杂岩带 沉积岩 弧间盆地 石炭-二叠纪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尖姆普曲泥石流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金山 谢洪 +1 位作者 王小丹 范继辉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3期99-103,共5页
尖姆普曲为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江左岸的一级支沟,是一条大型冰川泥石流沟,2007年曾暴发特大规模的泥石流,堵断帕隆藏布江,导致对岸的川藏公路断道,并造成人员伤亡。目前几乎每年都会暴发中小规模的泥石流。尖姆普曲高差巨大、岸坡陡... 尖姆普曲为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江左岸的一级支沟,是一条大型冰川泥石流沟,2007年曾暴发特大规模的泥石流,堵断帕隆藏布江,导致对岸的川藏公路断道,并造成人员伤亡。目前几乎每年都会暴发中小规模的泥石流。尖姆普曲高差巨大、岸坡陡峻,给泥石流暴发提供了优越的能量条件,流域所在区域隆升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加上地震频发,风化强烈,给泥石流发育提供了大量的固体物质条件;流域所在区位于西南季风影响区,又为水汽通道,降水丰富且多暴雨,冰川活动也十分强烈,为泥石流暴发提供了大量的水源条件。根据调查访问,尖姆普曲内泥石流的主要激发水源为暴雨,若叠加增温和雨水潜热导致冰雪融水,则可产生大规模泥石流。根据实测资料进行了泥石流流速、流量等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暴雨和冰雪融水组合条件较好时,激发的大规模泥石流可再次堵断帕隆藏布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尖姆普曲 西藏 帕隆藏布江 松绕村
下载PDF
帕隆藏布流域冰碛物斜坡结构及稳定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栋 王军朝 杨东旭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8-112,129,共6页
帕隆藏布流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最重要的发育区,大量的冰碛物形成了数量众多的松散堆积体,孕育着密集的地质灾害。通过大量案例调查及现场测试工作,总结出冰碛物堆积体斜坡3种不同的斜坡结构及其可能发生的破坏方式,包括浅表冰碛层降雨... 帕隆藏布流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最重要的发育区,大量的冰碛物形成了数量众多的松散堆积体,孕育着密集的地质灾害。通过大量案例调查及现场测试工作,总结出冰碛物堆积体斜坡3种不同的斜坡结构及其可能发生的破坏方式,包括浅表冰碛层降雨蠕滑型、较厚冲洪积物覆于冰碛层之上的水岩作用控制型以及冰碛层夹湖相沉积差异风化型。针对研究区最常见的浅层破坏模式,以测窗法面含石率及泥沙含量来描述宽级配特征,以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表示固结程度,以坡长与高度对数比表示地形要素,考虑植被覆盖及松散层厚度影响,采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建立并验证了稳定性计算公式。通过对公式的实用化进行探索,得到不同冰碛物斜坡高度所对应的坡度值,当冰碛物斜坡高度小于10 m时,坡度可达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物 斜坡结构 稳定性模型 帕隆藏布流域
下载PDF
藏东南典型第四纪堆积阶地成因——以雪瓦卡平台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黄亮 张佳佳 +2 位作者 李勇 邹任洲 王军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46,共8页
藏东南地区是研究海洋型冰川的天然宝库,帕隆藏布流域作为冰川活跃区,因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沿岸不仅堆积形态各异的第四纪冰碛垄、泥石流扇,而且发育断续分布的平台地形。利用无人机技术、高精度遥感影像、钻探、物探,结合实... 藏东南地区是研究海洋型冰川的天然宝库,帕隆藏布流域作为冰川活跃区,因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沿岸不仅堆积形态各异的第四纪冰碛垄、泥石流扇,而且发育断续分布的平台地形。利用无人机技术、高精度遥感影像、钻探、物探,结合实测剖面对藏东南典型第四纪堆积阶地成因进行详细的分析,为研究区域性堆积阶地成因提供依据,并得出以下结论:(1)雪瓦卡平台为第四纪堆积体,所在区域曾经发育了一个堰塞湖;(2)雪瓦卡平台第二级阶地下部为巨厚湖相砂层,上部为河床沉积卵砾石,这种下细上粗的物质接触关系可能为沉积区由堰塞湖转变为河道沉积,堰塞坝逐步疏通的过程;(3)上、下游支沟不仅为平台形成提供物质来源,而且为其形成提供地形地貌条件;(4)帕隆藏布沿岸断续分布的平台地形在形成过程中普遍受到上下游支沟冰川运动、泥石流发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隆藏布 海洋型冰川 堰塞湖 第四纪平台
下载PDF
Ground validation of Fengyun-4A and 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 satellite observations over an alpine and canyon basin of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10
作者 LONG Yin-ping CHEN Gong-yan +1 位作者 MA Qin-min CHEN Ju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12期3568-3581,共14页
Satellite-based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s with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are essential for studying rainfall-induced natural hazards,especially in alpine and canyon areas of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whic... Satellite-based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s with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are essential for studying rainfall-induced natural hazards,especially in alpine and canyon areas of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which are prone to such hazards yet sparsely gauged.Here,we evaluated precipitation estimated from the Chinese Fengyun-4A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FY-4A AGRI)versus the Integrated Multi-satellitE Retrievals for GPM(IMERG),by using rain gauge data collected in the Parlung Zangbo Basin from May through September in both 2018 and 2019.Our results showed that(1)FY-4A AGRI generated smaller values of 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on hourly to daily scales,and large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R-values)and smaller RMSE values for both moderate and heavy rain,indicating its greater accuracy at rainfall estimation,which is most likely due to the denser rain gauge network at a finer temporal scale used when calibrating FY-4A AGRI;(2)Both satellite products underestimated the volume of moderate and heavy rain,with the larger degree of underestimation by FY-4A AGRI,which could lower their performance in flood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3)Worse performance and greater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two products were observed in high-elevation areas,perhaps because of orographic cloud effects in these mountainous areas;and(4)Both products revealed that the Gangrigabu Range blocked incoming water vapor from the southwest monsoon,with a better representation of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produced by IMERG.To impro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the effects of complex terrain should be explicit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retrieval algorithms,with more gauged observations in a denser network and at a finer temporal scale needed to robustly calibrate the satellite-based estim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ellite precipitation Evaluation Fengyun satellite IMERG Mountainous area parlung zangbo Basin
下载PDF
2016年帕隆藏布流域群发性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元灵 王军朝 +3 位作者 陈龙 刘建康 杨东旭 张佳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7-402,共6页
帕隆藏布流域山高谷深、构造强烈、冰川广布,区域内冰川泥石流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密、暴发频率高。2016年9月5日,流域内几条泥石流集中暴发,造成较为严重的财产损失,并阻碍了G318国道的正常通行。为研究本次群发性泥石流的成因,指导... 帕隆藏布流域山高谷深、构造强烈、冰川广布,区域内冰川泥石流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密、暴发频率高。2016年9月5日,流域内几条泥石流集中暴发,造成较为严重的财产损失,并阻碍了G318国道的正常通行。为研究本次群发性泥石流的成因,指导泥石流的监测预警工作,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的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条件、水热条件。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发泥石流的沟谷具有良好的地形条件,流域高差大,沟道纵比降大,尤其沟谷上游因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冰蚀围谷利于水源、物源的聚集。泥石流以沟源处的松散冰碛物为主要物源。此外,北岸比通沟泥石流因沟岸崩滑物源丰富、沟道狭窄,形成多处堵点,产生堵溃放大效应。南岸赤担隆巴泥石流则沟道宽缓,崩滑物源较少。本次群发性泥石流的诱发因素主要为强降雨。泥石流暴发前两日出现强降雨,使得沟内松散物质含水量增加,趋近饱和,稳定性降低。泥石流暴发当日再次出现强降雨,直接激发了泥石流。经对暴发当日小时雨量分析,认为比通沟泥石流由凌晨2点的集中降雨启动,但由于沟道堵塞严重,龙头数小时后才到达沟口。赤担隆巴由当日11点的集中降雨启动,随后顺沟下泄,堆积于老扇之上,形成灾害。经分析,沟口观测的激发本次泥石流的小时雨量为3.3~3.6mm,推测主要形成区激发泥石流的小时雨量为7.6~8.3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发性泥石流 帕隆藏布流域 藏东南 临界雨量 堵溃
下载PDF
帕隆藏布流域冰湖变化及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娟 姚晓军 +3 位作者 高永鹏 祁苗苗 段红玉 张大弘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32-1143,共12页
冰湖作为区域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和主要冰川灾害的启动器,认识其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对探讨冰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及冰湖溃决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81980年地形图数据和1994—2016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资料,综合利用RS... 冰湖作为区域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和主要冰川灾害的启动器,认识其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对探讨冰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及冰湖溃决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81980年地形图数据和1994—2016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资料,综合利用RS、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帕隆藏布流域面积≥0.01 km^2冰湖时空分布及其动态变化,并对潜在危险性冰湖进行判别和评估.结果表明:2016年帕隆藏布流域共有冰湖351个,面积50.48 km^2,且面积和数量分别以面积>1 km^2和面积<0.1 km^2的冰湖为主,这些冰湖主要分布于海拔2800~5400 m之间.近50年来帕隆藏布流域冰湖总体呈数量增多、面积增加态势;海拔<3000 m的冰湖相对稳定,而海拔>4500 m的冰湖数量和面积增加则相对迅速.近50年间帕隆藏布流域冰川面积减少591.34 km^2,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末端退缩和冰川融水增加为冰湖形成和扩张提供了发育空间和物质来源.切毛措、光谢错等9个冰湖为潜在危险性冰湖,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帕隆藏布流域冰湖溃决可能处于活跃阶段,其形成和暴发也将更加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湖 危险性评估 冰川 帕隆藏布流域
下载PDF
末次冰期冰碛垄系列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探讨——以帕隆藏布江谷地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仁容 周尚哲 邓应彬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36-847,共12页
冰碛的形态特征是气候变化的标记.以往的野外考察发现末次冰期的冰碛具有近乎统一的发育模式.选取藏东南帕隆藏布江流域的10条冰川,研究其前方末次冰期冰川堆积特征,以揭示其所反映的气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末次冰期MIS2形成最高大的冰... 冰碛的形态特征是气候变化的标记.以往的野外考察发现末次冰期的冰碛具有近乎统一的发育模式.选取藏东南帕隆藏布江流域的10条冰川,研究其前方末次冰期冰川堆积特征,以揭示其所反映的气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末次冰期MIS2形成最高大的冰碛垄,我们称之为主冰碛垄,这套冰碛垄示意当时冰期气候持续稳定时间最长.为主冰碛垄所部分覆盖而由其底部延伸出来的,尚有至少两套范围更大、但规模较小的冰碛垄,表明MIS2之前冰期气候可能曾更加严酷,但持续时间相对要短,可能反映MIS4和/或MIS3的冰期气候特点.主冰碛垄内侧一直到现代冰川相当长的河谷段,通常呈现多道冰碛垄,规模均较主冰碛小,它们有的不排除作为后退冰碛(recessional moraine)的可能性,但晚冰期(YD)、抑或H1事件应当是值得注意的.临近现代冰川末端,一般能够辨别新冰期和小冰期冰碛垄.因此,藏东南这样一系列的冰川堆积,以其形态、范围和规模特征,辅之以高精度的系统测年,几乎可恢复出气候变化曲线来,了解与全球氧同位素曲线之间的齿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隆藏布 末次冰期 终碛
下载PDF
藏东南帕隆藏布现今河流地貌特征及其晚第四纪演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央金拉姆 季建清 +7 位作者 徐芹芹 王昌盛 苏君 涂继耀 彭玉恒 邵媛燕 钟大赉 米玛次仁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62-1084,共23页
河流沉积与地貌对构造与气候的变化极为敏感,可记录区域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变等多方面的丰富信息.由于独特的构造背景与气候条件,帕隆藏布不仅成为雅鲁藏布水系水量最大的支流,而且其流域在藏东南地区占有重要的地位.帕隆藏布... 河流沉积与地貌对构造与气候的变化极为敏感,可记录区域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变等多方面的丰富信息.由于独特的构造背景与气候条件,帕隆藏布不仅成为雅鲁藏布水系水量最大的支流,而且其流域在藏东南地区占有重要的地位.帕隆藏布流域内地表过程活跃且河流地貌演化过程快速,是揭示青藏高原东南部构造地貌演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该河流地貌的形态学和沉积学分析发现,帕隆藏布河流形态具有明显的线状特征,其干流近似直线展布,而主要支流呈羽状分布,两者多呈直角交汇,表明河流形态明显受到嘉黎断裂带的构造形迹控制.进一步利用光释光和14C定年方法,对帕隆藏布的晚第四纪河流地貌演化,尤其是干流和东久河支流的晚第四纪河流阶地进行研究后发现,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导致帕隆藏布的晚第四纪河流地貌呈现出典型的分段式特征,根据海拔高度主要可划分为3段:1)海拔2600 m以下的河谷地貌呈V形峡谷,河谷比降大,阶地沉积年龄均在9.0~2.0 kaBP间,沉积属性以河流相和坡积相为主,表明是全新世以来气候变暖条件下形成的;2)海拔2600~3300 m的中游段河谷呈冰蚀围谷盆地、U形槽谷等,河谷比降小,河岸谷坡坡度小,主谷两岸冰碛垄发育,存留了古冰缘地貌遗迹,阶地沉积属性以古湖相、冰水相及河流相为主,测年结果在29.8~10.9 kaBP和50.9~39.8 kaBP间,显示其曾经为末次冰期和冰消期冰缘湖泊体系,后被现今的帕隆藏布所贯通;3)海拔3300 m以上河流地貌为典型的冰川U形槽谷,谷底平坦,发育现代冰湖,仅发育Ⅰ级阶地并上面覆有冰碛物堆积体,有末次冰期的冰缘地貌遗迹,但主要受周围海洋性冰川作用,呈现现代冰缘地貌特征.整体上看,帕隆藏布的现今河流地貌上、下游两端年轻,主要形成于全新世期间;中游的河流地貌出现较早,残留了末次冰期和冰消期的冰缘地貌特征,并保留了广泛的古冰湖相沉积物.因此,帕隆藏布现今的河流形态主要出现在末次冰期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隆藏布 河流地貌 嘉黎断裂带 末次冰期 地表过程
下载PDF
冰碛土体起动泥石流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宁生 王政 +1 位作者 田树峰 朱云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35-1245,共11页
与广泛分布于干旱河谷的宽级配砾石土体特征不同,冰碛土广泛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属粗大颗粒多、粘粒含量少、摩擦阻力大、粘滞阻力小的宽级配砾石土体。在冰川融雪与降雨的共同作用下冰碛土体可失稳并起动泥石流,形成灾害。针对冰碛土... 与广泛分布于干旱河谷的宽级配砾石土体特征不同,冰碛土广泛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属粗大颗粒多、粘粒含量少、摩擦阻力大、粘滞阻力小的宽级配砾石土体。在冰川融雪与降雨的共同作用下冰碛土体可失稳并起动泥石流,形成灾害。针对冰碛土体起动泥石流机理研究薄弱的现状,本文选取波密县帕隆藏布流域的支流嘎弄沟一冰碛土堆积坡面,通过模拟降水与冰雪融水起动冰川泥石流实验,比较不同颗粒组成、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土体起动泥石流特征,分析其起动成因及力学特性,探讨冰碛土体起动泥石流的机理。研究发现冰碛土体失稳起动泥石流是粘滞阻力降低、孔隙水压力升高、拖曳力与渗流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起动过程受粘土颗粒含量和径流类型的影响。当粘粒含量较高时(>3%),土体通过铲蚀与面蚀形成泥石流;粘粒含量中低时(不高于3%),大部分坡面土体主要经掏蚀与坍塌起动泥石流;粘粒含量过低时(<0.32%),土体难以起动泥石流。在降水作用下土体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加,易造成土体破坏,起动泥石流;而在冰雪融水的作用下,土体孔隙水压力波动幅度不大时,土体同样可能发生失稳破坏起动泥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土体 帕隆藏布流域 冰雪融水试验 力学特性 起动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