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operation for parotid gland cancer following non-standard surgical treatment
1
作者 Xiangmin Zhang Xiaolin Lan +3 位作者 Lianbin Liu Rong Li Fufu Xiao Folin Liu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2年第4期192-195,共4页
Objectiv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isadvantages of non-standard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arotid gland cancer and probe the re-operative indication following non-standard surgical treatment... Objectiv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isadvantages of non-standard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arotid gland cancer and probe the re-operative indication following non-standard surgical treatment.Methods: Data of 58 cases suffered parotid gland cancer who received non-standard operation at other hospital and received re-operation in tumor hospital of Ganzhou from June 1998 to October 2010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Results: In all cases,parotid gland cancer were residual in 46 cases,the facial nerve remaining rate was 81.0% (47/58),facial nerve branches injury rate was 3.5% (2/58),facial nerve partial resection rate was 8.6% (5/58) and total resection rate was 6.9% (4/58).The sensitivity of residual tumor was 83.3%,scanned by contrast-enhanced CT and the CT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86.9%. Conclusion: Consideration of the higher residual tumor rate in patients who received non-standard operations,the re-operations were necessary.Contrast-enhanced CT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high for residual tumor and it was important for re-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otid gland neoplasms CARCINOMA RE-OPERATION
下载PDF
A Case of Pleomorphic Adenoma of the Parotid Gland with Multiple Local Recurrences through Facial to Cervical Reg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Masanobu Abe Yoshiyuki Mori +5 位作者 Yuki Kanno Kazuto Hoshi Hideto Saijo Takahiro Abe Kazumi Ohkubo Tsuyoshi Takato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4年第9期441-445,共5页
Pleomorphic adenoma is the most common benign parotid gland tumor. Although its local recurrence rate is known to be high, the recurrence extending to the cervical region is rare. Here we report a case of a young fema... Pleomorphic adenoma is the most common benign parotid gland tumor. Although its local recurrence rate is known to be high, the recurrence extending to the cervical region is rare. Here we report a case of a young female (25 years old) with pleomorphic adenoma of the parotid gland which showed multiple recurrences through facial to cervical regions over a span of eight years. We also discuss how this benign tumor with a high recurrence rate has been treated in other cases, and how it should be tre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EOMORPHIC ADENOMA parotid gland SALIVARY neoplasm
下载PDF
腮腺深叶良性肿瘤:与定位和手术入路相关的分类
3
作者 马学花 徐江 +2 位作者 夏飞飞 方桃莉 孙志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87-392,共6页
目的:腮腺深叶良性肿瘤(benign deep lobe parotid tumors,BDLPTs)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BDLPTs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20年8月因腮腺区肿物就诊于北京大... 目的:腮腺深叶良性肿瘤(benign deep lobe parotid tumors,BDLPTs)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BDLPTs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20年8月因腮腺区肿物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并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诊断为BDLPTs的75例患者,回顾性评估CT影像资料,根据肿瘤与各种结构的解剖关系将BDLPTs分为4类,探讨每种类型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型BDLPTs(14/75,18.7%)完全位于下颌支和茎突下颌间隙内侧,瘤体增大时突向咽旁间隙。Ⅱ型BDLPTs(19/75,25.3%)位于下颌后间隙,以下颌支、茎突下颌间隙、乳突和下颌后静脉为界。Ⅲ型BDLPTs(27/75,36.0%)呈膨胀型生长,横穿茎突下颌间隙,从下颌后静脉延伸至咽旁间隙。Ⅳ型BDLPTs(15/75,20%)位于耳垂下方、面神经和下颌后静脉深部。经下颌骨劈开入路主要用于Ⅰ型病例(10/14),Ⅲ型病例采用腮腺入路(14例)、下颌入路(11例)和腮腺-下颌联合入路(2例),Ⅱ型和IV型病例经腮腺入路同时行腮腺切除术。结论:BDLPTs分类可为术前制定治疗计划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良性肿瘤 手术入路
下载PDF
Drainless Day Case 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 with ARTISS [Solutions for Sealant]
4
作者 Jacob Duffin Craig McCaffer +1 位作者 Lakh Pabla Shane Les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and Head & Neck Surgery》 2020年第6期194-202,共9页
<strong>Aims:</strong> 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 (SP) is a commonly performed procedure which traditionally requires a drain and overnight hospital stay. This series aimed to show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 <strong>Aims:</strong> 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 (SP) is a commonly performed procedure which traditionally requires a drain and overnight hospital stay. This series aimed to show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rainless day case parotidectomy using ARTISS [Solution for Sealant] fibrin glue. <strong>Materials and Methods:</strong> Patients with a superficial parotid lump with benign preoperative sampling underwent an SP. We initially used both ARTISS and a drain, which was removed when output was <40 mls. ARTISS without drain was then introduced and once confident patients were sent home the same day. <strong>Objectives:</strong> We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data and divided groups into ARTISS alone and ARTISS with a drain to compare patients’ length of stay and complication rates. <strong>Results:</strong> 88 patients were included;52 ARTISS alone, 22 as a day case. 42.3% of patients where ARTISS alone was used were discharged within 24 hours, with the remainder between 24 - 48 hours. Comparatively, no ARTISS and drain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within 24 hours and 86.1% were discharged between 24 - 48 hours with the remainder over 48 hours. There were 3 postoperative haematomas and none in the drainless group;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m>p</em> = 0.034). Of the 6 recorded salivary leaks, 4 were in the drain group and 2 in the ARTISS alone group (<em>p</em> > 0.05). <strong>Conclusions:</strong> Comparable complication rates and reduced length of stay suggest that ARTISS in SP is safe and effective. These findings stand to benefit both patients and the NHS by improving the patient journey and reducing overall co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otid gland parotid neoplasms Fibrin Tissue Adhesive
下载PDF
133例腮腺肿瘤的CT征象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吕衍春 范卫君 +1 位作者 沈静娴 肖鹏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63-1267,共5页
背景与目的:腮腺肿瘤大多数生长缓慢,临床上难以估计其良恶性。本研究拟通过对腮腺肿瘤CT征象的分析,以提高CT对腮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33例腮腺肿瘤共157个病灶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灶的分布、轮廓、边... 背景与目的:腮腺肿瘤大多数生长缓慢,临床上难以估计其良恶性。本研究拟通过对腮腺肿瘤CT征象的分析,以提高CT对腮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33例腮腺肿瘤共157个病灶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灶的分布、轮廓、边界、强化程度、瘤内囊变坏死、邻近组织的受累情况等。结果:在157个病灶中,良性肿瘤110个(70.0%)、交界性肿瘤18个(11.5%)、恶性肿瘤29个(18.5%)。80个(72.7%)良性肿瘤及14个(77.8%)交界性肿瘤位于腮腺浅叶,而恶性肿瘤位于深叶(7/29,24.1%)或跨深浅两叶(10/29,34.5%)的比例明显增加。99个(90.0%)良性肿瘤边缘清楚;交界性肿瘤8个(44.4%)边界清楚,10个(55.6%)部分边界不清;而恶性肿瘤边界部分不清(10/29,34.5%)及边界不清(11/29,37.9%)的比例明显增多。良性肿瘤多呈类圆形(68/110,61.8%)或椭圆形(23/110,20.9%),而恶性肿瘤则多表现为不规则形(14/29,48.3%)。11个病灶(2个交界性肿瘤、9个恶性肿瘤)的邻近皮下脂肪受累。腮腺床受累仅见于恶性肿瘤;所有良性肿瘤均未见邻近组织受侵。结论:CT征象可以为腮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位于浅叶、边界清楚、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腮腺肿瘤多为良性肿瘤;反之,多为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116例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卢增红 杨安奎 +2 位作者 陈志兴 宋明 魏茂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52-755,共4页
背景与目的:粘液表皮样癌是涎腺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关腮腺的粘液表皮样癌的大宗病例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80年5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16例... 背景与目的:粘液表皮样癌是涎腺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关腮腺的粘液表皮样癌的大宗病例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80年5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16例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16例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75.64%、64.55%和60.39%。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及T分期等12项因素是腮腺粘液表皮样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T分期(P=0.006,OR>1)、病理分级(P=0.000,OR>1)、远处转移(P=0.000,OR>1)是影响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T分期、病理分级和远处转移是影响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粘液表皮样癌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预后
下载PDF
上皮源性腮腺恶性肿瘤的CT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沈静娴 范卫君 +1 位作者 吕衍春 肖鹏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62-766,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上皮源性腮腺恶性肿瘤种类繁多,CT为腮腺占位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CT征象,探讨CT在上皮源性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29例上皮源性腮腺恶性肿瘤的CT征象,包... 背景与目的:上皮源性腮腺恶性肿瘤种类繁多,CT为腮腺占位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CT征象,探讨CT在上皮源性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29例上皮源性腮腺恶性肿瘤的CT征象,包括病灶的部位、形态、边界、强化程度、均匀性、邻近组织的浸润、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腮腺低度恶性肿瘤组:共8例,4例为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3例为腺泡细胞癌、1例为上皮-肌上皮癌;3例病灶边缘清楚,3例病灶边缘部分欠清,2例病灶边缘不清;5例病灶形态规则,3例病灶形态不规则;8例病灶均呈明显强化,2例病灶内密度均匀,6例病灶内可见低密度区;所有的病灶均未见侵犯邻近肌群的CT征象,有3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征象。(2)腮腺中高度恶性肿瘤组:共21例,5例为低分化鳞癌、8例为恶性混合瘤、2例为腺癌、1例为淋巴上皮癌、4例为粘液表皮样癌、1例为腺样囊性癌;5例病灶边缘清楚,7例病灶边缘部分欠清,9例病灶边缘不清;10例病灶形态规则,11例病灶形态不规则;17例病灶呈明显强化,4例恶性混合瘤病灶呈轻度强化;9例病灶内密度均匀,12例病灶内可见低密度区;8例病灶侵犯邻近肌群,8例病灶与腮腺床的脂肪间隙消失,6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征象。结论:上皮源性腮腺恶性肿瘤的CT征象在一定程度上和肿瘤的恶性程度存在相关性,但是,还须结合肿瘤的大小、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才能做出更精确的影像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病理学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腮腺常见肿瘤 被引量:36
8
作者 畅智慧 刘兆玉 +1 位作者 孙洪赞 吴振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94-1397,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临床常见的腮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及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0例腮腺肿瘤共32个病灶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于术前均行Siemens Sensation 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临床常见的腮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及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0例腮腺肿瘤共32个病灶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于术前均行Siemens Sensation 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评价其CT多期动态增强表现特征(强化方式及强化程度)。结果在32个病灶中包括腺淋巴瘤5例(7个病灶),多形性腺瘤14例,恶性肿瘤11例。腺淋巴瘤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多形性腺瘤表现为特征性的渐进性强化;恶性肿瘤在增强早期快速强化,强化峰值在静脉期(90s);三者中腺淋巴瘤强化程度最高。结论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能为腮腺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较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超声介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在腮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门乙 李春洁 +3 位作者 李龙江 韩波 夏辉 高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介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SFNA)在腮腺肿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Medline、Embase,收集相关文献,使用诊断性试验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使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 10篇文献符合... 目的评价超声介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SFNA)在腮腺肿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Medline、Embase,收集相关文献,使用诊断性试验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使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 1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USFNA分辨腮腺肿瘤良恶性的合并诊断指标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如下:特异度0.99,95%CI(0.98,1.00);敏感度0.86,95%CI(0.78,0.91);阳性似然比42.39,95%C(I 22.03,81.57);阴性似然比0.20,95%C(I 0.13,0.29);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0.983 0。结论 USFNA在腮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可作为常规术前检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超声介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 敏感度 特异度
下载PDF
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胡玉坤 聂攀 +1 位作者 后军 张令达 《安徽医学》 2013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诊腮腺浅叶单发良性肿瘤病例51例,肿瘤直径均≤3.0 cm,采用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导管及部分腮腺、重建腮腺咬肌筋膜的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距肿瘤边缘0.5~1.0 c... 目的探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诊腮腺浅叶单发良性肿瘤病例51例,肿瘤直径均≤3.0 cm,采用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导管及部分腮腺、重建腮腺咬肌筋膜的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距肿瘤边缘0.5~1.0 cm处的正常腺体组织内切除肿瘤,随访2个月~2年,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耳垂无明显麻木,无涎瘘及味觉出汗综合征,无永久性面瘫,其中5例出现暂时性面瘫。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在体积较小(≤3.0 cm)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功能性切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常规MRI联合DWI在腮腺常见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萍 张成周 +3 位作者 王宁 杨青霖 夏吉凯 姜兴岳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4期378-381,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DWI对腮腺常见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2例腮腺肿瘤的MRI图像,根据其DWI图行ADC图重建,测量肿瘤的ADC值。按发病率将62例病例分成3组: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恶性肿瘤。多形性腺瘤31例,全部单...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DWI对腮腺常见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2例腮腺肿瘤的MRI图像,根据其DWI图行ADC图重建,测量肿瘤的ADC值。按发病率将62例病例分成3组: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恶性肿瘤。多形性腺瘤31例,全部单发;腺淋巴瘤19例,9例单发,10例多发,共30个病灶;恶性肿瘤12例,3例淋巴瘤多发,其余均为单发,共18个病灶。比较分析3种肿瘤的ADC值。结果: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多发生于腮腺浅叶(43个,70.5%),肿瘤边界多清楚,体积一般较恶性肿瘤小;恶性肿瘤位于深叶者8个(44.4%),边界清楚或不清楚,多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10例,83.3%)。多形性腺瘤及恶性肿瘤平均ADC值均高于腺淋巴瘤(P=0.000、0.002),且多形性腺瘤平均ADC值高于恶性肿瘤(P=0.001)。结论:腮腺肿瘤的常规MRI征象具有一定特点,联合DWI能为腮腺常见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腮腺非皮脂腺淋巴腺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琼 李皖云 +2 位作者 武世伍 周蕾 欧玉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98-1402,共5页
目的探讨非皮脂腺淋巴腺瘤(nonsebaceous lymphadenoma,NS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NS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NSL均为成年女性。镜检:肿瘤主要由上皮成分及间质增生... 目的探讨非皮脂腺淋巴腺瘤(nonsebaceous lymphadenoma,NS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NS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NSL均为成年女性。镜检:肿瘤主要由上皮成分及间质增生的淋巴组织混合形成,与周围腮腺组织界限清楚,由纤维结缔组织分隔,间质内可见增生的淋巴滤泡。上皮成分可由囊腔、实性岛状、梁状或腺管样结构组成,其中囊腔及腺管样结构由两种细胞成分构成,腔面细胞及外层细胞,囊腔内含伊红不定形物及偶见的泡沫细胞,上皮细胞无皮脂腺分化,形态温和,无非典型性,未见核分裂象。其中1例见完整的纤维被膜包绕整个肿瘤,被膜下见窦结构。免疫表型:上皮细胞CK(AE1/AE3)和CK7阳性,囊腔、腺管样结构的外层细胞p63、CK34βE12和CK5/6阳性。结论 NSL是一种罕见的涎腺良性肿瘤,位于淋巴结内的病变报道较少,组织学结构的多样性使其易与一些涎腺病变相混淆,与一些恶性肿瘤的鉴别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非皮脂腺淋巴腺瘤 淋巴结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腮腺功能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何霞云 章英剑 +2 位作者 应红梅 胡超苏 何少琴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8-291,295,共5页
目的观察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33例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其中Ⅰ期1例、Ⅱ期4例、Ⅲ期14例、Ⅳa期14例(92分期),Ⅰ、Ⅱ期行单纯放疗,Ⅲ、Ⅳ期采用放化疗。全部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PTVg66Gy/30F,鼻咽和上颈部... 目的观察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33例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其中Ⅰ期1例、Ⅱ期4例、Ⅲ期14例、Ⅳa期14例(92分期),Ⅰ、Ⅱ期行单纯放疗,Ⅲ、Ⅳ期采用放化疗。全部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PTVg66Gy/30F,鼻咽和上颈部、下颈部PTVc分别是60Gy/30F、54Gy/30F。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结束、随访时行放射性核素显像以检测腮腺99mTc清除率测定其摄取指数(UI)、分泌指数(EI),并结合腮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和患者口干症状进行分析。结果腮腺EI值放疗前为0.58±0.13,放疗中为0.17±0.22,放疗结束时为0.09±0.17,随访中为0.42±0.18,放疗中和放疗结束时均比放疗前有下降,随访时比放疗结束时有上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随访时间<6月、≥6月的EI值分别时0.30±0.21,0.53±0.1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其UI值在4个时间点分别为5.05±2.28、5.78±2.41、5.38±2.10、4.52±2.25,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70)。DVH结果:全组腮腺平均剂量35.5Gy,V26平均值为71.3%。腮腺平均剂量≤median和腮腺平均剂量>median的EI值在随访中分别为0.505±0.103、0.373±0.136(P=0.007)。V26≤median、V26>median的EI值在随访中分别为0.490±0.120、0.403±0.136(P=0.086)。两种情况U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标准:放疗结束时口干Ⅰ度5例(15%)、Ⅱ度28例(85%),随访中:0度6例(18%)、Ⅰ度23例(70%)、Ⅱ度4例(12%)。平均随访时间为17月(10~22月),1例原发灶、上颈部淋巴结同时复发,3例远处转移,其中1例死亡。结论调强放疗对腮腺功能的影响表现在EI,腮腺放射剂量低,有利于腮腺功能的保护,放疗后腮腺功能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腮腺功能 调强放疗 放射性核素显像
下载PDF
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隆秋 李金高 +2 位作者 叶新芊 刘岚 王索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概率和表现形式,研究其可能的转移机制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江西省肿瘤医院初治鼻咽癌患者MRI诊断考虑有腮腺淋巴结转移者,分析其表现形式,可能的转移机制及预后。结果:2... 目的:探讨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概率和表现形式,研究其可能的转移机制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江西省肿瘤医院初治鼻咽癌患者MRI诊断考虑有腮腺淋巴结转移者,分析其表现形式,可能的转移机制及预后。结果:2年期间1 004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中15例腮腺区结节考虑有淋巴结转移,按拟定诊断标准14例确诊为腮腺淋巴结转移,1例排除,发生率1.4%。转移淋巴结大部分(82%)为浅叶淋巴结。发生腮腺淋巴结转移者绝大部分(93%)为中晚期病例,N_3患者占43%,64%患者有颈部淋巴结包膜外侵,7例患者有Ⅱa及Ⅱb区淋巴结包膜外侵融合。79%的患者有咽旁间隙不同程度侵犯,36%患者放化疗前进行过颈部干预。中位随访10.5个月后,14例患者6例1年内发生远处转移,其中2例已死亡。结论: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率为1.4%。其发生可能与颈部淋巴结>6cm伴包膜外侵;Ⅱa、Ⅱb区淋巴结融合;咽旁间隙肿瘤占据紧邻腮腺以及既往曾行颈部干预等有关。腮腺淋巴结转移是鼻咽癌预后不良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腮腺/淋巴结 转移 分析
下载PDF
MSCT双期扫描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丽东 苏丹柯 +3 位作者 金观桥 谢东 李强 黄伟丽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0期62-66,共5页
目的研究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并总结各病种的双期增强CT表现特征。方法对病理证实的13例良性混合瘤、10例腺淋巴瘤、2例嗜酸性腺瘤、2例单纯性腺瘤、17例恶性肿瘤和6例慢性炎症共50例腮腺良恶性疾病... 目的研究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并总结各病种的双期增强CT表现特征。方法对病理证实的13例良性混合瘤、10例腺淋巴瘤、2例嗜酸性腺瘤、2例单纯性腺瘤、17例恶性肿瘤和6例慢性炎症共50例腮腺良恶性疾病病例进行腮腺MSCT平扫和注药后30秒、120秒双期增强扫描,测量各期的病灶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不同性质腮腺病变的双期增强CT特征并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恶性肿瘤与良性混合瘤的双期增强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与腺淋巴瘤的双期增强值均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包埋和/或破坏邻近血管、肿瘤内低密度区呈中央分布、肿瘤同时累及腮腺深浅叶三种CT征象对腮腺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24%、90.00%、76.47%和100%、87.50%、92.59%。延迟强化征象、延迟排空征象分别对良性混合瘤、腺淋巴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0%、92.31%和88.24%、85.71%。结论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期扫描
下载PDF
腮腺原发性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 被引量:5
16
作者 唐威 胡敏霞 +3 位作者 罗德红 赵心明 王振常 周纯武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0期57-61,共5页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腮腺良、恶性肿瘤的CT征象的分析,以提高CT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4例69个病灶的CT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肿瘤36例(50个),恶性肿瘤18例(19个)。73%(36/49)良性肿瘤位于浅叶,26%(13/49...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腮腺良、恶性肿瘤的CT征象的分析,以提高CT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4例69个病灶的CT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肿瘤36例(50个),恶性肿瘤18例(19个)。73%(36/49)良性肿瘤位于浅叶,26%(13/49)位于深叶及跨叶;47%(9/19)恶性肿瘤位于浅叶,53%(10/19)位于深叶及跨叶(p=0.041)。90%(45/50)良性肿瘤边界清楚,68%(34/50)形态规则;90%(17/19)恶性肿瘤边界不清楚,84%(16/19)形态不规则(p值均为0.000)。64%(32/50)良性肿瘤密度不均匀,84%(16/19)恶性肿瘤密度不均匀。密度不均匀良性肿瘤低密度区边界清楚88%(30/34),小片状61%(21/39),恶性肿瘤低密度区边界不清100%(16/16),大片状69%(11/16)(p=0.000)。强化程度大于等于肌肉者,良性占95%(41/43),恶性占88%(16/18)。16例肿瘤可见颈部肿大淋巴结(最大横径≥8mm),8例良性,8例恶性。12例恶性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结论位于浅叶、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病变内低密度区边界清楚为良性肿瘤的特点,反之则为恶性肿瘤的特点。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变部位、多发性、强化特点、血管通过环绕征等,有助于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s瘤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X线计算机 断层摄影术
下载PDF
MRI在腮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建华 郝楠馨 +2 位作者 朱怀仕 王轶彬 宗根林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90-93,9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腮腺肿瘤的MRI特征。方法本研究回顾性观察了39例病理证实腮腺肿瘤的MRI表现。结果发现良、恶性肿瘤在形态特征方面存在差异性,良性肿瘤多呈圆形、类圆形,可有清晰可见的包膜,肿瘤膨胀性生长,界限清楚;恶性肿瘤多浸润性生长... 目的探讨不同腮腺肿瘤的MRI特征。方法本研究回顾性观察了39例病理证实腮腺肿瘤的MRI表现。结果发现良、恶性肿瘤在形态特征方面存在差异性,良性肿瘤多呈圆形、类圆形,可有清晰可见的包膜,肿瘤膨胀性生长,界限清楚;恶性肿瘤多浸润性生长,侵犯邻近肌肉,形态不规则,界限不清。结论常见的腮腺良、恶性肿瘤在MRI表现上各有特点,对大多数病例用MRI进行定性诊断是可能的,增强扫描有助于腮腺肿瘤的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左侧海绵窦转移性腮腺腺泡细胞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晓燕 宋英华 王家耀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014-1020,共7页
目的探讨左侧海绵窦转移性腮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告1例临床罕见的左侧海绵窦转移性腮腺腺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经过,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者,50岁。临床表现为左眼视物... 目的探讨左侧海绵窦转移性腮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告1例临床罕见的左侧海绵窦转移性腮腺腺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经过,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者,50岁。临床表现为左眼视物模糊、阵发性头晕。MRI显示左侧鞍旁海绵窦区占位性病变。术中可见左侧海绵窦上壁灰红色肿瘤组织,质地柔软,血供丰富。组织形态学观察肿瘤组织由体积较大的细胞构成,胞质嗜酸性,呈片状、腺泡状或乳头状排列,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可见小核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波形蛋白、S 100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呈弱阳性,灶性表达P53蛋白,Ki 67抗原标记指数为5%~10%,不表达神经内分泌和垂体激素标志物。根据患者既往腮腺肿瘤切除术史,并对比腮腺肿瘤与海绵窦肿瘤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最终明确诊断为海绵窦转移性腮腺腺泡细胞癌,随访21个月无复发。结论海绵窦转移性腮腺腺泡细胞癌来自腮腺,临床十分罕见,诊断过程中应详细了解病史,并注意与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与之相重叠的乳头状型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肿瘤、乳头状型室管膜瘤、乳头状型胶质神经元肿瘤及脊索瘤等相鉴别,以免误诊或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泡细胞 腮腺 肿瘤转移 海绵窦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下载PDF
持续负压引流与橡皮片加压包扎在腮腺手术中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新亮 朱守莉 韩立显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69-270,共2页
目的:通过持续负压引流与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法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观察持续负压引流术是否优于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法。方法:51例腮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持续负压引流组(A组)26例,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组(B组)25例... 目的:通过持续负压引流与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法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观察持续负压引流术是否优于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法。方法:51例腮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持续负压引流组(A组)26例,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组(B组)25例,通过临床观察主客观评价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组均较B组具有自觉疼痛轻、痛苦小、进食影响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P<0.01)。结论:腮腺手术中持续负压引流术优于传统的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外科手术 持续负压引流 橡皮片引流 并发症
下载PDF
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中EB病毒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克拉 宗永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22-25,98,共5页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例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组织中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s)、潜伏感染膜蛋白(LMPl)、溶解感染期立即早期基因编码蛋白ZEBRA、早期基因编码蛋白EA-D、晚期基因...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例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组织中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s)、潜伏感染膜蛋白(LMPl)、溶解感染期立即早期基因编码蛋白ZEBRA、早期基因编码蛋白EA-D、晚期基因编码蛋白VCA和MA。结果EBERs阳性率为100%(20/20),LMPl阳性率为85%(17/20),ZE-BRA均为阴性,EA-D阳性率85%(17/20),VCA阳性率60%(12/20),MA阳性率为0.5%(1/20)。阳性信号限于癌细胞。癌周正常组织和间质细胞均阴性。说明在我国南方鼻咽癌高发区,腮腺LELC的发生发展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本文还对EB病毒基因的腮腺LELC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病理学 癌.鳞状细胞/病理学 疱疹病毒4型.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