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现象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方玉强 温春兰 +3 位作者 杨丽丽 杨立 邹雪 刘渔凯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现象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57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患者的电生理资料,其中896例诊断为AVNRT(当中的874例有明确心动... 目的探讨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现象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57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患者的电生理资料,其中896例诊断为AVNRT(当中的874例有明确心动过速史)并行慢径改良。分析所有患者的电生理特征,特别是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与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的临床特征及其对心动过速发作和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结果全部AVNRT患者中,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的检出率分别为92.9%和79.8%(在明确心动过速患者中检出率分别为95.3%和79.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在AVNRT的诊断中,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的阳性预测值96.9%,阴性预测值84.5%,特异性97.8%,敏感性79.3%,阳性似然比36.400,阴性似然比0.211;而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0%、96.0%、100.0%、95.3%、941.600、0.047。AVNRT消融后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仍存在的比例为10.9%(95/874),显著高于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1.3%,11/874,P=0.017);9例复发患者均存在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但只有6例(66.7%)存在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结论在AVNRT患者中,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对心动过速发作、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显著强于传统的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是实用价值更大的电生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房S1S1刺激室房融合 心房S1S2刺激S2R跳跃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性别、年龄的差异:单中心结果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婷 张树龙 +8 位作者 臧小彪 龙广宇 江雪 常栋 尹晓盟 董颖雪 夏云龙 高连君 杨延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病情况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收集1 578例因心动过速时自觉心悸而在本院经电生理检查诊断的PS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PSVT发病情况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①房室折返性心动过...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病情况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收集1 578例因心动过速时自觉心悸而在本院经电生理检查诊断的PS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PSVT发病情况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①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较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更多见(58.7%vs41.3%),男性在AVRT的发病中占优势,约是女性的1.5倍。女性AVNRT更多见,约是男性的1.5倍。②AVNRT平均发病年龄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明显大于AVRT的发病年龄(P<0.001)。显性旁道介导的AVRT平均发病年龄较隐匿性旁道介导者更小,其显著差异也不受性别的影响。③AVRT尤其是显性旁道介导的AVRT似乎更容易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女性AVRT发病存在两个高峰时间段:12~16岁和32~44岁。男性直到16~20岁左右才形成发病高峰,之后直到56岁基本保持每个年龄阶段相似的发病例数。结论不同类型PSVT发病情况受性别、年龄影响不同。显性旁道介导的AVRT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阵发性心动过速 发病年龄 性别差异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2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唐尔闻 刘浩 +3 位作者 朱立光 钟国强 陈伟 曾伟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9期1417-1418,1420,共3页
目的:收集射频消融术在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治疗信息,分析影响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关键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收治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2例,其中男33例,女59例;平均年龄(74.5±10.3)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 目的:收集射频消融术在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治疗信息,分析影响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关键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收治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2例,其中男33例,女59例;平均年龄(74.5±10.3)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收集患者治疗信息。结果:92例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手术即时成功89例,成功率为96.7%,术后复发3例,总复发率3.4%。92例PSVT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2例(2.2%),其中1例为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形成,1例出现2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射频消融是大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要方法,其具有简捷、安全和有效的特点,通过进一步改善处理术中出现的特殊电生理现象、捕捉发作时体表ECG可进一步其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SA-VA间期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春瑜 林春艺 +3 位作者 叶子聪 郑桂安 林珊婴 翁兰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9年第1期27-34,共8页
目的探讨右室基底段心室拖带时刺激-心房(SA)间期与原心动过速时心室-心房(VA)间期的差值,即SA-VA间期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 目的探讨右室基底段心室拖带时刺激-心房(SA)间期与原心动过速时心室-心房(VA)间期的差值,即SA-VA间期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67例体表心电图无明显预激波的窄QRS心动过速患者,在右室基底段拖带心动过速。测量SA-VA间期、拖带后校正回归间期(即校正的起搏后间期与心动过速周长的差值)等电生理参数,并比较其鉴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机制的有效性。结果旁道介导AVRT共19例,其中游离壁旁道13例,间隔旁道6例; AVNRT共48例,其中典型35例,不典型13例。校正回归间期> 95 ms诊断AVNRT和AVR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0%、96%和78%;而SA-VA间期> 80 ms诊断二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84%、94%和85%。其中SA-VA间期≤50 ms鉴别间隔旁道介导AVRT和不典型AVNRT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能达到100%。结论在右室基底段心室拖带下,SA-VA间期能够简便、有效地鉴别AVRT与AVN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房间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室拖带
下载PDF
慢径路消融改良房室结术中出现的交界性心律之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任法鑫 朱立光 +5 位作者 赵定箐 陶新智 曾智恒 郑剑光 冼健坤 黄锦玲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 :分析房室结慢径路消融术中出现的一过性交界性心律 (JR)的特征。方法 :2 1例 (男 6例 ,女 15例 )进行房室结改良术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 ,术中详细记录释放射频的次数、能量、持续时间、以及出现一过性交界性心律的时间、... 目的 :分析房室结慢径路消融术中出现的一过性交界性心律 (JR)的特征。方法 :2 1例 (男 6例 ,女 15例 )进行房室结改良术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 ,术中详细记录释放射频的次数、能量、持续时间、以及出现一过性交界性心律的时间、频率及数目 ,比较释放射频有效时 /无效时出现的一过性交界性心律之特征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共进行 10 6次射频电流释放 ,其中 2 1次有效 (A组 ) ,85次无效 (B组 )。A组有 19次出现 JR,B组有 2 2次出现 JR(P <0 .0 5 ) ;JR的平均出现时间为 6 s,A组有 10次 ,B组有 4次出现的 JR在释放射频后 6~ 10 s(P <0 .0 5 ) ;每次 JR的平均个数为 7个 ,A组有 13次 ,B组有 7次出现的 JR个数大于 7(P <0 .0 5 ) ;JR频率中位数为 110次 / m in,A组有 8次 ,B组有 14次的 JR大于 110次 / m in (P >0 .0 5 )。结论 :慢径路改良过程中出现的一过性 JR是消融导管接近靶点的标志 ,JR的个数越多、出现时间在放电后 6~ 10 s则消融成功的可能性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 交界性心律
下载PDF
特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3
6
作者 贺鹏康 周菁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79-284,共6页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是一类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目前,对AVNRT发生机制的研究比较深入,临床上采用射频消融术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除了常见的慢-快型,尚有多种特殊类型的AVNRT...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是一类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目前,对AVNRT发生机制的研究比较深入,临床上采用射频消融术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除了常见的慢-快型,尚有多种特殊类型的AVNRT。它们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各异,射频消融靶点也与经典AVNRT不同。本文介绍一部分特殊类型的AVN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心动过速
下载PDF
从慢径消融发生的交界区心律试探房室结双径的本质 被引量:1
7
作者 唐其柱 黄从新 +3 位作者 江洪 陈芳 王晋明 李庚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6年第4期190-192,共3页
76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接受房室结慢径消融术。65例慢径阻断、9例双径存在但AVNRT不能诱发、2例快径阻断。慢径阻断后,除快径的前传有效不应期(ERP)缩短(287.0±79.0ms... 76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接受房室结慢径消融术。65例慢径阻断、9例双径存在但AVNRT不能诱发、2例快径阻断。慢径阻断后,除快径的前传有效不应期(ERP)缩短(287.0±79.0msvs344.0±87.0ms,P<0.01)外,房室传导的文氏点、21阻滞点、室房传导的11点、快径逆传ERP、前传和逆传功能不应期均无明显改变。共放电841次,其中无交界区心律的317次放电,无一次消融成功。65例慢径阻断者,交界区心律减少或消失。以上结果提示快径和慢径可能是两条各具电生理特性的传导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双径 交界区心律 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下载PDF
射频能量测试交界性心律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
8
作者 蒋金法 徐文俊 +4 位作者 戚秀卿 罗明 邓南伟 徐文渊 张代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年第4期239-241,共3页
探讨能量测试法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慢径标测与消融中的作用。将 90例AVNRT患者分成三组 (每组 30例 ) ,分别采用能量测试法、下位法和后位法进行慢径标测与射频消融。能量测试法是在Koch三角区逐步以小剂量多次试验放电标... 探讨能量测试法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慢径标测与消融中的作用。将 90例AVNRT患者分成三组 (每组 30例 ) ,分别采用能量测试法、下位法和后位法进行慢径标测与射频消融。能量测试法是在Koch三角区逐步以小剂量多次试验放电标测 ,以出现加速性交界性心律为慢径传导部位 ;从 2 0W开始消融并增至 30W ,持续 12 0s ,以出现加速性交界性心律且逐渐转变为窦性心律为消融有效。能量测试法所需手术标测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消融能量明显少于后位法 (12 1± 43vs 183± 6 7min ,5 8± 2 1vs 93± 34min ,70 0 0± 470vs 12 0 0 0± 75 0J,P≤ 0 .0 5 ) ,而发生短暂性房室阻滞和交界性心动过速则均较下位法明显减少。慢径消融有效时几乎 10 0 %出现加速性交界性心律 ;慢径传导呈多部位分布。结论 :能量测试法运用于AVNRT慢径标测及消融中 ,能较敏感地揭示慢径传导部位和消融有效的靶点 ,为AVNRT慢径标测消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测试法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 交界性心律
下载PDF
KCNQ1和KCNH2基因与家族性阵发性房室交界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飞 朱健华 +4 位作者 杨奕清 苏晓燕 王娟 刘懿 陈义汉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83-385,共3页
目的 :分析离子通道基因 KCNQ1和 KCNH2与家族性阵发性房室交界折返性心动过速 (FPAVJRT)的关系 ,以探讨 FPAVJRT发生的分子遗传机制。方法 :在一个 FPAVJRT大家系中 ,采用 PCR直接测序技术 ,对 KC-NQ1和 KCNH2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附近... 目的 :分析离子通道基因 KCNQ1和 KCNH2与家族性阵发性房室交界折返性心动过速 (FPAVJRT)的关系 ,以探讨 FPAVJRT发生的分子遗传机制。方法 :在一个 FPAVJRT大家系中 ,采用 PCR直接测序技术 ,对 KC-NQ1和 KCNH2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附近的部分内含子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KCNQ1基因存在 5种突变 ,其中 2个位于外显子区域 ,但均为同义突变 ,另外 3个位于内含子区域 ;而 KCNH2基因存在 3种突变 ,但均位于内含子区域。结论 :在该 FPAVJRT家系中 ,KCNQ1和 KCNH2基因存在 8种突变 ,但均为非致病突变 ,提示 KCNQ1和 KCNH2基因以外的基因可能才是 FPAVJRT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室交界折返性心动过速 KCNQ1 KCNH2 突变基因
下载PDF
KCNQ1和KCNH2基因与家族性阵发性房室交界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关系
10
作者 李晓飞 朱健华 +3 位作者 杨奕清 苏晓燕 刘懿 陈义汉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5期303-305,共3页
目的:分析离子通道基因KCNQ1和KCNH2与家族性阵发性房室交界折返性心动过速(FPAVJRT)的关系,以探讨FPAVJRT发生的分子遗传机制。方法:在一个FPAVJRT大家系中,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KCNQ1和KCNH2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附近的部分内含子进... 目的:分析离子通道基因KCNQ1和KCNH2与家族性阵发性房室交界折返性心动过速(FPAVJRT)的关系,以探讨FPAVJRT发生的分子遗传机制。方法:在一个FPAVJRT大家系中,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KCNQ1和KCNH2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附近的部分内含子进行序列测定。 结果:KCNQ1基因存在5种突变,其中2个位于外显子区域,但均为同义突变,另外3个位于内含子区域;KCNH2基因存在3种突变,但均位于内含子区域。 结论:在该FPAVJRT家系中,KCNQ1和KCNH2基因存在8种突变,但均为非致病突变,提示KCNQ1和KCNH2基因以外的基因可能才是FPAVJRT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NH2基因 KCNQ1 突变 折返性心动过速 家族性 阵发性 家系 内含子 外显子 直接测序
下载PDF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窄QRS波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11
作者 柯生发 宋建平 +1 位作者 惠杰 蒋文平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676-679,共4页
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22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ST-T改变。结果表明,14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中ST段压低≥2mm且持续≥80ms或(和)T波倒置者86例(61.4%),明显高于房室结折返性心... 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22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ST-T改变。结果表明,14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中ST段压低≥2mm且持续≥80ms或(和)T波倒置者86例(61.4%),明显高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29.76%,P<0.005).左侧旁道患者ST段压低多分布在V3~V5或V6导联,而左后间隔旁道和右后间隔旁道患者T被倒置和ST段压低多发生于Ⅱ、Ⅲ、aVF导联,提示PSVT时心电图ST-T改变可作为区分AVRT和AVNRT的指标,且可作初步的旁道定位价值(包括间隙性预激、隐匿性预缴)。对左后间隔旁道和右后间隔旁道的鉴别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性 心动过速 QRS波 心电图 PSVT
下载PDF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策略
12
作者 徐育红 许洁伟 +1 位作者 郑新玲 傅慎文 《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6期401-402,共2页
目的探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策略。方法对经电生理检查证实的AVRT患者15例行旁道消融术,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并对术后心房颤动的转归进行12~36个月的随访,观察心房颤动发生... 目的探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策略。方法对经电生理检查证实的AVRT患者15例行旁道消融术,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并对术后心房颤动的转归进行12~36个月的随访,观察心房颤动发生、持续时间、有无心律失常等情况。结果13例未再发生心房颤动,2例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仍有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但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口服胺碘酮可控制症状。1例动态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期前收缩。结论AVRT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率增高密切相关,AVRT是心房颤动的触发因素。旁道消融后,阵发性心房颤动可明显改善,未改善者与心房扩大等心房基质未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心房颤动 射频导管消融
下载PDF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飞 姚亚丽 陈建淑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152-155,共4页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分为散发性和遗传性,而后者的遗传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主要介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 基因 遗传
下载PDF
RFCA治疗AVJRT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研究进展
14
作者 丁军 陈珺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67-69,共3页
射频导管消融 (RFCA)治疗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 (AVJRT)导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对患者造成心理、生理负担且患者难以接受 ,一直是心电生理学科研究热点 ,本文综述近年来RFCA治疗AVJRT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原因及对策的研... 射频导管消融 (RFCA)治疗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 (AVJRT)导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对患者造成心理、生理负担且患者难以接受 ,一直是心电生理学科研究热点 ,本文综述近年来RFCA治疗AVJRT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RFCA 并发症 患者 研究进展 房室交界区 生理 学科研究
下载PDF
妊娠合并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华莉 《河北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391-392,共2页
目的和方法:探讨妊娠合并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方法。入选我院10年来因妊娠合并阵发性房室结心动过速住院治疗病例,分析并总结其治疗方法。结果和结论:抗心律失常药物一般只用于伴有重要血流动力学改变或致命性心律失... 目的和方法:探讨妊娠合并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方法。入选我院10年来因妊娠合并阵发性房室结心动过速住院治疗病例,分析并总结其治疗方法。结果和结论:抗心律失常药物一般只用于伴有重要血流动力学改变或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孕妇,且必须仔细评价风险/效益比,并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射频消融术对于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有效且能根治的方法,但因其对胎儿有潜在损伤,常推迟到产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抗心律失常药物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术中无交界区心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消融策略
16
作者 朱伯谦 王沛 +4 位作者 宋兵战 陆敬平 卢鑫 丁峣 陈凯 《现代医学》 2024年第6期827-830,共4页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NRT)消融术中无交界区心律(junctional rhythm, JR)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及消融策略。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行电生理...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AVNRT)消融术中无交界区心律(junctional rhythm, JR)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及消融策略。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行电生理检查诊断为AVNRT患者276例,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分析消融过程无JR患者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结果:无JR组共6例患者,与消融中有JR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无明显差别,无JR组患者基础心率更高、成功消融靶点A/V比例更大、消融时间更长。结论:AVNRT消融术中无JR患者相对少见,对于AVNRT消融过程中无JR患者应在每次消融后进行电生理检查诱发心动过速,避免过度消融引起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电生理检查 射频消融 交界区心律
原文传递
年龄和性别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电生理机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奇 马坚 +11 位作者 姚焰 方丕华 苏晞 陈明龙 许静 杨延宗 汤宝鹏 严激 王景峰 周胜华 周玉杰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探讨年龄、性别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具体电生理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来自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数据库平台的数据,分析年龄、性别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具体电生理机制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年龄、性别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具体电生理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来自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数据库平台的数据,分析年龄、性别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具体电生理机制的诊断价值.本注册研究患者的入组时间为2013年4月15日至2015年11月12日.结果 对4 732例患者(45.9±15.7)岁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女性2 397例(50.66%);AVNRT患者2 458例(51.94%).年龄对诊断AVNR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3,面积的标准误为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判断AVNRT,年龄的OR值为1.279 6(1.231 6-1.329 6),女性的OR值为2.131 9(1.894 0-2.399 7).结论 AVRT及AVNRT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别及年龄对PSVT具体电生理机制的诊断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性别 年龄
原文传递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的电生理特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任学军 韩智红 +2 位作者 王云龙 杜慧峰 陈方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慢径路消融过程中,出现交界心律时心房激动特征以及希氏束波到高位右心房的传导时间。方法:行慢径路消融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100例,分别测量心动过速时希氏束波到高位右心房的传导时间(HAT),以... 目的:分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慢径路消融过程中,出现交界心律时心房激动特征以及希氏束波到高位右心房的传导时间。方法:行慢径路消融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100例,分别测量心动过速时希氏束波到高位右心房的传导时间(HAT),以及交界心律出现时希氏束波到高位右心房的传导时间(HAJ)。结果:在慢快型和慢中型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出现时逆传心房激动顺序与心动过速相比仅有微小的变化。交界性心律时逆传HA间期短于心动过速时的HA间期(P<0.05),在快慢型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出现时没有逆传心房激动。结论:在慢快型和慢中型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通过快径路和中间径路逆传;在快慢型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路消融过程中,交界心律逆传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交界心律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慢径消融或改良治疗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远期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8
19
作者 楚建民 张澍 +3 位作者 马坚 王方正 张奎俊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 评价慢径消融或慢径改良对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 (atrioventricularjunctionalreentranttachycardia ,AVJRT)远期复发的影响。方法  2 31例AVJRT患者进行常规慢径消融 ,比较慢径消融 (慢径消失 )或改良 (慢径存在 )者AVJRT... 目的 评价慢径消融或慢径改良对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 (atrioventricularjunctionalreentranttachycardia ,AVJRT)远期复发的影响。方法  2 31例AVJRT患者进行常规慢径消融 ,比较慢径消融 (慢径消失 )或改良 (慢径存在 )者AVJRT的复发率和并发症以及各组消融前后的电生理参数变化。结果 射频消融后 142例慢径残存 ,5 3例慢径消失 ,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延长 ,1∶1房室和室房传导的最大频率减慢。 36例消融前后均无AH间期跳跃现象。术后 (2 5± 4)个月的随访期内 ,慢径消融的 89例中复发 1例 ,4例发生二度Ⅰ型房室阻滞。慢径改良的 142例复发 2例 ,复发率无差别 (P >0 0 5 )。结论 慢径消融或改良治疗AVJRT可以达到同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射频消融术 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经验性慢径改良治疗不能诱发但疑似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贺嘉 刘铮 +5 位作者 方丕华 陈雄彪 刘俊 唐闵 贾玉和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心内电生理检查中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并不少见。经验性慢径改良可作为治疗不可诱发但疑似为AVNRT一种选择,但其长期疗效仍不清楚。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电生理检查证实或疑似为AVNRT并行慢... 目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心内电生理检查中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并不少见。经验性慢径改良可作为治疗不可诱发但疑似为AVNRT一种选择,但其长期疗效仍不清楚。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电生理检查证实或疑似为AVNRT并行慢径改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根据是否可诱发出与临床相同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分为可诱发组(A组)和不可诱发组(B组)。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和/或临床随访。确定复发的依据为经再次手术证实和/或复发心电图和/或典型临床症状。结果一共纳入62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6岁,女性56.8%)。A组488例,B组134例,B组中131例证实存在房室结双径路现象。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总的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复发和因其他心律失常的复发分别为16例(2.6%)和32例(5.1%),其中A组和B组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复发率分别为2.9%和1.5%(P=0.560),其他心律失常复发率分别为4.5%和7.5%(P=0.170)。A组出现1例房室传导阻滞,B组无并发症。结论长期随访证实经验性慢径改良是治疗不可诱发但疑似为AVNRT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经验型慢径改良 房室结双径路 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